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教学大纲(最新)

  《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课程名称:管理学

课程名称(英文):Management

适用专业: 行政管理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总学时:   48           其中 理论课学时:  48      实验课学时: 0

学分:3

二、本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管理类各专业的共同课,是管理类各专门管理的基础课,是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要求学生认真研究和正确对待国内外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努力用所学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管理问题。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第一节  管理活动

   一、  什么是管理

二、  管理的职能

三、 管理者(从事管理活动的人)的角色与技能

四、 管理的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第二节  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一、        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二、        外国的管理思想

第三节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管理理论概述

二、古典管理理论

三、行为管理理论

四、数量管理理论

五、系统管理理论

六、权变管理理论

七、质量管理理论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管理的概念,谁是管理者,管理者的角色与管理技能

2.知道管理的产生过程、管理学研究方法   

3.了解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管理的作用

4. 理解管理的性质和管理的职能

教学难点:管理产生的原因,管理的概念,管理者的角色

教学重点:管理的概念、性质、管理的职能及管理技能

第二章  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一节  道德概述

   一、道德的定义

  二、四种道德观

第二节  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

一、道德发展阶段

二、个人特征

三、结构变量

四、组织文化

 五、问题强度

第三节  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

 一、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二、建立道德准则和决策规则

 三、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四、设定工作目标

 五、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六、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七、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八、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第四节   社会责任概述

一、社会责任的定义

二、两种社会责任观念

三、 赞成和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

四、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

第五节  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一、企业对环境的责任

二、企业对员工的责任

三、企业对顾客的责任

四、企业对竞争对手的责任

五、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

六、企业对所在社区的责任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知道古典管理理论及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2、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论点,了解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知识管理、学习性组织的主要内涵,了解中国现代的管理思想。

3、理解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管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管理理论的丛林化发展

教学重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系统理论、质量管理理论、企业文化理论、企业再造、学习型组织

第三章  信息获取

第一节  信息概述

一、信息的定义

二、对信息的评估(收益与成本之比)

三、有用信息的特征

第二节  信息系统

一、概述

二、信息系统的要素

三、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

四、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应用

第三节  其他信息系统

一、概述

 二、电信和网络

 三、人工智能

四、办公自动化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管理道德,三种道德观,影响管理者道德的因素,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

2.理解道德的发展阶段   

3.了解赞成和反对社会责任的理由

教学难点道德的发展阶段

教学重点: 管理道德的基本观点

第四章 决策 

第一节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一、决策的定义

 二、决策的原则

 三、决策的依据

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

一、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二、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执行性决策)决策

 三、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优缺点)

 四、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从决策的起点看)

五、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六、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第三节  决策理论

一、古典决策理论(20世纪50年代前)

 二、当代决策理论

第四节  决策过程

 一、识别机会和诊断问题(发现问题)

 二、识别目标(明确问题为目标)

 三、拟订备选方案(分析问题之一)

四、评估备选方案(分析问题之二)

 五、做出决定(解决问题之一)

 六、选择实施战略(解决问题之二)

 七、监督和评估(解决问题之三)

第五节  决策方法

 一、集体决策法

 二、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

三、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决策的概念,决策的原则和依据

2.了解决策方法的分类

3. 理解集体决策方法和有关活动的决策方法

教学难点:决策的概念,决策的依据

教学重点:决策的概念、决策的原则

第五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第一节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一、计划的概念

 二、计划与决策

 三、计划的性质

第二节  计划的种类

一、根据时间长短分——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

 二、根据职能空间分——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

 三、根据综合性程度分——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

 四、根据明确性分——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

 五、根据程序化程度分——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

 六、计划的层次体系

第三节  计划编制过程

 一、估计机会,确定目标

 二、明确计划的前提条件——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

 三、确定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

 四、评价备选方案

 五、选择方案

 六、拟定派生计划

 七、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计划的任务,形式和性质,计划的过程

2.了解计划与决策的关系

3. 理解计划的类型

★教学难点:计划的任务,计划的性质

★教学重点:计划的形式,计划的过程

 

第六章  战略性计划

第一节  远景和使命陈述

 一、核心价值观

 二、核心目标

 三、10—30年的宏伟的、大胆的、有难度的目标

 四、生动逼真的描述

第二节  战略环境分析

 一、外部一般环境

 二、行业环境

三、竞争对手

 四、企业自身

 五、顾客(目标市场)

 

第三节  战略选择

 一、基本战略姿态——揭示企业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

 二、核心能力在企业内和企业外扩张的成长战略

 三、防御型战略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战略性计划中的远景和使命陈述的内容,战略环境分析的方法,战略选择的方法

2.了解战略姿态选择的基本原则

3. 理解各种战略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战略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点:战略管理的过程,远景和使命陈述的内容,基本的战略姿态

第七章  计划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节  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二、目标的性质

 三、目标管理的过程

第二节 滚动计划法

一、滚动计划的基本思想

 二、滚动计划的评价

第三节  网络计划技术

一、网络计划的基本步骤

二、网络图:工序、事项、路线

 三、网络图的绘制原则:

 四、网络计划技术评价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目标管理的涵义,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滚动计划法的思想

2.了解网络图的绘制

3. 理解目标管理的缺点,目标的性质,网络计划技术

★教学难点:目标管理的实施及其优缺点,网络计划技术

★教学重点:目标管理的思想,过程。滚动计划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思想

   第八章 组织设计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设计

一、组织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二、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

 三、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组织的部门化

一、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

二、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与特征比较

第三节  组织的层级化

 一、组织的层级化与管理幅度

 二、组织的层级化与集分权

 三、组织的层级化与结构的有机化

  四、  组织设计的程序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组织设计的任务,组织结构的形式,组织的部门化

2.理解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3.了解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组织层级化过程中的权利来源及分配

教学重点: 组织设计的任务、原则,组织结构的形式,组织的部门化和方法

第九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人力资源计划

一、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

二、人力资源计划的过程

 三、人力资源计划中的人员配备原则

第二节  员工的招聘

一、员工招聘的标准

 二、员工招聘的来源与方法

 三、员工的解聘

第三节  人员的培训

一、人员培训的目标

 二、人员培训的方法

第四节  绩效评估

一、绩效评估的定义和作用

 二、绩效评估的程序与方法

第五节  职业计划与发展

一、职业计划与发展的意义和特点

 二、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三、有效管理职业生涯的方法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人力资源计划的过程,人员配备的原则,员工招聘的标准,来源及方法,人员培训的方法,绩效评估的方法

2.理解职业计划与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有效管理职业生涯的方法

3.了解选聘工作的有效性分析,员工的解聘

教学难点:人员培训的方法,绩效评估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人员配备的原则,员工招聘的标准,来源及方法,人员培训的方法,绩效评估的方法

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第一节  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一、组织变革的动因

 二、组织变革的类型与目标

 三、组织变革的内容

第二节  管理组织变革

 一、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

 二、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管理

 三、组织变革中的压力及其管理

四、组织冲突及其管理

第三节  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

 三、组织文化的功能和塑造途径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组织变革的动因,组织变革的目标和内容,组织变革的程序,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管理。组织文化的概念,组织文化的结构,内容及塑造途径

2.理解组织中的冲突的表现,类型,组织冲突的避免

3.了解组织中压力,压力的起因,压力的解释

教学难点:组织变革的动因,过程。组织文化的概念,结构

教学重点: 组织变革的动因,组织变革的目标和内容,组织变革的程序,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管理。组织文化的概念,内容及塑造途径

 

第十一章  领导概论

第一节  领导的内涵

一、领导与管理

 二、领导的作用

 三、领导者与追随者

第二节  领导者的类型

一、权利与领导

二、管理制度权力集中与分散相对立的领导者

三、维护与创新相对立的领导者

第三节  领导方式及其理论

一、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

 二、领导方式行为论

 三、领导方式情景论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领导的内涵,领导的作用,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密执安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结果,管理方格图,情景理论

2.理解领导者的类型

3.了解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教学难点密执安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结果,管理方格图,情景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教学重点: 掌握领导的内涵,领导的作用,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密执安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结果,管理方格图,情景理论

  

第十二章  激励 

第一节  激励的原理

一、激励的概念与对象

二、激励与行为

 三、激励产生的内因与外因

 四、需要的管理学意义

 五、X 理论和Y 理论

第二节  激励的内容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

 二、双因素理论(20世纪50年代后期)

 三、大卫·麦克里兰后天(成就、友谊、权力)需要论

第三节  激励的过程理论

一、公平理论

 二、期望理论

第四节  激励的强化理论                                                        

一、强化

二、惩罚:

 三、负强化:

第五节  激励的一般形式和实务

一、激励的一般形式

 二、当代若干激励实务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激励的概念,激励产生的内因与外因,X理论和Y理论。激励的内容理论,过程理论

2.理解激励的一般形式和实务

3.了解激励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激励的内容理论和过程理论

教学重点: 激励的概念,激励产生的内因与外因,X理论和Y理论。激励的内容理论,过程理论

第十三章   沟通

第一节  沟通的原理

一、沟通及其过程

 二、组织中的沟通

三、组织间的沟通

第二节  管理组织的沟通

一、有效沟通的障碍

 二、有效沟通的实现

第三节  组织冲突与谈判

一、冲突的原因

 二、冲突的管理

 三、有效谈判实现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沟通的基本过程,沟通的类别,组织中有效沟通的障碍,有效沟通的实现

2.理解组织中沟通的形式:人际沟通,团队沟通,组织间沟通

3.了解组织中的冲突与谈判

教学难点沟通的基本过程,组织中沟通的形式

★教学重点: 沟通的基本过程,沟通的类别,组织中有效沟通的障碍,有效沟通

第十四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一节  控制活动

一、控制的必要性

二、控制理论

 三、控制类型

第二节  控制过程

一、确立标准(计划)

 二、衡量绩效

 三、纠正偏差

第三节  有效控制

一、适时控制

 二、适度控制

 三、客观控制

四、弹性控制(应具有灵活性或弹性)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控制的必要性,基本原理,控制的过程

2.生产控制方法,即供应商控制,质量控制,库存控制,比率分析

3.了解控制的类型

★教学难点:控制方法,控制技术

★教学重点: 控制的必要性,基本原理,控制过程

 

 

管理学》授课计划及教学思路

 

第二篇:管理学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管理学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课程简介:

本课程围绕着“管理者如何有效管理其组织”,系统讲授管理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管理的真谛、管理的基本思维方式、管理者的职责和素质要求、管理思想的演变,决策及其过程;目标及其确定、计划及其制订、组织设计、权力配置、领导艺术、沟通技巧、激励原理、控制基础等。

您想生活美满幸福、事业飞黄腾达吗?——请学管理学!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管理的兴趣,掌握管理基础知识,并能初步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自身管理问题,分析和解释组织管理问题。要求能够:阅读一定数量的管理学经典原著;陈述管理学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思维方法;解释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能再现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大致知道各项管理工作中一些常用的方法。 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基础篇

课程介绍(管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教学内容和安排、考试和学习要求)

一、 管理的真谛(6学时)

1、导入:管理问题--如何协调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与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

2、讨论:各种可能的协调方法

3、讲解:管理产生的原因(各种协调手段的适用条件、管理发展的历史)

4、总结:管理是其中的一种手段、管理功能

课后小组作业:“合作为什么会产生裂痕”中的如何对待规章制度讨论?

5、提问和讲解:管理好坏的标准--效率与效益

6、讲解:管理手段--管理职能

7、讲解:管理学科性质、管理学学习方式

8、讲解:管理的基本思维方式:三招

9、综合案例分析:如何对待规章制度?(章后案例一部分)

课后小组作业:管理问题--谁应该对此承担责任?

二、 管理者的职责(3学时)

1、作业交流:谁应该对此承担责任?

1

2、讲解:管理者的产生:组织及其功能、自然人与组织人、组织分工

3、讲解:管理者及其职责:特征、分类、职责

4、讨论:管理者与环境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当管理者没有达成既定绩效时,应如何来解释没有达成绩效的原因?

5、讲解:管理万能论、管理无能论、管理环境的构成、管理者与环境关系

6、总结:管理者的根本任务和责任

课后小组作业:根据管理者的职责,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要成为管理者,最需要注重培养的是什么?

三、 管理者的素质(3学时)

1、作业交流,列举素质要求:高层、中层、基层;最缺乏的部分

2、讲解:管理者应有的素质构成(品质、能力、知识结构)

——管理者的品质:事业性、进取精神(讨论:应该树立怎样的竞争观念)、

奉献精神(讨论:如何对待荣誉)、言行一致、融于集体

——管理者的能力:决策能力、领导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

——管理者的知识结构:政治法律、经济管理、人文社科、科学技术

3、讨论:应该如何来培养这些素质?

课后小组作业:阅读雷恩著的《管理思想的演变》,并通过网络或其他手段了解其中一名著名管理学家的生平和主要贡献,形成介绍稿

四、 管理思想的演变 (3学时)

1、图示:西方管理思想发展过程

2、介绍:各种不同流派思想(中间由同学展示相关的管理学家的简介材料) 课后小组作业:查找和阅读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一篇管理经典原著,形成该论著的简介文稿(可参阅张纲主编的《管理学基础文献选读》)

五、 21世纪的管理(3学时)

1、讲解:中国管理现状

2、面对的新环境:变化(讨论题:21世纪与20世纪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3、所需要的对策:学习和创新

4、管理发展趋势:新理论(相应的由同学展示其收集的新理论简介) 课后小组作业:管理问题--读研究生、就业还是出国?

六、 决策及其过程(6学时)

2

1、作业交流:读研究生、就业还是出国?

2、讲解:科学决策的基本观点

3、讲解:理性决策过程

课后小组实践:综合练习----商业贸易决策模拟练习

4、现场模拟练习

5、交流练习过程和结果,对此进行讨论

6、如何提高决策的正确率:影响因素、决策方法、决策技巧 课后个人作业:临终反思

技能篇

七、 目标及其确定(3学时)

1、讨论:你的长期、中期、近期目标是什么?

2、讲解:目标及其作用:登山理论

3、如何确定目标:认识自我__作业交流:临终反思

确定原则和方法:四大原则和SMART要求

课后小组作业:列举平时做书面计划或不做书面计划的理由。 课后个人实践:按章后管理综合练习提示,学习制定个人目标

八、 计划及其制订(3学时)

1、讨论:如何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

2、讲解:计划与计划工作

3、作业交流:为什么不做计划?讲解为什么要做计划

4、归纳总结:为什么要做计划—计划的重要性

5、如何制订计划:计划的要素、计划的形式和内容

6、时间管理要点

个人计划实验:制订一周的计划并进行实践,总结计划有没有用?

制订和运用计划应注意什么?

课后小组实践:调研学生会或社团组织,了解其结构和存在的问题

九、 组织设计(3学时)

1、调研结果交流: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2、讲解:组织设计基本概念和理论

3、讲解:组织设计基本过程和设计原则

3

4、讲解: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及其适用场合

课后小组作业:为什么社长吃力不讨好?

十、 权力分配 (3学时)

1、作业交流:为什么社长吃力不讨好?

2、讲解:权力及其类型

3、讨论:为什么要授权

4、讲解:授权的重要性

5、讲解:授权的过程与原则

6、讲解:集权与分权

课后小组实践:根据小组对管理者和领导者的认识,确定用什么姿势能够刻画管理者和领导者。

课后个人作业:管理随笔

十一、 领导艺术 (3学时)

1、交流:社会上对管理者和领导者的不同认识

2、讲解: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区别(角色扮演:管理者、领导者)

3、讲解:领导影响力的来源和形成

4、讲解:主要的领导理论

5、讲解:如何成为领导者

课后小组作业:如何协调作息时间?

十二、 沟通技术 (3学分)

1、作业交流(总结沟通方法、影响沟通的因素、成功标志和失败原因)

2、讲解:沟通的目的和有效沟通的条件

3、讲解:个体行为对沟通的影响 (态度、个性、情绪、理解能力等的影响)

4、介绍:有效的人际沟通的方法

课后小组作业:我为什么没有学习的兴趣?

十三、 激励原理 (3学时)

1、作业交流:我为什么没有学习的兴趣?

2、总结: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

3、讲解:激励的本质

4、讲解:主要的激励理论和激励基本方法

4

课后小组作业:为什么又没有做好?

十四、 控制基础 (3学时)

1、作业交流:为什么又没有做好?

2、归纳总结:控制的难点

3、讲解:控制及控制系统

4、讲解:控制方法和控制过程

5、讲解:控制的基本原则

结束语:三招五式

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 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于学生参与过程之中。在每次课后,根据下一次课的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先进行相关的思考;然后在上课时,从作业交流开始,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引出管理学知识,以加深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记忆和体会;在传授管理学知识的过程中,注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 边学边做,内容结合学生的自身管理和成长,使其能通过学生切实感受到管理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觉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讲到目标的制订,就让学生通过作业反思自我制订目标,讲计划就让学生在听完计划作用和方法后进行周计划实践。

? 通过团队方式。以团队形式做案例分析和实践,每次的小组成员固定。在作业交流过程中,由教师指定组内人员阐述本组观点,成绩算整个小组成员。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沟通技能、团队合作精神。

考试方式及要求:

课程成绩构成:课堂表现和作业(30%),期末考试(70%)期未考试方式:闭卷

期未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各占10分,简答题42分,案例题16分,论述题12分,共100分。

知识点分布:基础篇30分,计划篇20分,组织篇20分,领导篇20分,控制篇10分推荐教材或参考书:(含教材名,主编,出版社,出版年代)

1. 邢以群著,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9月。

2. 张纲主编,管理学基础文献选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年4月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