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弦线上的驻波实验指导书

实验目的:

1、观察弦振动及驻波的形成;

3、在振动源频率不变时,用实验确定驻波波长与张力的关系;

4、在弦线张力不变时,用实验确定驻波波长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4、定量测定某一恒定波源的振动频率;

5、学习对数作图法。

实验仪器:

弦线上驻波实验仪(FD-FEW-II型)包括:可调频率的数显机械振动源、平台、固定滑轮、可动刀口、可动卡口、米尺、弦线、砝码等;分析天平,米尺。

实验原理:

如果有两列波满足:振幅相等、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有固定相位差的条件,当它们相向传播时,两列波便产生干涉。一些相隔半波长的点,振动减弱最大,振幅为零,称为波节。两相邻波节的中间一点振幅最大,称为波腹。其它各点的振幅各不相同,但振动步调却完全一致,所以波动就显得没有传播,这种波叫做驻波。驻波相邻波节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λ 的一半。

如果把弦线一端固定在振动簧片上,并将弦线张紧,簧片振动时带动弦线由左向右振动,形成沿弦线传播的横波。若此波前进过程中遇到阻碍,便会反射回来,当弦线两固定端间距为半波长整数倍时,反射波与前进波便形成稳定的驻波。波长 λ、频率 f 和波速V满足关系: V = f λ                       (1)

又因在张紧的弦线上,波的传播速度 V 与弦线张力T及弦的线密度 μ 有如下关系:                             (2)

比较(1)、(2)式得:                         (3)

为了用实验证明公式(3)成立,将该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得:

                  (4)

若固定频率 f 及线密度 μ ,而改变张力 T,并测出各相应波长 λ ,作lnT -lnλ 图,若直线的斜率值近似为 ,则证明了 的关系成立。同理,固定线密度 μ 及张力 T,改变振动频率 f,测出各相应波长 λ,作ln f - lnλ 图,如得一斜率为 的直线就验证了 。

将公式(3)变形,可得:                               (5)

实验中测出λTμ的值,利用公式(5)可以定量计算出 f 的值。

实验时,测得多个(n个)半波长的距离l,可求得波长λ为:      (6)

为砝码盘和盘上所挂砝码的总重量;用米尺测出弦线的长度L,用分析天平测其质量,求出弦的线密度(单位长度的质量):        (7)

实验内容:

1、验证横波的波长λ 与弦线中的张力T 的关系f 不变)

固定波源振动的频率,在砝码盘上添加不同质量的砝码,以改变同一弦上的张力。每改变一次张力(即增加一次砝码),均要左右移动可动卡口支架⑤ 的位置,使弦线出现振幅较大而稳定的驻波。将可动刀口支架④移到某一稳定波节点处,用实验平台上的标尺测出④、⑤之间的距离 l,数出对应的半波数 n,由式(6)算出波长 λ。张力 T 改变6次,每一 T 下测2次 λ,求平均值。作lnλ - lnT图,由图求其斜率。

2、验证横波的波长 λ 与波源振动频率 f 的关系T不变)

在砝码盘上放上一定质量的砝码不变,改变波源振动的频率,用驻波法测量各相应的波长 λ(f 改变6次,每一f 下测2次 λ,求平均值),作ln λ - ln f 图,求其斜率。f 值的起始范围为:60~80Hz,其递增量可依次为10,15,15,20,20Hz。

3、测定波源的振动频率 f

用米尺、分析天平测弦线的线密度μ。固定波源振动的频率为f0 不变,在砝码盘上依次添加砝码(6次),以改变弦上的张力,测每一张力下的稳定驻波的波长(2次,求其平均值)。利用公式(5)算出 f,将计算结果和实验时仪器所显示的频率比较,分析两者的误差及误差来源。

数据处理与结果:(实验报告中写)

1、验证λ T 的关系   ( f =   70    Hz )

根据以上数据作ln λ– lnT 图,由图求出其斜率为  0.53       。

 2、验证 λ 与 f 的关系

张力 T=mg= 1.289      N

根据以上数据作 ln λ– ln f 图,由图求出其斜率为      -1.10    。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1、2表明:lnλ- lnT的斜率非常接近0.5;ln λ-lnf 的斜率接近-1,验证了弦线上横波的传播规律,即横波的波长λ与弦线张力 T 的平方根成正比,与波源的振动频率 f 成反比。

 

第二篇:弦振动与弦驻波实验

   弦振动与弦驻波实验

波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我们通过前进的波和反射波叠加可以得到驻波。在和振动源连接的一根拉紧的弦线上,可以直观而清楚地了解弦振动时驻波形成的过程。用它可以研究弦振动的基频与张力、弦长的关系,从而测量在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并由此求出振动源的频率,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弦振动时形成的驻波,学习与弦振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规律;

2.通过实验测量振动源的频率。

二、实验设备

THQZB-2型弦振动仪信号源、THQZB-2型弦振动实验仪。

图1  THQZB-2型 弦振动仪信号源面板示意图

(一)THQZB-2型弦振动仪信号源

弦振动仪信号源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频率计:用于显示信号源频率;

扬声器接口:用于连接信号源与实验仪中扬声器接口,驱动扬声器工作;

复位按键:用于当仪器出现死机或其他异常时使其恢复到初始状态;

频率调节旋钮:用于调节信号源输出信号的频率;

幅度调节旋钮:用于调节信号源输出信号的幅度。

(二)THQZB-2弦振动实验仪

弦振动实验仪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THQZB-2 型 弦振动实验仪结构简图

弦振动实验仪由振子(扬声器)、滑块1(固定)、滑块2(可移动)、滑轮、弦线、砝码、标尺、导轨等几部分组成。

三、实验原理

1.    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

在拉紧的弦线上,波沿某方向传播的速度(大学物理课中讲过)为

                                      (1)

式(1)中为波速, 为弦线张力, 是弦线密度。

2.    振动频率与横波波长、弦线张力及线密度的关系

如图2所示,将细弦线的一端固定在振动源上,另一端绕过滑轮悬挂砝码。当振子振动时,弦线也在振子的带动下振动,即振子的振动沿弦线传播,弦线振动频率和振子振动频率相等。选择适当的砝码重量,可在弦线上形成稳定的驻波。驻波波长为,则弦线上横波传播的速度为:

                                        (2)

将式(2)代入式(1)得

                                      (3)

设弦线长为L,形成稳定驻波时,弦线上的半波(波腹)数为,则,即

                                        (4)

将式(4)代入式(9)得

                           (5)

式(5)表明线密度、长度和张力与弦振动频率的关系。

3.    驻波的形成和特点

振动沿弦线的传播形成了行波,当在传播方向上遇到障碍后,波被反射并沿相反方向传播,反射波与入射波的振动频率相同,振幅相同,故它们是一对相干波,当入射波与反射波的相位差为时,在弦线上产生了稳定的驻波,并在反射处形成波节。

设向右传播的波和向左传播的波在原点的相位相同,则它们的波动方程分别为

                            (6)

                            (7)

两列波合成得

                 (8)

由上式可以看出,当一定时,即考察平衡位置位于处的质点时,后面的时间因子表示这质点是作简谐运动的,考察不同处的所有质点时,由上式可知各质点都在做同周期的简谐运动,而振幅等于,即随着与原点距离的不同,各点的振幅也不同,而质点振动的相位决定的正负,凡是使为正的各处的相位都相同;凡是使为负的各点的相位也都相同,但两者的关系相反。

由式(8)可知,当

  ()                 (9)

时,振幅等于零,这些点叫波节,而当

   ()                     (10)

时,振幅,为最大值,这些点叫波腹,相邻两个波节或相邻两个波腹之间的距离都是半个波长

如图4,考虑两个波节之间所有各点的振动,如从,这一段内各点都具有相同的符号,亦即这一段内的所有各点都作振幅不同、相位相同的振动,即各点的振幅同时达到最大和最小。对于与之相邻的分段,如从,相位则相反,在这种分段振动中各个分段各自独立地振动,没有什么“跑动”的波形,也没有能量传播。

四、实验内容

1.   研究弦线上驻波的形成并测量振子的频率

(1) 连线,用导线连接实验箱上的扬声器接口与弦振动实验仪扬声器两端,砝码盘(5g)中加一定的砝码(15g),检查滑轮是否转动自如。

(2) 将频率调节旋钮逆时针调到底(频率最小),幅度调节旋钮顺时针调到底(幅度最大),接通电源,使振子振动,通过移动滑轮2改变弦线长度L,调节频率,使弦线上出现稳定的振幅最大、波节清晰的驻波,波腹数不少于2个,记下此时的频率值,填入数据表格。

(3) 改变砝码质量,每次增加5g砝码,通过移动滑块2调节弦线长度,使弦线产生稳定的驻波,此时有,在每一固定砝码重量的作用下,重复测量L数次,每次微调滑块2 改变弦线长度,再重新调好稳定的驻波,然后测量n个波腹长度L。

(4) 重复步骤3,至少测五组数据,分别测出n个波腹的弦线长L,记录测量数据。

2.   用作图法求振子振动频率,自拟数据表格和选取坐标参量。

3.   在固定拉力、固定弦长下,测量不同频率下的波长,自拟数据表格并作波长与频率关系曲线图,验证两者之间的关系。

五、数据处理

将测量数据填入下面表格:

   Hz   

作图法 :利用公式,计算不同拉力情况下的波速,并将结果填入上面表格。根据所测数据,以为纵坐标,为横坐标作图,由式可知,频率就等于所描曲线的斜率。

数据处理:用最小二乘法(见附录)处理测量数据,得到一条拟合直线,该直线的斜率,即为弦线振动频率,将与激发的信号源频率f0进行比较,求误差。

六、思考题

1.驻波有什么特点?在驻波中波节能否移动,弦线有无能量传播。

2.如砝码有摆动,对测量结果带来什么影响?

七、注意事项

1.开机前将信号源幅度调到最大、频率调到最小,以免开机频率过大,振源无法起振;

2.实验过程中缓慢调节信号源频率旋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