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研究弦线上的驻波现象

实验五   研究弦线上的驻波现象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弦线上驻波的变化,了解并熟悉实验仪器的调整方法。

2.研究弦线振动时的振动频率与振幅变化对形成驻波的影响。波长与张力的关系;

3.在弦线张力不变时,研究弦线振动时驻波波长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4.改变弦线张力后,研究弦线振动时驻波波长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二、仪器和用具

可调频率的数显机械振动源、弦线支撑平台、固定滑轮、可调滑轮、砝码盘、米尺、弦线、砝码、频闪灯、分析天平等。见图1

图1  仪器结构图

1.可调频率数显机械振动源   2.振簧片  3.弦线  4.可动刀口支架  5.可动滑轮支架

6.标尺  7.固定滑轮  8.砝码与砝码盘  9.变压器  10.实验平台  11.实验桌

三、实验原理

在一根拉紧的弦线上,其中张力为,线密度为,则沿弦线传播的横波应满足下述运动方程:

                     (1)

式中x为波在传播方向(与弦线平行)的位置坐标,为振动位移。将(1)式与典型的波动方程          

相比较,即可得到波的传播速度:   

若波源的振动频率为,横波波长为,由于,故波长与张力及线密度之间的关系为:

                                              (2)

为了用实验证明公式(2)成立,将该式两边取对数,得:

若固定频率及线密度,而改变张力,并测出各相应波长,作log-log图,若得一直线,计算其斜率值(如为),则证明了的关系成立。同理,固定线密度μ及张力,改变振动频率,测出各相应波长,作log-log图,如得到斜率为-1的直线则验证了-1

弦线上的波长可利用驻波原理测量。当两个振幅和频率相同的相干波在同一直线上相向传播时,其所叠加而成的波称为驻波,一维驻波是波干涉中的一种特殊情形。在弦线上出现许多静止点,称为驻波的波节,相邻两波节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见图2。

 

                                                         

 

图2

四.实验内容

1.必做内容

(1)验证横波的波长与弦线中的张力的关系

固定一个波源振动的频率,在砝码盘上添加不同质量的砝码,以改变同一弦上的张力。每改变一次张力(即增加一次砝码),均要左右移动可动滑轮5的位置,使弦线出现振幅较大而稳定的驻波。用实验平台⑩上的标尺6测量值,即可根据式(3)算出波长。作log-logT图,求其斜率。

(2)验证横波的波长与波源振动频率的关系

在砝码盘上放上一定质量的砝码,以固定弦线上所受的张力,改变波源振动的频率,用驻波法测量各相应的波长,作log-log图,求其斜率。最后得出弦线上波传播的规律结论。

2.选做内容

验证横波的波长与弦线密度的关系

在砝码盘上放固定质量的砝码,以固定弦线上所受的张力,固定波源振动频率,通过改变弦丝的粗细来改变弦线的线密度,用驻波法测量相应的波长,作log-log图,求其斜率。得出弦线上波传播规律与线密度的关系。

五.思考题:

1.可调频率数显机械振动源的振动频率调节范围有多大?

2.调节振动源上的振动频率和振幅大小后对弦线振动会产生什么影响?

3.如何来确定弦线上的波节点位置?

4.两波节点间的距离意味着什么?

5.实验中如何改变弦线的张力?

6.弦线上的张力变化后对得到的波长有什么影响?

7.弦线的密度变化后对得到的波长有什么影响?

8.频闪仪在调节时应注意些什么?

9.频闪仪的作用是什么?

附一:仪器的使用

1.实验时,将变压器(黑色壳)输入插头与220V交流电源接通,输出端(五芯航空线)与主机上的航空座相连接。打开数显振动源面板上的电源开关1(振动源面板如图3所示)。面板上数码管5显示振动源振动频率×××.××Hz。根据需要按频率调节2中(增加频率)或▼(减小频率)键,改变振动源的振动频率,调节面板上幅度调节旋钮4,使振动源有振动输出;当不需要振动源振动时,可按面板上复位键3复位,数码管显示全部清零。

图3 振动源面板图

1、电源开关  2、频率调节  3、复位键  4、幅度调节  5、频率指示

2.在某些频率,由于振动簧片共振使振幅过大,此时应逆时针旋转面板上的旋钮以减小振幅,便于实验进行。不在共振频率点工作时,可调节面板上幅度旋钮4到输出最大。

3.固定振动源的频率,在砝码盘上添加不同质量的砝码,以改变弦线上的张力。每改变一次张力,均要调节可动滑轮的位置,使平台上的弦线出现振幅较大且稳定的驻波。此时,记录振动频率、砝码质量、产生整数倍半波长的弦线长度及半波波数。

4.同样方法,可固定砝码盘上的砝码质量,改变振动源频率,进行类似的实验。

5. 频闪仪的使用:

(1)频闪仪后面板上的圆形开关应置于“0”的位置,即使灯在低亮度状态下工作。当实验中确实需要增加灯的亮度可在短时间内置于“1”的位置。

(2)闪光频率范围为000.0--200.00Hz,按面板上的“升”、“降”按钮连续可调。读数误差< 0.2%。

(3)触发方式有内触发或外触发两种,同时备有外触发讯号输入插口。

(4)频闪稳定度≤0.1%。闪光持续时间为100微秒。每次发光能量约为0.6焦耳。闪光次数大于百万次。

(5)供电电源为220V、50Hz、耗电功率<75W。

附二:操作注意事项

1.实验中,要准确求得驻波的波长,必须在弦线上调出振幅较大且稳定的驻波。在固定频率和张力的条件下,可沿弦线方向左、右移动可动滑轮⑤的位置,找出“近似驻波状态”,然后细细移动可动滑轮位置,逐步逼近,最终使弦线出现振幅较大且稳定的驻波。

2.调节振动频率,当振簧片达到某一频率(或其整数倍频率)时,会引起整个振动源(包括弦线)的机械共振,从而引起振动不稳定。此时,可逆时针旋转面板上的输出信号幅度旋钮,减小振幅,或避开共振频率进行实验。

3. 频闪仪需要增加灯的亮度时可以短时置于“1”的位置,否则影响灯的寿命;如发现灯管工作不正常时,请关机稍等片刻再开启。

 

第二篇:弦振动与弦驻波实验

   弦振动与弦驻波实验

波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我们通过前进的波和反射波叠加可以得到驻波。在和振动源连接的一根拉紧的弦线上,可以直观而清楚地了解弦振动时驻波形成的过程。用它可以研究弦振动的基频与张力、弦长的关系,从而测量在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并由此求出振动源的频率,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弦振动时形成的驻波,学习与弦振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规律;

2.通过实验测量振动源的频率。

二、实验设备

THQZB-2型弦振动仪信号源、THQZB-2型弦振动实验仪。

图1  THQZB-2型 弦振动仪信号源面板示意图

(一)THQZB-2型弦振动仪信号源

弦振动仪信号源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频率计:用于显示信号源频率;

扬声器接口:用于连接信号源与实验仪中扬声器接口,驱动扬声器工作;

复位按键:用于当仪器出现死机或其他异常时使其恢复到初始状态;

频率调节旋钮:用于调节信号源输出信号的频率;

幅度调节旋钮:用于调节信号源输出信号的幅度。

(二)THQZB-2弦振动实验仪

弦振动实验仪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THQZB-2 型 弦振动实验仪结构简图

弦振动实验仪由振子(扬声器)、滑块1(固定)、滑块2(可移动)、滑轮、弦线、砝码、标尺、导轨等几部分组成。

三、实验原理

1.    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

在拉紧的弦线上,波沿某方向传播的速度(大学物理课中讲过)为

                                      (1)

式(1)中为波速, 为弦线张力, 是弦线密度。

2.    振动频率与横波波长、弦线张力及线密度的关系

如图2所示,将细弦线的一端固定在振动源上,另一端绕过滑轮悬挂砝码。当振子振动时,弦线也在振子的带动下振动,即振子的振动沿弦线传播,弦线振动频率和振子振动频率相等。选择适当的砝码重量,可在弦线上形成稳定的驻波。驻波波长为,则弦线上横波传播的速度为:

                                        (2)

将式(2)代入式(1)得

                                      (3)

设弦线长为L,形成稳定驻波时,弦线上的半波(波腹)数为,则,即

                                        (4)

将式(4)代入式(9)得

                           (5)

式(5)表明线密度、长度和张力与弦振动频率的关系。

3.    驻波的形成和特点

振动沿弦线的传播形成了行波,当在传播方向上遇到障碍后,波被反射并沿相反方向传播,反射波与入射波的振动频率相同,振幅相同,故它们是一对相干波,当入射波与反射波的相位差为时,在弦线上产生了稳定的驻波,并在反射处形成波节。

设向右传播的波和向左传播的波在原点的相位相同,则它们的波动方程分别为

                            (6)

                            (7)

两列波合成得

                 (8)

由上式可以看出,当一定时,即考察平衡位置位于处的质点时,后面的时间因子表示这质点是作简谐运动的,考察不同处的所有质点时,由上式可知各质点都在做同周期的简谐运动,而振幅等于,即随着与原点距离的不同,各点的振幅也不同,而质点振动的相位决定的正负,凡是使为正的各处的相位都相同;凡是使为负的各点的相位也都相同,但两者的关系相反。

由式(8)可知,当

  ()                 (9)

时,振幅等于零,这些点叫波节,而当

   ()                     (10)

时,振幅,为最大值,这些点叫波腹,相邻两个波节或相邻两个波腹之间的距离都是半个波长

如图4,考虑两个波节之间所有各点的振动,如从,这一段内各点都具有相同的符号,亦即这一段内的所有各点都作振幅不同、相位相同的振动,即各点的振幅同时达到最大和最小。对于与之相邻的分段,如从,相位则相反,在这种分段振动中各个分段各自独立地振动,没有什么“跑动”的波形,也没有能量传播。

四、实验内容

1.   研究弦线上驻波的形成并测量振子的频率

(1) 连线,用导线连接实验箱上的扬声器接口与弦振动实验仪扬声器两端,砝码盘(5g)中加一定的砝码(15g),检查滑轮是否转动自如。

(2) 将频率调节旋钮逆时针调到底(频率最小),幅度调节旋钮顺时针调到底(幅度最大),接通电源,使振子振动,通过移动滑轮2改变弦线长度L,调节频率,使弦线上出现稳定的振幅最大、波节清晰的驻波,波腹数不少于2个,记下此时的频率值,填入数据表格。

(3) 改变砝码质量,每次增加5g砝码,通过移动滑块2调节弦线长度,使弦线产生稳定的驻波,此时有,在每一固定砝码重量的作用下,重复测量L数次,每次微调滑块2 改变弦线长度,再重新调好稳定的驻波,然后测量n个波腹长度L。

(4) 重复步骤3,至少测五组数据,分别测出n个波腹的弦线长L,记录测量数据。

2.   用作图法求振子振动频率,自拟数据表格和选取坐标参量。

3.   在固定拉力、固定弦长下,测量不同频率下的波长,自拟数据表格并作波长与频率关系曲线图,验证两者之间的关系。

五、数据处理

将测量数据填入下面表格:

   Hz   

作图法 :利用公式,计算不同拉力情况下的波速,并将结果填入上面表格。根据所测数据,以为纵坐标,为横坐标作图,由式可知,频率就等于所描曲线的斜率。

数据处理:用最小二乘法(见附录)处理测量数据,得到一条拟合直线,该直线的斜率,即为弦线振动频率,将与激发的信号源频率f0进行比较,求误差。

六、思考题

1.驻波有什么特点?在驻波中波节能否移动,弦线有无能量传播。

2.如砝码有摆动,对测量结果带来什么影响?

七、注意事项

1.开机前将信号源幅度调到最大、频率调到最小,以免开机频率过大,振源无法起振;

2.实验过程中缓慢调节信号源频率旋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