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报告

“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现状问卷调查报告

一、问卷调查背景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缺少那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然而,现如今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快,每家每户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家庭在教育子女上面也是越来越困惑。家里的老人喜欢用自己多年的经验去教育孙子孙女,年轻的父母喜欢按照自己的观念去培养孩子,究竟应该怎样去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成为当下每家每户热议的话题。

二、问卷调查目的

为了深入了解家庭教育的现状,研究“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当下存在的问题,以及背后隐含的原因,据此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方向、前行的路径、采用的方法和解决的重难点,以推进课题研究向深度发展,推进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工作深入进行。

三、问卷发放/回收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面向长临河学区中心学校一二年级的学生家庭,共发放问卷38份,其中一年级三个班,每班10张问卷,二年级两个班,每班4张问卷。本次回收问卷36份,其中有效问卷36份。

四、问卷及结果

1、您与孩子的关系是( )

A.父子关系 B.母子关系 C.祖孙关系 D.其他

选A的有10人,选B的有21人,选C的有5人,选D的没有。

2、您的职业是( )

A.农民 B.工人 C.公务员 D.教师 E.其他

此次调查中,农民 16 人,工人7人,公务员0人,教师2人,其他11人。

3、您的学历为( )

A.初中及以下 B.高中或中专 C.大专 D.本科及以上 初中及以下21人,高中或中专8人,大专1人,本科及以上6人。

4、您家庭的月收入总额为( )

A.2000元以下 B.2000-4000元 C.4000-8000元 D.8000元以上 家庭收入2000元以下9人,2000-4000元14人,4000-8000元11人,8000元以上2人。

5、您孩子所处的教育阶段为( )

A.幼儿园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本次问卷调查的36个家庭的孩子都处在小学阶段。

6、您的孩子多数时间和谁生活在一起( )

A.父亲/母亲 B.兄弟姐妹 C.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D.其他 问卷调查中随父母生活的26人,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的10人

7、您认为对孩子成长起关键作用的是( )

A.学校 B.家庭 C.社会 D.其他(如同学等)

11位问卷调查人认为学校起关键作用,22位家长认为家庭起关键作用,还有1人觉得社会起关键,2人认为其他因素起着关键作用。

8、您最关心孩子的( )

A.学习成绩是否优秀 B.身心是否健康 C.品行是否端正 D.其他 36位家长中关心成绩的10人,关心身心的15人,关心品行的11人。

9、您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为人处事方面的影响( )

A.很重要 B.重要 C.一般 D.不重要

这一项统计中,认为家庭教育很重要的占32人,另有4人认为重要

10、您认为孩子读书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考大学 B.为了挣钱 C.为了学知识懂道理 D.其他

本项统计中有2人选为了考大学,有34人选为了学知识懂道理。

11、您与孩子的相处方式是( )

A.要求孩子绝对听从父母的安排 B.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平等相处

C.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 D.其他

有4人要求孩子绝对听从的家长,能以朋友身份与孩子平等相处的有27人,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的1人,其他的4人。

12、当孩子犯错时,您认为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 )

A.不用教育,树大自然直B.严厉责骂或体罚 C.耐心讲道理 D.其他 33人认为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耐心讲道理,1人认为靠责骂或体罚教育有效,还有2人选其他方式。

13、您和孩子的交流次数( )

A.每天多次交流 B.每天有交流 C.偶尔交流 D.几乎不交流 调查中有9人每天多次和孩子交流,23人能够每天有交流,偶尔交流的有4人。

14、您和孩子的交流方式( )

A.孩子主动说 B.家长问了才说 C.家长问了也不说 D.其他 交流方式中,孩子主动说的有25人,问了才说的9人,还有2人选择其他.

15、您认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 )

A.督促孩子好好学习 B.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 C.能够健康成长,能养活自己就行 D.其他

10位家长认为最重要的任务是督促孩子好好学习,24位家长认为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位家长认为孩子能健康成长,养活自己就行,1位家长选择其他。

16、您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最重要的阶段是( )

A.幼儿园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7位家长认为最重要的阶段是幼儿园,25位家长认为小学最重要,2位家长选初中,2位家长选高中。

17、您在培养孩子遵守各种规则方面( )

A.严格要求 B.经常提醒 C.偶尔纠正 D.没有时间关心 本项调查中,19位家长选了严格要求孩子遵守各种规则,15位家长选择经常提醒,2位家长选择偶尔纠正。

18、您对孩子目前的教育效果( )

A.很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7位家长很满意孩子目前的教育效果,16位家长满意,还有13位家长认为目前孩子教育效果一般

19、您是否希望在孩子教育方面得到一些培训和帮助( )

A.很需要 B.需要 C.一般 D.不需要

14位家长选择很需要得到教育方面的培训和帮助,15位家长选择需要,还有7位家长觉得一般。

20、您最希望在孩子教育方面提供帮助的是( )

A.社区 B.媒体 C.学校 D.其他

35位家长选择希望学校提供教育方面的帮助,1位家长选择其他。

五、问卷分析

(一)家庭的一般情况:

1、从家庭的经济收入来看:

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家庭收入仍然不容乐观。以接受调查的36个家庭来看,家庭月收入在4000元以下者占其总数的63.88%;农民偏多,部分家长为了孩子,选择在家陪读,另一人外出打工。父母双方都能在本地有稳定收入的家庭很少。所以家庭中用于投资家庭教育的开支肯定会很少。

2、从家长的学历及职业来看:

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亲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接受调查的问卷人初中文化及以下学历的约占其总数58.33%;问卷人是工人、农民的比例约占总数的63.8%;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父母亲的学历同其职业基本相对应。由于家长一般都在本镇范围内工作,不用花费很多上下班的时间,且有86.1%的孩子同父或母居住生活,因此说:家长是有时间进

行家庭教育的。但是由于自身层次不高,又不愿意多花时间去钻研家庭教育,所以自身的教育水平不能提高。

(二)家庭教育观念:

从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

61.1%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关心学生成绩的家长约占27.7%,关心孩子身心健康的约占41.7%,关心孩子品行的占30.5%。在孩子为人处世这方面,家长普遍认为家庭教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孩子为什么上学这个问题上,94.4%的家长认为是为了学知识懂道理的。从这些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可是家长们只是认识到很重要,却没有方法去改进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理论水平还行,但实际操作方法简单粗暴。

(三)家庭教育方法 :

75%的家长能够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平等相处,91.7%的家长认为孩子犯错应该耐心教育,说明道理,但只有39.1%的家长能够每天多次和孩子有效交流,在家长和孩子交流方式上也是孩子主动说的多,家长引导的少。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在家庭教育方式上不够主动,不能积极地引导孩子交流,还有部分家长觉得给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不知道孩子究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

(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理解

27.8%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就是督促孩子学习,66.7%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品行,52.8%的家庭能

够严格要求孩子遵守各项规则。总体看来,大部分家长还是能够正确看待家庭教育的,也有少部分家长追求孩子的分数,给孩子带来过多的压力。

(五)家长心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问卷中,80.5%的家长选择需要家庭方面的帮助,而且97.2%的家长愿意选择学校来提供帮助。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家长对学校还是非常信赖的,他们觉得学校的老师能够更有效的和孩子沟通交流,也更有方法和孩子交流。

六、结论和建议:

(一)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是每个家长具有全面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特别是要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家庭充分认识到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当它与孩子的学业发生矛盾时,这个重心又发生了位移。

调查表明,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才,但是这种成才观念经常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许多家长看来,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学问的专家学者,从而忽视了在各行各业中数以亿计的有道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智力投资,往往是物质方面的,却忽视了精神方面的关怀。他们不愿花钱学习教育的方法和思想,以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因为,家长必须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是先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

如: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目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许多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流落 社会,造成失足。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家长要在学习上做孩子的好伙伴:

周末、假日,街头经常能看到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不辞劳苦地伴送孩子去参加各种辅导班, 使孩子们能够从校园之外多渠道获取知识,助他们一臂之力。但是,有的家长整天督促孩子念书答题,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有的家长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想到自己也需要进修、充电。事实上,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予潜移默化 的影响,在学无止境的漫长道路上照样有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而且这种教育远比课堂教育来得重要。

家长自身不断加压充电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学习的过程是再社会化的过程,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作为孩子,在家长的学习推动下,更加倍于自身的学习。

(三)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专家建议,每周为学习差的孩子补上两小时的功课,使其对薄弱的学科不致掉队是有必要的,但大部分时间还是要让孩子自行安排。如果家长自觉不自觉地将孩子禁锢于文化学习的小天地里,在一定程度上就抑制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

从学校教育看,其劣势一是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的限制,二是由于过分强调统一性与集体性,因而又导致了针对性差,不利个别教育;家庭教育的劣势是因家长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质的差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结构之不同,给家教的有效性造成了较大麻烦,这是近几年家教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二是家教方法的相对简单化、单一化,直接影响了家教效果。

为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扬长补短,整体互补:

1、学校教育要通过文化活动、德育实践活动等方式充分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社会知识。

2、建立典型后进生的个别教育档案,实行全方位的有效监控。

3、针对家教存在的问题,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 “家长委员会”等方式,集中指导家教方法,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学校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如:体育节、艺术节中的家长与孩子同台表演等,改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方式。

4、家长应是儿童的第一任心理辅导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细微变化,从孩子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第二篇:“学困生”的成因及问卷调查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及问卷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当今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调查时间

三、调查对象

四、调查过程

1、学困生的界定我本人和参与调查的教师首先学习相关资料,把握准“学困生”的概念。我们认为,对于学困生的界定要把握住三性,即外延的明确性、揭示本质的准确性和内涵的全面性。据此,我们在本调查把学困生界定为: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能力、方法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或心理健康辅导措施给予补尝和矫治的学生。

2、调查过程

(1)通过对班主任、学科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从“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年龄特点”“教材教法”“学校管理>”“家庭背景”等八个方面收集数据。

(2)选取代表性较大的学困生班主任采取家访、电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家庭教育情况。

(3)对学困生的作业、试卷、手抄报等书面形式的文字材料进行调查分析。

(4)与个别学困生进行谈话了解情况。

3、数据整理

班主任及学科教师以书面的形式汇报学困生的基本情况,我本人依据所报材料及我所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学困生个体形成的原因,并对学困生的转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五、材料分析一

综合调查数据表明:学困生约占总数的15%左右,学困生中男女生的比例大约为5/2。二通过问卷的数据统计发现,学困生普遍具有如下特点:

1、缺乏人生奋斗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动力。

2、对学习改变命运缺乏信心。

3、不能独立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对主要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

4、学习做不到专心,缺乏合作精神。

5、教师、家长辅导相对跟不上。

6、班集体意识和班级荣誉感较差。

7、自我评价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满意。

8、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

9、对提高成绩、获得尊重有很高的期望值。

10、对教师、家长的爱能感受得到,从心里爱老师、爱家长。

前六项反映了学困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后四项反映出他们不满于现状的情感意识和心理动机。

三 通过学科教师对“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可以看出:

1、部分学困生有明显的智力障碍(在界定学困生的概念时已将其划为另类研究范畴,本专题不作研究)。

2、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在知识结构上存在断层。

3、学困生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较差,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4、转化提高的办法大多集中在交流、谈话、辅导及与家长的沟通配合上。

5、对学困生的转化大多数教师感觉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也能充满信心。 四通过与部分家长的电话沟通了解,感到大多数家长:

1、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满意。

2、家长特别注重的是主课(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成绩的提升。

3、对孩子的家庭辅导很多时候感到无从下手,辅导缺乏持久性和必要的耐心。

4、对孩子的转化与提高寄希望于学校和教师的成分较大。

5、在和教师沟通辅导孩子的学习方面的力度不够。

六、发现的问题及结论

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来审视可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由于民办学校的高收费体制,来此上学的都是家庭条件相当好的学生。也正是这种背景,大多数学困生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认为读书无用,无心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读书是碍于家长的要求。因此,他们缺乏上进心,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或旷课去玩,作业照抄,应付老师,从没想到提高自己。

2、学习意志不强。学习的毅力和耐力较差,只有三分热情,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认为自己不行,不愿意接近教师,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怀有敬而远之、敬而怕之,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学数学很无聊、很枯燥,情绪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习缺乏自信心。

4、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学困生基础差,知识脱节多,知识结构不完整。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深入到实质。

5、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学困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知识掌握只重视结论,生搬硬套,定势强,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学习时也抓不住重点,成绩低下,学习效率低。

6、认识水平低,思维不力。思考问题表面化,反映慢,表达力差。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分析综合能力差,概括力和想象力不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7、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上。依赖心理的存在,使之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解答问题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因而学习时表现为程式化、模式化,缺乏创新和变通能力,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外部原因

1、应试教育原因。目前,应试教育仍然在唱“主角”。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赶进度,造成教师授课“重”知识的传授,“轻”知识的发生过程,不重视知识的消化和巩固。学校、家长对学生成绩的期望值高,教师的应考思想会促使学生忙于大量的练习中,学困生始终吃不了。

2、教材原因。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呈现加重的趋势,再加上学科教学的重要性都在加强,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影响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升。

3、社会原因。由于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金钱的诱惑,读中专大学学费高、不包分配,就业难以及网吧,游戏厅的吸引,加上学校、家长未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读书无用”论又在悄然地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教师的原因。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和学生迈向正确人生道路的引领者。他们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学生的成长。教师职业的辛苦、清贫以及“经商热”的高涨等,致使部分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进行必要的政治业务学习,讲课敷衍了事,教法单调、乏味,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

没有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不注意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对学生的了解,渗透着个人的意识偏向,以教师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向和个性特征去认识学生,致使部分教师产生心理偏差,出现体罚、讽剌、挖苦学生的现象,严重地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5、家庭的原因。现在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较大比例。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另一方面又过分地溺爱,造成了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形成自私、蛮横的不良恶习,没有吃苦耐劳、认真学习、帮助别人的意识,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教师的善意批评教育记恨在心;一些家长认为对学生的教育认为是老师的事,不主动与教师配合,助长了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导致这部学生受到冷遇,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随着问题的积累,成绩下降,沦为“学困生”。

6、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能及时从思想上解决,随着时间地推移、问题的积累,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七、转化措施及建议

学困生大部分是智力潜能没有得到很好开发的学生,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心理不能健康发展而造成的。因此,只要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成长,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的条件,这些学生也都可以成材,甚至有的可能成为杰出人物(英国对20世纪为世界做出杰出贡献的400人调查中,发现其中60%在中小学时是学习平平的学生或学习困难生。我国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我们为师者绝不能以差生甚至于以“笨蛋”来歧视学生,要富有爱心,对其转化充满信心和希望。

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有可能的。

1、消除学生思想障碍,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自觉性

结合学科课堂教学实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让学生懂得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升学,而是掌握知识,“本领”才会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激励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

2、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

学困生心理素质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强,经不起老师、同学、家长等方面的冷落和剌激,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积极的

情感体验。这种积极情感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进取心。

3、教师要加强学生学法指导,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尽可能地让学困生掌握较多的学科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善于调控自己学习过程和灵活应用各种知识的能力。

4、教师要落实“以人为本”新理念,积极评价,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认识学生,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模式;教学内容从易到难,降低坡度和起点,多复习回顾,重点处放慢速度,及时释疑;教法上适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因材施教。

5、学生家长和教师要端正学生人才观、教学质量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家长必须把握好对学困生的期望值,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学困生学习信心不足或不稳定。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主动锻炼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许和信任,都将会内化为学困生的自信心,一旦成功或进步,会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就会更加自信,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我们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的实践表明,只有把好学困生的脉,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才能有助于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才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在他的求知空间里得到和谐、健康、全面地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