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简介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简介

及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工科类通用

    :四年本科

    :60学时

   

石家庄经济学院教务处审定

二零##年三月

编写 朱孝义 张素萍

审定 张道明

讨论 朱孝义 张素萍 赵 惠

 裘平一  郭  涛

  

目录

一.            物理实验课的地位、任务和作用………………………………(4)

二.            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4)

三.            实验课程安排及课时分配………………………………………(7)

四.            对各个实验的具体教学要求……………………………………(8)

本大纲是依据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工业学校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的。

一、         物理实验课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物理实验是对高等工业学校学生进行科学基本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的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工科类专业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重要基础。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教学和物理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既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和配合,又有各自的任务和作用。

本课程应在中学物理实验的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学习物理实验知识、方法和技能,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主要过程与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基本任务:

1.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2.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其中包括:

(1)       能够自行阅读实验教材和资料,作好实验前的准备。

(2)       能够借助教材或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常用仪器。

(3)       能够应用物理学理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初步分析判断。

(4)       能够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曲线,说明实验结果,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5)       能够完成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3.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求学生具有对待科学实验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二、         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1.绪论:

教学内容(教师讲授)

(1)       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任务、教学方式、预习和实验报告的要求及实验室规则。

(2)       介绍测量误差、有效数字及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测量分类、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系统误差的分析、偶然误差的估计、直接测量结果的误差表示、间接测量的误差计算。有效数字的性质和运算。处理实验数据的一些重要方法,例如:列表法、作图法、逐差法和简单线性函数的最小二乘法等。

基本要求:

了解科学实验的重要性,明确物理实验课的地位、作用、任务和应遵守的规则。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会初步区分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了解偶然误差的统计意义,掌握正确计算单次测量、多次测量和间接测量结果的标准误差。了解有效数字位数的意义,能正确使用有效数字记录实验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了解科学处理实验数据的重要性及有关重要方法。

2.力学、热学实验:

实验内容:

(1)       物体密度的测量

(2)       用自由落体测重力加速度

(3)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和测定加速度

(4)       用光杠杆法测杨氏模量

(5)       用三线摆测定转动惯量

(6)       刚体转动定律的验证

(7)       超声声速测定

(8)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9)       用落球法测定液体的粘滞系数

基本要求:

(1)       学生能自行完成预习、实验操作,并写出合格的预习和实验报告。

(2)       能正确的用有效数字记录数据、计算偶然误差(主要是标准误差)、表达实验结果。注重系统误差的分析,不仅能找出其发生的原因,而且要讨论减小或消除的方法。熟练掌握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及其他几种数据处理方法的具体应用。

(3)       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能按要求调整好常用的力、热实验装置,并掌握基本的操作技术,例如:零位校准,水平和铅直调整、视差消除等。

(4)       掌握光杠杆法、光电法等基本的测量方法、能进行有关力、热物理量的一般测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力、速度、加速度、动量、转动惯量、温度等。

(5)       了解和熟悉常用力、热实验仪器的原理、性能、调节和使用方法,例如: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秒表、数字毫秒计、温度计、望远镜、光杠杆、天平、读数显微镜、气垫导轨、三线摆仪、刚体转动实验仪、超声声速测定仪、焦利称等。

(6)       培养学生严格、严肃、严谨的“三严”作风。

3.电磁学实验:

实验内容

(1)       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

(2)       惠斯登电桥测电阻

(3)       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分布

(4)       示波器的使用

(5)       RC、RL电路的暂态过程

(6)       用补偿法测电动势

(7)       双臂电桥测低值电阻

(8)       用冲击电流计测定螺线管磁场

(9)       利用霍尔效应测磁场

(10)   电子射线的电偏转和磁偏转

基本要求:

(1)       进一步巩固力、热实验部分的各项基本要求。

(2)       掌握系统误差的发现、修正和估算方法。

(3)       了解常用电学实验仪器的性能、调节和使用方法、使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例如: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变阻器、电阻箱、直流电桥、电位差计、标准电阻、灵敏电流计、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和各种开关等。

(4)       掌握和熟悉典型的测量方法,例如:补偿法、平衡法、模拟法、磁电转换法等。能够进行常用电磁学物理量的一般测量,例如:电流、电压、电阻、电动势、磁感应强度等。

(5)       能正确连接复杂的电路,并能分析和排除实验电路中的简单故障。

(6)       学会用微机处理数据,并加强作图技巧的练习。

4.光学实验

实验内容:

(1)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2)       牛顿环测量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3)       分光计的调整和使用

(4)       用极限法测透明介质折射率

(5)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6)       照相技术

(7)       偏振光的观察和分析

(8)       单缝衍射和双缝干涉

(9)       测量钠光光源的波长和相干长度

基本要求:

(1)       进一步巩固力、热实验部分的各项基本要求。

(2)       理解和加深波动光学的基本概念。

(3)       能按照要求调整好常用光学实验装置,并掌握基本操作技术,例如:光路的等高共轴调整,逐次逼近调节等。

(4)       了解常用光学实验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仪器性能、调节和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例如:分光计、激光器、钠灯、测微目镜、照相机、印相机、放大机及其他各种光学仪器和元件。

(5)       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研究各种光学实验现象。

(6)       熟悉干涉法、衍射法等测量技术、能对光学基本物理量进行测定,例如:光栅常数、波长、相干长度、折射率等。

(7)       对实验数据和误差处理有更高的要求。

5.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内容:

(1)       微波光学实验

(2)       密立根油滴测定电子电荷

(3)       夫兰克─赫兹实验

(4)       普朗克常数的测定(*)

(5)       氢原子光谱的研究

(6)       全息照相

(7)       阿贝成像原理和空间滤波

基本要求:

(1)       弄清实验原理,必要时阅读有关实验参考书。

(2)       阅读仪器说明书,了解近代物理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调节和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例如:迈克尔逊干涉仪、阿贝比长仪、小型棱镜摄谱仪等。

(3)       加深对近代物理概念的理解,提高进行近代物理实验的能力。

(4)       重视对近代物理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能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解决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5)       力求用微机处理数据和作图。

6.设计性实验:

实验内容: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另定题目。

基本要求:

(1)       开设内容较为丰富、设计性较强的实验。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在实验方法的考虑、测量仪器的选择与配合、测量条件的确定等方面受到初步训练。

(2)       学生还可以自行提出实验题目,通过查阅资料写出实验方案,经教师检查,只要原理合理,无论方法是否可行,实验室均给于支持,提供所需仪器设备,并让学生实验完毕后做出认真总结。

三、         实验课程安排及课时分配

1.  本课程宜在第三、四学期进行。

2. 使用教材:大学物理实验(自编铅印)

3. 根据课程特点,实验分五部分(绪论、力学和热学实验、电磁学实验、光学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和三大类(预备实验、基础实验、综合提高实验)。基础实验为必做实验,预备实验和综合提高实验为选做实验。在课程安排时,既要考虑三种实验类型的分配,又要符合五部分实验内容的规定比例。

4. 为达到每人一套仪器,根据实验室的设备条件,每班分为四组,同时开四个实验,而后轮换进行。两学期一般完成五轮实验。

5. 本科专业学时数为60学时,每个实验为3个学时(每个学时以50分钟计算)。设计性实验包括在60学时之内。在进行设计性实验时,要全天开放实验室。

6. 在实验课中,教师讲课一般不超过20分钟,还可以采用微机、录像片、挂图等教学手段和措施。

7. 课程安排和课时分配表:

表一:

表二:

四、         对各个实验的具体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基本概念:有效数字、测量、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测量值、真值、最佳值。

教学目的:

①明确物理实验课的目的、任务和程序。

②掌握误差的有关知识,熟悉有效数字的读数、写法及运算规则。

③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例如:图像法、列表法等。

基本要求及教学内容如前述。

思考题:

①求误差的简便方法是什么?

②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的特点是什么?

③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是什么?

第二章  预备实验

一、物体密度的测量

基本概念:精度、感量、灵敏度、最大量程、复称法、质量、密度。

教学目的:

(1)   学习游标和测微螺旋原理,掌握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计的使用方法。

(2)   掌握物理天平称衡物体的方法。

基本要求:

(1)   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物理天平的结构、读数原理、测量方法及仪器误差。

(2)   搞清测量物体密度(包括规则和不规则物体)的原理实验式和间接测量方法。长度采用直接多次测量、质量采用复称法。

(3)   按有效数字规则正确读数和运算,用误差传递求间接测量的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正确表示测量结果。

(4)   了解有关系统误差的消除方法。

教学内容:

(1)   物体密度的测量。

(2)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物理天平的使用。

(3)   直接和间接测量的误差估计,系统误差的分析。

思考题:

(1)   用游标卡尺读数时,从何处读出被测量的毫米整数位?如何求出不足1mm的小数?

(2)   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要掌握哪些基本原则?

(3)   若一不规则物体的密度比水小,则如何用流体静力学称衡法去测量它的密度?

二、用自由落体测定重力加速度

基本概念:重力、重力加速度、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速度、磁化。

教学目的:

(1)       用自由落体法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       用数字毫秒计测量微小时间间隔。

基本要求:

(1)       掌握用自由落体法测重力加速度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数字毫秒计和低压电源。

(3)       能按要求调整好自由落体装置。

教学内容:

(1)       熟练掌握数字毫秒计的使用方法,弄清面板上各旋钮的作用。

(2)       了解自由落体装置的结构,并调其立柱铅直。

(3)       让钢球自由落下,记录下降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

(4)       用原理实验式求g,并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比较求百分误差。

思考题:

(1)       若以体积相同而质量不同的空心钢球代替原来的钢球,实验测得g值是否相同?

(2)       根据自由落体公式测h和t时,若在钢球开始下落的同时开始计时并测距,这种方法有何缺点?应该怎样消除或减小?

(3)       试用作图法求刚球的初速度V?

(4)       是否存在g的测量误差?若存在又如何减小?

三、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

基本概念:电流、电阻、电压。

教学目的:

(1)       熟悉各种电表,练习连接线路。

(2)       学习作图法处理数据。

(3)       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误差、阻值修正及电路选择。

基本要求:

(1)       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及特点,熟悉两种测量线路的特点及选择判据,了解二极管伏安特性。

(2)       掌握微安表、毫安表、安培表、伏特表、滑线变阻器、电阻箱及电源的正确使用,了解他们的型号、规格、结构和仪器误差。

(3)       掌握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

(1)       伏安法测电阻(电流表内接、电流表外接)。

(2)       测定二极管伏安法特性曲线(二极管正向特性曲线和反向特性曲线)。

思考题:

(1)       利用伏安法设计出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

(2)       有一个标值为10和一个标值为100000的两个电阻值,请画出合适的测试电路图。

四、惠斯登电桥测电阻

基本概念:“桥”、电桥平衡、电桥灵敏度。

教学目的:

(1)       掌握惠斯登电桥的结构及电桥平衡条件。

(2)       学会用电桥和分压线路测量表头的内阻。

基本要求:

(1)       熟悉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的原理及特点。

(2)       掌握滑线式电桥和箱式电桥的结构和正确使用(特别注意电桥平衡条件)。

(3)       了解检流计的特点、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       用惠斯登电桥测未知电阻R和表头电阻R (用两种电桥测试: ①滑线式电桥; ②箱式电桥)。

(2)       能够自行导出原理实验式。

(3)       用滑线式电桥测电阻时,要掌握要掌握测量的最佳条件和桥臂电阻、电桥灵敏度引入的误差。

思考题:

(1)       电桥由哪几部分组成?

(2)       电桥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3)       为什么分压电路能改变加在电桥两端的电压值?

五、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基本概念:薄透镜、焦距、共轴等高、像距、物距、像差。

教学目的:

(1)       掌握薄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

(2)       观察单透镜的像差。

(3)       学会调节光学系统共轴。

基本要求:

(1)       熟悉测量薄透镜焦距各种方法的原理、实验条件及特点。

(2)       掌握光学系统同轴等高的调节方法。

(3)       了解光具座、透镜、平面反射镜、狭缝光源及光栏等的使用方法和维护的基本规则。

教学内容:

(1)       掌握测透镜焦距的各个计算公式。

(2)       光具座上各元件共轴等高调节。

(3)       用物距---像距法测凸、凹透镜焦距,用位移法测凸透镜焦距,用自准直法测凸、凹透镜焦距。

(4)       观察透镜的成像像差。

思考题:

(1)       如何区别凸、凹透镜?

(2)       测量凸透镜焦距时物与像有什么特点?

(3)       测量凹透镜焦距时物与像有什么特点?

第三章  基础实验

一、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和测定加速度

基本概念: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恢复系数、加速度。

教学目的;

(1)       用碰撞特例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       测定物体沿光滑斜面作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基本要求:

(1)       了解气垫导轨装置(包括气源)的组成、结构原理及特点,掌握其调节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2)       掌握数字毫秒计的计时原理、使用方法,并了解其型号、规格、精度和最大量程。

(3)       熟悉在气垫上利用滑块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和测定加速度的原理、方法。

教学内容:

(1)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

(2)       测定加速度。

(3)       学习气垫导轨和数字毫秒计的原理及使用。

思考题:

(1)       气垫调节时,能否达到滑块在正反方向运动时经二光电门的时间完全相同?

(2)       碰撞后测得的动量总是小于碰撞前的,说明什么问题?

二、用光杠杆法测杨氏模量

基本概念:杨氏模量。

教学目的:

(1)       掌握用光杠杆测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

(2)       用金属丝的伸长测杨氏模量。

(3)       学会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基本要求:

(1)       了解用光杠杆法测杨氏模量的基本原理。

(2)       熟悉杨氏模量测定装置的组成和调整。

(3)       掌握视差的产生及消除方法。

(4)       了解用逐差法处理数据的意义及方法。

(5)       根据误差分析,找出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

教学内容:

(1)       搞清杨氏弹性模量的物理意义及基本原理。

(2)       用光杠杆放大法测量微小伸长量。

(3)       了解杨氏模量测定装置的调整步骤和关键,掌握实验条件。

(4)       用递增、递减法测同一荷重下砝码的质量,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5)       强调重点:逐差法,它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光杠杆放大法,它是物理实验中把肉眼看不见的伸长量,通过光杠杆变成了可观的量。

思考题:

(1)       光杠杆法有何优点?如何提高测量灵敏度?

(2)       钢丝伸长的滞后效应所产生的系统误差如何消除?

(3)       哪个物理量的测量误差对结果的影响较大?应采取什么措施?

三、用三线摆测定转动惯量

基本概念:转动惯量。

教学目的:

(1)       掌握三线摆测定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

(2)       验证平行轴定理。

基本要求:

(1)       了解三线摆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正确使用秒表。

(2)       掌握三线测转动惯量和验证平行轴定理的原理及方法。

(3)       用误差传递求相对和绝对误差。

教学内容:

(1)       测三线摆下圆盘对中心轴的转动惯量,测圆环对中心轴的转动惯量。

(2)       验证平行轴定理。

(3)       用比较法求相对误差。

思考题:

(1)       怎样扭转三线摆才能防止它晃动?

(2)       三线摆在摆动中受到空气的阻尼,振幅越来越小,则它的周期有无变化?试说明原因。

(3)       若圆环与三线摆下圆盘不同轴有何影响?若两轴相距d有多大影响?验证平行轴定理时,若两圆柱中心部在下圆盘直径上有何影响?

(4)       怎样测定一个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转动惯量?简述测量原理和方法。

四、刚体转动定律的验证

基本概念:

刚体转动定律、转动惯量、张力距、摩擦力距、刚体系。

教学目的:

(1)       验证刚体转动定律。

(2)       观测刚体转动惯量随其质量、质量分布及转动轴的位置不同而改变的情况。

(3)       掌握用作图法处理数据的方法。

基本要求:

(1)       掌握验证刚体转动定律的原理及条件。

(2)       了解影响刚体转动惯量的因素及其关系。

(3)       熟悉刚体转动实验仪的结构及调整。

(4)       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测相应的时间t,然后用作图法处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教学内容:

(1)       弄清各关系式的意义。

(2)       用作图法求刚体的转动惯量。

(3)       观测转动惯量与质量、质量分布及轴线的关系。

思考题:

(1)       实验中怎样才能保证a<<g的条件?忽略a之后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多大影响?

(2)       分析图中直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

(3)       如何从图中求M?你能否根据能量守恒原理从实验结果中测出M

五、超声声速测定

基本概念:超声波、频率、波长、振幅、位相、波节、波腹。

教学目的:

(1)       用驻波法测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       进一步掌握低频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基本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基本要求:

(1)       掌握驻波、行波法测声速的原理及方法。

(2)       熟悉和正确使用SBZ---A型超声声速测定仪、XFD---7型低频信号发生器、J2458型示波器、频率计等。

(3)       逐差法处理数据。

教学内容:

(1)       按要求调整低频信号发生器、示波器。

(2)       掌握超声声速测定仪的结构及调节方法,找出谐振频率。

(3)       用驻波法或行波法测定超声声速,其中用逐差法求得波长。

(4)       求理论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

思考题:

(1)       为什么要用超声波测声速?为什么要在驻波系统共振状态下测量声速?

(2)       用驻波法测声速时,在改变S位置过程中,示波器上的图形有时极大,有时极小,说明极大或极小时空气柱处于什么状态。

六、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基本概念: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系数、拉脱法。

教学目的:

(1)       掌握用焦利称测量微小力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液体表面的性质。用拉脱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基本要求:

(1)       搞请焦利称的结构、调整、校准和使用方法。

(2)       掌握用拉脱法测定表面张力系数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3)       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内容:

(1)       了解原理实验式中各待测量的意义。

(2)       调节和校准焦利称。

(3)       用焦利称测量微小力以及测长、测温。

(4)       求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及相对和绝对误差。

思考题:

(1)       在水中滴入几滴皂液或将水加热,水的表面张力有何变化?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2)       测时,为什么在降低平台的同时升高弹簧,而不能只降低平台呢?

(3)       请用作图法求焦利称弹簧的倔强系数,并与逐差法求的结果进行比较,说明哪种方法更好?

七、用落球法测定液体的粘滞系数

基本概念:粘滞力、粘滞系数、收尾速度。

教学目的:

(1)       观察液体的内摩擦现象,掌握根据斯托克斯定律用落球法测定液体粘滞系数的方法。

(2)       熟悉分析天平和读数显微镜的使用。

基本要求:

(1)       掌握用落球法测定液体的粘滞系数的原理及方法。

(2)       了解分析天平的结构、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了解读数显微镜的结构、光学系统原理与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       正确使用秒表、比重计。

教学内容:

(1)       用分析天平、读数显微镜、秒表分别测小钢球的质量、直径、在量桶内匀速运动一段距离的时间。

(2)       用误差传递求液体粘滞系数的相对和绝对误差。

(3)       分析引起误差的各种因素,找出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

思考题:

(1)       若小钢球的直径大些是否可以?为什么?

(2)       当小球半径减小时,它下降的首尾速度如何变化?当小球的密度增大时,又将要如何变化?

(3)       实验时,若标线N放在液面附近或N放在筒底附近是否可以?为什么?若使用小球在靠近筒壁处自由下落是否可以?为什么/

八、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分布

基本概念:模拟法、静电场、稳恒电流场、电导率。

教学目的:

(1)       掌握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分布的原理及方法。

(2)       学会使用直流稳压电源、复用表、静电场描绘仪。

基本要求:

(1)       了解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实验条件。

(2)       加深理解电场强度和电位的关系。

(3)       正确使用稳压电源、复用表、静电场描绘仪。

(4)       学习用微机和作图法处理数据。

教学内容:

(1)       测绘同轴柱形电极的电位分布。

(2)       测绘静电聚焦场的电位分布。

(3)       用最小二乘法寻求圆心位置和计算半径的平均值(用微机)。

(4)       绘出两种电场的电位、场强分布图。

(5)       作关系曲线,计算百分误差。

思考题:

如果电源电压增加一倍,电位线、电力线的形状是否变化?电场强度和电位分布是否变化?

九、示波器的使用

基本概念:电子枪、偏转系统、扫描、电压峰峰值。

教学目的:

(1)       了解示波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3)       学会用示波器测定电信号的电压和频率。

基本要求:

(1)       了解示波器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       熟悉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及波形稳定条件。

(3)       熟悉示波器各旋钮的作用及正确使用。

(4)       掌握用示波器调节电信号波形的方法。

(5)       掌握J2462型低频信号发生器、电压表的正确使用。

(6)       了解用李萨如图形测频率、用比较法测待测信号电压及频率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内容;

(1)       看录像:示波器的结构、各部分作用、工作原理等。

(2)       了解示波器原理、稳定条件及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的调节。

(3)       学习正确使用低频信号发生器。

(4)       用李萨如图形测正弦波的频率,用正弦波与方波的比较测方波的电压及频率。

(5)       了解有效数字的位数与测量方法的关系。

思考题:

(1)       调整好的李萨如图形为什么还有缓慢变化?

(2)       荧光屏上看不见亮点或波形是什么原因?

(3)       屏上只出现一条直线是什么原因?

(4)       屏上如果出现波形总移动是什么原因?

十、RC、RL电路的暂态过程

基本概念:暂态过程、半衰期、电容、电感。

教学目的:

(1)       观察RC、RL电路的暂态过程,加深对电容、电感特性的认识。

(2)       熟悉双踪示波器的使用。

基本要求:

(1)       弄清双踪示波器各旋钮的作用及调节波形的方法。

(2)       能用双踪示波器测一些物理量,如:半衰期。

(3)       了解电阻箱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及仪器误差。

(4)       熟悉RC、RL电路的暂态过程。

教学内容:

(1)       熟悉RC、RL电路暂态过程的基本原理。

(2)       观察和研究RC、RL电路的暂态过程,测半衰期,信号源内阻。

思考题:

(1)       在RC电路中,放电时式中的负号表示什么意义?

(2)       在RC、RL电路中,为什么固定方波频率会得到各种不同的波形?

十一、用补偿法测电源电动势

基本概念:补偿法、电动势。

教学目的:

(1)       掌握用补偿法测电动势的原理和方法。

(2)       熟悉一些电子仪器及元件的使用方法。

基本要求:

(1)       能正确连接电路。

(2)       掌握补偿法的原理特点和方法。

(3)       熟悉十一线电位差计的结构、原理、特点及应用。

(4)       掌握标准电池的功能、使用、误差及注意事项。

(5)       了解灵敏电流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内容:

(1)       连接线路,并搞清线路的补偿原理。

(2)       校准电位差计、调工作电流。

(3)       测电源电动势。

(4)       测定测量误差。

(5)       了解标准电池、电阻箱的误差。分析电位差计灵敏度对测量误差的影响。

思考题:

(1)       为什么要用补偿法测电动势?

(2)       为什么在实验中,按下滑动头D要保持瞬间接触?

(3)       电位差计能否测出高于工作电源电压的电动势?为什么?

(4)       滑动电位器R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实验中减小R又有什么作用?

十二、用牛顿环测量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基本概念:等厚干涉、曲率半径、牛顿环。

教学目的:

(1)       观察等厚干涉现象,加深对等厚干涉原理的理解。

(2)       利用牛顿环测量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基本要求:

(1)       掌握利用牛顿环测量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钠光灯的是使用和注意事项。

(3)       进一步熟悉读数显微镜。

(4)       进一步熟悉用逐差法处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内容:

(1)       牛顿环干涉条纹产生的条件及特点。

(2)       能自行导出原理实验式。

(3)       了解消除回程误差的方法。

(4)       调整读数显微镜,并测量有关暗环的直径。

(5)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思考题:

(1)       为什么牛顿环条纹离中心越远条纹越密?

(2)       利用透射光观测牛顿环与用反射光观测会有什么区别?

十三、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

基本概念:平行光、光轴、仪器主轴。

教学目的:

(1)       了解分光计的构造、学会分光计的调整方法。

(2)       用分光计测三棱镜的顶角。

基本要求:

(1)       了解分光计的结构平行光管、阿贝式自准直望远镜的作用原理。

(2)       掌握分光计的调整步骤、方法及要点,并会读数。

(3)       掌握用分光计测三棱镜顶角的原理、计算公式及测量方法。

(4)       进一步熟悉使用钠光灯和消除视差。

教学内容:

(1)       了解分光计的结构原理。

(2)       调整望远镜能接受平行光,并使其光轴和仪器转轴垂直。

(3)       调整平行光管能发出平行光,并使其光轴和仪器转轴垂直。

(4)       调三棱镜主截面与仪器转轴垂直。

(5)       测量和计算三棱镜顶角,要求从二窗口读数。

(6)       强调难点:调望远镜与仪器的转轴垂直。

思考题:

(1)       在调望远镜与仪器主轴垂直时,用什么方法调节速度最快?叙述调节方法。

(2)       为什么设置两个窗口读数?

十四、用极限法测透明介质折射率

基本概念:折射率、极限角。

教学目的:

(1)       掌握分光计的调整方法。

(2)       掌握用折射极限角测定折射率的原理和方法。

基本要求:

(1)       证明用极限法测透明介质折射率的原理实验式。

(2)       调整分光计,并用分光计测极限角和三棱镜顶角。

(3)       进一步熟悉分光计的使用,并了解扩展光源的产生。

教学内容:

(1)       熟悉测折射率的原理实验式。

(2)       掌握用分光计测折射率的方法。

(3)       求折射率。

思考题:

为什么在测量过程中采用扩展光源?

十五、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基本概念:等倾干涉、等厚干涉、光程差、球面波、波长。

教学目的:

(1)       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构造及原理。

(2)       学会调整迈克尔逊干涉仪。

(3)       利用等倾干涉条纹测激光的波长。

基本要求:

(1)       弄清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原理和调整方法。

(2)       正确使用激光光源和调节导轨水平。

(3)       调节等倾和等厚干涉条纹,观察和了解它们的特点。

(4)       掌握用等倾干涉条纹测激光波长的原理和方法。

(5)       调节和观察白光干涉条纹(彩色条纹)。

教学内容:

(1)       熟悉测激光波长的原理实验式。

(2)       调整迈克尔逊干涉仪,使其符合实验要求及条件。

(3)       调节和观察等倾干涉条纹的变化,并测出激光的波长。

(4)       调节和观察等厚干涉条纹及白光干涉条纹,然后进行分析。

思考题:

(1)    为什么镜与分化板之间加入补偿板?

(2)    之间距离d的变化与等倾干涉变化有何关系?

十六、照相技术

基本概念:光圈、快门、曝光量、照度、黑度、反差、景深、感光速度、光谱灵敏度。

教学目的:

(1)       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       学会拍摄、冲洗、和印相技术。

基本要求:

(1)       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和各部件的作用。

(2)       能正确使用照相机,包括使用光圈、快门、调焦、取景等。

(3)       熟悉照相、冲卷、印相及放大全过程,掌握基本技术。

教学内容:

(1)       了解照相机、印相机及放大机的结构、各部件作用及调节要求。

(2)       掌握成像、调焦、景深的光学原理和冲卷、印相、放大的基本原理。

(3)       正确使用照相机、印相机和放大机。

(4)       学生到室外或室内实际拍摄。

(5)       到暗室冲卷、印相及放大,并了解暗室规则。

(6)       分析相片,做出总结。

写实验报告时,每人交1—2张相片。

注:放大技术一般在第二堂课进行。

思考题:

(1)       正确使用相机应注意什么?

(2)       为什么景深与光圈数大小有关?

十七、偏振光的观察和分析

基本概念:偏振光、自然光、电场强度、磁场强度、振动面。

教学目的:

(1)       观察光的偏振现象。

(2)       了解偏振光的产生和检验的原理、方法。

(3)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基本要求:

(1)       了解偏振光的基本概念,熟悉偏振现象及特点。

(2)       掌握起偏、检偏现象的原理及方法,了解马吕斯定律、布儒斯特定律。

(3)       熟悉椭圆偏振仪。

教学内容:

(1)       偏振光的获得。

(2)       偏振光的检测。

(3)       观察和分析偏振光通过晶片(波片)时的情形。

思考题:

(1)       何为起偏器、检偏器、波片?各有什么作用?

(2)       如何寻找布儒斯特角?

(3)       自然光、圆偏振光、线偏振光三种光线如何区别开?

十八、电子射线的电偏转和磁偏转

基本概念:偏转灵敏度。

教学目的:

(1)       研究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规律。

(2)       掌握用外加电场或磁场使电子束偏转的原理和方法。

基本要求:

(1)       掌握电偏原理和磁偏原理。

(2)       学会使用EBSI—2型电子束测试仪。

(3)       了解电偏和磁偏的优缺点。

教学内容:

(1)       熟悉EBSI—2型电子束测试仪的功能、板面上各旋钮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2)       分别研究电偏转和磁偏转的灵敏度。

(3)       进一步熟悉用作图法处理数据的方法。

思考题:

(1)       如果一电子束同时在磁场和电场中通过,则在什么条件下,荧光屏上的光点恰好不发生偏转?

(2)       在电偏转和磁偏转实验中,怎样根据荧光屏上的光点的偏转方向判断偏转电场和磁场的方向?

十九、测量钠光光源的波长和相干长度

基本概念:相干长度、谱线、波长。

教学目的:

(1)       进一步熟悉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使用。

(2)       测量钠光的波长和相干长度。

基本要求:

了解和掌握测量钠光光源和相干长度的原理及方法。

教学内容:

(1)       用非定域干涉测量钠光光源的波长。

(2)       用等倾干涉测量钠光光源的相干长度。

思考题:

相干长度与光的单色性之间有何关系?

二十、单缝衍射和双缝干涉

基本概念:微波、衍射波、单缝衍射、双缝干涉。

教学目的:

(1)       测量微波的衍射强度随衍射角的变化规律。

(2)       观测微波双缝干涉所遵从的规律。

基本要求:

(1)       了解微波的单缝衍射和双缝干涉的原理及条件。

(2)       掌握微波的衍射强度和干涉强度与衍射角之间的变化关系。

(3)       进一步熟悉厘米波信号发生器与微波分光仪的正确调整。

教学内容:

(1)       搞清实验原理,调整好实验仪器。

(2)       测试衍射强度和干涉波强度随衍射角的变化。

(3)       用作图法处理数据,画出坐标曲线,求出衍射角。

(4)       用理论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并加以分析。

思考题:

(1)       为什么b值取得比a值大的多?

(2)       分析当一定,衍射强度分布与狭缝宽度的关系。

第四章  综合提高实验

一、双臂电桥测低值电阻

基本概念:双臂电桥、电流接头、电压接头。

教学目的:

(1)       掌握双臂电桥的结构及特点。

(2)       学会用双臂电桥测低值电阻的原理及方法。

(3)       测定导体的电阻率。

基本要求:

(1)       了解双臂电桥和惠斯登电桥的区别,双臂电桥的结构原理及各旋钮的作用。

(2)       正确使用AC15型直流复射式检流计、标准电阻、反向开关等,要搞清标准电阻的精度及仪器误差。

(3)       掌握用双臂电桥测低值电阻的原理及方法。

(4)       掌握消除接触电阻和引线电阻的方法。

教学内容:

(1)       熟悉测低值电阻的原理实验式。

(2)       了解各种仪器的结构、原理、性能及使用方法。

(3)       连接线路,并调节各种参数。

(4)       测铜棒的低值电阻(粗测、细测)。

(5)       测铜的电阻率。

思考题:

(1)       双臂电桥与单臂电桥有哪些异同?

(2)       如何消除热电势对测量结构的影响。

(3)       双臂电桥中,是如何消除引线及接触电阻的?

二、用冲击电流计测定螺线管磁场

基本概念:

电容、脉冲电流、欠阻尼、临界阻尼、过阻尼、电流冲击常数、互感系数、磁通量。

教学目的:

(1)       了解冲击电流计的工作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2)       用冲击电流计测定磁感应强度。

基本要求:

(1)       了解冲击电流计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及正确使用。

(2)       了解线圈三种运动状态的特点。

(3)       正确使用标准互感器。

(4)       掌握用冲击电流计测定螺线管磁场的原理及方法。

教学内容:

(1)       搞清线圈的运动特性与外电阻的关系,学会控制冲击电流计的运动状态。

(2)       了解实验装置,并正确接线和调整。

(3)       电流冲击常数的测定。

(4)       弄清原理实验式,测定磁感应强度,并作分布图。

思考题:

(1)       公式(4)中电阻R应包括哪几部分?计算一下你的测量线路中R是多少?

(2)       为什么在测量B或K时都不能将不用的线圈去掉?

三、利用霍尔效应测磁场

基本概念:霍尔效应、霍尔电压、磁场、洛伦兹力、霍尔元件灵敏度、磁感应强度。

教学目的:

(1)       学会霍尔效应测磁场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箱式电位差计。

基本要求:

(1)       明确霍尔效应的物理意义,掌握用霍尔效应测磁场的原理及实验方法。

(2)       了解霍尔效应测磁场装置、箱式直流电位差计、高斯计、万用表等仪器的结构、原理、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

教学内容:

(1)       熟悉求磁感应强度的实验式,搞清各个量的关系。

(2)       了解各个仪器或仪器面板上各个旋钮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

(3)       正确连接线路,并调节各种参数的大小。

(4)       认真校准电位差计,测出霍尔电压。

(5)       用计算机求出螺线管中磁场的大小,并作出图形。

思考题:

(1)       霍尔元件上产生不等位电压的原因是什么?

(2)       若磁场与霍尔元件薄片不垂直,测出结果有何问题?

(3)       实验中检流计的光点无论怎样调整总偏向一边,请考虑是什么原因?怎样解决?

四、微波光学实验

基本概念:布拉格衍射、密勒指数。

教学目的:

(1)       了解微波的布拉格衍射。

(2)       初步了解晶体结构分析方法。

基本要求:

(1)       学会使用厘米波信号发生器。

(2)       掌握微波分光仪的结构、原理、调整及使用方法。

(3)       熟悉晶面的密勒指数标记法、微波的布拉格衍射、用迈克尔逊干涉测微波波长的原理。

(4)       掌握晶面(100)和(110)的布拉格入射角及衍射角的测试方法。

教学内容:

(1)       细心调节厘米波信号发生器和微波分光仪符合实验要求。

(2)       验证布拉格公式,根据I—曲线求出满足布拉格公式的入射角。

(3)       用迈克尔逊干涉测微波波长。

思考题:

(1)       用晶面(110)作衍射面,能否有第二级衍射极大?

(2)       为什么晶格常数d不能小于

五、密立根油滴法测定电子电荷

基本概念:电荷量子化

教学目的:

(1)       验证电荷的不连续性。

(2)       掌握测电子电荷的方法。

(3)       熟悉MOD—2型油滴仪的构造、调节和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

(1)       掌握动态原理,导出测量公式。

(2)       调节MOD—2型油滴仪。

(3)       练习控制和选择油滴。

(4)       测油滴的平衡电压及有关时间。

(5)       计算机处理数据,算出电子的电荷量。

思考题:

(1)       请说明油滴很小时,斯托克斯定律失效的原因。

(2)       为什么要调整油滴盒呈水平状态。

(3)       为什么油滴下落区向L选在分化板中间区域?

六、夫兰克—赫兹实验

基本概念:原子能级、受激状态、普朗克常数。

教学目的:

通过测定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证明原子能级的存在。

基本要求:

(1)       了解夫兰克—赫兹管的工作原理及其实验仪的调整和使用方法。

(2)       掌握测定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的原理及方法。

(3)       会解释实验图像,并求出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4)       用计算机作图。

教学内容:

(1)       调节夫兰克—赫兹实验仪。

(2)       测赫兹管的板极电流。

(3)       用作图法处理数据。

思考题:

(1)       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是4.9伏,为什么出现第一峰值时电压大于4.9伏?

(2)       实验过程中选用不同的灯丝电压和拒斥电压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3)       温度对夫兰克—赫兹曲线的形状有何影响?

七、氢原子光谱的研究

基本概念:光谱、巴尔末线系、里德堡常数、原子模型、原子核。

教学目的:

(1)       通过测量氢光谱(在可见光区域)的谱线波长,验证巴尔末规律的正确性,从而对波尔理论的实验基础有具体了解。

(2)       学习用图解法求里德堡常数的方法。同时对近代测量所达到的精度有一初步了解。

(3)       学习用棱镜摄谱仪摄谱、洗相技术。

基本要求:

(1)       观察氢光谱现象,了解其特点。

(2)       熟悉测氢光谱在可见光区域的谱线波长原理及方法。

(3)       掌握测里德堡常数的图解法。

(4)       了解棱镜摄谱仪、映谱仪、比长仪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正确使用铁谱图、电弧发生器、氢灯、汞灯、铁电极登。

(5)       了解本实验数据处理的特点。

教学内容:

(1)       实验前认真预习讲义,参看仪器说明书,以了解实验原理,熟悉仪器的结构、性能和使用方法。

(2)       按要求拟定好摄谱计划。

(3)       调整和检查仪器,用汞灯确定中心波长,通过看谱镜观看汞的谱线。

(4)       拍摄光谱,并测其谱线波长(粗测、细测)。

(5)       数据处理、并得出有关结论。

八、全息照相

基本概念:全息照相、参考光、“记录”、“再现”、光栅、漫反射。

教学目的:

(1)       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       学习拍摄反射全息照片的基本技术和再现图像的观察方法。

基本要求:

(1)       了解全息照相的特点,掌握记录和再现原理。

(2)       了解拍摄全息照片的过程和基本技术,并掌握再现图像的观察方法。

(3)       熟悉全息照相实验仪,曝光定时器、干版等的正确使用。

教学内容:

(1)       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       在全息台上正确布置光学元件和调整光路,达到规定要求。

(3)       调整曝光定时器,关闭光源,进行拍摄。

(4)       正确处理感光板。

(5)       全息片的再现观察和分析。

思考题:

(1)       拍摄全息照片应具备哪些条件?

(2)       为什么用一块打碎的全息片也能再现物体的完整像?

(3)       九、阿贝成像原理和空间滤波

基本概念:阿贝成像、空间滤波、空间频率、空间频谱、傅立叶变换、衍射波。

教学目的:

(1)       熟悉阿贝成像原理、进一步了解孔径对分辨率的影响。

(2)       加深对成像过程中傅立叶变换的理解,加深对光学空间中频谱和空间滤波等概念的理解。

基本要求:

(1)       熟悉阿贝成像原理,弄清傅立叶变换函数和频谱函数间的关系式及物理意义。

(2)       了解孔径对分辨率的影响。加深对空间频谱、空间滤波等的理解。

(3)       正确调整和使用光具座、激光器、薄透镜、可变狭缝光阑、光栅、白光光源等元器件。

(4)       细心观察图像,解答有关问题。

(5)       学会调制图形的方法。

教学内容:

(1)       阿贝成像实验。

(2)       空间滤波实验。

(3)       调制图形。

思考题:

(1)       阿贝成像原理的内容是什么?

(2)       什么叫空间滤波?本实验如何实现高频滤波?

(3)       如何从阿贝成像原理来理解显微镜的分辨本领?为什么不能用增大放大倍数来无限提高其分辨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