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问题研究论文重要

财务报告问题研究

摘要

现代财务报告三表体系——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构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满足了社会要求企业真实公允地披露会计信息的需要。但随着时代步伐迈入21世纪,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行业的竞争、风险的加剧、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目前使用的财务报告中所存在的问题,会计信息用户要求改进财务报告。使财务报告更能切实的反应真实状况,满足企业经营者,投资人,政府等的需求,加强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与应用性。本文围绕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而展开论述,首先介绍财务报告的基本概况,其次指出了我国现行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过于强调会计信息可靠性、披露方式不完善及内容不完整等),随后对有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协调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完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改进披露内容等)。

关键词: 财务报告 信息披露 解决措施

T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

1.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3

2 财务报告概述 3

2.1 财务报告的构成 3

2.2 影响财务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 4 3 我国现行财务报告存在问题 6

3.1 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冲突 6

3.2 财务信息披露方式不够完善 7

3.3 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 7

3.4 现行财务报告不注重社会责任的披露 8 4 相关问题解决措施 9

4.1 协调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 9

4.2 完善披露方式及加强监管力度 9

4.3 改进财务报告的内容 11

4.4 补充财务报告中社会责任的披露 12 5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1 前言

1.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日渐临近,作为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财务报告,其影响力日益扩大,在为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合理决策服务,促进企业稳定快速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己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价值反映,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报表使用者的决策行为。对财务报告不断加以改进,使之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不仅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而且更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实现。

一方面改进财务报告有利于提供决策有用性信息。财务报告的重要性已经深入人心,各方面的信息使用者都比较关注财务报告,或许这是他们获取企业财务信息的惟一正常渠道。从某种意义上讲,财务报告的每一次实质性改进或变革都源于这些信息使用者对现有财务报告所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只有他们有资格、有能力表达自身需求何种财务信息,并希望今后的财务报告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与变革,在这种情况之下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必然更符合信息需求者的要求,并为其提供更有用的决策信息。作为会计制度的制定机构与起草人,应在充分听取或征求各方面信息使用者意见的前提下,考虑国家宏观经济状况及需要或企业实际状况,借鉴国际惯例及做法,对现行财务报告制度做一些必要的修订,以满足社会各界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并且使

改进后的财务报告能够提供更符合信息使用者要求的决策有用性信息。另一方面改进财务报告有利于会计制度自身的改进。会计制度是会计人员在处理企业经济业务时所必须遵循的规范,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对本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最终编制财务报告,对外提供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些会计信息是否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一方面取决于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对会计制度的理解与应用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在于会计制度本身在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方面是否能使企业按照制度的规定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相关、可靠的信息。毋庸置疑,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载体,其优劣直接体现了会计制度的优劣,而且财务报告制度是会计制度优劣的最终体现,甚至可以说财务报告制度是会计制度改进与发展的推动力。因此,改进财务报告的同时也推动了会计制度自身的改进。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查特菲尔德在其名著《会计思想史》中深刻指出:会计的发展是反映性的。也就是说,会计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当前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使得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显得落后于时代,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存在着重大缺陷。财务会计所要表述的和其实质上所能表述的之间有着一定的差距。

经济学家Milton Friedman 所认为的“在一个自由社会,公司组织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仅仅只有一个,即在从事公开的、自由的和无欺诈的竞

争游戏规则下,使用自己的资源从事旨在实现公司股东利益的行为。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成立咨询委员会(2007)提出将审查美国的财务报告制度的目标,减少不必要的复杂性和使信息更加有用和理解,供投资者参考。并且对关于改进财务报告及如何使财务报告更加明确和有利于投资者提出建议。

美国的会计原则委员会(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APB)的会计研究系列(Accounting Research Study,ARS)ARSNo.3认为:资产代表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和权利,是某个企业通过某种现在获过去交易的结果而已经取得的。该公告并认为在资产的特征中,是否包含带来未来现金流入的可能的经济利益,是其最重要的特征(ARSNo.6,)。

此后,美国会计学会提出了会计信息的目标和质量标准,这是第一次将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与财务报告的目标联系起来的研究,该书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为了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利用有限资源的决策,有利于内部人、财、物的管理和控制,保护资源并报告其管理情况;有利于履行社会职能和社会控制,为此,他们认为,会计信息应具备相关性、可验证性、超然性和可定量性等质量特征。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娇英(2006)提出财务报告能够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因此,对于业及企业利益相关者而言财务报告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财务报告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存在于一定的会计环境中的,企业所处的会计环境又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那么,

从相关性和发展的角度讲,财务报告必然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革而相应地调整。则,它所报告的财务信息就失去了有用性和相关性。 吴钊平(2007)提到我国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使用者对风险信息和不确定信息披露的要求。因此,应本着充分披露、实时报告、前瞻预测的原则,对财务报告进行六个方面的改进。

王延琼(2007)提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要求进一步加强监管的呼声越来越高,政府及市场监管部门纷纷开始研究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和方法。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强制性信息披露管制过多,自愿性披露的会计信息数量不多质量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会计信息披露相关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如何对强制性会计信息披露进行有效的管制,将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有机结合是继续我们研究的问题。

王萍、宋永春(2007)提出从我国财务报告体系存在的缺陷出发,提出了改进现有财务报告体系过程中应遵循的具体原则和改进措施。 姚正海(2007)通过分析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在内在特征、价值体现、价值增值方式等方面的不同特征表现,提出高技术企业价值报告应披露有关财务核心能力、无形资产、智力资本、社会责任和价值链等相关信息。

黄培娟(2008)中提到现行财务报告在新经济条件下受到了诸多冲击,必须改革,但改革中我们一定要坚持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一定要考虑财务会计自身的理论与方法,一定要在会计准则的规范内进行。只

有这样,现行财务报告的改革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在面对不断变化的会计环境及其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过程中,现行财务报告中的问题逐渐显现,对其如何改进更一直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综上,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对外信息披露的主要手段,在加强企业与外部信息沟通、发展资本市场、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同娇英,王萍,宋永春,黄培娟所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报告使用者对财务报告也愈渐要求严格,从而不断的完善财务报告也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而就其解决措施中吴钊平,王延琼,姚正海提出重点完善财务报告中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现代企业中,财务报告是把财务信息传递给使用者的手段,而财务报告的内容与结构是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形成的。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会计实践的进步,财务报告所依存的各种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财务报告的变迁。本文主要有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财务报告的目的与意义,并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介绍了财务报告。第二部分为财务报告的基本概述,包括财务报告构成及影响财务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第三部分揭示了现行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过于强调信息可靠性及会计披露中存在的问题等。第四部分通过相关会计规章、会计文献以及本人对财务报告的认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2 财务报告概述

2.1 财务报告的构成

2.1.1 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以更集中、更概括、更深刻的方式,用一目了然的表格,把一定期间的经营状况记录下来编成表,报告给报表的使用者或者是财务信息的使用者 这些表主要有三张:资产负债表该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日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分布状况以及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也称财务状况表(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它主要提供某一特定时日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三个基本要素的总额及其构成的有关信息,其内在逻辑结构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表该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绩效的报表,即揭示在经营、理财、投资等活动中引起的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变动及其结果。这些方面主要反映在收入、费用和收益等基本要素上,各国对其称法不一,英国等称其为损益表(Profit and Loss Accounts),美国等称其为收益表(Income Statement),我国一般称其为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该表主要以现金为基础,用于揭示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包括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的现金来源和运用。

2.1.2会计报表附注

我国《会计法》明确规定,编表人还有一个义务,就是对报表中的内容要做出解释。例如关于报表的数字计算方法应该解释,对报表数字的构成内容也要解释,报表阅读者需要了解的情况都要做出详细的说明,目的是为了帮助报表阅读者进一步了解报表中没有反映清楚的一

些信息。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包括①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情况的说明;②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说明;③关键计量估计的说明;④或有事项和承诺事项的说明;⑤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⑥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⑦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的说明;⑧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⑨重大投资、融资活动的说明;⑩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2.1.3 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情况说明书是对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和利润实现及分配等情况的综合性说明,是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部分。它全面扼要地提供企业和其它单位生产经营、财务活动情况,分析总结经营业绩和存在的不足,是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了解和考核有关单位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开展情况的重要资料。财务情况说明书,至少应对下列情况作出说明:①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②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③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④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2.2 影响财务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

2.2.1 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称为财务报告目标。在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外的概念框架中特别强调会计目标,因为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决定了计量属性的选择。决定了报表的格式。而且会计目标是构架会计准则的重要内容,目标不同,则可能导致具体准则制定的不同,也将导致会计报告信息质量的不同,它为会计如何提供信息指明了方向。如果没

有会计目标,财务报告提供信息就是盲目性的,无的放矢。财务报告的发展以会计目标为导向,环境的变化是财务报告目标随之改变,相应的财务报告质量也要改进。以不断满足外部使用者的信息要求。所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会计目标也在不断改变。这样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也要随着改变和提高。在国际会计准则和各国的概念框架中有两种会计目标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强调信息的可靠性,而决策有用观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国外大部分国家的会计且标都从“受托责任观”转向了“决策有用观”。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也开始引入“决策有用观”。即在信息质量上更加注重相关性,并兼顾了可靠性。

2.2.2 会计准则质量

会计准则是用来规范财务报告的种种标准。反映企业经济真相的财务报告依据会计准则才能产生,一个国家会计准则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高低。每个企业有着变化多端的经济业务,而不同行业的企业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因此,有了会计准则,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就有了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各行各业的会计工作可在同一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从而使会计行为达到规范化,使得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广泛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从而大大提高了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会计准则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是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行为。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需求的规范性文件。随着会计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各国会计准则的质量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全球化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必须实现下列三项目标:第一,一项准则的基本结构应当符合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要求;第二,准则必须能导致可比性、透明度和充分的信息披露,可供投资人在不同期间进行公司业绩的分析;第三,准则必须严格地解释和应用。这样才能得到世界的认可,才能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

2.2.3 财务报告体系

财务报告体系是指从不同的侧面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情况信息的较为完整的系统。财务报告体系的完整性直接影响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高低。财务报告作为企业正式对外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和对外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在维持和发展企业与相关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完善资本市场,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会计目标逐渐从“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显得尤为重要。在经济全球化下,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其主要目的有以下三点:第一,提供现在和潜在的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和类似决策的有用信息;第二,提供有助于现在和潜在的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估计一个企业预期现金净流量的金额、时间安排和不确定性,并以此为基础最终估计他们自己的现金流入;第三,提供一个企业有关经济资源、对资源的主权以及交易、事项和情况对资源和资源主权变动影响的信息。所以,为了适应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需求。企业应设计一套既能提供货币信息又能提供非货币信息、既能提供绝对指标信息又能提供相对指标信息、能产生多样化信息的

多元化的高质量财务报告体系。

2.2.4 财会人员素质

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是由财会人员通过会计系统,即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最终汇总形成各种财务报表和附注。财务报表分析工作是通过分析人员根据各种财务报表及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料进行的,因此除了会计目标、会计准则质量、财务报告体系等因素之外。财会人员本身的素质也是极其重要的,是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会计信息生产者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执业风险意识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随着会计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各国财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我国现行财务报告存在问题

3.1 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冲突

William R.Scote(1997)认为投资者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在同时控制这两个问题时会产生一个结果:保证投资者获得有效决策的信息不一定激励受托人,也就是说虽然控制了逆向选择,却不一定能控制道德风险。对投资者最有利的会计信息应该是相关性与可靠性相权衡的,对受托人最有利的信息是与他们经营努力程度高度相关的信息。而关于资产运营和损益的会计信息只有一个,这样就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即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朱元午(1999)认为:人们在对信息的有用性不断追求上正面临着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两难选择,相关性与可靠性并非总在同一方向上影响信息的有用性。决策有用观

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一味追求相关性,而以牺牲信息的可靠性为代价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虽然我国的会计目标已经向决策有用观转变,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突出了相关性,弱化了可靠性,但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未得到根本改善,过分注重相关性可能会恶化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用历史成本计价的事后信息满足可靠性,是相关性的基础,但往往其相关性受到强烈的指责。过分注重可靠性而使信息失去相关性,不仅会使信息的“有用性”降低,而且还可能由于大量不相关但可靠的信息披露而造成财务报告的信息超载。

可靠性与相关性是一对矛盾。由于历史成本是过去的,而公允价值属于现在。所以,可靠性从计量属性上往往与历史成本相关,而相关性往往与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相关。

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反映经济交易事项的原始单据所记载的内容具有信息来源最直接、存在可验证性,且其生成和传递过程往往置于财政、税务等相关有权部门的监督之下,因而以其原始单据记载的信息作为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依据,一般情况下具有可靠性。从会计计量属性的角度而言,资产或负债的形成中产生的会计原始单据所记载的金额,反映的是其历史成本。历史成本由于其交易的原始单据具有上述特征,故可靠性较高。但是,问题在于资产或负债在初始确认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计核算主体内、外各种条件的变化,其价值也会发生变动,或小于其历史成本,或大于其历史成本。此时,历史成本已不能真实地反映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了,因而与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的相关性会下降。此时,与财务报告使用

者的决策相关的是公允价值。作为现在时态的计量属性,不仅符合资产或负债会计要素的定义,也反映了现时市场对资产或负债的评判,因而其相关性明显高于历史成本。

再如,在《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中,在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时,对公允价值的计价,有三个依次递补的层次,即公平交易中资产的销售协议价格、活跃市场中该资产的市场价格、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估计(如在资产负债表日处置该资产时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公平交易愿意提供的交易价格)。很明显,从三个依次递补的公允价值信息来源层次上看,其可靠性质量是依次递减的,只是为了满足相关性的要求,同时又对可靠性不造成摧毁时才选用质量稍次的信息作为替代品。这一例子很生动地表现了可靠性和相关性的矛盾。

3.2 财务信息披露方式不够完善

进入20世纪90年代,高科技浪潮席卷全球,人类迈入了全球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社会,财务报告作为会计信息系统最后输出的产物,同样受到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在新经济环境下,尤其是在互联网环境下,财务报告体系不论在报告内容范围上,还是在报告形式以及传递方式上,较之现行报告体系都将有很大的不同。财务报告的内容模式扩展在前文中作了详细阐述,这里将重点讨论信息技术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及财务报告改进如何应对信息技术的冲击。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站进行商务活动和向消费者传递企业

信息。互联网为财务报告提供了一个新的环境。

在我国,互联网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企业建立网站并发布信息己经逐渐成为趋势。强制要求上市公司进行网上财务披露的工作始于20xx年。但是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互联网使用条件和水平、公司重视程度、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审计信息的披露、信息利用等方面通过28项指标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从总体上说,我国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水平仍远远低于西方国家的水平。

3.3 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

缺乏非财务信息的披露。现行财务报告注重提供可用货币计量的信息,而忽视非财务信息的揭示。许多重要的非财务信息,如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水平、客户满意程度、人力资源素质、企业文化等,没有被纳入传统财务报告的披露范围,而这些信息无疑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作出全面的评价并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

缺乏对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信息的披露。随着金融创新,诸如期货、期权之类没有实际交易而仅是未来经济利益的权利或义务的衍生金融工具种类日益繁杂,这类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会引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的剧烈变化。如不对其潜在风险加以披露,极有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在投资和信贷方面的决策失误。

缺乏企业有关社会责任方面信息的披露。现行企业财务报告较少涉及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不能全面反映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这就造成了现行财务报告忽视了企业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方面的信

息,只侧重于反映企业自身的经营业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兼顾经济的增长与社会责任的承担,要对因自身原因造成的资源损耗、土地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核算和计量,并对这些信息予以披露,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实现经济效益目标。

忽视了预测性信息的披露。从会计要素的定义(如资产被定义为特定的会计主体因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拥有或控制的未来预期的经济利益)就可以看出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财务报告基本上是一张会计数据记录的汇总表。尽管提出了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观点,按照此逻辑演绎下去,会计要素的定义应该是要包含现在和未来这两个时间点的交易和事项的,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而且这也和权责发生制的确认要求相背离,因为权责发生制原则本身已经包含了回顾过去、立足现在和展望未来三个环节。实证会计文献表明,企业生产周期的缩短,经济活动风险加剧,为了能够贯彻向会计信息使用者传递有用的信息这一基本目标,预测信息应日益成为财务报表应该揭示内容的主要部分之一。而目前我国的会计报表主要是以历史数据为基础的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为主要报告体系。预测性和前瞻性会计信息往往都是与企业的自愿披露的信息相关的。自愿披露可以将公司的好消息及时传递到会计信息市场,以便吸引理智的投资者,为公司以较小的代价筹集资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自愿披露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广告效应(因为投资者普遍认为只有业绩良好的公司才会进行自愿披露,而企业作为理性经济人也倾向于披露良好的预测性信息),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为企业及

时地披露预测性信息提供了更好的载体。如何使企业在互联网上披露财务报告已经成为备受瞩目的问题,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近年来相继颁布了“互联网上的财务报告”( IASC,1999/12)、“改进企业报告:强化自愿披露”(FASB,2001),分别从不同角度力图为财务报告的及时性问题提供思路。

3.4 现行财务报告不注重社会责任的披露

3.4.1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低,内容不完整,披露体系不健全

集中表现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不充分,可比性差;以非会计信息披露为主,会计信息披露不足。各种社会责任报告以描述性信息为主要披露内容,缺少定量信息。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信息披露的发展。尚未建立完整的社会责任会计指标信息。

3.4.2 披露形式单一,披露主体模糊导致无法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以财务报告披露和社会责任报告为主,缺少社会责任报表,定量信息与指标信息在社会责任报告中难以体现,在财务报告中则难以区分;披露机构与披露主体划分不明确,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成为政府与公共组织的职责,企业消极对待。

3.4.3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在不同企业、不同行业间差异巨大 通过社会责任指数分析,笔者发现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水平在不同企业与行业间存在巨大差距,这对能否建立统一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框架提出了挑战,也反映出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因此,在进一步研究中,应对造成该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3.4.4 缺乏法律、准则等制度保障

信息披露监管与社会责任审计尚未开展。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缺乏准则指导,造成企业披露无效的社会责任信息,既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也增加了企业信息披露的成本。另一方面,却出现了重复披露或拒绝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监管薄弱是影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权威性的重要因素,而社会责任审计尚未开展,理论研究也还处于空白。

4 相关问题解决措施

4.1 协调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

在新准则的制订中,由于考虑到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现实经济环境、法制环境、文化理念及会计行业整体业务素质等方面的情况,我国对于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协调本着“尊重普遍性,考虑特殊性”的原则,在充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了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基本国情,做到了二者的现实平衡。其中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对于与财务报告使用者决策需要密切相关的公允价值的运用,在新准则中只是“适度、谨慎、有条件的”引入,而非全面引入。同时,在引入公允价值过程中,我国充分考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即:第一,资产或负债等存在活跃市场的,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三,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

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因此,总的来看,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运用条件都作了限定性要求,充分考虑了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平衡。例如:《企业会计准则——投资性房地产》对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选择上,要求企业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证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才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具体而言,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2)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科学合理的估计。

4.2 完善披露方式及加强监管力度

4.2.1 完善信息披露方式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以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有所理解或十分熟悉”作为假定前提的。而这一假定前提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具有较为普遍适用的基础,因为它们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群体一般都具有良好的财务管理素质。由于数据库的数据格式和表达方式有差异使得各自内部的数据不能互相合并,资源无法共享和无缝连接。这些不同格式制作的财务报告给使用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不便。

近年来,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财务报告语言日渐浮出水面,即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XBRL)。它是由AICPA发起的,现在已经有70多个成员组织组成的XBRL.org组织所推出的新一代互联网财务报告语言。按照XBRL国际组织的

定义,XBRL是因特网企业财务报告编制、发布(可以采用各种格式)、数据交换和财务报表及所含信息分析的一种标准方法。它不是一个新的会计系统,不会改变会计系统的数据。XBRL是为说明包含企业报告中的相关信息的编制和使用而设计的,它始于会计系统的分类数据层面,而不是在交易层面获取数据的方法。作为一种以XML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标记语言,XBRL继承了XML所拥有的所有语言优势,包括可及性、通用性、增强性、开放性、正确性、效益性。

我国目前正处于信息技术革命的强大影响之下,互联网产业正在进入一个更趋理性的平衡、持续增长的新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财务会计与报告同样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通过互联网发布企业财务信息成为企业与用户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这一趋势还有待加强。

4.2.2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使美欧在忙于弄钱救市之余,也不忘寻找罪魁祸首及替罪羊,继评级公司被揪出来暴打之后,第二个被揪来打得就是会计界,虽然美国准则制定机构、国际准则制定机构纷纷出来辩解,但都以惊人的效率对准则进行了修订。对于加强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我国而言,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公允价值计量不是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但是确暴露出了会计准则中的一大漏洞。20xx年1月1日起,以公允价值为导向的新会计准则首先在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的执行将对企业会计实务产生重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报告。从上市公司整体情况来看,20xx年的实施情况良好,但仍存在一些

问题,其中,违背会计准则规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迹象不容忽视。20xx年净资产合计为68389.71 亿元,2006 年净资产合计为52220.33亿元,同比增长了16169.38亿元,增幅为30.96%,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新会计准则将成本计量改为公允价值计量,从而导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大幅增加达到3625亿元,占净资产增加额的22.42%因此,除了进一步研究与公允价值相关的问题、力求理论指导企业在实务中正确运用外,还应该进一步完善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彻底从利润观转向资产负债观,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允价值对财务报告的负面影响。

企业所披露的信息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为了防止虚假信息、误导性信息及隐瞒对企业不利的信息,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的财会人员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在报表信息披露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财会人员的指导和培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以职业道德自律约束财会人员行为、动机,防止会计行为失范,减少财会人员的舞弊行为带来的信息披露失真,保证提供的表外信息真实、可靠。另一方面要加强会计法规、会计规范的建设,从源头上杜绝制度性失真,建立一个统一的规范的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体系。适时制定市场所需的新的规范性法规,强化对企业自愿披露的报表信息的审查和监管,进一步完善报表披露制度,应以财政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为主。对财政和证监部门已颁布的一些具体准则和规范意见中,涉及报表信息披露方面不够完善、不够全面的地方,应予以修改和补充,尽快出台市场所急需的规范性法规。特别是大量表外信息的披露,必须在政

府出台会计准则加以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同时独立审计工作也要随之改进,要进一步拓展审计范围,增加对前瞻性信息的审计,既防止企业因提供不确定性的信息而陷入诉讼危机之中,又防止企业管理部门操纵会计信息。

4.3 改进财务报告的内容

4.3.1 调整报表附注项目

适当扩大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应披露的非财务信息一般包括:一是企业经营业绩方面的信息,如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等;二是有关股东和管理人员的信息;三是企业背景信息,包括企业经营业务、主要竞争对手及发展目标等信息。这些信息都由会计部门披露,必然会影响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为此,在改进的财务报告中,可以借鉴分部式报告的观点,可以考虑让相关部门参与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比如,有关销售协议方面的信息由销售部门披露;有关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由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同时可由人事部门协助披露人事政策及其变动方面的最新信息。这样,在改进的财务报告中,披露部门从会计部门拓展到人事、销售、公关等部门。 增加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的披露。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企业应增加衍生金融工具财务报告,这样可以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及报告问题。金融工具创新对财务报告的结构和编制方法两方面都带来一定的影响。按照资产负债观有的项目分类,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衍生金融工具不符合传统会计理论中资产、负债的定义,它只是一种合约,产生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

认与计量,可以采用表内与表外披露相结合的方式。在表内,可以揭示在产生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中,所交纳保证金和支付期权费的金额、合同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报告日的公允价值等信息。

补充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企业只有通过社会效益的实现才能更好地实现其经济效益目标。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社会责任受到公众的极大关注。企业经营成功与否,不仅有赖于其财务状况的优劣和赢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现行财务会计报表囿于其固定的格式、项目及填列方法,难以满足用户决策所需的信息,这就需要大量增加表外揭示内容予以弥补。而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或在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中增加披露有关企业资源使用、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的状况以及对整个社会的贡献等社会责任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不失为一种好的改进办法。这样做既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又有利于社会对企业的监督,协调劳资双方、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化解利益分配中的矛盾,维护生态平衡。同时可以了解企业对社会的真实贡献,有利于政府科学地制定宏观决策,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有关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不同国家披露的要求和内容不尽相同。但有关社会责任最主要的方面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公益事业、职工就业和培训、职工劳动保护和休养、资源环境的保护以及城市的改造和开发等。

4.3.2 重视现金流量核算

首先,增加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内容。提供更多的关于现金流入流出的信息,面进行改进例如未来现金流入的金额、流入流出现金的分布以及相关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其次,应加强现金流量表准则的建设,完善相关内容。财政部颁布了《现金流量表》的具体会计准则,表明了我国也开始重视现金流量的信息,原因在于现金流动的信息更符合财务会计的决策有用性目标,而且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企业支付股利的能力。与特定企业最直接相关的财务信息的潜在使用者,一般地关注企业获得有利现金的能力,因为他们的决策,都和期望的现金流量的金额、时机和不确定性有关。对于最终的分析来说,企业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是会计核算最基本的基础,也是投资者和债权人做出决策的基础。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现金流量信息比权责发生制下的收益数据具有增益信息含量,而且现金流量数据也优于营运资本变动的信息。现金流量表构成了真实而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期间损益信息的一个基本要素。最后,加强对企业相关财务人员的学习培训,使其能够独立地编制现金流量表。

4.4 补充财务报告中社会责任的披露

4.4.1 制定社会责任会计的准则和制度

应该在吸收和借鉴西方会计界、企业界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参照目前制定企业会计准则与行业会计制度的基本程序,研究制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及制度。深圳市于20xx年在全国率先制订了《深圳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导意见》(讨论稿),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和市民征求的意见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但这个

草案要求的内容还很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还需进一步研究并制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和制度。

4.4.2 单独设置有关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

社会责任会计科目应尽可能单独设置,为了节约成本和便于会计人员的实务操作,设置时尽可能与传统会计科目相对应。如传统会计科目中有“固定资产”项目,在社会责任会计中可以设置“社会责任固定资产”一级科目,再设置“环境固定资产”、“消费者责任固定资产”等二级科目。这样,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就从传统会计信息中分离出来了,这既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社会责任会计目标的必然要求。

4.4.3 提倡编制独立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

信息需求者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分析主要是评估企业社会责任的执行和完成情况,从便于信息使用角度出发,客观上要求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从企业的会计信息中提取来,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一般来说,对于会计基础型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可以通过三张主表来加以反映,即“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社会责任损益表”、“社会责任现金流量表”。而对于非会计基础型的信息可以通过社会责任会计报表附注来加以反映。

5 结论

财务报告的重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仅仅将现行财务报告作一些简单的修补将无济于事。我们在改进我国现行财务报告时,应该结合客观的经济环境以及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变化,对财务报告进行系统性、

实质性的改进。

财务报告的改进必须遵照财务报告的目标,准确定位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对改进成功至关重要。决策有用观是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它从质与量两个方面规定了我国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是为了满足决策需要,从而在质上,会计信息必须具备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清晰性和及时性,在量上也必须包容当会计信息达到供求平衡时的信息内容。

事实上,本文上也正是从质和量这两个方面提出财务报告改进建议的。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质与量,改进我国现行的会计确认与计量就势在必行;为确保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作为最基本的信息披露手段—财务报告,也必须改变其报告模式.由于财务报告的改进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无论是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来看,都略显不足,恳请各位老师、同学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财政部.20xx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3).

2.袁甜甜.基于QFR思想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变革研究.会计研究,2006(5).

3.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课题组.对建立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认识.会计研究 2006(1).

4.韩剑侠.企业财务报告应重视相关性信息的披露.科技资讯,2006

(3).

5.王萍、宋春梅.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亟待改进.会计研究,2007(8).

6.姚正海.企业财务失败研究现状述评.财会通讯,2007(4).

7.马彦杰.论公允价值财务报告模式的构建. 西南财经大学,2007.

8.吴万好.浅析我国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中国集体经济,2007(12).

9.葛家澍.关于财务会计中确认与披露概念问题.当代财经,2008

(4).

10.蒋莉.我国现行企业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改进对策研究.消费导刊,2008(9).

11.王倬.关于财务报告模式的改进.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

(3).

12.付杰.浅谈现行财务报告局限性及其改良措施.中国科技财富,2008

(6).

13.袁文,袁萍.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2008.

14.财政部会计司.关于我国上市公司20xx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报告.会计研究,2008(4).

15.顾玮清.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改革的探讨.中华会计,2009(11).

16.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国际会计准则,20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