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做好白廊乡综治维稳工作的调研报告

白廊乡综治维稳工作调研报告

白廊乡由原旧市乡、厚玉乡合并而成,现辖12个村、17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万人,国土总面积249.9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12万亩,占整个东江湖的一半。白廊乡具有地域辽阔、群众分散、社情民意复杂、交通不便利等特点。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移民避险搬迁、林业改革等工作的推进,许多社会问题进一步显现,各类矛盾纠纷相继发生。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新形势下白廊乡综治稳维工作的现状,并及时化解矛盾已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分析的准,就能找出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这样群众不满意,也不能为乡党委政府工作分忧。基于这样的认识,同时按照上级的要求,近期乡党委政府组织了专门人员,到基层做了认真而细致地调研,并加以分析和总结,现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白廊乡综治工作基本情况

目前,全乡共有各类人民调解组织13个,其中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村调解委员会12个,有人民调解员65名,共有固定电话户264户。半年来我乡无重大刑事案件和影响较大的治安案件发生,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无邪教活动,未发生医患纠纷,辖区内治安状况良好,排查矛盾纠纷42起,调处 38起,主要是因林改、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征地

拆迁、移民避险搬迁、中洞渔场事件、邻里纠纷等引发的矛盾纠纷,目前全乡政治稳定、社会安定。

二、影响白廊乡稳定的主要问题分析

结合调研情况,目前影响农村和农民稳定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因农村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随着新形势下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利益分配关系出现的深刻变化,各类矛盾纠纷延伸到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集中在:一是因土地问题引发的纠纷。随着农业税的取消,群众种地不再纳税,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种地积极性,大多数在外务工人员也对土地的热情剧增,再加上近年中央惠农政策的出台、农业税和其他农业方面的税费减免、粮食直补、粮食价格上扬及粮食保护价等因素,部分农户开始想方设法地要地、种地,由此也会引发各类纠纷。比如我乡恒魁村,该村是我乡最大村,因地理位臵的特殊性,耕地面积也最大,群众多以种水稻为基本收入。今年3月份乡村工作人员为了调解其中一个小组的田地一直召开村民大会到深夜2点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直没有结果,最后告到乡政府来。二是因征地占地补偿问题引发的纠纷。因征地、占地、拆迁补偿、乡村债务等引发的纠纷呈逐年增多之势,特别是土地征用补偿和拆迁补偿标准低,补偿不能及时到位,造成的纠纷呈上升趋势。比如我乡竹园背村麻一、麻二组90年代就和库管中

签订了租地、用地协议,但因种种原因,群众觉得补偿太少,这几年又将矛盾指向了库管局。三是因用水问题引发的纠纷。白廊乡虽处东江湖畔,面对千山万水,但用水的紧张程度,却比想象中要缺的多。比如竹园背村三十担组与兴宁镇仙桥村陈家组,本来世代友好,和睦相处,但近几年,随着果园的增多,生猪养殖的增多,企业的增多,群众用水量陡增,在没有找到新的水源前提下,群众用水矛盾自然突出,甚至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稍有不慎就会酿成群体性斗殴事件。四是家庭婚姻关系引发的纠纷逐年增多,涉及遗产继承、孩子抚养、老人赡养、离婚财产分割等方面。五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宅基地纠纷、邻里之间因通行、排水、建房、修缮房屋引发的纠纷仍占有相当的比例。六是干群之间、基层组织干部之间纠纷,主要是因村干部办事不公、账目不清、工作不力、争权夺利造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逐步增强,关心集体经济,要求参与村务、财务管理的人越来越多。而少数村干部在村务管理中,虽然做到村务、财务公开,但对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如财务收支等公开不彻底、收支帐目不明细,容易造成村民误解,引发村民上访、信访。

2、因执行国家政策与群众利益需求引发的不稳定因素 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因执行计划生育国策产生的矛盾。计生工作是国策,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子孙的大好

事。但相当数量的群众并不这么认为。在计生执法过程中经常遇到暴力抗法的现象,在落实节育措施的过程中有些群众甚至选择自杀这一过激行为以抗拒计划生育工作。去年7月杨林村有一计生结扎对象,因自身身体原因,差点出了人命,幸好抢救及时,并未酿成大事。二是因执行移民避险搬迁政策产生的矛盾。白廊乡是全市最大的移民避险搬迁乡,移民人口约占全乡的三分之一。在执行移民政策的过程中,移民矛盾避险矛盾千差万别,但又在白廊乡普遍存在。主要体现有三点:(1)政策的强制性与群众的主动性引发的矛盾。虽然白廊乡大多数群众都按策搬迁了,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群众拒不搬迁,强制搬迁必然产生矛盾。(2)因拆房问题产生的矛盾。在地质灾害点上,有些群众是刚建好的新房就要拆除,心理上根本不愿意,行动上也不开展,公然与政府对着干,而且涉及的人员面又广,群众很容易集中闹事。(3)因对移民政策的不理解,而走上上访的道路。去年5月,江口村一村民因不满移民避险搬迁政策,而纠结一部分群众公然到市政府大门口集结,给全市带来负面影响。三是因执行林业工作改革产生的矛盾。白廊乡由原两乡合并为一乡,有的村也由多个村合并而成。村情民意复杂,管理难度大,存在纠纷隐患也多。林业工作改革更是象一根导火线激发了这一矛盾。以秀流村为例,该村由原来的四个村合并而成。白发乡为了在秀流村推进林改工作,走遍了每一个村组,甚至

每一户农户,但一到组民或者村民大会上,就落实不了。虽然经过努力,绝大部分组都得到了落实,但仍有部分组因界线问题,或者因原来的林木财务问题,无法开展,最后只好对簿公堂。 四是因上级过于重视对上访率的控制产生的矛盾。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做好本职工作无可厚非。但在调研的程中,真实地发现,这种政策其实也在反面上促长了上访的风气。一些认识差的群众知道这些政策后,觉得上访其实对自己没什么影响,相反对政府的影响却大得多。因为上访能影响当地政府的“位子”,能坐当地政府的“车子”,能摘当地工作人员的“帽子”,能发当地财政的“票子”。而上访人员严然成了当地政府的一个宝贝“儿子”。

3、经济利益驱动引发的不稳定因素。部分农村土地特别是农业用地被征用为建设用地后,由于土地征用补偿、失地农民安臵等相关政策不配套、不落实等原因,影响了村民的切身利益。加之少数群众奉行个人利益至上。他们不是积极转变观念,适应改革,依法办事,依照程序反映问题和困难,而是错误地认为靠正常程序反映解决不了问题,只有把事情闹大,才能让党委、政府引起重视,才能解决问题,抱着小农意识中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传统观念,为谋取经济利益最大化,为满足自己的欲望无理取闹,不断给党和政府施加压力,一旦认为自身利益受到侵犯,就臵法律、秩

序、道德于不顾,采取越级上访、政府静坐、阻拦车辆等极端方式迫使政府解决问题。

4、群众文化素质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目前,虽然农民群众的综合文化素质较之以前有所提高,但法律意识依然比较淡薄,法律素质不高,易使纠纷矛盾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反映自身问题的方式不妥当。当前村民的民主意识逐渐增强,但法制意识淡薄,在矛盾和问题的高发期,社会心理容易失衡,以非理性的方式反映利益诉求的现象增多。许多上访群众存在“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思想,个别人甚至通过赴省进京上访,对政府施加压力,以达到个人目的。二是因农村生活问题引发的矛盾较多。邻里之间围绕宅基地、林木权属和鸡毛蒜皮的事情等问题发生纠纷,因得不到及时调解处理,老百姓又不依法解决争端,而依靠越级上访或自己的私力解决,进而把事情越闹越大。

三、各类矛盾的发展趋势分析

1、农村矛盾纠纷客体呈现复杂化趋势。大多农村矛盾纠纷关联诸多不确定因素,矛盾纠纷的后果不是涉及一个或几个人利益,而是牵扯众多当事人利益,社会矛盾纠纷较为复杂,从而增加了解决矛盾纠纷的难度。

2、农村矛盾纠纷类型呈现多样化。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已逐步由过去单一的民事纠纷发展为民事纠纷、经济纠纷、行政纠纷并存的复杂纠纷,同时部分群众以家庭生活

困难、子女就学困难等为理由也加入上访的行列,更有甚者走访、信访多管齐下,同一信件连续投、多处投、多人投,如本乡一些退伍军人就业问题,一些民办教师待遇问题等等。上访的时候,由于没有政策依据,各级部门都无法解决,我乡主要领导已多次解释、劝说,但他们丝毫听不进去,总认为上访有理。

3、农村矛盾纠纷表现方式呈现激烈化。矛盾出现之初,矛盾纠纷的当事人大多都能通过正当途径和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寻求有关部门解决纷争。但在一些复杂疑难的矛盾纠纷中,当事人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便采取过激手段,迫使政府部门解决问题,甚至引发群体性上访或赴省进京上访。虽然有的问题政府出钱得到解决,但政府部门颇感无奈。

四、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和措施

通过收集和反馈的信息和工作实践的体会,我乡认为在预防和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的过程中,必须在上级部门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有关部门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明显效果。不应该就问题看问题,就问题解决问题,应该在矛盾问题的源头上下功夫,标本兼治。

1、全面提高村民法律意识。一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的法制观念。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和村级组织要采取各种形式,依托各类宣传载体,加大法律、政策宣传力度,让法律、政策真正进入千家万户,教育

群众不仅要模范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而且要注重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使群众遇事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按照政策办理,而不是采取激进的方法,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今年5至6月,我乡将以法制宣传服务活动月为契机,在白廊村码头及毫山村这两处主要的人口集中地展开一次集中宣传服务活动。二要努力提高基层干部的法律素质和公仆意识,用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事公开,为人公正,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公安机关、治保组织、民调组织要在法制宣传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要通过办案、调解纠纷、开设法制讲座、接受法律咨询、解决群众的疑难问题等多种途径,及时宣传法律、法规,积极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自觉抵制各种违法行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2、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干部执政水平。一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对群众的意见要认真听取,对涉及群众利益的工作要认真负责,对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要坚决纠正。二是要强化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和规范意识,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和政策法规处理行政事务,提高执法水平和办事效率。尤其是要抓好农村干部的法律知识学习,充分利用

各种教育阵地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法律理论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干部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水平。三是要改进工作作风,注重从源头上减少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坚持做到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注重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变上访为下访,组织干部及司法、信访、公安、国土、民政等部门下访,深入群众,及时发现和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架起党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能力,从加强基层调解入手,把民间调解、信访调解、行政调解、治安调解有机结合,逐步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

3、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矛盾化解。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群众利益。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尖锐,重点工程建设工作中涉及的征地、树木、补偿等问题,群众要求条件较高,处理不好就可能引起集体上访。因而在追求经济效益同时,要高度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时刻注重维护群众利益,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这是解决和预防群众集体上访事件发生的长久之计。

4、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切实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一是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把开展依法治村同健全基层组织结合起来,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强化监督机制,让群众充分享有知事权、议事权、决事权和监督权。二是要充分发挥村级人民调解组织作用。把村级基层调解组织作为农村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强化其调解职能,最大限度地做好各类矛盾纠纷的疏导化解工作,坚决防止矛盾激化和引发治安刑事案件。三是要密切配合,全面形成工作合力。对内部出现的矛盾纠纷,在所属辖区调解部门积极工作的基础上,职能部门要主动配合做好纠纷化解工作;对出现在不同单位和部门间的纠纷要搞好相互协调与配合,主动沟通情况信息;对于出现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在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自身职能,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

5、要有一套完善的“群众站”工作机制。继续完善例会制度,明确村主任为综治维稳工作第一责任人,每月定期召开好综治稳维例会。认真做好矛盾隐患排查调查工作,每周统计一次,要做到早发现,早调解。对比较大的隐患纠纷要以书面材料及时向上级领导、部门汇报,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

6、要切实在白廊乡建设好警务室。近年来,因白廊乡

的经济发展较快,各类矛盾突出,群众要求在白廊乡设立警务室的呼声越来越高,愿望也越来越急迫。对此白廊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将这一情况向上级主要领导作了汇报,并通过大量走访调研,决定在白廊乡设立两处警务室。这样有三大好处:一是能切实满足群众的需求,让群众有安全感,极大地提高党委政府的威信;二是能有效地缓解白廊乡的工作压力,为当地有序和谐发展提供保证;三是既能为公安部门节约行政成本,同时又能极大地提高公安工作的效率。

7、要加强和保证综治维稳工作的领导。

8、要保障综治维稳工作经费投入。

白廊乡党委政法委 20xx年5月15日

 

第二篇:浅谈如何做好乡镇综治维稳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乡镇综治维稳工作

信访办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进入了转轨的关键时期,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存在,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利益格局。人际关系纵横交错,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为全面保持稳定,巩固发展成果,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应对突发的公共事件。中央要求各级成立维稳机构,乡镇也随之成立了维稳中心或维稳办公室,并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因各地情况不同、方法各异,究竟怎样才能够有效地开展好此项工作,尚无成熟的经验和固定模式。结合吉利镇实际,我们认为要抓好乡镇维稳工作应从以下几个面着手。

一、明确机构组建,抓工作责任的落实。

落实办公地点,挂牌成立乡镇维稳中心,把乡镇党政办、司法所、派出所等作为维稳中心的组成单位;把民政所、国土所、劳保所,工会、共青团、妇联,武装部、中小学、卫生院、林业站、安监站、计生办等作为维稳中心的成员单位。负责乡镇的维稳工作,由维稳中心办公室具体处理日常事务和统一协调和安排工作任务。在各村或社区成立维稳工作站,工作人员由村两委成员兼任(有条件的落实专人),负责村或社区的日常维稳工作,定期向乡镇维稳中心报告工作,随时报告信息和情况;在乡镇维稳中心办公室为设立专

门热线电话,向管辖的区域公布,全天候接受群众的投诉、求助;在综治维稳中心内部设立预警信息收集组、纠纷隐患调处组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组,各工作小组在维稳中心的统一协调指挥下开展工作,并负责收集维稳预警信息、应对突发事件、调处矛盾纠纷、督办隐患整改、制定维稳预案。最终形成“党政统一领导、中心组织落实、部门协调联动”的维稳工作网络和格局。

二、明确工作任务,抓责任范围的落实

乡镇综治维稳中心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协助党委、政府组织、协调、督促、指导辖区内各村或社区,以及单位部门和广大群众开展维稳工作。具体工作有:一是收集综合预警信息,并负责受理群众的诉求和求助,集中核理,汇总管辖范围内的社情民意、矛盾纠纷、事故隐患、流动人口、大型建设等预警信息的跟踪、督查、回访等;二是分流调解纠纷。对收集来的情况和上级转办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流督办,协调处理影响当地发展和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安全事故隐患、群体性事件的苗头等;三是牵头处理突发事件。负责对群体性械斗、集体性上访、阻塞道路交通、非法游行示威等突发事项的处置,对造成人员伤亡、经济重大损失和出现各种灾乱性事故进行紧急的抢救与援助,并及时向领导和上级做好汇报,必要情况经允许后向社会公布。

三、明确工作流程,抓工作要求的落实

在接到群众求助、情况反映或上级指示的电话、信函后,乡镇维稳中心要做好登记,能当时答复的应当时答复,不能答复的应说明情况,并限时答复;情况特别紧急的,要马上向值班领导或分管领导汇报,并提出处理问题的建议,草拟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应坚持以下几条原则:一是涉及上下左右部门的矛盾纠纷,采取属地管理、归口调处的办法,由乡镇维稳中心代表党委政府,向有关单位发出调处指令,要求单位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理,或者由维稳中心召集有关单位组成联合协调小组联动调处。二是相关职能部门对属于自己职责范围能当场解决的矛盾纠纷和求助事项,必须当场解决或限时解决(调处),对一些诉求一时难以解决的诉求,做好解释疏导工作。三是若遇突发事件,维稳中心全体成员应在第一时间,按照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可散不可聚要求,及时赶往现场摸清情况,做好现场维护和情绪稳定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并随时向上级报告有关情况。

四、明确工作机制,抓工作保障的落实

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工作机制,整合现有工作资源,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的联动工作体系,确保乡镇中心工作的规范、高效、有序地运行。主要应建立健全和完善“四项机制”,落实好“三个保障”。五项机制:一是协调联动机制。定期不定期组织集中排查矛盾纠纷,按照分级

负责、归口调处的原则,对直接到村一级或转入的矛盾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协调、统一归档。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方法进行疏导化解。重大疑难问题或涉及两个以上单位的矛盾纠纷,由维稳工作中心直接调处或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共同解决;二是联防机制。结合实际建立治安联防网络,定期不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治安巡防,落实治安防控措施,落实内部安全保卫制度,参与区域联防、协防工作;三是联勤机制。维稳工作中心统一组织各组成部门、成员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统一调配使用维稳工作中心人员,落实值班备勤和突发事件预警处置工作,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依法、妥善处置;四是联治机制。定期组织排查治安突出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