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

关于“空巢老人现象”的调查报告

2010级语教1班

陈淑怡 张文情 梁美欣 杨伟建 倪嘉宏 胡少锋

我们都是农村出生的孩子,虽然享受着农村自然的无污染的山水美景,却也被它的落后和贫穷所煎熬,所以我们都在慢慢的远离它。但是我们对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印象非常深刻,曾经听说有几个“空巢老人”死后几天才被发现,此事对我们感触甚大,觉得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令人堪忧,决定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调查。 关键词

空巢家庭 留守儿童 老人权益 农村经济

根据查找资料,我们得知: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所谓“空巢”,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后,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就象小鸟长大展翅飞翔,远走高飞一样,巢穴中再也没有嗷嗷待哺的雏婴了。

但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先生认为空巢家庭有这么几种:一种是纯空巢家庭,包括单身空巢家庭和配偶空巢家庭;另一种是类空巢家庭,包括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其他亲属在身边的空巢家庭。还有一种分类:一是年老的空巢家庭,另一种则是年轻的空巢家庭——比如独生子女家庭由于不少孩子少小离家外出求学,结果空巢期提前到来,而且空巢期在延长。本人认为空巢家庭还包括一种情况:在农村,子女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外出打工,由父母留守家庭,照顾孙子(女)。所以,空巢现象也是造成留守儿童数量上升的主要原因。以下,本人通过此次对农村空巢现象的调查研究,针对空巢家庭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影响以及解决的途径方面进行阐述,浅谈些个人观点。

一 空巢老人的状况

造成“空巢”主要原因是子女外出不在老人身边,而其子女外出原因,75%是外出务工,13%是经商,2%是求学,10%是在外居住。所以绝大部分的的空巢老人是因子女追求经济收入而为空巢老人的。而这些空巢老人绝大多数认为子女家庭经济条件不好,需要外出务工经商,自己甘愿留守空巢。他们对子女外出,虽有所不舍但还是持支持态度。

空巢老人的子女由于在外务工经商平日很少回家看望父母,调查发现,有大部分的子女都是过年回家10到

15天,这10到15天除去消耗在往返路程上、走亲访友等时间外,真正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只有3天左右。调查中不少老人甚至还表示,春节回家一趟让子女的开销过大,有些心疼。

空巢老人中有绝大部分的仍从事劳动生产或照顾孙辈,甚至有一部分的从事较繁重的劳动生产。他们表示,年轻的时候操劳惯了,年纪大了还是闲不住,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既为自己找到一些寄托,也为子女减轻一点负担。

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子女、政府和社会救济等其他外在因素,自主的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在政策享受方面,全部的空巢老人参加或享受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接近一半的老人享受到了低保、扶贫等政策照顾,少部分的老人享受了独生子女奖扶政策。这次调查了解到,每年也有少数一部分的老人获得的赡养费用低于500元,一少部分的处于500元到1000元之间,大多数的老人每年获得的赡养费位于1000至2000 元之间,有少数一部分的老人每年从子女处获得的赡养费高于2000元。所以,农村空巢老人有一半以上处于贫困状态。

二 空巢老人存在的主要困难

在经济压力方面 空巢老人的大部分费用都用在日常生活和疾病医治上,有部分生活宽裕的老人也会拿出部分钱贴补经济条件不算好的子女。

在精神慰藉方面 通过调查,有一半的老人主要把照看孙辈作为休闲娱乐方式,认为孙辈是自己的精神寄托,也有的老人选择与人交流、打小牌的方式休闲放松,也有少数的老人表示自己没有精神慰藉。

在生病照料方面,有老人表示自己生病时是依靠老伴照料,有的是靠子女轮流回家照料,也有的子女不回家,采取请人照顾的方法。

在照顾孙辈亦存在一些困难 因“代沟”使祖孙难以沟通、因经济结枸难以满足孙子购物要求、因文化程度低不能辅导孙子的学习,另外还有些孩子比较调皮而老人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祖孙对立情绪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总的说来,对于身体的担忧和对子女不在身边而感到苦闷、孤独,是空巢老人遇到的最大问题。

三 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第一、经济因素是造成老人空巢的主要原因

在农村,许多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经济压力很大;农村的青年也因为想找一个有前途的工作,背负着发展的压力。所以农村许许多多的中青年,为了谋求更高的经济收入,纷纷选择外出务工经商,这就造成了成千上万

的农村老人“空巢”。同样因为经济的原因,使部分子女减少了回家看望父母的次数。特别是在比较远的城市打工的人,往返的车费和盘缠相对打工族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花销,所以他们只好压缩了回家的次数。

第二、空巢老人的经济压力较大

目前在老人的赡养问题上,大多是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老人与子女共同协商决定,然而这些一般这些赡养费都很少,仅能维持日常生活。有的甚至维持不了日常生活,(如有的子女一年仅给500元)。所以,老人们不得不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挣一点收入来贴补日常生活,他们不愿意给子女增添经济负担。这还是在老人健康的状态下能够维系,如果生病,则会使老人的生活陷入绝望境地。

第三、空巢老人的最大压力是精神压力

精神上感觉寂寞是“空巢老人”的普遍问题。人在年轻时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心理寄托和依靠,而年老时,则会把子女当成自己的寄托和依靠。子女的外出,空巢老人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对于外出子女的思念之情难以排解,他们一面在等待和期盼,一面为外地子女的身体和经济情况担忧。有的带着孙辈一起生活,他们的心理寂寞感有所减弱,但在与孙辈的沟通上又存在代沟,这些都使空巢老人有一种精神压力。另一个精神压力更大,即一部分老人同子女在赡养问题上有分歧,造成双方关系紧张,有的还诉诸法庭,寻求法律途径解决,导致亲情破裂、父子反目。

第四、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极待关注

老人们劳苦奔波一生,现在身体各方面的毛病都显现出来。子女又不在身边,生病倒床没有照料,甚至发急病死在家里都没人知道,(调查中发现有三起这样的事例)。所以很多老人感到担忧。这也是全社会都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四 调查引起的几点启示

第一、必须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第二、建立养老保障体系

第三、要在全社会开展敬老爱老助老养老的传统养德教育

 

第二篇:关注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关注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

20##年2月1号至20##年2月10号

二.调查地点

马蹄垭村

三.调查内容

空巢老人问题

四.摘要对象

空巢老人

五.关键词

空巢老人  现状  问题  解决方案

六.主要内容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可以了解到,自20##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龄化阶段;未来20年,老龄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到2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现目前,空巢老人这一群体正在疯狂的增长,空巢老人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缺少家庭和社会的关心。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空巢老人问题在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空巢老人在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空巢老人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打工挣钱,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老年群体,即为空巢老人。调查显示,本地的空巢老人中有大部分处于65周岁以上。子女外出打工后,与空巢老人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子女的角色要求,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空巢老人“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

此次的木家沟之行我们了解了很多,我们所接触的二十位老人,其中有两位老人性格开朗,但是当我们提到他们孩子多久回来一次,他们大多都显得很沮丧,有的甚至流泪了,空巢老人是极度的渴望亲情的。

此次调查我们主要关注了空巢老人一天的生活,在这一天里,到多数老人都养成了很早起床的习惯,而且部分空巢老人还得照顾自己的孙子或者外孙子女等,而他们这一天还在奔波劳累,在调查中显示,几乎所有的空巢老人没有养老保险,基本的生活费用由自己的子女提供,而部分的空巢老人的孩子不孝顺或者本来挣得钱很少,对于空巢老人的照顾就不够。而在外打工挣钱的儿女也很少打电话回家问候在家的老年人,这一部分老年人大都承受很大的心理,他们一般都会觉得自己老了,对于家人就是负担,很多失去老伴的老人甚至终日孤独。

图表分析:

空巢老人年龄分布

(1) 这种现象是十分常见的,这和我村,我市,乃至全省全国的人口结构密不可分,我国人口结构的总的趋势是老龄化加剧,从这点看来我村的这一现象在我国广大的农村社会是极其常见。照片0749.jpg

    (2) 思想观念的改变是造成“空巢”现象的内在因素。随着经济发展,父辈之间以及爷孙之间的代沟的不断加剧,同时子女为了更好地生活水平,纷纷外出打工,冲击着老人们“一家之主”的传统思想观念以及以四世同堂韦荣的旧的家族式生活观念。思想过于保守的老人和新思想的孩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而年轻人随着文化知识与思想的进步,不在受“父母在,不远游”旧思想的束缚,纷纷离开父母,从而造成“空巢”现象。6.jpg

    (3) 家庭小型化是“空巢”现象的直接原因,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条件的改善,三口之家的小型家庭模式成为主流。所以这也造就了“空巢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多。

    (4) 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是造成“空巢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年轻的人们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工作、学习、教育子女上而忽视了对老人的陪伴,这也成催生了“空巢老人”的推助器。

                                                     

   

  七.解决问题

  在结束为期十天的实践调查之后,心中满是沉重的思考与困惑:我们得到了物质上的,却在慢慢失去一种亲情。或许,只有当人们在老人们离开人世之后才会明白这种亲情的损失有多大,那是无法弥补的遗憾。“空巢老人”所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子女们的关爱。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家庭问题,它已上升到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它关系到“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建设!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给老人一个快乐而不是孤独的晚年!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是我们个人的问题,它是关乎一个家庭,一个社会是否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

一.       子女如何做.首先子女应该更多地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父母身上,孩子的时间还很多,享受生活的机会也比老人多得多,父母养育了我们一辈子,劳心劳力了一辈子我们应该孝顺他们.

二.       社会如何做.对于社区和农村,村长应起好带头作用,为空巢老人提供更多的娱乐活动,增加他们生活的乐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