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可行性报告gai

生态农业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农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概要

(一)项目名称:生态农业基地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三)项目建设单位:

(四)项目建设地点: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   

(五)项目负责人:

(六)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目标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以科学技术作支撑,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发展高产、高效、低耗、无污染无公害的花果蔬菜、畜禽产品。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创建生态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使之成为集农业综合开发、生产经营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园。

    生态农业基地项目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为确保产品优质高产,项目基地聘请农业专家为技术指导,将畜禽的养殖与销售,树木、蔬菜、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农副产品销售和加工以及观光休闲集于一体,总面积约为1000亩。共分为生态种植区、立体生态水产养殖区、山地生态特种养殖区和观光农业科技服务区。

1、种植区350亩,通过无公害养地后主要繁育和种植有特色的花卉、苗木、果品等植物,出售花卉、苗木、果品和观赏相结合;建无公害经济作物大棚10000平方米。

2、水面养殖区计划150亩(视项目地区水域面积而定),主要养殖各种鱼类,根据地形设5个垂钓区;在水塘旁建设水上大棚养鸭区。

3、山地养殖区400亩,四周建设围栏,利用部分山场建设5000平方米畜禽养殖栏舍,进行立体养猪(或野猪)、肉牛、山羊、鹿、兔、肉狗等牲畜;利用开阔的山场采取圈养与散养相结合的方法养殖土鸡和野鸡或其它禽类。养殖区旁建设50个沼气池,共400立方米。

4、观光农业科技服务区100亩,主要进行农业科技研究并为观光游客提供各种科技服务设施。

(七)项目的特点

1、规模性。本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集特色种植、畜禽圈养、散养、渔业、水面立体养鸭、垂钓、农业观光和科研加工于一体,具有投资大、规模强、产出高的特点。

2、循环性。一是资源利用的循环性,现有的水面,主要从事渔业生产,另外还根据地形科学地设置几个垂钓区,同时在水面上方搭建养鸭棚,进行立体养殖;山地上,建设畜禽类栏舍,同时还设立散养区,使规模养殖自然化,与山地植物互为滋养作用,此外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又将作为旅游观赏区;项目在设计时注重观赏性,将建立观光旅游带和相关服务设施,循环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二是生产过程的循环性,种植业可为畜禽养殖提供食物;畜禽产生的粪便等作为种植业的肥料;部分粪便投入沼气池,生产沼气,供观光区餐饮燃料、生活用燃料和照明;养鸭产生的粪便直接排放在鱼塘内,增加水塘的肥力,有利于鱼的生长;养殖的畜禽将作为接待观光旅游人员的佳肴。

3、生态性。项目力求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在建设中,扬长避短,保护现有的良好资源,维护有安全隐患的部位;在经营中,力求循环利用,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及促进动植物生长的化学产品,生产过程全部为有机化;养殖畜禽产生的粪便用于种植业的肥料和生产沼气;沼气用于观光区餐饮燃料、生活用燃料和照明,在整个项目区内80%使用沼气作燃料和照明,节约了能源;在旅游观光中,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不安排有损环境的项目,环保化处理游客留下的生活垃圾。

(八)项目建设年限

项目建设期3年,即20##年  月至20##年  月。

(九)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15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80万元,苗木及流动资金300万元。

(十)效益分析

项目全部达产后,年收入1960万元,净利润693.89万元,缴纳税收238.11万元。

(十一)项目综合评价

  1、建设生态农业基地是现代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为市场提供无公害农副产品,是符合当前国家和我省农业产业政策的。

 2、项目区域环境条件好、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土地资源丰富,可充分发展多种农业项目。本项目从现代农业生态示范考虑各子项目的综合开发利用,使项目总体上产生良性循环,变废为宝,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保护了环境,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3、生态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项目建成后,保证了宜春市近郊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可带动宜春市区域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使宜春市的环境质量得以改善,真正做到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将有效引导和推动宜春市袁州区农业结构调整。

    4、本项目各子项均引进良种栽培和饲养,采用先进的耕作技术和饲养方法,依托科研院校不断更新,做到高投入、高效益,在调整生态生产模式的同时,发展深加工,形成产业化生产,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项目拟生产优质农副产品为主,全面开发无公害、有机食品及当地特色畜牧良种,供应宜春市市场及辐射周边区域,起到示范推广作用,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5、生态农业还可作为观光旅游项目承载地,是旅游业发展一个新方向,围绕建设旅游大产业、面向旅游大市场,生态农业休闲园的建设,一方面拓宽了旅游业的广度,为旅游活动增添了新景观,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使环境恢复魅力,永保秀丽: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态结构,优化了农业经济的组合,开拓了农业和土地被利用的新领域,强化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增加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附加值,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振兴农村经济、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措施。

    6.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财务评价指标均高于一般农业项目,项目是可行的。

    7.建议:项目必须有规划,按规划组织较强的班子负责实施,技术上一定要依托高水平的科研单位和技术人员指导,在实施中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种植养殖品种,注重生态,保护环境。

    8、本项目区地处宜春市袁州区近郊,依托省内江西农业大学、宜春学院等高等院校,紧邻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及相关科研、教育单位,可充分发挥其科研成果转化的优势及技术、人才资源优势,科技支撑基础雄厚,科技贡献率高。

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一)《农业科技园区指南》、《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二)《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的要点》;

(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刚要》;

(四)《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五)《宜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六)《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年本)》;

(七)《宜春市袁州区统计年鉴》;

(八)《宜春市袁州区土地利用规划纲要》;

(九)《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十)其他与项目有关的技术资料等。

第二章 项目背景

一、项目建设背景

生态农业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原则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体系。它要求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把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把大农业与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利用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种养殖能够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一个地区的其特定的自然条件,形成了特有的生物资源,历经劳动人民选择培育,展现了它的独特农业景观。不仅说明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树适其土”的现实,而且各地区只有充分利用其特有资源生产农产品,发挥地区农业优势,才能调整好农业结构,改变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考虑趋同的弊端,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农业生态种养殖适应了多层次、多样化、多变化的市场需求。实践证明,只有饱和的产品,没有饱和的享受。消费者对农业市场的动态或静态需求无止境,而且是同类农产品的多层次,不同农产品的多样化,数量质量品种的多变化。一个地区绝对生产不了市场需求的所有农产品,农产品市场销售的产品产自许多地区。每个地区只有发展特色农业,才能适应市场需求,真正使农业增效、企业增收、农民增收。

农业生态种养殖适应了地道产品、绿色天然、营养保健的消费需求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消费者需求信息说明,地道、天然、营养和保健类的农产品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市场非常广阔,这也是新阶段消费者对农业的客观要求。只有坚持农业生态,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才能生产出消费者满意的农产品。

目前,本地区的农业种养殖业大都是传统的生产模式,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的种植和养殖,而且以家庭自己消费为主,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尤其是立体循环式的生产,传统的生产方式,只能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进行简单化的生产,不能适合市场的需求,生产成本高,产出率低,更重要的是极大的浪费农业资源,甚至由于生产方式的不合理,还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业生产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建立立体、循环、生态农业种养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设立体生态种养殖项目是当前鼓励和扶持的产业政策。

该项目的实施,将在本地区引入全新的农业生产理念,带去更多的农民从事规模化、生态化的农业生产,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化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生态食品,也希望能在优美、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回归田野、自然的农业休闲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近年来,伴随着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在生态农业基地内不但可品尝到无公害纯生态水果、蔬菜、特色畜禽,还能看到各种特色观赏植物,同时还能烧烤、垂钓、采集果蔬,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活动中就地消费,利润和效益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

生态农业基地主要是以发展养殖、种植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在养殖品种中,可引入市场销售情况较好、人人爱吃的动物及特色品种。种植项目应引进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产品。

江西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气候温和和潮湿,水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平原和丘陵,劳动力廉价,在农业及其相关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江西省正在加大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对农业新科技的需求极为迫切。江西省也是旅游大省,无论是从自然生态还是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以及地方风情,都有独特的地方。而宜春市丰富的山川、丘陵与平原交错相间地貌和多样的农业资源再加上优越的地理交通条件,为生态农业基地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因此,我们抓住机遇拟在宜春市袁州区兴建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畜禽的养殖与销售,果树、蔬菜的种植,农副产品加工以及观光休闲集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农业基地开发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是本项目符合当前产业政策,为国家鼓励和支持的产业。江西省委在实施全省“861”计划中提出了建设四大基地的目标,建立城郊型农业生产基地是四大基地之一,提出要发挥我省农业大省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农业生产,加速农业产业化的推进步伐,逐步实现由农业大省为农业强省的目标。袁州区政府也提出,要发展、推广现代化的新型农业,要加快城郊型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尽快实现带动城郊农民早日致富的目标。

二是自然条件优越。园区周边林相良好,为保持园区生态环境,开发时保留部分天然林,陡坡、坑谷留足自然植被,园区远离村落和工矿企业,大气、水质、土壤未受污染,是建设生态园的理想地带。

三是具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和管理基础。因此,本项目具有坚实的生产经营与管理基础。

四是具有区域优势和市场优势。项目区位于袁州区新城区近郊,座落在群山环抱、山泉清澈的    镇   村,生态环境优越,无工业污染,距袁州新城区   公里、老城区  公里,交通便捷,四通八达。项目区将成为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以科技示范、科普教育及花卉、果品、地方特产展示为主题,以水为灵魂,自然、恬静、优美的生态园区。

三、项目法人基本情况

 我们投资组建的   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规划为一家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到农业生态研究与开发的高科技公司,公司所经营的现代生态农业基地计划座落于宜春市袁州区,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种植、养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为确保产品优质高产,生态园聘请农业专家为技术指导,将畜禽的养殖与销售,果树、蔬菜的种植,农副产品加工以及观光休闲集于一体,总面积约为1000亩。

 项目建设单位为           ,为江苏苏州工业园区    等企业共同注资组建,成立于    年  月,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号      ,法定代表人   ,注册资本    万元。

    投资组建的   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对高科技与农业、现代企业与传统农户经营相结合之路的有益探索,公司将秉承“以科技发展农业,以农业带动经济”的发展战略,在现代生态农业基地的开发建设上以技术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发展高科技农业产品,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建立良好的景观生态系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一座以生态养殖为优势、以经果林为特色,集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为社会提供正宗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司致力于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打造品牌,积极改进和规范饲养、栽培管理技术,探索有机食品基地生产管理模式,不断加强生产全过程标准化建设,不断优化公司内部管理机制,公司的发展方向是:把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成集水果生产、畜禽生产、渔业生产、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园,实现农业产业化健康持续发展。项目建设期,将健全管理制度,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设生产部、营业部、办公室、财务部等,各部门均制定明确的职责和管理办法,确保各司其职,运转有序。公司将坚持“保护生态,有机生产”的理念,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管理技术规范和标准,积极探索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管理模式,通过制定并执行科学的生产计划,实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控制产品采收成熟度和分级包装标准,提升基地内各种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力争把现代生态农业基地建成“生态农业示范区”。

第三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项目建设区域概况

 (一)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位置:宜春,古称袁州,赣西中心城市之一,古称“农业上郡”,是中国佛教“禅林清规”的发祥地。全国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之一。素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气如春,四时咸宜”之称。袁州区位于江西省西部,属宜春市,袁河上游,东经113°54′-114°37′,北纬27°33′-28°05′。东连新余,西临萍乡,南界安福,北接万载、上高和湖南浏阳。总面积2532.36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7.8平方千米。20##年末,全区户籍人口为105万,其中市区人口47.6万;全区辖7个街道、14个镇、8个乡。历为州、郡、路、府首邑,现为宜春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信息中心。

 2、自然环境:袁州区属低山丘陵地形。南、西、北三面群山环抱,峰峦层叠,地势较高;中部和东部广布丘陵,地势较低。袁河自西向东于区境中部流过,形成一块狭长的河谷平原。按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全区可划分为山区、丘陵、平原三种地貌。山区主要分布在南面和北面的区境边缘,占全区总面积的21.7%;丘陵分布在区境中部,占全区总面积的60.7%;平原主要分布在区境东部和袁河两岸,以及丘陵地貌中夹插的小块平原,占全区总面积的17.6%。袁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匀气温18.1℃,1月平均气温5℃,7月平均气温28.8℃,极端最低气温-4℃,极端最高气温40℃。全年有效积温为4295℃—5340℃,保证率为80%;总日照时间为1532小时。无霜期272天,年降水量1545毫米。

 3、重要矿产及资源:

 袁州区自然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有钽、铌、锂 、钨、钼、铜、锌、铅、铁、锰、金、煤、磷、石英、白云石、石灰石、高岭土、紫砂泥、地热水等20多种。经初步勘查,钽铌金属储量1.9万吨,占全国44.5%,为江西有色金属“五朵金花”之一,为国家重点开采项目;钨储量1.2万吨,煤储量1.9亿吨,石灰石储量8亿吨,钴矿属我国战略矿种之一,总储量为170万吨;石英粉储藏面积达76万平方米,储量近1亿吨,且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9.9%;高岭土储量达5000万吨以上,列全省第一;白花岗岩有效储量达3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35亿立方米。

 森林资源:现有树木品种62科、1100多种,有水杉、竹柏、金钱松、鹅掌楸、杜仲、银杏、红豆杉等国家重点保护树种13种;明月山全椽红花油茶、华木莲,是全国唯一的珍稀树种,为袁州区特有树种,并被评为宜春市“市花”。全区活立木蓄积量200余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3000余万株。油茶面积8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6.8%。

 农业资源:农作物资源以稻、麦、麻、豆、油、果为大宗,有30个多种类、340多个品种。境内盛产大米、茶油、苎麻、辣椒、百合、竹木等,油茶年产量约800万斤,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从面积到总产,均居全国首位,商品率列为全省第一,全国第二。从“十一五”开始,油茶生产列为全区六大重点产业之一;粮食年产量在38万吨以上;苎麻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产量达1600多吨,为全国四大优质苎麻生产基地之一。家养对象以猪、牛、羊、兔、鸡、鹅、鸭为主,珍贵野兽有虎、豹、豺、猴、野牛、红毛狗等。鱼类资源有9目80余种。袁州的土特产品有30多个种类,340多个品种,主要品种有茶油、夏布、漆器、皮蛋、豆豉、花爆、土纸、干椒、苎麻、桐油、冬笋等,均系传统输出产品,传统工艺制作的“袁州三宝”——夏布、脱胎漆器、松花皮蛋为地方特色佳品。

 水利资源:袁州的主要河流为袁河。袁河发源于武功山金顶峰北麓,大致流向自西向东,经芦溪、袁州、分宜、渝水、樟树等区市县,汇入赣江。袁河流入袁州区,经西村、湖田、渥江、彬江等乡镇和中心城区,长达52公里。袁河支流众多,分布均衡。袁河水系的控制流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86.3%。另外,还有慈化镇部分山溪流向万载,汇入锦江;慈化镇和水江乡的少数山溪,分别流向浏阳和萍乡,汇入湘江;洪江乡部分山溪流向安福,汇入泸水,全区年平均径流量约为184亿立方米。全区各类水利工程  处: 水电开发理论蕴藏量   万千瓦,可开发    万千瓦,电力已加入华中大电网,且有装机能力 8700千瓦的水电站,能够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全区养殖面积14.8万亩,水产品产量年达   万吨。

 基础设施

 袁州基础设施齐全。古为“赣湘孔道”,是赣西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浙赣铁路、高速铁路、沪昆高速公路、320国道横贯全区,区级公路纵横交错,总长1300公里。明月山机场正在建设,预计20##年试飞;电讯较为发达,程控电话容量达3万门,城乡全部实现电话程控,移动通讯网络已覆盖全区,可随时与世界各地保持畅通的联系。自来水日供水量达7万吨;

 (二)旅游基础条件

 袁州区位于罗霄山脉北麓中段,武功山脉北麓。境内较大的支脉有明月山,天台山和丰顶山。明月山位于区境南部,由西南到东南,峰回嶂叠,绵延数十公里,境内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12座,主峰太平山海拔1736米,风光秀丽,森林茂密,亚热带树种齐全,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特征,降雨和冬季降雪量丰富,为度假、避暑和冬季冰雪旅游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是江西著名的旅游胜地。丰顶山位于区境北部,主峰沙泥坪海拔959.9米,在这一带的峰峦中,有石灰岩天然溶多处,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堪称奇观。

 袁州建县已有2200年历史,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仰山墓塔群为唐代中国禅宗五宗之一沩仰宗的发祥地,现存佛塔百余座;有被列为省级保护单位的宋代为测天象、候筹报时而建的鼓楼,有汉代时期建造历史两千余年的宜春台,至今耸立在城区;有利用历史达800多年的"气温如汤,冬可浴。以生鸡卵投入即熟。水中犹有鱼"、泉水日流量达700吨、平均水温常年保持在68-72℃的大出水量、高温度优质温汤温泉;有酌江溶洞、飞剑潭、明月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疗养、游览风景名胜区。此外,袁州还是全国闻名的“版画之乡”、“武术之乡”、“民间音乐之乡”。

 (三)经济建设

 袁州区生产总值由20##年的58.93亿元提高到20##年的116.24亿元,年均递增14.5%。财政总收入由2.29亿元提高到10亿元,实现5年翻两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24.85亿元提高到103.95亿元,年均递增3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3.95亿元提高到79.49亿元,年均递增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年的8239元提高到20##年的1433元,年均递增11.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281元提高到5510元,年均递增10.9%。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袁州区近年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把医药、油茶、机械建材、旅游服务、生态农业作为全区经济的龙头,以此促进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就业增加、人气增旺。

 (四)历史沿革

袁州也称宜春,春秋时期先后属吴、越,战国时期归楚,秦朝属九江郡。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灌婴于此筑城,置宜春县,管辖袁河流域,属豫章郡。汉元光六年(前129年),宜春县改立为宜春侯国。汉元鼎五年(前112年),废宜春侯国,复立宜春县,仍属豫章郡。王莽代汉,改宜春县为修晓县,属九江郡。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改修晓为宜春,隶属豫章郡。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划宜春县东境之地(今樟树市西部)置汉平县。

  三国东吴宝鼎二年(267年),析宜春县西境置萍乡县,析宜春县东境钟山的东置新喻县。宜春、萍乡、新喻3县均属安成郡。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宜春县为宜阳县,仍属安成郡。

  隋开皇十一年(519年),废吴平县入宜阳县,并于宜阳县置袁州。开皇十八年,改宜阳为宜春。同年,分宜春县东境地复立新喻县。隋大业三年(607年),改袁州为宜春郡,治宜春县,领宜春、萍乡、新喻3县。

  唐武德五年(622年),复改宜春郡为袁州,治所辖的县依旧。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10道,宜春县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全国为15道,宜春属江南西道。天宝五年(746年),改袁州为宜春郡,治、辖仍旧。乾元元年(758年),又改宜春郡为袁州。

  五代十国时期,宜春县先后属吴、南唐。隶属袁州,仍为袁州治地。

  宋雍熙元年(984年),划宜春县东境10乡,置分宜县,宜春县仍为袁州治所。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宜春县隶属湖南行省袁州总管府。至元十九年,升袁州总管府为袁州路,改隶属江西行省,仍治宜春县。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袁州路为袁州府,宜春县仍为治地。

  明洪武二年(1369年),宜春县隶属江西布政使司袁州府,仍为府治。

  清承明制,宜春县属袁州府,仍旧为府治。

  民国3年(1914年),裁袁州府,宜春县属庐陵道。民国15年(1926年),宜春县直属于省。民国20年夏,宜春县属第二行政督查区,民国21年又改属第八行政区,民国24年又改属第二行政区。

1949年7月17日,宜春县全境解放。20日成立宜春县人民政府,隶属江西省人民政府袁州分区,袁州分区驻宜春县。1952年9月,袁州专区并入南昌专区,宜春县隶属南昌专员公署。1958年12月20日,南昌专员公署迁宜春县城,1959年元旦,更名为宜春专员公署,宜春县隶属之。1963年4月18日,宜春县所属镇升格为县级镇,与宜春县同属宜春专员公署。1967年1月,宜春镇降为区级镇。隶属宜春县。1979年10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划出宜春县部分地域设立宜春市,与宜春县同属宜春地区行政公署领导。1985年3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春县建置,将其所辖乡镇全部划入宜春市。20##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春地区行政公署,设立宜春市(地级),原县级宜春市,改设为袁州区。现袁州区即宜春的市府所在地。

二、项目建设所在地概况

项目计划选择袁州区新坊镇或西村镇或新田镇区域内田地,视土地、环境、交通、地理、政策、人文、市场等具体条件而定。

第四章 市场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倡导绿色餐饮,打造品质生活”是当今社会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无公害绿色食品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首选,同时,美化生活、休闲娱乐在日常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当前,本地区绿色食品的生产,美化生活、休闲娱乐的方式和场所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无公害有机食品市场上供不应求。本项目主要是通过立体生态方式开展特种种养殖生产,全部生产过程实行有机化,不使用任何促进动植物生长和病虫防治的化学制品,另外,在种养殖的品种选择上,也力求“土”、“野”,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和品质,产品投入市场后,将会受到人们极大的欢迎。在立体生态种养殖的同时,因地制宜地结合基地的特点,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开展观光旅游,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利用园区自然生长的蔬菜果品及土家禽等无公害绿色食品为游客提供餐饮,还提供自助、自主餐饮活动,游客可以自己在采摘蔬菜果品,可以自己猎捕养殖土特家禽,自行烹饪。高品质的绿色食品,加上灵活的营销方式,将为本项目拓展广阔的市场。

一、生态农业基地建设的地域模式

地域模式代表的是不同阶段生态农业基地在不同地域空间上的表现,它反映了开发者的区位与市场策略。通过对我国现阶段不同地区生态农业基地开发项目的对比,其主要的类型可归纳如下(见表4. 1):

       表4.1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开发的地域模式

 二、生态农业基地的功能分区

 生态农业基地是以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功能为主,兼有度假、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游览区。按其不同的性质和功能进行空间区划,可划分为四个分区(见表4.2):

 1.观赏区:由观赏型农田带、瓜果园、花卉苗圃、珍稀动植物饲养场构成,使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真切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机。

 2.示范区:由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科普示范构成,以浓缩的典型农业模式,展示特色农业生产景观与经营模式,传授系统的农业知识,使游客增长教益。

 3.休闲体验区:由当地乡村民居、乡村活动场所构成,营造游客能深人其中的乡村生活空间,使游客参与农耕活动,学习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等,体验农村生活。

 4.产品区:由可采摘的直销果园、乡村工艺作坊、乡村集市构成。让游客充分体验劳动过程,自采自制自买的方式亲身体验农产品制作过程,并购买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表4.2生态农业基地功能四分区方案

三、绿色食品市场分析

 1、我国绿色食品市场的发展

 1990年5月15日,我国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食品。我国绿色食品事业经历了以下发展过程:提出绿色食品的科学概念----建立绿色食品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系统组织绿色食品工程建设实施----稳步向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推进。

 21世纪是一个“绿色”的世纪,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世界各国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承诺的基础上采取实质性行动,而食物生产将是采取行动的重点领域。常规食物生产方式已引起人们广泛而深刻的反思,只关注食物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已远远不够,而必须考虑生产方式对资源、环境、消费者的影响,这是因为它们已成为食物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食物生产政策、农产品国际贸易产生了影响,未来的趋势是,只有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的食物才更具有竞争力,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21世纪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的有机食品、生态食品、自然食品生产和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容量也在迅速扩大。

 中国许多地方的政府和部门越来越重视绿色食品的发展;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认知程度也越来越高:新闻媒体主动宣传、报道绿色食品;理论界和学术界也日益重视对绿色食品的探讨。绿色食品市场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随着一些大型企业宣传力度的加大,绿色食品市场环境越来越好,市场覆盖面越来越大,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且通过市场的带动作用,产品开发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绿色食品同际市场潜力逐步显示出来,一些地方绿色食品食业生产的产品陆续出口到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展示出了绿色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为了扩大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产权保护的领域和范围,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相继在日本国和香港地区开展注册;为了扩大绿色食品出口创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参照有机农业国际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制订了AA级绿色食品标准,这套标准不仅直接与国际接轨,而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另外,通过各种形式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一大批绿色食品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绿色食品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日益广泛的关注。

 2、绿色食品的发展前景

 有关专家认为,21世纪将成为“人类生命科学世纪”、“产品质量创新世纪”,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绿色世纪”和“绿色革命”的严峻挑战。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通过多层次加工的健身滋补食品、强力美容食品、野生植物食品、转基因食品等脱颖而出,将以其独特的品质和特性,抢占绿色食品市场。由此可见,新世纪绿色食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宜春市作为农业大市,绿色食品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绿色市场销售前景看好。绿色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注重标示本兼治为发展之根本。绿色食品如要超常规发展:首先,要增加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污染源,依靠科技增加有机肥和开发“绿色”农药,减少化学肥,为开发绿色食品创造良好的绿色环境。其次,食品加业部门要注重人才、技术、设备、资金的投入,依靠科技开展创新,在提高食品质量上做文章,在研究开发绿色食品上上功夫,把争创绿色名牌作为立足点、着眼点,领取进入国内外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只有让更多、更好、更优的绿色食品走向市场,走向家庭餐桌,才能给世人的生活多添一份“绿色”。

四、区域和品种市场分析

随着人类跨入21世纪,对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由感性认识转到了理性认识,人们从单纯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追求产量的增长转向追求综合效益的提高。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有机食品为特征的生态农业应运而生,并呈方兴未艾之势。生态农业代表了21世纪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合理安排农村产业结构,选择科技含量高的优良品种,采用绿色生态种养技术,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化生产,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将有广阔的市场。

    宜春袁州有较丰富的荒山荒坡资源,合理开发荒山荒坡资源,建立具体生产与环境改善相结合的生态种养基地,亦是袁州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有利方向。同时,江西有很多具地方特色的名特优种养品种资源。建立生态种养基地,为改善市场供应结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供物质保障,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绿色无公害、保健型的蔬菜及果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副食品,目前市场上为数不多,供不应求,深受人们的欢迎。利用无公害农产品加工的绿色食品和工业产品,是人们优先采购的品种,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目前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以每年25%-30%速度增长,按生态农业模式建设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将推动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发展,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同时农副产品生产均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人多地少,农民有精耕细作的好传统,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均居有利的地位,因此,建设生态农业基地,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特色果蔬是人们保证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的需求,其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大陆是最大的畜禽肉消费市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增加,人均消费畜禽产品数量及畜禽产品消费总量也将增加,东南沿海各省市畜禽产品市场容量和发展空间也在不断壮大。根据国家和江西省“十二五”及20##年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禽业将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巨大的商品畜禽生产目标构成了畜禽生产的巨大市场潜力。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等与中国大陆毗邻,且那里的劳动力价格昂贵,土地面积有限,加之因污染问题限制发展饲养业,使这些国家和地区也将成为我国畜禽出口的主要潜在市场;另外,由于饮食习惯问题,我国畜禽业潜在目标市场的消费者普遍有追求风味、口感的偏好,对地方品种畜禽偏爱有加,其需求显而易见是增加的,而且可以实现“优质优价”。这就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明确的市场目标和较大的稳定的市场空间。

第五章 项目建设整体方案

一、项目建设方针

以农业科技生产为宗旨,以现代化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消化、吸收、示范、推广为基础,充分发挥现代高科技农业生产的观光效应,以农业科研、生产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为资源,并加以提高利用,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形成以农业保观光、观光促农业的良性循环。因地制宜,将园区规划成为体现地方特色和引进新、奇、特项目相结合,突出农业高科技的技术特征,形成一个融观光性、可参与性和具有乡土气息及农业文化内涵的自然、清新、质朴的生态农业种养殖园。

 二、项目规划原则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1、建设上尽量不破坏原有自然景观和乡村风味。

 生态农业基地的总体设计将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使基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因此基地的建设上将尽量尊重本来的土地原生资源,使其与自然景观和周边乡村融为一体。

 2、兼顾景观生态性与与娱乐性。

 在对基地进行实地规划时将通过合理布局,采取养殖区与种植区和观光服务区分开、果树中间种农作物等措施,既丰富了植物景观群落,又增加观光采摘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3、开发“体验经济”。

 通过基地的建设,让观光者体验到“回归自然,健康为本”的感受,吸引城市观光者广泛参与到基地的生产、生活中,增强农耕、民俗体验。

 4、服务设施规划具有现代性。

 在办公区、服务接待区、展示区、停车场、厕所等服务设施的规划上将采用现代化的材质和设计方案,特别是观光者关心的卫生和洗手池的布置一定要打破传统的农家风格。

 三、生态农业基地的建设规划,将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倡自然循坏和自然生态,保护好生态环境,把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可持续发展农业与乡村发展有机结合起米,实现产业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相互可促进的良性循环。生态农业基地根据自身特点和现状,因地制宜,利用“山”的优势和“水”的优势,坚持以农为本,以农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开发一片,建成一片,受益一片,滚动发展”的原则,以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和观光业为主要功能区进行开发建设,形成发展长龙经济的“三个构想”: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积极发展观光业,适当发展加工业。

 ●规划原则:

 (一)整体性与开放性的原则

 生态农业基地的规划将从整体布局着手,特别注重种养区和服务区与周边环境的有机结合。从基地内部讲,整个功能区尽管有各自的特点,但并不是一个个无机的、分散的结构,而是种开放式的有机结合体;同时基地本身将与周边环境相互衔接、相互融合。

 (二)生态性原则

 基地自身的生产生活将更为注重生态方面的要求,节制引用外来物种,保护和发展乡土物种,不会对农场本身和周边乡村产生不良影响。

 (三)经济性原则

 基地将充分发挥高科技公司的优势,强调用最少的人工和资金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过程,强调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同时,基地本身除了发展生态农业产品以外,还将开展采摘观光等,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求得基地自身良性循环,因此在基地规划中将充分考虑经济生产的内容。

(四)参与性原则

 亲身直接参与与体验、自娱自乐成为当前的旅游时尚。基地在观光项目的设置上将充分考虑体现“参与感”、“体验感”,结合基地本身空间广阔、地貌丰富等特点,吸引城市观光者广泛参与到基地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层面地体验农场生活的情趣,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

(五)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基地经济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此,基地需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基地具有更鲜明的市场特色。

 (六)多样性原则

 鉴于人们在当今的休闲娱乐中将充分展现个性,基地在进行观光规划中安排观光线路、方式、时间和消费水平上,将综合考虑多种方案,组织多样的休闲项目和线路供观光者选择。

(七)适宜性原则

 土地能力是指土地的生产潜力,它是一定土地所固有的。对基地的土地利用作出决定,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生态农业基地土地评价的基础是土地利用和地块之间的比较,也就是说,要对基地内各个不同土地类型地块的各种利用作出适宜性评价,以达到土地的最合理化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八)近期和远期规划建设性原则

 基地的规划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统筹规划,分期建设。为做到布局合理,就必须做到统筹规划,有计划地分期实施,逐步建设。为保证其健康发展,一要搞好规划,按规划组织实施,二要根据投入的资金合理分配,进行分期建设。

四、项目规划目标

以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和高科技生态农业为根本,在保证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将该区建设成为21世纪面向宜春及周边城市,集农业生产、名贵花卉、果林、畜牧水产养殖、高科技培训、推广、示范、休闲游赏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养殖园和旅游风景区。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艺术规律,一方面紧紧把握着现代科技农业发展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另一方面把握着历史的脉络,以体现文化底蕴和淳朴的民俗,将历史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农游世界。本项目的策划、景观布局、物体形态、空间关系及各项工程设施在符合河道改造建设与生态农业结合的原则下,同自然环境中的河、水、林融为一体,使整个生态园自然中有人工,人工中见自然,既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逐步建设成为一个科技会计师高,生态气息浓,文化内涵深,与众不同,有鲜明特色的产业园区。使整个产业园区以一流的科技,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景观,一流的服务,成为金寨县的一颗璀灿明珠、生态农业观光、学习胜地。并逐步发展成为赣西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展示的基地、农业科普教育的基地;逐渐使项目区成为“科学内容、园林外貌、时代气息、江西特色、规模产业、良好效益”的生态家园。

五、项目建设基本目标

项目建成后,总占地面积1000亩。功能分区为四个区,生产品种初步计划如下。

(一)水产养殖区。养殖水面150亩,年产商品鱼500吨。在浅水区搭建养鸭棚2000平方米,立体养殖土鸭,年产商品鸭50000只。设置5个垂钓区。

(二)种植区。面积350亩,包括无公害蔬菜100亩、果园150亩(桃园30亩、桔园30亩、板栗园40亩、葡萄园50亩)、茶园50亩、珍贵品种苗圃50亩;建无公害蔬菜大棚10000平方米。

(三)畜禽养殖区。面积400亩,山地四周建设围栏,建设5000平方米栏舍,进行生态养殖各种牲畜;利用开阔的山地采取圈养与散养相结合的方法养殖土鸡和其它畜禽品种。年产商品畜类3000头,出栏土鸡及其它禽类50000羽。

(四)观光服务区。面积100亩,主要是建停车场、娱乐设施、绿色餐饮设施等。

第六章 项目选址

一、选址原则

(一)按照生态农业的定义要求,结合本项目的设计目标和规划目标,选择适应立体生态种养殖相结合,并有利于发展农业观光的区域。

(二)项目建设与项目区周围环境相协调,有利于促进周边农业的发展,带动项目区周围的农村发展生产,改善环境。

(三)建设该项目要不利于本地区环境的改善,不得破坏环境。

(四)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过程的循环性,通过循环经济推动生态经济。

(五)综合考虑交通、安全、管理等各方面因素,确保项目投产后的利益最大化。

    二、场地要求

    生态农业基地经过实地考察比选论证,比较宜春市近郊各地实际情况后确定,按市总体规划选择在城市郊区和生态农业开发规划区域。

    发展生态农业,向种植养殖无公害绿色、果蔬、水产、畜禽等方向发展,采用了良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形成生态农业生产的模式,制定建设农业生态示范园的规划,滚动实施。本项目为首期建设,其建设场地的确定只是按规划布置安排生态农业综合种养植模式。

在保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尽量发挥示范园的作用,突出科技特色,建成融生产、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推广、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朴素、清新、自然的生态农业示范园。

二、地址条件分析与评价

项目选址位于    镇    村。

(一)交通条件优越。

(二)气候条件宜人。 这样的气候条件适应多种动植物的生存与生长,尤其适应一些珍贵植物的培育。

(三)地形地貌良好。项目区内的    亩水塘 ,既能保证水源质量,又能保证水源不受旱、涝影响,大面积没有污染的水域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既有利于水产养殖,又为农业观光打下了资源基础。水塘四周是坡度很小的荒山和林地,有利于建设畜禽养殖场,水塘旁有大面积宽阔的平地,有利于建设观光旅游设施。良好的地形地貌,有利于项目的整体规划,科学安排各个子项目的建设,节约投资,提高投资效益。

  

     第七章  总图布置

    以宜春市袁州区的总体规划为依据,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以生态农业模式生产为主的原则,在充分发挥生态农业生产、示范、推广、应用等方面作用的同时开发农业科普教育,使之成为人们进一步了解现代高科技农业知识、认识自然、加强环保意识的理想场所。示范园的建设,将改善城乡结合部的环境质量,构筑一个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使之成为全省生态农业的样板基地之一。

一、规划建设思路

 (1)要以绿色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做好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不断完善和提高。以田园风情、历史文化、旅游文化、功能性设施为依托,充分利用区域交通资源优势、“明月山月亮文化”等丰富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优势,做深做透山水田园风光的文章,充分赋予园区以观赏、休闲、度假、消费、贸易和月亮文化赋予的旅游项目概念等新的功能,把园区生态功能的开发与新农村建设以及旅游文化的开发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做大做响休闲度假、餐饮娱乐、生态观光、月亮文化衍生服务项目等旅游新品牌,为袁州旅游繁荣、和谐袁州增收开辟新的途径。园区的规划建设,除了必需的生活、办公、服务设施应率先定位以外,休闲、度假、餐饮、娱乐设施必须是以与袁州特有文化相互交融的固定建筑,必须体现出特色,要充分利用生态观光及各种绿化植物,装饰基地内每一块地、每一角落。所有道路、停车场、房前屋后、墙上都可让蔓生的瓜果、蔬菜、葡萄及其他绿化植物攀援生长,用别具风格的材料做支架,实现园内的立体绿化,让游人能在更多的绿荫下轻松漫步,绿荫下可布置一些耐荫花草和布置一些取自自然的石质、木质、竹材等的凳子、椅子,供游客休息、纳凉,从而造就一个亲绿空间。根据园内地形及土壤质地条件,做好种植、养殖及其他功能区域划分。总之要充分利用园内每一寸土地,不能荒废和闲置,要搞一片是一片,避免一次性铺的面积太大,出现资金、技术、管理跟不上而导致瘫痪、根据经验和资金的积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逐步完善。

 (2)基地建设必须符合宜春生态农业产业园的总体归划方案,充分利用生态观光,有利的结合商务会议、休闲、度假、购物、餐饮、娱乐等综合性功能区,进而建设成为理想的消费目的地。生态观光、文化旅游是以种植珍惜林木花卉、名贵反季节蔬果和文化氛围建设为基础生态田园风光。因此凡是涉及生态田园的内容都可以在园中设置,内容越多越好,但布局要合理,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美感,而不是简单的拼凑组合。尤其必须从生态自然、田园风光的角度考虑,把生态田园景点建设、功能区域建设和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地综合利用、科学地展现出来,让人们既能感受到袁州特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文化底蕴,又能沐浴大自然般的清新、雅静,还能使充分享受现代生活消遣方式和无微不至的人性化服务。

 (3)要突出新、奇、特,不断改变园中景观。生态农业基地是以珍贵花卉林木种植培育、无公害蔬菜种植为主要景观对象的具有生产性的田园生态景观园,观赏的季节均衡性很强,这有不断改变基地内的观景效果。自然界被人们认识栽培种类非常繁多,花草、蔬果、珍惜林木、观赏花卉应有尽有,可以采用各种设施及培养条件,引进国内外的新品种。体现新和特,可以通过不同的栽培方式和农艺技术,赋予植物生长状态的奇特感,如通过无土栽培及环境调控,使一株番茄结几千上万个果实的“番茄树”,同样还可以培养处“青椒树”、“黄瓜树”、“茄子树”等。通过种间嫁接使一株番茄结出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果实,从而提高植物的观赏价值。在生产景观布置过程中,采用无土栽培方法,更换布景方便,能实现植物景观的多变,让植物也能“动起来”或随时“搬家”,充分体现出自然生态的田园风光。

 (4)、依托袁州特色,打造精品。要把传统的农业和现代化农业有机结合,展示农业的发展历程和农业文化。现在人们已开始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传统农业的某些生产方式又回到人们的身边,如现在提倡有机农业和生产AA级绿色食品,就得借鉴传统农业和自然农业的某些做法,有些地方已出现“放养禽”、“放养畜”的养殖方式,不喂复混饲料,种植农作物提倡间作和轮作,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用沼液作追肥和预防病虫害等,这些传统的做法应在基地中得以充分展现,使基地成为自然科学和农业“大学堂”或“博物馆”。 结合袁州特色,重点展示袁州的农业发展特色,使基地内的农业产业品种立足新、优、奇、特,增加知识性、文化性和科学性。发挥基地在发展生态旅游上的优势,做强做响生态农业牌。通过完善基地内的休闲功能,使基地真正成为集观光、体验生活、休闲和娱乐于一体的好去处。

二、总图布置

    生态农业基地按宜春市城市总体规划开始实施的生态农业计划扩展生态农业模式的总体布置,分为三个生产示范区,形成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1.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在地势较平坦处建设蔬菜大棚、玻璃温室及附属设施,配套现代化喷灌系统。

    2.生态果园生产基地

    在果园内曲径小路和假山安排休息亭等风景小品,设置果园服务的附属设施。利用地形规划种植品种,使春、夏、秋都有果花观赏、果实采摘,利用部分果树间隔地间种中草药、绿肥,既有原始山村风格,又可按生态要求还原自然。

    3.绿色养殖示范基地

    发展特色畜禽的繁育和生产,设畜禽-沼-果-蔬生态模式,利用处理后畜粪便喂禽,使禽类可在果林中活动,产生的禽粪又可以肥果林。

    群落式生态果园按规划布置,让观光的游人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果园中除草、修枝、采摘、品尝,使游人在劳动当中回归大自然,置身田园中。

    基地开辟游览路线,增加必要的服务设施。除推广应用示范技术和模式外,还可为游人增加农业科普知识,增加社会对生态农业模式的认识。

    所有旅游项目、设施均按生态模式安排,注重环境保护,清新质朴,让每位游客都有回归自然,置身田园之中,体验自选自摘的农家生活的欢乐。

    三、土建工程

1、建筑

    主要建筑设计是以建设生态农业模式的示范园为需要。除了展示保持生态环境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外,还要起到推广科学、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及保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因此项目的建筑设计尽量保持与该地农家风格相似的形式。旅游观光设施就地取材,可用木材、土砖、青瓦、稻草,和钢筋、水泥、机砖、结合安排,显示出农村田园古朴、清新风格,使之与自然融为一体。

    ①蔬菜生产大棚采用钢架结构和砖混网结构式,明顶或单体式明顶、大棚内采用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相结合,设喷、滴灌系统、大棚明顶采用弧形,最大面积接受光照,有条件可设置太阳能装置,解决升温的所需的能源。

    ②畜禽舍

    禽舍等均为竹木简易结构油毡顶。

畜舍为砖木结构,均为一层平房,混凝土地面,青瓦屋顶。

③加工房、库房

均为砖混结构一层平房,混凝土地面

④生产技术服务用房砖混二层结构。用于技术服务、科研。

    2、道路设计

    主要道路穿境过,各组团均有水泥铺就的次干道。

    本项目将在各分区基地修建主要进入道路和次道路及停车点。

    ①主道路采用水泥面路,10米宽,水泥路面宽6米,为主要运输进出路线。

    ②次道路道路宽6m,水泥路面4米,联系各分区。便于组织人流、运输、观光。

    ③支道路

    支道路采用条石或三合漆铺设,宽2m。用于步行到各生产点。

道路系统表

     3、给排水

    ①给水工程:分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均为井水。灌溉用水来自塘、库和水渠、沟。水质没有污染,可供生产用水。

    ②排水工程

    排水工程设计:各示范基地就近与已有的水塘、水渠贯通,形成排水系统、近期采用雨污合流制、通过灌渠形成排水体系,雨水就近排入渠道或水塘,汇聚排涝站,再排出。生活污水经粪池或沼气池处理后用于浇灌农田或排入排渠。

    4、电力、电信

    基地就近接入各用电场所,近期采用架空输送,远期采用地式输送。

    基地电话可直接由郊区电信引入,采用微机管理各基地,建立信息网络与国内外的沟通。

    5、绿化

    基地开发后要注重植被保护,防止水土流失,采用生态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种植养殖形式,自然平衡生态链、显示生态农业美景。各基地的绿化安排应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形成丰富层次的观赏景观。主次道行道树种植有观赏性又有经济价值的树种。

6、园林建筑

作为宜春市近郊的生态农业示范园,有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保持生态环境,为市场提供无公害生态农业产品,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职责,同时也是回归大自然,享受自然生态农业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之处。因此在建设生态农业模式的同时,考虑建设一定量的园林小品和附属设施,以增加生态农业园的园林化和生活便利,提高生态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园区建筑应秉承环保、生态、回归自然为原则。

                 

第八章 工程技术方案

    一、项目主要生产技术方案

本公司拟与江西农业大学、宜春学院、宜春农科所及袁州区畜牧水产局开展技术合作,同时聘请袁州区畜牧水产局技术人员作技术顾问。技术来源主要由江西农业大学、宜春学院、宜春农科所提供。

 1、技术方案原则

 本项目的技术方案依照项目区的经济、社会条件、遵循自然、社会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建立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生态农业系统为目的,运用生态学的物质循环转化原理、生态位原理、边缘效应原理进行设计。

 2、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

 重点推广使用现代化种养殖术和“畜---沼---果”、“种---养---沼---能”生态利用模式。对坡耕地和裸露坡地采用生物与农艺措施相结合进行改造,控制土壤侵蚀、降低地表骨流、提高生物生产量,形成土涵水、水养土、生物生长旺盛的高效利用模式。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新型高效生态利用模式,把养殖所产生的粪便,人类的生活垃圾及污水通过沼气池发酵,沼气作为能源再利用,沼液浇灌果园、沼渣作为肥料施入农田,从而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也优化了生态环境。

 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利用项目区土壤、空气、水无污染的优势,引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在改造农田、园地的基础上实施沃土工程,引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秸秆快速催腐返田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存生产过程中,实施生态综合防治病虫害工程,采用现代栽培技术,引进防病虫害能力强的农作物品种,推广使用物理、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推广使用高效生物农药,降低病虫害的危害,同时要引进有毒残留快速检测设备,严格控制农产品的有害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

 4、庭院生态模式建设技术

 根据项目的自然、经济条件,结合场馆建设,选择庭院生态模式。重点引进立体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经济林果——蔬菜——家禽”生态模式:引进推广花卉、水果高效种植技术,发展“经济林果——花卉——养殖业”;引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发展“养殖业——经济林果”生态模式。一个以上专业生产项目的生态庭院,使其家居环境更加优美、经济更加富裕。

 5、绿化工程技术设计要求

 1)林道设计:

 ①、主道:面宽4M,路面平整,呈龟背形,两边开沟,沟宽50CM,深30CM,沟外两边植树,株距3.5M。

 ②、副道:面宽3M,蹄而呈龟背形,两边开沟,沟的宽、深度与主道相同,沟两边植树,株距3M。

 ③、游步道:面宽lM,两边丌沟,沟宽30CM,深20 CM。沟外两植长绿灌木或四季花卉。

 2)环园公路:面宽4M,两边开沟,沟面宽80cm,沟底35cm,深30cm,沟外两边选择耐水湿较强的树种,株距3.5 M。

 3)园址周围绿篱:挖壕深1M,宽1M,将土堆放内侧筑埂,埂高不少于90cm,面宽不少于80cm,上层栽植三行具刺树种。如枳壳,株行距20×25cm,采用三角形密植。

 4)种植区植树技术要求:

 ①、起苗:针叶苗要采用挖神仙土的方法,其它阔叶苗,要保证根系完整,少伤主根,不伤侧根,多留宿土,尽可能做到当天起苗当天栽植,栽不完的苗木,一定要及时假植。

 ②、选苗: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无双顼芽,梢部充分木质化。

 ③、撩壕:宽80crn,深60- 70cm,要求从下而上,坚持表土入底,心土换表土。

 ④、挖穴:规格要求,大穴80cm见方,中穴60cm见方,小穴40cm见方,要求正方形,切忌锅底形。

 ⑤、施足底肥:以磷肥为主,每兜半斤,施入穴底,并与穴底细土拌合均匀,上面再加一层细土后栽苗,以根系不直接接触肥料为原则。

 ⑥、栽苗:杆直、根舒、踩紧,深浅适度,浇足定根水。长绿阔叶苗,栽后要适当进行修剪,剪除部分叶片。栽后培土,要做到内紧外松。

 6、绿色食品使用农药的准则

 绿色食品生产应优先采用农业措施,通过选用抗痫虫品种,非化学药剂种子处理,培育壮曲,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还府尽量利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捕捉害虫,机械和人工除草等措施,防治病虫草害。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农药时,应遵守以下准则:

 生产AA级绿色食品的使用农药准则:

 1)允许使用A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

 2)在A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不能满足植保工作需要的情况下,允许使用以下农药的办法:

 (1)中等毒性以下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拒避剂和增效剂。如除虫菊素、鱼藤根、娴草水、大蒜素、苦楝、川楝、印楝、芝麻素等。

 (2)释放寄生性、捕食性灭敌动物,昆虫、捕食螨、蜘蛛及昆虫原线虫等。

 (3)在害虫捕捉器中使用昆虫信息素及植物源引诱荆。

 (4)使用矿物油和植物油制剂。

 (5)使用矿物源农药中的硫制剂、铜制剂。

 (6)经专门机构批准,允许有限度地使用活体微生物农药,如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放线菌、拮抗苗剂、昆虫病原线虫等。

 (7)经专门机构批准,允许有限度地使用农用抗生素,如春雷霉素、多抗雷素、井冈霉素、农抗120、中牛菌素、浏阳霉素等。

 3)禁止使用有机合成的化学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刹线虫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4)禁止使用生物源、矿物源农药中混配有机合成农药的各种制剂。

 5)严禁使用基因工程品种(产品)及制剂。

 生产“A级绿色食品的使用农药准则:

 1)允许使用A级和A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

 2)在AA级和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不能满足植保工作需要的情况下,允许使用以下农药及方法:

 (1)中等毒性以下植物源杀虫剂、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农药。

(2)在矿物源农药中允许使用硫制剂、铜制剂。

  (3)有限度地使用部分有机合成农药,但要求按国家有关技术要求执行,并需严格执行以下规定:

a:应选用国家有关标准中列出的低毒农药和中等毒性农药。

  b: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毒性(至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

c:每种有机合成农药在一种作物的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

 (4)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

 (5)有机合成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最终残留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最高残留限量要求。

 3)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治贮减期病虫害。

 4)严禁使用基因工程品种(产品)及制剂。

 7、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

 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产品由农田到餐桌实行全过程无公害管理并经质量检测部门检测认定,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由于农村废水、废气、废物对环境的污染、生产者施肥技术不规范、生产、流通、贸易环节监控不到位等多种因素,特别是某些生产者急功近利,大量施用化肥和使用国家已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使些蔬菜、水果中的农药、亚硝酸盐、重金属及激素类物质残留量超标。农药残留物中毒的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胃肠“翻滚性”绞痛,严重时会引起脑血栓、心梗等并发症。农药在人体中慢慢蓄积还会损害神经系统。   

 国家出台的“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从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土壤、水源、空气等生产环境质量的检测审定、生产者按技术规程施肥用药的管理考核、产品上市前的质量检测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也就是说,只有从产地环境、生产方式、产品品质量等环节部经过严格检测的蔬菜才能被称做“无公害蔬菜”。

 无公害蔬菜作为一种商品,就必须有一定质量标准。只有达到这个质量标准,才能称无公害蔬菜。一般说来,质量标准包括感官质量指标和卫生质量指标两类。

 1)感官质量指标

 ●叶菜类包括白菜类、甘蓝类、和绿叶菜类的各种蔬菜。属同一品种规格,肉质鲜嫩,形态好,色泽正常;茎基部削平,无枯黄叶、病叶、泥土、明显机械伤和病虫伤害;无烧心焦边、腐烂等现象,无抽薹(菜心除外):结球的叶菜应结球紧实:菠菜和本地芹菜可带根。花椰菜、青花菜属于同一品种规格,形状正常,肉质敏密、新鲜,不带叶柄,茎基部削平,无腐烂、病虫害、机械伤;花椰菜、花球沽白,无毛花、青花菜无托叶,可带主竿,花球青绿色、无紫花、无枯蕾现鲸。

 ●茄果类:包括番茄、茄子、甜椒、辣椒等。属于同一品种规格,色鲜,果实圆整、光沾,成热度适中,整齐,无烂果、异味、痫虫和明显机械损伤。

 ●瓜类:包括黄瓜、瓠瓜、越瓜、丝瓜、苦瓜、冬瓜、毛节瓜、南瓜、佛手瓜等。属于同一品种规格,形状、色泽一致,瓜条均匀,无疤点,无断裂,不带泥土,无畸形瓜、病虫害瓜,烂瓜、无明显机械伤。

 ●根菜类:包括萝卜、胡萝卜、大头菜、芜菁、芜菁甘蓝等。属于于同一品种规格,皮细光滑,色泽良好,大小均匀,肉质脆嫩鲜密。新鲜,无畸形、裂痕、糠心、病虫害斑,一带泥沙,不带茎叶、须根。

 ●薯芋类:包括码铃薯、薯蓣、芋、姜、豆薯等。属同品种规格,色泽致,不带泥沙,不带茎叶、须根,无机械和病虫害斑,无腐烂、干瘪。马铃薯皮不能变绿色。

 ●葱蒜类:包括大葱、分葱、四季葱、韭菜、大蒜、洋葱等。属同一品种规格,允许葱和大蒜的青蒜保留干净须根,去老叶,韭菜去根去老叶,蒜头、洋葱去根去枯叶;可食部分质地幼嫩,不带泥沙杂质,无病虫害斑。

 ●豆类:包括豇豆、菜豆、豌豆、蚕豆、刀豆、毛豆、扁豆等。属于同一品种规格,形态完整,成熟度适中,无病虫害斑。食荚类:豆荚新鲜幼嫩,均匀。食豆仁类:籽粒饱满较均匀,无发芽。不带泥土、杂质。

 ●水生类:包括菱白、藕、荸荠、慈菇、菱角等。属同一品种规格,肉质嫩,成熟度适中,无泥土、杂质、机械伤,不干瘪,不腐烂霉变,菱白不黑心。

 ●多年生类:包括竹笋、黄花菜、芦笋等。属同一品种规格,幼嫩,无病虫害斑,无明显机械伤。黄花菜鲜花不能直接煮食。

 ●芽苗类:包括绿豆芽、黄豆芽、豌豆芽、香椿苗等。芽苗幼嫩,不带豆壳杂质,新鲜,不浸水。

 2)卫生质量指标

 详见国家标准

 8、无公害畜禽肉质量标准

 1)无公害畜禽肉产品

 在符合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评价要求的条件下生产的,其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在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强制标准规定的安全允许范围内,并符合【GB】 8406的要求。本部分的亩禽肉产品,包括鲜(冻)禽肉产品。

 2)有毒有害物质限量

 畜禽肉产品中重金属、亚硝酸盐农药畜药(包括其代谢产物)允许存在的最高量。

 3)无公害畜禽肉产品卫生检疫要求

 无公害畜禽肉产品应检验检疫合格。

 4)无公害畜禽肉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

 详见国家标准

9、主要高新示范高科技技术

本项目采用生态农业模式,利用高新农业技术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为无公害大棚蔬菜和周边农民提供优质种苗,也可作为科研基地。

1)主要生态农业模式

    ①物质分级多层利用模式,建设微生物菌肥生产系统,设置集中沼气池,集中收集人畜、农作物废料、垃圾土堆发酵或沼池发酵,生产微生物肥料,用于无公害和有机蔬菜生产。同时解决了养殖业粪便污染问题,形成“畜—沼—菜”、“畜—沼—果”为主的结构优化模式实现物质能源多层次利用。

    利用南昌市粮食加工的下脚料,混合饲料、青饲料喂养猪,将猪粪、鸡粪和其它农家肥用于种植果树、蔬菜、间种经济作物,形成良性生物链,保持生态平衡,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②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防治模式,依托科研院校的技术力量建设生物防治体系,创造天敌生存环境。

③生态农业种养结合技术

本项目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绿色蔬菜基地和生态果园,均按高标准建设。生态果园的建设,首先营造防护林,根据不同的坡度,做好水土保持工程,建园的同时要规划好道路,节水排灌设施及绿肥饲料基地。建畜禽养殖场,果树行间种经济作物(如:中草药、花生、豆类、绿肥等),建立果——畜——沼——菜等的生态模式。

    ④生态旅游模式。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建设生态农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项目各基地采用生态模式,为以上生态模式的综合运用,在依托生态农业科学技术、生产手段和科学管理的同时,最终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生态农业体系。

2)高新技术内容

    ①主要组装配套技术

    为了保证各示范基地种养殖高技术示范的实施,整体提高示范园的种养殖生产的科技水平,确保所采用的技术应用效果获最佳经济效益,项目采用了以下配套技术。

    ②立体种植技术

    在项目果园、水产、禽畜采用综合立体种养殖,用防护林带形式隔离不同种养殖区,改善小气候,防治交叉感染,采用间息轮作、种植绿肥、以地养地、施用农家肥、合理间作,充分利用阳光,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壤肥力。

③节水灌溉技术

本项目建设的整个项目区全面疏通灌溉渠,衬砌排水渠,合理利用水源。在蔬菜示范区,大棚群用喷灌、滴灌方式进行灌溉。

微灌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各种大小棚及各种田块使用。灌水分布均匀、精确、效率高,可节水,节省劳力,提高产量和品质。为更好地发挥使用效率,利用微灌系统自动施肥,根据不同的灌溉条件,设计了泵前式自动施肥器和泵后式自动施肥罐(高位差、自来水可用),现将微灌系统浇水施肥的管理和具体操作简介如下。

(1)水份管理

A微喷:可通过球阀来调整水量的大小,压力过大则可多开一个棚开关,压力不够可关闭一个开关,调于适合蔬菜灌溉的最佳状态,喷灌的水量应根据蔬菜不同的生长期适合蔬菜生长的需水量而定,一般喷至蔬菜根际处润湿即可。一天内最佳喷灌时间为:冬、春季宜选在早晨蔬菜表面有露水湿度大,最低温度时喷,夏、秋可根据蔬菜种类的不同,如菜秧根系浅的蔬菜,早晚都可喷,其它蔬菜以下午温度下降后喷为宜。

B滴灌:通过每个棚的球阀来控制水滴的数量,对地块高处应经常检查有无水滴,如高处无水滴则水流量不够应关闭一个棚球阀,滴灌的滴水量应根据蔬菜品种植株的大小确定,每株应控制在0.3-1.5kg水,做到少滴勤滴节约用水。一天内最佳滴灌时间为:冬、春季宜选在中午地温最高时滴,夏、秋宜在早晨在下午地温低时滴,有利于蔬菜生长。

(2)施肥管理

A肥料种类:三元素复合肥、尿素、钾肥、磷酸二氢钾、大肥王、微量元素等可溶性速效化肥,过滤后的沼液,有机肥浸出液等液体肥都可用于喷滴灌。

B肥料数量:667M2施5-15kg化肥,配方施肥应根据蔬菜生长期而定,667M2菜地施化肥溶液1.5-3t。

C肥料浓度:化肥为0.3%-0.5%,农家肥为15%-30%。

(3)施肥技术

A施肥方式。

a.泵前式自动施肥器(见附图一)是利用自吸泵的吸力在水泵前进水管上安装一个1″×4″×1″的三通,一个4′施肥阀,一根Ф4养料软吸肥管,吸肥端接一过滤网插入贮肥便可将母液吸入稀释均匀地施入土壤。

b.泵后式自动施肥罐(见附图二)是在水泵后主管上安装2个1″×4″×1″的三通,二个4′施肥阀,二根Ф8的塑料软管与可封闭的贮肥罐相连而成,在2个三通中间安装一个调控阀,进行水量调控。贮肥罐可用自动喷雾器的塑料桶改装,在桶的上方安装一个出肥开关,实行一桶两用。施肥时将肥料加入到贮肥罐中,将盖子盖紧,打开施肥阀,把调控阀调小流量,使水流从低口冲进贮肥罐将肥料溶解后从高中流出进入主管,随水流施入土壤。

B浇水、施肥的操作

a.开机前的准备:先打开需灌溉的棚球阀,自吸水泵加引水,底阀应用60目网纱罩住,每次开机前先用螺丝刀拨电机后背的风叶轮是否有转,有转才能启动,插上电后用螺丝刀拨风叶轮,一旦转动叶轮全部损坏,如叶轮没有转,就得修理水泵,清除锈垢才能使用。

b.用一个装肥的桶或罐装满水,插入施肥管,在水泵运转状况下,打开施肥阀自动吸入主管。

c.记录开施肥阀前的流量表数码和吸完桶内水后关闭的表数码,测得吸完后的流量。

(4)注意事项

A喷滴灌的工作压力不能过大,以免长期使用,负荷过大,影响使用寿命。

B在使用泵后式自动施肥罐时,应先灌计划施肥液的1/3的水后再开施肥阀,直至施完计划肥液的总量,为防止出现肥害,施肥罐一次只能装1/3容积的干化肥。

C每施5次肥,应拨出滴管堵头冲洗一次沉淀的肥渣,以免堵塞滴头,如有个别堵塞,可用打气筒的气嘴对准滴头冲开。

D应严格掌握施肥浓度,防止过浓出现肥害,应控制在0.5%以内。

E每次施肥后应灌以排干净管内肥液为标准的清水,防止堵塞和腐蚀管件。

F经常检查过滤装置,发现流量不足,应及时清洗过滤网纱的堵塞物,保证灌溉效果,减轻电机负荷,节约能源。

G为使水泵不锈,下次使用运转正常,水泵在长时间不用时,应打开灌引水口,插上电将水泵倒转过来,至水泵内水全部流尽。每隔7-10天通电一次,连续几次。

 10、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

无公害产品是当前的发展趋势,本项目采用综合防治病虫害,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采用生物防治,农药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措施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少量、合理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综合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根据病虫害的消长规律,综合运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使蔬菜健壮生长和发育,增强蔬菜抵抗力,从而抑制部分病虫害的发生和扩展,避免或减轻危害。

①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品种。利用抗性品种和杂交优势是防治蔬菜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现在许多抗病品种,各地应根据需要引进适宜当地种植的蔬菜抗病品种。如抗霜霉病的津研4号、7号、津春4号,抗病毒病的之豇28豆角,浙杂805、宝大903等番茄。

②合理轮、间、套作。轮作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恶化病虫生存环境,对预防病虫发生,减轻损失,效果非常显著,尤其是对土传性病害、青枯病、枯萎病等效果更佳。合理的间、套作可利用不同蔬菜根际微生物的拮抗作用,防治或减轻土传病虫害。如大白菜与大蒜间作,软腐病指数减轻24.2,韭菜套种冬瓜(沿坳)细菌性角斑病发病株率减轻20%;冬瓜疫病减轻31-45.6%。辣椒套种苋菜可减轻小地老虎的危害。对无法轮作的菜地每年安排种一季大蒜,对减轻翌年病虫害的发生很有好处。喜阳的冬瓜与耐荫的生姜、早芹菜间作或套种等。

③合理耕作,田园清洁。合理的耕作可改变土壤环境,如夏季晒土、冬季冻土、深沟高畦栽培以利排水、合理密植以利通风透光、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及时消除残株败叶,摘除病叶、病果、病枝,拔除病株,铲除杂草,保持田园清洁,可减少病原,切断传播途径,从而减轻病虫害发生。

④合理施肥,科学管水。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合理配方施肥,实行“三看”(看地、看苗、看天)施肥,保证蔬菜生长所需的营养,促使蔬菜健壮,抗病虫能力增强,不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采用先进微灌技术供水,做到适时适量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不干不涝,降低湿度,可减轻病虫害发生。

⑤适时播种,推广新技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病虫发生规律和不同蔬菜种类的生长特点,适当提早或延后播种,可避免或减轻病虫的危害。引进先进的技术,如西葫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大幅度减少病害发生和烂瓜,利用嫁接技术防病,如黄瓜嫁接在黑籽南瓜的砧木上,茄子嫁接在托鲁巴姆等砧木上可大大减少枯萎、青枯、黄萎、根结线虫等土壤病害。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可生产出洁净的“无公害”蔬菜产品。

⑥适时栽培,开发野菜。由于高山气候凉爽,病虫害大为减轻,建立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实行适地栽培,多地供应。野菜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抗逆性、抗病能力强,是纯天然的“无公害”蔬菜,是很有开发前景的,如马齿苋、蕨菜。

(2)物理防治:利用各种物理因素、人工或器械杀灭病虫害的方法。

①防虫网。蔬菜防虫网覆盖栽培技术,立足于对害虫的持续控制,构建人工隔离屏障,切断害虫为害、传毒途径,从而有效控制蔬菜病虫害,促进和维持田间生态平衡,是一种蔬菜防虫抗灾的环保型新技术,适用于夏季叶菜类、茄果类、瓜类、秋菜育苗,实行全程覆盖,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理想途径。

②种子、土壤消毒。以防种子带虫、带菌,在播种前采用风选、水选或筛选等方法进行种子精选,并进行种子包衣和种子消毒。种子包衣技术是采用不同方法和配方,将化肥、农药等包在种子上,防止苗期虫侵害而迅速生长。种子消毒方式有温汤消毒、高锰酸钾消毒、药物浸、拌种等。为消灭土壤中的病原物,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消毒,如药物(绿亨一号、托布津、百菌清等)消毒法、石灰消毒法,大大减少土壤病原物的数量,减轻危害。

③人工捕杀,灯光诱杀。当害虫发生面积不大,可人工捕杀,如早晨把落地的豆角花瓣清除干净,可减轻豇豆荚螟的为害。菜地发现地老虎、蛴螬为害后,可在被害株及邻株根际土捕捉。灯光诱杀是消灭害虫的有效方法。

④毒饵诱杀,色板(膜)诱虫。利用害虫的某些趋性,调制各种毒饵,将害虫毒死,也可用带色的粘板进行粘虫,如黄色的粘板可用于粘蚜虫、美洲斑潜叶蝇,银灰薄膜有避蚜作用。

(3)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农药、天敌、植物提取液、生物肥料等无害化方法进行病虫防治,具有成本低、无污染等特点。

①以虫治虫。直接利用大量繁殖的昆虫天敌来杀灭害虫,如寄生蜂、草蛉、食虫、食菌瓢甲及某些专食害虫的昆虫。利用拟澳洲赤眼蜂防治烟青虫、瓜野螟效果良好,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将自己的卵产于害虫卵内,致使害虫不能孵化而杀死害虫。

②生物农药:包括生物杀菌剂、生物杀虫剂、生物病毒防治剂。

 a.生物杀菌剂。用发醇法繁殖多种不同的良性霉菌或生物代谢物,用于防治不同的病害,如丰宁B1、农抗120、井岗霉素、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春雷霉素、454、农丰菌等。

 b.生物杀虫剂。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物,还有昆虫激素进行杀灭害虫。如BT系列、苏云金杆菌、青虫菌、白僵菌、威敌、强敌311、强敌312、菜蛾清、菜蛾敌、绿菜宝、卡死克、抑太保、农梦特、灭幼脲、绿灵等。目前以阿维菌素(Avermectin)最引人注目,该剂作用机制特殊,对小菜蛾、棉铃虫、潜叶蝇等多种蔬菜害虫有很高防效,近年已开发出一系列该类药剂。如害极灭、阿维虫清、齐螨素、螨虫素(虫螨灵)、虫螨克、虫螨光、青青乐、爱福丁、阿巴丁、除尽等。

 c.生物病毒防治剂。蔬菜病毒种类多,发生普遍,为害严重,近年相继研制了一 系列病毒防治剂。如弱毒疫苗N14、卫生病毒S52、植物病毒钝化剂-912、高脂膜、83增抗剂、植病灵、病毒A、抗毒剂一号(病毒K)、抗病毒、病毒净、病毒灵等。

③植物提取液(植物农药)。从植物体内提取杀虫杀菌成分用于防治病虫害,如楝科植物中的印楝其种子中含有印楝等多种杀虫活性物质,已商品生产的有0.5%楝素杀虫乳油(蔬果净),还有菊科植物中的除虫菊、万寿菊、以及大蒜、番茄叶、黄瓜蔓、丝瓜叶蔓、马尾松、皂角树叶、枫树叶、桃树叶、辣椒、韭菜、洋葱等均含有杀虫或杀菌活性物,均可利用自制杀虫或杀菌剂。

④生物肥料。施用优质的农家肥如腐熟的人畜粪肥,堆沤的厩肥,稻秆还田和种植绿肥翻压等尽量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是实现蔬菜“无公害”生产,达到优质高产的关键,但优质农家肥远远满足不了当前生产所需,因此多效生物肥异军突起,以弥补有机肥之不足。如5406菌肥、TBS高效生物菌肥、绿友生物肥料、阿姆斯世纪地得力、道林生物肥、高效生物菌肥、生物固氮肥、酵素菌肥、生物钾肥等。这些肥料本身含有丰富的有益微生物(巨大芽胞杆菌、蜡状芽胞杆菌、硅酸盐细菌、固氮芽胞菌、磷细菌、钾细菌等)和有机质,可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土壤中无效态营养元素向有效态转化,提高土壤中P、K元素的利用率,增强植株根际土壤的活性,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增强抗病能力。

(4)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综合防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及时控制病、虫、草的有效措施,但必须合理使用,既要发挥化学农药的作用,又要减少杀伤天敌及污染环境,本着安全、经济、有效的目的,对蔬菜施药应遵循“严格、准确、适量”的原则。

①严格。一是严格控制农药品种,目前我国常用农药单剂近百种,其中蔬菜生产常用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农药单剂达30余种,而复配(混)制剂不计其数,在选择化学农药时应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品种,如除虫菊酯类,乐果、辛硫磷、敌敌畏、喹硫磷、乙酰胺磷等少数有机磷农药,还有吡虫啉等常用蔬菜杀虫剂20余种;常用的杀菌剂有托布津、甲霜灵、代森锰锌等30种以上。严禁在蔬菜上使用甲胺磷、甲杀、甲甲磷、1808、1605、甲基1605、六六六、呋喃丹、氧化乐果、DDT、杀螟威、久效磷、苏化203、3911、1059、磷胺、异丙磷、三馏磷、磷化锌、磷化铝、氟乙酰胺、杀虫脒、砒霜、西力生、赛力散、氰化苦、溃疡净、五氯酚钠、三溴氯丙烷、401等高毒农药。

二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蔬菜中农药残留量与蔬菜采收时离最后1次施药间隔的时间长短关系很大,相距近,则残留量多,因此,每种农药均有各自的安全间隔期。一般允许使用的生物农药为3-5天,菊酯类5-7天,有机磷7-10天(少数14天以上),杀菌剂中百菌清、代森锌、多菌灵要求14天以上,其余均为7-10天。

②准确。适时防治,对症下药,在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基础上,根据病虫的消长规律,掌握最佳防治时期施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菜青虫春季防治应掌握“治一压二”的原则,重点防治越冬后第一代菜青虫,就可大大减少春季第二代的菜青虫量。夜蛾类害虫,应在幼虫孵化高峰时用药防治,此时幼虫聚集取食,且抗药性小。

11、土鸡饲养技术方案(简略方案)

1)主要技术工艺流程

收集性状优良的金寨县土鸡原种→加强遗传资源保护→保种选育→提纯复壮→扩大核心群→扩繁。

2)技术工艺参数

种鸡羽毛纯度95%、种蛋受精率90%以上、受精蛋孵化率90%以上、母鸡年产蛋量170-180枚、5%开产日龄150日龄。

3)土鸡散养工艺说明

场地选择:在果园内养鸡,选择桃园,因为桃子成熟早,收获后可立即将脱温的土鸡放到果园内散养。场地内要旋转若干个饮水器,可以每100只鸡放置1个7.5公斤的饮水器。

鸡舍建设:放养土鸡的场地要建造鸡舍,供鸡群晚上休息,在不适宜舍外放牧的天气鸡群也可以在鸡舍内活动。鸡舍的面积按照每平方米6只鸡的要求确定,鸡舍内放置栖架。

饲料:育雏期间选择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易于消化的全饲料,10日龄后可以在饲料里拦一些青菜和鲜嫩的青草,也可以把青绿饲料放到笼内或地面,让雏鸡采食。育雏结束后,在放养期间可以继续使用配合饲料在早晨和傍晚2次补饲,白天让鸡群在场地采食青草、草籽和虫子等。

防疫:以预防为主,做到每天观察鸡群吃饲料、饮水情况。中鸡、大鸡在栖架上过夜,成排成对,各就各位,利于经常查看鸡粪,找出相对应的病鸡。发现病鸡立即隔离,清粪工作每周1次,雨雪天气严禁放牧,以免打湿鸡羽,使鸡受凉感冒。放牧场应事先检查,发现动物尸体应妥善处理,以防疫病疫情爆发。

加强防范饲养家禽外逃,防范野生动物入侵。

二、工程建设计划

(一)立体生态养殖区设施建设

 1、水塘堤坝护坡,长500米,高3米,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坡,坡壁厚度0.3米;

2、5个垂钓区混凝土场地,具有民族风格的垂钓休息室;

3、渔船10艘;

5、投料机20台;

6、搭建养鸭棚2000平方米。

(二)生态种植区设施建设

1、根据整体规划,对山地进行集中整治,新修内部道路,部分陡坡开梯,对部分易塌方部进行护坡修理;

2、在适当的部位建设人工景观和建筑小品;

3、建无公害蔬菜大棚10000平方米;

4、建设照明、给排水和消防设施。

(三)生态养殖区设施建设

1、建设栏舍5000平方米;

2、建设禽舍3000平方米;

3、建设散养场围墙20000米,其中养禽场围墙6000米,采用木制和竹制品建设,具有乡土气息;其它围墙14000米,采用砖混结构建设。

4、区内道路、绿化、照明、给排水及消防设施。

5、沼气池50个,400立方米。

(四)科技服务观光区设施建设

1、停车场1300平方米;

2、栈桥2座、凉亭5座;

3、餐饮、食宿用房2000平方米;

4、水上游乐设施;

5、景观和建筑小品工程;

6、照明、给排水及消防设施。

(五)公共设施建设

1、环塘道路5000米,4米宽水泥路面;

2、绿化、景观和建筑小品工程;

3、灯光、音响、监控等设施;

4、办公室300平方米;

5、其他附属设施。

三、生产原材料与能源

畜禽引种后由本公司自己繁育,饲养畜禽所需的饲料从本地购进;苗木从相应的产区引进优良品种,以后公司自己繁育扩大种植规模;生活、餐饮用燃料和照明等能源主要依靠公司生产的沼气解决,既环保、节约能源,又降低了经营成本。

四、立体生态种植流程

沼渣

堆肥       粪便       下脚料

树木          畜禽        沼           菜

 

                 

              花生、红薯等

五、沼气生产技术流程:

收集示范基地的部分猪粪人粪、果蔬下脚料垃圾及周边地区的有机废料,加水经罐发酵产生沼气加压后经管道输入备用气点。

400米2沼气发酵灌→下料→发酵→

产气→加压→输配管道→用户

沼渣→参入有机菌肥→干燥→装袋

果园蔬菜基地。

六、项目实施计划

    年   月至    年    月,完成种植区、养殖区、水产区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公共设施建设;

     年   月至     年   月,完成水产养殖鱼苗投放、林木和苗木栽植、无公害蔬菜开始种植;

     年    月至     年    月,完成观光旅游设施的建设,项目全面投入运营。

第九章 组织与管理

一、项目管理与监督机构

项目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资本金制、公开招投标制、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降低建设成本。严格按照财务制度使用资金,确保专款专用。建立项目审批制度,定期财务状况。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专职负责根据项目建设计划采购的物资和设备。在采购中要向专家认真进行技术咨询,进行详细调研,充分认真比较,符合招标条件的进行公开抬标采购。工程管理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工作,关系到整个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的发挥,必须严格对待。首先选择具有专业资质的设计单位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设计师进行工程设计;其次在具备相应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中进行工程招标;同时严格实施工程监理制度程材料管理,控制材料损耗,攻取最佳效益。工程竣工后,组织有关专业和负责人认真进行工程验收,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责令返工,直至完全达到工程质量标准。

项目运营管理实行总经理负责制,董事长为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负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高级职员采用聘用制,职工采用合同制。重大事项由董事会和股东会决策。公司下设生产部、营业部、财务部、办公室、安全部等部门,

二、管理培训与技术培训

管理和技术的培训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送德才兼备的管理干部到专业培训机构进行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由公司内部培训,在培训时将请专业教师和业内知名的管理专家来进行授课;选送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素质较好的员工到同行业企业去学习和实习,还聘请江西农业大学、宜春学院、宜春农科所的老师和袁州区畜牧水产局的专家来公司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确保公司管理队伍和技术人员专技术、懂经营、善管理。还将邀请江西农业大学、宜春学院、宜春农科所和袁州区畜牧水产局常年在公司进行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指导。

第十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一)固定资产投资

(二)种苗及流动资产投资

经概算,种苗及流动资金投资200万元。

二、资金筹措

项目资本金全部自己筹措,总计1480万元。

第十一章 财务估算

一、销售收入估算

项目全部投入运营后,按达产计算年度销售收入。(畜类以猪为例,禽类以鸡鸭为例,其它养殖品种平均收入按估算应当高于上述品种)

二、销售成本估算

三、销售税金估算

根据现行税收政策,销售农产品免税。应交旅游和其他收入营业税6.81万元。

四、利润估算

项目达产后,年实现利润为1960-1028-6.81=925.19万元。净利润为925.19×(1-25%)=693.89万元。

第十二章 环境保护分析

一、生态环境改善及综合利用

本地区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并且紧靠宜春市区,可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多种农业项目。本项目的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各子项的综合开发利用,使项目总体上产生良性循环,变废为宜,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依托建设地点的资源优势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园。针对当地农业结构选择在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建设连片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进行合理规划,推广先进的生态技术,实现良性生态循环,并且建立综合养殖示范基地,进行科学养殖,形成良性食物链。果蔬下脚料、生活垃圾、部分畜禽栏粪用于沼气池,产生能源供应养殖畜禽和生活燃料。部分畜禽粪经过发酵处理后,以及沼渣可作果园、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肥料。建设生态果园生产基地有利于改善整个示范园的生态环境,营造出一个优雅、清新的自然环境。

 


生物链示意图

    上述各子项目在提供给人类丰富食品的同时,综合利用园区内外的资源优势,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使项目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二、环境保护

    本项目为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项目建成后基本上无污染,采用覆盖技术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培肥土壤,提高土地的覆盖率,保护生态环境。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畜禽的粪便和垫草及生活废水等。粪便、垫草等可经过沼气池和土堆发酵处理后综合利用,沼渣可用于基肥,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变废为宝;生活废水量很少,生活排污有化粪池沼气池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可收集市郊的畜禽粪便、垫草处理后作为农家肥料。对保持市郊的环境卫生、生态环境均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1、周围环境现状

 1)自然环境现状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     ,该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多年平均温度17℃,常年葱绿,四季宜人。

 2)空气环境质量现状

 据经市环保部门监测数据,建设地点S02小时平均浓度0.015-0. 142mg/Nm3,符合GB3095-1996中的二级质量标准要求。

 3)地表水质量现状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为    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IIZBI-1999)中二类水域要求。

 拟选建设场地周围无大污染源,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完全符合农业旅游项目对环境的要求。

 2、项目污染源及防治

 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与标准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  《旅游项目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CB3095-2003)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2003)

 ●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订)(GB/T17775-2003)

 ●  《旅游规划通则》(GB/TI8971-2003)

 2)施工期环保措箍

 ①施工废水应经沉淀池沉淀后上清液排放,堆泥干化后外运填埋。施工期间利用当地的生活设施,不得新增生活污水排放口。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必须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

 ②按环境影响报告表核实工艺规模,进行施工运营。加强工程施工期环保工作,合理选择沥青和灰土拌合地址,做到集中拌合,远离居区,并落实沥青烟污染防治措施,确保达标,现场施工采用沥青拌和站预制沥青,进行路面铺设。在丁程施工中运输料石、水泥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须覆盖篷布,临时堆放的土石方、料场及临时道路等必要时应洒水。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在道蹄上种植乔木、灌木等树木,预防水土流失,净化空气并美化环境。

 ③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取必要的隔声降噪措施,确保施工噪声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禁止夜间打桩,距离居民区200米范围内夜问禁止进行有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实行施工噪声申报和公告制度。

 3)营运期环保措施

 本项目无工业三废污染,只有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为保护项目区环境,各区间建立大型沼气池,利用分解后的生活垃圾解决各区间用气,其余做无公害处理。项目区将建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采用生化处理技术——接触氧化法进行处理,使排水达到排放标,用于各景区树木花草灌溉。

     4)本项目贯彻生态农业综合开发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的建设方针,所采取技术措施均为无公害和对环境基本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的先进生物工程技术,可保证示范区和辐射区的生态环境系统进入良性循环。本项目在建生态农业示范园过程中不产生环境污染源与污染物,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和要求。园区界种植防护林,可保证不受外界环境污染影响。

 3、节能

    1)设计依据

    ①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计资源[1997]2542号文《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的通知

    ②工程项目设计必须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国家和行业节能设计标准,不得采用国家公布的限制(或停止)生产的产业序列、规模,或行已公布限制(或停止)的旧工艺翻版扩产增容及选用淘汰产品。

    ③国家已公布的消耗指标和节能措施

    2)节能措施

    ①优化选型,选用高效率水泵,采用节能型喷灌滴灌设备

     ②工程中变电、机电设备均采用节能型产品

③采用高效光源和新型节能灯具。

④采用生态农业立体种养殖循环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节约能源。

 3)建筑

 本项目建筑采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等标准进行建设,采取缩小房屋体型系数,控制北向窗墙面积比,严格要求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在墙体拐脚等做好保温等节能措施。

 4)电气

 交配电设备及其他耗能设备选用节能型产品,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公共场所及室外照明,采用光控雷达自动开关装置和高效节能灯具。

 4、安全

 1)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

    ①项目实施运行中,要保证所需原料无毒无害,且对生产人员不产生危害。

    ②车辆和工作人员进入养殖场内,要进行消毒后方可进入岗位。

    ③水质要求要得到保证,不能随意把垃圾、未经处理的粪水排入塘内,造成水域污染。

    ④果园及无公害蔬菜等生产基地均需使用无公害的有机肥料,不降解后的生物肥料不能使用,不能对土壤水及大气造成不良影响。

 2)卫生防疫

    卫生防疫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并产生经济效益的关键之一,必须采取有效的卫生防疫措施。

    ①在设计中采取分离的布置方法,避免疫病传染。根据养殖特点,选择合理的地块布置各场区,不同品种的养殖场(猪)相隔较大距离分开布置,同样品种养鸡场按规模进行隔离,公、母鸡与子鸡、肉鸡隔离,人货分流。

    ②健全检验制度,强化检验手段。

    ③牲畜入舍前或入舍后,对畜舍进行严格清洗和消毒。

    ④病、死畜禽一旦发现,立即转入隔离区,然后送到规定地点,按规定进行处理或焚化。

    ⑤如检疫出人畜、禽类感染的瘟病,立即隔离人、畜、禽焚化深埋全部病畜禽,划定隔离区,彻底消毒后闲置一定时间后再重新使用。尤其是在中心村。

    ⑥鸡等饲养采用全进全出制度,鸡群入舍前,要将鸡舍等进行清扫、冲洗和消毒,鸡舍要每天清扫,猪舍要每天用水冲洗一次,并对畜、禽场合进行定期消毒。

    ⑦加强对疾病的预防,要服用低毒药品防止疾病发生,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兽医人员,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出售不允许有病死畜、禽,病死动物必须深埋、消毒。

    ⑧良种培育的技术人员均需按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定期检查身体。

 3)游客人身安全及火灾预防

 本项目保护安全的重点在于游客人身安全及火灾预防。河沟地段安装扶手、栏杆等安全防护没施,并设置醒目的安全提示牌,在人员熙攘场所安排要的保安力量,搞好服务。建筑物要保证足够的通风量,设置应急照明系统、备用发电系统及报警通讯系统,并安排专职保卫人员负责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火灾预防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在建设时根据项目现状,须充分考虑消防安全布局、消防供水、消防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1)制定消防安全制度

 结合基地的建筑特点及经营性质,制定清晰、简洁、高效的“防患于未然”的防火制度,便于有关人员掌握、学习和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尽量将火灾风险减低到最小。

 (2)确定消防安全的岗位责任人

 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完成的消防工作任务和应尽的消防工作责任,并同经济奖惩制度挂钩,使防火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针对项目特点抓好消防宣传、教育结合本项目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消防宣传教育,使人们时刻保持警惕性。在景区不同的部位,挂放消防安全标志,利用广播、标语等各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内部职工及游客防事故的能力。

 (4)定期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定期严格组织防火检查,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思想、制度方面的检查;二是对机械设备、物资方面的检查。

 防火检查要坚持采用直观检查法和现代技术设备检查法相结合,对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并定期检查、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根据实际需要,配置消火栓、灭火器、消防水池等相应种类、数量的消防器材、设备和设施,并指定专人负责保养、维修和管理。

 (6)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设置符合同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

第十三章 风险分析

 一、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

 1、资源风险

 此处的“资源”,特指农业自然资源,它是人类从自然条件中摄取前用用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自然组成成分,主要有土地、土壤、水、森林、草地、湿地、海域、原生动植物、微生物等。通常,人们把自然资源分为土地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五大类,或将其分为:非耗竭性资源(如太阳能、空气、风、降水、气候等)、耗竭性资源(如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资源风险,则是指农业资源的有限性与社会索取资源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给农产品的安全供给带来的危害。农业是一个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各种资源的存在和有效供给,是农业安全的前提。

 2、人均耕地不足

 “土地是财富之母”,耕地乃农业赖以发展之根本。宜春市虽然总耕地面积较大,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因此人均耕地面积不足,这是宜春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农民增收困难。

 3、农业生态恶化

 从资源经济学的角度看,现实中的农业技术可分为合理利用资源承载力的技术和超越资源承栽力极限的技术两种类型。过去,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了消耗大量非再生资源,又产生大量废弃物、农药残毒等生态环境问题,造成农业生态的日益恶化,威胁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是指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害。由于自然因素的不可控性、不可抗拒性、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及其变化的频繁性,可能造成农业生产在地区、季节、年度之间的巨大反差,给农业造成不可估量的风险。

 5、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农产品供求失衡导致的价格波动和价值实现的困难。近年来,农业市场风险增加,已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全局的突出问题。

 二、防范风险措施

 1、制度安排与政策机制

 它直接关系到能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农业生态基地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如何在坚持和稳定现有制度的基础上,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生态农业的发展成本,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涉及到政策的基本走向。农业生态基地的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在当前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离开了政府扶持,农业科学研究和开发就难以进行,真正把发展生态农业摆在重要的位置,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指出方向。

 2、市场调节机制

 农业生态基地的发展更应允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遵循价值规律,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长远意义上说,离开了市场机制,农业生态基地的研究、开发和成果的推广应用就难以发展。市场需求是农业生态基地发展的方向。

 3、科技创新机制

 科技创新是农业生态基地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一定要构建科技创新机制,为高科技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撑。抓住农业生态观光同产业结构的关键与重点,选择关系到培育新产业生长点与传统产业改造等关键的高新技术。对这些技术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争取时效,强调效益。

 4、人才培育机制

 农业生态基地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其中的核心问题是人才队伍建设。我们要通过体制改革、环境优化、观念转变,不拘一格,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要实行重奖,鼓励员工为农业生态基地发展献计献策。

第十四章  综合评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餐饮、生态农业观光正日渐成为人们追求精神享受和愉悦的时尚,农业生产的方式也正在产生重大的变革。循环经济、生态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本项目正是基于这种发展方向而实施的,立体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作为朝阳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项目的建设,充分开发农业资源,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为立体、循环、生态的生产方式,对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目的建设,必将拉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对周围群众和观光学习者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育,能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其得到难忘的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对水体保护和水体污染治理起到良好保护作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项目区必将成为宜春重要的环境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基地。

本项目是遵循生态经济学规律进行经营和管理的集约化农业体系,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效益的有机统一。对于投资者来说,既是为了企业的发展,也是为了造福于社会。

第十五章 结论

本项目立足循环经济、立体种养殖和生态农业,充分考虑项目区的特点,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分区,优化各功能区的配置,并且把生态旅游与生态农业有机的结合起来,适合当前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适合大众对现代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具有鲜明的特色,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十分突出,示范效果明显。该项目是可行的。

附件: 项目区域位置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