科技项目申报书 终稿

一、 项目概述

(一)研究背景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迅猛发展。据交通部统计,截至20xx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6.5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再过两到三年,我国高速公路里程数可赶上美国。

进入新世纪,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作为承东接西、贯通南北的安徽省,其高速公路建设步入了超常规的发展阶段。至20xx年底,安徽省已建高速公路有“合(肥)——宁(南京)”、“合(肥)——巢(湖)——芜(湖)”、“高(河)——界(子墩)”、“合(肥)——徐(州)”1、“连(云港)——霍(尔果斯)” 、“合(肥)——安(庆)”、“广(德)——祠(山岗)”、“合(肥)——淮(南)——阜(阳)”、“安(庆)——景(德镇)”、“阜(阳)——周(集)” 、“六(安)——潜(山)”和“宁——连”等高速公路以及安庆长江大桥北岸接线 、沿江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铜陵连接线等,总里程达1534.41公里,占地面积约10600公顷;在建高速公路有“绩溪——黄山”、“蚌埠——淮南”、“黄山——祁门”、“芜湖——雁翅”、“宁——宣——杭(宣城——宁国)”、“扬——绩(宁国——绩溪段)”、“阜阳——新蔡”、“周集——六安”等,总里程为468.19公里,占地面积约3300公顷。此外,还有拟建高速公路,主要有:“东至——九江”、“望(江)——东(至)”长江公路大桥北岸连接线(潜山——望江段)、“蚌——淮——凤”延伸段、“滁州——马鞍山”、“宁——宣——杭(宁国——千秋关)”、“宁——宣——杭(南京——宣城安徽段)”、“扬州——绩溪(郎溪——宁国段)”、“扬州——绩溪(溧阳——郎溪安徽段)”,总里程达319.93公里,占地面积约3500公顷。

根据《安徽省十二五高速公路规划》,到20xx年,全省将形成“四纵八横”、总里程达55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06~20xx年)经过近期的局部调整后,主体规划现已编制完成,目前已进入环境影响评价阶段。“四纵八横”规划完成后,安徽省高速公路网平均密度3.94公里/百平方公里,平均间距约50公里,适应区域人口密度400~800人/平方公里、民用汽车拥有率10~20辆/百人(目前为1辆/百人)情况下对高速公路的交通需求。

无论全国还是我省,高速公路发展成效显著,令世人瞩目。但是,却普遍存在在1 跨省的主要指安徽段(下同)。

1

养护体制上养护管理体制不顺,机构设置复杂、养护运行机制落后,创新力度不够、养护队伍臃肿,技术力量薄弱、用工制度僵化,分配形式不活、养护资金不足,成本居高不下、机械化程度不高,无法适应“及时养护”需求、养护体系不健全,无法实现“预防性养护”要求;在管理体制上机构设置重复交叉和人员超编、过密且过高收费的站卡收费格局也使交通政令难以畅通、职能配置不够健全,公众出行利益受损、运行机制不够完善,行业监管手段匮乏;对沿线土地存在“圈而不建”、“建而不竣”、“竣却不营”、“营又搁浅”四种浪费现象,土地利用无法集约节约,同时给沿线生态环境带来破坏等诸多问题。本项目旨在探究上述问题的根源,由此将高速公路用地类型和用地范围清晰界定,并以安徽省高速公路土地利用与管理模式为研究目标。通过调查分析安徽省高速公路土地利用现状,界定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和分类,并确定合理的用地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高速公路节约集约利用的路径,提出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再针对安徽省淮北平原、江淮丘陵、沿江平原、皖南皖西山区这四大不同区域,以土地利用与管理模式为依据采用差别化的管理,为高速公路发展实现可持续提供了方法与途径。

(二)研究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速公路在巨大的需求压力下不断扩张,而这种扩张又无时不受制于稀缺的土地资源。实践证明,仅限于提高高速公路系统服务水平的规划方式犹如扬汤止沸,必将导致高速公路发展与土地资源的尖锐对立。如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高速公路土地利用与管理模式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走进人们的视野。

1、从实现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出发,作为国土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的高速公路建设,其土地利用与管理模式机制的建立将有利于土地资源的综合、高效开发和集约节约利用,能够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阶段、建设阶段以及养护与管理阶段都会有相对应的管理模式,将会涉及到的土地利用类型、范围界定清楚,确保该项目在立项阶段的科学性基础上选择适宜的设计方案。在建设阶段则严格坚持土地保护制度,高效利用土地的宗旨,总之可使高速公路在建设时对土地资源利用朝着节约集约化方向发展。针对高速公路上专门的行车道、绿化带长廊、服务站、加油站、观景台等用地的定位,解决公路沿线的土地低效利用或闲置浪费问题。

2、将有利于提高高速公路自身的运营与管理效益。目前我省过于密集、费用过高的站卡收费格局一方面加重了运输成本,同时还使交通的顺畅度受到阻碍,信息化水平 2

不高。另一方面也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高速公路管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人员冗杂、关系不顺使得管理效率低下;并且监控体系发展不平衡。我国高速公路上目前安装的监控系统,主要以收费监控系统为主,存在“重收费轻交通”的现象。但随着人们的安全意识提高及国家对安全生产的日益重视,对高速公路交通监控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工作以及与其它系统的集成要求显得越发重要。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与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可使物流、人流、信息流保持顺畅,同时相关部门机构得以精简,职能明确,最终提高运营与管理效率。

3、将有利于沿线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影响整个区域的总体发展。高速公路的便捷通达性可以使沿线区域能够因地制宜利用土地,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朝着规模化、科学化的方式发展,使土地的经济效益提升,惠泽当地的百姓,同时也可带动地方产业的发展,最终推动该区域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总而言之交通系统的便捷程度决定着区域的空间形态。由于高速公路的可达性,使人们得出一个结论,即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对土地开发利用的区位、类型和数量的多少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土地是区域经济的自然物质载体,为区域发展提供区位空间,人们在其上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活动。人们活动的类别、强度及其在空间地域上的相互关系,共同形成了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的空间结构和形态相对来说是静态的,不同区域之间的人流、物流交换必须通过交通得以实现。在其他因素恒定的情况下,人们往往都倾向投资于趋近公路、交通便捷的地方。

(三)研究的必要性

1、是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需要。

高速公路是公路交通主骨架,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然而由于该类行为多数为个人利益动机趋势,缺少规范性指导、缺少可行性论证,而且高速公路建设又要消耗多种资源,因此,对资源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对沿线的土地的浪费问题就十分突出,一方面使得安徽省的土地资源受到严重威胁,另一方面又将严重影响安徽省高速公路又好又快的发展趋势。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用与管理模式,将最大限度的集约节约利用资源。

2、是沿线环境保护的需要。

高速公路建设逢山开路、涉水架桥,穿越田地村庄,环绕城镇等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3

非常突出。涉及到自然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保护、城乡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再发展,稍有疏忽,可能使自然景观失去原始状态,文物古迹遭到破坏、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干扰,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合理的土地利用与管理模式的建立,如何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中强化科学管理、科学设计,始终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护好环境,着力打造和谐交通,把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有重要作用。

3、是高速公路客运集约化、规模化的需要。

高速公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快速崛起,以其门到门的服务方式成为服务范围最广、承担运量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一种运输方式。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客运运营主体多是“小、散、弱”的企业,这不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要解决目前高速公路客运出现的主要矛盾,关键是优化高速公路客运组织,真正发挥高速公路客运安全、舒适 、便捷、低耗的优势,实现以市场机制为主的资源配置,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经营优势。组建企业集团,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有效促进高速公路客运健康迅速的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高速公路,是二十世纪初在西方国家开始出现的专门为汽车交通服务的基础设施。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在交通运输业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国外研究进展

1、各国高速公路的简况

(1)德国

德国是修建高速公路最早的国家,建于1931—19xx年的波恩至科隆高速公路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德国高速公路与世界上其他高速公路一样,都是拥有多线道、双向分离行驶、完全控制出入口、全部采用两旁封闭和立体交叉桥梁与道口以及容许高速行驶的道路。 截止到20xx年,德国全境的高速公路总长度已达到12550公里,拥有仅次于美国、中国和加拿大的世界最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德国高速公路管理中,运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智能交通诱导系统、应急通信系统、隧道安全监控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交通网络控制系统、交通信息发布查询系统等,这些先进的交通通信信息技术手段,为交通管理提供了有效可靠的技术保证和为道路使用 4

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2)美国

美国是高速公路最多、路网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于19xx年开始修筑宾夕法尼亚州收税高速公路,长257公里。前高速公路总长度为8.8万公里,已完成以州际为核心的高速公路网,其总里程约占世界高速公路总里程的一半,连接了所有5万人以上的城镇,其高速公路系统承担了全美国公路运输任务的21%以上。美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有一套评估、规划立项、投融资以及维护管理的机制,每个项目的认证至少要两年时间。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投入的比例为州政府19.6%,地方县市77.4%,联邦政府3%,平时维护费用主要由州政府负责。

(3)其他国家

加拿大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在世界上居于第三位,共修建了1.65万公里高速公路,而且不征收车辆通行费,所以路上也没有收费站、检查站。法国目前拥有1万公里高速路,由于采取了大量吸收民间投资的方法,有力地推动了高速公路的建设速度,拥有全世界最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高速公路面积密度最大的国家是荷兰,每1000公里的面积中有高速公路43.9公里。

2、国外高速公路管理的基本模式

(1)中央政府直管模式。由中央政府直接投资、建设和管理高速公路比较少,主要是国家或者联邦所有的少数不收费高速公路。例如,意大利的不收费高速公路,由国家公共事务工程部管理,约占该国高速公路里程的10%。又如,法国除90%按照特许经营方式修建高速公路外的不收费高速公路,由中央政府直接投资兴建和直接管理。该模式基本特点是:中央政府所有,规模不大,直接投资修建,且不收费。

(2)国家高速公路由国家授权地方政府管理模式。西方国家的国家高速公路以不收费高速公路为主的,大都采用这种做法。例如,美国的州际公路系统,一般是由联邦公路局规划,各州负责本辖区的项目实施及运营管理。在建设投入上,联邦资助90%,所在州承担10%。但具体管理由各州负责,执行联邦法律;联邦政府设有专门派出机构负责监管、协调与技术指导。

(3)由国家授权特许经营公司管理模式。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形成了以特许经营为特色的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模式。例如,法国的公共工程、运输和旅游部对高速公路特许经营公司负有直接责任,作为国家控股方,与特许经营公司签订高 5

速公路特许经营合同,任命特许经营公司董事长,协调建设贷款,提供贷款担保以及补助建设资金等。高速公路特许经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投资建设并经营管理收费高速公路,包括高速公路项目的前期工作、投资、设计、施工、收费、养护和管理等;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公司自有资金、发行公债、中央政府给予的预付款和地方政府给予的无偿补助金等。

(4)集权式的特殊法人管理模式。集权式的特殊法人管理模式以日本最为典型。日本高速公路基本都是收费高速公路,其建设与管理是以道路公团的形式组织实施,它是中央集权性质的半民半官的特殊法人,其主要领导人由国土建设省任命或认可,预算和计划需由国土建设省批准。道路公团在行政上分总部、地方局和管理事务所。

3、国外高速公路管理的共性特征

从上述国外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及其特征中,可以发现,一是各国政府均在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二是各种模式都有相对应的资金来源与使用制度;三是在高速公路的规划、投融资、建设、运营、收益和监督管理方面,都有一套较完整和成熟的法律法规作保障

(二)国内研究进展

1、以事业方式统筹高速公路管理的辽宁实践。

辽宁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贷统还、统一管理”的“四统一”原则。省交通厅负责高速公路项目的前期工作和资金筹集及借款偿还,实行“统收统支、统贷统还”。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局是省交通厅的下属事业单位,作为交通厅授权的项目法人单位,对项目的工程设计、施工、质量、进度、资金运作进行管理。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是省交通厅的下属事业单位,统一负责全省高速公路收费、运营和管理工作。

辽宁模式的优势,一是资金有保证,使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顺利实施。二是实行收费还贷体制,免缴有关税费,有利于增加全省高速公路的还贷资金。三是实行统贷统还,有利于平衡冷线与热线,统筹了高速公路的协调发展。四是全省统一的管理模式,避免管理主体多元化,有利于行业管理政策、标准的贯彻落实。辽宁模式存在的弊端,一是交通厅作为融资主体,与有关现行法规和政策要求不相一致。二是全省高速公路实行统贷统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资金更广泛的利用。三是事业型的管理模式,在管理职责上存在政事不分、自我监督的现象,管理效率偏低。

6

2、以事业方式统筹大部分干线公路的山东实践。

山东省72%的高速公路以公路局为管理主体负责高速公路的建设、资金的统贷统还和运营管理。17%的高速公路通过合资合作、转让经营权等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筹资建设,建设阶段由市公路局作为项目业主;运营阶段名为省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实为公路局按照“条块结合”方式实行托管。此外还有11%的高速公路为上市公司自行管理,国资委负责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山东模式的可贵之处在于基本坚持了“一省一局”的公路管理模式,比辽宁模式更顺畅的是全省干线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均由一个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使路网的发展更加协调。在公路快速建设阶段顺利解决了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的融资问题,保证了地方各层级公路的均衡发展。山东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步显现出一些问题。例如,公路管理机构承担了几乎所有国、省干线(包括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职能,管理范围较大;运营管理阶段实行省地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存在“管人、管事、管钱”不对应和机构较臃肿的问题。

3、从分散到部分集中和准企业化管理的四川实践。

四川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简称川高公司)负责全省高速公路的融资、建设、经营和资产以及日常养护管理等职能。成都市的高速公路,由市交通局单独建设和管理。

四川模式的特点在于:川高公司是省交通厅下属的企业(职能类似于辽宁省的高建局加高管局),又承担了某些行政管理职能,如建设监管、路政管理等等。该模式将事业型高速公路管理机构进行企业化改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行业管理的实施,保证管理的统一,降低管理的成本。但四川模式的问题也显而易见。一是川高公司集融资、建设、养护、管理多种职能于一身,还包括了部分行政管理职能,政企不分。二是由于川高公司与路公司之间既非资本纽带也无行政关系,对各路公司缺乏有效监管,实行统贷但无法保证统还。

4、从分散到统一和企业化管理的江苏实践。

江苏省高速公路采取“省领导小组决策、省高指监管、公司筹资、市高指建设”的模式,逐渐形成了“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四分开的格局。全省高速公路管理资源重组后,成立了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控股),负责筹资和经营管理。江苏控股属于省属国有企业,由省国资委统一管理。省政府下设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简称省高指),各地市分设市高指,负责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省交通厅负责高速公路建 7

设的质量监管和验收,对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管;省公路局成立高速公路路政总队,行使路政管理职能。

江苏模式最突出的优势,在于政府主导下的内部专业化分工,统一领导,各司其职,有效地提高了公路建设管理效率。但其存在的问题,一是高指模式是传统的建管模式,无法实现执行和监管智能的分离,建设与运营管理割裂脱节。二是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与高速公路社会公益性之间的矛盾明显。三是高速公路集团公司直属省政府领导,基本上与省交通厅处在同一行政序列中,交通行业管理缺乏手段,必要的行业监管无法实施。

(三)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启迪

国外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经历了几十年、甚至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完善,很好地促进了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可以说,现代高速公路管理在发达国家已有比较成熟管理模式。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机构设置、职能分工、人员设备配置和管理机制等许多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如日本的三级垂直管理体系,日本、法国、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特许公司制、交通与警察分工协作的交通管理机制、统一行业管理体制、收费养护机制等。

但是,我国的社会制度、高速公路发展阶段、筹资方式、面临的问题和任务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有的模式在某个国家是完善的,但在我们国家不一定完全适合。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照搬照抄别国的管理模式,而应该根据国情、选择性、改造性地吸收、引进国外的管理模式。吸收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实际,进行新的创造,为我所用,才能促进我国高速公路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国内外高速公路各种模式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国内外高速公路的各种模式研究都是从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等方面入手的,并没有突出土地利用模式。而从土地利用模式上入手研究高速公路,是本次模式研究的特色。从土地利用模式入手主要是研究高速公路在物流上的发展促进作用;对土地利用的布局的作用,包括因地制宜利用土地,土地规模化经营带动土地效益;联系各地发展,互通有无,促进各地的经济进步。探讨高速公路的发展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促进两者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高速公路体系。

三、研究目标、内容与创新

(一)研究目标

1、总体目标

8

本项目研究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分析安徽省已建成高速公路的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效益、高速公路运营效益等基本情况,在界定用地范围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土地利用模式,依据不同地域的土地利用模式提出差别化管理模式,为实现高速公路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运管效益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2、具体目标

(1)界定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和分类,提出合理的用地结构。

(2)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

(3)区别不同的土地利用模式,提出差别化的高速公路土地管理模式。

(二)研究内容

1、安徽省高速公路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界定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及分类

(2)高速公路的土地利用结构

(3)现有高速公路的土地效益分析

(4)现有高速公路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

2、高速公路建设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分析

(1)高速公路建设对土地利用具有强烈的诱导作用

①高速公路建设影响区域的总体发展。交通系统的便捷程度决定着区域的空间形态。由于高速公路的可达性,使人们得出一个结论,即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对土地开发利用的区位、类型和数量的多少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土地是区域经济的自然物质载体,为区域发展提供区位空间,人们在其上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活动。人们活动的类别、强度及其在空间地域上的相互关系,共同形成了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的空间结构和形态相对来说是静态的,不同区域之间的人流、物流交换必须通过交通得以实现。在其他因素恒定的情况下,人们往往都倾向投资于趋近公路、交通便捷的地方。美国芝加哥的发展验证了这一点。对于那里的工业区而言,较高的通达性首先局限于沿河一带,之后拓展到接近铁路的地方,直至最近才部分地演变为高速公路运输。

②高速公路建设影响土地利用的若干因素和布局。高速公路建设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主要涉及城镇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高速公路建设与城镇建设的关系原则是服务城镇,避开城镇,专线连接,主体交叉;与农田水利关系原则是配套建设,路渠同向,路堤结合,减少桥涵。出行时间是决定土地价值的重要变量,在土地价值与土地利用中, 9

通达性及快捷性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而通达性及快捷性的变化源于交通系统中高速公路的出现。

③高速公路建设对土地价格有着重要影响。美国规划官员协会(1954)出版的《区位与土地利用》一书,提出了土地价值理论,从土地区位和租金的角度论述了交通系统与土地价格之间的密切联系。认为土地价格取决于租金,租金取决于土地区位,而区位取决于土地可达性,也就是说地价取决于可达性。土地的可达性与交通系统密切相关,交通条件的改善促使地块的可达性提高,提升土地价值并吸引更多的交通流,最显著的例子是圣地亚哥,从19xx年到19xx年,圣地亚哥的车辆登记量几乎翻了一番,而由于同期内166英里的高速公路的修建,距中心商务区20分钟通勤距离(高峰时期)内的土地价格翻了两番。

(2)土地利用与交通分布形态和交通结构研究

①土地利用特征从不同角度影响交通系统。土地利用对交通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模因素,包括人口、工作岗位和住房等土地利用规模等;二是密度因素,包括土地利用密度、人口密度等;三是布局因素,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城市结构、城市中心布局等。

②土地利用规划决定交通结构。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使交通需求和土地利用走向良性发展。在制定综合交通规划时,首先根据城市的功能定位和特点,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形态。一旦确定了土地利用形态,区域的交通需求总量、交通需求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和需求强度特点就确定了,在一定程度上合理的交通结构也就确定了。也就是说,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根本手段之一。

③土地利用影响着交通出行特征。汉迪(Handy,1992)综合有关研究,分析了土地利用对出行特征的影响。他认为随着土地利用密度的提高,交通出行次数在减少,但出行速度的降低将有可能引起出行距离的增加。美国的交通规划学者研究表明,土地混合使用可导致5%—7%的较短距离的出行。目前,土地混合利用在国内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中心城市,形成多中心及混合的土地利用布局形态,以实现交通系统的总体协调和优化,避免资源的浪费,引导实现交通模式的合理结构。

(3)土地利用与高速公路的协调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速公路在巨大的需求压力下不断扩张,而这种扩张又无时不受制于稀缺的土地资源。实践证明,仅限于提高高速公路系统服务水平的规划方 10

式犹如扬汤止沸,必将导致高速公路发展与土地资源的尖锐对立。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兴起,人们开始注意土地利用与高速公路建设。19xx年,盖克亨蒙(Gakenheimer)指出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土地发展失去控制,高速公路的扩张并不能满足交通需求,美国逐渐开始注意交通与土地的关系的协调,80年代开始寻求交通运输——土地利用之间的平衡,90年代提出土地利用——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后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可持续性,认为在环境保护的总前提下,可从以下几方面实现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技术上实现可持续;二是实现价格、资金的可持续性;三是实现交通运输与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体化。③在实践中,人们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树立节约资源的理念,坚持高速公路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理念,逐步建立起低占地、低能耗、低费用、高效率的集约型高速公路发展模式。

3、安徽省高速公路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

(1)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把高速公路建设外部成本内部化: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的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采取得力措施,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建设用地审批后的监督管理;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2)提前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加强高速公路建设用地储备:政府必须“先取后予”;要分清土地资产管理和市场管理目标;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社会化资金运行循环机制;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

(3)建立土地资源和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的综合开发建设机制:强化高速公路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联系,发挥综合运输的优势;设立综合管理国土、交通、建设的政府部门。

4、安徽省高速公路土地利用模式

(2)安徽省已建成高速公路现有土地利用模式及特点

(3)创新未来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

5、建立交通用地节约集约评价指标体系,对安徽省已建成高速公路进行评价

(1)宏观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2)中观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3)微观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6、高速公路建设对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1)社会效益分析

11

高速公路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它所起到的作用就是为造福于人民。高速公路建设会给沿线区域带来额外收益。比如沿线区域的沥青、水泥等建材的生产,增加劳动力就业岗位、增强国防力量、提高人民思想观念、提高沿线土地利用价值、提高工农业技术水平、加快商贸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城市化进程等,但同时对沿路的自然景观和农作物会产生损坏,有噪音、废气(水) 污染等,通过采取补贴因公路建设造成沿线居民的房屋拆迁、农作物损失等措施,趋利避害,使社会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2)经济效益分析

高速公路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能够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例如成高速公路后,带来的不仅仅是人流、物流的增加和发展,同样也给商业流、金融流、信息流、文化流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潜力。由于新型小城镇群体的出现和聚集,逐渐形成一批金融、保险、商业、运输、饮食、医疗等相关行业支柱产业或骨干企业,使沿线地区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为了使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可从突出抓好收费管理,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继续加强基层所(站)建设,深入开展规范化基层所站建设、突出抓好养护管理,进一步提升道路通行环境加强全面路况调查,全面掌握路面病害情况,完成路况调查工作和养护规划修订完善工作、突出抓好科研工作,进一步提升运营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加强对高速公路投融资项目、经营管理和管理体制以及对公司发展战略、高速公路相关理论的研究,提升科学决策水平等方面入手。

(3)生态效益分析

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是开发建设项目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从土地资源、水土流失、生物资源、景观等环境要素对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判定公路建设对于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及水土流失、生物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如何,从而保护沿路的生态环境以及提出了科学的、合理的、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措施。

7、高速公路管理模式

(1)安徽省高速公路管理现状、特点及问题

(2)在土地利用模式的基础上,将安徽省划分为四大区域:淮北平原地区、江南丘陵地区、沿江平原地区以及皖南皖西山区,从效益分析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角度对不同地域的高速公路提出差别化管理模式

(三)研究的创新点

12

1、本研究是在界定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土地利用模式,并依据土地利用模式提出差异化管理模式。

2、从土地利用与管理模式的角度提出了高速公路节地技术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1、哲学方法

高速公路的超常规发展虽然占用了大量耕地,但这是经济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本项目研究安徽省高速公路土地利用与管理模式,是为了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与高速公路运管效益,树立正确的高速公路发展观,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2、思想方法

(1)实证法

本研究以安徽省高速公路现状为基础,进而分析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和分类的界定,据此提出土地利用模式与差别化管理模式,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2)规范法

本研究通过探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进展得到启发,从土地利用模式的角度研究高速公路的运营与管理,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和规范高效的管理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高速公路运营效益。

(3)形式法

本研究调查安徽省高速公路土地利用和发展现状,涉及数据均以图表展现,直观清晰。

3、技术方法

(1)综合性技术方法

①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

除一些无法量化的因素因子外,如有些土地利用环境因素等采用定性分析,其他凡能量化的因素因子,如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等,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 ②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高速公路土地利用结构、土地效益以及节约集约程度的现状分析采用静态分析方法;动态分析主要用于预测未来的高速公路土地利用模式与管理模式。

(2)专业性技术方法

13

本研究用到的专业性技术方法有分类法、调查法、评价法等。先通过典型调查确定高速公路用地分类,再通过全面调查检查和完善分类;建立交通用地节约集约评价指标体系,对安徽省已建成高速公路进行评价。

(二)技术路线

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安徽省高速公路土地利用现状,界定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和分类,并确定合理的用地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高速公路节约集约利用的路径,提出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依据不同地域的土地利用模式,提出差别化管理模式(如图1)。 14

科技项目申报书终稿

图1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五、课题研究进度

1、20xx年06-07月,准备工作;

2、20xx年08—12月,外业调查,收集资料;

15

3、20xx年01—04月,资料汇总分析,室内整理;

4、20xx年05—10月,研究阶段,分析已有高速公路土地利用现状,界定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和分类,并确定合理的用地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高速公路节约集约利用的路径,提出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依据不同地域的土地利用模式,提出差别化管理模式;

5、20xx年10-12月,形成初步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5篇;

6、20xx年01—03月,撰写研究报告;

7、20xx年04-05月,征求意见,开论证会,定稿;

8、20xx年06月,成果上报。

六、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发表学术论文5篇

七、经费预算

安徽省高速公路土地利用与管理模式研究经费预算

科技项目申报书终稿

16

八、课题组成成员

领导组成员名单

领导组

姓名

职务

组 长

张世聪

副组长

郭琳珂

副组长

於忠祥

成 员 何如海 成 员 程 坚 成 员 赵婷婷

性别

专业

新闻专业

土壤农化

男 土地资源管理 男 工商管理 女 土地规划与利用职称

职务

政工师

局长

经济师

部长

教授

所长

副研究员 副院长高级工程师 助理经济师

17

工作单位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高速公路国

土资源管理分局 安徽省高等级公路工程建设指

挥部地方工作部

安徽农业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省高等级公路工程建设指

挥部地方工作部

身份证号

34xxxxxxxxxxxx

34xxxxxxxxxxxx 34xxxxxxxxxxxx 34xxxxxxxxxxxx

34xxxxxxxxxxxx

34xxxxxxxxxxxx

技术组成员名单

技术组职务 姓名 组 长 於忠祥 副组长 张世聪 副组长 何如海 副组长

郭琳珂 赵婷婷 程 坚 王佳丽 蒋东正 陈东湘 林娟娟 唐 欢 成 田 鹭 员

姚 辰 叶 欣 韩姝娴 王媛媛 尹 芳 徐 琛 肖 倩 綦占成 叶 子

性别 专业 男 土壤农化

男 男 土地资源管理 男 新闻专业 女 土地规划与利用男 工商管理 女 土地资源管理 男 土地资源管理 女 土地资源管理 女 土地资源管理 女 土地资源管理 女 土地资源管理 男 土地资源管理 女 土地资源管理 女 土地资源管理 女 土地资源管理 女 土地资源管理 男 土地资源管理 女 土地资源管理 男 土地资源管理 女

土地资源管理

职称 职务 教授 所长 政工师 局长 副研究员 副院长 经济师 部长 助理经济师 高级工程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在读研究生 在读研究生 在读研究生 在读研究生 在读研究生 在读研究生 在读研究生 在读研究生 在读研究生 在读研究生 在读研究生 在读研究生

18

工作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高速公路国

土资源管理分局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 安徽省高等级公路工程建设指

挥部地方工作部

安徽省高等级公路工程建设指

挥部地方工作部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 安徽农业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 安徽农业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 安徽农业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 安徽农业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 安徽农业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 安徽农业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 安徽农业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 安徽农业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 安徽农业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 安徽农业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 安徽农业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

身份证号

34xxxxxxxxxxxx 34xxxxxxxxxxxx 34xxxxxxxxxxxx 34xxxxxxxxxxxx 34xxxxxxxxxxxx 34xxxxxxxxxxxx 34xxxxxxxxxxxx 34xxxxxxxxxxxx 43xxxxxxxxxxxx 34xxxxxxxxxxxx 34xxxxxxxxxxxx 34xxxxxxxxxxxx 34xxxxxxxxxxxx 34xxxxxxxxxxxx 34xxxxxxxxxxxx 34xxxxxxxxxxxx 43xxxxxxxxxxxx 41xxxxxxxxxxxx 32xxxxxxxxxxxx 15xxxxxxxxxxxx 34xxxxxxxxxxxx

九、参与课题相关单位介绍

本项目拟由安徽农业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和安徽省国土资源厅高速公路土地管理分局研究团队共同完成。

(一)安徽农业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

安徽农业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具有甲级土地规划资质,主要研究方向是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调查与评价、不动产估价、土地经济、土地整理、土地信息管理、3S技术、地籍测量及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咨询和服务;在近十年的研究实践中,我所在土地利用管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先后承担了国家财政部、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等科研项目20多项,曾获农村科技进步三等奖、安徽省科技厅和安徽省科协等优秀论文二、三等奖各两项。出版《土地经济学》、《中国热带亚热带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研究》(主编)、《土地整理概论》(副主编)、《土地管理理论与实践》、《现代土地科学研究》(副主编)和《中国山区土地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副主编)等著作5部,发表论文60多篇;在省级及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本研究所的专长为土地经济管理理论研究,曾多次与科技厅和国土厅开展合作研究,成果也得到相关单位的肯定。

(二)安徽省高速公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高速公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安徽高速集团),前身为成立于19xx年12月的安徽省高速公路总公司。安徽高速集团是目前安徽省最大的交通基建与运营企业,也是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全国交通企业100强和安徽省企业50强。截至20xx年底,集团拥有17家公路运营管理处,9家全资子公司,5家控股子公司,6家参股公司。集团公司总资产达636亿元。

安徽高速集团拥有1家上市公司——安徽皖通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是内地首家在境外上市的H股公路企业,同时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公路类A+H股上市公司。

安徽高速集团经营范围主要是投资和营运安徽省内的高速公路、开发经营房地产、参与民航运输及机场建设、金融投资等。目前运营管理包括合宁、合巢芜、高界、合徐、合安、连霍高速安徽段、宣广祠、宁连高速安徽段、沿江、合淮阜、安景、马芜、六潜、阜周、合六高速北环段等多条国道主干线和区域干线高速公路,以及205国道天长段和安庆长江大桥,其中高速公路营运里程1715公里;在建和拟建高速公路及跨江大桥项 19

目总里程逾1000公里。

安徽高速集团所属高速地产集团和安联公司,分别在合肥、巢湖、六安、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进行房地产投资,开发建设合肥御景山庄、合肥安高?城市天地、合肥滨湖时代广场、巢湖云水湾、六安御景?龙湖山庄、北京安联大厦、深圳安联大厦、上海东方金融广场等项目,总建筑面积达400万平方米。

安徽高速集团先后参股省民航机场集团、徽商银行、华安证券。

安徽高速集团紧紧围绕“以路为主、四轮驱动,适度推进多元化”的发展战略,高举科学发展观旗帜,坚持“为政府融资、为人民修路”的二为宗旨,强化“改革、开放、政策支持”三大支撑,发展“高速公路、房地产业、路域经济、金融投资”四大板块,抓好“党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作风建设”五项建设,着力构建和谐企业,努力把企业建设成为现代化、多元化、跨地区、跨行业发展的大型综合性集团公司。

(三)安徽省高等级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

安徽省高等级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是安徽省负责高等级公路工程建设管理的专门机构,成立于19xx年7月,拥有工程、经济、行政等各类管理人员近百名,其中,中高级职称达80%以上。

指挥部与安徽省高速公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建设处)合署办公,内设办公室、工程计划部、技术质量部、财务部、物资设备部、地方工作部、小区办公室、总工程师办公室和机电工程科等九部(室)。

指挥部成立以来,先后承担了合宁、合巢芜、高界、合徐南段、连霍公路(安徽段)、合安、合徐北段高速公路、广德至祠山岗、宁连公路(安徽段)、芜湖长江大桥北岸接线、安庆长江大桥北岸接线、沿江、合淮阜、安景、六潜、阜周及合铜二级汽车专用公路等国家和省重点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负责建成通车的里程1500多公里。其中,负责建设的高界、合徐南段、合安、连霍公路(安徽段)等高速公路被国家评定为优良工程,合宁高速公路被授予国家“十大公路工程”第三名,合徐南段、合安高速公路分别荣获国家优秀项目和优秀项目管理奖。

目前,在建的项目有绩黄、周六、蚌淮、黄祁、芜雁、宣宁、阜新、宁绩等。

十、参考文献

20

[1]闫恒.高速公路建设中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对策研究.中州学刊,2007,3(2):36-40.

[2]袁鹏,来少平,张真.中国高速公路管理的弊端.科技博览,2010:31.

[3]王广振,孙晋峰,冯莉.高速公路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171.

[4]刘范飞,静宇.论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如何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吉林交通科技,2004,5(3):53-55.

[5]解光林.安徽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一些问题及对策.中国市场,2010,2(23):45.

[6]王月兰.高速公路效益的经济分析.山西建筑,2007,5(14):243-244.

[7]吴克宁.区域土地集约和节地关键研究.

[8]李曼.安徽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社会责任履行现状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0,5 (22): 124-125.

[9]任士兵 张家兵.我国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的探讨.

[10]马晓鑫.浅谈我国高速公路运营模式.

[11]李扬.欧美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的启[J].交通世界,2004,(7):23-26.

[12]周国光.中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模式选择研究[J].交通世界,2005,(1):36-38.

[13]贾元华,董平如.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14]杨继刚,夏淦.高速公路建设运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15]熊亚洲.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4(7):77-78.

[16]杨绍云.云南高速公路建设节约土地对策探讨[J].科技博览,2009:452-453.

[17]阎小培、周素江、毛蒋兴等:《高密度城市的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M].科学出版社,2006: 7-9.

[18]郭琳等.天津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4,(3).

[19]崔风安.城市交通发展要节约利用土地资源[J].综合运输,2006,(2).

[20]吴晓洁、黄贤金等:《征地制度运行成本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2).

[21]王新华.高速公路客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探讨.中国西部科技,2010,11(31):43-45.

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