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工程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XXXXX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

XXXXXXXXXXXXXXXXX区天然气利用工程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XXXXXXXXXX有限公司

资质证书编号:

XXXX年一月

XXXXXXXXXXXXXX燃气有限责任公司

XXXXXXXXXX天然气利用工程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法定代表人:    XXXX

技术负责人:    XXXXX

评价项目负责人:XXXXXXXX

XXXXXXX



  

第一章 概 述················································································ 1

1.1 评价目的·················································································································· 1

1.2 评价原则·················································································································· 1

1.3 评价依据·················································································································· 1

1.3.1 法律、法规······························································· 1

1.3.2 标准和规范······························································· 2

1.3.3 安全评价技术导则····················································· 4

1.3.4 其他资料·································································· 4

1.4 验收评价范围········································································································ 5

1.5 评价工作程序········································································································ 5

第二章 工程概况··········································································· 6

2.1 建设单位简介········································································································ 6

2.2 建设条件·················································································································· 6

2.2.1天然气资源简介························································· 6

2.2.2自然条件··································································· 7

2.3 工程概况·················································································································· 8

2.3.1 工程规模·································································· 8

2.3.2 工程内容·································································· 9

2.3.3 门站········································································ 9

2.3.4 中压管网································································· 11

2.3.5 自控系统································································ 14

2.3.6 公用工程································································ 15

2.3.7 建筑结构································································ 18

2.3.8 其他设施································································ 18

2.4 安全设施和措施·································································································· 19

2.5 工程投资················································································································ 20

2.6 特别说明················································································································ 20

第三章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1

3.1 危险特性分析······································································································ 21

3.1.1 天然气···································································· 21

3.1.1 四氢噻吩································································ 23

3.2 火灾························································································································· 25

3.3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爆炸··················································································· 25

3.4 中毒和窒息··········································································································· 26

3.5 压力管道爆炸······································································································ 26

3.6 电气伤害················································································································ 27

3.6.1 电流伤害································································ 27

3.6.2 电气火灾································································ 28

3.7 机械伤害················································································································ 29

3.8 静电危害················································································································ 29

3.9 噪声危害················································································································ 30

3.10 坠落危害············································································································· 30

3.11 自然灾害·············································································································· 31

3.11.1 雷击····································································· 31

3.11.2 地震····································································· 31

3.12 重大危险源辨识······························································································· 31

第四章 评价单元划分及评价方法选择············································· 33

第五章 符合性评价······································································ 34

5.1 法律、法规方面的符合性··············································································· 34

5.1.1 建设程序的符合性···················································· 34

5.1.2 项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符合性································· 42

5.1.3 设计采用的主要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检查评价················· 45

5.1.4《安全预评价报告》提出的主要措施落实检查评价········· 46

5.1.5 评价结果································································ 50

5.2 设施、设备、装置及工艺方面的安全性·················································· 51

5.2.1 门站单元符合性评价················································· 51

5.2.2 输配系统单元符合性评价·········································· 53

5.2.3 站控系统单元符合性评价·········································· 60

5.2.4 评价结果································································ 61

5.3 物料、产品的安全性························································································ 61

5.3.1 危险物料································································ 61

5.3.2 危险物料危险、有害性辨识······································· 62

5.3.3 评价结果································································ 62

5.4 公用、辅助设施配套性··················································································· 62

5.4.1 电气······································································· 62

5.4.2 有害因素控制措施···················································· 66

5.4.3 强制检测设备设施···················································· 67

5.4.4 消防安全································································ 67

5.4.5 评价结果································································ 68

5.5 周边环境适应性和应急救援有效性···························································· 69

5.5.1 周边环境的适应性···················································· 69

5.5.2 道路安全································································ 69

5.5.3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0

5.5.4 应急能力评估·························································· 70

5.5.5 评价结果································································ 74

5.6 人员管理和安全培训························································································ 74

5.6.1 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 74

5.6.2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75

5.6.3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75

5.6.4 燃气安全管理·························································· 75

5.6.5 评价结果································································ 76

5.7 符合性评价结论·································································································· 76

第六章 安全对策措施··································································· 77

6.1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77

6.2 提高安全水平建议····························································································· 78

7.3 问题整改复查······································································································ 79

第七章 安全验收评价结论····························································· 80

7.1 工程安全状况综合评述··················································································· 80

7.2 项目安全评价综述····························································································· 81

7.3 总体评价结论······································································································ 82

附录:

1、建设单位营业执照

2、总平面布置图

3、项目批复文件

4、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资质证明

5、消防验收意见书

6、安全管理资格证书

7、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

8、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

9、压力管道检验报告

10、压力管道安装质量证明书

11、安全阀效验报告

12、压力表检定证书

13、温度计检定证书

14、流量计检定证书

15、安装工程交公证书

16、操作规程

17、安全管理制度清单

18、应急救援预案


第一章   

1.1 评价目的

    1、贯彻国家、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确保工程投产后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标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企业财产安全。

2、判断、评价工程安全设施、措施与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地方、行业法规、标准的符合程度,为政府主管部门项目验收提供客观依据。

3、识别工程存在和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评价工程存在的风险及其危害程度,提出进一步避免或者降低风险的措施,指导企业抓好安全生产。

1.2 评价原则

本评价按国家现行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对本项目进行评价,同时还遵循下列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地方与行业现行有关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2、采用可靠、先进适用的评价技术,确保评价质量,突出重点。

1.3 评价依据

1.3.1 法律、法规

评价采用的法律和法规见表1-1。


1-1  安全法律、法规

1.3.2 标准和规范

评价采用的标准见表1-2。

1-安全标准

1.3.3 安全评价技术导则

《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

《安全验收评价导则》AQ8003-2007

1.3.4 其他资料

1、XXXXXX研究院编制的《XXXXXXX天然气利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XXXXXXXXX研究院编制的《XXXXXXX天然气利用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文件;

3、XXXXXXXXX研究院编制的《XXXXXXX天然气利用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

4、XXXXX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有关设计、施工、安装技术资料及管理文件;

5、甲乙双方就本安全评价报告签定的合同及评价委托书。

1.4 验收评价范围

根据《XXXXXXXXXXXXXXXXX天然气利用工程初步设计》确定本工程评价范围为XXXXXXXXXXXXXXXXX区天然气接收、调压设施及城区燃气主干管网等;与项目的设计范围相对应,本评价上游起自门站计量调压设施,下游截止至用户中低压调压设施,不包括从分输站引入的次高压管道和进户低压管道。

工程设计中的3台天然气球罐未建设,本验收评价不包括天然气球罐。

1.5 评价工作程序

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程序如下:

1、前期准备;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3、划分评价单元;

4、选择评价方法;

5、定性、定量评价;

6、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7、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

8、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  建设单位简介

XXXXX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XXXXXXXXXXXXXXXXX公司”) 隶属XXXXXX。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经国务院批准组建成立于1973年,隶属于XXXX公司,是从事长输管道及其辅助设施、大中型储罐、电力、通信等工程勘察、设计、咨询、采办、施工及管理的跨国经营的具有化工石油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的管道工程建设专业化公司。

XXXXX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为XXXXXXXXXXXXXXXXX。

2.2  建设条件

2.2.1天然气资源简介

1、我国天然气资源状况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燃料,在全世界能源总消费中占24%,而我国天然气在能源总消费中仅占1.9%。根据我国第二轮油气资源评估结果,现有的139个大、中、小气田中,常规天然气的总资源最为38万亿m3,其中陆地上资源为29.9万亿m3,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渤海湾和松辽)、陕甘宁地区、川渝地区、青海地区和新疆地区五大气区。

2、四川天然气资源简介

为了解决我国东部及中部地区用气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以新疆、青海、陕甘宁和川渝地区(四川盆地)的新增量,分阶段实施西气东输,建设全国天然气输送网络。上海等地区己于20##年通气;川渝地区天然气东输(川气东输)也于20##年到达武汉。

根据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和新星公司己探明的储量和勘探发展趋势,预计20##年四川盆地的天然气产量将达到165亿m3,与川、渝、云、贵地区的用气量相比,将剩余数十亿m3天然气需要开拓新的市场。故本工程的天然气气源是有保证的。

3、天然气主要参数  

本工程天然气气源来自于四川忠县,其参数如下。

1)天然气组分:

组分:       CH4       C24    CO2       H2O   N2      H2S

体积(%): 97.037  0.713   1.277     0.004  0.969  ≤20mg/m3

2)低热值: 0℃ 1atm,35.58MJ/m3 (8500kca1/Nm3);

20℃1atm,32.99MJ/m3(7881kcal/m3);

3)相对密度:S=0.58;

4)运动粘度:13.89×10-6m2/S;

5)华白指数:51.71MJ/m3

6)燃烧势:  38.88;

7)气体常数:487J/kgK;

8)烃露点:  <-40℃;

9)水露点:  -10℃;

2.2.2自然条件

XXXXXXXXXXXXXXXXX区位于XX省中部偏东南丘陵山区,XX市北部,在东经112°45′~112°50′,北纬27°12′~27°40′之间。距省会长沙136km,距XX市区50km,距京广铁路XXX站20km,与京珠高速公路紧邻,107国道穿境而过。区境东、南、北三面依次与XXXXXXXXX等8个乡镇接壤,西面抵XX县界碑。 

XXX区国土面积181.5平方公里,其中中心景区面积85平方公里,城区面积5平方公里。

XX区属大陆型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山顶山下温差大;热量充足,无霜期长;湿度大,云雾多,天气多变;降水集中,雨季常有山洪暴发;积雪多,冰冻期长。

年平均气温       17.6℃

绝对最高气温     41℃   

绝对最低气温     -9.8℃  

年平均降雨量     2161.7mm    

历年最大降雨量   188.2mm

地震基本烈度:根据国家地震局20##年2月颁发《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工程所处区域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小于0.05g,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

2.3  工程概况

2.3.1工程规模

20##年年供气量472×104m3/a,年平均日供气量12928m3/d,气化人口3.77万人,合1.13万户,居民气化率80%。远期20##年年供气量1256×104m3/a,年平均日供气量34402m3,气化人口9.04万人,合2.72万户居民气化率90%。

工程总投资为1862.79万元。已于20##年底投入试运行,20##年达产。

2.3.2 工程内容

本期主要工程内容包括门站1座,中压管道18.81km。

2.3.3 门站

1、功能及工艺流程

门站接收分输站送来的天然气,对来气进行过滤、并设置计量装置对来气量进行计量。天然气进入城市管网前,经调压、加臭,确保安全用气。

门站工艺流程图详见图2-1。

图2-1  门站工艺流程框图

2、门站选址

天然气门站选在距城区约5km处的梅桥村,该地域为构造剥蚀浅变质岩丘陵地貌类型。全场地上覆盖全风化物,下伏基岩。站址地势较为平坦,四面为山丘,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小。

3、门站设施

1)预留2台球罐用地;

2)400m3消防水池及消防泵房;

3)设计采用箱式变电站,实施为树杆变压器加低压配电系统;

4)工艺装置区;

5)综合办公楼。

4、总平面布置

门站为一90.5m×67.9m矩形地块,占地面积6144.95m2

总平面根据建构筑物功能,结合地质情况,优先布置预留球罐和消防水池,在满足有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布置其它生产设施。站区分为生活办公区、生产辅助设施区、球罐区及工艺装置区。站内所有建构筑物沿建筑轴线大致南北向布置。

大门设在门站西侧,靠近站外公路,利于厂内外联系和消防车的进出,并临近综合办公楼,便于人员车辆进出和管理。

总平面设计在保证生产联系方便的前提下,各建构筑物之间的间距均按照有关规范要求设置,并为绿化留下空间。

5、竖向布置

门站为山地,高程为82m~100m,场地外部地势低洼,内部挖土填向外部以新建进站道路。根据建设场地实际标高状况,站区设计为2个台阶,综合楼及消防设施等用地标高为82m;罐区标高为86m。两者衔接部分为坡度为21.8°。消防通道以7%的坡度由罐区里面的道路坡向门站大门方向。

6、交通运输   

站内道路沿生产设施呈环形布置,以使消防通道顺畅;站外进站道路路面宽6.0m,站内主要道路局部宽6.0m,其余均宽4.0m。

7、绿化

门站内进行了必要的绿化建设,绿化面积约2000m2。重点绿化围墙周边及大门两侧,其它区域适当建设花坛和种植行树点缀。

8、主要工艺设施 

1)球罐

站内预留3台1000m3球罐的位置;

2)过滤器

共2台,DN100;

3)调压器

共2台RTJ-80/80QE高中压调压器,DN80;

4)流量计

共2台LWQD-150涡轮流量计,DN150;

5)加臭系统

设置了l套RL-D2BlllQ型燃气自动加臭系统,压力2.5MPa,近期按1.4MPa运行。

2.3.4 中压管网

1、输气

XXXX支线从XX区境内通过,本工程门站气源从支线6#阀室引出,6#阀室与门站工艺设施距离10m。目前,气源压力为1.4MPa。

XX区城区布局紧凑,面积较小,输配采用了中压一级输配系统。中压管网的起点为XX门站,终点为各用户调压设施,中压管网起点的设计压力为0.3MPa。用户调压设施采用的基本上为中低压调压箱、站。考虑到各类用户的不同需要,以及为将来发展用户适当留有余地,中压管网末端压力均大于50kPa。

2、管道布置

本期工程中压管道由城市门站引出后,沿规划道路,经万福路绕过天子山,至祝融大道敷设输配主干管,再沿与祝融大道平行的道路由南至北到北环路,向东西两侧分出支管。向西由XXX路形成一个环网;向东由XXXX路以及祝圣路、东街、西街、北街形成三个环网。远期由输气主干线再分支管,覆盖整个规划城区。

3、管道敷设

中压管道均采用直埋敷设,管道覆土埋深为:

埋设在车行道下时,实际深度均不小于1.0m;

埋设在非车行道下时,实际深度均不小于0.6m;

埋设在水田下时,实际深度均不小于1.2m;

埋设在庭院内时,实际深度均不小于0.3m。

4、穿越工程

1)燃气管道穿越城市主干道时,采用钢套管,开槽敷设。

2)穿跨越公路中压道采用直缝电阻焊钢管。

3)穿越河、沟4处,其中3处采取截流开挖的方式敷设,1处(河沟宽度约6m)附桥敷设,过河管道采用钢管,采取加强级防腐蚀措施。

4)管道敷设时不穿越铁路,建成后因武——广高速铁路的建设,铁路桥架空于管道埋设地上空与管道垂直跨过。

5、管道附属设施

1)阀门

为减少管道发生事故时天然气的损失和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保证管道安全输气和保护环境,下列情况下设置了阀门:

    ① 穿跨越重要河道的两端;

    ② 中压燃气支管起点处;

    ③ 中压干管每2~4km设置分段阀门。

2)钢管锚固

设置管道锚固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管道由于气温或输气介质温度的变化或压力作用下使管道产生轴向力而推挤设备、阀门、弯头等,造成破坏、过量变形或管道失稳。

管道锚固墩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形式,在管道进出站、大中型穿跨越两端、管道出土端、管道与设备的连接处、管道弯管、管道竖向坡度大且向上凸起段均设计锚固墩。

3)管道标志

燃气管道沿线均设置管道标志,沿管道顶埋设警示带、转角桩、交叉桩。

6、管道防腐

本工程埋地钢管(为穿、跨越河沟及公路处,其余为PE管)的防腐采用加强级挤塑聚乙烯三层结构防腐层。

门站内地面管道和设备均采用环氧铁红防锈漆。

2.3.5 自控系统

门站控制系统直接采集各生产现场和管网监测点的各类工艺参数及设备运行状态等信号,并根据调度中心的命令或自动控制执行器动作,是整个系统正常、可靠运行的基础。

1、内容及组成

门站控制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型网络系统,由高性能的计算机和相应的各类软件构成。其主要功能特点如下:

1)系统采用的应用软件可将数据采集系统传送上来的数据通过计算机显示器提供给值守人员,值守人员根据这些数据对工艺流程做出相应的调整;

2)对重要或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工艺设备,系统可对其检测参数设置上下限报警,并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发出控制命令,以避免人为因素造成事故;

3)系统数据库软件可将PLC系统传送上来的数据、报警信号及相应处理措施进行保存,并通过打印机形成报表,以便管理和操作人员查询和总结操作经验;当通讯系统出现故障时,数据库软件可将故障时段的数据保存,当通讯系统恢复时再将数据上传,以保证调度中心数据库的完整性;

4)与调度中心进行数据交换,接收和执行调度中心调度指令。

24   有人值守现场级监控站网络主要设备表(含软件)

2.3.6 公用工程

1、给排水

1)给水

用水量:本工程给水为生活用水、生产主用水和消防用水。生活用水指标按80升/人·天计。门站生产用水量很少,主要为场地冲洗用水和绿化用水,总用水量约为0.3万吨/年。门站消防用水主要为储气球罐消防用水,门站消防用水量按30升/秒,火灾延续时间按3小时设计。

水源及给水系统:门站的综合办公楼及消防水池补水由站外水井供水。门站设置一座400m3消防水池和配套消防泵房,设计选用S150-5OB型水泵2台(1用l备)。因球罐未建设,目前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已建,但消防水系统未施工。

2)排水

门站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排至站外。站内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出站外。少量生产污水由污水管道收集,然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2、供电

1)供电措施

根据国家《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的规定,门站属二级负荷,主电源由电网提供1回路10kV电源,设计用电缆直埋引入站内10/0.4kV箱式变电站,备用电源选用柴油发电机,与主电源采用双投开关切换;工程实施时因门站地域为农村,采用树杆变压器,低压侧380V引入门站的供电方式。

2)计算负荷及电机启动方式

门站常用设备用电负荷主要为照明、空调及站控系统负荷,其次为工艺装置区电动球阀等;非常用设备用电负荷为消防泵,共2台,1用l备,单台消防泵功率22kW。常用设备计算负荷约为40kVA,故主电源采用一台10/0.23~0.4kV,50kVA的变压器;备用电源(设计采用的50kW柴油发电机组)暂未配备(因球罐未建设)。本工程除门站内消防泵采用降压起动外,其余设备均为全压直接起动。

3)电气设备的选择及线路敷设方式

站内爆炸危险场所目前主要为工艺装置区,其电气设备、照明灯具、一次检测仪表均选用隔爆型;非爆炸危险场所设备则按使用环境选择。

站区电力及控制电缆均采用直埋敷设,进出站区办公楼的电缆均穿管敷设,办公楼内的照明及空调线路均穿PVC硬塑料管暗敷,全栋楼采取总等电位联结并装设漏电保护器。

4)防雷及接地措施    

门站内爆炸危险场所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设防,其余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设防;

全站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

管道及设备均作防静电接地;

全站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静电接地等,利用建筑物基础作自然接地体,共用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3、仪表

1)检测项目

进、出站总管流量及温度现场显示并远传记录,压力现场显示并远传记录、越限报警。

各汇气管温度现场及远传显示记录、压力现场显示及远传记录报警。

过滤器进出口压差现场显示并远传记录、越限报警。

出站总管加臭量远传记录。

可燃气体泄漏检测报警。

2)仪表设置及选型

就地指示温度仪表选用双金属温度计,压力仪表选用弹簧压力表;

远程测温仪表选用铂热电阻一体化温度变送器,压力仪表选用电容式压力变送器;

进出站流量计选用进口涡轮流量计,精度为0.5级;

工艺装置区设置2个可燃气体泄漏检测探头,其输出信号传至站控系统报警;

电动阀门执行机构选用进口质量优良的机电一体化智能化电动头装置;

  为防雷电反击,仪表和站内电气接地系统共用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在仪表及控制室电源以及信号线端口均设置浪涌保护器。   

以上仪表及装置均为隔爆型。

4、采暖通风   

1)供热采暖

生产办公区设置全自动电饮水机。

2)通风及空气调节    

为满足职工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需要,变配电间设有轴流风机进行通风换气。厨房设有抽油烟系统。

门站的仪表控制室、通讯室、活动室等设置柜式热泵型空调器。

2.3.7 建筑结构

门站建(构)筑物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2.3.8 其他设施

1、劳动组织

为了保证天然气的安全使用,XX区已成立了相应的天然气公司,由总经理负责。

2、劳动定员

人员编制按国家有关规定定员,劳动定员见表2-5。

25      劳动定员表(按近期规模)

3、后方工程

为了安全、方便天然气的管理,公司下设管理调度中心、抢修维修中心及用户服务中心(设于市中心)。

4、管理调度中心

管理调度中心内配备现代化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和自动测控系统,对输配系统的运行工况进行即时、全面、准确的了解和分析,及时的进行生产调度管理;对市内事故工况进行分析处理,提出抢修方案。

5、抢修维修中心 

抢修维修中心主要负责管道的抢修维修和应急工程的安装施工。

6、用户服务中心 

用户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抄表、收费、表灶修理等。

2.4  安全设施和措施

工程设计采取的安全设施和措施包括:

1)严格按有关规范、规程进行设计和管理,全面杜绝各种不安全因素,提高运行和管理水平,防止不正常工况出现。

2)天然气门站设加臭设施;在天然气不易扩散的场所增设可燃气体检测仪。

3)天然气管线的敷设严格按国家规范保证安全间距,对确有困难处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管道安全。中压干线设分段阀门,支线起点设截断阀门,以减小事故的影响。

4)选用低噪音设备,配置人员防护设备,对噪音区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体检。

5)设置专职劳动安全机构,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制度,加强对职工的安全和健康防护教育。各类场站配备适当的现场急救用品。

6)调压设施总图布置按设计规范进行,保证安全距离,设置必要的消防通道和安全疏散出口。

7)各类站场按防爆范围等级采用防爆电器,采取防雷和防静电火花措施,避免可能泄漏的天然气遇火花而产生爆炸。站区建筑物按防雷分类采取防雷措施;燃气管道采取消除静电措施;电缆进线、动力箱、配电柜及控制盘均做接地保护。

8)站址选择远离居住区,与周围建(构)筑物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符合有关规范的安全距离要求。

9)站区内平面布置充分考虑各建(构)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站内区域功能分明,防火间距符合规范要求;站内设环形消防通道和相应消防设施,按要求设置安全疏散出口。

10)建设相应的室内外消防水系统,配备必要的火灾自动报警器、灭火器、干粉灭火机等灭火设施。

11)站内各建 (构)筑物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建(构)筑物设置足够的泄压面积,地面一律采用不发火花地面。

12)门站设置一座400m3消防水池和配套消防泵房,门站球罐区布置环状消防给水管网,设计2支SPT50型消防水炮、2个室外消火栓,球罐区消防供水量最大可达60升/秒。

13)在关键生产设备及管道上设报警或联锁装置。

14)配备火灾自动报警器、灭火器、干粉灭火机等灭火设施及器材。

2.5  工程投资

XX区天然气利用工程项目总投资1774.08万元。

2.6  特别说明

因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预评价时间均在20##年,因此,设计、预评价所用的部分标准目前已过期,但当时是适用版本。

第三章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即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危险因素侧重于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而有害因素则侧重于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通常对二者不加以区分而统称危险、有害因素。

所有危险、有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它们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故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

3.1危险特性分析

3.1.1 天然气

本工程涉及的主要危险物料是天然气,其主要成分及含量如下:

组分:       CH4    C24    CO2     H2O     N2     H2S

体积(%): 97.037  0.713   1.277   0.004   0.969  ≤20mg/m3

天然气的主要组分为甲烷,因此以下以甲烷为准分析天然气危险特性。

甲烷危险特性如下:

一、标识

国标编号     21007

CAS号   74-82-8

中文名称     甲烷

英文名称     methane;Marsh gas

别    名   沼气

分子式    CH4    

危险性类别  第2.1类  易燃气体

爆炸极限:下限(v%)5    上限(V%)14

UN号:1971

二、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分子量    16.04    蒸汽压 53.32kPa/-168.8℃   闪点:-188℃

熔    点 -182.5℃   沸点:-161.5℃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

相对密度(空气=1)0.55

稳定性    稳定

主要用途  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炔、甲醛等的制造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毒性:天然气基本没有毒性,但其中的杂质硫化氢属于高毒物质,如含量过高,一旦泄漏会造成人员中毒。高浓度天然气有单纯性窒息作用,可因缺氧窒息而引起中毒。空气中浓度达到25%时即出现头昏、呼吸加速、运动失调。

急性毒性:小鼠吸入42%浓度×60分钟,麻醉作用;兔吸入42%浓度×60分钟,麻醉作用。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

四、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五、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特殊情况下,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六、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3.1.1 四氢噻吩

一、标识

CAS号   110-01-0

分子式    C4H8S

危险性类别  第3.2类  中闪点液体

UN号:2412

二、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

分子量    88.17     闪点12.8℃

相对密度(空气=1)1

稳定性    稳定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有机合成中间体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具有麻醉作用。小鼠吸入中毒时,出现运动性兴奋、共济失调、麻醉,最后死亡。由于其毒性小,目前没有制订卫生标准,急性毒性LC50为27000毫克/立方米/2小时(小鼠吸入)。

危险特性:易燃,遇高热、明火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

四、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五、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建议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沐浴更衣。注意个人卫生。

六、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若肥皂水和清水彻底清洗皮肤。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3.2 火灾

本工程输送和储罐的物料为天然气,属于甲类易燃气体,在空气中能燃烧。天然气和加臭剂四氢噻吩(门站存储量约0.5t)一旦泄漏,遇明火或者摩擦、静电等会引起火灾。

此外,本工程在生产过程还可能发生其他火灾,如办公室办公用品发生火灾、电气火灾(另节介绍)等。

火灾危害是本工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之一,生产运行过程中必须加以重点防范。

3.3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爆炸

爆炸是指在极短的时间内能量骤然释放或急剧转化成机械功以及光和热的辐射。爆炸做功的根本原因在于爆炸瞬间形成高温高压气体或蒸汽的骤然膨胀,爆炸能使爆炸点周围介质发生急剧的高温压力突跃。这种压力突跃是爆炸破坏作用的直接原因。按照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爆炸分为三类:1)物理爆炸:是一种物理过程,只发生状态变化,不发生化学反应;2)化学爆炸:物质发生高速放热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急剧膨胀做功而形成的爆炸现象;3)核子爆炸:原子核发生裂变反应或核聚变反应所形成的能量急剧释放。

爆炸形成的冲击波,对人员伤害作用的主要征象是引起听觉器官损伤,血管破裂致使皮下或内脏器官出血,更严重的是能引起内脏器官的破裂,特别是肝脏、脾脏等器官破裂和肺脏撕裂、肌纤维撕裂以致死亡。

气体爆炸是指在大气条件下,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以及闪点低于或等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的蒸汽,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当其达到一定浓度范围时,受外界火源的作用,就能发生爆燃或分解反应;反应放出的热源立即加热气体产物,导致整个混合物的温度和压强急剧上升,从而产生爆炸。

本工程生产过程中天然气和加臭剂四氢噻吩一旦泄漏,将可能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明火、摩擦或静电等就可能造成化学性爆炸。

3.4 中毒和窒息

中毒是指有毒物质侵入人体后,蓄积到一定的量,与人体组织发生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变化,在一定条件下破坏正常的生理机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病变,以致危及生命的现象。发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因接触或使用工业毒物引起的中毒常称为职业中毒。在短时间内大量毒物侵入人体后突然发生的病变称为急性中毒。在较长时间内少量毒物反复、经常地进入人体后引起的中毒称为慢性中毒;接触毒物的时间可以是数月、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出现症状。在工业生产中,慢性中毒比急性中毒更为多见,且由于发病缓慢、早期无特异症状而容易被忽视。

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呼吸道、消化道、皮肤。

本工程天然气基本没有毒性,但其中的杂质硫化氢属于高毒物质,如含量过高,一旦泄漏会造成人员中毒;此外,天然气属于窒息类气体,一旦大量吸入,就会造成窒息。此外,在装置检修、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等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因缺氧造成的窒息事故。

3.5 压力管道爆炸

压力管道系指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 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可燃、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本工程压力管道很多,主要天然气管道。

压力管道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有:

1、超压:因超出额定工作压力使管道、连接件、管道附件破裂而导致爆炸。

2、腐蚀:金属管道及其连接件、附件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腐蚀等原因造成强度下降,不能承受正常工作压力而破裂爆炸。

3、设计、安装缺陷:压力管道设计失误,或在安装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可能导致爆炸。

4、管道堵塞:管道因进入异物、腐蚀、物料夹带等原因可能造成堵塞,使其内部憋压而导致超压爆炸。

5、其他缺陷:如垫片材质选择错误等液可能导致压力管道爆炸事故发生。

管道爆炸事故不但直接损害管道、设备,而且会造成内部物料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二次事故。

3.6 电气伤害

电是由燃料、水力、风力及核能等第一能源转变成的第二能源,由于其具有方便输送、易于转变等优点,电在生产和生活中几乎无时无处不被使用,因此,电气伤害也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过程之中。电气伤害包括电流伤害、电磁场伤害、电气火灾和电路故障等。

3.6.1 电流伤害

电流伤害即触电,指电荷(包括电流、雷电、静电)作用于人体而导致的伤害。电荷对人体的伤害有两种类型,即电击和电伤。电击即通常所说的触电,它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使肌肉非自主地发生痉挛性收缩所造成的伤害,通常会破坏人的心脏、肺部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甚至危及生命;电击是电气伤害中最为常见的,按人体与带电体是否直接接触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往往在肌体表面留下伤痕;电伤包括电灼(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电光眼等。

电流通过人体内部,能使肌肉突然收缩,产生麻痹感、针刺感、压缩感、打击感、痉挛、疼痛、血压升高、昏迷、心率不齐、心室颤动等症状,不仅使触电者难以脱离带电体,还会造成机械性损伤。更为严重的是,流过人体的电流还会产生热效应和化学效应,从而引起一系列急骤、严重的病理变化。热效应可使肌肉组织烧伤,特别是高压触电,会使身体燃烧。电流对心跳、呼吸影响更大,几十毫安的电流通过呼吸中枢可使呼吸停止;直接通过心脏的电流只需几十微安就可使心脏形成心室纤维性颤动而死。电击对人体损伤的程度与电流的大小、种类、电压、频率、接触部位、持续时间以及人体的健康状况和身体特性均有密切关系。

电流伤害事故可能发生于任何带电设备及其供电、控制线路上。

本工程使用电气设备和用电作为动力的设备,电流伤害危险普遍存在,如变电所、配电室及所有厂房、装置的电气设备、电机、仪表系统、供电线路、控制线路和照明线路等都存在电流伤害危险。

3.6.2 电气火灾

在电气设备和线路上发生的或由其引起的燃烧爆炸称为电气火灾,电气火灾大多是由电弧、电火花、电热或漏电造成的。

通常由下列情况可引起电气火灾:

1、由于电气设备设计不合理、安装存在缺陷或运行时短路、过载、接触不良、散热不良、漏电等导致过热。

2、综合办公楼电热器具和照明灯具形成引燃源,易引发火灾事故。

3、电火花和电弧。包括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或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火花、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故障时产生的事故电火花、雷电放电产生的电弧、静电火花等。

本工程的带电、用电设备、电气线路存在一定的电气火灾事故危害。

3.7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的能量直接作用于人体而导致的人身伤害,通常指机械设备运动部件或者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挤压、碰撞、冲击、剪切、卷入、绞绕、甩出、飞溅、切割、切断、刺扎等伤害。

本工程可能造成机械伤害的设备主要为机泵等设备。

3.8 静电危害

静电危害是指因物质带有静电而导致的危害。物体产生静电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感应起电、吸附起电、介质极化起电、压电效应起电、电解起电、温差起电、接触起电等。其中接触起电是自然界和生产过程中最常见和最广泛存在的一种起电现象;生产过程中的静电也主要来自接触起电。接触起电主要包括摩擦起电、冲流起电、剥离起电、喷射起电、沉降起电、溅泼起电、喷雾起电、破坏起电、碰撞起电、冻结起电等形式。

带有静电的物体会在其周围形成静电场,从而产生相关的力学现场、放电现象和感应现象,这些现象会导致各种静电危害。一般来说,静电危害包括火灾和爆炸、静电电击以及生产故障等3类,对于本工程,可能因此而引发火灾爆炸和静电电击。

1、火灾和爆炸,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静电放电能量超过某种可燃性或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即会引起火灾或爆炸。本工程天然气产生泄漏、并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一旦环境中产生静电火花,将引发火灾或爆炸。

2、静电电击和二次事故:当人体与其他物体之间发生静电放电时,则人体就遭受静电电击。由于静电一般能量较小,因此静电电击一般不会导致人丧命,但可能引发高空坠落、摔倒等二次事故。

3.9 噪声危害

噪声就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它不仅指杂乱无章不协调的声音,也包括影响人们工作、休息、睡眠、谈话和思考的一切声音。噪声对人的影响包括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心理方面主要是烦恼,使人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生理方面主要是损伤听力、影响睡眠。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会对人体产生损伤,引起噪声性疾病。噪声危害人的听力,轻则高频听阈损伤,中则耳聋,重则耳鼓膜破裂;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危害主要包括头痛、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恶心、心悸等;噪声还可以使人产生心跳加快、心律不齐、传导阻滞、血管痉挛、血压变化等症状。《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中规定,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A);每天连续接触噪声4小时,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8dB(A)。

工业噪声主要来源为设备在运转中的振动、摩擦、碰撞而产生的机械噪声;风管、汽管中介质的扩容、节流、排汽而产生的气体动力性噪声;发电机等电气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噪声;机械设备运转和压力管道产生的振动噪声等。

本工程门站消防水泵、柴油发电机组等设备工作时会产生机械噪声,工艺装置区调压设备将产生气体空气动力噪声。

3.10 坠落危害

坠落伤害是指由于高度变化、人本身的势能(位能)作用于人体而造成的伤害。

1. 使用的登高装置有自身结构方面的设计缺陷,支撑基础下沉或毁坏。

2.不恰当地选择了不够安全的作业方法,悬挂系统结构失效造成的。 

3.因承受超重而使结构损坏。

4.因安装、检查、维护不当而造成结构失效,因不平衡造成的结构失效。

5.使用过程中由于失误、误操作等造成的。

6.在升高过程中,由于攀登方式不对,脚上穿着物不合适、不清洁等造成的。

本工程的坠落伤害主要体现在检查巡线和线路维护时,因基准面和工作位置高差,当保护失当时引起的坠落伤害事故。

3.11 自然灾害

3.11.1 雷击

雷电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爆炸与火灾,如直击雷放电、二次放电、球形雷侵入,雷电流转化的高温等,可能引起的爆炸与火灾;2)电击,如直击雷、二次放电、球雷打击、跨步电压以及绝缘体被击穿,均可使人遭到电击;3)毁坏设备和设施,如冲击电压,可击穿电器设备的绝缘,力效应可造成设备线圈散架,设施毁坏;4)事故停电,电力设备、电力线路以及电气仪表,遭雷击损坏,均可导致停电。

直击雷击中建筑物时,强大的冲击电压和雷电流会毁坏各种电气设备,强烈的机械振动,会使建筑物和设备损坏;热效应会引发火灾或爆炸,还会导致人员伤亡。除直击雷外,雷电感应、球形雷和雷电侵入波等都可能对人和物造成危害,其中以直击雷的危害最大。

工程建设地区春季、夏季雷电活动较频繁。

3.11.2 地震

地震是一种危险的自然灾害;当地震发生时,可能造成建筑物倒塌,设备破坏、管道断裂、介质泄漏,引发二次灾害事故。

根据国家地震局20##年2月颁发《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工程所处区域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小于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小于Ⅵ度。

3.12 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其中生产场所是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而贮存区是指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国标《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对重大危险源的临界量作出了明确规定。

20##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发了《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该《意见》对重大危险源的范围进行了扩展,明确提出其它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也纳入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具体包括:1.贮罐区(贮罐);2.库区(库);3.生产场所;4.压力管道;5.锅炉;6.压力容器;7.煤矿(井工开采);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9.尾矿库。并明确提出了临界量和辨识标准。

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公称直径≥200 mm的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属重大危险源, 故本工程门站至市区长6.3km,直径为219.1 mm的中压燃气管道属重大危险源。

工程为管线储气,管线起点压力为0.3MPa,用户调压箱入口压力50kPa,管线最大直径219.1mm,长度18.81km,总储气量约为1772.8立方米(平均压力按2.5MPa计算,管径按最大值计算),约为0.86吨天然气,而生产场所天然气为重大危险源的临界量为1吨,故工程不存在易燃易爆物质重大危险源(管线利用分段阀进行了分隔,每个工艺单元内的储量更小)。

第四章  评价单元划分及评价方法选择

本评价评价单元的划分详见表4-1。

表4-1

第五章 符合性评价

5.1 法律、法规方面的符合性

5.1.1 建设程序的符合性

项目的建设已经过了前期工作阶段、实施阶段(包括中间检查检验)、竣工验收(各项验收、试运行)阶段和过程,其符合性检查见表5.1-1。

表5.1-1   项目的建设程序符合性检查表

5.1.2 项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符合性

工程整体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符合性检查见表5.1-2。

表5.1-2     项目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符合性检查表

5.1.3 设计采用的主要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检查评价

本工程设计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技术措施,经现场检查、确认,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基本予以落实。具体检查情况见表5.1-3。

表5.1-3       设计采用的主要安全措施落实情况检查表

5.1.4《安全预评价报告》提出的主要措施落实检查评价

本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中共提出了9个方面的安全措施,经现场检查、确认,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基本得到落实。具体检查情况见表5.1-4。

表5.1-4  《安全预评价报告》提出的主要安全措施落实检查表

5.1.5 评价结果

5.1.5.1 存在问题及建议

1)未验收单项(如门站综合楼、消防水池、消防泵房、电气和防雷等)应尽快组织验收。

2)消防水池漏水严重,应整改,将其底部整平夯实;二期工程实施时,应解决好消防水的补充问题,靠深井水补充不能得到可靠保障。

3)工程实施时电源仅引入一回路。因球罐未建设,设计选用的柴油发电机组暂未到位,建议尽快将柴油机组安装到位。

5.1.5.2 评价结果

项目在法律、法规方面基本符合要求,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5.2 设施、设备、装置及工艺方面的安全性

5.2.1门站单元符合性评价

门站单元检查评价情况见表5.2-1。

表5.2-1              安全检查表

注:《安全预评价报告》因在06年以前完成,故采用的目前已过期的规范当时为适用版本。

表5.2-1-1  门站建构筑物与站外建构筑物安全距离检查评价(单位:m)

注:表中括号外数据为规范规定,“/”表示规范没有规定,括号内数据为实际距离。门站外只有东面有2栋民房,期于3面均为山地。

表5.2-1-2       门站内建构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检查评价(单位:m)

注:表中括号外数据为规范规定,“/”表示规范没有规定,括号内数据为实际距离。

5.2.2 输配系统单元符合性评价

输配系统单元检查评价情况见表5.2-2。

表5.2-2               安全检查表

表5.2-2-1  地下燃气管道与建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净距检查评价(单位:m)

表5.2-2-2    地下燃气管道与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垂直净距(单位:m)

注:1. 表5.2-2-1和表5.2-2-2中括号外数据为《城镇燃气设计规范》6.3.3表6.3.3-1的规定,括号内数据和说明为对照竣工图抽查的实际数据及情况。

   2. 从检查情况看,地下燃气管道与建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净距和垂直净距符合要求。

5.2.3 站控系统单元符合性评价

站控系统单元检查评价情况见表5.2-3。

表5.2-3                 安全检查表

5.2.4 评价结果

5.2.4.1 存在问题及建议

1)工程所在地地温在20℃以上的时间每年有6个月以上,而采用了SDR11系列聚乙烯管,按现行规范规定,只能输送0.2MPa以下压力天然气,但本工程天然气输送压力为0.3MPa,建议进行安全论证。

2)综合楼应尽快竣工验收,配备灭火器材。

3)门站前数十米进站道路为填土,填深5米左右,最高处加设了3米高的挡土墙,现场检查发现道路中间有裂缝,可能是因挡土墙倾斜和不均匀沉降所至,建议对挡土墙进行加固,待道路填土稳定后重新铺设道路路面。

4)设计供电为二级负荷。但实施时仅引入一个回路,应尽快安装设计选用的柴油发电机组。

5)完成工程的电气、防雷、环境检测。

5.2.4.2 评价结果

本工程设施、设备、装置及工艺方面的安全基本符合要求。

5.3 物料、产品的安全性

5.3.1 危险物料

本工程为天然气输配。其危险品主要为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其次为加臭剂四氢噻吩。

本工程危险品主要分布的位置与品种有:门站工艺装置区的天然气和加臭剂四氢噻吩,输配管网内的天然气。

5.3.2 危险物料危险、有害性辨识

本工程危险物料为天然气和加臭剂四氢噻吩。

天然气和加臭剂四氢噻吩的特性已在本评价报告3.1中详细叙述,本节不再赘述。

本工程的危险物料为天然气和用作加臭剂的四氢噻吩,二者的主要危险特性均为火灾和爆炸。

5.3.3 评价结果

本工程为天然气输配,其物料为天然气,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正常生产情况下,输配设备、设施、工艺过程及安全防护装置等能完全控制其危险因素发生的途径,因此不会发生危险,发生严重异常时,因抑制措施的采取,也可很大程度上减小危害程度。

天然气性质较稳定,常温下为气态,密度远小于空气,泄漏后容易扩散,有利于其安全使用。

可见,本工程的物料、产品安全性能均可以接受。

5.4 公用、辅助设施配套性

5.4.1 电气

5.4.1.1 变、配电安全性评价

工程因门站地域为农村,有区域变电站引一路10kV至门站外东南角15m处架杆变压器,低压侧380V引入门站的供电。目前因门站负荷较小,只有照明和控制系统需要供电,而综合办公楼尚未竣工验收,配电室也未建成投入使用,故门站供电暂从架杆变压器低压侧临时拉线供给,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工程变、配电的安全性检查评价见表5.4-1。

表5.4-1          变、配电安全性检查评价表

5.4.1.2 低压配电系统安全性评价

工程综合办公楼尚未竣工和验收,配电系统尚未完工,目前从门站外架杆变压器低压侧引临时线路为门站供电。

本评价将对电线、电缆、低压配电系统进行检查评价;详见表5.4-2。

表5.4-2          低压配电安全性检查评价表

5.4.1.3 防爆电气安装认可

工程门站工艺装置区为爆炸性危险场所,区域内所有电气设备和变送器均采用了防爆标志为dⅡAT6的隔爆型电器。工艺装置区安装了2个燃气浓度检测报警探头,报警装置设置在综合楼控制室。能满足有关要求。

5.4.1.4 防静电措施安全性评价

工程门站设置了联合接地系统,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危险场所金属管道法兰连接处进行了有效的跨接使系统电气连贯,可有效的防止静电产生的危害。

5.4.1.5 接地系统安全性评价

本工程接地采用TN-S系统,所有按规范需要保护接地的电气设备外壳与保护线可靠连接。

工程接地系统安全性检查评价见表5.4-3。

表5.4-3        接地系统安全性检查评价表

5.4.2 有害因素控制措施

5.4.2.1 防急性中毒、窒息措施安全性评价

本被评价对象所输配的物料为天然气及用作加臭剂的四氢噻吩,天然气基本没有毒性,但达到一定浓度时将可引起人员的不适或窒息。

本工程天然气输配在完全密闭的系统内完成,从来气、计量、调压、加臭到输送至用户,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均围绕不产生泄漏或尽可能少产生泄漏作为主题。正常生产情况下,门站有少量渗漏,属于正常现象,因门站位置空旷,且工艺装置露天布置,天然气不会积聚,不会对人员造成窒息危害。巡线和维护时可能进入被污染的限制性空间,可能引起人员的窒息或中毒,针对该类情况,公司制订了相应的安全措施和管理制度,配备了专用防护设备,在按章作业的前提下,不会发生窒息和中毒事故。

5.4.2.2 防噪声、振动作业措施安全性评价

工程的噪声振动主要来自消防水泵、柴油柴油发电机组运转时的机械噪声和门站工艺装置区调压装置运行中的空气动力噪声。

正常生产情况下,消防水泵、柴油柴油发电机不工作,而现场测试门站工艺装置区调压装置的空气动力噪声不超过75dB(A),且工艺装置区正常生产时无人工作,因此,工程噪声不会对人员造成危害。

5.4.3 强制检测设备设施

工程于门站内工艺管道设置了压力检测仪表,调压装置主设置了差压检测设施,以实现对系统压力的检测和控制,保障生产安全。

压力检测仪表由取得压力表校验资格认可的计量单位或部门进行了校验,在校验周期内使用,铅封完好。

5.4.4 消防安全

工程的消防安全已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成立了义务消防队伍,制订了套安全、消防管理制度,为公司生产、生活等的消防、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持。

门站站区内道路畅通,各建筑物之间均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保留了应有的防火间距。

工程的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采用TN-S系统,配电设备、用电设备、配线钢管均做接地保护,属于爆炸性危险区域的门站工艺装置区设置了单独的接地干线,该接地干线与接地装置有可靠连接,区域环境内所有电气设备及照明灯具均设专门接地线。

门站爆炸性危险区域已按第二类防雷设置防雷设施,于标高82m场地设置避雷针,对集中放散管进行保护,因工艺装置区位置远低于放散管位置,距离35m,避雷针能对该区域进行有效保护。防雷接地、电气接地、防静电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其设计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综合办公楼的耐火等级已按二级实施。

门站为二期工程的球罐设置了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因球罐未建设,该设施尚未竣工。原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消防水池容量为500m3,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更改为400m3,能满足理论计算消防用水要求。消防水池补充水和生活用水设计均由站外水井供给,将可能导致消防水的补水时间不符合规范要求。

综合办公楼尚未竣工验收,故未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要求配备灭火器材。

工程的消防安全检查见表5.4-3。

表5.4-3         消防安全检查表

5.4.5 评价结果

5.4.5.1 存在问题及建议

1)设计供电为二级负荷,但实施时仅从上级变电站引入一个10kV回路,应尽快将设计选用的柴油发电机组安装到位待用。

2)尽快完成综合办公楼的施工和装修,将综合办公楼的设计功能实施,完成低压配电室的施工,将低压配电系统、电路保护措施完善,更换门站外变压器低压侧至站内的临时线路。

3)综合办公楼应按要求配备灭火器材。

4)解决消防水池补充水来源。

5.4.5.2 评价结果

工程的公用、辅助设施配套性基本满足要求。

5.5 周边环境适应性和应急救援有效性

5.5.1 周边环境的适应性

本工程为天然气输配,设计时,输配系统压力级制的选择,门站、调压站、燃气干管的布置,均根据燃气供应来源、用户的用气量及其分布、地形地貌、管材设备供应条件、施工和运行等因素,经过方案比较,择优选取技术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方案。燃气干管的布置,均根据用户用量及其分布全面规划,并按逐步形成环状管网供气进行设计。

工程门站选在距城区约5km处的梅桥村,该地域为构造剥蚀浅变质岩丘陵地貌类型。全场地上覆盖全风化物,下伏基岩。站址地势较为平坦,四面为山丘,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小。

门站位置南、西、北三面环山,场地空旷,利于天然气的扩散。

门站仅东面与站区围墙相距60m以外有2座民房,环境安全,站区危险区域与站外建构筑物的安全距离满足有关安全要求(在本报告门站的检查评价中已进行评价),适于建站。

5.5.2 道路安全

进门站道路为专门修建,该段道路长约2km,宽度为4.5m,与市级道路相连。

站区围绕工艺装置区设置了消防道路,道路宽度为4.5m,能满足消防安全要求。

门站内道路与综合办公楼、工艺装置区轴线平行(或垂直),且形成了环形车道,符合要求。

5.5.3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5.3.1 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减轻事故发生时产生的后果,将事故消除在初发阶段,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事故应急预案和措施。

5.5.3.2 应急预案的检查评价

对工厂制定的应急预案的检查评价见表5.5-1。

5.5.4 应急能力评估

企业制订了事故应急预案和措施,针对各类危险建立了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明确了应急救援体系的响应程序,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对各类危险源进行了安全评估分析,制订了相应的应急技术措施,企业决策层能确保所需资金的投入,配备了相应的装备和设施,应急救援队伍进行了培训和演练。

应急能力在防灾减灾与灾后处置方面还需努力改进,以达到应急能力的要求。如监测与预警、指挥和协调、通信与信息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还需要完善,以便于提高应急能力,尽量减少事故中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表5.5-1            应急预案检查评价表


续上表

续上表

续上表

5.5.5 评价结果

5.5.5.1 存在问题和建议

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并在有关部门备案,同时提高企业的应急救援能力,协助政府部门制订场外应急预案。

5.5.5.2 评价结果

项目的周边环境适应性和应急救援有效性基本符合安全要求。

5.6 人员管理和安全培训

5.6.1 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

该企业配备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经过专门安全技术培训,取得了《安全生产管理资格证书》。此外,公司还成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作为安全生产的领导、协调机构。

5.6.2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该企业隶属于中石油天然气管道燃气投资有限公司,执行《中石油天然气管道燃气投资有限公司管理制度》和《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管理局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制度》,应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合本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

5.6.3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该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包括长输管道操作、压力容器操作、司炉等工种都经过专门安全技术培训,取得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

5.6.4 燃气安全管理

燃气安全管理情况见表5.6-1。

表5.6-1

注:上表中采用的规范对应为《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燃气管理办法》,CJJ51-20##——《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条例》——《XX省燃气管理条例》

5.6.5 评价结果

5.6.5.1 存在问题和建议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制订并签发有关安全管理制度。

5.6.5.2 评价结果

本工程建设单位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比较健全,应急救援体系比较健全,安全管理台帐比较完备,日常安全管理比较规范,基本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5.7 符合性评价结论

通过对XXXXXXXXXXXXXXXXX区天然气利用工程现场检查、评价,并查阅相关工程技术资料,评价组认为该工程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能达到工程安全设施验收要求。


第六章 安全对策措施

6.1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未验收单项(如门站综合楼、消防水池、消防泵房、电气和防雷等)应尽快组织验收。

2)消防水池漏水严重,应整改,将其底部整平夯实;二期工程实施时,应解决好消防水的补充问题,靠深井水补充不能得到可靠保障。

3)工程实施时10kV电源仅引入一回路。因球罐未建设,设计选用的柴油发电机组暂未到位,建议尽快将柴油机组安装到位。

4)工程所在地地温在20℃以上的时间每年有6个月以上,而采用了SDR11系列聚乙烯管,按现行规范规定,当环境温度在20~30℃时,只能输送0.2MPa以下压力天然气,但本工程天然气输送压力为0.3MPa,建议进行安全论证。

5)尽快完成综合办公楼的施工、装修、验收,将综合办公楼的设计功能实施,完成低压配电室的施工,将低压配电系统、电路保护措施完善,更换门站外变压器低压侧至站内的临时线路。

6)门站前数十米进站道路为填土,填深5米左右,最高处加设了3米高的挡土墙,现场检查发现道路中间有裂缝,可能是因挡土墙倾斜和不均匀沉降所至,建议对挡土墙进行加固,待道路填土稳定后重新铺设道路路面。

7)完成工程的电气、防雷、环境检测。综合楼应尽快竣工验收,配备灭火器材。

8)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并在有关部门备案,同时提高企业的应急救援能力,协助政府部门制订场外应急预案。

9)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制订并签发有关安全管理制度。

10)制定有关安全使用规则,宣传安全使用常识,对用户进行安全使用燃气的指导。

6.2 提高安全水平建议

为了尽量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提高安全可靠度和安全管理水平,提出如下建议:

1、高度重视天然气的危险危害特性,切实做好防范和应急准备工作,尽快整改存在的事故隐患。希望建设单位本着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天然气泄漏应急设施和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2、高度重视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界定、评价、监控和申报。

3、进一步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预案应具有可操作性,应明确各种事故状态下的处理、处置程序,明确各级人员、包括岗位操作人员在事故救援过程中的职责,明确紧急疏散的条件和路线等。

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定要按计划进行演练,演练应做到全员参与;演练应有记录,演练后应进行总结和讲评;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应制定演练计划,上级安全管理部门应督促、指导、检查下级部门应急演练的落实情况。

5、切实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并对教育培训的效果进行检查考核。

6、各级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加强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隐患和问题并予以整改。

7、隐患治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装置的运行、设备的老化以及国家规范的修订和颁发,隐患会不断出现,可以说隐患治理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因此企业必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逐步消除老隐患、及时整改新隐患。

8、对装置存在危险源和各种作业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系统识别,尽量组织全体员工参与危害识别,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努力预防事故发生。

7.3 问题整改复查

评价组于20##年1月28日对装置现场进行了复查,情况见附表。

第七章 安全验收评价结论

7.1 工程安全状况综合评述

XXXXXXXXXXXXXXXXX区天然气利用工程于20##年11月15日经XX市计划委员会批准立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年6月20日经XX市发展和改革为委员会批复(批复文号号),工程初步设计经过专家审查,并于20##年8月11日经XX市建设局批复(批复文号号)。工程符合国家关于建设项目的有关法规要求,获得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

本工程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由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承担,该院具备国家市政公用行业甲级设计资质,并具备低压压力容器、中压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设计资质;由XXXXXXXXXXXXXXXXX区城镇建设综合开发公司承担总包工程总包,该公司具备供气规模5万立方米/日燃气工程和中压、低压燃气管道施工资质;工程施工由中石油管道局长庆监理公司承担监理,该公司为乙级监理机构,具备油气管道工程监理资质。

本工程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之前,建设单位还委托具备国家规定资质的机构分别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安全预评价,并均通过专家审查、在主管部门备案;建设单位还组织了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工程于20##年10月全面完工并同期投入试生产。项目建设过程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做到了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的“三同时”规定。

工程施工过程的施工记录、材料质量检验报告和工程竣工验收等资料齐全。工程建设符合《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等规范的规定。

本工程总体布置比较全面地考虑了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安全卫生设施、交通道路等因素,做到了统一规划。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及疏散通道畅通;总平面布置合理。

建筑物防雷、抗震设计合理,防雷系统可靠接地;消防设施设计比较齐全,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要求;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进行了注册登记,并经过定期检验,符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及监察规定》等法规要求;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配电室、电气设备设计、安装规范,接地、接零保护完善;设备安装正确,防护设施完善;仪表系统准确,经过效验,运行可靠。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比较健全,安全管理人员具有“安全生产管理资格证书”,为职工配发了合格的劳动保护用品,制定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体系比较健全,日常安全管理比较规范。

7.2 项目安全评价综述

评价工作组两次对项目现场进行了勘察,并详细查阅了工程设计文件、技术资料和建设单位安全管理资料、岗位操作记录等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安全评价。

本工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较多,其中火灾、爆炸、压力管道爆炸、电气伤害等危险较为突出。

工程门站至市区长6.3km,直径为219.1 mm的中压燃气管道属重大危险源。

评价组将工程划分为评价单元进行了安全评价。符合性评价结果表明,该工程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能达到工程安全设施验收要求。

评价组在评价过程中也发现了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提出要求建设单位整改,还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装置安全可靠度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建议。经过现场复查,XXXXXXXXXXXXXXXXX区天然气利用工程现场存在的问题已整改完毕。

7.3 总体评价结论

通过对本工程的现场检查、评价,综合各单项评价结果和装置试运行情况,结合XXXXX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现状,评价组认为,XXXXXXXXXXXXXXXXX区天然气利用工程安全设施齐全,试生产运行正常,能满足该装置安全生产的需要。(正文完)

             


附录:

1、建设单位营业执照

2、总平面布置图

3、项目批复文件

4、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资质证明

5、消防验收意见书

6、安全管理资格证书

7、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

8、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

9、压力管道检验报告

10、压力管道安装质量证明书

11、安全阀效验报告

12、压力表检定证书

13、温度计检定证书

14、流量计检定证书

15、安装工程交公证书

16、操作规程

17、安全管理制度清单

18、应急救援预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