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区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

——以长沙市望城坡社区为例

长沙分校本部20##年秋季开放教育专科物业管理专业    黄延煜

指导教师    李水蓝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社区空巢老人从基本生活、精神慰藉、医疗、居家养老方面进行了调查,发现部分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等得不到有效保障。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给与更多关爱,提倡更多的人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对老人尽一份微薄之力。

一、调查背景

所谓空巢老人,是指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而留在家中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根据结构的划分,可以分为单身老人户和一对老夫妇户;根据地域可以划分为,农村空巢老人和城市空巢老人。本调查主要关注农村空巢老人。

调查农村空巢老人,首先有利于解决和预防空巢老人在生活上面面临的一些实际困难,有利于中国农村老人生活质量的整体提高,其次,它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以及对生活各方面的需要,同时它是构建社会和谐农村的现实要求,也是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这次对社区空巢老人的调查它的重要意义不只是满足了社区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医疗保健、精神文明、居家养老的需求,让社区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更对社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区,增加社区我们感、归属感有重要意义。

由于笔者是在假期期间在望城坡社区帮忙,借助这一有利条件,对该社区的老人展开调查,通过和一些老人的谈话了解到病无所医成为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一大困境;情感空虚、孤寂、无助等问题也是空巢老人生活的又一大困境;现就望城坡社区独居老人的产生原因、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做好空巢老人工作的措施与建议等情况进行调查。这些空巢老人面临着经济困难、缺乏照料、精神孤独等生存危机。

二、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法收集数据,问卷调查的对象是该社区的15户空巢老人。

(一)抽样方法:

1、根据空巢老人的定义:分为一对夫妇户和单身户,用分层抽样的方案把它分为单身户和一对夫妇户两层。笔者所调查的是长沙市望城坡社区,社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西大门,总人口3200余人,总共有空巢老人60户。

2、其中可知单身户有40户,一对夫妇户有20户,由此可见,单身户占社区空巢老人的三分之二,一对夫妇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3、再按配额抽样的方法,从社区空巢老人总数中抽取15户。那么单身户所要抽取的数目为10户,一对夫妇所需抽取的数目为5户。

4、最后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将单身老人户和一对夫妇户的空巢老人,按户分别编号。单身老人的编号为1-40号,一对夫妇的编号为1-20号。

(2)做60个一模一样的纸团,把其编号为1-40号以及1-20号。

(3)分别把编号为1-40和1-20号的纸团,放到两个相同的容器里。

(4)分别均匀的搅拌。

(5)最后从装有1-40号纸团的容器中和装有1-20号纸团的容器中随机抽取10个和5个纸团。那么这15个号码所代表的空巢人户,便成为调查的对象。

5、再对这15个号码所代表的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

表1    问卷调查样本的分布情况(n=15)

三、结果分析

(一)基本生活

表2.1  收入来源           单位(人)

表2.2  月收入水平(元)     单位(人)

                    

1、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

(1)从表2.2可以看出,由于经济上差距悬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上经济困难的是占大多数。数额比较小,是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困难,得不到有效保障的主要原因。

(2)从表2.1可以看出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来源比较单一,由于有的老人独居,没有低保的还要自己养自己;有的无子女,又无法劳动只能靠亲友支持着生活。

2、安全隐患突出,特别是孤寡、独居、与孙辈同住的空巢老人

日常生活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基本生活安全得不到保障。

3、农村“空巢老人”都存在矛盾心理

一方面希望孩子们进城务工多赚钱,改善生活;另一方面,又希望子女能在身边照顾自己。农村空巢老人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低下,却不符合低保条件,生活无助。有关部门也应加大农村保障力度,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他们达到基本生活水平。

4、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风险意识淡薄

从表2.1不难看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风险意识淡薄. 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收入来源主要靠子女。这种状况也在困扰着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在经济体制变革、社会转型的今天,农村老人主要沿用的是自我养老或家庭养老的方式来应对自己的养老问题,而农村社区建设和社会养老等方面却因为政策、制度不完善,意识淡薄而不被了解或者被忽视。很多农村老人对养老风险的担心并不严重,也许是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或者他们不敢对依靠国家和社会解决养老抱有高的期望,他们并没有过多的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只想“有口饭吃”就可以,只要求最基本生存权,只希望自己和亲人少灾无病,而没有过多的改善生活的其他要求,也没有风险的意识,没有想过年轻时储备来供养老年生活。

(二)精神慰藉

表3  精神寄托与生活照料

1、日常生活中,照顾老人多的人,同时也是空巢老人的精神寄托

 老人的依赖心理往往很强,老人情感脆弱,需要情感的一种归属感,空巢老人更是在精神层面受到的压力更大。在日常生活中和自己亲近的亲朋,往往老人就很依赖他们,把精神寄托在他们身上,这也给照顾老人的亲友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也就是说越是照顾得多的的亲友,老人就越依赖,越是依赖,亲友的的压力就越大。中国素来有养儿防老的观念,随着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大,对子女的情感依赖性也不断加强。然而,儿女也有自己的生活很生活难处,正当老人需要儿女做依靠的时候,亲友却不在身边,心头自然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怜等消极情绪。        

2、独居的空巢老人精神生活靠自己来丰富

独居的空巢老人尤为孤单、空虚,有配偶的也是不能完全弥补内心深处的无助感。精神没有寄托,生活特别的迷茫无助, 独居的老人平时几乎没有亲友之间的往来,精神生活封闭而又单一,空巢老人的生活陷入无趣、无欲、无助的状态,这些不良情绪还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在调查中有的老人为此而伤心、哭泣。造成一部分老人出现心理问题,并且影响其生活健康和生活安全。比如害怕突然生病时身边无人照顾,或者生活不能自理时害怕身边没人送终。老年人的孤独情绪,会导致老人性格抑郁、行为能力降低,记忆力和判断力衰退,甚至会诱发老年痴呆、老年抑郁症等老年性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独居的空巢老人缺乏精神慰藉,感觉孤单寂寞老年人面对“空巢”,会觉得在感情和心理上失去了支撑和依靠,觉得自己的存在不再具有价值。

3、独居的空巢老人比一对夫妇的老人精神更空虚

    从表3可以推测出,一对夫妇的空巢老人,基本在精神生活上是两人共同承担,给与扶持,俗话说的老来伴就是老了有伴做陪,精神和生活上都有配偶给与一定的帮助,但独居老人完全依靠自己,精神较封闭,情感空虚、孤寂、无助等,比起一对夫妇户精神生活更显落魄。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独居的空巢老人希望能找个老伴共同照应生活,这样精神上也有个寄托,情感有一定的归属感。

(三)医疗

表4  是否参保

1、久病床前无孝子

大部分空巢老人很担心自己生病后无人照料,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也是空巢老人最担心的问题。而且加上本来基本生活是勉强过日子,生病看医生住院打针吃药都得需要人照顾,然而子女工作繁忙,亲友也有自己的生活,都无法时刻顾及到老人,空巢老人在生病后的生活照料上,医疗护理上都有后顾之忧。

2、生病后医疗开销大。无力承担医药费用

很多空巢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身体健康,因为生病后的医疗开销太大,本来自己的生活就是勉强度日,要是加上得了重病生活会更加拮据,甚至根本维持不下去了。

3、病无所医成为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又一大困境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很大部分的空巢老人生病后,一般都是小病能拖则拖,尽量不上医院,熬不住了 ,熬成大病了,就上医院也是上私人诊所或者江湖郎中看病,不敢上大医院。他们40%没有医保,这说明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医疗体制不健全,是空巢老人病无所医的主要障碍。老人大病救助制度一日不完善,贫困空巢老人的患病后顾之忧就一日不除。

(四)居家养老

表5 空巢老人对居家养老项目的需求

1、农村空巢老人对居家养老的了解不够

大部分的空巢老人不知道居家养老的服务项目包括什么。对自己到底最需要什么服务模糊不清。有一部分空巢老人觉得不需要别人的照顾,心理有排斥感,总觉得外人来照顾自己,服务自己,自己就没有价值感了,不愿意从心里去得到别人的帮助与服务。

2、目前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不完全成熟

    虽然居家养老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了,但是还不够完全成熟,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还是个陌生的东西。再加上在农村服务质量不达标,管理不规范,空巢老年人意见大,不能胜任工作要求的服务机构大量存在,服务人员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3、居家养老服务是个有发展潜力的服务项目

从表5可以看出,其实农村空巢老人对居家养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有市场就有发展的潜力。但是农村居家养老还不完善,说明居家养老离市场化还早。唯有市场化后的居家养老,才会走得更远,更有活力。所以说农村发展居家养老项目有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加快发展脚步,实实在在为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让他们空巢不空虚。

四、讨论与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进一步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也必将使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同时也在加速人口老龄化。如何解决好“空巢”老人的生活、就医、养老等等问题,使他们幸福地安度晚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参与,依靠社会力量实现老人安全,实现老人与年轻人和谐共处,人与社会和谐共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要把老龄工作纳入经济发展整体规划

特别是基层组织要将老年人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事项。把老龄事业经费纳入乡级财政预算。政府在将大量资金投向城市养老的同时,应当兼顾农村老人的生活保障,加强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

(二)加快为老服务福利事业的投入

1、空巢老人的困难帮扶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政府应加大为老服务的人力、财力的投入,改善敬老院的设施管理,让各设老部门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经费开展工作,从源头上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

2、要建立空巢老人关照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亲属、邻里、社区和社会组成的为老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好居家养老的服务队伍,满足农村空巢傲人的现实需求。相关部门积极为农村空巢老人创造一些有利条件,如大力发展为农村老人服务的事业,开设留守老人托老所、组织家庭服务员为体弱老人提供服务,有条件的村委会可以成立农村老年人互助会,配备简单的设施,使老年人老有所乐;

3、政府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社会福利服务事业的优待优惠政策。

4、新建、扩建和改善一批上规模、有影响的老年福利机构。同时要向老人灌输敬老院是大势所需趋势的思想,让他们从心里面接受敬老院这一机构。

(三)逐步完善制度

1、建立养老制度,为留守老人提供生活保障。首先是扩大低保范围,让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参加进来,从经济上保证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建议提高城市 “三无”老人的生活待遇。

2、尽快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把政策落实到实处。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医疗体制不健全,是空巢老人病无所医的主要障碍。老人大病救助制度一日不完善,贫困空巢老人的患病后顾之忧就一日不除。  

 (四)从思想上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建立新型的家庭关系,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要尽早将家庭关系的重心由纵向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转向横向关系(夫妻关系),适当减少对子女的感情投入,降低对子女回报父母期望水平。特别是子女到了“离巢”的年龄,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逐步减少对子女的依恋状态。

(五)要注重“空巢”老人的精神扶持

孤独寂寞情绪是“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的重要现象,对于“空巢”老人,关注他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兼顾他们的精神生活。树立正确的养老意识和老年人生存意识,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为他们创造规律的、乐观的生活,尽可能的引导他们,使他们具有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和生活爱好……

(六)组建志愿者队伍给老人送温暖和关爱

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娱乐活动,定期进行免费健康义诊,加强健康保健意识,民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就可以与社区、联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老人送温暖、献爱心。

 

第二篇: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

关于“空巢老人现象”的调查报告

2010级语教1班

陈淑怡 张文情 梁美欣 杨伟建 倪嘉宏 胡少锋

我们都是农村出生的孩子,虽然享受着农村自然的无污染的山水美景,却也被它的落后和贫穷所煎熬,所以我们都在慢慢的远离它。但是我们对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印象非常深刻,曾经听说有几个“空巢老人”死后几天才被发现,此事对我们感触甚大,觉得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令人堪忧,决定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调查。 关键词

空巢家庭 留守儿童 老人权益 农村经济

根据查找资料,我们得知: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所谓“空巢”,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后,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就象小鸟长大展翅飞翔,远走高飞一样,巢穴中再也没有嗷嗷待哺的雏婴了。

但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先生认为空巢家庭有这么几种:一种是纯空巢家庭,包括单身空巢家庭和配偶空巢家庭;另一种是类空巢家庭,包括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其他亲属在身边的空巢家庭。还有一种分类:一是年老的空巢家庭,另一种则是年轻的空巢家庭——比如独生子女家庭由于不少孩子少小离家外出求学,结果空巢期提前到来,而且空巢期在延长。本人认为空巢家庭还包括一种情况:在农村,子女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外出打工,由父母留守家庭,照顾孙子(女)。所以,空巢现象也是造成留守儿童数量上升的主要原因。以下,本人通过此次对农村空巢现象的调查研究,针对空巢家庭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影响以及解决的途径方面进行阐述,浅谈些个人观点。

一 空巢老人的状况

造成“空巢”主要原因是子女外出不在老人身边,而其子女外出原因,75%是外出务工,13%是经商,2%是求学,10%是在外居住。所以绝大部分的的空巢老人是因子女追求经济收入而为空巢老人的。而这些空巢老人绝大多数认为子女家庭经济条件不好,需要外出务工经商,自己甘愿留守空巢。他们对子女外出,虽有所不舍但还是持支持态度。

空巢老人的子女由于在外务工经商平日很少回家看望父母,调查发现,有大部分的子女都是过年回家10到

15天,这10到15天除去消耗在往返路程上、走亲访友等时间外,真正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只有3天左右。调查中不少老人甚至还表示,春节回家一趟让子女的开销过大,有些心疼。

空巢老人中有绝大部分的仍从事劳动生产或照顾孙辈,甚至有一部分的从事较繁重的劳动生产。他们表示,年轻的时候操劳惯了,年纪大了还是闲不住,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既为自己找到一些寄托,也为子女减轻一点负担。

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子女、政府和社会救济等其他外在因素,自主的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在政策享受方面,全部的空巢老人参加或享受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接近一半的老人享受到了低保、扶贫等政策照顾,少部分的老人享受了独生子女奖扶政策。这次调查了解到,每年也有少数一部分的老人获得的赡养费用低于500元,一少部分的处于500元到1000元之间,大多数的老人每年获得的赡养费位于1000至2000 元之间,有少数一部分的老人每年从子女处获得的赡养费高于2000元。所以,农村空巢老人有一半以上处于贫困状态。

二 空巢老人存在的主要困难

在经济压力方面 空巢老人的大部分费用都用在日常生活和疾病医治上,有部分生活宽裕的老人也会拿出部分钱贴补经济条件不算好的子女。

在精神慰藉方面 通过调查,有一半的老人主要把照看孙辈作为休闲娱乐方式,认为孙辈是自己的精神寄托,也有的老人选择与人交流、打小牌的方式休闲放松,也有少数的老人表示自己没有精神慰藉。

在生病照料方面,有老人表示自己生病时是依靠老伴照料,有的是靠子女轮流回家照料,也有的子女不回家,采取请人照顾的方法。

在照顾孙辈亦存在一些困难 因“代沟”使祖孙难以沟通、因经济结枸难以满足孙子购物要求、因文化程度低不能辅导孙子的学习,另外还有些孩子比较调皮而老人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祖孙对立情绪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总的说来,对于身体的担忧和对子女不在身边而感到苦闷、孤独,是空巢老人遇到的最大问题。

三 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第一、经济因素是造成老人空巢的主要原因

在农村,许多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经济压力很大;农村的青年也因为想找一个有前途的工作,背负着发展的压力。所以农村许许多多的中青年,为了谋求更高的经济收入,纷纷选择外出务工经商,这就造成了成千上万

的农村老人“空巢”。同样因为经济的原因,使部分子女减少了回家看望父母的次数。特别是在比较远的城市打工的人,往返的车费和盘缠相对打工族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花销,所以他们只好压缩了回家的次数。

第二、空巢老人的经济压力较大

目前在老人的赡养问题上,大多是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老人与子女共同协商决定,然而这些一般这些赡养费都很少,仅能维持日常生活。有的甚至维持不了日常生活,(如有的子女一年仅给500元)。所以,老人们不得不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挣一点收入来贴补日常生活,他们不愿意给子女增添经济负担。这还是在老人健康的状态下能够维系,如果生病,则会使老人的生活陷入绝望境地。

第三、空巢老人的最大压力是精神压力

精神上感觉寂寞是“空巢老人”的普遍问题。人在年轻时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心理寄托和依靠,而年老时,则会把子女当成自己的寄托和依靠。子女的外出,空巢老人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对于外出子女的思念之情难以排解,他们一面在等待和期盼,一面为外地子女的身体和经济情况担忧。有的带着孙辈一起生活,他们的心理寂寞感有所减弱,但在与孙辈的沟通上又存在代沟,这些都使空巢老人有一种精神压力。另一个精神压力更大,即一部分老人同子女在赡养问题上有分歧,造成双方关系紧张,有的还诉诸法庭,寻求法律途径解决,导致亲情破裂、父子反目。

第四、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极待关注

老人们劳苦奔波一生,现在身体各方面的毛病都显现出来。子女又不在身边,生病倒床没有照料,甚至发急病死在家里都没人知道,(调查中发现有三起这样的事例)。所以很多老人感到担忧。这也是全社会都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四 调查引起的几点启示

第一、必须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第二、建立养老保障体系

第三、要在全社会开展敬老爱老助老养老的传统养德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