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

社科院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

社科院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纽约伦敦东京前三

.cn 2010-07-15 07:30

中国城市排名:城市竞争力和居住环境透视

中国社会科学院14日在京发布《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2010)》。通过比较竞争力指数及其具体构成指标数据,报告全面解析了全球500个城市的发展和竞争格局,其中,纽约、伦敦、东京位列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前三甲。

报告显示,综合竞争力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为:纽约、伦敦、东京、巴黎、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新加坡、首尔、香港。在排名前50名的城市中,美国占20个,欧盟占16个,中国占3个。进入综合竞争力50强的中国城市为香港(第10名)、上海(第37名)、台北(第38位)。

报告指出,全球联系和科技创新是影响全球城市竞争力最为关键的因素。此外,尽管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发展迅速,但欧美城市仍处于高端位置,金融危机并没有动摇全球城市竞争力的基本格局。

本次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城市竞争力项目组发布的第三次双年度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与美国学者彼得·卡尔·克拉索牵头,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共历时两年编撰完成。报告由总体报告、区域报告、功能报告、最佳案例城市和城市统计报告等部分组成,在500个城市的样本中,中国城市共有69个。

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

中国社会科学院14日在京发布《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2010)》。根据研究报告,中国城市发展速度在世界范围遥遥领先,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迅速。

报告通过对比两年(2007-20xx年度与2009-20xx年度)的指数排名,指出在全球500个城市中,综合竞争力名次上升最快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鄂尔多斯、呼和浩特、亚历山大、贵阳、海口、潍坊、扬州、南宁、西宁和布拉柴维尔。在上升最快的这10个城市中,中国占据8席,显示出中国城市竞争力快速提升的态势。

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快速提升,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根据报告,全球城市经济增长排前10名的城市为鄂尔多斯、包头、烟台、呼和浩特、巴库、东莞、中山、日照、惠州和威海,中国占9席。

对于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变化,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解读说:“中国持续的城市化进程是城市竞争力增长的源泉,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中国城市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本次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城市竞争力项目组发布的第三次双年度报告,报告由总体报告、区域报告、功能报告、最佳案例城市和城市统计报告等部分组成。在500个城市的样本中,中国城市共有69个。

 

第二篇:社科院报告

社科院报告:中国社会总体信任度已跌破60分底线 20xx年02月17日 02:27 来源:中国青年报

74514人参与0 1183条评论0

社科院报告

分享到:更 多

20xx年11月初,降雪造成110国道封闭,北京延庆大榆树镇为滞留在国道上的司机送去了热乎乎的盒饭。不过,据负责送饭的工作人员说,很多司机担心上当受骗,不敢轻易打开车门。CFP供图

原标题:社会信任下降主因是人们风险意识提高

“目前,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60分的信任底线。人际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调查者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只有两到三成信任陌生人。”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发布之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在此次调查中,社科院蓝皮书课题组对北京、上海、郑州、武汉、广州等7个城市的1900多名居民进行了详细访问。结果显示,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下降,超过七成人不敢相信陌生人,从行业和部门来看,人们对商业、企业信任度最低。同时,不同阶层、群体间的不信任也在加深和固化,官民、警民、医患、民商等社会关系的不信任程度也在进一步加深。

尽管蓝皮书的结论只基于7个城市不到2000份样本的调查数据,是否能客观反映出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状况,还有一些质疑,而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这个调查结论却在很大程度上验证了很多人的切身感受。

快递来了不敢开门,查水表的不让进屋,入户人口普查不得不改成去居委会报到,买菜时习惯性地要把小贩的秤搬到眼前,买肉时总要用手按按有没有注水,去超市买牛奶面包看不清保质期绝不会轻易埋单??不记得有多长时间没串过门儿了,上一次街里街坊一起分享美食是在什么时候,如果不是几次夜里被刺耳的脚步声吵醒,你又怎么有兴趣知道楼上住了六七年的邻居是谁?

20xx年,“三鹿毒奶粉”事件已经把食品企业的诚信缺失推向极致,接下来不断曝光的染色馒头、皮革奶、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更是让消费者和企业之间毫无信任可言。20xx年,“郭美美事件”引起轩然大波,“慈善”两个字的神圣光环也日渐消散。近年来,让公众频频质疑的还有政府或相关机构组织行为透明度不高,比如财务收支、公车数量等。

当所有的不信任集中在一起时,社会氛围就会改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冷漠。蓝皮书指出,“小悦悦事件”、“南京彭宇案”引发的老人跌倒要不要扶的热议,甚至刘翔奥运会摔倒后的质疑,对击毙周克华是否真实等的质疑,都成为社会信任恶化的注脚。

是什么原因导致社会总体信任降到了“不信任”水平?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俊秀认为,首先是由于社会转型,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逐渐脱离原来的熟人社会形态,改变了原来的信任格局,人际信任下降是自然的结果。由于社会转型中市场经济秩序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完善或得不到很好执行,欺诈行为时有发生。在资讯发达的今天,人们获得了更多的间接上当受骗经验,这一切使得人际信任不断降低。至于民众对基层政府、政法机关的信任度不高,对广告业、房地产、食品制造、药品制造、旅游和餐饮等行业的信任度很低,很大原因是由于一些政府官员的不作为、乱作为或贪污腐败。

在王俊秀看来,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社会价值观更加多元。社会价值观多元一定意义上缘于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环境下人们的不同利益、不同需求、不同的知识体系、不同信息接触和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但价值观念多元的背后也存在着另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共享价值观念的缺乏。“如果社会无法形成共享的价值观念,没有每个

社会成员都遵守的核心价值,社会的道德体系就会失守,社会就会没有底线,社会的互信无法实现,社会进步也无从谈起。”王俊秀说。

“诚信讲的是道德问题,而信任是中性的事实判断,我们不应该简单把社会信任问题归结为社会道德滑坡或民众素质低,要看到社会信任下降主要是由于人们的信任风险提高了。”王俊秀认为,必须要从制度层面来解决社会信任问题,从制度上、法律上和管理机制上降低信任风险,特别是从公权力这个社会信任的核心环节入手重建社会信任。

“在人们道德和诚信严重缺失的关键时刻,我们应该拿起法律武器。”在一些专家看来,要想挽回社会诚信,必须依靠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严格执法,提高违法成本。在西方社会,维系诚信的力量首先是法律,而在中国,诚信的维系主要靠道德约束,法律的威慑力还远远不够。比如,与人们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的食品、药品行业,要加强监管,可以设立企业诚信评级机构,一旦企业出现不诚信行为,应该将其录入黑名单并通报,通过罚款、整改等方法提高企业的品质;政府和相关机构更应该杜绝背信、失信的行为和权力滥用,社会监督完善了,公信力自然也就加强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