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xx)CASS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在京发布

发表于 2015/04/30 17:30 由/article/34463

4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协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重大成果发布会:《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在北京举行,会议正式对外发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县域经济课题组完成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报告主编吕风勇和邹琳华就报告主要内容进行了汇报。

报告首先对根据GDP、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目三项指标遴选的全国400强样本县(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年度回顾。指出: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向“新常态”的迈进,20xx年中国县域经济增速总体出现下滑,400样本县(市)实际经济增长率为6.2%,相比20xx年7.3%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回落了1.1个百分点。400样本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继续呈现下降趋势,由上年的26.1%降低到25.8%。但是,天津、浙江、贵州、河北、湖北、江西、湖南、山东、广东、黑龙江、重庆、上海、广西和福建等省市样本县(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逆势上升。地区比较表明,西部地区样本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最快,但是中部地区样本县(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样本县(市)。

为了长期跟踪监测和比较分析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动态演变过程,报告发布了基于全国400强样本县(市)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创新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这三套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遴选出了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百强县和全国县域经济创新力50强。

一、竞争力指县域经济对生产要素的吸引能力,同时体现在生产要素数量的集聚和生产质量的提升两个方面。研究发现,中国县域经济最具竞争力百强县:

长三角独享竞争力百强县(市)前10名,江苏尽揽前三甲。综合竞争力排名第1位的是昆山市,第2位的是江阴市,第3位

的是常熟市,其次分别是张家港市、义乌市、慈溪市、诸暨市、崇明县、宜兴市和太仓市。百强县(市)中,排名前10位的皆是长三角地区的县(市)。其中,江苏省占6席,浙江省占3席,上海占1席。

竞争力百强县(市)花落17省市,苏浙两省百强县(市)近半数。浙江、江苏和山东百强县(市)分别有29个、20个和18个,三省共计占据百强县(市)67席,与其他省市相比拥有绝对数量优势。四川、福建和内蒙古百强县(市)各有4个,天津、河北和新疆各有3个,广东、安徽、吉林和云南各有2个,上海、湖南、辽宁和贵州各有1个。在所考察的27个省市中,山西、黑龙江、江西、河南、湖北、广西、重庆、陕西、青海和宁夏等十省无缘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

苏浙沪独占五成,显胜京津冀。从地区分布可以看出,苏浙沪占据了百强县(市)的50席,京津冀则只有6席,固安县、三河市和正定县作为河北的代表,蓟县、静海县和宁河县作为天津的代表分别入榜。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实力强大,大中城市与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相对较小;作为中国三大经济圈之一的京津冀地区的县域经济实力则明显偏弱,大中城市与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格局尚未形成。

大西南傲领6强县,大西北多省市虚位以待。西南地区共有6个县(市)入围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分别是:四川的双流县、郫县、新津县和彭州市,云南的大理市和安宁市,以及贵州的兴义市。与之相比,西北地区百强县(市)明显偏少,并且全部位于新疆,分别是哈密市、石河子市和昌吉州,陕西、青海和宁夏都没有县(市)进入竞争力百强县。

竞争力主要分项指数前列的县(市)是:经济规模竞争力最强的是昆山市、江阴市和张家港市;经济结构竞争力最强的是满洲里市、义乌市和蓟县;;公共财政竞争力最强的是固安县、金沙县和崇明县;金融资源竞争力最强的是义乌市、崇明县和双流县;居民收入竞争力最强的是义乌市、昆山市和玉环县;基础教育竞争力最强的是怀仁县、正定县和盘山县;生态环境竞争力最强的是敦化市、永安市和分宜县。

二、发展潜力指县域经济集聚生产要素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生产要素数量的累积速度和未来发展空间两个方面。研究发现,中国县域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百强县:

六省市分享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前10名,德清县稳列第一位。发展潜力排名第1位的是德清县,第2位的是三河市,第3位的是句容市,其次分别是长兴县、当涂县、义乌市、太仓市、闽侯县、崇明县和固安县。发展潜力排名前10位的县(市),除了义乌市外,其余都是距离核心特大城市不足100公里的县(市),并且集中于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和闽三角地区。

浙江发展潜力百强县(市)数量最多。浙江发展潜力百强县(市)数量最多,达到26个。其他省市占据的席位数分别是:江苏占15席,山东、四川各占6席,福建占5席,广东和贵州各占4席,河北、云南和新疆各占3席,天津、吉林和江西各占2席,内蒙古、辽宁、上海、河南、广西和重庆各占1席。河北入选的三席中,三河和固安作为河北及京津冀地区的代表进入了10强。

发展潜力主要分项指数前列的县(市)是:经济增长指数最高的是彭州市、哈密市和石河子市;供给潜力指数最高的是五常市、个旧市、霍林格勒市;财政保障指数最高的固安县、兰溪市、崇明县;金融便利指数最高的是义乌市、永康市、青田县;研发能力指数最高的是当涂县、长兴县、德清县;园区发展指数最高的是昆山市和石河子市;交通通达指数最高的是固安县、蓟县、太仓市。

三、研究发现,中国县域经济最具创新力50强:

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创新力绝对占优,京津冀地区有待实现新的突破。包括湖南、合肥和四川在内的长江经济带共占据了全国县域经济创新力50强的37个席位,在创新力方面拥有绝对优势。京津冀地区大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县域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明显不足,只有极少数县域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了飞跃,京津冀地区县域经济作为总体尚有待实现新的突破。

扬中市、双流县和固安县分列县域经济创新力前三甲。分别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扬中市、中西部区域的双流县和京津冀地区的

固安县,作为各自区域的创新代表,占据了榜单的前三位。扬中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及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分别达到75.0%和2.6%;双流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及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分别达到47.0%和2.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达到28.8%。固安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重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分别达到64.8%和25.6%。

报告建议实施县域经济创新驱动战略:规划长三角沿江创新经济带和京津冀456高速创新走廊等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地区创新中心;建立县域经济分类创新体系,促进县域创新经济协调发展;打破行政力量垄断,推动创新资源向县域经济适当下移;构筑能够连接县域经济的大交通体系,提高县域经济对外交往的便利度。

附录

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

1.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的选取原则

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的选取应主要遵循四个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即指标的选择包要含社会经济生态等各主要方面;二是关键性原则,即指标体系在保证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应力求简洁,特别是要尽力避免规模类指标的过度相关性;三是结构化原则,即指标体系应更加突出彼此间的比例结构关系,使县域经济发展各方面能够清晰立体地得以展现;四是勾稽性原则,即有些指标虽然难以单独表现原来的含义,但与另一些指标一起却可以通过彼此的互补或消长关系来表现原来的含义。

2.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

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由两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体系分为经济规模竞争力、产业发展竞争力、市场需求竞争力、公共财政竞争力、金融资源竞争力、居民收入竞争力、基础教育竞争力、卫生福利竞争力和生态环境竞争力九个子系统。其中,除了卫生福利竞争力系统由4个二级指标组成外,其余各竞争力系统都由2个二级指标组成。因此,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共由九个子系统和20个二级指标构成。见表1。

3.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采用专家打分法。在确定权重的时候,适应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不过度追求速度和规模、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的执政理念和方针,特别是考虑到诸多规模类指标都和地区生产总值(GDP)高度相关的事实,专家们降低了规模类指标的权重,而适度提高了结构类指标的权重,使得县域经济竞争力排名不再过度依赖于某县(市)的经济规模的大小,从而能够更加全面科学地反映各县(市)的真实竞争力状况。

4.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400强县(市)的选择

400县(市)的选择标准:一是经济规模标准,即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二是财政收入标准,即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超过

10亿元;三是企业发展标准,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超过50家。

400县(市)包括县、县级或更高行政级别不设区的市,原则上不包含各行政级别的市辖区。不过,由于近年我国行政区划变更较快,20xx年后撤县(市)设区的县(市)将仍然包含在400县(市)内,以增强案例城市研究的连续性和可比性。同时,也为了增强案例城市研究的连续性和可比性,400强县(市)样本原则上3年不作调整,3年后再视全国各县(市)发展情形略作调整。

表1 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xxCASS

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400样本县(市)排名(1) 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400样本县(市)排名(2) 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400样本县(市)排名(3)

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400样本县(市)排名(4)

二、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排名

1.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指标的选取原则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指标的选取应主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即指标的选择应能够涵盖显示性因素和解释性因素,又能够反映静态性因素和动态性因素;二是趋势性原则,即指标的选择包应能够动态反映当前和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三是区域性原则,即指标的选择应能够反映不同县(市)所处区域环境的辐射效应。

2.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指标体系的建立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指标体系由两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体系分为经济增长指数、供给潜力指数、财政保障指数、金融便利指数、研发能力指数、园区发展指数、空间区位指数和交通通达指数八个子系统。其中,经济增长指数和供给潜力指数各由1个二级指标构成,财政保障指数、金融便利指数、研发能力指数、园区发展指数和空间区位指数各由2个二级指标合成,交通通达指数由3个二级指标合成。因此,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指标体系共由八个子系统和15个二级指标构成。见表2。

3.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采用专家打分法。在确定权重的时候,对于反映现时增长状况的显示性指标赋予较大权重,对于反映结构性和发展软环境指标赋予的权重大小次之,而对于反映区位和交通等发展硬环境的指标赋予的权重则相对较小。例如,我们对园区发展指数、空间区位指数和交通通达指数赋予的权重都只有0.05,这是因为这些因素有些并不是县域经济自身可以充分控制的,动态性相对不足,对于动态监测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变化的意义不大。

4.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400强县(市)的选择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400强县(市)的选择标准同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400强县(市),所以二者具有相同的样本县(市)。

表2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指标体系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xxCASS

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400样本县(市)排名(1) 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400样本县(市)排名(2)

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400样本县(市)排名(3)

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400样本县(市)排名(4)

三、创新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排名

1.中国县域经济创新力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创新力50强的评价 中国县域经济创新力指标体系共由三个子系统和6个二级指标构成。三个子系统包括创新活跃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和创新环境指数三个方面;其中,创新活跃指数子系统由累计专利申请数量和研究与试验开发经费占GDP比重2个指标构成,创新产出指数子系统由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2个指标构成,创新环境指数子系统由高新技术孵化平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度2个指标构成。需要指出的是,创新环境指数子系统的高新技术孵化平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度两个指标都属于主观指标,高新技术孵化平台根据各县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面积和孵化器政策等主观打分,高新技术产业高度根据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高精尖程度和集聚程度等主观打分,二者的分值范围都是0~5分。

创新力50强样本县(市)的评选遵循以下步骤:首先,确定总样本,同竞争力样本池400强县(市);其次,在总样本中查询或调研评选需要的数据;再次,根据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确定县域经济最具创新力50强;最后,对最具创新力县域经济50强根据标准化的评价指标计算排名。从这里可以看出,50强的评选属于一种不完全排名方法,仅仅是对全国一部分县域经济进行了考察和评价。不过,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县(市)一般会有高新技术产业的统计和宣传,所以50强的评选仍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特别是对于对比分析县域创新力情况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县域经济创新力指标体系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xxCASS

2.创新力50强评价结果

全国县域经济最具创新力50强排名(1)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xxCASS

 

第二篇:县域经济相关材料20xx12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

全国小微企业孵化指导中心主题材料

一、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简介:

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批复文号见【中央农字2013第070822号、国科教2009第08099号、中科发2014第082019号文】)。

主管与指导单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工作委员会。

委员会宗旨:实施《中国“2861”工程》,针对全国2861个县市的发展现状进行课题调研,从科技创新、影视文化、信息、低炭、环保、生态、农业、旅游、教肓、健康、社会保障等产业可持续化的循环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目的在于总结县域经济的发展成果、推广先进的模式和经验,加速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与特色城镇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委员会工作目标:

1、中国“2861”影视文化工程,为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研究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文献参考资料;

2、中国“2861”工程;

3、国家社会保障重大探讨课题(2010655)项目研究;

1

4、中国新型城镇智能化探讨课题研究;

5、融合式人居养老工程探讨课题研究;

6、农林牧业循环经济课题研究;

7、县域多元化经济体融合模式发展课题研究;

8、组织编撰课题研究报告与县域经济发展内刊;

课题调研:

1、国家社会保障重大探讨课题(2010655)项目研究;

2、中国新型城镇智能化探讨课题研究(项目编号:2014-C2-02);

3、融合式人居养老工程探讨课题研究(项目编号:2014-R8-6);

4、农林牧业循环经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项目编号:2013-N7-28);

5、县域多元化经济体融合模式发展课题研究(项目编号:2014-XY8-12);

6、研究组织编撰《县域经济与民营经济研究》、《中国新型城镇智能化研究》、《城乡种植养植业循环经济课题研究》内刊;

二、关于在安徽省淮南市、四川省绵阳市开展小微企业孵化指导中心试点城市的相关说明:

主题确定为: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共谋小微企业发展之路。(正式课题已经申报国务院审批)

1、项目背景:

2

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之一:减免小微企业税费,支持、鼓励各种形式小微企业发展壮大;20xx年11月商务部发布《促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实施意见》重点任务:鼓励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开展联合采购。20xx年政府落实鼓励发展小微企业政策,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将大力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通过放宽注册登记条件、取消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制、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等降低门槛的举措,服务市场经济发展。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必将对小微企业的发展产生重大作用,但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缺人才、缺管理、缺项目、寿命短等问题,同样会成为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瓶颈。

针对全国小微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难题,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急国家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通过考察调研不断寻找中国小微企业生存发展之路,现已经与北京科技职业学院、易商通(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三方协议,拟在全国实施小微企业孵化指导方案,目前该方案已经起草完毕。

2、试点城市的区域优势

1)、安徽省淮南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安徽省中北部,淮河之滨,19xx年依矿建市,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是沿淮城市群的重要节点,是合肥经济圈带动沿淮、辐射皖北的中 3

心城市及门户。是中国能源之都、华东工业粮仓、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中国13个“较大的市”之一、安徽省2个拥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之一。下辖6区1县。全市总面积2585平方公里,20xx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43.3万人。北拥淮河,南依舜耕,可谓“山水平秋色,彩带串明珠”。境内资源丰富,物产富饶,有“五彩淮南”之称。

2)、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距省会成都90 公里。20xx年建设绵阳市科教创业园区;20xx年8月建立绵阳市绵阳科技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简称“绵阳农科区”); 20xx年10月,国务院同意绵阳经开区升级为绵阳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科技城。

3、具体落实项目:

1)、挂牌成立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小微企业孵化指导中心(以下简称指导中心)。指导中心由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直接领导,委托地方政府政务中心对其进行专业指导。

2)、指导中心在地方政府政务大厅设立小微企业指导窗口,安排专职人员为小微企业提供包括:企业登记注册、信息咨询、金融、税务、产品销售等等一站式免费服务。

3)、小微企业孵化培训机制

窗口受理的小微企业由指导中心统一登记造册并报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及地方政务中心备案。指导中心制定培训计划,北京科技职业学院按照《中国县域经济小微企业主教育培 4

训大纲》的要求,分批分期地对当地小微企业进行全面的市场营销及经营知识的培训,培训全部免费(由易商通(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赞助)。

4)、立足淮南、绵阳二个试点城市,打造全国小微企业孵化指导中心模板,在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与支持下向全国推广,从而实现中国区域经济的大联合,为中国的民族企业注入生机与活力。

三、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对试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委员会将充分利用在淮南、绵阳成立小微企业孵化指导中心的契机,发挥自身项目优势,协助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产业转型,大力推进在试点城市设立园中园区的步伐,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同时,将试点城市的经验形成总结材料报呈相关部委,最终形成区域经济联合联盟发展的创新模式,向全国推广。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