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课程名称  :2012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院名称:       人文社科学院    

班     级:       11 文秘班

         姓    名:        成宇童         

学    号:         11111222    

        

完成时间:   20##年2月2日                        

关于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前言:

实践人员:成宇童

活动主题:关于空巢老人的社会生活     

活动时间:寒假期间  

活动地点:江苏省南通市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活动内容:帮助空巢老人的生活,调查空巢老人社会生活,来呼吁更多的人帮助弱者。   

调查方法:探问,实地调查,道听途说等等。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

你可能很难想象公园里那些神态怡然、悠然自得的老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本是到了尽享天伦之乐之时,却只能深居独处,望“子女”而兴叹。“空巢老人”这个原本生僻的词语,如今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而这个话题也成了我和小组其他成员这个暑假中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二、调查结果

我在1月22日(星期日)来到了观音山镇敬老院,先后采访了三位老人,陈大妈、杨大爷和于大爷。

陈大妈,子女均在外打工,其余的亲戚都居住在南通。陈大妈本身有血压高的毛病,如果身体不适,则无法自己照顾自己,因而被子女送到了敬老院。陈大妈对于敬老院的情况较为满意,虽然敬老院的环境和硬件条件一般,但是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比较好,而且收费偏低,能满足陈大妈的生活需求,而且也能在敬老院当中与其他老人进行交流,弥补了子女在外的缺憾。

于大爷也是南通,子女也都在南通生活,本身比较喜好热闹,但是在家里和子女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加之经济较宽裕,故而选择自费住进养老院。于大爷非常健谈,喜欢和其他老人交往、谈心,属于“精神空巢型”老人。

我在1月23日(星期一)下午又走访了光明新村社区的37号楼,了解了社区当中的空巢老人的情况。我先后采访了两位老人,李大妈和张大爷。

李大妈的子女都在外地,只有她一个人在南通生活,没有太多的经济来源,因而生活较为拮据。李大妈的身体很好,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她说她因为习惯了在这个社区的生活,愿意守着老邻居,因而选择了一个人居住在此。

张大爷有一双儿女,但是对张大爷很少关心。张大爷的身体不太好,但是靠自己的收入无力支付医药费用,因而在生活上主要靠居委会和周围老邻居的帮助维持,张大爷说他经常感觉寂寞,情绪比较低落。

在我为时两天的调查中,一共采访了逾40位空巢老人,他们选择独居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6类:

三、问题和建议

(一)问题原因

在为期一周的走访调查及与居委会人员的交流中,我们大致了解了造成这种“空巢”现象的几个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主观因素也是重要原因。

1. 这种现象和我区,我市,乃至全省全国的人口结构密不可分,我国人口结构的总的趋势是老龄化加剧,从这点看来我区的这一现象只是我国诸多人口问题的一个缩影。

2. 思想观念的改变是造成“空巢”现象的内在因素。随着经济发展,父辈之间以及爷孙之间的代沟的不断凸显,冲击着老人们“一家之主”的传统思想观念以及以四世同堂韦荣的旧的家族式生活观念。思想过于保守的老人越来越受到思想开放的子孙的“排斥”。而年轻人随着文化知识与思想的进步,不在受“父母在,不远游”旧思想的束缚,纷纷离开父母,从而造成“空巢”现象。

3.家庭小型化是“空巢”现象的直接原因,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条件的改善,三口之家的小型家庭模式成为主流。所以这也造就了“空巢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多。

4. 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是造成“空巢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年轻的人们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工作、学习、教育子女上而忽视了对老人的陪伴,这也成催生了“空巢老人”的推助器。

(二)建议

1.必须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造成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因经济原因外出务工经商,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上下功夫。地方政府要招商引资办企业,发展县域、镇域经济,让农民不出县、镇就能打工挣钱,既增加经济收入,又兼顾家庭,促进社会和谐;同时要引导当地农业产业升值,增加务农收入,留住中青年在家务农;鼓励并扶持有头脑的农村青年和能人创业,减少人员流出亦即减少空巢的出现。

2.建立养老保障体系

首先,国家在政策上要出台更多优惠老人措施。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就是为广大农民特别是空巢老人谋的福祉,对于他们来说,这每月至少55元的养老金给的不止是物质收入,更是一份心理保障。

其次,建立和完善农村老人健康档案及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以空巢老人为重点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三级(村、镇、县)医院共享,对老人的照料心村级医院为主,县、镇级医院为指导,尽量减少老人患大病的概率。

再次,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农村养老工作。一是继续发挥家庭养老的功能,大力倡导“孝”文化。子女多的空巢老人,通过家庭协商最好留一个在老人身边,或轮流照料老人;二是强化社区为老服务体系,包括生活照料系列、医疗保健系列、精神慰藉系列、文体活动系列和法律服务系列;三是办好农村养老专业机构。国家投资一部分钱,其子女出一部分钱,让农村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在敬老院、养老院安度晚年。

3.要在全社会开展敬老爱老助老养老的传统养德教育

人人都要老,人人都需要子女的照料。父母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尊敬和照护好年老的父母本身就为你的后代做好了表率。要大力弘扬恪尽孝道的传统美德,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对于那些侍奉老人恪尽孝道的子女社会要给予表彰。要从建立和谐社会、保持稳定的大局出发,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帮助空巢老人。通过政府有关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的通合,为空巢老人办好事、办实事。

四、经验体会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空巢老人真的需要儿女们的呵护与关心,我写这次报告也是希望的人可以关心自己的父母与身边的老人,当老人受到重视时她(他)们就不会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社会上许许多多的老人,他(她)们各自承受着不同的压力,痛苦以及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无不值得我们伸出援手。而据我所知,只有福利院的空巢老人才真正得到我们年志愿者协会的帮助,可见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大弊端。 

因此,我希望我们作为新青年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命运,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同时也是为我们的父母和儿女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我们一起努力吧!尽全力去奋斗,以避免今后怨天尤人。

 

第二篇: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与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

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与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

2010-10-05 19:37:37| 分类: 阳光的成果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与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

——以武汉市社区为例

贺乐民

摘要:随着现代家庭成员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养老问题尤其是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20xx年的全国两会,就有一批提案涉及这方面问题。但目前关于空巢老人问题的研究鲜见报道,社会对空巢老人的了解很少。本文以武汉市社区为例,一方面对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为今后在社区开展空巢老人关爱服务提供背景资料和依据;另一方面在空巢老人的相关问题上对不同年龄段的中青年群体及老年非空巢群体进行了

调查研究,探索让空巢老人生活更幸福的出路,并预测未来空巢问题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武汉市 社区 空巢老人 生活状况 心理健康

一、引言

据全国老龄办数据统计,我国现在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专家预计,到20xx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空

巢老人问题已不仅是个人问题,而且是整个中国亟待破解的社会命题。

空巢老人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生活保障、日常照料服务、精神慰藉问题。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不同的地区呈现不同的现实情况。就整个武汉市而言,截止20xx年,武汉市有老年人130余万人,空巢老人约占30%,约39万人,且每年在快速增长中,武汉老年人家庭的“空巢化”趋势将越来越明显。近年来,以汉口百步亭社区为代表,武汉的一些社区正在大力倡导空巢老人关爱服务,开展了针对空巢问题的“结对子”等志愿服务活动,引起了社会的积极反响和政府的关注,但是目前关于武汉市空巢老人的各方面的研究却鲜见报道。因此,本文主要是对武汉市空巢老人目前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并结合社会不同群体在空巢问题上的观念和潜在力量,探索解决空

巢问题的出路,为今后空巢老人服务这一方面提供可作参考的背景资料和建议。

二、武汉市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和心理健康现状

(一) 生活状况

1、在生活开支、生活来源及医疗保障方面

武汉空巢老人们的生活开支整体上处于中低等水平,日常生活开支经济压力相对较小;老人的生活来

源以企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为主,但医疗得不到保障,医疗费用普遍较高。

调查得知,武汉的空巢老人在生活开支上,500元以下的占39.3%,500-800元的占30.4%,800-1000元的占8.6%,1000元以上的占20.7%,其中汉阳的老人生活开支较小,武昌其次,汉口的老人的生活开支最大,经济压力也相对较大。而在生活来源上,因为武汉市的空巢老人大都年轻时候在某企业上班,退休之后享有退休金,其生活来源极少部分是来自子女负担和自己的积蓄,63.2%是来自退休金,大致在1000-1200左右,但退休老干部或者公务员的退休金一般都较高,在2000-3000左右。且部分较贫困的空巢老人享有国家的200-400元不等的低保。而在医疗费用问题的解决上,有56.1%是来自医保,但每个月的医保费用只有90元;29.8%是单位或者街道社区部分报销;极少部分是由子女负担的。老人们普遍觉得

医疗费用高,生不起病。

2、在生活照顾与子女关系方面

绝大部分中低龄空巢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好,能自己照顾自己;在与子女的关系上,一半以上的空巢老人的是因为与子女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差异为避免冲突或因为子女学习工作忙,压力大无暇照顾老人而独自居住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子女很少与空巢父母们联系,老人们迫切希望与子女保持更多的

联系。

因为调查的绝大部分是中低龄空巢老人,其生活自理能力较好,调查中87.9%的空巢老人能自己照顾自己。且因被调查的空巢老人有62.1%配偶健在,故在其生病的时候,有39.7%的空巢老人是由老伴照顾,36.2%的是由子女照顾,另有8.6%的是由医疗护理人员照顾。在此基础上,数据显示,78.6%的老人不愿意住在养老机构,其原因主要有:主观方面来讲,自己不愿意住在那里,因为没有自由,且照顾和伙食也有所欠缺;客观方面来讲,有的是因为养老机构花销太大,无法负担,有的是因为子女不同意。剩下的21.4%的老人愿意住在养老机构,觉得养老机构的老人多,可以在一起聊天做伴。另外,我们从调查中得知,空巢老人们的子女一般是生活在本地的,只有极少数的生活在外地或者国外。至于造成空巢老人与子女分开住的原因,则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52.7%的空巢老人是因为与子女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差异为避免冲突而与子女分开居住,同样的52.7%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学习工作忙,压力大无暇照顾老人,另外36.4%的空巢老人是因为自己希望独立生活,还有25.5%的空巢老人是因为子女住房条件紧张等约束而与子女分开居住,而18.2%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在外地求学或工作需要在异地就业就职,只有9.1%的空巢老人是因为子女婚嫁在异地成家而与子女分开去住,剩下的7.3%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具备所需物资条件,但赡养老人观念淡薄所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大部分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只有极少数老人是因为自己的主观原因想自己独立生活而与子女分开居住的。从调查中我们还得知,很多空巢

老人迫切希望与子女保持更多的联系,尽管大部分空巢老人理解并习惯了子女不在身边。

3、在社区服务设施与空巢老人休闲娱乐方面

调查的武汉三镇的部分社区针对空巢老人的休闲娱乐及安全方面需要的服务设施很少,空巢老人们的

主要休闲娱乐方式是聊天、看电视、打牌,休闲娱乐方式较单调。

(1)在社区服务设施上,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硬件设施方面,社区针对老人们的休闲娱乐设施很少,老人们提到的休闲活动场所主要是公园、广场之类的,但离老人们生活的社区有一定的距离,身体好且喜欢运动的老人们会去走走,绝大部分的老人们觉得太远了不想去。另外,我们所调查的三个镇的社区都没有安装类似求救门铃、求助遥控器之类的针对空巢老人在紧急情况下呼叫帮助的系统;而在软件设施方面,很少有社区或社会志愿者给空巢老人提供服务。而大学生为空巢老人提供的志愿服务较多,但大部分老人对大学生的服务感到不习惯。问到其原因,空巢老人们提到,一方面是大学生提供的服务一般都是打扫清

洁之类的,但因为自己的生活基本上可以自理,不是很需要大学生提供的这些服务,另一方面是大学生提供的服务长期性和稳定性较差,绝大多数都不能坚持。除此之外,还有些老人希望过安静的生活不希望被

别人打扰。

(2)在空巢老人的休闲娱乐上,我们通过调查得知,73.2%的空巢老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是聊天串门,有60.7%的会在闲暇时间看看电视和报纸书籍,同时,50%的会选择打太极,散步之类的放松方式,还有33.9%

的空巢老人喜欢聚在一起打牌,只有极少数的约为1.8%的空巢老人会选择出远门旅游。

(二) 心理健康状况

1、总体上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对生活的幸福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且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与非空巢老人差别显著,受教育程度低的空巢老人与受教育程度高的差别

也较大。

根据积极的心理健康量表,即“老人生活幸福度量表”的分数统计可知,整体上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达到66%,处于中等水平。在这份量表中,有约42.4%的老人估计今后的生活无法预料或变坏,34.5%的老人有时感到孤独,7.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59.4%的老人感到生活无目的,老人们的总的幸福满意度为69.4%。其中,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幸福满意度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且受教育程度高的空

巢老人其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幸福满意度明显高于受教育程度低的空巢老人。

2、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与其生活状况紧密相关

一方面,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生活状况越差,其心理健康状态也越差;另一方面,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态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态越好,其生活质量越高。

三、武汉市社区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现象存在的问题

(一)空巢老人对子女的情感依赖较强

调查中,空巢老人们的子女很少与其联系的比率占37.9%,而空巢老人们经常主动和子女联系的比率占44.8%,说明空巢老人对子女存在相当程度上的依赖,如果子女很少与之联系,便会产生孤独、抑郁等

方面的“空巢综合症”问题。

(二)社区为空巢老人提供的服务很少,社区老年服务及安全设施严重不足,

社区老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单一

我们调查中的空巢老人居住的社区大多有着几十年的历史,属于老社区,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的服务及安全设施都很少,老人们平时的休闲娱乐方式主要是和老邻居们聊聊天,打打牌。在谈到社区服务方面,老人们都表示没有什么服务,也没看见过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在遇到

生病或行动不便的困难时,老人们也没想过找社区帮忙。

(三)还有很大一部分的空巢老人生活困难,经济压力大

调查显示,有37.9%的空巢老人感到生活经济压力很大,对未来生活的改善持悲观态度。这种情况有两种:一种是贫病的只靠政府最低养老保障生活的空巢老人,其消费水平本身就很低,生活压力大;另一种是类似汉口硚口区这种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因为周边商业的带动,物价水平高,消费高,而收入来源一

定,故经济压力较大。这里更需要强调去关注的是第一类因贫病而感到生活压力大的空巢老人。

(四)空巢老人的医疗费用花销大,医疗保障不足

看病贵,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依然是空巢老人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在医疗费用的解决上,虽然医保占了一半以上,但远远满足不了老人吃药看病的需要。老人们普遍害怕生病没钱治。

(五)空巢老人在与子女的相处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对子女的关心和爱缺

乏正确的表达方式和渠道

在调查中,无论是针对空巢老人群体还是社会上的中青年群体,在对老人与子女分开住的原因上,“因为与子女(或父母)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差异为避免冲突而与子女(或父母)分开居住”这个原因占

了很大的比率。

(六)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注程度较低,对空巢老人的了解很少

在B部分针对十八岁以上不同人群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人们对空巢老人的了解很少,只有8.5%的人是很了解空巢老人的。其原因主要是新闻媒体对空巢老人的报道较少,导致社会缺乏对空巢老人的关注。

四、对空巢老人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一)在子女关怀和照顾方面

1、空巢老人的子女必须尽到经常联系老人、看望老人,照顾老人,给老人提供生活保障的义务。在这方面,舆论可以监督。社区可以根据空巢老人的具体需要,帮助空巢老人与其子女联系,比如可以按照为

其建立的信息资源库,定期与空巢老人们的子女联系,提醒其要慰问父母或者来看望父母等。

2、对于高龄、丧偶、有疾病的空巢老人,子女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为老人请受过专业培

训的家政护理或保姆,提高老人的护理质量,以尽孝心。

3、子女应支持丧偶空巢老人再婚。对于丧偶的长辈,家庭成员应排除社会偏见和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支持老人寻找合适的生活伴侣,安度晚年,这既可以让长辈得到照顾,也可减轻家庭的负担。

(二)在社区服务方面

1、社区应当建立准确的老人信息库,特别是“空巢老人信息库”。

信息库应当包括:老人姓名,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身份证号码,社会保险号码,学历,专业,爱好,电话,子女情况,子女的联系电话、地址,退休前的供职单位等等。基层政府机关根据社区提供的信

息备份,必要时予以核对,并根据信息库的信息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

2、社区推广和建立空巢老人信息服务网站,为空巢老人的家属提供反馈信息的服务。

社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对社区的空巢老人进行登记,建立一个空巢老人信息管理系统,将空巢老人的一些信息和需求通过这种方式反馈给老人家属,在异地的家属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老人的情况,并可以给老人留言,志愿者或工作人员就定期地给老人读这些留言。通过这种方式来让空巢老人感觉到家人的关心。这个系统使老人能与社区中心,老人的子女形成联系。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来给空巢老人送

祝福或慰问。

3、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1)“空巢”使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人的生活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风险,只能靠社会化养老服务来予以弥补和解决。社区是老年人生活、活动的主要区域,一般也是老年人长期生活、熟悉、习惯的地方,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解决空巢老人养老生活困境的首选办法。社区养老服务主要包括:医疗保健、

生活照料、卫生、护理、风险预防、健身、文化娱乐、学习教育等方面。统筹规划在每个社区建立多功能的老年服务中心是较为有效的措施,使老年人的一般医疗保健可在社区服务中心解决,同时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实现一条龙式的服务,使空巢老人得到妥善照料.在社区建立医疗门诊,配备相应的医疗

设备和医务人员,组织送医送药服务上门。

(2)由国家补贴,社区执行,把社区一些下岗职工和闲散人员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培训,为行动不便、

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高龄老人提供代请保姆、钟点工、家庭就医等护理服务

(3)设立呼叫救助系统,使空巢老人的安全隐患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

(4)鼓励和接纳社区、学校、及社会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关爱服务;在社区多发展老年群体文艺活动

组织等,丰富老年人的休闲娱乐生活。

(三)在政府服务方面

解决好空巢老人最迫切最需要的“养”和“医”的问题。

1、在关于“养”的问题上,一方面,政府要做好健全和完善城市空巢老人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工作,确保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政府要增加对社区养老服务资金的投入,制定相关的规划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办社会养老福利事业。同时,政府有关的宣传部

门要正面宣传养老机构的形象,消除空巢老人对养老机构的不良看法。

2、在关于“医”的问题上,建立和完善城市医疗保险、城市贫困空巢老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医疗保障,减轻空巢老人的负担,使老人们看得起病。而对那些情况特殊,在医疗上特别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可以通过社区建立的“空巢老人”的信息资料,筛选出真正因病至贫、因吃不起药而饱受病

痛折磨的人群,然后政府给予救济。

(四)在社会力量系统服务方面

1、在志愿者服务上,社区志愿者,比如那些具有奉献意识,想要发挥余热,服务社会的中低龄老人可与本社区的高龄空巢老人或其他有需要的空巢老人结成对子,以“老老互助”的方式帮助空巢老人;学校志愿者,比如大学生志愿者可为空巢老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关爱服务,如心理、法律、医疗等方面的咨询、文艺汇演等;社会志愿者,比如红十字会、老年人志愿者服务协会等一些在老年康复、护理、保健、营养、

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士加入到服务队伍中,为空巢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2、新闻媒体要多渠道关注和报道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时披露空巢老人的问题,以引起社会的重视;

或为空巢老人刊登寻求社会经济救助的启事等。

目前社会上对空巢老人的了解很少的现实情况,新闻媒体需要发挥其积极的信息传播作用,对空巢老

人的问题给予给全方面的报道,呼吁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注这个弱势群体。

3、社会兴办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业,增加养老机构的数量并提高其服务质量,实现社会化养老与

居家养老的有效结合。

社会养老服务产业,比如老年大学、老年中心,尤其是养老机构服务行业等,在我国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需要社会力量凭借政府相关方面的优惠政策,注入资本,建立可供选择、水平不一、互相配合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护理服务体系,同时发展多层次的养老机构,不同档次在服务对象、收费标准、政策环境等方面各有侧重,以满足不同收入人群的需要,尤其是要建立一些廉价物美的托老院、护理院等,满足大多数中低收入水平的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的需求,通过对部分符合相关政策条件的空巢老人实行集

中供养,消除他们的焦虑和孤独感。

(五)在空巢老人自身方面

1、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对子女的情感依赖。

受传统“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目前的空巢老人对子女的依赖还很强,子女不在身边,很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空巢综合症”。而在我们对B部分的问卷调查中,结果显示75.4%的中青年人表示可以接受现在或将来不和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他们大都表示因为自己比较希望独自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预示着未来空巢老人在对子女的依赖上会大大减少,随之而产生的“空巢综合症”也会相应减少。

2、采取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子女的爱,避免一意孤行,把自己的主观要求和愿望全加在子女身上。 空巢老人之所以形成空巢,有52.7%的空巢老人是因为与子女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差异为避免冲突而与子女分开居住。这说明空巢老人在与子女相处的观念及表达爱的方式上存在问题,与子女矛盾较多,无奈分开居住。故因为这种原因而形成空巢的老人,需要转变关心子女的方式,使子女愿意与之更多地相

处。

3、重新确立自己生活的目标,培养兴趣,广交朋友,积极参与文体和社交活动。

空巢老人重新确立生活目标,可以避免无望、丧失价值感的消极心理。而培养兴趣、广交朋友、积极参与文体和社交活动既可克服老人孤独感,又有益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极大地降低“空巢综合

症”对老人生活的其他影响。

五、结语

老龄化已是不可回避的社会发展趋势,“空巢”也必将是居家养老的主流方式,社会各方面必须加强对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的认识,尤其是关心“空巢老人”这个特殊的群体,在思想观念认同的基础上把各方面的力量资源整合起来,推动老龄事业和老年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家庭和谐、代际和谐、人际和谐、

社会和谐,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德明,陈天勇,李贵芸.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03.

[2]陈兰兰,等.城市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状况——武汉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之一[R].中国社会学网,<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2008-06-10.

[3]陈兰兰,高红波.城市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与休闲、照料、社会支持——武汉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之三[R].中国社会学网,2008-06-13.

[4]申群喜,等.广东城镇空巢老人的养老生活状况及问题分析[J].西北人口,2010(1).

[5]中工网,《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闫青春对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养老服务机构的政策性建议》,,2010-01-12.

[6]戴爽.中国老龄人口已过1.6亿“空巢老人问题不容忽视”[N].光明日报,2010-07-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