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地灾评估报告

前    言

一、任务的由来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及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等有关文件的规定,受××委托,××公司承担了××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二、评估工作的依据

(一)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2、《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3号);

3、《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

4、《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0##年)的通知》(鄂政办发[2004]83号);

5、《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1号);

6、《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3]14号)。

(二)技术规程、规范

1、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04]69号)附件一;

2、《地质灾害勘查指南》,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5、《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Z/T0218-2006;

6、《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Z/T0220-2006。

(三)技术资料

1、《××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9~2020)》;

2、《××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综合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湖北省××市建筑设计院,20##年9月3日;

3、《××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市建筑设计院,20##年;

4、本次评估收集的相关资料及实地调查勘测成果。

三、主要目的、任务和要求

(一)目的

1、为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或遭受地质灾害,加强从工程建设的源头上防治地质灾害,为建设项目规避、防治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2、调查了解评估区建设用地及外围地质环境条件,防止与减轻地质灾害对拟建项目区的危害性。

(二)任务

1、调查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阐明评估区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模、特征、形成条件及诱发因素;

2、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或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并进行现状、预测评估;

    3、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对评估区地质灾害进行综合评估,对建设场地适宜性做出评价结论;

    4、针对地质灾害类型和危险性,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建议。

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述

一、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

(一)工程和规划概况

××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的综合性康复机构。该建设项目位于××村,××公路南侧,距中心城区约3.8km。××北起城市道路,距现状××公路20余米,南临××山庄,东西两侧均接城市绿地(见图1-1)。其中心位置地理坐标:

东经:××,

北纬:××。

                         评估区交通位置图                   图1-1

该项目经××市建设局于20##年4月3日以(地字第20##-022号)颁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由××市残疾人联合会建设。

项目主要建筑为一栋6层康复综合楼,其中第1层为敞开式康复用房,第2层停车用,第3层是大厅和咨询室、检查候诊室,第4~6层主要是康复病房以及配套的服务用房。因建设场地与公路高差近10m,因此在第三层与一级公路相连接便于接诊。

××公路红线宽度50 m,康复中心后退道路红线8 m,与右侧地块间距4 m(详见表1-1拟建单体建筑物详情一览表和图1-2工程建筑总平面图)。

             工程建筑总平面图           图1-2

    工程用地总面积3343.57m2,建筑占地面积564.5m2,建筑总高度23.25m,面宽31.2,进深17,总建筑面积3272.2m2,总投资438.38万元,属小型民用建筑,其建设工程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2。

拟建单体建筑物详情一览表     表1-1

建设工程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      表1-2

(二)征地范围

拟建××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用地位于××市××镇西流村八组,场地北起城市道路,距现状新张公路约20余米,南临农发山庄,东西两侧均接城市绿地。项目总用地面积3343.57m2,其用地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3(1980西安坐标系)。

              用地范围拐点坐标表           表1-3

二、以往工作程度

评估区自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省地质矿产局勘查院等单位在本区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地下水资源的调查工作。

其中,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于20##年6月完成了湖北省××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20##年12月,受××市国土资源局委托,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站组织编制并提交了《××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0##年)》。

20##年9月,湖北省××市建筑设计院对××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综合楼进行了岩土工程勘察,提交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以上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资料,为编制本报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接受任务后我公司立即成立项目组,开始搜集资料,初步分析了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现场踏勘。根据建设场地地形地貌特点,在充分考虑了工程建设本身及影响范围的前提下,确定了评估范围。

本次评估工作主要在收集利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现场调查,根据国土资发〔2004〕69号文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和建设项目特点,参照有关地质灾害分析方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综合分析收集的资料和野外实际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本报告。评估工作流程见图1-4。

野外调查工作采用现场地质调查与社会访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野外以1∶1000地形图为工作底图,采用纵横穿越等调查、访问的方法,调查评估区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场地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发育特征。通过调查和访问,基本查明了评估区地层岩性、岩土体类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建设区范围内的地质灾害现状,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并对工程建设用地适宜性作出了评价。评估完成工作量见表1-4。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表1-4

          

                       评估工作流程图            图1-4

 


  四、评估范围与评估级别的确定

(一)评估范围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和建设工程项目特征确定评估区范围。从收集的资料及现场调查分析,建设场地较平整,地貌属××右岸三级阶地,建设场地中无民房、堰塘或其他重要建筑与设施,确定评估区面积确定为10998m2(见图1-5)。

评估区范围图            图1-5

(二)评估级别的确定

1、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

评估区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地质构造简单,场地较平整、高差小,规划建筑基础为天然地基加独立基础,基础深度为1.5 m,因此评估区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按《技术要求(试行)》关于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标准,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             表1-5

2、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

                 建设项目规模类型划分表          表1-6

注:表中“以上”、“以下”数中,以上者含本数,以下者不含本数。

按××市康复中心规划设计方案,本项目只有1幢6层建筑即康复中心综合楼,康复医疗床位150张,按湖北省国土厅[2006]1号文关于建设项目规模类型划分标准,本项目属小型民用建筑,为一般建设项目(见表1-6)。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

××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综合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项目重要性为一般建设项目,按《技术要求(试行)》关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标准,确定该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三级(见表1-7)。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表1-7

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

一、气象、水文

(一)气象

评估区属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冰冻期短。年平均气温14~16.9℃,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10.9℃。年均降雨量1050~1300mm,相对湿度74~83%,年均湿度78%。

(二)水文

    评估区地处××镇西流村,拟建项目区内地表无大的水体,附近堰塘距建设场地22m以外,且处于建设场地地形下方。本区无河流通过,地表水通过沟渠汇入堰塘向东、南流出区外。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地表、地下迳流排泄条件较好。

二、地形地貌

 评估区属于江汉平原丘陵地貌,××右岸三级阶地,区内地面平整、高差小,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高程106.1~104.3m,场地四周较开阔。评估区现状见图2-1、2-2。

                   评估区现状图1               图2-1

                  评估区现状图2               图2-2

三、地层岩性

      根据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资料分析,评估区场地地基土按成因类型、沉积年代可分为人工堆积层、第四系上(晚)更新统冲、洪积层至中更新统冲、洪积层。按地层岩性、物理力学指标与工程特性,可细分为三大层。各土层分布特性叙述如下:

1、①层  素填土,人工堆积层(Qml

杂色,湿,松散,成分以黏性土和圆砾为主,夹少量建筑垃圾,成分较一致,均匀性较差,主要为近期人工堆填形成。全场分布,厚1.00~2.80 m,平均厚度1.72 m。

2、②层  粉质黏土夹圆砾,第四系上(晚)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

粉质黏土,黄褐色,稍湿,可塑状,中等压缩性,切面光滑,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圆砾,杂色,稍密,稍湿,圆砾主要以灰、浅红、灰白色石英砂岩、火成岩为主,粒径一般为2~4cm,最大大于10cm,磨圆度较好,外形以亚圆形为主,分选性一般。厚13.40~15.20 m,平均厚度14.60m。

3、③层  卵石,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层(Q2al+pl

杂色,湿,密实,粒径一般为2~4cm,最大大于20cm,以白色、灰色、浅红色石英岩、火成岩、硅质岩等为主,磨圆度较好,外形以亚圆形为主,交错排列。充填物以砾砂为主,呈半胶结状。全场分布,根据区域资料该层厚度巨大,可达30m。

              评估区岩土体现状                  图2-3

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一)区域地质构造

评估区湖北省西南部,淮阳秦岭续向构造体系南侧,江汉平原沉降带的西南缘鄂湘黔台褶带,仁和坪向斜南翼东端,为丘陵地貌。评估区内地面高差较小,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高程106.1~104.3m,场地四周较开阔。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本次实地调查访问,区内无其他地质构造。

(二)区域地壳稳定性

评估区周边地震活动强度低、震级小、频度低,根据史料记载及地震台站的统计和监测资料,历史地震对评估区的最大影响烈度小于Ⅴ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中的划分,评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属区域稳定地区。

五、工程地质条件

1、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

综合建筑场区的地形、地貌及岩土工程特性,拟建场地平坦,无陡坡、临空面及其他不良地质作用,故场地稳定性较好。

场地范围内各地基土层均呈层状分布,层内结构较为均匀,且各土层面起伏坡度小于10%,故场地地基属均匀性地基。

综上所述,拟建场地稳定性尚可,各主要土层层面、层厚起伏变化较小,属均匀性地基,拟建场地适宜本工程建设。

2、持力层

①层素填土:软硬不均,变异性大,未经处理不得利用。

②层粉质黏土夹圆砾:工程力学性能较高,分布均匀稳定,为拟建物良好的天然地基持力层。

评估区各地基土层分布基本均匀,各土层面起伏变化较小,场地地基属均匀性地基。场地开挖后无陡坡,建筑基坑开挖深度仅1.5m,②层粉质黏土夹圆砾层为拟建物天然持力层,工程力学性能较高,分布均匀稳定,故评估区工程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

六、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地质勘察在②层粉质黏土及以上土中未测得地下水,场地深部埋藏的承压水由于受上部隔水层的阻隔,对该工程基础施工无影响。设计施工时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建筑物的影响和危害,如遇雨天应在基坑四周采取明沟集水坑排水措施消除影响。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规定,判断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设计中对建筑材料的保护,应符合《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的规定。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项目建设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建设用地为山坡旱地,地形较平坦,无陡坡、临空面及其他不良地质作用,开挖工程量小,地下未有采矿生产活动。据调查访问建设单位和附近居民,评估区现状工程稳定性良好,未发现因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现象,

因此,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动一般,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较小。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1、地质灾害类型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据《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0##年﹚》,松滋市属于“鄂中低山区以崩塌、滑坡、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较易发区”。据《××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9~2020)》(本规划中的易发程度分区为市内各地相对易发程度),评估区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B),为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II)。

2、评估区地质灾害特征

通过地面调查和搜集已有资料,经综合分析,在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及其周围范围内工程稳定性良好,未发现因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现象。

评估区各地基土层分布均匀,各土层面起伏变化较小,场地地基属均匀性地基。场地开挖后无陡坡,建筑基坑开挖深度仅1.5 m,开挖土层为粉质黏土夹圆砾。评估区主要地质灾害是防基坑壁土体崩塌,需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如遇雨天应在基坑四周采取明沟集水坑排水措施消除影响。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根据本次野外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区在自然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作用下,各类地质灾害不发育。现就场区现状评估如下:

评估区建设场地地面高差较小,地势平坦,北高南低,西高东低,高程106.1~104.3m,场地四周较开阔。自然斜坡及周边山体稳定,没有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水土流失程度弱,现状稳定性良好,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综合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为弱发育,依据《技术要求(试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标准,评估区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危险性小(见表3-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表3-1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地质灾害预测评估是指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

根据评估项目类型、特点及其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运营后,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随之改变,这些改变将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结合评估区可能引发或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和已有建筑经验,本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采用地质条件分析法、工程类比法等方法。评估内容有:判断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及工程建设可能引发边坡失稳的危险性进行预测。

一、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该建设工程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危险性小。本次预测评估根据××市残疾人联合会提供的规划方案,仅对工程建设可能会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进行预测评估。

××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主要是开挖施工基坑后建设康复中心综合楼。基坑深度仅1.5 m,开挖基坑后,不会形成高陡人工边坡。评估区各地基土层分布基本均匀,各土层面起伏变化较小,场地地基属均匀性地基。②层粉质黏土夹圆砾层为拟建物天然持力层,工程力学性能较高,分布均匀稳定。

根据区域类似工程的构筑物类比,未发生建筑变形、破坏等不良现象,现状稳定性良好。故工程建设一般不会引发地基基础变形等地质灾害,稳定性较好,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建筑物性质和类型,基坑岩土体的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预测该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基坑壁土体崩塌,但该类型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用地位于××右岸三级阶地,在工程建设时需开挖基坑,最大深度仅1.5 m,开挖地层岩性为粉质黏土夹圆砾,该土层分布均匀稳定,工程力学性能较高,为拟建物天然持力层,在暴雨等恶劣的天气下可能会产生基坑壁土体崩塌危害。

基坑壁土体崩塌后会对工程造成一定危害,但只要采取工程措施防治后,应能降低基坑壁土体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标准(见表3-1),预测评估区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危害性小。

   

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及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是依据环境地质条件,分区评估;依据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结果,确定各个分区的危险性的量化指标;选取地层岩性、构造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等作为评估要素,采用定性—半定量的评价方法确定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同时对建设区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估;并且提出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根据评估区环境地质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按“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进行分区。

根据《技术要求(试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标准(见表3-1),××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评估区内现状条件下未发生地质灾害,预测建设项目潜在地质灾害为基坑壁失稳引发的土体崩塌,但只要对其有效防治后,发生崩塌等地质灾害现象的可能性小,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危害性小。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潜在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和危害程度,结合周边工程的类型和重要性等,将评估区划分一个危险性小区(A区)(见附图2)。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根据前面所述的分区和量化原则,将××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评估区分为一个地质灾害危害性小区(A区)。

该区位于××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整个评估区范围,面积约10998m²。该区地形较平坦,土层较厚,开挖后无陡坡、临空面及其他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性较好。建设时开挖基坑深度仅1.5 m,只要对基坑壁采取工程措施有效防治后,发生基坑壁崩塌等地质灾害现象的可能性小。本区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危害性小。

三、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评估区地形简单、地貌单一、地层岩性简单、地质构造简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地震基本烈度VI度区内,区域地壳基本稳定,人类工程活动一般,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小,根据《技术要求(试行)》规定,建设场地适宜性按地质灾害危险性及治理的难易程度划分为三级,详见表5-3。

建设场地适宜性分级表              表5-3

根据《技术要求(试行)》“建设场地适宜性”分级标准,××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估结果:

危险性小区(A区)地质环境条件简单,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引发、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并且可采取防治措施处理,处理费用低,适宜本建设工程。

四、防治措施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四条“对经评估认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到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建设用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为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对工程和地质环境的破坏,确保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顺利进行和建成后正常使用,施工过程中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预防措施应符合以下原则:1、可行性,2、合理性,3、经济性。

××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评估区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工程建设时开挖基坑可能产生不稳定基坑壁。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应根据基坑稳定情况有针对地采取防治措施:

1、××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根据工程勘察的地质情况进行建筑基础设计。

2、工程建设过程中,如遇雨天应在基坑四周采取明沟集水坑排水措施,消除雨水对工程的影响。

3、基坑开挖时需采取适当的维护措施,上部四周边沿严禁堆放开挖出的渣土及建筑材料,严禁车辆在基坑边沿行驶。基坑施工可采用放坡措施。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市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主要建筑为一栋6层康复中心综合楼。工程用地总面积3343.57m2,建筑占地面积564.5m2,总建筑面积3272.2m2,总投资438.38万元,属小型民用建筑。

2、评估区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场地平坦,高差较小、地貌类型单一、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一,评估区工程地质条件中等、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小,因此,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简单。

3、评估区按项目重要性、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确定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为三级。

4、基坑开挖形成的临空面是形成评估区地质灾害的控制因素,降雨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激发因素,其余因素为从属因素。

5、预测评估区工程建设遭受的地质灾害为基坑壁失稳产生的土体崩塌,需采取适当措施防治,其危险性小,危害性小。

6、综合评估将评估区划分一个危险性小区(A区),其面积10998m²,占整个评估区范围。

7、××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估结果:危险性小区A区的适宜性为适宜,但对基坑施工需采取简单工程防护安全措施。

二、建议

由于评估区整体来说是稳定的,其主要的危险来自基坑开挖后可能发生的坑壁土体崩塌。因此,应根据基坑稳定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基坑施工需采取防护安全措施,防止坑壁崩塌。

三、特别说明

1、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替代工程建设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或评价工作,但可作为建设用地报批的依据之一。

2、该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及地形地质图以××残疾人联合会提供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规划建筑设计方案”为依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