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文献阅读报告 袁晴

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

文献阅读(一)

20xx文献阅读报告袁晴

第一部分:阅读文献清单

[1] 葛宝明, 孔军苗, 陈弘毅, 等. 不同利用方式土地秋季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生态学研究, 2005, 26(3): 272-278.

[2]傅必谦, 陈伟, 董晓辉, 等. 北京松山四种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 生态学报, 2002, 22(2): 215-223.

[3]胡敦孝, 夏云龙. 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螨的群落结构及其变化研究.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5, 21(4): 417-423.

[4]侯友明, 庞雄飞, 梁广文. 菜田土壤节肢动物类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3(1): 27-30.

[5]罗燕, 刘芸, 罗庆怀, 等. 温度对三突花蛛发育和繁殖力影响的研究. 长江蔬菜, 2007, 1: 22-23.

[6]赵敬钊, 刘凤想. 贵阳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冬季田间调查. 生态学报, 2002, 22(9): 1470-1477.

[7]袁忠林, 罗兰, 沈长朋, 等. 胶东半岛十字花科菜田春季昆虫群落结构的研究.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0, 17(4): 243-246.

[8]谢钦铭, 梁广文. 不同防治措施对荔枝果园蜘蛛类群的影响. 江西科学, 2003, 21(3): 269-271.

[9]王金凤, 尤文辉. 上海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春季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生态环境, 2007, 16(4): 1238-1243.

[10]郑荣泉, 李迪燕, 孔军苗. 克无踪除草剂对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的影响. 动物学杂志, 2005, 40(2): 60-65.

[11]沈文英, 陈明华, 胡明辉. 不同产地黄芪的聚类分析. 湖南农业科学, 1999, 6(10): 49-52.

[12]夏乃兵, 李振宇. 不同枣园生态系统中昆虫群落及其多样性. 林业科学, 2002, 38(3): 94-101.

[13]齐艳红. 长春市主要绿地类型土壤动物的生态地理特征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2005.

[14]韩宝瑜, 崔林. 有机、无公害和普通茶园管理方式对节肢动物群落和主要害虫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06, 26(5): 1438-1443.

[15] 朱强根, 徐建祥, 李国生, 等. 长期施肥对黄淮海平原农田中小型土壤节 1

肢动物的影响. 昆虫学报, 2010, 29(1): 69-74.

[16]柏楚政. 长沙市主要蔬菜地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分析[D]. 湖南农业大学:2007.

[17]姚远, 巫厚长, 司友斌. 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对3种土壤改良剂的响应. 中国农业生态学报. 2011, 19(2): 373-376.

[18]徐国良, 周国逸, 莫江明. 南亚热带退化植被重建中土壤动物群落变化. 动物学研究, 2006, 27(1): 23-28.

[19]王城树, 陈树仁. 温度对蜘蛛繁殖力和实验种群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 2002, 22(9): 125-131.

[20]刘凤想, 刘志诚. 蔬菜害虫及其天敌昆虫群落多样性及其相关性研究. 蛛形学报, 2005, 14(1): 53-57.

[21]刘雨芳, 古德祥. 双季稻区两类生境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比较. 江西科学, 2004, 23(3): 196-199.

[22]邓小保, 邹寿青, 付先惠, 等.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03, 23(1): 130-138.

[23]邓振旭, 谢桂林. 中国不同地带土壤甲螨的初步研究.菏泽学院学报, 2005, 27(5): 57-60.

[24]梁季先, 林电, 张少若. 海南省土壤系统分类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1997, 18(1): 117-119.

[25]赵玉国, 张甘霖, 龚子同, 等. 海南岛不同地质背景下的土壤类型. 第四季研究, 2005, 25(3): 389-395.

[26]张希然. 海南岛的海涂土壤及其开发利用. 地理研究, 1991, 10(4): 68-76.

[27]尹文英. 土壤动物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物学通报, 2001, 36(8): 1-3.

[28]张雪平. 土壤动物与环境质量关系探讨.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抗性学报, 1995, 11(4): 95-99.

[29]朴玉山. 十种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的比较. 土壤学报, 2003, 40(1): 140-146.

[30]孔军苗, 郑荣泉. 乙草胺对中型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24(3): 576-590.

2

[31]李俊良, 韩琅峰, 梁素娥, 等. 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的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3, 10(3): 161-165.

[32]王振中, 张友梅, 邢协加. 土壤环境变化对土壤动物群落影响的研究.土壤学报, 2002, 39(6): 892-897.

[33]王辉, 董元华, 安琼. 南京市郊区蔬菜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 2005, 37(3): 295-298.

[34]刘虹.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初探.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0, 34(1): 86-89.

[35]胡峰, 李辉信, 谢涟琪, 等. 土壤食细菌线虫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及其对N、P矿化-生物固定的影响及机理. 昆虫学报, 1999, 19(6): 914-920.

[36]Iloba B.N., Ekrakene T. Soil Microarthropods associated with mechanic workshop soil in Benin City, Edo State, Nigeria. Research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2008, 30: 1021-1027.

[37]Marra J.L., Edmonds R.L. Soil arthropod responses to different patch types in a mixed-conifer forest of the Sierra Nevada. Forest Science, 2005, 51(3): 255-265.

[38]Brussaard L., Ruiter P.C., Brown G.G. Soil biodiversity for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Agricultural Ecosystem & Environment, 2007, 121: 233-244.

[39]Breire A.M., Mulder C., Rombke J., et al. Ecological classi?cation and assessment concepts in soil protection.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 Safety, 2005, 62: 211-229.

[40]Olfert O., Johnson G.D., Brandt S.T., et al. Use of arthropod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to evaluate cropping systems.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of arthropods, 2004, 94: 210-216.

[41]Chang G.C., Rutledge C.E., Biggem R.C., et al. Arthropod diversity in peas with normal or reduced waxy bloom. 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 2004, 18: 1-11.

[42]Loranger G., Ponge J.F., Blanchart E., et al.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practices on arthropod communities in a vertisol (Martinique).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 1998, 34(4):157-165.

[43]Owusu-Akyaw M., Afun J.V.K., Mochiah M.B., et al. Survey and management of soil arthropods in Peanut(Arachis hypogaea L.) in southern Ghana, West Africa. Peanut Science, 2005, 32:136-143.

3

[44]Lee ya-fu, Kuo yen-min, Lu sheng-shan, et al. Trampling, Litter Removal, and Variations in the composition and relative abundance of soil arthropods in a subtropical hardwood forest. Zoological Studies, 2009, 48(2): 162-173.

[45]Holland J.M., Winder L., and Perry J.N. The impact of dimethoate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eneficial arthropods in winter wheat. Ann. Appl. Biol, 2000, 136: 93-105.

[46]Perner J., Wytrykush C., Kanmen A. et al. Effects of plant diversity, plant productivity and habitat parameters on arthropod abundance in montane European grasslands. Ecography, 2005, 28: 429-442.

[47]Shen jing, Torstein S., Wang hui-fu. Differences in Soil Arthropod Communities along a High Altitude Gradient at Shergyla Mountain, Tibet, China. Arctic, Antarctic, and Alpine Research, 2005, 37(2): 261-266.

[48]Sun bing-da, Liu xing-zhong. Occurrence and diversity of insect-associated fungi in natural soils in China. Applied soil ecology, 2008, 39:100-108.

[49]Letourneau D.K., Goldstein B. Pest damage and arthropod community structure in organic vs. conventional tomato production in California.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1, 38: 557-570.

[50]Coleman D.C. From peds to paradoxes: Linkages between soil biota and their in?uences on ecological processes. 2008, 40: 271-289.

第二部分:文献阅读报告

一 不同利用方式土地秋季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葛宝明,孔军苗,程宏毅,郑 祥,鲍毅新

为了解不同利用方式土地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于20xx年10-1月对浙江省金华市市区北部7种土地,即农田 (P)、菜园( K)、果园(O)、荒地(W)、庭院( Y)、草皮绿地(L)和建筑工地(B)进行垂直(上、中、下3层)取样,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1161只 ,隶属3门8纲20目。分析表明:大型土壤动物群落优势类群为近孔寡毛目、膜翅目,常见类群为蜘蛛目、双尾目、正蚓目、等足目、柄眼目、鞘翅目、鳞翅目和双翅目,其他均为稀有类群。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群落复杂性指数(C)为O>K > W>B> L > P > Y ,Shannon-Weiner指数( H’)为L> B > W > K > O> P> Y ,C比 H’更好体现了群落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垂直分布显示大型土壤动物具明显 4

的表聚现象。根据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聚类和排序的结果,可将 7 种土地分为 3 组,即强干扰无植被组、草本种植组和果园组,显示了大型土壤动物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情况。

二 北京松山四种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

傅必谦,陈 卫,董晓晖,邢忠民,高 武

本文对北京松山4 种生态系统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垂直结构、多样性及相似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全部调查共获大型土壤动物 4 门 8 纲 23 目 65 科,其中以蚁科、隐翅甲科、地蜈蚣科、长头地蜈蚣科、石蜈蚣科和正蚓科最为重要。4个土壤动物群落中,类群数和个体数的变化趋势均为: 山顶草甸群落(D)>落叶阔叶林群

(C)>人工油松林群落(A)>天然油松林群落(B),这一数量差异突出表现在群落D中各个土层的高丰富性以及群落B 表层的贫乏和?层土壤动物的急剧减少。不同群落中狭布类群的多寡也存在明显差异,群落B远较其他群落为少。4个群落的Shannon-Weiner 多样性指数(H)的相对大小为: 群落C>群落D>群落B>群落A,与群落均匀度的变化显著相关(p<0.05)而与丰富度关系不密切。Jaccard系数、Gower系数和Pianka-Α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4 个群落的组成具有很高的异质性; 其中群落A与群落B 的相似性最高,群落A与群落D的相似性最低。进一步比较了包括松山在内的国内不同温度带11 个山地林区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特征,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纬向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在对土壤动物群落的特征以及H’指数和廖崇惠等的D G 指数进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群落复杂性指数 (Cj) : Cj = H’j ×r j =H’j max ×Ej ×rj 。Cj 指数能同时体现类群数、各类群在群落内的相对多度以及在群落间的相对丰度 3 个特征对于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对于土壤动物群落之间多样性的比较分析可能更为适用。

三 菜田土壤节肢动物类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研究

侯有明,庞雄飞,梁广文

本文通过系统调查表明,菜田土壤节肢动物类群包括昆虫 9 目 18 科 35 种;蜱螨目3 种;真螨目1 种;蜘蛛3 科6 种。优势类群主要是紫跳虫、菜白棘跳虫和甲螨对不同层次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变化分析表明 ,以 5~10 cm 层次的物种数多,多样性指数较大。同时,不同季节和不同蔬菜种类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差异较大,其决定因素主要为优势集中性指数和物种均匀性的变化。

四 胶东半岛十字花科菜田春季昆虫群落结构的研究

袁忠林,罗 兰,沈长朋,傅建祥, 王东昌

本文通过测定了6 种十字花科菜田昆虫群落的丰富度、优势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标, 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菜田的昆虫群落有一定差异。通过模糊聚类分析, 将6 种菜田分为3大类。同时探讨了萝卜田昆虫群落结构的时序动态规律。

分析表明, 要增加菜田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 降低优势度, 可以在适当时期, 通过适当防治优势种或保护、助迁天敌, 以达到增加天敌种群比例, 控制害虫种群比例, 使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保持在最大水平。

五 不同枣园生态系统中昆虫群落及其多样性

师光禄,曹 挥,戈 峰

5

本文对太谷地枣园不吲生态系统中昆虫群落技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种类型的枣园昆虫有209种(包括螨类),它们丹别隶埔于13个目(包括蜱目),80个科;不问枣区昆虫群落的科教、物种数驶其丰盛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业化;在同境集中性指数也有一定的差异;全年各园的优势种主要以刺吸式口器的蚧虫为主.偶发性优势种是朱砂叶螨枣飞象和枣足蠖;昆虫群落及备类群 I:态优势集中性在不同枣园及不同季节并不一致。

六 长期施肥对黄淮海平原农田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的影响

朱强根,朱安宁,张佳宝

本文在20xx年9月和20xx年2月,采用改良干漏斗方法(Modified Tullgren)对黄淮海地区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下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进行调查。试验包括氮磷钾 (NPK)、氮磷(NP)、氮钾(NK) 、磷钾(PK) 、有机肥(OM)、1∶1化学氮肥与有机氮肥 (OMNPK)和不施肥(CK) 7个处理。结果表明: OM和OMNPK处理有利于提高土壤动物丰富度和多样性;NK处理不利于土壤动物的生存和发展,缺磷影响了土壤动物数量的增长;从优势类群弹尾目和蜱螨目来看,OM 和 OMNPK处理对弹尾目等节跳科、棘跳科和球角跳科的生长有利 ,而圆跳科在 NPK处理下具有更高的数量;OMNPK处理对蜱螨目中气门亚目有显著的正效应 ,对前气门亚目和甲螨亚目也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氮肥对弹尾目没有表现出正相关关系,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蜱螨目的数量。

七 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对 3 种土壤改良剂的响应

姚 远,巫厚长,司友斌

本文通过对杀虫双、甲胺磷、扑虱灵3种农药对稻田蜘蛛的捕食功能影响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这三种农药对蜘蛛的影响都很大,随着浓度的增大,影响越严重,恢复越慢,这样导致害虫再猖獗现象发生,然而甲胺磷农药毒性较大,直接导致天敌死亡。

八 南亚热带退化植被重建中土壤动物群落变化

徐国良,周国逸,莫江明

本文在广东省中部的鹤山市鹤山丘陵综合试验场,分别在草坡、松林、荷木混交林(荷混林)、马占相思林(马占林)和豆科混交林(豆混林)选取5块样地,分别代表5种处理方式(重建植被类型)。在2003-20xx年的个不同季度内分层取土样,利用干漏斗法采集土壤动物,并分析土壤动物群落个体数量、群丰度和DG指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季节、植被类型和土层深度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各项指标都有极显著影响,而夏季显著降低;随土层加深而逐级显著降低;不同植被类型比较,豆混林 >马占林 > 荷混林、松林和草坡。此外,植被类型还与季节和土层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土壤动物群落各项指标秋季最高,不同植被类型间的差异也最大;而土壤动物群落各项指标较高的植被类型内不同土层间的差异也较大。由此推测,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人工改造是有积极意义的,而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动物的差异可能与凋落物的数量与质量密切相关。

九 低剂量农药作用下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功能反应及搜寻行为

王智,宋大祥

6

本文通过在比较脆弱的菜田生态系统中,蔬菜害虫和天敌如果没有人为防治的干扰,天敌群落和害虫群落在结构上有动态的消长规律。江淮地区蔬菜害虫主要为菜缢管蚜、瓜绢螟、朱砂叶螨及桃蚜等;昆虫天敌主要为异色瓢虫、广赤眼蜂及七星 瓢虫等。7月下旬和8月下旬,菜田昆虫种类丰富、个体发生量大,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较大。经典型相关分析,蔬菜害虫和天敌群落间典型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其中载荷较大的指标为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即两个群落结构间的相关,主要是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的相关。

十 双季稻区两类生境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比较

刘雨芳,古德祥

本文采用吸虫器采样法,对双季稻区中处于多样化生境及单一生境中的两类稻田中的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早稻生长发育初期和晚稻生长全期,多样化生境稻田中捕食性节肢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量都显著高于单一化生境稻田。同时,多样化生境中稻田植食性昆虫的物种丰富高于单一化生境稻田,但其个体数量较低。非稻田生境主要作为稻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种库,能促进稻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重建。

十一 Soil arthropod responses to different patch types in a mixed-conifer

forest of the sierra nevada

James L. Marra and Robert L. Edmonds

本实验通过在Sierra Nevada的混交针叶林所作的Teakettle生态系统实验,利用预处理使针叶林变得稀薄以达到在针叶林中选择四种不同样地的目的,四种样地分别是完全覆盖区、无覆盖区、有小型草本植物覆盖区和低矮的灌木覆盖区。于19xx年对完全覆盖区、无覆盖区和低矮的灌木覆盖区的节肢动物进行调查统计,于20xx年对完全覆盖区、有小型草本植物覆盖区和低矮的灌木覆盖区的节肢动物进行调查对比得到以下结论:在所有样地类型中,螨类是小型节肢动物的主体,占78%以上;其中,在完全覆盖区的多样性和密度是最低的,并对天气的变化最敏感;所有样地中的节肢动物类型有明显的重叠区,各样点的螨类在种的丰富度和密度上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在Sierra Nevada的典型干热的夏季,被破坏的植被的恢复率与土壤中节肢动物的数量成正比,它不仅是起着提供有机物的作用,并且能够影响土壤表面的微气候。

十二 Habitat management to conserve natural enemies of a arthropod pests in

agriculture Douglas A. Landis, Stephen D. Wratten, Geoff M. Gurr

许多农业生态系统中害虫的自然天敌无法正常生长是由于人类的干扰太过频繁。环境管理,生物防治的一种形式,是一个以生态为基础的方法,旨在帮助自然天敌的生长和加强农业系统的生物防治。环境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适合在农业景观生态系统内提供资源的基础设施,如为成年的天敌提供食物,提供多样性的寄主,避开不利条件。这些资源必须纳入景观中,使之在空间和时间上有利于天敌和农业生产者的需要。迅速发展的文献综述了环境管理必须有利于掠食者,又有利于寄生性天敌,便于实施环境管理和建模,这一不断发展的生态理论对区域自然资源的生物控制有重要作用。环境管理的目标在于保护自然天敌,本文也对整合环境管理及自然保育的潜力进行了探讨。

7

十三 Ecological classi?cation and assessment concepts in soil protection Anton M. Breure, Christian Mulder, Jo¨rg Ro¨mbke, and Andrea Ruf

土壤质量的生态评价需要整合物理、化学、生物的变量。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障生命补给功能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要确实达到这些目的,生物概念的土壤分类评价在各个国家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他们中的大多数基于相似的概念和水生生态毒理学湖沼学,这是已经被证明的。本文主要综述了现有的概念,以及详细描述了两个最有前途的土壤分类(BISQ在荷兰、德国BBSK),接著讨论一种理想的生物学概念对土壤生物保护是必不可少的。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提供一个随时可以使用基本监测程序。

十四 Use of Arthropod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to Evaluate Cropping

Systems Owen Olfert, Gregory D. Johnson, Stewart A. Brandt, and A. Gordon Thomas

经济效益和土壤退化是北部大平原的草地农牧交错带农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管理策略(如作物多元化,减少和降低投入,都被提出过作为解决方案。然而,关于农业交错带的管理知识的缺乏,对管理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采用系统的方法研究,应用实验框架来监督和评估轮作和种植策略,,通过从农作物、害虫、经济、以及土壤科学几个方面进行的合作研究。提出了五个例子,其强调节肢动物(昆虫、蜘蛛和螨)成分研究计划来评价综合作物管理策略。实验证实,节肢动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多样性和丰富度最大的种类,包括有益的和害虫的种类。本研究试图利用节肢动物聚集体来描述的他们居住生态系统的特征,。最后作者希望能进一步的研究能整合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和节肢动物分布区系,用于已存在的农作物种植的评估和农业生态系统的重新设计。

十五 Soil biodiversity for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Lijbert Brussaard, Peter C. de Ruiter, George G. Brown

本文研究了土壤生物的多样性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

1)现有的证据表明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可以有效的防止疾病的传播。

2)土壤的生物多样性是外界阻力和自身弹力与人为干扰和自然压力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

3)土壤生物群落的稳定性与生物量在各个营养级上的分配具有相关性,该分布与土壤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调查。

本文最后建议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进行价值鉴定,对于旨在维持土壤生物多样性和使之能被搞笑的使用,这一研究计划是有意义,而且可以作为一个大的农业农业生态系统大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土壤动物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袁晴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对生态学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功能以及在 8

生态过程中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土壤动物逐渐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分析评价了国内关于土壤动物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国外土壤动物在土壤环境评价、凋落物分解、土壤健康的指示作用、与污染环境的关系、二氧化碳浓度对其的影响、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城市生态系统研究中的作用、在废弃物处理及土壤改良中的应用、在N循环中的作用、湿地土壤动物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对土壤动物研究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土壤动物;土壤动物学;环境质量

土壤动物是指动物的一生或生命过程中有一段时间定期在土壤中度过,而且对土壤产生一定影响的动物。土壤动物适应性强、数量巨大、各种类型的土壤中都有它的分布[1]。

鉴于目前全球的生态平衡正在迅速发生变化,严重的大气污染和土壤侵蚀已开始引起土壤肥力下降,加剧了动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粮食生产潜力的降低。因此可以说,土壤动物的研究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为了今后有效地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维护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监测全球变化的长期目标,应该加大对土壤动物的进一步的研究。对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合理利用土壤资源。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造福人类具有重大意义[2]。

1 研究进展

农业是人类从事的最古老的生产活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持续发展要求决不能破坏资源、牺牲环境质量而换取短暂的丰收和经济效益。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人们都力求保持一个稳定的生态平衡,从而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稳定的农作物生产依靠一定的土壤结构、有机质和营养物质的循环,这与土壤的理化特征和生物因素的互相作用有关系。农业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压力源和干扰源[3],所以要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互相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土壤生态特征的各环节中土壤动物起着重要作用[4]。土壤是土壤动物是生存的环境,土壤类型、土壤性质对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均有重要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为土壤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食物条件。土壤动物以有机质为食,消耗土壤中的部分有机质 ,其粪便和死亡后的残骸回归土壤,又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同时土壤动物通过摄食,控制土壤中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使有机质在整个植物生长期缓慢分解,有利于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对土壤的发生和发展、凋落 9

物的腐解、营养元素循环、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活动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5]。因此,人类历来重视农业生态系统中对土壤动物的研究。

1. 1 化学农药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借助大型农业机械的出现、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及农业技术的进步,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各种有机化学农药被广泛地 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在给农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致使农药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 关注。国外一些学者从七十年代起开始研究化肥、农药、放牧及割草对土壤动物的影响,并为此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农药对蚯蚓有很强的毒性,低剂量农药即可引起蚯蚓数量的减少[6]。大量施用农药的农田土壤中,土壤动物多样性明显减少,90%以上蚯蚓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发现有明显病理性变化[7]。有机磷农药废水污染区土壤动物调查表明,土壤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随污染程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少,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8]。通过辛硫磷农药对未污染土壤长达半年的染毒模拟实验,发现螨类是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对农药较敏感。随着农药浓度的增加,螨类数量逐渐减少,随着季节变化其数量有波动[9]。杀虫剂对菜田土壤节肢动物的影响是相当明显的尤其是对天敌类、蜘蛛类的影响最为显著,化学杀虫剂的施用使菜田优势害虫的种群趋势指数不断提高,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降低,从而使得优势害虫的为害更为猖獗[10]。对土壤进行杀虫双农药染毒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科 (属)数量显著减少,与杀虫双处理浓度呈明显负相关,优势类群的数量亦随农药处理浓度的递增而减少[11]。土壤动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随敌敌畏农药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递减,优势类群中蜱螨类和弹尾类动物占动物总量的79% ,其中以蜱螨类中的甲螨亚目耐污能力较强,弹尾类对农药污染较敏感[12]。通过对济南北郊污水灌溉土壤动物群落的调查发现,土壤动物群落的结构和种群分布形式受到土壤污染的影响;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衰退,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垂直分布出现逆分布型[13]。而Rebecchil的研究表明,室外磺酰脲除草剂对土壤小型节肢动物短期内基本上无影响[14] 。

1. 2 施肥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农业生态系统中除了农药以外,施肥和耕作可以通过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从而影响土壤动物。有机肥的性质差异对线虫的影响非常重要,如猪粪比一般堆 10

肥更能增加线虫数量及食细菌线虫的比例。无机肥对线虫的影响可能增加其数量,也可能降低其数量,无机肥通过对土壤pH值的改变对线虫数量也是一种潜在影响[15]。在低海拔草原中,增加N、P肥促进了小型节肢动物增长,当然也可能产生负作用,但通常在施后一段时间内种群逐渐恢复[16]。农田土壤动物的密度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有一定关系,施用秸秆有利于农田土壤动物的生存和发展。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具有很高的异质性,相似性系数一般较低[17]。

1. 3 耕作制度和管理方式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与农业耕作制庋以及管理方式密切相关[18],目前的研究主要包括不同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动物数量、多样性、栖 息环境的影响[19]。Ross的实验表明,土地的利用和暂时变动都会引起大型土壤动物数量和种群结构的显著改变[20]。在可耕地系统中,线虫数量在长期休耕地中急剧减少,因为有机质的输入下降了,并且线虫数量还与根密度相关。不同管理措施带来食物资源和环境的变化,从而影响线虫的数量和营养类群结构在连作和轮作制土壤中,线虫数量无差异。带有破坏性的土地翻耕可减少土壤节肢动物的数量和遗传多样性,减少翻耕或免耕则有助于增加弹目和螨类的种群数量[21]。翻耕初期一般都会降低种群数量,认为是翻耕改变了土壤湿度和机械损伤所致。近年来免耕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区系的消长及动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也做了研究。水稻土免耕耕作制度有益于土壤动物的生长繁殖,并能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土壤动物平均密度是垄作免耕>垄作常耕>平作免耕>平作常耕[22]。对下辽河平原地区撂荒、林地、旱田、水田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微节肢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季节变化影响土壤微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但土地利用方式不影响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型[23]。对热带次生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在刀耕火种过程中的变化的研究表明:土壤节肢动物随干扰强度的加剧,出现逐步由土壤表层向深层迁移的现象[24]。对羊草草地的不同放牧强度生境的土壤动物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轻度放牧和适度放牧对土壤运动的生存有利,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均呈递减趋势,土壤动物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以适度放牧的表聚性为最明显,而过度放牧则相反。采茶频率小、人为活动干扰强度弱的茶园,其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性较高,优势度较小反 11

之亦然[25]。

1.4 土壤动物对土壤的恢复作用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还发现土壤动物能够对退化了的土壤起恢复健康的作用,由于自然条件下有机质的质量一般较低,土壤动物必须大量取食以补偿营养 的不足,因此对植物残体转化为土壤有机质的贡献非常大,其中尤以蚯蚓的作用最为明显,山东省广饶县利用人工养殖蚯蚓,改良盐渍化土壤 ,使土壤孔隙度显著增加,对淋盐抑盐十分有利,经测定,放蚯蚓区0~20cm深土壤含盐量由播种前的0.108% ,至收获期降为0.162%,而未放蚯蚓区同期土壤含盐量则由0.108%增到0.20%[26]。在市郊受污染的农业用地中,还可以利用蚯蚓和一些节肢动物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土壤中有害化学物质的降解。国外对利用蚯蚓加速土壤中的 PCB (多氯化联二苯 )降解的研究表明,在加入蚯蚓的土壤中,PCB 的去除率达到了55%,而没有加入蚯蚓的土壤中,PCB 的去除率只有39% [27] 。蚯蚓还可以通过自身的运动,改善土壤通风状况,增加土壤中 C、N元素的含量,也改善土壤的微生物的区系,使土壤肥力得到提高[28]。Sculionhe 和 Malik 的研究结果表明,蚯蚓对严重退化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不仅增加了团聚体数量,而且增加了其稳定性[29]。土壤动物对植物残体转化为土壤有机质的贡献非常大,蚯蚓在春季的一个月内可消耗泛滥平原林地内年凋落物的90%。蚓粪及蚯蚓“加工”过的土壤一般都比没有蚯蚓的土壤具有更高的有机质、全 N、盐基交换能力、更多的交换性 Ca、Mg、K及有效 N、P等。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是分解者食物网(或称腐屑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分解作用、养分矿化作用等生态过程的主要调节者。尽管在大多数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约占碳和氮矿化和固定量的90%,但其活动受土壤动物的调节,调节途径主要是通过取食细菌和真菌后,向土壤中排泄出无机氮,这些无机氮素再供给微生物或植物吸收利用。此外,土壤动物既能通过有机质的破碎和粪粒的形成来增加微生物侵袭的表面积,也能通过粪土的产生间接地改变微生物的微环境,进而影响土壤孔隙空间、团聚体大小和稳定性。土壤动物活动对生态系统过程产生最终的影响是提高了有机质的分解速率和养分的周转量[30]。土壤生物多样性与活性的保持是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的基础。目前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动物的影响己成为倍受研究人员关注的一个问题,转基因作物的外源基因和基因表达产物可通过根系分泌物 12

或残茬进入土壤生态系统,进而对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及多样性造成影响[31]。 2 小结

土壤动物是农业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解作用、养分矿化作用等生态过程的主要调节者。由生物活动形成的土壤功能区域在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随着科学的发展,土壤动物的研究对于解决农业生态系统的热点问题都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壤资源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尹文英. 土壤动物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物学通报, 2001, 36(8): 1-3.

[2]张雪平. 土壤动物与环境质量关系探讨.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抗性学报, 1995, 11(4): 95-99.

[3] 葛宝明, 孔军苗, 陈弘毅, 等. 不同利用方式土地秋季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生态学研究, 2005, 26(3): 272-278.

[4]傅必谦, 陈伟, 董晓辉, 等. 北京松山四种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 生态学报, 2002, 22(2): 215-223.

[5]胡敦孝, 夏云龙. 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螨的群落结构及其变化研究.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5, 21(4): 417-423.

[6]侯友明, 庞雄飞, 梁广文. 菜田土壤节肢动物类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3(1): 27-30.

[7]邓振旭, 谢桂林. 中国不同地带土壤甲螨的初步研究.菏泽学院学报, 2005, 27(5): 57-60.

[8]罗燕, 刘芸, 罗庆怀, 等. 温度对三突花蛛发育和繁殖力影响的研究. 长江蔬菜, 2007, 1: 22-23.

[9]赵敬钊, 刘凤想. 贵阳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冬季田间调查. 生态学报, 2002, 22(9): 1470-1477.

[10]袁忠林, 罗兰, 沈长朋, 等. 胶东半岛十字花科菜田春季昆虫群落结构的研究.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0, 17(4): 243-246.

[11]谢钦铭, 梁广文. 不同防治措施对荔枝果园蜘蛛类群的影响. 江西科学, 2003, 21(3): 269-271.

13

[9]王金凤, 尤文辉. 上海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春季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生态环境, 2007, 16(4): 1238-1243.

[10]郑荣泉, 李迪燕, 孔军苗. 克无踪除草剂对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的影响. 动物学杂志, 2005, 40(2): 60-65.

[11]沈文英, 陈明华, 胡明辉. 不同产地黄芪的聚类分析. 湖南农业科学, 1999, 6(10): 49-52.

[12]夏乃兵, 李振宇. 不同枣园生态系统中昆虫群落及其多样性. 林业科学, 2002, 38(3): 94-101.

[13]齐艳红. 长春市主要绿地类型土壤动物的生态地理特征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2005.

[14]Brussaard L., Ruiter P.C., Brown G.G. Soil biodiversity for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Agricultural Ecosystem & Environment, 2007, 121: 233-244.

[15]韩宝瑜, 崔林. 有机、无公害和普通茶园管理方式对节肢动物群落和主要害虫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06, 26(5): 1438-1443.

[16] 朱强根, 徐建祥, 李国生, 等. 长期施肥对黄淮海平原农田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的影响. 昆虫学报, 2010, 29(1): 69-74.

[17]柏楚政. 长沙市主要蔬菜地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分析[D]. 湖南农业大学:2007.

[18]姚远, 巫厚长, 司友斌. 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对3种土壤改良剂的响应. 中国农业生态学报. 2011, 19(2): 373-376.

[19]Iloba B.N., Ekrakene T. Soil Microarthropods associated with mechanic workshop soil in Benin City, Edo State, Nigeria. Research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2008, 30: 1021-1027.

[20]Marra J.L., Edmonds R.L. Soil arthropod responses to different patch types in a mixed-conifer forest of the Sierra Nevada. Forest Science, 2005, 51(3): 255-265.

[21]徐国良, 周国逸, 莫江明. 南亚热带退化植被重建中土壤动物群落变化. 动物学研究, 2006, 27(1): 23-28.

[22]刘凤想, 刘志诚. 蔬菜害虫及其天敌昆虫群落多样性及其相关性研究. 蛛形学报, 2005, 14(1): 53-57.

14

[23]刘雨芳, 古德祥. 双季稻区两类生境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比较. 江西科学, 2004, 23(3): 196-199.

[24]邓小保, 邹寿青, 付先惠, 等.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03, 23(1): 130-138.

[25]梁季先, 林电, 张少若. 海南省土壤系统分类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1997, 18(1): 117-119.

[26]赵玉国, 张甘霖, 龚子同, 等. 海南岛不同地质背景下的土壤类型. 第四季研究, 2005, 25(3): 389-395.

[27]张希然. 海南岛的海涂土壤及其开发利用. 地理研究, 1991, 10(4): 68-76.

[28]Breire A.M., Mulder C., Rombke J., et al. Ecological classi?cation and assessment concepts in soil protection.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 Safety, 2005, 62: 211-229.

[29]Olfert O., Johnson G.D., Brandt S.T., et al. Use of arthropod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to evaluate cropping systems.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of arthropods, 2004, 94: 210-216.

[30]Chang G.C., Rutledge C.E., Biggem R.C., et al. Arthropod diversity in peas with normal or reduced waxy bloom. 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 2004, 18: 1-11.

[31]朴玉山. 十种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的比较. 土壤学报, 2003, 40(1): 140-146.

[32]孔军苗, 郑荣泉. 乙草胺对中型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24(3): 576-590.

[33]李俊良, 韩琅峰, 梁素娥, 等. 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的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3. 10(3): 161-165.

[34]王振中, 张友梅, 邢协加. 土壤环境变化对土壤动物群落影响的研究.土壤学报, 2002, 39(6): 892-897.

[35]王辉, 董元华, 安琼. 南京市郊区蔬菜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 2005, 37(3): 295-298.

[36]刘虹.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初探.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0, 34(1): 86-89.

15

[37]胡峰, 李辉信, 谢涟琪, 等. 土壤食细菌线虫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及其对N、P矿化-生物固定的影响及机理. 昆虫学报, 1999, 19(6): 914-920.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