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试题及答案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考试试题

一、 填空题

1、业务复杂及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应采用更加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如使

用 量化 方法对各部门的操作风险进行评估,收集 操作风险损失 数据,并根据各业务线操作风险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2、重大操作风险事件应当根据本行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的规定及时向董事会 、高级管理层和相关管理人员 报告;

3、为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控制和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并逐步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至少应当记录和存储与操作风险损失相关的数据和操作风险事件信息;

4、商业银行可购买保险以及与签订合同,并将其作为种方法,但不应因此忽视控制措施的重要作用;

5、操作风险报告程序,其中包括报告的责任、路径、,以及对; 的其他具体要求;

6、应针对现有的和新推出的重要产品、人员管理、外部因素及其变动,及时评估操作风险的各项要求

二、 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关键风险指标的是:( D )

A、每亿元资产损失率; B、每万人案件发生率、百万元以上案件发生比率;

C、客户投诉次数、错误和遗漏的频率; D、利率变化频率

2、商业银行应及时向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重大操作风险事件,下列无需报告的是:( D )

A、高管人员严重违规;

B、涉及损失金额可能超过商业银行资本净额1‰的操作风险事件;

C、抢劫商业银行或运钞车、盗窃银行业金融机构现金40万元;

D、诈骗商业银行或其他涉案金额500万元案件

3、商业银行应当选择适当的方法对操作风险进行管理,具体的方法不包括:( D )

A、评估操作风险和内部控制、损失事件的报告; B、数据收集、关键风险指标的监测;

C新产品和新业务的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的测试; D、外部监管措施

4、谁承担监控操作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最终责任?( B )

A、当事行行长; B、当事行董事会; C、当事行高级管理层; D、当事行当事员工

三、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属于法律风险的有( ABCD )

A、商业银行签订的合同因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可能被依法撤销或者确认无效的;

B、商业银行因违约、侵权或者其他事由被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依法可能承担赔偿责任的;

C、 商业银行因侵权或者其他事由被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依法可能承担赔偿责任的;

D、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依法可能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

2、下列属于商业银行应及时向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的重大操作风险事件( BC )

A、抢劫商业银行或运钞车、盗窃银行业金融机构现金30万元以上的案件,诈骗商业银行或其他涉案金额500万元以上的案件;

B、造成商业银行重要数据、账册、重要空白凭证严重损毁、丢失,造成在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中断业务3小时以上,在涉及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中断业务6小时以上,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开展的事件;

C、盗窃、出卖、泄漏或丢失涉密资料,可能影响金融稳定,造成经济秩序混乱的事件;

D、其他涉及损失金额可能超过商业银行资本净额1%的操作风险事件。

3、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层负责执行董事会批准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总体政策及体系。主要职责包括( ABCD )

A、在操作风险的日常管理方面,对董事会负最终责任;

B、根据董事会制定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及总体政策,负责制定、定期审查和监督执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和具体的操作规程,并定期向董事会提交操作风险总体情况的报告;

C、全面掌握本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总体状况,特别是各项重大的操作风险事件或项目;

D、明确界定各部门的操作风险管理职责以及操作风险报告的路径、频率、内容,督促各部门切实履行操作风险管理职责,以确保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4、商业银行应指定部门专门负责全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该部门与其他部门应保持独立,确保全行范围内操作风险管理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主要职责包括( ABCD )

A、拟定本行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和具体的操作规程,提交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审批;

B、 协助其他部门识别、评估、监测、控制及缓释操作风险;

C、建立并组织实施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缓释(包括内部控制措施)和监测方法以及全行的操作风险报告程序;

D、建立适用全行的操作风险基本控制标准,并指导和协调全行范围内的操作风险管理

 

第二篇:浅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以工商银行为例-

浅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以工商银行为例

摘要

从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看,有很多商业银行在经营银行业务过程中更多的是把风险管理的重点和精力放在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管理上,从而忽视或弱化了被称为商业银行“三大风险”之一的操作风险管理。近年来,操作风险给银行带来的巨大损失以及给社会金融经济造成的巨大影响,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银行业及其监管当局的重视。

本文依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和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管理的先进经验,重点对商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进行分析,并对操作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思路进行探讨。主要论述正确的认识是操作风险管理的关键所在,建立健全的流程、框架和体系是操作风险管理的保障,最终才能实现对操作风险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使因操作风险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操作风险管理防范;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I

1 绪论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类金融风险也在不断地积累。作为商业银行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热点话题,风险对于银行的发展和经济秩序的稳定,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并实现一体化的今天,也直接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以及地区、国际政治的稳定。对于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来说,操作风险在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生动的话题。操作风险作为风险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已日益被摆上各大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银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为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我国的银行体系还保持了稳定,没有发生过大的银行危机。伴随着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损失事件的发生,银行业不得不重新认识这一直存在的操作风险。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提高自身的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正确认识和防范操作风险,寻求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道路,以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2.1操作风险的研究背景

操作风险是一项自银行开展经营活动以来就存在的古老风险,但是操作风险长期以来都没有被完整地纳入银行风险管理框架内,甚至难以得到一个全面、权威的定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金融管制日益放松、金融技术日新月异,银行的经营规模日益扩大、业务日趋复杂,操作风险给银行业带来的危害愈发凸显。全球很多银行出现了由于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事件,且造成损失的金额和影响巨大,甚至不乏一些看似稳健运营的银行由于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引发破产的案例。操作风险管理对银行业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带来了全新的巨大挑战,银行业界和监管层都意识到有必要将操作风险作为一项专项风险进行研究,从而摸索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

2.2操作风险的研究的意义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商业银行发展中具有重地位,深入探讨操作风险度量与控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丰富操作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本文综合运用系统理论、流程管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的理论基础和观点,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研究适合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使操作风险管理理论更加系统化,为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第二,研究操作风险管理度量技术,提升操作我国风险管理水平。目前,世界各国金融业认识和管理操作风险的主要依据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但新协 1

议只是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纲要性的建议和指导,具体做法要根据各国国情、各国监管法规和监管部门的制度和各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来寻求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道路。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形成过程,立足于国际监管协议及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要求,借鉴操作风险管理的国际标准及新型管理模式,明确研究视角,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3操作风险及其管理的主要特点

(1)风险来源广泛

操作风险来源包括内部程序、员工、系统、外部事件等各个方面,其来源极其广泛,可以说操作风险是一项对银行各个领域全覆盖的风险种类,任何岗位、流程、人员都可以是潜在操作风险的来源。

(2)损失数据不易收集

首先,操作风险边界界定尚存模糊地带,虽然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进行了规范性定义,但是在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难以定性的问题。其次,由于收集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必须依靠业务条线的报送,而一般情况下业务部门并不愿意主动报送自己的损失数据,因此损失数据收集存在很大的障碍。再次,损失数据的收集需要以强大的系统为基础,而我国银行由于本身规模大、分支机构分布广泛,加之原有系统功能较为欠缺,这都给收集损失数据带来很大的挑战。

(3)损失大小难以确定

如何确定操作风险的损失大小也是一个极具挑战的问题。首先,同样由于在实践中操作风险边界模糊,界定损失类型较为困难。其次,很多损失事件即便被确定为操作风险损失事件,但是其造成的损失中有多少应该计为操作风险损失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再次,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损失都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认定机制,一经认定,其损失项目和大小也能得到确定,而操作风险损失从认定环节开始就存在周期长、不确定性多等问题。

(4)量化技术尚待演进

虽然操作风险管理和计量存在上述诸多挑战,但是既然新资本协议已经将其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计算的一部分,商业银行就面临着发展量化技术,以尽可能准确计量操作风险损失及监管资本的任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术界就开始对操作风险计量方法进行研究,巴塞尔委员会在对各国银行的历史损失数据收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等三种主要的规范性计量方法。但是由于操作风险计量方法尚在起步阶段,尤其是高级计量方法的自由度很大,一些使用高级法的银行也都在研究开发适合自身业务和管理特点的方法。

3 中国工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践现状

3.1中国工商银行基本情况

2

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xx年,前身为中国人民银行。工商银行成立后全面承担起原人民银行的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存款业务。成立后工商银行发展迅速,在中国拥有领先的市场地位、优质的客户基础、多元的业务结构、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及卓越的品牌价值。工商银行在中国拥有领先的市场地位、优质的客户基础、多元的业务结构、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及卓越的品牌价值。截至20xx年末,工商银行总市值升至3,389.34亿美元,增长35%,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银行。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在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银行卡业务、资金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等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

3.2工商银行操作风险的定义及基本原则

3.2.1操作风险的定义

目前工商银行的操作风险采用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口径:即由不完善和失败的内部控制,以及人为和系统因素,或者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含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其中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3.2.2操作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根据操作风险的特点,并结合工商银行的实际情况,当前工商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遵循“集中管理,分散控制;专线报告,统一监测;严格问责,落实奖惩"的原则。“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就是对于操作风险的管理采取总行集中一个部门统一管理,即由内控合规部门牵头负责操作风险的统一分析、监测、报告,各专业管理部门、各级分支机构对各自领域内存在的操作风险按照全行统一的规定进行识别、评估、缓释和控制、报告。全行操作风险的整体变化情况由内控合规部门牵头组织各部门实施统一监测。“严格问责,落实奖惩”对于操作风险的管理和监督,以及风险事件的处理,必须明确责任,落实奖惩,建立良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3.3工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框架

3.3.1组织结构

工商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采取总部集中管理与分散化支持型模式,支持这种管理模式的是一个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分为职能和地区两个维度:在职能上分为信贷管理、计划财务、会计结算、人事、个人金融等专业部门,实行纵向管理。在地区上分为总行、一级分行(直属分行)、二级分行、基层营业机构(支行及其营业网点)、各级机构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实行横向的行政管理。

3.3.2工商银行管理责任界限

(1)高级管理层

高级管理层根据董事会授权负责全行的经营管理,在操作风险方面的职责主 3

要有:

第一,对操作风险管理架构进行批准和定期检查;

第二,保证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架构受全面有效.独立运作、有适量的受过专业培训和于练人员的内部审计的监督;

第三,对于操作风险管理架构的实施工作负责;负责制定与银行全部业务产品、活动、程序和系统相关的管理操作风险的制度、流程和程序;

第四,采取书面形式合理的进行授权、转授权并进行职责分配: 第五,保证可以使用必要的资源有效的管理操作风险;

(2)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

第一,组织领导全行操作风险管理工作,审议操作风险管理战略、政策、制度与指标系统;

第二,审议操作风险管理的年度工作目标与计划;

第三,审议全行操作风险分析报告;

第四,审议全行操作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架构与职能分工,审定操作风险管理准则、流程;

第五,协调、统一部门之间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与制度,解决操作风险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听取有关部门对于操作风险相关的违规人员处理情况报告;研究审议其他事项;

(3)内控合规部门

第一,内控合规部组织修订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

第二,对于各项拟出台的内控制度进行合规性审查;

第三,检查各项业务的经营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内部政策与制度的规定;

第四,组织推动本级行各业务部门识别、评估与监测本专业领域的操作风险,综合评估、监测本行的各种操作风险,并向上级行内控合规部门报告;

第五,对于各业务部门、各基层机构操作风险管理人员的业务指导与培训; 第六,本级行的内控管理协调;

第七,及时通报重大事件及操作风险情况,分析风险成因,提出操作风险防范措施;

(4)业务主管部门

第一,在各自的区域及业务管理范围内负责保持相关制度、流程、程序和控制的适度性和有效性;

第二,根据全行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制定、管理、检查和修订相关的 4

操作风险管理目标、程序、内容及办法,保证所制定的操作风险管理制度已经清楚地向所管辖的部门及员工传达:

第三,具体分析、识别、评估、监测、控制/缓释以及报告相关业务的操作风险,各业务主管部门必须配备适当的操作风险管理人员。

(5)支持保障部门

第一,协助业务管理并且负责某些特定部分的风险政策的制定和风险监督; 第二,为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运作提供人力资源、技术、法律、智力培训、综合信息等多方面的支持与保障;

第三,承担本部门相关操作风险的分析、识别、评估、监测、报告和控制/缓释。

(6)基层业务机构

第一,进行每日风险管理:

第二,以每同为单位确认、评估并且管理其操作风险;

第三,通过运用集中提供的工具和服务来管理特定的操作风险;

第四,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内控合规部报告主要的操作风险和风险管理活动;

第五,保持有效的、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风险处理机制,与业务的发展变化保持一致。

(7)内部审计部门

工商银行的内审体系由总行内部审计局和实行垂直管理的十个内部审计分局构成,并在董事会内审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对董事会负责,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承担的职责主要包括:

第一,独立监督操作风险管理架构,检查操作制度和程序是否有效实施;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独立的内部审计,检查各项操作风险管理的制度、政策、流程和程序是否有效实施,并出具独立的内部审计报告;

第二,向负责操作风险管理的部门(包括各项业务部门、资产风险管理部门、内控合规部门)提供有价值的意见,但不直接涉及操作风险管理过程,不直接对操作风险管理负责。

3.4工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分类

目前我国银行界对于操作风险的分类未能够有个成型的定论,结合工商银行的管理实际和操作风险控制体系,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操作风险事件分类方法,将银行操作风险划分为以下七类:

1.内部欺诈风险

主要表现为基层营业网点负责人诈骗、挪用银行和客户资金,操作人员及管 5

理人员贪污、挪用、诈骗、偷盗银行和客户资金,操作人员误操作、违规操作,信贷人员内外勾结进行贷款诈骗或受贿发放不合规贷款,低评贱卖不良资产或不合规核销贷款等形成的银行损失。需要指出的是,国内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受贿、贪污等金融腐败行为是较为特殊的一种内部欺诈形式,往往表现为作案时间长、涉及面广、金额巨大。

2.外部欺诈风险

主要表现为外部人员诈骗、偷盗、黑客操纵计算机等形成的银行损失。如近年突出的票据诈骗行为、骗贷案、银行卡信息窃取诈骗等形式。外部欺诈案件一旦发生,往往同时涉及多家银行,金额巨大,性质恶劣。

3.客户、产品和业务操作产生的操作风险

此类风险主要指因疏忽未对特定的客户履行份内义务或产品性质或设计缺陷导致的损失。该范围内的操作风险一般与前台业务活动相关,在多数情况下,实施这些活动是为了销售更多的产品、获取或维持业务、改善交易条件以及避免竞争等。

4.交易处理和流程管理失败风险

这类风险事件是非故意的,涉及文件确认或完成当前业务交易,一般来说,在后台领域出现的操作风险可归属于该类别,这类风险事件的发生没有事先预定的利益受益人和受损人。

5.业务中断和系统失败风险

该类胍险主要是指来自于业务中断和各种信息科技系统失败的损失风险,主要表现有由于通信故障、交易不成功、系统硬件瘫痪、系统软件瘫痪、程序出错等而造成银行或客户资金的损失。

6.劳动佣工行为及工作场所安全性引发的操作风险

涉及雇佣关系、安全性工作环境与差别歧视三个方面:

(1)在雇佣关系方面产生的操作风险主要有:因劳动赔偿、福利待遇、失业补助问题形成员工工作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以及关键员工流失;因沟通不畅等原因形成对立的工作环境等。

(2)安全的工作环境,通常与强制性职工保险和工作场所安全的监管规定有关。

(3)差别歧视:这些歧视行为可能会带来法律诉讼、仲裁等严重后果。通常为银行与员工在劳动佣工管理、合同管理、福利保障方面,在营业场所安全方面形成的诉讼。

7.实体资产破坏风险

该类风险主要指因自然灾害、政治事件等外部原因造成实体资产损毁或丢失 6

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洪水、地震、火灾等自然因素形成的物理资产的损失。

4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4.1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内部管理机制上,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占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在机构上偏重于按行政职能设置岗位,缺乏创新性工作所需要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而现行管理体制及绩效评价标准偏重于短期的激励效应,对员工的价值积累重视不够,从而不利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深入研究和扎实发展。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监督评价与纠正是内控管理里最薄弱的环节,也是造成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最重要的原因。所以加强银行业内部控制的监管工作尤其重要。

2.操作风险管理损失数据匮乏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由于我国缺乏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必要的人才基础和数据基础,制约了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的运用,进而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通过量化手段识别、衡量和控制风险一时还难以实现。如果缺乏数据,操作风险管理者就不能汇报、分析,客观量化操作风险将无从谈起。只有在数据的基础上,才可能对操作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进而执行适当的操作风险管理活动,以降低操作风险所带来的后果。

所以,作为操作风险定义基础上对操作风险精确计量并配置资本的关键步骤,内部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对于银行来说的确是一件越来越紧迫的事情。

3.操作风险管理方法落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规模运用,国外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比较完善。从最初的定性管理到风险分析模型工具展开定量评价,电子化管理也逐步运用到操作风险管理中。

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其管理方法多数是定性分析,主观性较强,缺乏定量风险。对操作风险的流程和目标不明确,不能对操作风险事件给以全面的定性评估,因此制约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发展,很难精确的判断、识别和度量操作风险。

4.2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1.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组织结构和流程体系,是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的核心。健全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是商业银行系统解决操作风险问题的管理基础,是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管控制操作风险的实施平 7

台。

在商业银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条件下,设立风险委员会,该风险委员会由董事会或监事会监管。在风险委员会下设立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管理委员会平级,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的制定和修改,同时包括确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框架,该委员会可由各级高层管理人员组成。

2.构建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系统

银行要建立全行的事件和风险指标数据库,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的收集是风险识别和风险监控的重要因素,为风险报告和操作风险分析模型提供依据。建立损失数据库的目的是加强对操作风险特性的识别,减少风险损失,满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监管要求和内部经济资本管理的要求。

因此,要建立覆盖全业务,全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对已有的业务流程的再造和设置操作风险控制点,有助于总行对分支机构进行有效的管理。

3.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从操作风险的形成因素看,执业人员的疏忽、怠慢和机会主义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产生操作风险损失的主要原因,很多操作风险损失事件都是内部人员违规造成的。因此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必须加强人员管理。

进一步加强对重要岗位人员的风险评估和动态管理,对一些重要岗位实行突击性轮岗和定期带薪休假制度,在轮岗和休假的同时对其进行合规性审查和评价,并形成明确的制度规定。另外,管理层应加强对客户的走访,了解客户经理的工作情况,也可建立客户信息档案登记制度,由非业务部门人员经常与客户电话联系,监督客户经理的工作,了解客户对银行服务的认可度和操作风险的异常信息。

4.加强外部审计与行业自律

外部审计约束是指外部审计机构根据法律规定、监管部门要求或接受银行申请,对商业银行的有关经营活动进行审计,并提交审计报告。外部审计的作用在于为银行监管和市场利益相关者提供独立、真实的信息,是对商业银行较强的一种外部约束。另外,要学习国际知名银行的监督模式,国外银行的一些操作风险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5.强化产权制度以及员工的激励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在早期的时候产权不够明确,管理者也不需 承担相应的风险,没有风险就没有压力,就容易产生操作风险。 因此,各商业银行要强化产权制度的建设。商业银行建立起内 部激励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前提是法人产权明确。对那些在努力认真工作的员工要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 奖励,对那些态度不 8

认真的员工,该辞退的辞退,严格实施首问责制度。

5结论

中国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与竞争。根据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以及《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努力提高风险量化管理的水平,以新资本协议为标准,建立完善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争取早日达到新资本协议的要求,与国际一流的风险管理水平拉近距离。

首先,要重视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文化建设。对全行的员工进行风险管理知识培训,正确认识风险,学习风险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指导原则,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提高员工参与、进行风险管理的积极性,使所有员工都认识到防范风险的重要性,并在各自的工作中自觉地防范风险。

第二,依据渐进性、层次性、结构性和相对性四个原则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在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面,要改变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在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

第三,加强风险管理研究,积极学习银行风险管理的先进技术和理念,紧跟国际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通过自我开发和借鉴引入的方法提高风险管理技术。

第四,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内部评价体系,逐步实现对风险的量化管理。 第五,改善外部经济环境,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创造条件。首先要强化外部监管,完善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在银监会的指导下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其次要加强信息披露的法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的监督和约束作用。

第六,风险管理事业兴衰成败在人,风险管理还得以人为本。做好我国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丌发、利用和管理的工作,建立良性的专业人才运作模式,锻造一支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员工队伍,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降低业务经营中的风险。

9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巴塞尔新资本协议[M].北京:中国银行业监督管委员会,2004

[2]. 汪建峰著: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5.10

[3]. 陈四清著: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通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4]. 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2007

[5]. 王晋忠:万晴瑶.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西南金融,2008(3)

[6]. 赵其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7]. 张吉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识别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5

[8]. 魏国雄:如何有效管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银行家田.2005,43(5):4649

[9].樊欣:杨晓光一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分析[J].CFEF研究报告,2003,9

[10].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内控合规部 .中国工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手册.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11].唐黎炜: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 .硕士论文.2008

[12].林东俤:工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J].福建金融,2010(11)

[13]齐雪梅:关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问题研究[J].今日 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11)

[14].孙小珺:对我国商业银行加强操作风险防范的思考[J].时代 金融,2011

(33)

[15].王廷科: 商业银行引入操作风险管理的意义与策略分析[J]. 中国金融,2003(13)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