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滴定实验报告

氢氧化钠溶液的标定及盐酸溶液对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

一.实验目的:1.培养同学们“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的实验思想。

2.学习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滴定台一台,25mL酸(碱)滴定管各一支,10mL移液管一支,250mL锥形瓶两个。

    药品:0.1mol/L NaOH溶液,0.1mol/L盐酸,0.05mol/L草酸(二水草酸),酚酞试剂,甲基橙试剂。

三.实验原理:中和滴定是酸与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即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完全中和未知浓度的碱(酸)溶液,测定出二者的体积,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二者的化学计量数,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酸碱滴定通常用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做标准溶液,但是,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故不能直接配制成准确浓度的溶液,一般先配制成近似浓度溶液,再用基准物标定。本实验用草酸(二水草酸)作基准物。

⑴氢氧化钠溶液标定:H2C2O4+2NaOH=Na2C2O4+2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碱性,用酚酞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⑵盐酸溶液标定:HCl+NaOH=NaCl+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酸性,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仪器检漏:对酸(碱)滴定管进行检漏

       2.仪器洗涤:按要求洗涤滴定管及锥形瓶,并对滴定管进行润洗

       3.用移液管向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00mL草酸(二水草酸),再分别滴入两滴酚酞.向碱式滴定管中加入药品至零刻线以上,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4.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草酸(二水草酸)溶液,沿同一个方向按圆周摇动锥形瓶,待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保持30秒不褪色,即可认为达到终点,记录读数。

       5.用移液管分别向清洗过的两个锥形瓶中加入10.00 mL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滴入两滴甲基橙。向酸式滴定管中加入盐酸溶液至零刻线以上2—3cm,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6.用盐酸溶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待锥形瓶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保持30秒不变色,即可认为达到滴定终点,记录读数。

       7.清洗并整理实验仪器,清理试验台。

 五.数据分析:

1.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标定:

2.盐酸溶液浓度的标定:

六.实验结果:①测得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mol/L

                ②测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35mol/L

七.误差分析:判断溶液浓度误差的宗旨是待测溶液的浓度与消耗标准液的体积成正比 。

引起误差的可能因素以及结果分析:①视(读数)  ②洗(仪器洗涤)  ③漏(液体溅漏) 

  ④泡(滴定管尖嘴气泡)  ⑤色(指示剂变色控制与选择)

八.注意事项:①滴定管必须用相应待测液润洗2—3次

            ②锥形瓶不可以用待测液润洗

            ③滴定管尖端气泡必须排尽

            ④确保终点已到,滴定管尖嘴处没有液滴

            ⑤滴定时成滴不成线,待锥形瓶中液体颜色变化较慢时,逐滴加入,加一滴后把溶液摇匀,观察颜色变化。接近终点时,控制液滴悬而不落,用锥形瓶靠下来,再用洗瓶吹洗,摇匀。

            ⑥读数时,视线必须平视液面凹面最低处。

 

第二篇:湖北民族学院近代物理实验(密立根油滴实验)实验报告

湖北民族学院理学院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20##年5月12日

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题目:密立根油滴实验

  实验目的

    1.通过对带电油滴在重力场和静电场中运动的测量,验证电荷的不连续性,并测定电子的电荷值e。

    2.通过实验过程,对仪器的调整、油滴的选择、耐心的跟踪和测量以及数据的处理等,培养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态度。

    3.学习和理解密立根利用宏观量测量微观量的巧妙设想和构思。

  实验仪器

    CCD显微密立根油滴仪,实验油,喷雾器等。

  实验原理

 静态(平衡)测量法

用喷雾器将油滴喷入两块相距为d的平行极板之间。油在喷射撕裂成油滴时,一般都是带电的。设油滴的质量为m,所带的电量为q,两极板间的电压为V ,如图 1 所示。如果调节两极板间的电压V ,可使两力达到平衡,这时:

              

为了测出油滴所带的电量q,除了需测定平衡电压V 和极板间距离d 外,还需要测量油滴的质量m。因m很小,需用如下特殊方法测定:平行极板不加电压时,油滴受重力作用而加速下降,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下降一段距离达到某一速度后,阻力与重力mg平衡,如图 2 所示(空气浮力忽略不计),油滴将匀速下降。此时有:

          

其中是空气的粘滞系数,是油滴的半径。经过变换及修正,可得斯托克斯定律:

 

其中b是修正常数, b=6.17×10-6m·cmHg,p为大气压强,单位为厘米汞高。

至于油滴匀速下降的速度,可用下法测出:当两极板间的电压V为零时,设油滴匀速下降的距离为,时间为t ,则

                             

最后得到理论公式:

           

  实验内容和步骤:

1.调整仪器

将仪器放平稳,调节仪器底部左右两只调平螺丝,使水准泡指示水平,这时平行极板处于水平位置。预热 10分钟,利用预热时间从测量显微镜中观察,如果分划板位置不正,则转动目镜头,将分划板放正,目镜头要插到底。调节接目镜,使分划板刻线清晰。

将油从油雾室旁的喷雾口喷入(喷一次即可),微调测量显微镜的调焦手轮,这时视场中即出现大量清晰的油滴。

2.开始测量

当油滴处于平衡位置,使油滴上升到达0刻度线上,然后把开关拨向“下降”,到达0刻度线时开始计时。测量油滴匀速下降经过选定测量距离所需要的时间t。对同一颗油滴进行5次测量,并用同样的的方法对6颗油滴进行测量。

实验结果如图(部分):

 

    对所有数据进行列表分析(如下表):

其中T1~T5同一颗油滴进行5 次测量的时间,ei是用公认的电子电荷值e =1.60×10^-19 C 去除以实验测得的电量q,得到一个接近于某一个整数的数值,这个整数就是油滴所带的基本电荷的数目i。用这个i去除实验测得的电量,可得电子的电荷值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