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的结构

研究报告的结构

题目

题目是课题的最高概括,要点明研究的对象、问题、方法。应以陈述句式表达,字数不要超过20个字;忌使用疑问句式。

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研究意义通常是研究者从社会发展、教育实际、现实意义等方面阐述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表述应针对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忌脱离工作实际,空话套话;强调逻辑的严谨。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与本课题相关研究的现状。包括:主要成绩;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研究的空白点等内容。这部分内容要在广泛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体现出“综合”与“评述”的特点。忌只就一两个实例发挥没有综合的特点。同时忌脱离具体研究问题,泛泛而谈,更忌不做考察,枉下结论。

(三)研究的创新点根据相关研究综述,说明本课题的与众不同之处。应从研究内容、对象、方法、途径、侧重点等方面表述;忌缺乏参照,主观想象。

(四)概念的界定界定研究中关键词的内涵、本质。应抓住课题研究的主题进行界定;忌过于宽泛、界定共识性概念。

研究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是指与课题研究紧密相关,对研究目标的达成具

有指导与支撑的作用的理论。表述应与研究的问题形成密切关联;忌理论罗列,逻辑松散。

(二)政策依据说明研究符合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为教育行政所认可。应从具体的实际出发;忌简单罗列,缺乏针对性。

(三)实践依据说明本类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在实践层面上开展的状况。上述三项依据表述上均要先概括,再展开。

研究的原则

研究的原则是本研究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应紧密结合所本研究的具体情况进行论述;忌缺乏针对性。表述上要先概括,再展开。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教育目标:研究要达成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在研究对象的发展与进步。即通过什么方法,促使研究对象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与效果。

科研目标:研究要获得规律的目标,表现在知识的增长,经验的丰富,方法技巧的创新,认识的发展。即通过研究收获什么样的策略、方法、模式等。

工作目标:研究所要达成的教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目标,表现在教学等工作的效益上。上述三项目标的表述均应为将来时态。

(二)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是研究目标的具体细化,是把目标加以分解成一系列可操作的具体研究项目。强调内容与目标要对应,忌两者不对称;强调语言简捷,具体说明研究什么内容,忌描述过多、忌将具体措施表述

成研究的内容。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是指一定范围的学生、教师、学校等群体。应明确研究对象的特征(如:年级、班级人数等)。忌超越研究主题选择研究对象。

(二)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有很多种,公认的有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个案法、文献法等方法选择应以一种方法为核心,进行论述。忌盲目选择多种方法,脱离实际需要。忌杜撰研究方法。

研究的过程

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实施、总结。是课题研究实施的日程安排,应与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相结合,注意与课题研究周期、学校工作日程、个人教学安排的协调。忌脱离研究具体实际,泛泛而谈,在报告中表述时忌文字量过多。

研究的实施

解决问题所采取的具体措施,这部分是详写部分。阐述课题研究的实际运行状况,在这个过程中对哪些问题进行了怎样的研究;如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一般可以用“具体描述”、“典型事例”和“数据统计”三种方法说明,最好把三种方法结合使用;数据可通过调查、观察、测验、评定等方法获得,数据要真实准确,可用图表表示,图表前要说明数据来源,图表后要对数据进行分析。

典型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事例要真实,要写得具体、生动、有说服力。描述要具体,准确,忌空泛议论的方式。这部分要写得充实、丰满,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各项措施要进行提炼加工,忌记流水账。措施应与研究的内容保持一致。忌将来时态(如:“要”、“可以”、“应”等)。

研究的成果与结论

教育目标的达成是通过研究所获得的教育效果。要与研究目标中的教育目标和工作对应表述,但要紧密结合课题研究内容通过数据、变化等总结和表述,忌空泛。至于获得了哪些表彰、教师获得了哪些奖项,不是课题研究的直接效果,一般不必要写进来;如果是直接效果,则应写进来。

科研目标的达成是通过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包括研究后获得的教育智慧与技巧,要与科研目标相对应。写作这部分的关键是:不是具体事例的描述,而是从大量的典型事例中总结和提炼解决问题的经验,发现和概括某项教育工作的规律。应总结和表述根据观察和研究,有哪些新的认识?解决问题中形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什么?发现了什么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主要经验是哪些?这部分的基本写法是应侧重于理性的阐述。就概括简要地写,不宜展开描述。如果不是一个结论而是几个,可以分几点来写。这部分也是详写部分。

讨论

需要进一解决的问题。这部分是《研究报告》不可缺少的部分。课题研究从问号开始,经过一段研究可以划句号,而且要提出新的问

号来。撰写这部分时,可以先写对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反思,明确指出不足之处;然后再提出该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新问题,并对新问题做简要的分析和论证。这部分要写得简明扼要,是略写部分。

参考文献

要写主要的参考文献,不要写得过多;要写清作者姓名、文献名称、出版单位和出版时间。

 

第二篇: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可参考以下的一般写法: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是引发这项调查的现实环境或历史情况。写好了背景,也就阐明了这项调查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每项调查都有着自己的具体目的,因此,不能笼统地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建议”,要把调查目的具体化、条目化。这部分要略写。

二、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内容,即研究者要获得的有关信息和资料,如在专题调查中分解出来的调查项目、问卷里的大题目、面访的询问要点、调查会的座谈提纲等。

(二)调查方法包括:调查对象是哪些人,各多少人,男女各多少人,是用什么方法确定这些人的。调查用了哪些方法,如果是问卷调查,发放了多少份,回收了多少份,有效问卷多少份,占发放问卷的百分比是多少;如果是面访或开调查会,被访问或参加调查会的是哪些人,各多少人;调查是什么时候进行的,总计用了多少时间;调查后的数据是怎样处理的等。

在笔者看过的调查报告中,前两部分写得一般比较简单,有的没有交代调查的目的,有的没有交代调查的内容,还有的没有交代“全” 调查方法,使报告的读者对一项调查没有整体的了解,无法判断调查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因此,这两部分虽然要略写,但是不能把应该写的东西略去。

三、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这部分是调查报告的主要部分,应该详写。这部分“要用事实说话”,即在一定数量的“统计数据”和“典型事例”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结果和分析,可以按分解出来的调查项目列几个小标题来写。小标题下,一般先写调查中获得的、经过整理过的数据。数据可以用“表格”或“图示”呈现(如统计表、饼形图、柱形图、折线图),图表前要说明数据来源,图表后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数据的意义、反映的问题、问题的程度、可能的原因等)。在分析过程中,自然地加入典型事例,可以“活化”图表中的数据,弥补数据反映不出来的信息,增强调查的可信度。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这一小标题下的结论(是整个调查的“部分结论”,不是调查的“总结论” )。

这部分的最后,要在以上所有“部分结论”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加工,用一段简练的文字写出这项调查的“总结论”。

无论是“部分结论”还是“总结论”,都要写得实事求是,都要写得准确适度,既不能夸大问题,也不能掩盖问题,以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在笔者看过的调查报告中,写这部分的问题是:

(一)没有数据或数据极少。有的调查报告一个数据也没有,不少的调查报告,全文四五千字,只有3~5个数据。这不可能做到“用事实说话”。

(二)数据夹在行文中,没有用表格和图示呈现。数据淹没在大片文字中,不鲜明,不突出,作用发挥不了,全文的表述方式也显得单调、呆板。

(三)很少使用典型事例。典型事例很生动、很具体、很有说服力,既是对数据的补充,又是在无法用数据说明问题时说明情况的好办法。有些调查报告在前面说了进行了面访或座谈,肯定会获得一些典型材料,但是报告中却没有使用这方面的任何材料。因此要重视典型事例的搜集与使用。

(四)对数据缺乏深入分析。不少的调查报告,在分析数据时,只是重复表格中的数字,或对表格中的数据做简单的加减,没有从多角度进行分析。

(五)只有“部分结论”,没有调查的“总结论” ;或“总结论”的概括程度欠缺,只是对“部分结论”的重复。

以上问题是急待解决的。

四、对策或建议

这部分是调查报告的重要部分,但不宜写得过多和过于具体。

如果解决问题的设想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这部分就是“我们的对策”; 反之,则是“我们的建议”。无论是对策还是建议,都要立足于本项调查,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提出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的对策或建议来。

笔者看过的调查报告中,写这部分的问题是:没有立足本项调查,没有创意,太一般化,即便是不做这项调查,也能提出类似的对策或建议;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没有抓住关键问题,不分主次,对策或建议过多过杂;还有的过于具体,过于微观,甚至把工作计划都写进来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