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密度与心率的案例分析

体育课密度与心率的案例分析

北仑中学  ###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一年级女生篮球模块运球单元第二课时——运球急停急起》教学过程的课堂实践中的课的密度和心率的分析,运用课堂实录、文献资料法、数理分析法等方法来探讨最有效地利用上课时间,检查每节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密度 心率 案例分析

1.前言:体育课的密度分为综合密度和专项密度两种。综合密度(也称一般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它和课的运动负荷有密切联系。体育课的生理负荷是指课中学生从事运动动作练习的量和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它反映学生的生理变化。检查和评定课的运动负荷,一般用教师观察、学生自我感觉以及生理测量等方法。用心率测量运动负荷,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有人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在中国的体育课上,学生的平均心率以如下数字为宜:小学120~130次/分; 初中130~140次/分;高中(女)130~140次/分,高中(男)130~150次/分。在日本有人认为,中小学生体育课的平均心率以每分钟 130~170次为宜每分钟130次以下属于小运动负荷。达到 170次,学生就会感到非常疲劳。如果心率在 130次以上的练习不到1/3,就显得没有生气,如果占1/2 ,学生就非常兴奋,学习情绪较高。

本文通过对《高一年级女生篮球模块运球单元第二课时——运球急停急起》教学过程的课堂实践中的课的密度和心率的分析,运用课堂实录、文献资料法、数理分析法等方法来探讨最有效地利用上课时间,检查每节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研究对象与方法:

选择身体素质中等的一位女生作为被测对象,一人测密度,一人测脉搏,一人记录,三人合作进行。密度测定工具是秒表。测定从上课铃响到下课为止,将各项活动的时间全部记录下来。上课及开表,出现五项活动转换时即按暂停键,报告该项活动结束时间,再按返回正常走表状态,以此类推至下课。心率测定工具为秒表。测定方法:课前2分钟一次脉搏,课中通常是练习前后与定时2分钟测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次数22次,每次测定10秒。测定时尽量不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及时登记入表,课后了解被测者学生的自我感觉。课堂实录及教学设计请详见附件1和附件2。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经过测量,得到本课课堂测量记录表如下:

表1    体育课一般课密度测量和心率测量记录表

学校:北仑中学   年级:高二女生   受测者:王   宁       测定时间:20##.3.2 

天气:晴朗     上课教师:##     测定者:余彩霞、周金娥   记录者:沈银燕

3.2密度测定后的统计与分析

3.2.1根据所测定的(表1)中的数据,按照课的顺序,分别用后一项活动结束时间减去前一项活动结束时间,让后将各项活动时间分别相加。最后,计算出各专项密度和一般密度。所测数据,统计如下:

图1    体育课密度饼形统计图

                                   

3.2.2将本课的各项分类密度与我国体育课密度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表2    本课分类密度与我国体育课密度范围对比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本课的各项密度都在数据规定的范围之内。因为课的内容是篮球的急停急起运球,场地是综合训练馆,人数是40人。每人一球,气候晴朗适宜运动。条件都比较好。所占比重合适,合理。

3.3心率测定后的统计与分析:

根据表1,分别把所测数据,换算成每分钟心率,再绘制心率变化曲线图如图2:

图2     体育课心率变化测定图

                    

经过计算后得知:平均心率=课内测定的心率相加/课内测定的次数

(78+132+108+126+132+144+126+150+126+156+126+156+156+126+162+144+162+150+168+144+126+90)/22=136次/分,136次/分心率符合高中女生135±5次/分。生理负荷变化变化过程属于齿峰型,且高峰偏后型。本心率变化曲线有利于增进学生健康,同时有助于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休息间歇也合理,课后心率恢复情况正常,学生的自我感觉也很好。

3.4密度与心率的关系分析

3.4.1体育课的生理负荷是指课中学生从事运动动作练习的量和强度对机体刺激程度。生理负荷包括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两个层面。从本课的实践与一系列的数据,引起我们思考:学生练习的次数、总时间、总距离、练习密度、强度是外部数据;例如徐老师在条件允许的请况下,给学生每人一球,来增加练习的次数,并且能在多功能体育馆内合理利用场地进行练习,在队伍的调动上也是事先安排,口令准确,尽量减少了多余的队伍调动,从而节省时间来增加练习次数。休息的时间也比较合理,两排一换,轮流练习,当学生有点累时,能灵活的调节休息时间,让第1排学生运球5米以后第二排在准备跟上运球。所以课的节奏卡的很好。

3.4.2内部数据是从事体育时机体在心率、血压等方面的变化。从心率的曲线可以看出,心率最高出现在最后的运球接力时。当学生休息的时间稍微长点时,学生心率就开始降低的多点。所以两者具有因果关系,外部数据是因,内部数据时果,一般成正比关系,即外部数据越大,内部数据也越大。但是相同的外部数据对于不同的个体,对于同一个体所处的不同阶段,内部数据也很可能是不一致的。

3.4.3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生理负荷的大小不仅与负荷过程相关,而且与休息的量和恢复的强度相关。休息的量是负荷后休息实际那的长短,恢复的强度是休息间歇时间内,机体恢复的水平。体育课的负荷安排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和体质,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效果。

4.结论与建议:

生理负荷的安排与调节,一般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大中小强度负荷合理交替,到课的结束部分,应逐渐下降生理负荷,以促使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由上总结以后我们对课的生理负荷具体要求如下:

4.1要根据不同课的类型和教学目标安排生理负荷。由于课的类型和教学目标不同,生理负荷的安排也不同,相同教材的新授课与复习课安排不同,通常复习课的生理负荷应大一些。

4.2要根据课的性质来合理安排生理负荷。静力性的体操题材教材与动力性、速度型题材的生理负荷大小与过程有着明显的差异。

4.3生理负荷的强度与过程的安排应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及身体发展水平。

4.4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所安排的量也应该有所不同。如全班教学、分组轮换与分组不轮换等。

4.5考虑作息制度。要考虑体育课安排的时间,以及与前后课次的关系。

4.6要考虑季节气候的变化和场地器材条件。

5.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学校体育学》                       【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附件1

篮球模块运球单元第二课时——运球急停急起

一、课的设计与构思

  本次课的设计始终围绕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个中心,以健康为第一的指导思想。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以及自我评价,合作探究,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为指导思想。

《篮球—运球急停急起》是高中篮球模块教学运球单元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行进间运球的基础上,本课主要通过复习原地高低运球、学习运球急停急起来提高学生控制球能力和运球技术,为学生今后在比赛和课余活动中熟练运用起到积极的作用。课前互动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提前热身。准备部分通过熟悉球性、游戏的练习,来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刺激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为主教材的学习进行导入铺垫。基本部分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以及技术的层层导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运球急停急起的技术动作。在学练游戏比赛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能力。结束部分。抖动放松练习和一个放松小游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并陶冶情操。在欢笑声中,轻松愉快的结束本课。在课中通过互评、自评等手段,使学生对本堂课的情况有个正确认识,以便于课后改进提高。

本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运球技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篮球运动又是一项融入技术、智慧、团结协作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又有着其特有的广泛性、普及性、精彩性,吸引着众多青少年篮球爱好者喜欢和参与。在学校也易于开展,受场地器材的约束较小,而且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展现自我,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并为奠定学生终身体育服务。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授课的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女生。他们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想象丰富,班级同学之间能相处融洽,有一定的合作精神。但由于是篮球模块在高中里面第一次接触,所以她们的体育活动技能和接受能力存在着差异。但我相信,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同学之间合作探究,一定可以完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合作、分组的练习和比赛,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原地高低运球的动作要领以及通过循序渐进的辅助练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和掌握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要领和方法。

2.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速度等素质。

3.通过教与学,学生能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发展互帮互学,团结协作的精神,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手与球的按拍位置及重心的控制

教学难点: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年级:高二女生  授课教师:##      时间: 20##32

场地:多功能训练馆  人数40   篮球41

体育课密度与心率的案例分析

体育课密度与心率的案例分析

体育课密度与心率的案例分析

预计:最高心率168次左右/分,平均心率130次左右/分。练习密度预计:40%--50%。

附件2

课堂实录

(一)开始部分

师:同学们,前几次课我们主要学了球性练习、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那么你们想不想跟男生一样学习熟练而又帅气的过人动作啊?

生:想!

师:嗯,很好!大家都很有上进心哦,但是要学习过人动作,首先要能平稳的控制好球,尤其是行进间运球。今天我们上课的内容就是运球急停急起。大家有没有信心通过这次课的学习,掌握好运球急停急起动作要领,更加熟练的控制球呢?

生:有!

师:嗯,好的,这样的话大家又远离“球玩你”的地步,并且积极向“你玩球”境界靠拢了!

设想:通过语言的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准备部分

1.绕篮球场运球两圈:学生向右转,由第一排排头带头左后转弯,经过器材框的时候每个学生拿一个球,进行运球练习。

设想:上次课学习了行进间直线与曲线运球,在本次课中加强行进间运球的稳定性,并且起到热身的作用。在组织上经过器材框的时候每个学生顺手拿一个球,这样比较有秩序,而且也不浪费时间。

2.关节运动操与球性练习:学生跟着教师先做几个主要关节的活动操,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做前几节课学过的球性练习,让学生边做边体会与前几次课相比是否要熟练的多,掉球的次数是否有减少。最后新增一个球性练习,单手旋转球,简单讲解之后学生体会、练习。

设想:在篮球课中全身各关节都应充分活动开,这样才能避免在学习的过程中受伤,球性练习当然也能活动各关节,但是针对性不强,所以在球性练习之前增加几节关节活动操。球性练习应该每次课都做,这样才能增加球性,但是也不能每次课都一样,这样学生会觉得比较枯燥,乏味,所以在学老动作的基础上应该每次课有所增加或有所改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基本部分

1. 复习原地高低运球: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在上次课中所讲到的原地高低运球的动作要领,并总结一下自己在上次课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之后学生看着教师的手势进行原地高低运球,教师在边作手势的同时边用语言提醒学生应注意的事项,如左手的屈肘护球,重心的高低等。

设想:设想:原地高低运球是运球急停急起的“前奏”,只有比较熟练的掌握原地高低运球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更加快速的学会运球急停急起动作。

2.学习运球急停急起:

A.教师讲解示范动作: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初步建立动作概念,跨步急停(重心靠后)拍球的正上方(原地低运球)—-后脚蹬地(重心前移)运球的后上方。

设想: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在脑海中先建立一个动作表象,领悟急停与急起的重心变化、球的高低变化,运球快慢的变化。

B.在慢跑中听哨音进行跨步急停的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哨音提示进行运球急停急起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时刻提醒学生应注意事项。

C. 在慢跑中看目标线做跨步急停急起的练习: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看地上的目标线来做急停的动作,教师站在学生的前面,面对学生进行倒运球,急停的时候边做示范边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前两次在行进间运球的时候学生用走的,由于速度慢所以跨步的动作不明显,重心的变化也不多,所以后面两次要求前后学生拉开距离,加快行进间运球的速度,这样在急停的时候才能做出明显的跨步急停动作。

D.看教师的手势做运球急停急起的练习:学生做完前面的两个练习之后告诉学生,跨步急停的动作有所掌握,但是很多同学都是低着头在做动作,而在篮球的实战运用中是要求我们在运球的时候要目视前方,纵观全场的,所以现在要求看教师的手势来做动作,这样势必要求学生抬头看前面。

设想:练习的手段由易到难,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动作,在练习的时候出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如B和C的练习由于是全体学生一起做的前后间距不大,所以运球速度跟不上导致跨步急停动作不明显和身体重心高的问题,所以在C的后面几次练习和D的练习中拉开前后的距离。在组织上A和B的练习用纵队的队形进行练习,这样可以加长练习的距离;D练习用横队的队形在这样有利于更多学生能够看到教师的手势,减少学生的盲区。

E.游戏“木头人”:教师先讲解一下游戏规则,然后根据学生人数进行分组,在学生做完一次游戏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在游戏中所出现的问题,灌输两个篮球比赛中的违例,两次运球和带球走。之后进行第二次游戏,在第二次游戏结束后,对最后的几名学生进行“奖励”。

设想:通过木头人这样游戏可以使学生巩固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解决低头的问题,因为在信号同学数数的时候有运球声,可能听的并不是很清楚,但是你如果时刻抬着头的话就可以看到信号同学做转身的动作,转身也可以做为急停的一个信号。当第一次游戏结束的时候中间穿插两个违例知识,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裁判知识就比较轻松,不像在理论课中讲解时那么的抽象。

F.展示评价:通过学生的展示,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评价。

设想:能够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说明自己对所学的东西比较了解,有了评价的依据,这样就能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G.运球接力:教师讲解游戏的规则,学生在紧张而欢乐的气氛中完成游戏。

设想:通过运球接力巩固运球的急停急起,让学生既快又稳的来控制球,而且又在游戏中回收器材,这样比较合理的节省了回收器材的时间。

(四)结束部分

1.肢体放松和心理放松:通过放松操和放松游戏使学生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

设想:放松操使学生的肌肉关节得到充分的放松,缓解运动所带来疲劳,放松游戏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放松,这样学生就能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