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语文中考质量分析报告

20##年语文中考质量分析报告

中学语文学科

一、  考试情况简介

1. 今年中招情况:(全市最高分,119分)             

2.20##年、20##年、20##年考试情况对比:

二、  中招命题主要特点

1.试题命制依标扣本,强调基础和能力河南省试题命制依据的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与检测》。凡涉及到教材的知识点,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命题。如:20##年的积累与运用中的字音字形、古诗文默写、名著阅读,古诗文阅读的大部分,在选材和试题命制上都是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的,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容易被全省所有考生所接受。强调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运用,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出务实的指向。

2.试题结构相对稳定,知识点的考查稳中有变。20##年的试题整体结构简约合理,整体长度适中,试题数量适当。结构上仍然保持四大部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作文。分值上进行了微调,分别是28分、27分、15分、50分。题型设置上,有少量选择题、填空题,仍以简答题为主。题目数量上,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比20##年多了1道题,所以今年总题量比去年多1道为23道。同时部分知识点的考查略有调整,增加了考查语文基本素养的文学常识题和考查语言连贯性的排序题;现代文阅读中,考查议论文的相关知识,而替换了去年对说明文相关知识的考查。相对稳定的试卷结构对考生来说,会有利于稳定考生心理,见卷不惊,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同时,知识点的考查稳中有变,避免猜题押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复习所学知识。

3.试题选材关注时代精神,充满理性思索和人文关怀。河南省中考语文命题选材,一直都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生活实际,但又不刻意追逐时代热点。今年命题选材呈现出一种理性思索,内容涉及第5题的环境保护问题、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的《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匠人与大师》倡导创新进取精神等,在全面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概括能力的同时,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人生,体现出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科学的价值观以及健康的个性心理的指向。在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对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进行了考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4试题设计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难度加大。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是20##年试题的又一个追求。如第7题概括两个博物馆在“造型上的共同点”考查学生分析语言、概括语言的能力,要求学生既要有很强的提取信息的能力,又要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写一段串联词则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以检验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重视“过程与方法”的一种尝试。全卷23个小题中,只有3个客观性选择题,绝大多数都是语言表达题,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听说读写的综合素养,才能答好这套注重灵活运用能力的试题。

5综合性学习现河南博大精深的的历史文化,富有地方特色和语文特色。综合性学习一直是河南中考试题的一个亮点,命题人在此题上总是颇费苦心,既追求综合性和文化内涵,又要尽力突出时代特色和河南地域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河南、热爱家乡。第7题虽没有直接标出是综合性学习,但是其综合性、时代性的特点非常鲜明。以“字”为设计原形在20##年是个热点,上海世博会的会标和河南馆的馆标中均有所体现。然而命题人有意取材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和中国文字博物馆,既回避了热点,防止猜题压题,又彰显了语文的特色,更展现了河南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极富地域文化特色,可谓一石三鸟,用心良苦,是今年河南中考试题的一大亮点。

6文言文考查坚持课内外比较阅读,考查学生把课内知识运用到课外的实际运用能力。文言文的学习对学生是有一定难度的,要想学好文言文,必须打好课内文言文学习这个基础;要学活文言文,又必须向课外延伸。如果没有一定的课内学习基础,向课外延伸是非常困难的。课改以来的河南省中考试题,一直坚持课内外相结合的方法考查文言文,命题人的这个导向是非常明确的,考查学生对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既重视基础也不放弃运用。在没有更新更有实效性的题型出现前,河南省这种课内外相结合考查文言文的方法还会继续延续。

7作文开放有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以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题目的设计上,命题人总是尽量考虑到不同层次的考生情况,多年来,河南省中考试题都是采用二选一的作文题,给学生选择的空间,以便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真实的写作水平。而且“二选一”的作文题中一直都少不了“我”字:

20##年半命题作文《那一次,我很              (快乐、内疚、受启发)》,命题作文《我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鸟》;

20##年命题作文《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

20##年命题作文《逆耳忠言助我行》;

20##年半命题作文《我身边的         》,总的指向都是“我”、是学生的少年生活。以“我”为命题着眼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写学生最熟悉的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说真话、抒真情。从20##年开始,20##年、20##年已经连续3年“二选一”的作文题又增加一个不变量就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有一定的审题难度,却能够有效避免宿构、抄袭等不良现象,20##年命题人是尝试着采用材料作文这一形式,效果很好,就有了后面的延续。20##年的材料是“雏菊靠自己的力量茁壮成长”,关注学生成长“自立”,对于正处在少年向青年过渡,自我意识正在觉醒、强化的九年级学生,能引起强烈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不论作文形式如何变化,积极向上、抒写真我应是河南省作文命题不变的选择。

三、  试题分析

20##、20##、20##年考试情况对比:

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

满分28分,平均得分17.81,得分率63.61%。共7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文学常识、名著、古诗文默写等基础知识的把握,以及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掌握。

1-4题共14分,平均得分9.6,得分率68.57%  

字音字形的考查延续往年惯例,重点考查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常错的字音、字形。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命题人选用字音字形的标准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3500个常用汉字,而不是以某一教材中出现的汉字为标准的。例如人教社的教材里有“惊皇失措”一词,今年第2题出现了“惊慌失措”学生误以为与教材不符就是错误的,而影响正确的选择。

20##年至20##年的试题中,省里命题一直淡化文学常识而突出名著阅读的考查,而且是尽量涉及多部名著阅读的考查,对人物、情节的要求却比较宽泛。如20##年是把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两者结合在一道题里考查,有较强的综合性,出现了4部名著但难度却不大。20##年把两者分开考,文学常识不算太难,但给了我们一个信号,即命题人不再回避单纯的语文素养的识记题。

古诗文默写是每年的必考点,分值一直是8分。20##年、20##年都是有4个题给出上句来填写下句,难度中等;20##年和20##年则是1个给出上句来填写下句,其余7分是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不只是积累,还需把识记内容分类,尤其是20##年的第4小题,要求写出杜甫《春望》中“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情”的句子,写出李煜《相见欢》中“化无形之情为有形,写出了亡国的哀思”的句子,就不仅考查默写,还同时考查了学生对修辞的把握能力,考查难度在增加。答案中易写错的字:

(1) “何当共剪西窗烛”的“烛”写成“竹”;

(2) “皆若空游无所依”的“皆”写成“偕”;

(3)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润、酥”写成“闰”“苏”;

(4)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溅”写成“渐”

与之对应的策略就是,抓住《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6篇文言文和34首诗歌,逐篇落实过关。

5-7题共14分,平均得分8.21,得分率58.64%  

排序题考查学生把握语言连贯性的能力,20##年考查过这个考点,20##、2009连续两年未考过,所以20##年的排序题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其实,省里命题是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设定考点的,采取每年不确定的轮考,比如修改病句、书写今年就没考查,并不意味它们不重要,复习时还应全面才行。今年的排序题,选取的是一则议论性文字,解答此类题,要求思路明晰,尤其是逻辑分析能力要强。比起20##年为奥运奖牌的说明文字排序,20##年的难度相对大一些。有许多学生连题意也看不懂(20人中有6人选1个句子),是失分率较高的一道题,暴露出教学和复习中的漏洞。当然题目的设置有不当之处,123分句都没有给最后的标点,这其实是很不妥。排序题,考虑语义连贯,逻辑性强,标点即是逻辑性的一个体现。

名著阅读题也给了我们一个信号,考查要求提高了。第6题不仅要求学生明确知道林冲、鲁达在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而且要能“按情节的先后顺序依次填写”。对故事情节不了解,就会导致人物和情节混淆,对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不清楚,又会导致排序错误。这确实难住了相当多的学生,毕竟目前学生真正进行名著阅读的时间和效果是打着折扣的,大部分是应景式的“快餐式阅读”。(20人中有6人得0分,4分题)考查更细致这个趋势在20##年已透出一些改变的苗头,尽管是与文学常识结合在一起,已经涉及到一些具体的情节,今年更是明确要求学生对情节的准确把握。省里命题对名著阅读要求提高,这提醒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完成对名著的阅读,不能走马观花。

第7题是综合性极强的语言运用题。此题考查学生信息筛选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口语交际的表达能力,体现着语文的综合运用特点,加上选材上可与现实生活关联,颇受命题人青睐。要注意这类题,表面看是很开放的题,但作为学业水平评价和招生选拔的中考,客观公正是其原则,所以答案肯定是有范围的。这个范围命题人会在题干上有明确的要求,不能随意发挥。如第(2)题题干要求很清晰:写串联词要“注意两个博物馆之间的联系”,注意“过渡自然”。“两馆之间的联系”就是提示从原材料中去概括,这样也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概括语言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失分原因:

①对字形、文学常识的掌握不牢固,古诗文默写有错别字,对古诗文的理解不到位,导致理解性默写失分。

    ②审题不细致,对题干的要求理解不到位,如排序题审题不清,导致只写一个句子的序号,忽略了其它两个句子。

③考生对语言运用题掌握不好,不仅审题能力很差,而且答题针对性差,不知如何根据题意写串联词(或串联词写得太简单),像这种答题点比较多的语言运用类题目(此题要照顾到三四个点),不少考生不知所措,或照顾不过来,考生能力高下一目了然。

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还有漏洞,古诗文默写需要加强理解性默写,做到会背会写。名著阅读应真正落实,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各种形式或活动加深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实效。针对语言运用题,建议老师们在复习中,加强审题意识的训练和概括表达能力的训练。这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题型,尤其要设置多种情境,强化训练学生适应其灵活性。

第二大题: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受和综合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型设计上重点考查学生分析综合能力、表达应用能力、鉴赏评价能力等。

(一)记叙文阅读

满分15分,平均得分10.42,得分率69.47% ,共五个小题。选材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传递的是让学生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学会感恩,学会关爱身边的人。第8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事件的能力,第9题考查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第10题考查的是探究语言的表现力,第11题考查学生对过渡句作用的把握,第12题探究对内容的理解。

8-10题共10分,平均得分7.38,得分率73.8%。第9题根据上下文补写内容,初看此题不难,命题者却在此设置了2处障碍:一处是“七嘴八舌讨论的内容”,这意味着说话人不是一个,应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说话才行;二是“联系上下文”,补写处的上文是请学生“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补写处的下文是“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也就是说老师认为学生讨论的不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所以补写内容首先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学生的对话,其次补写的必须是母亲的其他特征而不是体貌特征。第9题表面上是在考查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其实核心是考查学生对文意的准确理解。这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思维品质,能够不受干扰地清晰地抓住问题的关键。

11-12题共5分,平均得分3.03,得分率60.6% 。“作用类”题应注意结合内容具体分析。如11题题目本身不难,但学生一定要懂得根据分值做具体分析方能不失分。

失分原因:

①概括复杂的记叙文,要素不全;补写对话不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造成失分严重。

②分析词语、句子的作用没有方法,不知从何下手分析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理解句子含义不全面等。

③有一部分学生审题不仔细,不明白题干的意思,这不属于知识方面的缺陷,应该高度重视。

对记叙文阅读的启示

应强化记叙文阅读方法的训练, 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尤其应加强概括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学会用关键词、中心词进行归纳、评价。对于常用的手法、写法等,应让学生对其概念进行准确把握,在能熟练辨别的基础上,能够结合文本的具体语境说出它们的作用。

(二)议论文阅读

满分12分,平均得分6.21,得分率51.75%。共4个题,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对议论文要素的把握、分析能力。材料是粱衡的《匠人与大师》,试题的命制上有意设置了一定难度。

13-14题共6分,平均得分3.49,得分率58.17%.第13题考查学生对中心文意把握的能力和对要点的概括能力,因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没有用非常明确的一句话来表述,需要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要先关注那些反复出现的体现作者价值观取向的词语,如“进取精神”“有目标”“有追求”“创新精神”等,然后用学生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有一定难度。第14题不仅要求对论证方法进行判断,而且要分析其作用。考查的论证方法是几种常见论证方法,对学生来说,难度不算大。但要注意,表述论证方法与作用时用词要匹配,不能什么论证方法的作用都是用“生动形象”来回答,如比喻论证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对比论证的作用是“突出、更有力地论证了……”,举例论证的作用是“令人信服地论证了……”。

15-16题共6分,平均得分2.72,得分率45.33%  

第15题判断论据是否恰当,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把握文段的能力,所以本题考查难度略大。但是命题人在错误处设置了多处提示性词语。如“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偶尔”等,与“大师善综合”这一分论点明显不一致。学生说明理由时也应围绕这些提示性词语作答。 第16题要求学生具有全面把握文意的能力,论证过程既是作者的思维过程,也是文本的思路层次。表述时要按照先后顺序,提取要点并加以概括。

所以,整体看来议论文阅读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

 失分原因:

①不会概括论点,甚至连论点的句式特点都不知道,用语不准确、不规范。

②论证方法分辨不清,也不能准确说出论证方法的作用,更不用说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③不能正确辨析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找不出用合适的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语言表述不准确。

    ④不知道什么是论证过程,更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论证过程。

对议论文阅读的启示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议论文的要求不高,“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老师教学仅限于对议论文要素的简单了解。但是议论文是非常能够检测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文体,作为省会郑州,我们的教学应再深入些,适当进行迁移,使学生对议论文的把握不要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

第三大题:古诗文阅读

满分15分,平均得分8.87,得分率59.13% 。共有5个题,题型与往年没有太多变化,但难度较往年稍有提高。以八年级教材中《岳阳楼记》为主,并选用与范仲淹有关的古文段补充阅读,考察了学生对古文言文相关知识与能力的掌握。对古诗文阅读,多年来命题人的要求一直都很高,除了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能力、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还一直都在考查学生对内容的把握、对形象的分析、对语言和写作手法的赏析等,超越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却也是中考的选拔性特点的体现。

17-18题共6分,平均得分4.09,得分率68.17%。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和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是每年中考语文的必考点。

19-20题共5分,平均得分2.58,得分率51.6%。

第19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特点的把握能力。注意此类题,景物描写的作用最终是要归到“情”上面的,怎么“归到”就是答题要点,也是得分点所在。本题的景物描写起到的应是“触景生情”作用,所以答题要点是要答出这个关键的“触”字,可写为“触发”“引发”等。命题人在此关注的是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清晰的表达能力。第20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还有对写作方法的把握能力。

21-22题共4分,平均得分2.2,得分率55%   

第21题考查学生对陶渊明的诗歌《饮酒》(其五)的语言把握,而且已经点明要细致品味到“字”。这就要求学生从“字”入手,结合整句,写出对诗意和意境的理解。第22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往往凝练深刻,与诗人的思想情感息息相关。学生只有既考虑到词语的表层意,又要考虑到诗歌的中心和作者的情感方能全面而准确地完成题目。

失分原因:

①对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对实词掌握不实,“春和景明”中“景”的意思有相当部分同学没能很好掌握,错误中“景色”的答案比较典型。重要句子翻译不重视句中关键词语的解释,表达上出现错误了。

②理解文章内容方面:审题偏差,不能准确理解题干意思,答案片面,体现在多回答为“萧条景色衬托出迁客骚人的悲凉伤感之情”,没有涉及到第二段的景物;对象偏差,景色引发的是迁客骚人的情感变化,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将其理解为作者或古仁人的情感变化,这是对文章理解上的一个错误;只说客套话,没有实际内容,体现在说出借景抒情,或者说为下文做铺垫,没有联系文段进行分析,这样也不能得到满分。

③不能准确掌握诗歌的主旨,不知如何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诗歌。

对文言文阅读的启示

文言重点实词的解释、重要句子的翻译这些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培养,要想方设法在课堂落实训练到位。对于重点句,教学中应强调“字字落实”逐字翻译,通句意只是初级把握。初中的诗词教学要在引导学生背诵积累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感悟、品味,特别是一些代表性的诗歌和名句,在词语、意境、情感等方面引导学生真正能够理解掌握。

第四大题:作文

23题共50分,平均得分42.16,得分率84.32%。20##年的两道作文题延续了河南省中考作文的一贯风格。半命题作文《我身边的         》,要求学生站在“我”的角度写身边的人、事、生活、自然、文化等。开放有度,给学生抒写真实生活的空间,同时又用“我身边的”限定必须用自己的眼睛来看,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学生可以写的范围很多,可以是人——父母、同学、老师、朋友、英雄、天使;可以是事——青春事故、少年足迹;可以是物——公交车上的座位、一把雨伞;可以是美的事物——阳光、书香、诗情画意、雅致、感动;还可以是文化文学——唐诗、宋词、中华文化……无论虚实,这道作文题能够反映学生对美真善的追求感悟,表达真实的生活和体验。

关于“雏菊靠自己的力量茁壮成长”的材料作文,有一定审题难度,要能抓准材料的中心“自主、自强、自立”方可。只要围绕材料的中心来立意,可以写故事,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也可以发表议论、讲道理,只要观点明确、层次清晰、论据充足就行。

失分原因:作文宿构现象严重,背的作文套用痕迹明显;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华丽词藻、修辞方法堆砌;主旨不明确,语言贫乏、表达不准确,重点不突出,全篇是流水账。材料作文审题出现偏差,对材料的理解存在问题,导致偏题、跑题。把两个题目糅合在一起写,不能突出重点。

对今后教学的启示:作文教学首先要提高老师对作文教学的认识,要从七年级认真抓起,根据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感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事,写出真实的感悟,抒发真情实感。其次作文教学中老师要敢于说真话,并要求学生说真话,这样才能有利于作文教学的健康发展。

四、  20##年中考备考建议

1.每节课都应该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阅读、思考、感悟、表达。用有效、多样的练习方式来保证课堂的每一分钟都高效利用,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当堂训练、当堂完成语文能力的提升。复习课的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和基本的课型模式可以按照教研室提出的具体要求去做。(请参看市教研网页)

2.现代文阅读要注意方法的传授,尤其对理解、概括、作用类的题目要加强训练,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理解概括能力、探究表达能力以及在具体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3.文言文阅读要做得再扎实些,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掌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多思多说多写。加强逐字翻译、整句翻译的训练,重要的文言词语的掌握和重点句的翻译,通过细致的训练都是可以达到要求的。教学中必须改变老师辛辛苦苦地讲,学生却始终袖手旁听、没有动手写一写的现象。同时适当进行课外文言文的补充阅读,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准确审题,按要求答题的习惯;答题时,要抓住重点,逐条分点,有条理的表述;注意总结答题规律,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5.综合性学习和作文方面,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时代,注意积累生活,积累素材,也积累词汇,锤炼语言,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要加强作文审题训练和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同时除了正规的大作文练习,还要加强有针对性的小练笔(课标上规定一学年一万字)。

6.扎扎实实指导学生阅读课标上规定的名著,不仅要了解作者,还要熟悉作品的主要情节内容和人物性格特征。

                                       (执笔:王燕)

智慧地徜徉于语文的讲坛上

——郑州二中中招复习经验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我发言的题目是《智慧地徜徉于语文的讲坛上》。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校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成绩取得的背景

首先,我校语文组有良好的互助氛围。每届初三伊始,学校都要举行新老初三经验交流会,在09年的交流会上,上届教师给我们介绍了宝贵的经验,并把他们自己整理的资料毫无保留地传递给我们。所以,我们这届初三若是取得了一点成绩,那也是我校语文教师多年汗水和智慧的沉淀。

再者,学校领导的有效指导。在复习期间,学校领导多次参加考试质量分析会。领导对语文的复习指导意见之一,是作文要让学生反复写,反复改,直到写成优秀作文。这个意见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忙,让学生坚持不懈地把习作写成佳作,也是我们初三阶段最宝贵的复习经验之一。

还有本届初三教师的通力协作。像所有兄弟学校一样,我们本届初三语文教师分工合作、互帮互助,一支桨推动不了一艘大船,众人同心才能乘风破浪。

当然,成绩的取得还得益于从初一至初三我们有条不紊的语文教学以及复习的规划。

    二、语文教学的思路

我们按照语文课标的理念,教材按主题编排的思路,以及初中生的成长过程的变化特点,确定了初中三年不同阶段的语文教学主题。

(一)起始阶段——美丽的语文

在初一阶段,我们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每一届新生的开学第一课上我们都要给学生传达这样的观念:

语文是一个广袤的世界,每欣赏一篇美文,都是一次愉悦的精神之旅;每讲述一段往事,都是一次深刻的生活体验。在探索语文的征途上,我们将逐渐拥有一个充满智慧的人生。世界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思想有多深,语文就有多深;志向有多远,语文就带你走向多远。语文是一叶帆船,只有能够熟练驾驭它的人,才能乘风破浪,驶向理想的彼岸。

在初一阶段,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法和学法,合理组织各种语文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起始阶段,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五个好习惯。

(1)诵读美文的习惯。课上课下结合起来,课下阅读名篇佳作,早读背诵警句格言和古典诗词。胸无点墨志难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诵读经典美文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让学生的心灵受到美文的浸润。

(2)主动交流的习惯。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课堂上语文教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近距离的交流。鼓励学生勇于发问,大胆表达不同的意见,积极发言,参与课堂读书的思想交流。

(3)规规矩矩写字的习惯。学生每天下午到校后坚持练字,先描后临,达到课标上“字要规规矩矩地写”的要求。

(4)坚持写随笔的习惯。每天坚持写日记,日记的篇幅、内容、语言要求逐步递增。教师根据每个阶段的训练重点有针对性的批注、提醒。

(5)课前演讲的习惯。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我们制定了初中三年的课前演讲计划。从讲简单的成语故事开始,到讲名著、讲诗词、讲新兴科技、讲时事评论等,在演讲中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课前演讲让学生对课标推荐的必读名著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解读。

(二)初二阶段——博大的语文

初二的语文教材关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关注战争与和平的大事到对小人物的关爱,从古代文明到新兴科技,从名人传记到风雨雷电,从关注环保到走进民间,世间百态,包罗万象。在初二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淡化文体,突出单元主题,配合课前的演讲,让学生看到语文的博大内涵,感受到其海纳百川的兼容之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三)初三阶段——智慧的语文

初三的语文教材引入了一些议论文,课文内容也涉及学生成长的多个方面。如对亲情、爱情本质的诠释,对成长路上风雨的艺术再现,对求知态度的深刻论述、对祖国故土的眷恋、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索等等,根据教材我们引导学生反省自身,理智地认识自己、认识生命、认识人生。

三年的语文教学,我们始终贯穿着这样的理念: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培育学生热爱语文的感情;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高效的备考指导

“厚积而薄发”,两年多的积累,为初三冲刺中招奠下厚实的基础。在复习阶段,我们把重心放在现代文阅读指导和考场作文强化训练两个方面。下面我从三方面谈谈我们在复习阶段的一些做法。

1.基础知识的复习。在复习基础知识这一块,我们首先解决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复习的重视程度。基于以往的经验,由于复习阶段焦虑忙乱等种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不太重视,同样的错误会反复出现,甚至越复习错误越多。比如每年试卷上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很少有学生写不出来的,但是能够写全对的也不很多。我们让学生明白,“墙高基下,虽得必失。”基础不牢,高墙注定无法久立。因为语文成绩差距不甚大,关键在于谁更细致更准确。准确无误地拿在手里的分数才是自己的,写错了和不会写,在分数上并没有区别,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勤于检查、严格把关,让“得”成为“真得”。

具体的复习方式,我们和大家一样,全体教师分工合作梳理知识点,采用分散复习与集中检测相结合,及时复习与按时复习相结合的策略。在每周一下午的教研活动上,我们七名教师都提出各自班级出现的问题,然后共同建立错题档案,对易错知识进行不同形式的反复练习。学生持有良好的复习态度,再加上我们螺旋式提高的复习策略,让试卷上基础知识题成为必须拿下的得分题。

2.现代文阅读的复习。学生对现代文阅读不太有把握,虽然都能回答,但是不能保证自己回答的都是正确的。所以,对于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我们定下的基调是:精练精讲,采用揣摩考点与规范解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

“精讲”就是教师准确把握课标要求,全面整理中招考点,细致分析评分标准,严格要求做题规范。我们整理了近几年相同知识点的问题的不同呈现方式,研究考什么和怎么考,揣摩怎么答和怎么评。教师精心选择有相同考点的两三篇现代文,让学生辨析同样考查内容的不同的表述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该知识点的答题方式及评分标准,总结答题技巧和规则。杜绝让学生盲目做题、疲于应付的题海战术。

“精练”是在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点有基本的了解之后,进行的实战演练,这时候的演练不仅仅是学生做题、教师讲题,而是学生做题、学生讲题,讲题者要讲清楚所考查的知识点,讲清楚答题的要求。我们还尝试了教师提供范文学生自己出题的练习,让学生以出题者的眼光,来审视文章,发现考查点及答题的要求,尽管学生的问题表述不一定标准,但换个眼光来看现代文阅读,让学生克服了畏难情绪,使学生体会到现代文阅读是有章可循的,只要抓住“本”便可“溯源”。

如今年《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考查了概括故事、补写语言、评析关键词语、分析语句作用、理解句子含义等,在08、09年的河南中招试题上考查了前四个知识点,理解句子含义在《说明检测》上引用的09年云南试卷的《与植物相处》中可以找到相应的考点。议论文阅读《匠人与大师》考查了归纳中心论点、分析论证方法、判断论据及分析论证过程,近两年河南没有考查议论文,但在《说明与检测》引用的09年荆州的《一笑》和南京的《论友谊》中可以找到相应的考点。

因为摈弃了题海战术的低效方式,我们有更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研究试题,“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是我们对一道习题的分析固定程序,中招考题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了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就可以沉着应对以各种形式呈现的考题。

3.作文的写作训练和复习指导。初中三年,我们对学生写作训练采用了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我们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水平,编写了配合教材使用的校本教材《同步作文》。我从两方面介绍一下我们作文教学的思路。

(1)作文训练的阶段目标。

七年级训练的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反省人生经历,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周围世界的感情,以及从生活选取素材进行写作的意识。主要练习记人散文和叙事散文的写作方法。

八年级的训练目标是: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主要练习托物言志、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方法。

九年级的训练目标是:引导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主要练习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掌握写考场作文的五种技能,即审题、选材、构思的能力,以及锤炼语言和提炼主旨的能力。此外,还要让学生掌握增加考场作文亮点的一些技巧。

(2)考场作文的写作指导。

在复习阶段,我们更加重视对学生写考场作文的指导。

首先,我们带领学生解读《河南省中招作文评分标准》,分析考场作文的得分要点,然后筛选不同水平的学生习作作为范例,让学生根据评分标准来进行评分。让以评卷教师的眼光,来审视自己作文的不足。

然后,赏析考场满分作文。在初三下学期,学生每天诵读一篇满分作文,并对其进行赏析,说出其值得借鉴的优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以此丰富学生对满分作文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满分作文的理性解读,树立学生写高分作文、满分作文的信心。

接着,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写作进行量体裁衣,逐个指导。学生因为个性、阅历、语文素养的不同,写作能力也各有不同,写作水平就各有高下。比如男生写叙事、抒情散文的水平整体上低于女生,但女生写议论性散文的水平整体上低于男生。在冲刺阶段,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部分学生作文的体裁、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定型,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也最有把握写好体裁和形式反复训练,直至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技能。

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我们要求学生对同一篇作文反复修改。因为匆匆地写一篇又一篇,训练量上去了,但作文成绩不一定能够提高。为了让学生切实感到作文成绩的提高,我们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复修改,同一篇作文要写三四遍,让学生看到自己作文从内容到主旨到形式的不断变化,更看到作文成绩的不断提高,使他们获得写出高分作文的成功体验,激发写高分作文、满分作文的迫切愿望。

最后,集中智慧揣摩出题意图。我们初三语文组的全体成员经常在一起讨论,分析社会热点,讨论当前社会对中学生的成长期望,揣摩中招作文的出题意向。在郑州市第一次质量预测前,我们组织的了模拟考试,作文题为《我很幸运》,这篇作文意在提高学生对幸福感受能力,是一测的作文题《我     ,我是一个        的孩子》的选材角度之一,学生心情愉悦地考试,喜滋滋地拿到了较为满意的语文成绩。这一次巧合强化了学生反复习作和不断创作的热情。

在中招前两个月左右,我们再一次群策群力,从众多中招作文的主题中筛选了四个主题:奉献、团结、感恩、自强。并为每一个主题设计了命题、半命题、话题、材料四个不同形式的作文题,共计16个作文题目。其中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题《一路上有你》,与今年中招作文题《我身边的         》相仿,都是在引导学生关注与自己成长密切相关的人或物。以“自强”为主题,我们编写了一则关于一棵生长在悬崖边的野百合坚信自己能够开花,最终以美丽的百合花来证明自己的材料作文,与中招的材料作文题相仿。虽然今年的两道作文题都不难,但是学生练习过类似的作文,比较起完全没有素材准备、需要重新构思的考场作文要显得熟练一些。并且,似曾相识的作文题目,在考场上也带给了学生莫大的心理安慰。今年的两篇作文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幸运的,但这幸运中,饱含了全体教师删繁就简的精心设计,和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

众手同心浇园,百花必将齐放。流连于语文的课堂,如同流连于绿意葱葱的田野,怀着敬畏之心,我们静候陌上花开。三年来,我们努力让学生感觉到语文美丽和博大,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一路走来还是留下了不少遗憾,我们脚下依然一条需要不断探索的路。

以上是我们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希望能够与各位语文教师共同探索语文教学的幸福而智慧方向和道路。

                                                     (执笔  姚彩梅)

在郑州市20##年中招语文分析会上的发言稿

郑州回民中学  樊荣

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

我是来自郑州回民中学的语文老师,我叫樊荣。

很荣幸能坐在这里和来自全市各个中学的同行们一起进行一些交流。在今年的中招考试中,我校的语文学科取得了一些成绩,这是我们学校近十年来始终坚持教学改革,始终站在“为了学生的发展”的高度,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和我市提出的调节教学指导思想的结果,是我们学校全体初中语文教师长期以来耐心细致、踏踏实实、默默努力的结果。因此,今天与其说是介绍经验,不如说是将我们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向各位同行做个汇报,同时与大家就中招语文学科的复习和应考策略进行一些探讨。

按照多年来的成功做法,我们也将中招复习分为三轮。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各轮复习的具体内容做了一些调整。第一轮对基础知识进行分册复习,第二轮对现代文阅读和名著阅读进行复习,第三轮在进行模拟套题训练的过程中对“基础知识及其应用部分”的各种题型进行专项复习。在前两轮的复习中,我们坚决做到控制节奏、打牢基础。做到:

1.精心备课不偷懒。备课不仅备学生所学,还备学生所思、所想、所忘。寻找鲜活的例子激活学生思维。

2.学习前置,问题前置,用好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写由备课组教师分工分单元完成,成果共享。编写力求简洁实用,既明确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突出重点,以问题前置的方式,把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指导学生预习,做到“先学后教”。

3.注重合作交流,教师点拨。我们将学生按照程度分成学习小组,每组都有不同程度的学生各两人以方便小组内解决问题。预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疑难,课堂上我们一般采用中等难度题学生小组内互为解答,难度大的题目则采用全班争论,教师点拨的办法来解决。

4.突出实效,打造“绿色高效课堂”。 将课堂还给学生,做到“多学少教”。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贯彻我校提出的“绿色高效课堂”理念,即老师在课堂上的有效讲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生参与面不少于三分之一(包括小组展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提问、质疑等形式),突出实效,通过课堂检测使教学效果明显呈现。力争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高的课堂教学效果。

5.作业少而精。向课堂要效率,向课堂要质量,不增加学生课外负担,精选作业,有问题面批面改,使每节课的学习目标都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

我们的第一轮复习时间为3月中旬到四月中旬

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控制难度,抓纲务本,巩固和深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为后续复习扫清基础性知识的障碍,为第二轮复习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我们以字词和古诗文为重点夯实双基。具体做法是:

1.重点字词按册进行总结。一张复习卷涵盖整册书的重点字词,采撷精华,高度浓缩,高效实用,便于课堂检测。通过同桌互改学生能够即时把握自己的复习效果。当堂订正。对于出错率高的字词将在第二天上课时再次进行检测。

2.古诗文分为两部分按册进行一为古诗,二为古文。我们将课标规定的所有必考篇目打印后张贴在班内,让每一位学生明确复习重点和复习进度。将每册书中的古诗和古文按照内容、主旨、手法的相似、相关性进行归类,每位老师负责一个类型古诗或古文的导学案编写工作。编写注重通过对往年我省中招真题出题意图、答题思路的分析帮助学生明确古诗文考察的知识点和答题方法。

3.以自主复习为主,提纲挈领进行串讲,少讲多练。串讲和练习的重点放在文言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实词的解释,重点句子的翻译,以及往年失分较多的诗词鉴赏题中对词语妙处的体会和对画面、场景的描述上。教会学生品味词语的妙处可采用换字法,通过比较阐明该字的表达效果;对画面的描述则应选用富有色彩、质感、情感的语言在翻译原句并忠实于原句意境的基础上发挥想象适当扩充。

4.一卷多用,强化古诗文理解和默写,力争不失分。古诗文默写近年来难度加大,往往只提供语境连默两句。我们将每册书中古诗文名句通过提示语境的方式编写成默写卷,课堂上检测诗句默写,教师精改,及时订正,对反复出错和普遍出错的诗句重新默写。早读则背诵默写卷给出的提示语句,将之变成古诗文名句赏析。

第二轮复习时间为4月下旬到5月中旬。

我们把这一阶段的复习重点放在现代文三种文体的阅读训练上。同时,将名著阅读复习有计划地穿插进去,以避免学生复习中产生烦躁倦怠心理。对现代文阅读的复习具体做法是:

1.初中教研组开展现代文阅读教学研究。每个年级负责一种文体阅读教学的研究,初一负责记叙文散文阅读教学,初二负责说明文阅读教学,初三每位老师任选一种文体进行阅读教学研究,以观摩课和书面总结的形式展示成果,供初三年级借鉴。这项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因此我说,我们成绩的取得是我校全体初中语文教师毫无保留、团结协作的结果。在此,我也借这个机会向我可爱的同事们表示真诚的感谢。

2.联系课文进行知识迁移。在复习时,我们针对各种文体考察的知识点,以所学课文为例子,落实各种文体阅读的知识点,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准确掌握。如复习议论文阅读时,我们就让学生从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三方面入手,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组负责一个方面知识点的整理,并要求联系课文中相应的例子进行分析讲解。学生在讲解中就联系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敬业与乐业》、《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文章,就它们论点提出的方式、各种论据的联合使用、文章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这样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进来,再加上教师从旁点拨,从而扎扎实实地完成了知识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

3.重视文体知识结构的构建,重视思维训练重视对答题技巧的指导。在对每种文体进行训练之初,我们都会指导学生对该文体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结构的构建,让学生在阅读和答题时能够总揽全局,居高临下。同时,我们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以利于形成严密的逻辑推理、判断,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做到“四明确一锤炼”,即明确各种文体考察的知识点和题目的考察意图。明确问题的常见问法。明确寻找答案的办法。明确答题句式和常用术语。锤炼书面答题语言,做到完整、简洁、朴实、准确、具体,重点训练学生学会准确使用关键词。

4.精选练习题,不打题海战。学生和老师手头资料繁多,必须去芜存菁,紧扣考点选题。做典型题,不做偏题怪题,每种文体精练十篇。

5.学生讲评收效显著。在对阅读题进行讲评时,老师会精心挑选班里语文成绩优秀和总成绩较好但语文学科薄弱的学生来讲评。这样既增加了复习的趣味性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阅读题考察的知识点、答题思路、答题技巧、答题语言有了更深入透彻的理解和更扎实的掌握,从而迅速有效地提高它们的语文成绩。

6.阅读训练坚持不辍。在第二轮对现代文阅读进行集中训练后,我们并没有就此放下,而是将它贯穿到第三轮复习结束。保证学生每天做一篇现代文阅读,以巩固复习成果,并保持做阅读题的良好状态。

第三轮复习时间为5月下旬到六月中旬。

这一阶段,我们在进行模拟套题训练的过程中对“基础知识及其应用部分”的各种题型进行专项复习,并强化考场作文训练。具体做法是:

1.分析研究基础知识应用部分各种题型近几年来出现的新变化。如仿写题逐渐淡出;病句修改题考察类型多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子成分残缺;材料概括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富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选题势头继续强劲;对名著阅读的考察多集中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上,并且侧重对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对应以及概括;综合实践活动往往与名著阅读结合起来出题等。明确了这些,我们在复习时间的分配上更为合理,复习重点更为突出。

2.加强对“基础知识及其运用”题答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的指导。备课组每位老师上一节针对某一题型的复习观摩课。以教案和课件的形式共享成果。如材料概括题,我们就指导学生审题时要找出材料中的人物和事件等关键词句,用关键词句概括材料的主要意思,用关键词句作答;寻找各则材料之间的关联点或相同点,选取准确的词语表达。语言表述既要有一定的高度和概括性,又要紧扣题目,做到具体清晰,避免空泛模糊。然后精心选取我省历年中招真题、模拟题以及与我省出题相似的外省市题进行练习。

3.作文训练注重经典素材的积累,加强对审题和材料如何取舍的指导。首先使学生明确考场作文在字体、文面、构思、语言上的特殊性;其次指导学生重点积累关于读书、理想、恒心、自信、勇气、合作、宽容等方面的古诗文名句、格言警句、名人事例、个人体验;第三,教会学生大胆取舍,不必面面俱到。

4.用好《说明与检测》。我们对《说明与检测》上关于考试的说明、关于典型例题的分析、讲解、练习题、三套模拟题都要求学生仔细研读、认真练习、重视纠错。

5.套题练习不贪多,重质量。我们重点用好市里发的考前五套模拟题。利用语文连排课进行模拟测试,从严改卷,迅速反馈测试成绩。对出错率高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重点集中分析讲解,对个别学生存在的不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单独指导。要求学生写出对此次考试的得失分析。在下一次的模拟测试后,让学生与上次进行比较,总结哪些失误已经避免,哪些问题仍然存在。如此循环,学生的失误越来越少,成绩逐步提高。

6.重视对学生复习阶段和考前的心理指导。进入初三,尤其是下学期,中考日益迫近,学生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力,总是有某些学生在某一段时间会出现懈怠、烦躁、失去目标,甚至丧失信心的情况。我们在复习中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利用语文老师敏感细腻、情真意切的优势,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将知识点、答题规律等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轻松记忆和掌握。在临考前几天,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减少做题量,用游戏的方式复习古诗文背默、名著阅读,将考场答题要注意的问题用顺口溜的形式让学生抄一抄、读一读,记一记,尽量避免失分。比如,我们在考前三天给学生总结编写了中招语文考场应战零失误策略:

字体工整,大小适中;有问必答,头脑清醒;

相关知识,牢记心中;答题要点,序号标清;

审题准确,关键词精;表述规范,语言简明;

出错莫慌,小心改正;答题范围,切莫超出;

作文时间,五十分钟;结构巧妙,重点突出;

语言精美,卷面干净;耐心检查,马到成功!

    以上就是我们在中招复习中所做的努力。也许不够完善,也许不够细致,今天拿到这里来和大家共同探讨,真诚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