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报告8_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实验名称: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实验目的:

   a.学会简单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

b.掌握几种测量薄透镜焦距的方法。

实验仪器:

   光具座及配件、凸透镜、凹透镜、平面反射镜。

  

实验原理和方法:

   薄透镜是指其厚度比两球面的曲率半径小得多的透镜。透镜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凸透镜(也称为正透镜或会聚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焦距越短,会聚本领越大。另一类是凹透镜(也称负透镜或发散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焦距越短,发散本领越大。

   在近轴光束(靠近光轴并且与光轴的家教很小的光线)的条件下,薄透镜(包括凸、凹透镜)的成像公式为:

…………(1)

   式中:为物距;为像距;为焦距。它的正、负规定为:实物、实像时,为正;虚物、虚像时,为正,为负;凸透镜为正,凹透镜为负。利用上式测定焦距,可以有几种方法,除了本实验中的方法以外,还可用焦距仪测量。

   利用上式时必须满足:

a.  薄透镜;

b.  近轴光线。

实验中常采取的措施是:

a.  在透镜前加一光阑以去边缘光线;

b.  调节各元件使之共轴。

   一般透镜中心厚度有几毫米,也会给测量带来一定的误差。当不考虑透镜厚度时,会有百分之几的误差,这是允许的。

   1. 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

   (1)物距像距法

   由实验分别测出物距及像距,利用(1)式,求出焦距:

……(2)

  

(2)自准法

   从(1)式可知,当像距时,,即当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经透镜后,变为不同方向的平行光时,物距即为透镜的焦距。该方法利用实验装置本身产生平行光,故为自准法,见下图。

(3)位移法

当物AB与像屏的间距时,透镜在D间移动可在屏上两次成像,如下图所示,一次成放大的像,另一次成缩小的像。

由公式(1)与图中的几何关系可得:

……(3)

……(4)

由上两式右边相等得:

……(5)

将(5)式代入(3)式得:

……(6)

式中:为物与像屏的间距;为透镜移动的距离。

   2. 凹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

   因实物经凹透镜后,不能在屏上生成实像,故测其焦距时总要借助一个凸透镜,使凸透镜给凹透镜生成一个虚像,最后再由凹透镜生成一个实像。

  

(1)物距像距法

如下图所示,在没有凹透镜时,物AB经凸透镜后将成实像于,在间插入凹透镜后,便称为了的物,但不是实物,而为虚物。对而言,物距。该虚物由凹透镜再成实像于,像距。由透镜成像公式(1)得:

注意到这时,故必有

(2)自准法

凸透镜成像于,在之间插入凹透镜及平面反射镜。移动,当位于的第一焦点时,则发出的是平行光,根据光路可逆原理,最后必定在点形成一个与原物等高、倒立的实像。这时:

实验内容和步骤:

      1. 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

   共轴调节是光学测量的先决条件,也是减少误差、确保实验成功的重要步骤。所谓“共轴”,是指各光学元件(如光源、物、透镜等)的主光轴重合。由于在光具光具座上进行,所以须使光轴平行于光具座导轨的刻度线。具体调节分两步进行:

a.  粗调。将安置于光具座上的各光学元件靠拢在一起,用眼观察,并调节它们的中心使它们处在同一高度,且连线(光轴)平行于导轨。

b.  细调。将各光学元件按实验要求移开,利用透镜成像规律进一步调整,移动透镜及屏时,将大小不同的像生成在不同的位置。若这些大小不等的像的中心在屏上的位置重合,则说明系统已共轴;若在移动透镜的过程中,像的中心位置不重合,则应调节透镜的高低或左右位置。

      2. 测凸透镜的焦距

a.  用物距像距法测6次,每次测量应改变物距,分别代入公式(2)求,将结果表示成

b.  用自准法测6次求平均值,结果以表示。注意:在用自准法测凸透镜焦距时,可发现不用反射镜,透镜本身也会产生反射像,在实验中应加以鉴别。

c.  用位移法测6次。在同一值下测6次,以公式(6)分别算出,并将结果表示成

      3. 测凹透镜的焦距

a.  以物距像距法测6次,每次改变物距,测像距,分别代入公式(2)求,结果以表示。

b.  用自准法测6次,将结果以表示。

注意:在测量凹透镜的焦距时,测得的数据误差往往较大,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共轴没有调节好;选凸透镜成的小像作为物;选择物距值没有尽可能的大;没有认真判断像的清晰位置。

参数及数据记录:见附表

思考题:

  

1 答:涉及测量量少,减少误差。

2答:由,得

    即

    所以总误差可以控制在6%以内,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大。

3.答:   所以以为纵轴,为横轴做出的曲线应为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曲率为  故

    4.当物距为2f时,像距为2f,

当物距变小时,变小的范围是从2f到f,但像距的变化是从2f到无限远,所以物像之间距离变大,大于4f,物距变大时同理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上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初二年级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知识准备:

1、了解下列与透镜有关的光学名词的物理意义。

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物距,用u表示;

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像距,用v表示;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实像;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是虚像。

2、了解估测凸透镜焦距的简易方法。

   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或其它平行光源,再把一张纸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如右图所示),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估算出凸透镜的焦距。

二、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

【实验器材】

光具座(已固定刻度尺)、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实验步骤】

1、估测凸透镜的焦距,并填入表格的上方相应位置处。

2、把蜡烛、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

3、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高度,使三者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4、调整物距使u>2f,移动光屏直到看到清晰的像为止,观察物距、像的性质及像距,并将数据填入表格相应位置。

5、调整物距使u=2f,移动光屏直到看到清晰的像为止,观察物距、像的性质及像距,并将数据填入表格相应位置。

6、调整物距使2f>u>f,移动光屏直到看到清晰的像为止,观察物距、像的性质及像距,并将数据填入表格相应位置。

7调整物距使u=f,移动光屏直到看到清晰的像为止,观察物距、像的性质及像距,并将数据填入表格相应位置(若找不到像,空着不填)。

8调整物距使u<f,调整光屏的位置,看能否在屏上找到像。如果不能,试着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用眼睛直接观察烛焰,观察一下是实像还是虚像,并观察像的大小和正倒填入表中。

9、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0、将实验仪器整理成开始做实验时的样子。

【实验数据】

凸透镜焦距f=      cm

【实验结论】

1、如果以焦点为参考点,则物体离焦点越近,像距离透镜  越远  ,像的大小  越大 

2、当u=2f时成等大的像,u>2f时成   缩小   的像,u<2f时成   放大  的像,所以,u=2f是成像放大还是缩小的分界点。

3、当u=f时,既不能成实像也不能成虚像,u>f时成实像,u<f时成虚像,所以,u=f是成像  虚实   的分界点。

4、成等大的像时,物距   等于   像距;成放大的像时,像距    大于   物距;成缩小的像时,像距   小于   物距。

5、实像总是  倒立  的,像和物在透镜的    两侧    ;虚像总是  正立  的,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

三、知识小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