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调研报告模板

   钢材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前言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持续复苏,外需有铁行业进出口预测望保持一定的增长,出口有望继续快速增长。同时,随着国内钢铁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自给能力将不断提高,钢材的进口仍将小幅下降。2011 年中国钢材的进口量和出口量分别为1590 万吨和5950 万吨左右,同比分别增长-3.2%和39.8%左右。

    目前全球钢铁生产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近十几年来,由于美国、欧盟和日韩钢材需求强度减弱,其钢铁产量增长也随之放缓。而中国在钢材需求持续旺盛的拉动下,钢铁产量大幅增长。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钢铁产量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占全球的份额不断增加。

这表明我国钢铁工业国际地位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

2011 年1~3月,我国共生产粗钢16990.86万吨,同比增长 8.69%;生产生铁 15865.64万吨,同比增长6.98%;生产钢材20803.68万吨,同比增长13.72%而预计20##年中国粗钢、生铁、钢材产量分别达到6.8亿吨、6.2亿吨、9.0亿吨左右。

世界钢铁的生产主要分三大板块:

亚洲板块,主要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欧洲板块,主要包括俄罗斯、德国、乌克兰、意大利等国;美洲板块,主要包括美国、巴西等国。

世界钢铁的销售模式大体也可以分为三大类:

日本模式、欧美模式、中国模式。

1)日本模式

    日本钢铁的生产与销售有四大特点:一是产量大、品种多、质量好;二是集

中度高,新日铁、川崎制铁、住友金属等大型钢铁企业的钢铁产量占日本钢铁总

产量的60%~70%;三是“大进大出”,该国钢铁生产的原材料靠进口,而产品

有相当大一部分出口;四是钢铁企业以生产为主,商社以销售为主,钢铁企业

97%的产品都是通过商社来销售的。如最早由9 个为川崎制铁服务的经销商联手

成立的日本川铁商社,其销售的产品80%为川崎制铁的产品,其余为其它钢铁企

业的产品。该商社下设23 个钢铁流通加工厂,经过加工过的钢材占其销售量的

60%以上。

2)欧美模式

欧美模式正好与日韩模式相反,此种模式下的钢材销售主要以钢铁企业为

主。比如,德国钢铁企业80%的产品是直销给用户的,而余下的20%交经销商(包括加工配送中心、佣金代理商、进出口商等)销售。在这种模式下,钢铁企业也

从事钢铁的加工配送,如利伯库森钢材加工中心,隶属蒂森钢铁联合公司,其年

加工能力为30 万吨,供应800 家终端用户。

3)中国模式

中国的钢材生产与销售特点是:产量大,销量大,产销量均为世界第一;钢

材生产所需的铁矿石大量靠进口;虽有一些大型钢铁企业,但中小型钢铁企业的

钢材产量在全国钢材总产量中占有很大比例;钢铁生产和流通企业数量众多,集

中度都很低。这些特点决定了钢铁流通模式即不能象欧美那样由钢铁企业主导,

以直供为主;又不能象日韩那样,由销售商(综合商社)来主导。

调研目的:为促进我中国企业对外钢材的出口,增加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钢材出口的份额和占有率,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增加我企业在钢材市场的竞争力。

调研范围:国内外市场(小范围内)

一、市场分析:

 20##年,我国出口的主要钢材品种有:线材、热轧棒材、热轧中板、热轧普中厚宽钢带、镀锌板(带)、彩涂板(带)和无缝管,其中彩涂板(带)出口增幅最大,高达77.99%;热轧普中厚宽钢带出口量是几个品种中唯一出现下降的品种,降幅高达23.07%,这主要是由于20##年热轧普中厚宽钢带大幅进口均价大幅上涨所至,均价涨幅高达48.70%。值得注意的是,20##年热轧普薄宽钢带出口高达209.22万吨,而20##年出口量仅4.15万吨,同比下降98.02%。与此同时,线材、棒材等其它重点品种均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

 其中韩国、泰国、日本越南和马来西亚是我国线材的主要出口市场,20##年分别出口了101.73万吨、43.82万吨、28.34万吨、24.24万吨和18.53万吨,五者合计占总计线材出口量的71.94%。

 20##年我国出口棒材前五位的目的地分别为韩国、香港、泰国、比利时和台湾。

 20##年,我国向韩国出口中板159.73万吨,同比增长20.48%,占比34.37%;出口印度35.79万吨,同比增长80.03%,占比7.70%;出口新加坡33.85万吨,同比增长16.20%,占比7.28%;出口越南和阿联酋分别为24.7万吨和24.6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5.74%和145.47%。从出口价格看,均出现10%的上涨。

 20##年,我国中厚宽钢带510.47万吨,同比下降22.69%,这和出口价格上涨有一定关系。出口数量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韩国、越南、印度、台湾和泰国,其中向印度出口数量大幅下降,降幅高达67.34%。

 20##年,我国出口镀层板(带)627.72万吨,排在前五位的国家分别为韩国、比利时、泰国、意大利和巴西,出口量分别为74.15万吨、53.93万吨、42.01万吨、31.03万吨和29.41万吨,

20##年,我国向韩国出口彩涂板(带)161.41万吨,同比增长135.29%,占比29.73%,提升7.24个百分点;出口俄罗斯56.99万吨,增长11.79%,占比10.50%,下降1.21个百分点;出口新加坡35.38万吨,同比增幅高达4.5倍。

20##年,我国出口无缝管数量前五位的国家包括印度、韩国、阿联酋、加拿大和印尼,出口量分别为53.51万吨、34.61万吨、31.58万吨、22.25万吨和21.17万吨,分别增长119.28%、43.37%、66.91%、24.65%和26.54%。我国向上述国家出口无缝管出现量价齐升的态势。20##年无缝管出口总量大486.92万吨,同比增长27.92%。

东南亚各国增速强劲,成为拉动我国出口主要动力。表1列出了20##年1-2月我国钢材出口地区的变动情况,可以发现两个月中排名前十的国家变化不大,其中有八个国家两次均跻身前十,只是排名有细微的变化。韩国依然稳坐我国钢材出口的第一把交椅,月环比增加10.9%;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和香港增速迅猛,尤其是台湾省,由1月份出口量排名第22位跃升至第8位,2月份环比增速高达104.2%。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出口量增速也较为强劲,出口环比增加4.6%和25.7%。3月份详细数据未出,但从历史数据来看,主要出口国家变化应该不大。整体来看,东南亚各国仍是拉动我国钢材出口的主要动力。

表1 20##年1-2月我国钢材主要出口地

二、我国钢材出口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已是世界钢铁生产大国,钢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但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钢铁产业在经历了几十年蓬勃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隐藏着严重的产业结构矛盾问题,产业集中度低和产能布局不合理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两个问题。前者使得企业既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收益,也制约了自身的技术创新,实际上是限制了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而后者则导致了各地区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不符合产业效率的原则。中国钢铁产业的新增产能在最近几年得到迅速放大,并已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限制,市场也呈现出较为严重的结构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钢铁产业的规模虽大,总量已占全球比重的35%以上,但钢铁企业的地位并不突出,国内最大的宝钢仅排名全球钢铁企业第五位,这与中国钢铁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而日本、美国、俄罗斯等钢铁大国均形成了少数几家大型钢铁企业垄断国内市场的格局。

我国出口钢材的贸易方式主要以一般贸易、进料加工、对外承包出口货物为主,这三种贸易方式的出口钢材的数量合计4831.49万吨,占总出口数量的98.8%。其中一般贸易4607.04万吨,占比94.25%。

  

 表1  20##年中国钢材分贸易方式出口情况

 

                     

                    20##年中国钢材进出口量情况

    

     20##年中国钢材进出口钢材价格情况

三、消费需求分析:

 国外需求(主要研究对象)

                   表2  20##年中国线材出口流向

表3  20##年中国棒材出口流向

                         

                          表4  20##年中国中板出口流向

                           表5  20##年中国中厚宽钢带出口流向

     表6  20##年镀层板(带)出口流向

                           

                          表7  20##年无缝管出口流向

    由上表中可以看出在20##年度我国在钢材出口中的主要对象是韩国、泰国和越南等亚洲国家(所在比重最大),所以我们今后要争取的主要出口对象也同样为韩国、泰国和越南。

国内需求:

金融危机之后,世界钢铁工业开始缓慢复苏。据世界钢动态公司(WSD)预测,20##年世界钢材需求量上升13.7%,20##年上升5.8%,20##年则上升4.6%。未来几年里,世界经济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变化都将影响到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及下游钢材需求。

我国20##—20##年钢材需求主力仍由 房地产、基础设施、机械行业来拉动,受民生工程、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拉动,占钢材消费70%的房地产业、基础设施(除交通和电力)和机械制造业的钢材需求继续增长,预计拉动消费增速分别为3.9%(20##年)和2.6%(20##年)。汽车、家电、船舶行业增长乏力,用钢潜力不足。铁路、电力行业投资下降,钢材需求减少。受融资和运营安全问题双重压力,铁路投资连续下降,公路增长缓慢,交通业实际投资下降,用钢下降,电力投资受价格机制制约,投资增长缓慢,钢材需求无增量。经济增长放缓,但钢材消费仍小幅增长,产能略显过剩。权威机构预测,20##-20##年中国钢材预计增长5.7%和3.7%。按新增总产能、产能利用率维持85-90%估算,供需基本平衡,产能略有剩余。

四、产品分析:

                       20##年度中国钢材出口情况

出口钢材总体结构

20##年,我国钢材出口增长14.86%,增至4888.10万吨;出口均价为1048.80美元/吨,同比上涨21.22%。主要出口产品中,板带材出口量为2658.18万吨,同比增长30.07%,占总计出口量的54.38%,下降3.93个百分点;长材出口量925.18万吨,同比增长30.07%占比升至18.93%,上升2.21个百分点;管材出口量923.21万吨,同比增长26.34%,占比18.89%,上升1.72个百分点;铁道用材53.32万吨,同比增加21.57%,占比1.09%,上升0.06个百分点。

                          表8  20##年中国钢材出口结构

五、国别分析:

  韩国:(略)

   泰国

泰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及对外贸易现状

1、外贸政策

(1)保护和促进对外贸易的措施

    泰国政府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制定了一些奖励出口的措施和办法,但执行不力。到了80年代初,政府才开始重视在政策和服务上为促进对外贸易创造条件。从第五个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83—1987年)起,泰国政府主要制定了以下几项具体措施促进外贸的发展:

     财政措施:采取压低出口税的办法促进出口,并配合实施一些货币政策,例如1984年11月泰国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宣布泰铢大幅度贬值,贬值率达17.39%,这大大提高了泰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严格检验制度。对出口商品进行标准化质量检查,扩大出口产品的标准货物质量管理。增加对本国外贸公司的支持。为这些公司提供各种优惠,如税务优惠、外汇奖励,允许其扩大经营范围,对运费、国外销售费用减免税收等。

    在大力推动本国产品出口到国外的同时,泰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新生的工业部门而对进口外国产品采取于一些限制措施;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对一系列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与其他东盟国家相比,泰国征收的进口关税不仅税率过高,而且档次太多。限制进口的另一项措施就是实行进口许可证制度。

(2)调整关税税率

     泰国为了履行对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承担的义务,先后于1990年和1995年两次大幅度调整了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税率。根据关贸总协定的要求,泰国必须在1999年底之前降低3089项工业品的进口关税,由1990年的平均42.78%减少到28%,并在20##年以前降低740项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平均减少24%。而按照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的要求,泰国要在20##年1月1日以前把从东盟其他国家进口货物的关税降低到0~9%。   除了大幅度降低税率外,这次调税还大大压缩了进口关税的档次,由过去的39个减少到6个。这6个档次中的第一个档次是免税档,涉及的是符合免税政策的物品,如医疗设备;第二档的税率为1%,适用范围为原材料、电子部件及国际运输工具;第三档税率为5%,属于这一档的有初级货物和资本货物,如机器、设备和电脑;第四档税率为10%,适用于中间货物;第五档税率为20%,制成品属于这一档;第六档为30%,这一档是专为受特殊保护的产品。制定这些档次税率的原则是,按照产品生产的不同阶段,即从原材料到制成品,逐步提高税率,

2、外贸现状

    泰国自80年代以来,外贸发展十分迅速。1989~1996年,年平均出口额增长率为17.1%,1996年出口额达1.4万亿铢,出口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火车头”和“发动机”的作用;进口贸易发展也十分迅速,1995年进口额从1990年的8290亿铢猛增至1995年的1.7万亿铢。1996年泰国成为世界第22大进出口贸易国。

    20世纪90年代以来,泰国外贸进出口市场结构日益向多元化发展,形成了以美国、日本、欧共体国家为核心的贸易伙伴,以邻近国家为贸易重点,向中东、非洲、俄罗斯和东欧地区、拉丁美洲发展的贸易格局。如今,泰国已经和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泰国的出口商品主要有大米、海鲜、橡胶、电子产品、纺织品、珠宝等。

    1997年从泰国开始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泰国冲击十分严重,1997年比1996年进出口额都大幅下降,1998年1至10月出口额又比1997年下降6.4%,为452.75亿美元;进口为354.87亿美元,下降35.2%。1999年泰国外贸开始回升,进出口总额1084亿美元,增长11.8%,其中出口585亿美元,增长7.3%,进口499亿美元,增长17.6%。外贸顺差为85.74亿美元。20##年1—10月,泰国的进出口额分别为512.81亿美元和577.05亿美元,同比增长27.4%和20.85%。

(二)金融危机以来外贸政策的调整

泰国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和重灾区,因此,泰国为复苏经济而采取的种种调整措施及复苏的进程将对整个东南亚的复苏产生较大影响。这些措施主要有:①金融危机发生后,为促进出口,政府要求进出口银行和商业银行优先向出口企业放贷。泰政府还与外国商业银行进行磋商,向外国商业银行争取贷款以促进出口。②政府各部门对出口业大开绿灯。1997年底商业部与外国签订了庞大的易货贸易计划。财政部对纺织机器设备及零部件降低5%的关税。海关简化一些繁锁手续。财政部还对一些商品实行出口退税政策。③1998年9月,商业部成立“出口信贷联络中心”,加大对以出口为导向的产业提供贷款。④1998年底,泰政府决定放弃单纯依靠出口来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政府认为,泰出口竞争国的货币也相继贬值,使泰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失去价格优势,另外,在亚洲、拉美及东欧等泰的主要出口市场的购买力大幅下降,使泰出口增长减缓。

贸易管理制度

1.进口管理  泰国实行自由进口政策,任何可开具信用证的进口商均可从事进口业务。泰国对部分产品实施禁止进口、关税配额和进口许可等管理措施。禁止进口产品主要是涉及公共健康、国家安全等的产品;关税配额产品包括桂圆等23种农产品,但关税配额措施不适用于从东盟成员国的进口;进口许可分为一般产品许可和特殊产品许可,并规定进口许可的产品必须在得到泰国商业部批准后才能到港。

2.出口管理  泰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除通过出口登记、许可证、配额、出口税、出口禁令或其他限制措施加以控制的产品外,大部分产品可以自由出口。

3.外汇管理  泰国实行自由外汇制度,泰铢或外币的交易大部分不受限制,仅少数交易需得到泰国银行批准。

一、主要贸易政策

     贸易管理的相关规定

     进口管理:泰国对多数商品实行自由进口政策,任何开具信用证的进口商均可从事进口业务。泰国仅对部分产品实施禁止进口、关税配额和进口许可证等管理措施。禁止进口产品主要涉及公共健康、国家安全等产品;关税配额产品包括桂圆等23种农产品,但关税配额措施不适用于从东盟成员国的进口;进口许可分为一般产品许可和特殊产品许可,并规定进口许可的产品必须得到泰国商业部批准后才能到港。

     海关管理规章制度

    目前,在泰国,大部分进口商品都需要缴纳两部分税,一是海关关税,二是增值税。关税计税方法一般为按价计税,也有部分商品按照特定单位税率的方式征税。一般情况下,进口商品的关税额计算公式为到岸价乘以该项商品的进口税率,绝大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在0-80%之间;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为进口商品缴纳关税和消费税后的总价值乘以7%。泰国给予东盟成员国和与其签订多边贸易协定的国家地区不同程度的关税减让。

      贸易壁垒

    泰国对WTO成员方的平均关税是14.6%,非WTO成员方的平均关税是16.8%。

    1.关税高峰。泰国对大量的进口产品征收超过30%的关税,包括农产品、汽车和汽车零部件、酒精饮料、纤维和一些电子产品。如丝织品、羊毛织物、棉纺织品及其他一些纤维织物的进口关税多为60%,摩托车及一些特殊用途车的进口关税达到或超过80%、大米52%、奶制品216%。

    2.关税升级。泰国对绝大多数工业原材料和必需品征收零关税;对有选择的一些原材料、电子零配件及用于国际运输的交通工具征收1%的关税;一些化工原料关税也仅为1%;对初级产品和资本货物大部分征收5%的关税;对中间产品一般征收10%的关税;对成品征收20%的关税;对需要保护的特殊产品征收30%的关税。

   3.关税配额。产品在配额内实行低关税,在配额外实行高关税。

4.进口限制。泰国规定26种产品需要进口许可,包括原材料、石油、工业原料、纺织品、医药品及农产品。产品进口必须满足规定的要求,如缴纳特别费用、需要原产地证明等。进口食品、医药产品、矿产品、武器弹药、艺术品,需要相关部长的特别许可。泰国要求在食品进口登记中提供关于食品生产工艺及组成成分的详细的产品经营信息。

  5.技术性贸易壁垒。泰国对10个领域的60种产品实行强制性认证,包括农产品、建筑原料、消费品、电子设备及附件、PVC管、医疗设备、LPG气体容器、表层涂料及交通工具等。

   6.政府采购。泰国不是WTO 《政府采购协定》的签署国。在政府采购招标中,泰国对外国投标企业设置一系列限制,使外国企业无法投标或难以中标。

六、分销渠道:

  目前我国企业钢材流通渠道主要有以下五种:

⑴钢铁企业对批量大、专用性强的产品实行直供直销;

⑵钢铁企业在全国建立自己的分销网络或与流通企业合资建立销售网络和

加工配送中心;

⑶钢铁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实施网上销售;

⑷通过中间商(包括经销商、代理商)销售;

⑸依托钢材交易市场进行销售。

我国与欧美和日韩的流通模式相比,目前我国钢铁流通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⑴钢铁生产和流通企业的集中度非常低,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给生产企业、

流通企业和用户带来较大风险;

⑵由于我国信用体系缺失,佣金代理极不发达,钢铁企业与流通企业很难形

成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

⑶通过钢材有形批发市场销售的钢材仍占较大比例,网络交易发展滞后,而

发达国家的销售方式是以无形市场为主。

七、竞争情况:(主要)

          俄罗斯成为WTO成员国将成中国钢铁出口主要竞争对手

    欧洲钢铁工业联盟秘书长莫法特称,随着俄罗斯成为世贸组织(WTO)的成员国,以往制造商大量通过中国进口钢铁趋势可能很快会转移至通过俄罗斯进口钢铁。

莫法特称,到今年下半年,俄罗斯将更加自由地接入欧盟市场,钢铁制造商的注意力将会发生转移。

莫法特称,一切将取决于俄罗斯怎样应对欧盟针对俄罗斯设定的钢铁进口限额。当俄罗斯成为WTO成员国之后,欧盟将不得不取消针对俄罗斯设定的每年320万吨的成品钢进口限额。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现在,欧盟钢铁工业所担心的是进口自中国的钢铁。在过去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欧洲钢铁工业联盟已经对中国发起了两项投诉,一项是反倾销投诉,一项是反补贴投诉,均是关于有机涂层钢板的。莫法特称,欧洲钢铁工业联盟同时还考虑针对亚洲一些国家发起第三次诉讼,是关于镀锡铁皮的。

莫法特称,一旦欧盟针对俄罗斯设定的钢铁进口限额被取消,作为世界第五大钢铁生产国,俄罗斯将会向欧洲输送更多的钢铁,因为本身俄罗斯的钢铁产能就十分巨大,并且与欧洲近在咫尺。经过了18年的漫长历程,俄罗斯将在7月初加入WTO,但莫法特也不确定在俄罗斯加入WTO之后多久会取消针对俄罗斯的钢铁进口限额。

俄罗斯同中国一样是一个钢材产量的大国,因其工业水平比我们高,效能也比我们好,经营的产品也大同小异,市场占有率相当乐观,又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欧盟相邻,因而相比起来更有优势。另外 我国与日本、美国、西欧的钢铁工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先进企业和落后企业差距很大,首先是产品质量水平和成本水平相差很大。我们只能生产出粗钢,优质钢材的生产严重不足,这也是制约着我们在过市场中的竞争力不足的原因。

八、应对措施:

 我国已经成为钢铁大国,但远远称不上钢铁强国。过硬的产业需要过硬的产品,而过硬的产品来自实实在在的科研投入。我们要做的不止是生产出钢材来,我们要做的是,我们生产出来的钢材要能够在国际市场中占有它应有的比重。从这个意义上说,制约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不是进口 铁矿石的价格,也不是煤炭产量,而是科研投入。 中国钢铁业,出路何在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质量、扩大品种上来,着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已经成为中国钢铁业的强身之路。

    钢铁强国的一个首要标准应该是世界领先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要有能力大批量生产高性能、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位置。但是,目前我国的钢材产品大路货多,而高精尖的产品少。一些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我国大多不能生产,有的即使能够生产,质量也不及国外先进,仍需进口。

  产业发展≠产量增长

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我们必须要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必要的宏观调控、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中国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要努力增加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质量,不追求数量扩张,提高品种质量效益,坚决制止不顾建设条件和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的倾向;二是降低消耗,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不能依赖消耗资源污染环境,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钢铁工业;三是加快长期稳定的原燃料基地及相应的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海外资源战略建设,确保稳定原料基地。四是加快整合,提高集中度。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使钢铁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调查人:熊慧鹏、周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