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选修课心理学论文-个人心理成长历程报告

时光的沉浮

时间像一条奔流的大河,携裹着沙子一样渺小的众生,匆匆远去,一点回旋的余地都不给人留下,只留下无数人在岸边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弹指之间,在时光的洪荒里已经沉浮了二十余载。从宏观尺度来看这当然只是惊鸿一瞥,而作为个人生命体验来讲,这已经是整个人生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从心理学上看,人生最基本最重要的内核在这个阶段已经成型,余生只是这个内核的延伸和实现。因此,尽管有人说回忆是衰老的表现,在这种时刻还是有必要做个简要的回顾。

我,一个人,一个大学生,和众多大学生一样,需要改进的方面很多,需要学习的也不少,经历一些事情后,人也会变得成熟些,借用别人的一句话“眼因留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竟忧患而愈益温厚”。我已经记不清楚这句话是谁说的了——应该是太久没背书的缘故吧!不过这句话让我记忆深刻 ,一个人应当有着自己真实的生命体验。并真切体味泪洗过的的良心,所蕴涵的痛苦彻捂后纯净的善和美。人生的痛苦只有自己才能感受最深。生命的真实就在于历经磨难,人生路上所蕴涵的挫折需要仔细品味。

哇哇落地:从不同的起点开始,如今能跟别人坐在同一个教室,我觉得很自豪。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上早自习时在朦胧的夜色下和伙伴升起篝火, 黄昏时看着金色的云朵,踏在乡村的田埂上回家,有空就爬树上掏鸟窝,去河里捉小鱼小虾,晚上伴着满天星光入睡,是那样的快乐和无忧无虑。现在已经很久没做过那样的事了,真的很想回到以前。

童真无邪:小时候我和每个同龄人一样单纯,每天过着相同的日子,玩,吃饭,睡觉,不必考虑过多将来的事,也不必担心今天吃什么。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让人怀念。那时我经常生病,爸骑着单车带我到处治病,下雨的话就抱着我,有时候还用满脸的胡子茬蹭我的脸,痒痒的感觉。渐渐大了之后爸爸就对我有些无所谓了,

不管不问的,见面甚至都不说话。妈妈则脾气很好,对我甚至还有些溺爱,爸老说她太宠我了。现在想来,我现在软弱的性格很可能是从妈妈那里来的。

少年做梦:很多人说少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是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开始形成的阶段,对我来说,那是一个过早夭折的梦。那时总会有一些美妙奇特的想法,对所有人都怀有一种美好单纯的感念,对文字开始产生一种发自心底的触动,从那时开始喜欢上了看书,以为生活会一直这么美好,对世界怀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

青年逆反:在上高中后,不想回家,只能生活费用完了才回去一次,也不喜欢往家里打电话。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大概是以一种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已的独立宣言。妈妈的脾气很好,但我经常会觉得很烦,总会找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跟她吵,吵完了更烦。有时她跟爸也会吵,这在我更是无法忍受,有次我跟他们说把这学期生活费全给我,我不回家了。然后他们就不说话了。爸爸是个不喜欢说话的人,对我更是难得说几句,只是每次回学校时问我生活费够不够用。我更是难得找他主动说话,有什么话也是通过妈间接传达的。那段时期,我经常抱怨他们没文化,没法沟通。而且那时,我正在看一本心理书,讲童年时期父母给孩子今后心理的影响,对他们更是不满。之后想来,是我对他们太苛刻了。没文化不是他们的错,农活很多也很累,他们要为我的学费生活费奋力奔波,又有什么时间跟我交流?后来渐渐的,我开始觉得自已很可耻。放假在家,农活他们基本不让我插手,即使是我能力所能及的。我是一个可怜的寄生虫。我只能把所有的力气用在学习上,考个好大学来给他们挣些可笑的面子。当考到这个不知名的大学时,他们虽然也挺高兴,可我在他们面前总有些纠结。

现在的我,现在呢?我不知道自己是好是坏。违法乱纪的事情没做过,道德败坏的事也没做过。应该是个挺正常挺普通的一个人。理想过早破灭,迷茫期过度延长,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为自己找到确定的路,有时会用朴树的歌安慰自己:关于未来,就请你坦然,总会好的,总会有的??只是不知道朴树自己是否能做到坦然。有时还是会有些理想主义,他们说是见识问题。也许没那么严重,想象会把问题放大,事情没你想的那么好,也没你想的那么糟。

好多时候觉得自己待人处事不是很好,但是也不愿意去刻意改变自己,真诚也许会交到真正的朋友。

优缺点的话,自己来看总会不太准,就像唱歌,自己听到的跟别人听到的总有点差距,并且自己写,总觉得有些纠结。既然一定要写,就简单写一下自己的看法。

优点是会为别人考虑,做事会先想想别人感受。

缺点是不善言辞,从小到大所有老师写的期末通知书上都会有这么一点。其次是做事优柔寡断,考虑太多反而拿不定主意。

平时喜欢看书,小说诗歌历史都看。诗歌是语言的极至,小说是想像力的极至,历史让人寻找失落的过去。喜欢听歌,喜欢王筝,朴树,张悬。喜欢看电影。听说爱看电影的人都是人生有缺憾的,然而世上的人有谁是没有缺憾的呢?

喜欢的运动,打网球,刚起步,打的并不好;喜欢游泳,小时候老爸老妈听人说我十二岁会在水里淹死,管的很严,过了十二岁活下来了还是不让碰水,现在游的也不好。在水里浮着,身体轻飘飘的,像飞一样。

一个人幸福的原因不是因为他得到的多 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敬畏珍爱我们的生命 人生数十载 说长也长 说短也短 就看自己这么去过活了

 

第二篇:大学生社交心理学 结课论文

大学生社交心理学

结课论文

姓名:丰雨雨

学号:201001300

专业:工程系机制四班

《社交网络》观后感

影片一开始,以其貌不扬不拘小节电脑呆子的形象出现的扎克伯格与一位女学生长篇交谈,结果不欢而散,但启发了前者的灵感。接着,在哈佛学生宿舍里,心理系新生的学生扎克伯格因不满当时大学当局拒绝公开附有学生照片和基本信息的花名册,便以黑客的手法,入侵学校电脑的数据库,“窃取”了其间内存的学生照片,并将它们置于亲自设计的网站上,随即点击量超过了2.2万次。校方对其行为非常不满,专门成立调查委员会,进行冗长的听证会,后来对他给予了一个“留校察看”的处分。

影片表现了扎克伯格与他的两个室友莫斯科维茨和休斯,以及其他有关人士,在创建了Facebook网站中的一些挫折、风险、冲突,甚至背叛。最初他们用一周由扎克伯格为主编写了Facebook的网站程序,并将网站定位为哈佛校友的沟通平台。20xx年2月,Facebook正式对外推出,先是占据整个哈佛校园。两个月后,它又横扫了所有常春藤院校和其他一些学校。仅10个月其注册人数已经突破了百万。后来扎克伯格与比尔盖兹的经历几乎一样,选择从哈佛心理学系退学,专心营运Facebook网站,最终获得巨大成功,成为拥有69亿个人资产,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而Facebook也成为拥有全球近5亿网民,仅次于谷歌与微软的第三大霸主。

影片对扎克伯格的天才特质以及人性弱点刻画可谓栩栩如生,还从各种角度相当贴近地反映了世界最著名学府--哈佛大学校园生活的

一些侧面,甚至吸毒、性紊乱、病态人格等隐秘的侧面。不过,影片的“逻辑连贯性”似乎不强,给人有断断续续的过于零碎的感觉

Mark Zuckerberg 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非常淡定的人,但从他的说话中就能感觉出他是一个思维很敏锐、激情迸发的年轻人。马克个性很沉稳,在受到失恋打击后并不是像一般人那样去醉生梦死,反而是专注于编写自己的网站程序创建一个叫facemash的网站来表达对所有女生的不满,他一个小时编写出来的网站再来你给个小时内因为流量过大把哈佛的网络系统瘫痪。然后有了一个建立社交网站的主意,他自己便和好友合作创建了另一个网站——the facebook。

我认为,这部电影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描述的是网络的优越性或者是社交的通俗,也不是只是突出facebook的强大,马克传达的是一种理念:年轻与创造力。

年轻,是我们正在享受的一个时期,年轻很短暂,但是,年轻也会有很多创意,利用创意来培养创造力,我们缺乏的正是创意和创造力。

电影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你能够改变和创造世界。当商业价值占上风,其实这个时代还是那么的俗不可耐。

世界第一大社交网站从零到有,从只是校园网到遍布全世界,西方教育培养出的创造力再次冲击我们的教育,西方国家正在研究如何用技术统治世界,我们还在应试教育里搞奥数 ,职称,分数。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不是我们能选择的,我们国家如果要强大我们就要在应试教育里脱颖而出,以不变应万变。

马克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因为他有着别人没有的创业激情,他的激情感染了它周边的人,他对视事业非常的执着,绝不轻易放弃,它有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反映在他听到winklevoss双胞胎的想法后迅速发现了其商机,他在知道他在追求的不再哈佛就读的女友Erica并不知道Facebook后马上想到将Facebook扩出哈佛,而且他有着超人的智商和技术能力,快速的判断和果断决策的能力。

社交心理健全的的人能够在工作学习及生活中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综合运用各种人脉,提高成功率,能够主动融入现实生活与环境中去,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体现个人社会价值。。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我相信只要我们把握社会交往原则和目的,正确对待自己与他人,掌握科学的社交技巧,并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努力践行,就一定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为日后的做事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