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10级6班 杨绘琳 摘要:近年来,在中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大背景之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社会问题中排序在前几位的重要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也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目前中国正处在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的高峰期,劳动就业人口总量在最近两三年将会达到峰值。本文通过对邻近周围已毕业且已就业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试图得出大学生的专业与职业匹配率,就业去向(第一、

二、三产业;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等)、职业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以及当前国家的就业政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现状 匹配率 就业去向 满意度 就业政策

1、引言

自19xx年以来,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20xx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分别比19xx年翻了一番多。20xx年,中国在读大学生已经占到同龄(18至22岁)人口的14%。20xx年全国1000多所普通高等学校共录取新生340多万人;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到20xx年高校毕业生更是达到了611万;20xx年631万人。20xx年到20xx年毕业人数已经翻了两翻。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样的增长暂时不会得到缓解,到20xx年将达到顶峰。

高等学校的扩大招生,导致了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具有高学历求职者的人数正在迅速地增长。

20xx年是中国19xx年高等学校扩大招生以来的第一个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峰年,全国共有大学毕业生212.2万人,比20xx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而社会就业岗位的增长大致与上一年持平。从总体上看,一方面,目前大学毕业生还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对各类高素质人员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在用人机制、供需结构、择业观念等方面存在问题,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仍存在结构性困难。

20xx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xx年增加68万人,增幅为32%。在全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压力依然巨大。在毕业生数量每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而且这个数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xx年7月份,全国待就业毕业生为50万人,20xx年7月份达到70万人。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11万人。截至7月1日统计,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与去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同比基本持平。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张浩明说:“在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在社会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下,20xx年高校毕业生总数比20xx年增加52万,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趋势也就不可避免,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也必然走向大众化,在中国这个转变过程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就业人口高峰交 1

织在一起,从而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格外突出。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形式的压力,有的大学生为了工作为了养活自己,对工作的要求以及对工作的环境要求都逐渐降低。每个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也随着变化,其专业匹配率、工作满意度等也随着变化。

2、调查对象与方法

2.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家乡周围的毕业且就业的大学生和他们的朋友为研究对象,共发放100 份问卷,收回97份,其中3份未填答完整,作为废卷剔除,得到有效问卷94 份,有效回收率94%。其中,男生 54人,57.4占%,女生40 人,占42.5%。共有独生子女16人,占17.0%,非独生子女78 人,占82.9%。来自城市的27 人,占28.7%,来自城镇的39 人,占41.5%,来自农村的28 人,占29.7%。(其中有部分问卷来自已访问大学生的朋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果,因为家住农村,邻近没有足够的就业大学生用来访问以及填写问卷)

2.2 研究方法

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3、研究结果

3.1 专业与职业匹配率(见表一)

其中专业与职业完全匹配有19人,占总数的20.2%;与专业有近似相关有48人,占总数的51.0%;与专业完全不匹配有27人,占总数的28.7%。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可见,在已就业大学生中,专业与职业匹配率不高。但是总的来说,多数大学生在找工作方面都在尽量靠近自己的专业,因为与专业有相似的人数占到了总数的51.0%,并且也还有20.2%的人找到了与自己专业完全匹配的职业。但是还是有很大部分的大学生的专业与职业完全不匹配,这也显示了目前就业的困难,也有不少大学生抱着只要有工作的态度去寻找到工作。

3.2 大学生的就业去向

调查表明,其中全部人数中有 23人就业于第一产业,占总数的24.5%;就业于第二产业有45人,占总数的47.9%;就业于第三产业有26人,占总数的27.7%。(见表二)其中就业地点在农村中有20人,占总数的21.3%;中小城市中40人,占总数的42.6%;大城市中有34人,占总数的36.2%。(见表三)

2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从表二可以明显看出,大学生的就业趋向于第二产业,因为第二产业为工业 ,包括采掘、制造、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各业,而目前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其工业占主要地位,在其上面需要人力资源,故大学生在其产业上就业率较高。就目前情况,第一产业即农业也逐渐被人重视,但是通过访问很多大学生都希望能在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和流通业上找到工作,觉得在这个产业上工作不会太辛苦。

从表三可以看出大多数就业地点在中小城市,因为大城市工业已经发达,而在中小城市的工业正在发展之中,也是需要人力资源的地方。一些服务业、流通业在大城市中比较多,故同时在大城市中就业的大学生也就业于第三产业。 3.3 职业满意度

调查显示,毕业大学生中对职业非常满意的有10人,占总数的9.4%;比较满意的有39人,占总数的41.5%;不满意的有45人,占总数的47.9%。(见表四)

从表四可以看出,目前就业的严峻,导致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不满意,并且通过调查,在比较满意中,他们有说到只要养活自己,能攒钱就行了,对比较满意都是一种无奈。可以看出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大学生的供过于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就业的满意度也在降低。

3.4 当前国家就业政策 鼓励基层就业政策:

一是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的就业补贴政策。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符合公益性岗位条件的,给予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在基层和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二是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由政府补偿学费。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补偿的

3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学费优先用于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

三是选聘招录优惠政策。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服务期满享受升学优惠政策。对有基层经历的毕业生在研究生招录、事业单位选聘时优先,地市以上公务员考录时扩大比例。教育部提出,对参加项目的毕业生,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服务期满后三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高职(高专)学生可免试入读成人本科。 四是继续实施和完善面向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扩大项目范围。近年来,有关部门主要实施了4个专门计划,:中组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原人事部“三支一扶”、 教育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团中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国办《通知》提出要继续实施项目完善并扩大范围,主要包括四方面要求:一是20xx年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基层就业专门项目要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加。二是要制定各项目待遇政策衔接的办法。三是对参加项目的毕业生给予生活补贴,参加有关社会保险;四是与项目相对应的自然减员空岗要全部聘用那些项目结束后留在当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具体完善办法。

鼓励重大科研项目聘用高校毕业生:

这项政策主要是要求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单位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并规定所聘用毕业生的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不住要按规定从项目经费中列支。高校毕业生参与项目期间,其户口、档案可存放在项目单位所在地或入学前家庭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聘用期满,根据需要可以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纳入工龄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应届毕业生服兵役的优惠政策:

规定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除了享有优先报名应征、优先体检政审、优先审批定兵及优待安排使用政策外,还享受五、六月份提前进校预征、政府补偿学费和代偿助学贷款、考学升学优惠以及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任用等政策,具有普通本科高校学历且表现优秀的还可以直接提升军官。其中,考学升学优惠政策包括: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士兵退役后,参加政法院校为基层公检法定向岗位招生时优先录取;退役后三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具有高职(高专)学历的,退役后免试入读成人本科,或经过一定考核入读普通本科;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后免试推荐入读硕士研究生。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国家将在20xx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调整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加大应用型紧缺人才培养力度,优化硕士研究生培养结构,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同时,教育部将适当扩大普通高校第二学士学位招生规模和成人高等教育本科二学历规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

《通知》对此提出四方面的工作要求: 第一,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

4

第二,税费减免和小额贷款。一是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按政策规定,三年内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二是符合残疾人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规定的,享受现行税收政策和创业经营场所安排政策;三是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等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一些地方规定更高),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适当扩大贷款规模,从事微利项目的享受贴息扶持。 第三,创业服务。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强化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指导服务,提供“一条龙”创业服务。建设完善一批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给予相关政策扶持。

第四,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灵活就业,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可享受社保补贴政策。

城市就业不受落户限制

请问,国家在取消城市落户限制方面有何规定,特别是对北京、上海等直辖市有何规定? 在落户政策上,各地要给予放开,取消城市的落户限制,高校毕业生到一个城市区就业,可以不用受户籍的限制,这是针对大专以上毕业生。比如济南市、宁波市在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落户政策方面做的比较好。比如说宁波19xx年就制定了无门槛的就业政策,就是为就业先落户。今年为了贯彻国务院的通知,江苏省决定从20xx年开始全省取消落户限制。《通知》里只是说取消城市落户限制,直辖市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像重庆市现在也把落户政策放开了。它规定普通高校专科以上的毕业生,只要与用人单位签订用人协议和劳动合同,就可以在重庆市落户。像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订了一些大学生落户的政策,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完善大学生落户政策和制度。

4、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大学生就业背景: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统计,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4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

1.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5

2. 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

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 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3.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战略,一方面人

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4.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二、大学生就业难如何解决 待遇定位、地区定位和职业定位 第一是待遇定位。专家称:“我们不是用钱来衡量自己,而是要把自己的期望值与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相结合,避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其实这一点上,学生也在逐渐适应,降低自己的就业底线,这是很正确的。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毕业后我们没有工作,生存都出问题的情况下,还如何谈发展、谈未来?在当前受金融危机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包括像很多建筑行业公务员等职位都有相对的削减,部分企业的薪酬、待遇等都会有所下降,我们应认识到当前的形势,给自己一个合理、合适的待遇定位。” 第二是地区定位。“客观上讲,北京的就业机会确实很多,但同样就业的人数也

很多。高学历的人才跻身激烈的就业市场,所谓万军难过独木桥。因此我们不妨拓宽自己的眼界,着眼一些其他城市的就业岗位。没有必要非留在北京,很多地方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等我们去开拓。国家的政策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扶持也是很大的。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职业定位。专家说:“大学生想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求职方向和求职目标。“田忌赛马”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大学生要善于用自己的优势去和别人竞争。现在我们组织的招聘会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学生拿着简历投很多家单位的多个岗位,这看起来相对增加了我们的就业成功几率,但很多时候这些简历的投放都是无效的。我们应摆脱这种盲目的状态,了解自己的优势何在,自己适合哪类工作,哪些岗位。投放简历前,我们应问问自己,我期望找到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我为什么要找这份工作?我的能力、性格等是否胜任这项工作?明白了这些问题,很自然的就会有目的、有选择地去应聘,也会大大地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因为是有明确方向的,去应聘的是自己最期望得到,且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当然,想弄清楚这些问题可能要花些心思,还需要对所应聘的工作岗位本身做些了解。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年,就是大学生最好的实践年,选择的实习和兼职要和自己未来的就业相结合,效果事半功倍。这之前的几年,就是大学生做职业选择的时间,如果一个学生能在入学时就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那么他肯定会有明确的努力方向。课余时间看什么书、社会实践参加哪些类别都会很清楚。我认识一位北语的学生,大二时就通过实习获得了两家用人单位的认可,他也称就是自己入学时就期望能做翻译,两年多一直在这方面下功夫,效果很明显,大三时就有单位对他有接收的意向了。因此,职业的定位是大学生找到自己优势和兴趣爱好最直接的方式的,也是提高竞争力的手段之一。”

这是解决目前问题的途径之一,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实践。问题一直都存在,经济危机只不过是让问题体得的更加尖锐,如果能借助这次经济问题,加快对教育的探索,加快政府职能的探索,加强企业和高校的更深层次衔 6

接,对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也许是件好事。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侧重点,逐步来解决这一问题。

五、结语

本次调查由于经费、材料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因素,调查样本有限,可能造成统计上的结果有些失真,比如没有表现出可能的相关性,特别是当控制一部分变量之后,样本量变得更少,这一部分的相关性就更不显著了。并且一部分调查对象互为朋友且同校,故结果误差也会变大。本次调查也只是为了探索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分析,希望能给今后更加详细、精准的调查提供一些思路。

参考文献

1、王宝义论大学生就业发展趋势与对策 2004

2、期刊论文吕继虎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思考 -科技资讯2008(24)

3、周济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召开 2003

4、黄卫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2005(6)

5、刘成龙河北省大学生就业难点分析与对策思考 2007(1)

6、和卫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2005(1)

7、李一晨.王东海.朱晓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及对策 2004

8、梁方正.付建祯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状况与对策 2005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