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减负增效措施

小学数学学科减负增效措施

对老师来讲,‘减负’不是提倡‘放羊’式的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增大启发力度,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活泼;‘减负’也不是取消考试,而是要求改革考试的内容与方法,使考试不再变成‘学生的敌人’;‘减负’不是不布置课外作业,而是要制止繁琐重复的、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的题海。课本上安排的作业,不但不能减,而且要按要求完成。怎样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怎样科学地、适度地运用好考试、作业这些手段,保证教学质量?这才是‘减负’的实质内容。

一、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原因。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开始就要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使他们喜欢学习,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创设情境激趣,利用媒体激趣,讨论交流激趣,动手操作激趣,启发诱导激趣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课开始到课结束都带有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

二、多鼓励多信任,让学生树立信心

信心是人的半个生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是教师不可推卸的一项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不同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做到个别对待。主张对学生分层要求,从学生的自我出发,都相信自己在进步。儿童所憎恨的教师是在任何时候也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的那些教师。因此,随时随地注意及时鼓励学生,承认学生,相信学生。

三、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振作精神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是处于同一水平状态的。到后半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逐步低落,出现低谷。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适时地进行调节。调节情绪的方法很多,诸如做一个练习(形式不同),互讲等。调节情绪的目的在于及时消除学习疲劳,振作精神,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精心设计作业类型

1、精练在数量上。作业设计量要少而精,避免机械重复的作业。

就“量”而言,认真多做题,确有提高成绩之效。但凭“题海”取胜,负担过重,会事倍功半。而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做到作业布置的重点和难点到位,到点,可做可不做的基础题,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最好不重复布置,有效地避免无效作业。

2、精练在内容上。作业设计内容要几经思考,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题目,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尽量避免烦琐的运算。

作业设计可以体现十性:

1、 趣味性: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诱发兴趣。

2、 针对性:把握重点针对难点,有的放矢。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不重复,有梯度。

3、 阶梯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

4、 灵活性: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正向、逆向思维,要求写解题计划,应用题改编。

5、 对比性:加强联系比较异同,突出本质。与例题类似的基础性作业,拓展题。

6、 变式性:条件变化结论发散,触类旁通,应用题改编,条件重组。

7、 实际性:面向全体照顾个别,难易适中。可设计A、B、C三类作业A必做,B、C选做。

8、 实践性:联系实际手脑并用,培养能力。此项为综合实践课作业,包括资料搜集、小组交流合作,汇报,集体评价。

9、 综合性:新旧联系知识技能,综合检测。重点放在新旧单元转换,或复习课,考察对概念间的灵活运用能力。

10 、创造性:激发思考启迪思维,发展智能。采用鼓励性评价,发现优点,并提出更高要求。

只要我们深刻认识到“减负”的真正含义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我们就会在培养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和肯学习的路上,勇往直前地走下去,而且会越走,路越宽。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减负增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减负增效

一、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贯彻于数学教学始终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呆若木头,事倍功半。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注意教态、语言力求生动

在课堂上要注意态度,并通过多种方式,特别是通过幽默的方式,生动的语言,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一种较高的学习意境。

2、注意提问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要使学生通过一系列小问题的思考并逐一解决,增强学习的信心。注意提问方法和技巧,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3、使数学课堂教学有趣起来

初中数学的教材改革之一是在课文中穿插了"想一想"与"谈一谈"等栏目,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穿插于课堂的趣味教学,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讲练结合,要抓住教材重点把知识讲明讲透,在此基础上加予练习,就能避开听觉疲劳的毛病,又能当堂消化新课,对新知识进一步巩固、理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重视作业讲评

作业讲评还具有及时性。俗话讲:打铁趁热。及时讲评,可使学生及时更正错误,在原作业的基础上,再次思考,发现自己知识的缺漏和错误的思维习惯、方法,更好地把握知识的准确性,加深掌握程度。

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讲评作业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要只是机械地给出正确答案,而要注意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

四、面向全体,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促进的。同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时差距很大,究其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妨碍了他智力的有效发展,如学习积极性差,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等。因此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特别是对于我们职业高中的学生,主要从非智力因素方面多加培养,本着"爱"的原则,抓住各自的性格特点,尽心安抚,多关心和爱护,多给予鼓励。在学习上给予耐心辅导,取得点滴进步就要充分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减负容易,如何增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的策略

收藏本文 分享

目前的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的很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为此,我们要向课堂要效率,要质量,更应力求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因为“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一、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1.准确和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应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体到一篇课文、一节课,可以适当增删,有所侧重。语文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指不要过于宽泛。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2.要有一定的层次。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上文提到的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

对减负增效的一些看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减负增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减负增效

城郊乡明德小学 张玉玲

对于如何才能“减负”不减教学质量,实现“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统一,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农村二十几年的教师,一直在思考、探索与实践着,要实现“减负增效”、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 转变教学思想,切实做到“减负增效”

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矛盾之想“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行

吗?”而教改势在必行,因此,首先要解决的就一个思想上的问题,在学校领导和老师影响下,我渐渐地认识到,要推进素质教育,真正实施“减负增效”,就必须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恰当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学习“图形认识”时,以前多数老师都是采用出示挂图讲解的方法,学生则机械地死记图形的结构和名称。我换成另一种方式:叫每位学生用剪刀分别剪下不图形,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和认识结构,并讨论、交流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最后形成图形的基本概念,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真正实施“减负增效”,推进素质教育。

二 、给自己加压,提高课堂效率

“减负增效”,实际上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俗话说得好,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现在,知识信息正高速发展,教学技术不断更新。如多媒体的制作,软件开发等等。教学手段更是不断变化和创新,具有其先进性。所以教师也应该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高效的教学创造条件。要提高

课堂效率就要在备课上下功夫。为此,应花几倍于一堂课的时间和精

力去备好一堂课。我认为备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真实施。

1、备教材。要反复看教材,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

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领会教材所要达到的教

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要靜下心来,去研究,去比较,熟悉。

2、备学生。要用心去充分了解所教班级每个学生,通过多谈心、

多融洽的手段和方式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别

差异。弄清每个班的整体差异和特点。然后,才能“以学论教”,“因

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准

备不同问题。例如:某班有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做了很多工作,都没

能起到作用。我找了班上的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来担任科代表,但是

一段时间后发现该生工作不负责任,几次教育后不见改观,便撤换了

他。在撤换决定宣布时,班上许多同学说当初就应该用成绩好的。新

的课代表宣布时,全班大吃一惊,这个学生的成绩更差。可几节课下来

后我发现,这个学生当上科代表后,慢慢开始变化了,上课认真了,开

始做作业了。当上课代表的责任感成为他学习的动力。他的行为的转

变慢慢地改变了其他同学对他的看法。但是时间长了,这位同学也有

些松懈了,于是,我交给他更多的任务,让他做示范、做实验等等,使他

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喜爱和重视,他没有辜负老师对他的期望,期末考

试时,数学考了82分。让我想不到的是,班上那几名成绩不好的学生,

也包括上一任课代表在看到他的进步,听到很多老师和同学对他的表

扬后,提出要用成绩和他争课代表的位子,其实他们也希望得到大家

的重视,也渴望进步。一位同学的进步,让他们看到自己也有这样的能力。这样,全班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

3、备教法。教法应建立在学生学法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从教学法的体系中,优先出上好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实际上,不管什么方法,都应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施寓教于乐,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在教学手段上也应该多种形式并进,传统和现代手段相结合的思路,目的是使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掌握好科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懂得怎样才能学好科学的方法。多做实验、多用投影片、板画、示教板等,做到课堂上演示效果良好,不出差错。以达到激发兴趣、直观教学、轻松学习减负增效。

4、备练习。在以前,老师搞题海战术“的很多,布臵作业没有选择性,不管是有用无用,是否重复等,布臵了一大堆,学生苦不堪言,穷于应付,事倍功半。我认为要减负,就必须精选习题,精心琢磨,自编自拟。这样的练习目的性更强,减负效果更明显。

当堂作业是减负增效的重要措施,能真正地反馈到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程度,同时为了真正在减负增效,尽量留一些课堂时间(一般5-10分钟)给学生用来完成作业。同时巡视、察看学生当堂作业情况,获得正确反馈并可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学生也会最大限度的自己开动脑筋考虑问题,独立完成作业,真正做到“做有成效“。认真批改作业和及时评讲、辅导,是减负增效的重要环节。及时批改课堂作业,决不拖拉,以获得及时信息进行评讲、和纠正典型错误。倘能

长期地坚持这样做,定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定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上好每一堂课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充分条件,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本身,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课堂上要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课堂教学的原则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应师生互动,且动而不乱。教师要加强课堂组织教学,注意双边活动来引起学生注意。上课做到明白、准确、新颖、生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试想,教师上得很认真,学生不积极参与,不认真听讲,有何效率可言?第二、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综合利用。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我们一方面要适当地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另一方面我认为,更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继承和创新。

在有限的一节课时间内,运用辅助工具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恰到好处,绝不能搞花架子。运用好的教学手段,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智力,而不能把它们变成课堂教学上的娱乐,或分散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注意力。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演示方法和学生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于鱼,不如授人渔”,教学生学习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形象演示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教师点拨等等,并长期成为一种教学思路、贯穿于每节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地变“学会”为“会学”,变“死学”为“活学”。

四、树立良好的学习风尚,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有了良好的、浓厚的学习风气形成一批勤奋学习的学生骨干和优秀生,就可以带领全班同学积极向上,好好学习。相反一个学风不正,教师单纯地追求升学率,只顾尖子学生,放弃对所谓“差生”的教育和辅导,结果学校秩序混乱,即使是好学生也学不下去,怎能读好书!所以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平江路小学关于实施素质教育做好“减负增效”工作的措施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0-08-16

抓实、抓细“减负增效”工作,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重点之一,“减负增效”是要让学生把知识学得更有效,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要切实做到“轻负担、高质量”,关键在课堂教学,因此,学校在教学常规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㈠ 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中体现“减负增效”。

⒈备课,力争“精而细”(即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做到备课精致化,提倡二次备课)。

——抓好备课关,是达到“减负增效”的前提。

具体要求(三个“结合”):

⑴ 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和发展相结合。

设计教案时,首先要考虑到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存情况和积累新知识的空间来制订教学目标。

⑵ 知识传授与指导方法相结合。

备课时,除了有完整的教学过程外,还要备解决问题(重点、难点)的方法。要求我们教师结合“教”和“学”的实际,总结、归纳出一些学生易接受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帮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⑶ 传授知识与培养习惯相结合。

在传授和组织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要结合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比如:读写姿势、按时完成作业、倾听老师、同学的讲话和发言等)。

2、上课,力争“实而活”(在“怎么教”上下功夫,活用教材、夯实基础)

——抓好课堂教学,是达到“减负增效”的关键。

具体要求(四个“引入”)

⑴ 把学法指导和自主学习引入课堂。

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教学示范、具体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怎样读书,怎样边思考边动手,怎样合作学习,使他们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培养学生学会怎样预习、怎样复习、怎样作业等学习的基本素养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⑵ 把学科德育、愉快学习、发展个性引入课堂。

在课堂上,力求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有趣、学得扎实,把知识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的交叉点、结合点找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质疑、会思辨,同时让学生通晓道理、明辨是非,学会做人,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

⑶ 把反馈、矫正引入课堂。

通过学生的口头或书面表达,教师要及时掌握教与学信息,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矫正自己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上的问题能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有所知,对怎样更进一步提升自己有所思,以达到教学互补、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率。

⑷ 把教师的个性、特长引入课堂。

教师要用教材教,要活用教材,要把教材上的内容和教案为己所用,为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所用。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情感、朗读、指导、板书、简笔画等),把课上得扎扎实实,使学生学得开心,学有所得,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3、作业,力争“少而精”(即抓基础题、抓典型题)

——布置好作业,是达到“减负增效”的直接体现。

具体要求:

⑴ 教师应当把作业看作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主要渠道之一,布置和批改作业要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多写鼓励性的评语(如:“你真棒”、“你又进步了”、“你真认真”、“了不起”等)。

⑵ 应当精心设计作业,根据班级状况尽量分层布置作业。

① 作业的形式(多样性)

a、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相结合;操作性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相结合;

b、学生的独立作业和教师的指导作业、学生的合作作业相结合;

② 作业的设计(合理性)

a、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来精选习题,设计作业; b、作业的内容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巩固和迁移;

c、要控制作业量和作业难度。

③ 作业的批改(及时性)

a、作业的要求:各学科组统一规定(格式规范、书写工整)。

b、作业的批改:各学科组统一规定(及时、规范、评价多元化)。

4、辅导,力争“实效性”(讲究方式方法,确保辅导的有效性)。

——做好学困生的补缺补差是达到“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

(1)心理辅导:

① 带着德育进课堂,以良好的师德行为和教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要多关心、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 主动去发现学生的一些怕苦畏难情绪,热情、耐心地去开解学生心里的烦恼。

(2)个别辅导:

① 面向少数学困生,利用“330“时段,为他们补缺补差,帮他们解决作业中

遇到的困难。

② 合理设计补习内容,通过诊断性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

(3)作业面批:

① 对优良生,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让他们更努力,更上一层楼。

② 对中等生,对作业一分为二,在指出不足的同时,重视鼓励其不断努力。 ③ 对学困生,面批中要有指导和帮助,寻找他们的闪光点,鼓励里其不断进步。

5、评价,力争“多元化”(加强诊断练习的功能,提高考试考查的质量)。

——考核、评价是达到“减负增效”的手段。

(1)练习与反思:

① 分阶段加强知识诊断的功能(口头练习、章节练习、专题练习等)了解学

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② 通过诊断性练习,教师要仔细分析各题的得失分情况,反思教与学的情况,

找出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考试与总结:

① 期末考试(查)阶段,教师在考前要制订复习计划。

② 要精编试题,设计有知识重点、有针对性的、各有侧重的综合练习2~3份。 ③ 考后认真做好质量分析:

a、准确填写完整各个栏目和各项数据;

b、得分率情况说明;

c、总结在教学中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

d、提出整改措施。

㈡ 检查与反馈:

1、备课检查:行政学科组长每学期检查三次。期初,主要检查备课的量;期中、期末,检查教案中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修改、删除和增补及教学反思(评价以学校自行设计的检查表内容为主),学校检查教学反思的形式,主要组织教师在网上交流为主。

2、上课检查:行政检查课堂教学,以听随堂课即“推门课”为主,听课后,随即向老师作如实的反馈(一分为二)。

3、作业检查:行政、学科组长每学期检查三次。期初,主要检查簿本封面填写情况;期中、期末主要检查作业的量和教师的练习设计、批改的规范性和及时性,同时检查学生的作业习惯等。(评价以学校自行设计的作业检查表内容为主)。凡作业超量布置的,在教学评价中下调一档。

4、三次作业和教案检查时间:开学后第二周,期中阶段练习前一周一次,期末考试(查)前一周。

5、反馈:备课鱼作业检查后,共性问题大会或学科组反馈,个性问题个别交流。每次检查后,学科组长用书面形式填写检查反馈表。

㈢ 自查与抽查:

1、教师每月填写一次《教学流程自查表》,填毕,月末由组长交到教导处,教导处查阅后向个别老师作反馈(存档)。

2、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月一次“教案,学生作业互查”,查毕填表后,由组长在教研活动中反馈。

3、每学期教导处随机抽查教案、作业2~3次(以“减负”为重点)。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内知识的外向扩展,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用以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它有助于学生巩固、消化学到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产生新的求知欲。对于小学生来说,作业是他们自主学习的主要载体,是小学生处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现在,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对于占据学生语文学习活动近三分之一时间量的作业活动却很少提及。新课改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语文作业设计也要有相应的用新理念、新方法。

一、小学语文传统作业的不足之处

作业作为教与学的交汇点,它的设计与运用是影响教学实效的关键所在。小学语文传统作业已形成了许多较具操作性的模式,在培养学生有效识记策略方面,成效显著。然而,时代的发展,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在对人的培养上,要求更高了,小学语文传统作业也逐渐显出了它的不足之处,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还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于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既没有多少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色彩浓重。现在许多教师布臵语文作业时,或是抄写第几课生字、新词,或是翻开配套的练习册,选择其中的几题或全选,课后练习不分青红皂白全部要黑字落在白纸上。这种语文作业设计客观性太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多注重知识掌握,忽视学生能力发展;过多考虑作业量大小,忽视作业质的优劣;过多的单一化、机械化作业内容,忽视作业的多样性。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作业的实效性差,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从新课改要求出发,改革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的优势

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提供学生多种获取新知识的写实情景,让学生多渠道地在体验中得到新知,锻炼学生创造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形式多样新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强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景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地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为学生创造了这样的情景,它形式多样新颖,有画画,表演,上网,编小报,做实验,调查等,它启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给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二)重学生知识的迁移,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

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通过自己已知,去解决问题,达到知识的迁移。它适应新课程内容的新变化,使语文知识与能力得到整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重生活实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

新课程内容有很强的现代性和开放性,有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突破了教材为中心,学科为中心的禁锢,与学生生活,现实社会,科技发展紧密联系。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适应了新课程内容的新变化,为学生打破传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四)重视学生的自我挑战,激发学生的潜力

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不一定是老师出题,它可以是学生的自我挑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完成作业,这种充满人性化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自身的潜力,完成作业,增强创造意识。

三、实施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设计的建议

语文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因此,我们重视语文作业的开放性,对作业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自主性学习、多元化思考、自由的表达以及开放的学习生活中,萌发创新的激情,发现的潜质,焕发其语文学习的个性色彩与活力,充分享受开放型作业带来的乐趣。

(一)做到时间上开放

摒弃那些繁琐、重复的机械练习,让学生有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接触信息,发展兴趣。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跨度可以大一些,不必强求学生今天布臵作业明天上缴,要给学生一个不断完善、充实、提高的机会。

(二)做到题型上开放

曾看到某杂志上有篇文章,说一个孩子总不愿吃饭,做家长的束手无策,异常苦恼。后来,这位家长把一个椰壳锯开,用椰壳盛饭给孩子吃,孩子吃得津津有味。“椰壳效应”告诉我们:当我们用“新瓶”装“旧酒”时,学生会感到刺激、新鲜,进而产生兴趣。这种兴趣可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产生创造的欲望,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于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尝试作业题型不断求变,题型设计不仅与课文配套,同步开放,而且更要注重情趣,注重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让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变成极富情趣的文化之旅、智慧之旅、快乐之旅。

(三)做到目标开放

课外作业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但知识的巩固并非靠重复训练来实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的课外作业要注重面向全体,正视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客观存在,布臵作业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从而使学生快乐作业,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做到向生活开放

语文的社会性决定了语文与生活同在,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因此,把作业延伸到课外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向。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报刊、形形色色的广告、电视、互联网等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臵,它们无时无刻不以语言的形式包围着孩子。我们在作业设计时,尤其注意考虑作业与生活联系,体现作业的应用特性,从而调动了学生主动作业的情趣。比如,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留心身边的广告、标语,体会其中的语言技巧,写几句环保警示语,通过作业,把学生学习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打开一扇又一扇学生认知世界的窗口。还可以利用寒、暑假,多布臵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作业,少布臵一些机械的、繁琐的书面作业,让假期作业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交际、学会生活,增长社交才干,增加生活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做到评价开放

开放的作业评价不只是作业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作业过程的评价;不只是教

师单方面对学生作业作出评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评价;有时还需要家长参与评价。我们可心多让学生相互交流、评价,让学生提出同伴作业的优点、不足,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相互讨论、欣赏中达成共识,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教育、理解、激励和超越。对于那些离题较远的答案,我们切不可“以对错论英雄”,在关注学生思维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其思维的过程,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都要加以赞赏。至于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首先应当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情况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尽可能多地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做到人文评价、个性评价。当然,更多的是写几句饱含真情的批语。这样的评价方式尊重学生天性,激发学生灵性,调动学生悟性,可以有效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智、潜能、潜质,必将让学生的心智之花灿烂开放。

总之,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的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它体现着教师的知识观、主观能动性、创造精神和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把教学的触角由教室向校内外辐射和扩张,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精心设计听、说、读、写并重,同时又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学好作为工具性、综合性、社会性等多特性的语文课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关于小学作业设计及适用性的策略研究

大宁路小学 胡卫娣

摘要: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造能力,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等,日益成为学习的主题目标。对小学生来说,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小学生处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所以,有必需在严格控制小学生课外作业量的同时,改变作业的传统观念,优化作业设计,体现出小学生在做作业过

程中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

本文主要从小学作业设计及适用性的策略开展研究,对作业的形式和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并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试图使作业能做到设计科学、布置合理,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能和体能的充分发展。力求探索出一条突破传统作业中单纯拘泥于书面形式的局限,向课外延伸与

生活接轨的有效途径。

关键字: 小学 作业设计 适用性 策略

引言: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各中小学校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入手,切实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可以看出,作业这一环节是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在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难点,在二期课改的背景下,要做好学校的课程改革,有效实现学校的课程管理,对作业的管理是必然且必须的。由此,我校展开了关于小学作业设计及适用性的策略研究。并希望通过这项研究,促进作业设计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 问题的提出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业设计的理念前提存在偏差。

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在对待学生时,往往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即学生本性是懒散的、不愿意认真完成作业的,因而需要外在的强制力迫使其完成作业。因此,在作业设计上,教师往往设计一些便于监督管理的书面作业,诸如抄写、完成某某习题等,而很少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考虑出发,设计口头的、实践的等不便于管理和评价的作业。

(二)作业设计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在作业设计上,教师往往根据以往的经验随意的设计和布置一些作业,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完教材某一章节的内容,那作业往往就是完成配套练习册和课外练习册上的相应习题,对这些习题不加选择和甄别。二期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受缚于教材,因此在教法上教师有时会采取一定的拓展或是对教材前后内容的串联和糅合,然而在作业设计上则很少体现这样的目的性,造成作业和课堂教学不配套,或者是对相关知识的整合度不够。

(三)作业设计的形式单一。

当前二期课改的理念或多或少的已经为教师所了解和落实,然而这种落实更多是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在作业的设计上则依然是“新教材,老做法”,作业的形式依然是以书面作业为主,缺乏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以机械操练为主,缺乏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作业。这样单一的作业形式,势必激发不出学生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不按时、不认真完成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作业质量不高,而教师则反过来认为学生本身是不喜欢做作业的、是厌恶学习的,从而更加多的对学生的作业采取严管、死管的方式,形成恶性循环。

(四)作业设计缺乏层次性。

这里我们所界定的层次性包含两方面的内涵,一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的学力水平具有层次性,导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二是对于同一学力水平的学生而言,作业也应体现出层次性。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对于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来说,一般我们的教师往往采用放弃拓展型作业,专攻基础性作业的方法,造成这部分学生每天只是机械的练习计算、简单的应用题等基础性作业,即使他们再努力、再认真,也只是反复的机械操练为主,丝毫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也有必要设计一些相对他们而言是能够“跳一跳摘到”的“较高层次”的作业,让他们在作业中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 文献研究综述

当前国内外针对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不少,尤其是在新课标理念下引申出一些新的作业设计的理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作业设计的理念上,存在着类似于管理学中麦戈雷格XY理论的两种人性假设,即一类教师认为学生普遍是不喜欢学习、不喜欢做作业的,因此在作业设计上往往采取限定性较多、具有唯一解答的、机械性的练习;另一类教师则认为,学生本身都有希望通过某种方式展现其才能的愿望,因此是愿意做作业的,之所以存在不按时、不认真的完成作业,是由于作业本身不具有让学生充分展现其能力的属性。当然这两种假设都有其合理性与弊端,在针对不同的学生、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学科知识的上都有所区别。

二是从作业设计的层次性来看,这类观点认为作业设计要针对不同的学力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三是从作业设计的形式来看,这类观点认为作业设计不仅要有书面的作业,更要包含口头的、实践的、开放性的作业。

三、 主要概念界定

小学阶段的作业设计有很多丰富的形式,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各学科问题,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促进心理能力发展的过程。在作业设计中要强调适用性的贯穿,整体探究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通过发现问题、动手操作、调查分析、表达交流、合作展示等等探究活动,达

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一)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的形式及方法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作业、分层次作业等,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全面、公正、艺术的评价,除教师的评价外,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及家长的评价来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作业设计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适用性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标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时间,既提高质量,又不增加负担。“适用性”不等于“理想”,它是特指一定条件下的最优。

(二)适用性策略

以往的研究较少关注作业的适用性问题,本研究所谓的“作业的适用性”指的是针对某一学科,对历届不同的学生、或是对同届学生中具有不同背景的学生,一类作业设计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程度。本研究认为,相同的作业设计,对于高年级学生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未必如此,反之亦然;对于具有一类生活背景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对于具有另一类生活背景的学生未必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更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最符合这类学

生的作业。

四、 理论依据

根据教育部的精神,结合当前我校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采用了关于适用性的理论来解释并解决作业设计

中出现的问题。

关于“适用性”的理论依据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将系统论、控制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进教学论的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适用性的理论。这就是要根据培养目标和具体的教学任务,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条件来制定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案,然后灵活机动地执行这个方案,以期在规定限度的时间和精力内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并从现代哲学关于联系的学说出发,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多种因素之间的联系,认为在整个活动中,相互影响的联系有着决定的作用。他对教学过程的分析体现了整体性的观点、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动态的观点。

五、 实践操作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对教学实践中作业设计的普遍问题的收集和分类;对持有不同作业设计理念的教师,在作业设计时的方法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对以往在作业设计中的成功经验进行收集和系统化的整理以及作业设计及其适用性的策略

(一)对教学实践中作业设计的普遍问题的收集和分类

对教学实践中作业设计的普遍问题的收集和分类主要从语文、数学、其他学科作业设计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1.语文学科作业设计中的问题

在语文作业中,具体问题表现在:一是重复性作业多。作业设计求多求全,造成学习资源、学生学习精力浪费。二是同一性作业多,这样的作业缺乏层次,无法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实际需求。三是作业缺乏针对性,有些教师的作业设计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作业也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使作业的有效性不高。

2.数学学科作业设计中的问题

而在数学作业中,具体问题表现在:一是目标不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业设计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体系不全,作业设计中知识、技能训练点的排布相当零散和重复,不少训练点的选择和时序安排缺乏科学性;三是渗透不广,将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割裂开来,放着无比丰富的数学矿藏不

去采掘,就着数学练数学,忽视了多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3.其他学科作业设计中的问题

在其他学科作业中,具体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一是层级不高,在知识、技能、智力三个训练层次中,第一层次耗时过多,二、三层次相对薄弱,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科学、系统的训练;二是对象不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着完全相同的作业,有的“吃不饱”,有的“受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其他作业设计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三是形式不活,老面孔唱主角,千题一面,缺乏创新,如此单调的刺激,难以激

发学生的兴趣。

(二)对持有不同作业设计理念的教师,在作业设计时方法和效果对比分析

对持有不同作业设计理念的教师,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某一种方法,应该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学习阶段以及不同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策略,我校对持有不同作业设计理念的教师,在作业设计时方法和效果

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

1.机械性、操练性的作业对教学质量作用不大

总量过大,质量偏低,以数量代质量,这是在目前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问题,也是某些教师作业设计理念上的偏差,而这种作业量与质的这种巨大反差形成了十分明显的负面效应。机械性、操练性的作业,它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使得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不高,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学生学习绩效的提高,使教学质量一直处于无法突破的状态。所以,我们对一些教师对持有不同作业设计理念的教师,在作业设计时方法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机械性、操练性的作业对教学质量作用不大。进而帮助教师纠正在作业设计理念上存在的偏差,让教师充分理解不同设计理念引领下的作业对教学

质量的作用。

2.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一个方式。在新课标下的作业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但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而是要以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爱好、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动手能力等融入作业,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应该成为一种设计者、引导者,

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自主选择。

3.封闭式作业和开放式作业各自具有不同的适用对象、适用阶段和适用方法

封闭式作业和开放式作业并无好坏之分,关键是看针对的对象,适用的阶段以及适用的方法。不同的学生应选择不同的作业形式和内容。

对象不同:封闭式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基础知识能起到强化的作用,对于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以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用。而对于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可以多采用开放式作业引导其将已经学会的知识融会贯通。

阶段不同:开放式作业通过合作完成,较好地消除了学生对作业的枯燥感、被动感,让更多的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这种开放式作业要打破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封闭性,要突破单纯注重知识和智力的局限,就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根据教材拓展延伸,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灵活多样,特别要重视小组的集体学习。教师设计开放式作业时,既可将作业与教材内容相联系,也可使其和学生生活相结合,还可以使其与社会生活“接轨”。

(三)作业设计及其适用性的策略

1、作业设计前的必要准备工作

作业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有效的延伸,研究表明,在作业设计前认真做好必要准备工作,是能够提高作业的有效性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了解学生:

在设计作业之前必须对本班本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这样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就能把握作业的难度,不容易使学生产生重复练习的疲劳感,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也不至于因为作业内容太深,使学生无法独立完成,从而产生学习的畏惧感。

了解学生各学科之间的作业容量,使始终能保持很有信心地将所有作业都完成的状态,不至于有时候作业过多,有时候作业过少,每天作业量不均衡。

了解学生的作业环境,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从学生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设计最适合学生的作业。

(2)了解教材:

在设计作业之前还必须对所教授的教材有充分的认识。了解教材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有些教师虽然教过同年级多次,但是每年教材都会有相应的变动,及时了解教材的变动,在作业设计中做出相应的调整,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教学环节的有效性。

预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在通读教材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心态看待教材,在教材中找到学生掌握的薄弱环节。设计作业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知道本册教材在整个小学阶段处于什么地位。知道学生学习本章节的内容是为今后掌握新的知识打下哪些基础,这样就能有的放矢地将学生往新知识的方向引导,对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研究表明,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智商的通常分布为:超常(130以上)和低常(70以下)约各占人群总数的1%,偏高(110-129)与偏低(70-89)约各占19%,智力中常约占60%。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求教师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求,作业内容分为必做和选做,必做的内容是为了巩固课堂知识而设置的,人人必做。这类作业,是基本知识的简单应用,是巩固知识所必需的,选做的内容强调学生可按自己的能力,能完成多少就做多少,使作业具有“选择性”;同时,我们注重对优秀学生布置创造性作业,如定期出小报、指导小课题研究等,使作业具有“拓展性”;而对于后进学生则多布置一些基础性的作业,难度由易至难,使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

的喜悦,使作业具有“激励性”。

如,五年级语文教研组提出了“作业,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这一目标,设计了四种不同类型的作业,供不同学生来完成。一类作业着力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如让学生抄写生字词语,并摘录几个新词让学生去理解,消化;二类作业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三类开放式的作业,是“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实”,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学完《半截蜡烛》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当德国军官离开之后,母子三人会有怎样的一段对话”先想一想,再写下来;四类作业是把阅读和表达融为一体的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如学习《海底森林》后,让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第三节的写法,通过查找资料,收集一下“在植物世界里,还有哪些植物也具有奉献精神的卫士”,然后选择其中一种介绍给同学听。这样,语文作业有了层次性,学生有了选择作业的自由,兼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让每个学生

都有收获。

这样的作业设计,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

课程理念。

3、不同学科在作业设计的适用性方面异同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学科在作业设计的适用性方面是不同的,相同的作业设计,对于高年级学生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未必如此,反之亦然;对于具有一类生活背景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对于具有另一类生活背景的学生未必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下面是教师的一则作业设计方案:

小小播音员

设计背景:

减负之后,小学生的作业减少了许多,可是,节省下来的是时间,真的用在能力的发展上了吗?据统计,有60%的学生在“减负”后不能有效地利用、安排课外时间与精力,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这就使学生作业的改革和研究问题备受专家、教师以及家长的重视。在对小学生的语文作业的改革研究中,发现影响学生作业的主动性的因素有三方面:(1)做什么?是不是还是原来的抄抄写写;(2)怎么

做?是不是还是原来的仅仅动笔不动脑;(3)为什么做?是不是只是为了考试。

针对这一现状,设计了“小小播音员”这一课外作业。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开阔

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锻炼自己的口才,提高自己的语言际能力。

具体做法:

让学生每天晚上6:30收看上海电视台的新闻,从看到的新闻中选择一条,结合自己的体会讲述出来,遇到热点新闻时,教师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讨论。新闻联播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坚持不懈地收看新闻联播,小学生知道了世界上有很多国家了解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貌。这些学生在轻松愉快地看电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利用说话课开展“我是小小播音员、三言两语说新闻”的

活动,让学生轮流上台讲述新闻,大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从上面这个作业设计可以看出:“小小播音员”的课余作业形式能够养成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学生遇到不会写的字、不明白的词语或一些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等方面知识,就会主动地去查字典、找资料或者请教老师、家长等等,久而久之,培养了他们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小小播音员”的课余作业形式仅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好习惯,能够促使学生逐步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还树立了学生的小主翁的意识,使孩子终生受益。

但是这个相同的作业设计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由于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要强于低年级学生,所以,学生的完成比低年级学生更具有较高的效度,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更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最符合这类学生的作业。

六、 初步成效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该项研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验证实验效果,我们在全体教师层面开展

了作业设计的比赛,并且在学生中进行了实验。获得了初步成效:

(一)科学有效的设计作业切实实现了对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负增效”

作业是学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学习需要,它充实着学生的课余生活时空,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久治不愈的顽症,学生学习负担沉重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问题在现在学生作业上,具体表现在学生要做大量重复的、机械的作用。过多、过偏、没有针对性的作业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学习负担,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教师充分认识到:科学有效的设计作业,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作业存在的问题不在作业本身,而在教师对作业的设计、选择和把握上。我们以作业设计为主线,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科学有效的设计作业,推动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也成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效地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科学有效的设计作业切实了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强化,是学生对课内所学知识的巩固过程。目的就是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养成具有独立应用知识的能力和习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作业既可以检验该课时教学的阶段性成果,同时在作业的反馈过程中,教师可以获得学生学习的第一手情况,获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应用的熟练程度,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这就使得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对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引导教师在作业科学有效设计上

下功夫,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师的备课研究与课后反思研究是优化作业设计的有效手段

在二期课改背景下的课程建设理念下,对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市教委教研室编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的几点意见》中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编制作业与练习,重视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在实践操作上,我们一抓教师的备课研究,通过教学设计时就强化教师科学有效地设计作业,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的质量;同时,我们利用课例反思不断地提升教师作业设计的理念,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定期组织各学科的任课教师进行课例反思,而反思的内容之一就是对作业设计的反思。围绕作业设计遵循的四方面原则进行反思:一是讲究针对性原则,提高作业实效;二是讲究多样性原则,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三是讲究分层性原则,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四是讲究创新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要求教师一学期必须完成12篇教学反思,在教学反思中必须包含

针对作业设计的反思内容。下面是我校一位教师的一段作业设计反思:

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因此,适当布置一些课外作业是有必要的。每学完一课,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能力、兴趣爱好,设计多样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完《菜园里》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几项作业:1.读一读:①把儿歌读给家长听,让家长评一评读得怎样。②把你读的儿歌录下来,和家长一起听,一起评。2.说一说:①把课文中你认识的蔬菜、瓜果的名字和它的样子说给小朋友听。②除了课文中写到的,你还认识哪些蔬菜、瓜果,学着课文的样子,说说它们的特点。3.认一认:到超市或菜市场去认识一些蔬菜、瓜果。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至二项作业来完成。这些由易到难,形式多样的作业,有

利于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这些课例反思,有效提升了学校教师对作业设计的把握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作业的兴趣。

七、 问题与建议

二期课改从课程理念到课程内容上,较之原先的课程都有了较大的改变,新教材相对于一部分教师接触原先的课程内容十余年的经验而言仍然是新生事物。在作业的设计上,一方面要从理论上指导教师深入理解、探索新课程内涵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也要从实践上对作业操作上已经碰到和可能碰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指导,并结合一些成功案例的展示和推广,从而使教师对二期课改新教材的把握能力提

升一个层次,并在作业上也得以体现。

八、 前景与展望

经过深入冷静地分析,发现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的培养,放权给学生,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对学生作业质量的内涵提高不够。为此,我想在今后的研究中,除继续发扬前一阶段的优势外,应针对暴露的问题进行调整。主要策略有:一、加强教师指导,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

二、加强作业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联系,让教师能通过课堂教学的反馈调整作业的布置,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改进课堂教学;三、加强作业设计内容的应用性开发,形成作业设计的新概念——贴近生活,让学生切

身体会到学校所学知识的价值。

结语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作业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它给学生一个起点,激发学生调动多方面的感官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活动;它又给学生一个支点,让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多种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潜能,使学生获得了许多的

知识信息,提升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姜堰市沈高中心小学 开放性作业设计与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通过开放性作业设计与实践的研究。努力挖掘师生的潜力,引导教师构筑基础作业与开放作业相结合的新型作业体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

价值观,从而实现作业目标的多元化。二、实施内容(一)开放作业形式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应试色彩较浓,结果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新的作业设计将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努力将学生从大量的、机械的、毫无意义的题海战中解放出来,鼓励学生参与诗歌诵读、参与谜语竞猜,争当“故事大王”;引导学生写心得笔记、学习日记,写新的发现、收获、写科普小论文;鼓励他们创办手抄报、制作书签(卡片)、表演课本剧,参与调查研究,参与实际操作(测量)……倡导教师在学生活动中捕捉信息,引导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二)、开放作业层次新的课程理念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揭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的要求应有所侧重。我们将本着“尊重学生、尊重差异、尊重选择”的原则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我们拟设计基础、应用与拓展相结合的套餐式作业,供基础不同的学生自主选择,真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将引导学生广泛开展自主阅读活动,为确保书源,我们将每月开展一次图书漂流活动,每半学期开展一次读报(手抄报)闯关活动。 (三)、开放作业领域过去我们的作业布置往往是语文、数学、外语老师“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在倡导课程整合的今天,我们的作业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我们开放学生的作业领域,目的就是打破学科本位思想,进行学科融合,把语文、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淡化知识分割,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综合学习并运用知识,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将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不断为老师“洗脑”、“充电”,激励他们成为作业整合改革的排头兵。具体操作方法:(1)注重教师学习。我们将组织核心组成员学习相关课题理论,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借鉴一些成功的做法,切实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学校将在网站上成立“开放性作业设计”论坛,引导教师对开放性作业设计进行交流、反思与评价。课题组的所有同志每人每天至少30分钟的在线时间。每周至少设计4条开放性作业。每月至少有一篇开放性作业设计与实践的小结上网。(2)注重过程研究 课题的研究绝不能纸上谈兵,而应该真抓实干。为此我们将注重过程性管理。在广泛收集开放性作业素材的基础上,我们将围绕指定教学内容举行青年教师开放性作业的设计评比,组织核心组成员编写《学生开放性作业试用本》(套餐式)。每学期我们将至少进行两次学生开放性作业的展览,举办一次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心得展评、英语课本剧的表演、手抄报展览以及学生个人才艺表演;每学期评选一次故事大王,每周四的星星广播站在学生自主投稿、编辑、播音的前提下开辟“成长的足迹”专栏,报道学生的学习心得、新的发现以及学生的科普小论文。每学期组织学生到河横生态科技园参观、调查、采访,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树立立志报国的信心。学期结束所有参与研究的所有教师都要反思课题实验情况,上交课题实验总结以及课题实验的过程性资料。 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人员分工情况 叶荣根:全面主持课题实验,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协调课题实验工作,负责落实实验人员及实验经费。费粉根:协助主持做好课题实验,协调实验工作。

浅议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自主性布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减负增效

收藏本文 分享

做作业是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巩固知识,深化概念,理解规律,形成技能、技巧,提高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不可或缺的手段。家庭作业更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目前,虽说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了整个教育界,合作、探究、讨论等自主性学习的方法已进入课堂,可应试教育依然占据主要地位的今天,教学评价机制中教师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所带学科的学生成

绩。在这种大背景下,“题海战术”、“一刀切、齐步走”,完不成作业就惩罚等做法仍然大行其道。其结果是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还压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我们应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指导,变已往由教师设计、学生完成的家庭作业为学生自主性作业。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能动性,在平等交流中体现家庭作业的自主设计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了解放儿童眼睛、头脑、双手、嘴巴、空间、时间的“六大解放”,以实行民主的创造性教育。学生是一个个天真活泼的人,他们有尊严、有人格、有个性,他们也希望能和老师平等交流,探讨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减负增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