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研究报告

内容提要:《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是教师个人立项课题。研究始于20xx年2月,20xx年4月由教研室正式立项,20xx年12月总结并开始结题。我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及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年龄特点,在研究中积极探索小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研究报告是进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的成果。

一、课题的提出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特别是现在,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只要留心一下,几乎每天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报道:本该是朗朗读书声的校园,却成了一些学生不敢去、不愿意去的地方;本应该是读书的豆蔻年华,却视书发愁;本该是温馨幸福的家庭,却成了家长与孩子相互不信任、甚至“斗争”的场所;本该是享受阳光与快乐的少年,却精神萎靡不振??经常我们还会听到有的学生皱着眉说:“老师,我爸爸不喜欢我。好伤心!”“我妈总认为我笨。郁闷!”“我没考好,妈妈又该训我了。真难受!”“其实我已经尽力了,爸妈还说我,真烦!” 像这样的事和话,都透露出了孩子们内心的烦恼。另外,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绘画、唱歌能力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这些烦恼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

康。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我们的重要的责任,为了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我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索,特确定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小学生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在研究过程中,我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结合我校小学生的现实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心理学,遵循小学生的年龄和个性差别,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坚持实践育人。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

研究方法:

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个案法、行动研究法。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0.2-2010.4)

分析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设计问卷调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0.5-2010.12)

按照实施方案,收集整理数据,做好分析工作,及时写好总结。

(3)总结阶段(2010.12)

对课题研究进行分析整理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在小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研究中,我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进行心理测评,了解学生心理状况。获得学生心理发展资料,尽可能多地收集整理学生个体心理咨询资料。我们在对学生的智力、情感、学习适

应、个性特征等进行全面测试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素质做出总体评价。较早地发现学生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心理辅导。

例如:我们对四年级七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测评(共80个题目),根据测试结果,我们作了详细的分析与比较,归纳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发现共性问题。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共有这么几个方面,主要为自信心不足、意志品质较差、合作与交往能力差、情绪起伏大等。

二是进行比较研究。如:在进行“遇困难时是否愿向他人意求助及如何求助”的调查时,有的学生中明显表现出对他人帮助的渴望及求助方法的简单明了;有的学生中希望得到他人帮助的渴望不那么明显,反映出其内心复杂的一方面。还有个别学生存在以下问题:1.悲观;2.缺乏热情和积极性;3.身体倦乏;4.缺乏决断能力。这些问题表明这部分个体在生活态度、基本情绪、自主性方面较其他学生明显落后。

(二)开展主题教育辅导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益。根据不同的主题,我设置了许多新新的内容,如:学生心理测验、角色模拟、拔河比赛、五指合作等游戏和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齐心、协力、团结、合作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消除内心矛盾、困惑,促进心理健康成长。由此使一些学生摆脱了“心理阴影”,广大学生更加认识自我、调控自我、肯定自我,同时萌发更强渴望对外交往的热情。这一系列主题鲜明的心育活动开展,让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具体化,使得学生能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三)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氛围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我展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及相互交流等。

例如:在开展“小制作——泥塑、布贴、纸浮雕、手工”活动时,我只确定活动主题,具体的创作要求及时间不限定,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进行思考与制作。另外在活动的结束时,在全班作品展示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由学生自己担任现场解说或是发放学生自己准备的解说词等。学生在动脑、动手及与教师同学进行合作的过程获得体验,同时当学生自己的作品不断地得到他人的认可时也获得平常无法体验到的快乐。

(四)重视个案的咨询与辅导工作。学校开设了“爱心热线”,学生可以将自己成长的烦恼通过书信或者电子邮件的形式告诉我,我对学生咨询进行回复,引导学生学习,疏导学生思想。通过师生之间的朋友式交流,既解决了学生因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不好等方面的困惑,又增强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了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如个案一:四(3)班张同学,性情时常暴躁,学习不能专心,课堂上行为随意经常无故攻击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后上课能安静上课,作业能及时完成,鲁莽行为有所改善。 个案二:四(7)班吴同学,性格上,胆小、自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她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上课时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现在有了一群知心朋友,平时也能主动去帮助同学。

五、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经过半年多的探索研究,我己达到了预期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能够重新认识自我、调节自我、能面对生活中的问题,适应环境;培养了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自我克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

良好品质;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

六、课题研究反思

在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我们要重视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教育大环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发展性教育为主,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发展优先重于治的策略。要充分重视学生在心理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和自我完善功能,我们教师要相信只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人都有积极成长、自我完善的潜能。

 

第二篇: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余灵均

我国成年人口中,有心理疾病的有."""多万人,对心理疾病的治疗,已引起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重要一环。认真进行小学生的心理情况调查,对我们分析、了解情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在!""#年!月至/月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我们以问卷、座谈会等形式,对新建县长学六年级学生开展了调查。

一、调查结果

在对小学生的调查中,分别从小学生“对别人有困难的“对待学习成绩的态度”“对待自己错误的态度”及性态度”

格、能力、交友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为进一步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个标准就是智能发育正常。个小学生,能正常学习和生活,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有一定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一般说其心理就是健康的。从调查情况看,能正常学习的小学生占##0,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占#%0,有一定求知欲和兴趣爱好的占##0,在这一方面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占.0120。

教师同!$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二个标准是同家庭成员、学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诚恳、谦虚、公正和宽厚的态度对人。从调查情况看,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占##0,能以诚恳、谦虚、公正、宽厚待人的占#%0,另有.0—20的小学生有心理障碍。

了解自2$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表现在正确地认识自己、己,努力发展身心潜能。不做无谓的怨尤,不易受消极性暗示的诱惑。在调查中,有##0的小学生在这方面是正常的,也有.0的小学生有这方面的心理障碍。

思想应该有条理,行为前后统一,/$心理健康的小学生,

注意力比较集中,学习上有一定的毅力。在调查中,这一方面正常的小学生占##0,.0的有心理方面的障碍。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有良好的情绪,比3$在一般情况下,

较活泼、开朗,经常保持愉快,遇事冷静,处理谨慎,同情老幼伤残,憎恨坏人坏事,向往美好未来。调查中,#30—#%0的小学生属于心理健康范畴,另外20—30的小学生有这方面的心理障碍。

能适应环4$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中心小

境变化,乐于接受新生事物。调查中,这方面心理正常的小学生占##05有心理障碍的为.0。

以上的调查情况表明,围绕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六项标准所展开的调查,各项指标均有.0的比例属于有可能有心理障碍的范畴,尽管其中的各个项目间不可避免的有交叉现象,但是其绝对数字还是非常庞大的,其中所蕴涵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和各种生理原因。

.$社会原因:社会的整体环境恶劣,会导致小学生对生活失去信心。小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负面因素太多,会使他们对周围的人失去信任。由于社会环境影响面大,这样就会使一批小学生受到影响,产生心理障碍,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其绝对总数是不可忽视的,其对社会发展的潜在的负面影响也将是巨大的。因此,国家的和平,社会的安宁,人们生活的文明程度,是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减少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决定性因素。

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启蒙性、长期性、!$家庭原因:

感染性、情感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残缺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很不利的。残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离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员不全的家庭,亦称单亲家庭。我国心理学者曾对我国!6个省、市、自治区.34/名(其中离异家庭.—3年级的小学生的情绪情感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离异家庭的儿童表现出更多%!#名,完整家庭6!3名)

的消极情感,如焦虑、冷漠、自卑、孤僻、萎缩、敌对等,并因此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在双亲不和的家庭中,对小学生的影响更大,父母长期的分歧、争吵、敌对,会使孩子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矛盾、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小学生长辈因其自身的心理障碍,在和小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有意无意的使其病态心理影响了小学生;还有一些小学生的长辈,相互关系紧张,他们不注意自己行为对小学生的影响,从而使一些小学生下意识的对自己周边的人或事物,采取敌意的态度。

调查中,了解到个别小学生的心理障碍确是因为家庭原

!!

理论导报!""#$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

因造成的。有个小学生家庭父母不和,关系紧张,甚至到了快离婚的地步,这个小学生的心理受到严重冲击,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因而造成心理障碍。

.$生理原因:一些小学生由于智力超常或者智力低下,往往与他人显得格格不入,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小学生一样得到正常的发展,时间一长就有了某种心理障碍;还有一部分小学生,他们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身体残缺,这使他们下意识地产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碍。

三、思考与建议

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兴衰。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不容忽视。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这个群体的健康与否,预示着国家的发展是否处于一个良性状态,同时,小学生处于长身体阶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强小学生的心理指导,可以尽可能减少未来的心理疾病人数,对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改善人口结构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良好的心理指导必须具备真诚、理解、尊重三要素。要依托有社会意义的背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认真细致地做好这项工作。

诚恳的态度和同学相处。与小学生/$要以真挚的感情,

相处,首先要取得他们的信任。这样,他们就会把自己内心世界的活动如实反映出来。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他们,使他们觉得我们是他们真正值得信赖的朋友,才能因势利导,在潜移默化中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因此,我们和他们相处,决不能虚情假意,失去信任,造成心理指导无从下手。

!$要换位思维,要从不同的视角,与同学交换对问题的看法。心理有障碍的小学生,其对问题的理解、看法往往和别人不一样。理解他们,是能否和他们进行交流的关键。

.$除了真诚、理解以外,还要注意对每个同学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

方法多样,如专题性活动、课外合作0$做心理指导工作,

游戏、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疏导学生从沉闷的气氛中释放出来、注意用非语言的方式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注意观察,可以采用反馈技术,重复一些师生言行,引导学生,以及与学生平等相处,消除学生的下意识自我防(班主任)护意识等。同时,也要注意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1$要注重对具有自卑心理障碍学生的具体分析。其中,要特别注意小学生自卑心理的矫正。自卑心理又称为自我否定心理,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一旦形成和发展,对人的一生心理过程和个性都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产生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生理、智能、家庭、教育方式等。矫正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方法如下:了解他们的想法,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愿望;适当让他们接受一些小小的考验,增强他们自我承受心理;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自我优越心理;创造轻松环境,淡化其不安、烦躁、孤独、离群心理。

2作者单位: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责任编辑

3李

霏)

2上接第.#页3数额的参数基础上,突出了死亡损害赔偿的城乡差别,体现出户口歧视。

在笔者看来,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价值都是一样的,人的生命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在同一个国家里,人的生命权是平等的,并无贵贱之分。公民享有的平等权也应体现在伤害赔偿的平等上,不能因户籍之别剥夺彼此间的平等。因而,最高法院《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关于死亡赔偿金的计算,虽然源于国家户籍管理中存在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划分,《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但是,我国规定:“命价”律平等。”在对受害生命的赔偿和补偿中,支付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无论受害人身份、户籍如何,既然同为生命,就应该无贵贱之分,对其赔偿应一律平等。以户口性质对不同的受害人给予差别待遇,与宪法的平等精神不符,同时也不符合公平原则。

在《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制定出关于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不断引起争议的今天,各地的司法实践将居住地、居住时间和稳定的收入作为划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标准的做法是值得肯定与赞同的。笔者认为,随着户籍制度的变革和市场化大潮的冲击,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内涵早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因此受害人所能获得的死亡赔偿金应当以户籍或者居住地为基本依据,同时参考收入综合确定。对于不同种类人群受害人损害赔偿标准的界定,可以分为未成年人受害人、经常居住在城镇的农村户籍身份的受害人、农村户籍的高收入人群、离退休的受害人、买取城镇户口但是并不在城镇居住并获得收入的受害人以及城镇无收入人群。通过综合的标准来计算,虽然使死亡损害赔偿的计算更加复杂,但却更贴合实际生活,也更可以体现法律所倡导的公平和正义。

法律之所以成为法律,一是它有其严肃性和公正性,二“同命不同价”的赔偿制是它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弱者利益。

“城乡差别”度,简单地采用了标准,既不尊重生命的平等价值,也不尊重劳动力的实际价值。这种忽视公民权益的平等性、漠视公民生命的平等尊严的制度,如不尽快加以修正,将进一步加剧人群结构的尊卑分化,导致农民的身份地位在城市居民心中“贬值”,甚至还可能出现有人以为农民生命“便“城乡差别”宜”而任意糟践。消灭赔偿制度的,对所有公民都一视同仁,这是所有生命的价值要求,更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人权要求。

参考文献:

(最高法院人身损害/$王利明$人身损害赔偿疑难问题

赔偿司法解释之评论与展望)$社会科学出版社,!""0

!$麻锦亮$人身损害赔偿新制度新问题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4

.$张继青$同命不同价所引发的法律思考$学习论坛,

(#)!""4

邱鹏$论侵害生命权之损害赔偿$中国人民大0$姚辉,

(0)学学报,!""4“同命”“同价”真该?———对死亡损害赔偿的民1$孙鹏$

(!)法思考$法学论坛5!""%

(责任编辑

滢)

!""#$%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理论导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