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60万 m3/a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建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年5月13日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7

1.1企业概况.. 7

1.2编制依据和原则.. 8

1.2.1编制依据.. 8

1.2.2编制原则.. 9

1.2.3研究范围.. 9

1.2.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9

1.3项目概况.. 10

1.4结论与建议.. 12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

2.1 项目建设背景.. 13

2.1.1预拌混凝土发展历程.. 13

2.1.2预拌混凝土的发展现状.. 14

2.1.3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7

2.1.4预拌混凝土行业展望.. 18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19

2.2.1混凝土工业发展趋势的需要.. 19

2.2.2适应乌鲁木齐市城乡建设发展的需要.. 20

2.2.3市场潜力巨大.. 21

2.2.4区域发展战略的交汇点.. 21

2.2.5多元市场的汇集.. 21

2.2.6国家发展战略与政策的扶持.. 22

2.2.7符合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科技兴市的发展战略.. 22

2.2.8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为政府减负.. 22

第三章  市场分析.. 23

3.1产业政策逐步完善,立法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23

3.2散装水泥行业协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23

第四章  技术可行性分析.. 26

4.1执行技术标准.. 26

4.2生产设备选型方案.. 28

4.2.1搅拌设备.. 28

4.2.2水平运输设备.. 30

4.2.3垂直运输设备.. 30

4.3技术方案.. 30

4.3.1生产流程.. 30

4.3.2工艺流程.. 34

第五章  原料来源、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35

5.1原料来源.. 35

5.2能源供应.. 35

5.3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35

第六章  总图运输和公用辅助工程.. 36

6.1建设规模.. 36

6.2厂址选择及建设条件.. 36

6.3设计指导思想.. 36

6.4总图运输.. 37

6.5建筑工程.. 39

6.6公用工程.. 41

第七章  节能措施.. 43

7.1概述.. 43

7.2工艺节能措施.. 44

7.3电气节能措施.. 44

7.4管理节能措施.. 44

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 45

8.1设计依据.. 45

8.2主要污染源及对环境的影响.. 45

8.3环境保护措施.. 46

第九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48

9.1设计依据.. 48

9.2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 48

9.3主要防范措施.. 49

9.4消防.. 50

第十章  项目管理.. 52

10.1项目实施程序.. 52

10.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52

10.3组织机构.. 52

10.4人力资源配置.. 53

10.5人员培训.. 53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54

第十二章  经济评价.. 55

12.1基本数据.. 55

第十三章  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 56

13.1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风险分析.. 56

13.2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58

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 60

14.1结论.. 60

14.2建议.. 60

第一章  总 论

1.1企业概况

新疆广聚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二零##年八月二日,是一家专业从事商品混凝土生产、销售的现代化企业,注册资本贰仟万元人民币。

我公司位于: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仓房沟东路569号(原测绘大队营房),占地面积40亩。公司现拥有2条三一HZS180智能化微机控制的现代化混凝土生产线、各类混凝土搅拌运输车30辆、大型输送泵5台,建有商砼原材料及产品检测专业实验室,并且拥有本公司自己的混凝土研发队伍,配备了全套先进的实验设备,能够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并结合当地原材料实际情况配制各种规格及性能良好的混凝土以满足市场需求。

我公司遵循“以人为本,科技领先”的经营理念,尊重知识,经营人才,目前公司拥有工程师2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人。公司设有质量技术委员会,作为技术后盾,确保公司技改项目的落实和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技术支持。

我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正式运营后,年生产能力可达60万立方米,年纳税200万元左右,解决人员就业160人。

公司的宗旨:以科学的技术指标,雄厚的经济实力,本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信誉第一、公平合理、互惠互利、诚信待客的原则,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满意的服务。力求运用先进技术和高科技手段,满足客户对产品质量和技术需求,我公司力求在业界拥有良好声誉和旺盛的竞争力。

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智能建筑产业的飞速发展,“智能建筑”以一个崭新的姿态浮出水面,建筑相关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系统化集成已经是新的发展趋势,广聚将积极参与这一全新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将会努力为乌鲁木齐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人无新不立”企业也是一样。信,是广聚发展之本。无论现在和将来,我们将永远铭记这句古训,面对朋友、面对市场、面对未来。

1.2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关于城市发展商品混凝土的几点意见》国家建设部;

《散装水泥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建设部;

《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商改发[2003]341号);

《关于发展预拌混凝土的若干意见》(1995全国建筑工业会议);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2005

《散装水泥管理办法》国家商务部、财政部、建设部、环保总局等7部局(2004第5号);

《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三版;

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及当地水文、地质、气向资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协议。

1.2.2编制原则

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消防、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和规范;

工业设备选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先进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尽量减少工程投资。

1.2.3研究范围

根据国家编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规定及要求,阐述项目建设的理由及必要性,提出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建设项目的类别、性质,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和工程技术方案;阐述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提出环境保护和消防安全措施方案;提出项目建设进度计划;进行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提出资金筹措方案及使用计划;对项目进行财务效益评价、偿债能力和抗风险分析,对建设项目社会效益进行分析。

1.2.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随着西部大开发及预案将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混凝土用量不断增加,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现场分散搅拌混凝土的小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城市大规模建设的需要,因此,大力推广和运用予拌混凝土(又称商品混凝土)已成历史的必然。混凝土予拌化是工业发达国家共同的成功经验,代表了混凝土生产的最新最先进水平,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也是我国混凝土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1、建设工程集约化、专业化的需求

预拌商品混凝土是工程建设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社会进步、文明施工的体现。混凝土的研制、生产、使用经历了170年的发展历史,予拌混凝土采用集中搅拌,是混凝土生产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大生产的转变。它体现了混凝土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是建筑业依靠技术进步,改造小生产方式,实现建筑工业化的一项重要改革。
    2、建设工程质量的基本保证

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水泥、骨料、水等无法准确计量,只能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施工,容易出现质量事故。而予拌混凝土生产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在独立的试验室严格按照配合比,采用微机控制方式,通过电子计量,准确地生产出符合建筑设计要求的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尤其是使用了外加剂和活性掺和料生产的高强度混凝土,不但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现场搅拌混凝土容易形成的质量隐患。
  3、城市文明建设的标志

广泛使用予拌混凝土,能大大减少噪音、粉尘、道路污染问题,解决了施工扰民和施工现场脏、乱、差等问题,也减轻了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
  4、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体现

予拌混凝土全部使用散装水泥,年产60万m3的混凝土约用水泥20万吨左右,按照国家散装水泥办公室测算,每万吨散装水泥可节约包装费35万元,节电7.29万度,减少水泥损失500吨,带来综合经济效益1500万元左右。

1.3项目概况

(一)拟建地点: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仓房沟东路569号(原测绘大队营房)

(二)建设规模与目标

建设规模:年生产能力60万m3预拌混凝土,建设预拌混凝土生产装置两套及相应的辅助配套设施、装备。

(三)主要建设条件

1、土地资源及规划条件:本项目规划用地用地27000m2 ,拟建项目用地符合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2、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条件:项目选址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供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备,能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3、市场供应条件:除主要生产设备需外购外,周边交通便利、市场顺畅,货源充足。

4、政策保障条件:国务院、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鼓励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的多个文件,为预拌混凝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四)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项目总投资6705万元左右,其中:工程费用:1800万元左右;设备费用 3705万元;流动资金 1200万元)

项目总资金全部由企业自筹解决。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表1-1                       主要技术指标表

1.4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推动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我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产业政策,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项目建于基础配套条件良好的,环境优越。

市场调查数据表明乌鲁木齐市及周边县市对预拌混凝土需求量较大,有利于企业经营、发展,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项目采用的工艺设备较为先进,生产工艺为国内目前通用生产工艺,技术成熟、可靠。

根据市场预测和企业竞争力水平分析,项目建成后,企业在该区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只要采取合适的营销策略,完全能够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市场前景看好。

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明显。

(二)建议

项目承办单位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便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

按基本建设程序精心组织项目管理,推行限额设计,加强项目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严格控制项目投资。

由有资质的单位做好地质勘察,为工程提供基础技术支持。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2.1.1预拌混凝土发展历程

  预拌混凝土作为散装水泥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社会进步、文明施工的体现。混凝土的研制、生产、使用经历了将近200年的发展历史。预拌混凝土采用集中搅拌,是混凝土生产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大生产的转变,它实现了混凝土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是建筑依靠技术进步改变小生产方式,实现建筑工业化的一项重要改革,而且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预拌混凝土属性:

中国预拌混凝土行业起始于20 世纪70 年代末期,20 世纪90 年代开始获得蓬勃发展。为了区分20 世纪50 年代冶金系统如鞍钢及包钢企业内部曾使用过的集中搅拌混凝土,并强调其进入社会后的商品属性,曾命名它为“商品混凝土”。但在商品混凝土的技术标准中,为了与国际接轨,仍称其为预拌混凝土,统观整个商品混凝土行业,具有建材行业的一般特性。

周期性:

由于整个建筑行业受季节影响较大,这也相应影响到建材行业,使其具有了季节性,一般在年底和年初整个商品混凝土行业处于萎缩状态。

地域性:

由于建材行业受到有效运距的限制,区域市场价格差异较大。

投资拉动性:

预拌混凝土产量的增长直接受房地产施工及大型基础建设项目增长的影响,属于投资拉动型行业,和水泥等其它建材产品一样直接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这从整个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发展历史都可以看到这个因素对行业影响的清晰脉络。

具有规模效应:

企业规模优势明显,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保供能力。同时由于混凝土在发展过程中又具有一些独有的特性:生产属于简单加工性质,进入行业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生产的非连续性,经常需要集中时段供应;区域市场设备产能容易过剩,宜引发价格竞争;

  单一企业规模不宜过大,类似商业网点,适宜合理布局,方能保持合理运距、及时供应、及时服务等。

2.1.2预拌混凝土的发展现状

1、产业政策有力推动

  由于预拌商品混凝土发展初期缺乏规模效益,价格高于现场搅拌混凝土,如没有限制或禁止现场搅拌的政策法规出台,预拌商品混凝土市场开拓十分艰难。建国初期,我国在一些大型水利工程中采用了预拌混凝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预拌混凝土的生产发展比较迟缓,与发达国家相比,形成了很大的差距。近几年来,国家对发展预拌混凝土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法规,为预拌混凝土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20##年,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发布了《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扬搅拌混凝土的通知》,确定了124个禁止现场搅拌的城市,并且明确规定了城区禁止现场搅拌的时间表。20##年国家七部局又统一出台了《散装水泥管理办法》(5号令),《办法》的第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发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根据实际情况限期禁止城市市区现场搅拌混凝土,具体规定由国务院商务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办法》同时还指出,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擅自现场搅拌混凝土的,由有关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处罚。各地政府根据国家政策法规,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文件,大力鼓励和支持预拌混凝土,大力促进建设单位和施工队伍使用预拌混凝土。

  各地制定了散装水泥管理规定,规定指出,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应使用预拌混凝土和散装水泥。并且配备相对应的设施、设备。广东省、上海市、天津市、哈尔滨市、广州市等地区都出台了新的有关使用散装水泥和预拌砂浆及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方面的地方政策法规;

  为了更好的规范预拌混凝土市场,上海、北京等地的混凝土协会都出台了《混凝土行业协会行业自律公约 》,以达到合法经营,公平竞争的效果。

  124个“禁现”城市覆盖了中国大部分地域。同时各地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扶持行业发展。因此,充分利用闲置生产力,减少资源浪费,保持城市环境,出台地方政策法规,推广预拌商品混凝土,禁止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各地执法力度差别较大。

2、宏观经济及重大项目提供契机

据权威部门的预测,未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建材工业发展速度将高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3~4个百分点。到20##年,建材工业产值预计达到1万多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作为预拌混凝土行业,它的供需必然受国家基础建设牵制。随着国家房地产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预拌混凝土的产量业逐年提高;国家的重点工程项目也是拉动预拌混凝土产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预拌混凝土行业,它的供需必然受国家基础建设牵制。随着国家房地产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预拌混凝土的产量业逐年提高;国家的重点工程项目也是拉动预拌混凝土产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三峡工程:三峡堤段全长约200km,整个大坝由1610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而成,总方量居世界大坝第一位。于20##年初全线浇筑到设计高程。

  奥运工程:奥运场馆及配套设施项目5项,含子项共46项,总投资307亿元。

  南水北调工程:据了解,南水北调工程自20##年底开工建设以来,至今已有9个单项工程相继开工,涉及工程投资规模近300亿元。截至20##年底,累计完成土石方6116万立方米,占在建工程设计总量的57%。

高速铁路项目:由于高速铁路造价数倍于常规铁路,所以“十一五”期间的投资规模,比“十五”期间翻了两番。20##年是500多亿元;20##年原计划投资1000亿元,从20##年到20##年的5年间,总投资规模更是猛涨到12500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年2050亿元,等于又翻了一番。这样的增速,尚属空前。20##年上半年试验段投标开工的武广、郑西、京津等3条线路全线将铺设1500公里的无碴轨道。

3、产品结构调整

  混凝土发展至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预拌混凝土占整个混凝土产量还是较低。和世界各国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美国预拌混凝土占所使用混凝土产量的84%,瑞典的比例也与此接近,为83%。紧随其后的为日本、澳大利亚,而中国目前预拌混凝土所占比例只有20%。随着国家对环境和能源的关注,中国预拌混凝土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将有迅猛的提高。

4、行业整体发展形势

  历年来设备利用率在50%左右徘徊,平均单个搅拌站每年的实际产量小于20万立方米。规模效益难以显现。过去几年高增长除了宏观经济利好等因素外,行业进入门槛低,只要具有一定的资金或市场,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可建站经营等因素一方面促成了行业高速度发展,另一方面也为行业进入恶性竞争埋下了隐患。

5、相关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1)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中加入外加剂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保护环境。目前中国外加剂销售收入十强企业中,主要产品为萘系母料的为4家,分别为浙江五龙、天津雍阳、天津飞龙和浙江吉龙。而以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首的则是以终端产品为主,20##年销售收入高达3.75亿元。同时我国外加剂企业开始谋求向国外输送产品,如浙江五龙化工、龙游五强等。

(2)水泥。

  20##年继续延续20##年下半年水泥运行经济效益逐渐降低的趋势,继续惯性下滑。近年初水泥价格明显出现回暖迹象。

  商品混凝土中磨细矿物掺合料的大量使用,不仅改善了混凝土的诸多性能,而且通过减少水泥熟料用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规模建设时期对水泥的强劲需求,从而节约了国家的宝贵资源和能源。

(3)混凝土机械。

我国混凝土机械行业已形成多系列、多品种规格的局面。无论是搅拌机、搅拌楼、搅拌输送车还是混凝土泵(泵车)等产品,除大型的和高技术含量的型号外,常规产品已基本能满足施工需要。各生产厂家的生产条件普遍得到了改善,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外混凝土机械进口数量逐年下降,120m3/h以下的搅拌站、125m3/h以下的输送泵以及搅拌机等国产设备已占主导地位。 

2.1.3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上海、常州等地。随后,由于建设的需要和政府的支持,城市预拌混凝土发展较快,每年以约15%的幅度递增。但在西部地区,预拌混凝土的发展还有有待时日。

  我国的预拌混凝土行业现存的问题,主要包括:部分地方行业政策执行力度不够,严重阻碍商品混凝土的发展;行业整合时机未成熟,行业集中度低,缺少龙头企业;各地诸侯混战,产品价格逐渐降低,行业利润向亏损的边缘迈进;建筑行业的带资的潜规则造成应收帐款增加;小企业产品品质和数量难以保证;ERP软件及GPS系统开始逐渐被企业接受,但有待进一步提高(发达地区普及率已超过50%);企业管理粗放,缺乏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区域发展极不平衡,沿海发达地区已逐渐成熟,中部地区迅猛发展,西部欠发达地区刚刚开始;发达地区进入诸侯割据时期,价格竞争激烈,缺少行业龙头和采购方进行价格谈判,维护行业合理利润;尽管企业普遍反映应收帐款高涨和利润低下,但是混凝土企业倒闭的消息却鲜有耳闻,说明行业内多数企业仍有合理利润,以上海为例,混凝土价格最低的时候,经营好的混凝土企业仍然有20%的毛利。

2.1.4预拌混凝土行业展望

  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现在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上,这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政策导向的强大作用,一方面也归结于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腾飞、建筑业蓬勃的良好形势下。各大工程项目相继开工,都在为我国混凝土行业做出杰出的贡献。

  随着商品混凝土行业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将呈现下列特点:

  1、现场搅拌→商品化(资源、环保)

  2、分散化→集团化(获得话语权)

  3、粗放型→技术型(获得合理利润)

  4、重数量→重品牌(质量效应)

  有理由相信:预拌混凝土具有的优越性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使许多有识之士,大胆投身到发展预拌混凝土的行业中,加快了预拌混凝土的发展速度。在不久的将来混凝土行业进行全面整合,几个规范化、集团化、重品牌的企业将应运而生。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混凝土工业发展趋势的需要

混凝土,简称为“砼(tóng)”: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建工程。

  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建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结材料,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使其使用范围出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商品混凝土就是指在工厂中生产,并做为商品出售的混凝土。与现场搅拌混凝土相比,商品混凝土是由专业的生产企业生产,这些企业大多配有先进的生产设备,计量精确,搅拌均匀,质量高。有完善的质检系统,保证质量。施工企业购买商品混凝土可以减少现场建筑材料的堆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文明施工。具体规格又分为C15、C20、C25、C30~C80。

1.商品混凝土的特点

  (1) 由于是集中搅拌,因此能严格在线控制原材料质量和配合比,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2) 要求拌合物具有好的工作性,即高流动性、坍落度损失小,不泌水不离析、可泵性好;

(3) 经济性, 要求成本低,性能价格比高。

商品混凝土亦称预拌混凝土或商品砼,它的产生和出现可以说是商品混凝土亦称预拌混凝土或商品砼,它的产生和出现可以说是混凝土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混凝土工业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标志。商品混凝土的实质就是把混凝土这种主要建筑材料从备料、拌制到运输等一系列生产环节从传统的施工系统中游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经济核算的建筑材料加工企业——预拌混凝土厂或混凝土公司。混凝土的商品化生产能够因为生产的高度专业化和集中化等特点为建筑工程中节省水泥及其砂石材料,提高工程质量,改进施工组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供可能,同时也因为能节省施工用地,改善劳动条件,减少环境污染而使人类受益。同时,推广商品混凝土还是推广散装水泥的重要先导措施,因此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混凝土集中搅拌,是建筑工程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一个国家商品混凝土的应用数量和比例,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混凝土工业生产的水平。

商品混凝土一般可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以上,节约水泥10%~15%,降低工程成本5%左右。与此同时,还可以保证工程质量,节约施工用地,减少粉尘污染,实现文明施工。到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达国家的商品混凝土应用量已达混凝土总量的60%~80%。

2.2.2适应乌鲁木齐市城乡建设发展的需要

根据《乌鲁木齐市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创造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的物质基础和体制条件,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内涵式发展,增强综合承载力,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城乡结合部、城市平房区、危旧房及城中村改造。

建设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体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建设水电路、公交、信息等基础设施,重点抓好高铁新区建设项目等。

以上项目的启动、建设为商品混凝土的销售市场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2.2.3市场潜力巨大

本项目以乌鲁木齐地域资源优势为基础,以全疆能源挖掘开发为契机,以市场资源优势为动力,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是我国大、中城市发展散装水泥的必由之路。水泥散装化对于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粉尘排放、提高工程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它是实现水泥清洁生产有效途径,水泥散装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技术进步和文明生产水平。乌鲁木齐市建设的发展为该项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作为借力而行的智者企业前景无限,市场潜力巨大。

2.2.4区域发展战略的交汇点

地处天山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是世界上距海洋最远的城市,著名的亚洲地理中心就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30公里处。市区三面环山,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800米。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寒暑变化明显,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6.4摄氏度,降水236毫米。现辖7区1县,总面积12000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区面积108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6.8平方公里。

随着中国入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乌鲁木齐在全疆乃至西部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在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龙头带动作用、全疆及中亚地区的辐射作用明显加强,区域内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正加速形成,乌鲁木齐无论是经济、文化和城市建设,都有空前的大发展。这些优势为我们的项目建设和后继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动力和支持平台。

2.2.5多元市场的汇集

我国正处于区域经济板块整合重构过程中,随着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完善,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乌鲁木齐在全疆乃至西部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在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龙头带动作用、全疆及中亚地区的辐射作用明显加强,乌鲁木齐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从而形成多元消费市场的合力。

2.2.6国家发展战略与政策的扶持

乌鲁木齐市是国务院确立的重点发展城市之—,国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构筑维护社会稳定的措施,资助试点城市修复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棚户区改造,在产业规划、财政转移支付、金融信贷等政策方面对试点城市给以倾斜。

2.2.7符合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科技兴市的发展战略

近几年,乌鲁木齐市加快以民营经济为接续产业的经济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发展民营经济,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跨跃式发展,制定许多优惠政策,为商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符合乌鲁木齐市产业发展战略、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2.8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为政府减负

“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城乡经济体制的改革,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随着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的纵深发展,城乡的再就业人员呈上升趋势。

我市近年来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加速了民营企业的有序发展,极大地缓解了就业和再就业的矛盾,促进了我市构建和谐社会、奔小康的步伐。该项目建成后,可再安置100人左右就业,不但为政府减轻了负担,而且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第三章  市场分析

我国发展散装水泥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全国散装水泥工作者,以发展循环经济战略方针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奋进,真抓实干,发展散装水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是我国大、中城市发展散装水泥的必由之路。水泥散装化对于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粉尘排放、提高工程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它是实现水泥清洁生产有效途径,水泥散装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技术进步和文明生产水平。

3.1产业政策逐步完善,立法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发展散装水泥对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作用,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20##年“鼓励使用散装水泥,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写进了《循环经济促进法》。把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明确了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法律地位。

  为配合国家推动散装水泥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发展的政策法规。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了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办法,部分地区还制定、颁布了使用预拌砂浆的相关地方规章。产业政策的完善,立法工作的突破,使散装水泥行政管理的协同力度得到增强,社会地位认知度迅速提升。

3.2散装水泥行业协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推动我国散装水泥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始终保持了散装水泥管理机构的健全。目前已有73%的省级机构、58%的地(市)级机构和50%的县(市)级机构由自收支事业单位调整为参照公务员管理或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进一步稳定了散装水泥管理机构和干部队伍。

  各级散装水泥行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参谋、助手作用,积极配合政府做好行业管理有关工作,及时反映行业需求并开展相关服务。经过多年的推动与发展,我国专业化的散装水泥产、运、储、用等环节构成的产业和技术链已初具规模。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的散装水泥发展格局已逐步形成,发展模式也更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了基础。

新时期,我国散装水泥事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困难,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争取“发散”和“禁现”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一)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经济发展战略对散装水泥产业链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国家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为散装水泥提供了发展平台

  首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确定“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工作方针,并相应出台了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和消费的财政、金融政策。

  (三)国家将保持水泥产业结构调整的连续性,继续支持新型干法水泥适度发展,完成生产力合理布局;继续支持大型水泥企业集团的发展,努力提高生产集中度;加大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力度,使其加快退出市场。

  (四)国家将继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建筑业也快步走向工业化、专业化、现代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混凝土用量不断增加,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现场分散搅拌混凝土的小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城市大规模建设的需要,因此,大力推广和运用予拌混凝土(又称商品混凝土)已成历史的必然。混凝土予拌化是工业发达国家共同的成功经验,代表了混凝土生产的最新最先进水平,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也是我国混凝土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全国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的散装水泥发展格局已逐步形成后,发展模式也更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了基础。

第四章  技术可行性分析

4.1执行技术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

《预拌混凝土标准》GB/14902—200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水泥应符合GB50204的规定;

集料应符合JGJ52或JGJ53的规定(砂、石子、卵石);

拌合用水应符合JGJ63的规定;

外加剂应符合GB8076等国家现行标准规定、

复  检应符合GB50119等国家现行标准规定;

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矿渣粉、天然沸石粉分别应符合

            GB1596、GB/T18046、JGJ/T112的规定;

搅拌机应符合GB/T9142标准规定的固定式搅拌机;

运输车应符合JG/T5094标准规定;

计量设备应定期校验;

预拌混凝土质量要求:

强  度:应符合GB/T50081等国家现行标准规定;

坍落度:应符合GB/T50080等国家现行标准规定(见下表);

         表4-1

抗冻抗渗性能按GBJ82的有关规定进行;

氯离子含量:由各组成材料计算求得;

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比活度按GB6566有关规定进行;

含气量:砼含气量与合同规定值之差不应超过±1.5%;

交货检验试样应按GB50204规定进行。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划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设计规定,强度分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等十四个等级。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m3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kg,水180kg,砂690kg,石子1260kg;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2.3:4.2,W/C=0.6。

常用等级:

C20
水:175kg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51:1:1.81:3.68
C25

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44:1:1.42:3.17
C30

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
配合比为:0.38:1:1.11:2.72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参考:
水泥品种 混凝土等级 配比 (单位)Kg

4.2生产设备选型方案

4.2.1搅拌设备

目前, 国内一流混凝土搅拌设备生产厂共有3家。分别为上海华建建筑机械厂、福建南方机械有限公司、北京华贝尔兴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在设备比选时根据三家提供的基础资料确定出最优的方案,充分比选了产品质量稳定,价格优惠,付款条件宽松,售后服务方便,运行维护方便且费用较低的情况来综合考虑。

三家设备的主要指标比较如下表

表4-2

通过对各家设备技术资料的比选,北京华贝尔设备具有适应性强,检修及配件方便,售后服务好等优点。福建南方及上海华建设备在南方距离较远,配件及维修不是很方便。经比选拟选用北京华贝尔的CB-HZD型混凝土搅拌设备。

4.2.2水平运输设备

水平运输全部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统一按10m3罐车考虑,假定每辆罐车平均往返一个来回需要90分钟,每天有效工作时间为10小时,台班工时利用系数为0.9,罐车完好率为95%,不均衡系数为0.95%,

水平运输设备配备总计20辆10m3罐车,因初期试运行,计划20##年先购置15辆, 20##年计划购置5辆。

4.2.3垂直运输设备

垂直运输设备只按拖泵考虑,根据惠水县商品混凝土所用工程具体情况并考虑到综合投资的实际情况,均配置拖式混凝土泵,拖式混凝土泵设计输送能力为40m3/小时。拖式混凝土泵台班有效工作时间为10小时,设计输送能力效率值为0.75,台班利用系数为0.8,考虑检修,按完好率90%计算,不均衡系数为0.9.

搅拌机台班产量为1000立米。则需配备拖式汽车泵的数量为:

1000/[40×10×0.75×0.8×0.9×0.9]=5.14台

运输设备配置规模:共计6台拖式混凝土泵

4.3技术方案

4.3.1生产流程

4.3.1.1编制混凝土生产供应方案及质量计划。

1、普通混凝土工程和定型产品的生产,执行预拌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或《预拌混凝土操作工艺规程》,可不另行编制生产供应方案或质量计划。

2、需公司统一组织协调的重大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由公司生产部根据供货合同和顾客提出的其他要求,组织编写混凝土生产供应方案。

3、特种混凝土的原料供应由技术质量部编制质量计划。

4.3.1.2生产准备

1、生产部根据供货合同签发“混凝土生产任务通知单”,转发到搅拌站、材料科、技术质量科。搅拌站、材料科、技术质量科应按要求做好生产准备工作。

2、对于大方量混凝土,生产付经理根据公司生产供应方案组织交底,准备生产。

3、对于特种混凝土,公司技术负责人还需根据公司质量计划进行技术交底。根据技术交底内容,公司各部门做好生产准备。

4.3.1.3原材料准备

1、市场部按照《采购控制程序》和混凝土生产供应方案的要求,准备生产用各种原材料。

2、市场部按照《采购控制程序》组织材料进场,并按照《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和相关文件的要求做好产品保护和标识工作。

3、市场部按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抽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3.1.4配合比确定

试验室根据混凝土生产任务通知单的内容和沙石含水率,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向搅拌站和质检员下达混凝土配合比工艺文件。

4.3.1.5生产前检查

1、持证上岗

操作工、试验员、质检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2、检验和测量设备

检验和测量设备均应强制性定期校验,保证其准确度和精密度。

3、生产设备

设备主管和维修部门应及时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满足生产要求。

4、工作环境

公司生产部要检查各工序生产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搅拌站要保证操作室的卫生, 冬期施工时要保证物料及搅拌机室温度。

车队要保证在装运混凝土前倒尽罐车内存水和保证车体整洁。

相关部门要监督和检查装置的工作环境。

4.3.1.6开盘鉴定

1、混凝土的开盘鉴定工作由公司技术负责人组织质检员、试验员、操作工参加,按照“混凝土开盘鉴定”表中的内容进行鉴定。鉴定合格签字认可后方可正式开盘生产。

2、混凝土开盘鉴定内容记录要齐全,执行《记录控制程序》。

4.3.1.7搅拌

搅拌站在搅拌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预拌混凝土操作工艺规程》、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质量计划等相关文件,严格按照要求控制计量精度、投料顺序和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标准。

4.3.1.8过程检验和记录

1、生产过程中的每道工序都要跟踪检验,发现不符合时及时返工返修,不留质量隐患。经检验合格的在制品才能转下道工序。

2、各部门、班组必须认真填写质量和交接记录,以备产品的可追溯性。

4.3.1.9交接验收

1、生产、运输、泵送班次交接时应进行交接验收,由班长(车长、机长)组织进行。

2、交接班内容

a、配合比及原材料的使用情况

b、机、电设备、计量器具的使用、运转情况

c、运输、泵送设备的运转情况

d、产品质量

e、有待解决的问题

3、在交接班中,交接双方要认真填写交接记录和签字确认。

4.3.1.10产品检验

1、质检员按照预拌混凝土质量标准进行检验,每工班不得少于2次,检验发现不符合,质检员应立即停止生产,并依据《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2、混凝土出厂检查

混凝土出厂前必须经质检员检查,合格产品方可出厂,如和易性不合格,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3、出厂前验证,内容为:

a、标识是否清楚

b、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c、是否已经取样制作试件

上述验证完成后方可出厂。

4.3.1.11运输和交付

按照《产品防护和交付控制程序》和相关文件执行。

4.3.1.12特殊工序

预拌混凝土要求防渗防冻的、用户有特殊要求的,均由技术负责人签发工艺单和材料配比单,并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

a.由技术质量部制定混凝土生产工艺规程,总工程师审定批准。

b.搅拌质量标准: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出机坍落度、扩展度满足设计要求。

c.采用配合比规定的、经检验试验合格的原材料,严格执行配合比生产。质检员和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

d.按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要求严格执行过程检验。

e、使用的设备应定期检定并留有记录,执行《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和其他有关文件。

f、对搅拌时实际采用的配合比及混凝土和易性应监控并留有记录。

搅拌站先行备料、再视用户定单要求按不同强度等级制定砼配合比,按配合比将水泥、砂、碎石、粉煤灰、水和外加剂等经计量,分别输送到搅拌机充分搅拌,搅拌均匀后,输送至混凝土罐车,由罐车或泵车送到用户指定的建筑工地进行砼浇注。

4.3.2工艺流程

用装载机和分别将石子、砂装入输送机料斗,并通过输送机送入石子仓和砂仓。水泥、粉煤灰分别在楼外设置钢板仓。水和外加剂分别在楼外设储存罐。以上物料分别在仓下部安装电子秤,通过微机控制计量,各种物料按不同标号和配合比同时落入搅拌机内,搅拌合格后通过卸料斗装入混凝土罐车(带搅拌)或泵车送至混凝土浇注工地。预拌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

搅拌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五章  原料来源、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5.1原料来源

水泥:由省内名牌水泥厂购入。

炉灰及矿渣粉:由乌鲁木齐及周边县市购入。

沙子和石子:本市购入。

外加剂:由本市供应。

5.2能源供应

5.2.1水

本工程生产生活日用水量40m3/h;由自建水井(提水量50 m3/h)供水。

5.2.2电

生产耗电230kw/h; 45万kw/a(含生活用电)。由当地供电局供给。

5.2.3暖

本工程生产生活供热由自建1t热水锅炉供给。年耗煤35t。由省内煤矿供给。

5.2.4柴油

本工程运输年耗柴油500t,由石油公司和加油站供应。

5.3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5.3.1项目规模

建成年预拌、配送、泵送混凝土60万m3/a。

5.3.2产品方案

产品规格由C15、C20、C25、C30~C80混凝土,14个品种。

第六章  总图运输和公用辅助工程

6.1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年生产能力60万m3预拌混凝土,建设预拌混凝土生产装置两套及相应的辅助配套设施、装备。

6.2厂址选择及建设条件

6.2.1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项目选址位于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仓房沟东路569号(原测绘大队营房),交通通讯方便。规

划区内地势平坦,用地类别为现状工业用地。

6.3设计指导思想

本工程为商品混凝土项目。工程设计将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国家和行业设计标准、技术规范、规程;

2、科学规划布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使工程投资合理化,运营成本最小化;

3、规划设计应具有前瞻性,既考虑目前市场需求的现状,又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需要。应具有先进性、灵活性、实用性和可靠性,满足盘锦市及周边区域对商品混凝土的需要;

4、工艺系统设计本着方案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操作方便的原则进行设计;

5、合理布置功能区,平面布局力求紧凑,在满足功能、绿化、环境等方面要求的同时,尽量节约土地;

6、全面贯彻建筑节能标准,采用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

6.4总图运输

6.4.1总平面布置

1、主要依据

1)60万m3/a项目总平面规划。

2)国家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厂矿道路设计规范、预拌混凝土技术规范及电气、给排水等相关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总图制图标准》(CB/T50103-2001);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2、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1)遵循生态原则,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符合国家法规和当地规划的前提下,满足预拌混凝土生产要求。同时充分考虑节约用地,保护环境。

(2)充分考虑实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美观需要,并结合用地现状创造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组织有效、环境优美的站区。

(3)合理布置功能区,使功能区有机结合,达到功能互补;

(4)统筹规划,并留有发展余地。

3、总平面设计方案

拟建场地占地面积27000m2,建设一期年产60万m3/a商品混凝土建设项目,总征地40亩。本次规划,是在保证生产运营和消防安全基础上,根据甲方提供的用地要求,将用地分为2个区域,分别为一期生产区、办公生活区。

项目新征地为规划工业用地,在总平面布置中,结合土地的现状,经方案比选充分考虑生产与生产辅助设施和运输系统的合理性,力求符合作业方便、便于管理、布置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

(1)预拌混凝土生产区

预拌混凝土生产区在站区后半部,本次规划自前向后依次布置,在路边并列布置搅拌楼2座、储料仓16个、计量秤房,搅拌楼前布置停车场。

(2)材料场:中间布置沙石料堆场和停车场。

(3)办公生活及辅助生产区

后边左侧布置仓库1680 m2。

同一轴线接锅炉房间隔10m布置综合楼(化验室、办公宿舍和食堂)。

同一轴线街接综合楼间隔10m,布置机修车间和变电所。

厂区建筑红线内构筑钢结构围栏,内2m为绿化带、绿化带内7m为环形通道,转角半径为12m。临道左侧进口为进向物流、右侧出口为出向物流。出口处设门卫,厂门为18m电动不锈钢伸缩门。

按照各功能分区的要求,建筑构物四周和路边种植花草乔木、

站区内设置不同形式的绿化场地,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6.4.2站区道路主要设计技术条件

1、站区道路及场地采用混凝土路面。

2、道路纵向坡度采用1.5%。

3道路转弯半径:主干道及次干道转弯半径为12m。

4、搅拌站到站外公路(305国道)泥结石路面改造为9米宽的砼路面。

6.4.3运输组织及运输工具

1、运输组织

(1)搅拌站场内总图运输将按照短捷、流畅、连续、运输便捷、安全,避免过多倒车或错车让车现象发生的原则来布置。

(2)场内外材料运输将做到接卸、贮存、搅拌上料形成完整的、连续的系统。

(3)原材料运输由本站自备运输车辆完成。产品运输由本站自备的混凝土罐车运交客户。

6.5建筑工程

6.5.1设计依据

(一)技术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二)结构设计方案

1、基础选型

经地勘后按地质资料实际情况,对持力层和地基承载力标准值进行选取后再确定基础选型。

2、上部结构选型

根据建筑设计及层高选用框架结构。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梁、板、柱及砼构件的标号由施工图设计确定。

6.5.2设计要求

1、按用地使用性质要求,合理分区;

2、充分保证预拌混凝土工艺操作的功能要求;

3、空间效果、环境质量、绿化等满足规定要求;

4、满足建筑消防通道及防火间距的要求;

5、近期需要和远期发展相结合。

6.5.3主要建构筑物

1、综合楼

集办公、化验、宿舍、食堂于一体。建筑面积3000 m2,3层框架结构。层高3.5m,内墙面为乳胶漆,外墙面为陶瓷面砖,塑钢窗、钢门、内门为木质装饰门,不锈钢楼梯扶手,理石地面。

2、机修车间、配电房

建筑面积120 m2。砖混结构、塑钢窗钢门,内外墙涂料,水泥地面,檐顶标高4.2m。机修车间与变电间中间设防火墙。

3、仓库、锅炉房

建筑面积1680m2。砖混结构、塑钢窗钢门、内外墙涂料、水泥地面,檐顶标高4.2m。仓库与锅炉房中间设防火墙。

4、砂石料场地及停车场

占地面积20000 m2左右,±0以下500混砂压实,以上200厚C30砼(设伸缩缝)。

5、搅拌站及设备基础

按CB-H2D-120型砼搅拌设备基础图构筑基础,配料间为轻钢结构,设备及厂房均由产家安装。占地面积400 m2,除设备基础外均为±0以下500混砂压实,以上200厚C30砼(设伸缩缝)。

6.6公用工程

6.7.1供电工程

10KV电源引自上一级变电所,变电站电力充足,可以满足新建项目的生产、生活供电。

(一)负荷等级

本工程消防用电为二级负荷,其余按三级负荷供电设计。

(二)电力设计

1、负荷计算

本工程新建项目总装机容量460KW,安装500KVA变压器一台。

根据站区的总体规划,负荷密度的分布情况,以及近期、远期的发展需求等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计算,并经技术经济比较最终确定,初步变配电方案为:新建变配电间位于站区南侧,变配电间内设置一台500KVA变压器,办公楼、宿舍、搅拌楼、机修库等生产及附属设施供电。

2、高、低压系统

变配电间一次侧均采用电缆进线方式,主结线采用单母线设计。

10KV高压开关柜选用固定式开关柜,配备真空断路器,弹簧操作机构;低压柜均选用GCS抽出式,主进用断路器选用框架智能型,其它出线断路器选用高分断能力断路器。为操作方便,所有容量大于400A的低压断路器均为电动操作。变配电间变压器选用SⅡ系列低损耗变压器。

根据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变压器的容量及分布情况高压系统采用放射式配电系统供电。低压供电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结合的配电系统。低压系统接地型式为TN-C-S。

(三)配电系统

本工程供电的负荷设备均为连续性生产负荷。低压配电线路采用电缆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形式由变配电间向各用电负荷供电。供电线路均选用YJV22型交联电缆埋地敷设。

预拌混凝土设备的配电,采用配电箱集中控制,在各用电设备处设电源插座箱。线路选用YJFAV22电缆直埋敷设。

电气设备的选择上考虑到露天、粉尘多等因素,电气设备防护等级选配如下:

室内所有配电设备防护等级要求为IP55以上。

室外配电箱、接线箱、控制箱:IP550

(四)照明系统

照明系统为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供电系统,采用YJV22型电力电缆埋地敷设。

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6B50034—2004的要求,进行灯具的选择及照明设计。对大面积的照明场所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其他小容量照明均为现场控制方式。道路照明由变配电间统一控制。

(五)防雷接地

按照本地区雷电活动情况,本工程料仓、搅拌设备、综合楼等按三类防雷建筑设计。

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弱电系统接地等共用接地极,其接地电阻满足其中最小要求。

6.7.2给排水工程

(一)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的设计要求。

2、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

3、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O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B50016—200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二)设计范围

室内:给水、污水、消防给水。

室外:给水、污水、雨水。

(三)给水系统

生产用水由自建DN80×400m机井一口,流量50m3/m,≥0.3MPa;生活用水已由市政供水管网覆盖,供水压力≥0.25Mpa,其水压、水量、水质均可以满足项目生产、生活要求。为满足生活用水需要,从厂区北侧引一条DNl00给水管。生活用水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

(四)污水系统

本工程集料洗水、地面冲洗水、生活污水无污染,经收集沉淀后可循环使用。

(五)雨水系统

规划用地北、东侧有农用排水沟,厂区雨水可直接排入。采用雨污分流有组织的排水方式。在站区道路路边设置雨水口,按照最短线路排水原则敷设。雨水检查井的布置间距按规范要求设置。雨水经汇集后排入厂区附近的下水渠。

第七章  节能措施

7.1概述

节能是本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能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企业必须十分重视节能措施的落实。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1992)1959号文《关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章)的暂行规定》,企业在进行建设的同时,要同步做好项目的节能工作。因此本项目要从多层次、多渠道、多方面做好节能工作。

7.2工艺节能措施

l、在满足工艺作业的前提下,尽可能以最短的工艺路线完成较多的工艺作业功能;

2、在满足产量的情况下,选用性能稳定、可靠、操作和维修保养简便,耗能低的先进设备;

3、设备的装机容量配备合理,防止“大马拉小车”现象;

4、在设备操作、维修管理中,要求操作人员在各个生产环节上,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减少设备故障,并及时排除故障,防止设备空载运行;

5、设备的开启和关闭采用集中控制与人工操作相结合,避免设备空运转;

6、完善计量设施,对生产工艺能耗指标进行监控。

7.3电气节能措施

1、所有电动机采用YX系列等节能电机。

2、变压器选S11系列节能变压器。

3、采用电力电容器补偿无功容量,减少线路损耗和变压器损耗。

4、照明灯具采用高效节能型荧光灯。

7.4管理节能措施

1、强化节能意识,定期在职工中举办节能讲座,同时开展在车间班组间举办节能竞赛;

2、建立健全设备维护和维修制度,保证设备处于高效运行状态。

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

8.1设计依据

l、《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文);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K1998∑第253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98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年);

6、我国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其他法律、法规和规定。

8.2主要污染源及对环境的影响

8.2.1主要污染源

l、噪声:机械设备运行噪声和运输车辆运行噪声。

2、粉尘:主要是砂装卸作业区产生的粉尘。

3、废水:本项目生产运营过程中产生部分生活污水。

4、其他污染源:无。

8.2.2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本工程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主要有、水泥、砂石的接收、储存、等作业,有部分生活污水、工业噪声、粉尘产生。在工程设计中将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的要求,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保证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类似项目建设的经验也证明: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8.3环境保护措施

8.3.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6297-1996);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4、《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l2348-90);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8.3.2环境保护措施

1、防止噪声污染措施

本项目噪声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进行设计,环境噪声昼间不大于60dB(A),夜间不大于50dB(A)。

(1)加强项目内运输车辆的调度和管理,制定严格的站内车辆运输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司机的培训工作。

(2)要尽可能选用性能稳定、运转平稳、低噪声的设备;精心操作,减少设备空载运转。

(3)产生噪声的主要机械设备,采取减震、消声等措施,从声源上进行根治,使噪声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4)生产作业区远离办公生活区,并有绿化带相隔,能够保证办公生活区的噪声低于60dB(A)。

噪声控制预期效果:通过有效控制噪声,噪声排放能够符合《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要求,即厂界不超过50dB(A),作业场所的噪声不超过85dB(A)。

2、防止粉尘污染措施

(1)设计中选用工艺性能及密闭性能好的设备,使排放的粉尘浓度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2)对产生粉尘的作业过程及设备,采取必要的通风除尘措施。

(3)装卸工艺设备的布置使物料落差尽量小,以利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减少产尘量。

(4)在实际生产操作中尽量减少物料倒运次数,减少粉尘。

(5)加强生产管理,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掌握正常的设备操作和管理技能,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6)建立卫生管理制度,保证作业环境清洁卫生。

粉尘防治预期效果: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粉尘排放能够符合国家环保标准(GBl6297—1996)的要求,即排放的空气中粉尘含量小于120mg/m3,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含量小于lOmg/m3。

3、生活污水排放控制措施

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系统。采用节水设备,严格用水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生产废水排至厂区污水处理站进行生化处理达标后排放。

4、绿化

在办公生活区、生产区的周围进行局部绿化。

8.4环境保护预期效果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产生的粉尘、噪声、固体废弃物、废水等各项污染物在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后都能够满足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并符合区域环境功能区的要求。

认真落实各项环保对策,并加强环保管理,工程施工和营运期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减缓和控制。

第九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9.1设计依据

《关于颁发辽宁省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执行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的规定》;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电压保护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921997年版):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140-9097年修订本)。

9.2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

在站区进行装卸作业过程中,具有以下危险性的作业:在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的生产操作规程,杜绝可能的造成人身伤害。

(1)所有机电设备的操作;

(2)吊装作业;

(3)电工作业;

(4)运输作业;

(5)电气焊作业。

1、主要危险因素

火灾危险。在作业场所内当条件具备时,也可能发生火灾。可能发生人身伤害事故。这类事故的发生一般在设备维修过程中或者是巡回检查过程中,由于作业人员思想麻痹,或者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可能产生机械伤害、交通事故、高空坠落、起重伤害等。

2、主要危害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常常会使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10um的粉尘,以及其它有害物质,当作业人员长期吸入粉尘后,就会引起呼吸道病状和肺功能异常,还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等。

噪声也是一种危害因素,就目前我国控制噪声技术状况,设备本身很难达到国家规定值内。因此,作业人员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也可能受到一定危害。

9.3主要防范措施

9.3.1采用安全生产和无危害的工艺和设备

1、在安全上,设备选型遵循以下原则:

(1)设备必须安全可靠,传动部分设置安全罩。

(2)高处作业要有操作平台和相应的劳动保护。

(3)设备必须有良好的密闭性,避免灰尘外扬。

(4)各类胶带采用抗静电阻燃胶带;皮带输送机等设置防止皮带打滑、跑偏的安全监控装置,紧急停止开关等装置。

2、防火措施

(1)生产性建筑物等,严格按消防规范设计,其门窗易向外开启。

(2)所有动火作业,严格按消防规定,执行审批手续。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定。并对作业人员进行防火知识培训。

9.3.2对危害部位和危险作业的保护措施

1、总平面布置合理,道路转弯半径满足《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并设置交通标志;

2、采光、通风符合国家标准;

3、外露机械传动部位设置安全防护罩,保证安全生产;

4、高度超过15m的建筑及变配电间均设有避雷装置;

5、平台设有防护拦杆,以保证安全;

6、加强职工安全教育,进行上岗前培训,合格后上岗。

9.3.3危险场所的防护措施

1、全体员工应认真学习、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生产作业安全控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2、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岗位操作规程的学习,合格方能上岗;

3、对高空、吊装等具有危险性的作业,必需持证上岗;

4、电工必须根据国家规定,持证上岗。

9.3.4职业病防护和卫生保健措施

1、搞好站区绿化,以提高环境质量,为职工创造安静、舒适的工作条件;

2、工人坚持定期体检,防止有传染病人员上岗;

3、加强企业工人卫生监测,建立相应职能机构;

4、充分考虑作业区的采光及照明。

9.4消防

9.4.1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B50016—2006);

《建筑灭火器设置设计规范》(OBJl40—90(20##年版));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151-921997年版)

9.4.2总平面与建筑单体

1、总平面

(1)总平面设计按使用功能分区布置,生产区、办公生活区分别在相对独立的区域,以减少火灾发生及蔓延的可能性。

(2)站区内主、次干道及辅助车道形成环状,道路畅通,以利消防车辆的通行。

(3)各建、构筑物之间均设有通道,其间距均满足防火间距的要求。

2、建筑单体

(1)各建筑单体的生产类别、结构类型、主要承重构件的耐火等级均按照标准规范设计。

(2)各建筑单体的安全出口数量及宽度均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

9.4.3消防给水

1、消火栓给水系统

根据规范不同要求,室内分别设置室内消火栓和建筑灭火器。室内消火栓布置间距不超过30m,并保证有两条水枪的充实水柱达到室内任何部位。室内消火栓栓口直径为65mm,配带水龙带长度为25m,水枪喷嘴口径为19mm,每支水枪的充实水柱为1Om。

厂区设环状室外消防管网,环状管网管径为DN200,并按消防规范的规定,设置适量室外消火栓,其间距不超过110m。

2、灭火器设置

灭火器按中危险级设计,变配电用房内设推车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其余部位设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式灭火器。

9.4.4消防电气

本工程设计输电线路完整,供电网络可靠,保护系统先进有效。各子项电器设备外壳均接地完好,综合楼等均设有防雷系统。

第十章  项目管理

10.1项目实施程序

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及批复;

2、初步设计及批复,施工图设计;

3、项目招标及施工;

4、设备采购及到货:

5、设备安装调试及人员培训。

10.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前期立项及批复阶段:20##年5月

初步设计及批复阶段:20##年6月

施工图设计及审查阶段:20##年7月;

项目施工阶段:20##年7月~11月:

设备采购及到货安装阶段:20##年10月~11月;

项目调试、验收及试运营阶段:20##年12月。

具体进度安排根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整。

10.3组织机构

为保证生产、销售等活动的高效运行,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建立完整的组织机构。

建立直线职能制组织机构,实行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可以考虑下设:办公室、财务科、质检科、业务科、安全保卫科等部门。

建立建全岗位职责规定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责权利。形成一套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应建立企业管理的信息传递流程图,保证组织体系信息传递流畅,管理组织高效运行。

10.4人力资源配置

本项目劳动定员100人。其他人员包括搬运工、临时用工等,可根据需要临时雇佣。

10.5人员培训

由于预拌混凝土产品的操作、运输与管理各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在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时应对管理人员、生产工人、检化验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组织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要求能够熟练操作生产工艺及掌握设备维护维修常识,进行岗位练兵,使之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较高的业务能力。为此,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人员培训计划,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l、生产人员在投产前2个月内招聘到位,按中级技工岗位要求集中培训。培训方式可以是:参与设备安装和调试,由安装调试单位和设备供货单位实地培训;重要岗位可以派出人员到类似规模的混凝土搅拌站进行实践学习;可以聘请有经验的工程师集体授课,讲解操作要点。

2、选聘专业工程师2~4人,有生产实践经验的技师或操作工人若干人,带动全厂的操作工人,全面提高操作水平。

3、对市场营销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应掌握商品混凝土营销的特点、市场规律、营销策略等基本知识,可以考虑招聘有营销经验的人员4~6人。

4、对全体职工进行质量意识、企业形象方面的培训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1.1建设投资估算

11.1.1投资估算的范围与依据

本项目投资估算范围包括:工程技术方案中新建商品混凝土搅拌设备、运输设备,辅助生产和办公生活设施,配套建设的水电消防设施工程等。

投资估算采用综合估算法,根据项目建设内容,结合近期类似工程造价水平估算,主要参照资料如下:

1、同类工程技术经济指标;

2、有关材料及设备价格信息:

3、项目建设地区的工程造价信息。

11.1.2编制说明

因建设单位未提供地勘资料,投资估算不含特殊地基处理费用。投资估算根据项目地区及国内工艺设备近期工程造价水平,采用类似工程指标法进行估算。主要建筑材料及设备均按国产考虑,工程其它费用取费费率如下:

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咨询费、工程监理费、工程建设招投标交易服务费按有关文件规定的方法计算取费。

11.1.3工程费用估算(详见附表1)

本项目投资总额为6905万元左右。其中:工程费用:1800万元左右;设备费用 3705万元;流动资金 1200万元)

1、工程费用

建设工程费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安装工程费。经估算,本项目工程费用为1800万元,占建设总投资26.86%。

2、建设工程其他费用

建设工程其它费用442万元,占建设总投资6.59%。

11.1.4预备费

预备费包含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本项目暂不考虑涨价预备费,基本预备费为220万元。

11.2流动资金估算

参照同行业同规模流动资金占用量;估算流动资金需要量为1200万元。

11.3工程投资计划

本项目总投资670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505万元,铺底流动资金投资1200万元。

11.4工程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为6705万元,由建设单位全部自筹。

第十二章  经济评价

12.1基本数据

1、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产品名称:预拌混凝土。达产年产量为60万m3/a。

2、工资总额:项目职工定员为100人,职工年平均工资及福利为每人1.5万元,全厂职工年工资总额150万元。

3、基本折旧

设备原值3705万元、净残值取10%,折旧年限10年。

年折旧额为250万元左右。

4、产品成本

成本估算中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按到厂价格计算;能源价格按现行价计算。水按1元/吨,电按每度0.80元计算。

5、摊销费

摊销费662万元,分10年摊销,年摊销额为66.2万元。

6、维修费

维修费:土建按折旧的30%估算;设备按折旧额的50%估算,为140万元/年。

7、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按分项计算法估算,其他费用估算为230万元/年。

8、销售收入

本项目年销售收入为22200万元。

9、车辆运营费、保险费、车船使用税等按国家和地区现行规定标准计列。

10、销售税金及附加

销售税金及附加暂按销项税-进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所得税率按25%估算。

11、项目计算期

项目计算期为12年,其中建设期1年、投产期1年、达产期10年。

第十三章  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

13.1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风险分析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风险管理是整个投资风险的核心与关键。努力避免投资决策失误,是强化投资风险管理的中心环节。

当前,为应对通货膨胀危机,我国政府启动一系列鼓励和拉动内需以及扶植相关领域发展的投融资政策。然而,由于我国投资决策风险约束体制相对薄弱,在放宽投资增长力度的同时,提高投资决策风险管理水平十分必要。为此应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进行主要风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和提出风险控制措施。

13.1.1投资进入的政策环境

任何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都要符合国家的一系列投资政策的规定。国家政策环境的变动作为投资决策的进入导向至关重要,因此,在投资以前仔细研究国家的政策条件和政策意图以及它们的变化趋势,是控制投资决策风险的前提。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的方向,因此,项目投资进入政策“宽松”,投资进入的政策环境风险较小。随着我国投资管理体制及相关法制逐步健全,项目投资决策、实施和运营中坚持依法办事,实行决策过程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原则,可以有效降低降低投资决策风险。

13.1.2投资进入的市场环境

投资决策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指需求风险、价格风险与竞争风险。本报告对国家宏观政策及预拌混凝土行业现状以及项目周边地区房地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公司对行业及周边市场经营发展等具有较好经验,并具有政策、资源以及组织体系等优势,因此投资进入的市场环境风险较小。但企业应高度重视市场风险,在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以及节约经营费用方面下工夫,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能力。

13.1.3投资决策控制机制

要堵塞投资决策风险控制的“漏洞”,就要强调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充分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尤其要防止投资决策过程中的长官意志与行政命令,导致投资决策的失误。

总之,为了避免投资决策失误,应加强市场现状和需求调查,对项目前期的科学评估和论证,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体制和适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营管理模式。

13.2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13.2.1项目建设阶段风险分析

项目建设阶段风险分为投资风险、进度风险、工程质量风险的安全风险。根据项目特点,表14-1对该项目建设阶段的存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提出了初步对策方案。

表14-1  项目建设阶段主要风险分析及对策表

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风险因素很多,风险管理应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应采取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相结合,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风险因素,必须及时进行识别、评价,提出应对措施,使项目实施顺利进行。

13.2.2项目运营管理风险分析

本项目的财务评价指标说明,该项目的建设从财务评价角度看是可行的。影响项目经营效益最敏感因素是运营收入,项目运营阶段的最大风险因素是市场份额和销售价格。因此企业应充分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合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强化内部管理,降低经营成本,并且注重实施多元化市场经营开发,加强质量、价格、信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

14.1结论

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推动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我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产业政策,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项目建于基础配套条件良好的,环境优越。

市场调查数据表明及周边县市对预拌混凝土需求量较大,有利于企业经营、发展,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根据市场预测和企业竞争力水平分析,项目建成后,企业在该区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只要采取合适的营销策略,完全能够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市场前景看好。

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明显。

14.2建议

1、项目承办单位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便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

2、按基本建设程序精心组织项目建设管理,推行限额设计,加强项目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严格控制项目投资,按相关规定管好专项资金,保障资金安全运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