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一、成本统计表

公司三季度收入97.9万元,不良质量成本发生额11646.24元;

二、排列图:

          

三、因果分析原因:

1、加工者质量意识不够强烈。对所有加工的零件,特别是关键部件熟练程度掌握不够,可以避免的损失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2、图纸消化不够透彻,加工时所用的工装夹具量具没有仔细校对,如:“靠山定位基准错,夹套没锁紧”;

3、加工后的零件应保持一定的整洁度,使用的工夹量具同样如此,以避免检验时引起的误差。如:丝攻卡屑等,刀柄夹屑跳动等。

4、鱼骨分析法分析原因:

四、纠正措施:

1、应对关键加工程序严格控制,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质量防范意识;

2、对所有一线员工进行全面质量意识培训。重视首件、互检、终检的重要性;

3、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保证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实现生产价值最大化。降低不良质量成本的消耗;

编制:                            综合管理部:

                                                  

                                       日期:

 

第二篇:质量经济性分析

质量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经济问题,质量经济分析和管理,是一个组织质量经营追求成功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一个组织质量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质量经济涉及利益和成本等诸因素,对组织和顾客都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实施质量经济分析和管理,将有力地推进组织提高质量和管理水平。

一、质量的经济性

质量对组织和顾客而言都有经济性的问题。如在利益方面考虑:对顾客而言,必须考虑减少费用、改进适用性;对组织而言,则需考虑提高利润和市场占有率。在成本方面考虑:对顾客而言,必须考虑安全性、购置费、运行费、保养费、停机损失和修理费以及可能的处置费用;对组织而言:必须考虑由识别顾客需要和设计中的缺陷,包括不满意的产品返工、返修、更换、重新加工、生产损失、担保和现场修理等发生的费用,以及承担产品责任和索赔风险等。这些都是围绕经济性的有关问题。

(一)  质量与经济

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努力开发和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的趋势正从“消除不满意”向“追求满意”方向发展。现代质量的含义是“满足需要和期望”,即质量要求(涉及固有质量特性和其价值总和的要求)满足顾客(含相关方)的明确或通常隐含的需要或期望。

伴随着质量概念的不断演变,从符合性发展到追求顾客满意,质量经济性也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  质量经济性管理

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来提高组织经济效益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加收入(销售额)、利润和市场份额。二是降低经营所需资源的成本,减少资源投入。由于销售质量低劣的产品和服务,给组织带来损失,并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他的损失可能会使市场份额减少,如组织形象和信誉不佳、顾客抱怨、责任风险等,以及人力财务资源的浪费,减少这些损失,可以降低经营所需资源成本。199881日颁布的ISO/TR 10014《质量经济性管理指南》给出了实施质量经济性管理,改进经济效益的层次结构,如图 1所示。

1. 质量经济性管理的基本原则

从图1可以看出,质量经济性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从组织方面的考虑—降低经营资源成本,实施质量成本管理;从顾客方面的考虑—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质量经济性应体现组织的宗旨—组织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图 1从增强顾客满意和降低过程成本两方面具体指明了改进的途径。

(1)  增强顾客满意

增强顾客满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开发新产品(包括服务),二是改进现有产品(服务)的市场营销。

 


1 开发新产品(服务)

在开发新产品方面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a)    开发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服务)。顾客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不断推出有创新性的产品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b)    开发独特的产品(服务)。尤其在现时的买方市场下和中国加入WTO以后,强手如林,组织要克敌制胜,应有自己独有特色的产品。你有我有大家有,而做别人没有的就能大量拥有顾客,大量占有市场。

c)    缩短新产品的推出时间。人们常说:“市场如战场,商机如战机“,要抓住商机应尽快、及时地将新产品交到顾客手中,及时满足顾客的需求。

d)    改进现有的产品(服务)。开发新产品需有较大的资金投入,顾客付出的费用也相对较多。而改进仍有生命力的老产品花钱不多,产品价格也相应较低,这样可以适用不同顾客群的需要。

2 改进现有产品(服务)的市场营销

在改进现有产品(服务)的市场营销方面应重点做好:

a)    增强信誉。组织(尤其是营销部门)在与顾客的交往中应讲求信誉。无论是对于产品质量、交货期、售后服务还是处理顾客的申诉,都应讲求“诚信”,说到的要做到,及时和顾客进行沟通,认真听取顾客的意见,从而取得顾客的信任,提高顾客满意度指数。

b)    增强顾客忠诚度。反映顾客忠诚有三个标志,即顾客自己是回头客,说服亲属、朋友购买以及能自觉地将对生产者及其产品的意见向生产者反映和交流。要做到这一点,除增强信誉之外,还应认真考虑顾客的利益,做顾客的“知心人”。

c)    扩大市场份额。加强营销策略的研究,加强营销网络的建设,采用先进的营销手段,努力扩大市场占有量,为更多的顾客服务。

(2) 降低过程成本

降低成本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降低符合性成本,二是降低非符合性成本。符合性成本指现有的过程不出现缺陷(故障)而满足顾客所有明示的和稳含的需求所花的成本。非符合性成本是指由现有过程的缺陷(故障)而造成的成本。

1 降低符合性成本

降低符合性成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a)    提高现有的过程能力。过程能力是指过程加工质量方面的能力。它与人、机、料、法、环诸多因素有关。对于加工过程而言,过程能力即工序能力。应从提高人员素质、改进设备性能、采用新材料、改进加工工艺方法和改善环境条件等各方面出发提高过程能力,从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降低损失。

b)    提高技能。人员的操作(服务)技能,通过掌握成熟、先进的操作(服务)技能,保证和提高加工或服务质量,减少损失。

c)    过程再设计,即重新对过程进行设计,如采用新的加工工艺流程和方法,设计全新的服务过程,从而提高产品(服务)质量、降低损失。

2 降低非符合性成本

降低非符合性成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a)    减少停工所造成的损失。由于产品质量、供应、计划失误、设备故障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停工。通过保证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质量、加强供应和生产计划的协调、保障设备的良好状态等都可以减少停工损失。

b)    减少顾客退货。引起顾客退货可以是产品本身质量问题,也可以是产品交付或后续服务质量不好。可以从确保产品的实物质量,产品的防护与及时交付的质量以及售后的服务质量等方面避免或减少顾客退货及其所造成的损失。

c)    减少超支,主要是减少计划外的额外开支。为此,应做好各项计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准确性,防止偏离计划造成的额外损失。

d)    降低能耗和污染损失。能耗属于企业的直接损失;而污染不仅可以导致企业进行污染治理需付费用,而且将对环境和社会造成危害,尤其是对电镀、化工、造纸等行业能耗和污染大户更是如此。

2. 质量经济性管理程序

ISO/TR 10014《质量经济性管理指南》给出质量经济性管理实施程序(图 2)。程序显示,质量经济管理从确定和评审组织的过程开始,这使组织的质量经营活动及其相关的成本能够确定、测量和报告,同时也使组织能够确定、测量和报告顾客满意指数。在管理评审时,过程成本报告和顾客满意度报告可用来确定过程和顾客满意度改进的机会。组织管理者可根据成本利润等经济分析,考虑到短期和长期利润来确定是否采取质量改进活动的建议,以及是否规定改进活动。如果改进活动被确定和认可 ,则组织就可以计划和实施质量改进活动,并通过过程反馈信息来评价结果。反复实施,可以实现不断改进。

 

组织可以通过质量经济性管理,确保过程朝满足顾客需要的方向而努力。

首先识别和评审一个组织(如企业)的所有运作过程,然后从识别和监测全部过程成本与识别和监测顾客满意的情况,并各自形成报告,并将报告提交组织的最高管理者进行管理评审。通过评审,评价过程成本、顾客满意的程度和组织的整个经济效益,从中寻找任何改进的机会—包括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持续改进和全部的新产品与过程。在寻找和确定了需改进或持续改进的项目之后,应对此及相关的活动进行详细的成本和收益的分析。通过分析、比较,确定并提出具体的质量改进活动方法和计划并付诸实施。通过实施后又重复上述过程,同时识别和监测改进活动过程的实际成本和改进后顾客满意的程度。以此循环。

这里,应注意的有如下几方面:

(1)  过程成本报告

1 应从销售收入、费用投入或直接劳务等方面进行测算;

2 应与质量改进活动的经济性有关的方面进行比较。

(2)  顾客满意报告

1 应将顾客满意的监测结果转化为对于决策可以评估的形式(如顾客满意度指数);

2 报告应包括监测活动的结果、资源和收集有关信息的方法;

3 如有可能,报告还可以和以前的监测结果、趋势、行业规范或竞争信息进行比较。

(3)  管理评审

1 应确定适当的时间间隔;

2 比较计划及其采用的相关数据;

3 分析和评估变化着的经济环境;

4 根据分析,确定长期和短期计划的效果。

(4)  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 确保所提出的改进活动已清楚地界定并形成计划;

2 预测通过增加顾客满意的因素和减少顾客不满意的因素所产生的效果;

3 评估由于增加了顾客满意引起的原有订单和新增顾客而增加的年收益;

4 识别那些对于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来说是小的现实利益;

5 评估组织的内、外部的符合性成本和非符合性成本的变化;

6 比较所提出的改进活动的总体财务效果;

7 比较改进活动投资的总体收益,决定是否进行。

质量经济性管理的核心是综合考虑顾客满意和组织的过程成本、综合考虑顾客和组织的利益,从中寻找最佳结合点。标准尤其突出了顾客满意,指出应注意识别那些对于顾客来说那怕是小的现实利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没有顾客就没有市场,就没有组织效益。因此,组织要提高效益就必须持续增强顾客满意。

二、质量成本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A.V.Feigenbaum)把产品质量预防和鉴定活动的费用同产品不合格要求所造成的损失一起加以考虑,首次提出了质量成本的概念。继费根堡姆之后,朱兰等质量管理专家又相继提出“矿

中黄金”和“水中冰山”等有关质量成本的理念。此后,很快在发达国家开始了质量成本管理活动。

(一)质量成本的基本概念

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损失。

组织可以按照自己的准则对质量成本进行分类,某些损失,如信誉损失等,难以定量,但很重要。

(二)质量成本分类

1.PAF分类

PAF分类即按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故障(损失)成本分类。

质量成本的预防、鉴定和故障(PAF)模型构成如下:

预防成本:为预防故障所支付的费用

投入

鉴定成本:为评定质量要求是否被满足而进行试验、检验和

质量成本                   检查所支付的费用

内部故障:(损失)成本:产品在交付前不能满足质量要

故障(损失)             求所造成的损失

外部故障:(损失)成本:产品在交付后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

有时还须考虑外部活动成本:为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质量保证)。

1.    符合性分类

如果从符合性和非符合性角度分析,质量成本又可以由以下构成。

                   符合性成本:在现行过程无故障情况下完成所有明确的和质量成本                 隐含的顾客要求所支付的费用

非符合性成本:由于现行过程的故障造成的损失

为了与预防、鉴定和故障成本分类保持一致,也可作如下的分类:

  

                            预防成本

符合性

鉴定成本(预告审查)

质量成本

鉴定成本(查明故障)

非符合性

故障(损失)成本(内部+外部)

(三)质量成本模型

质量成本和质量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就是质量成本特性曲线基本模型,如图3所示。

随着预防成本、鉴定成本的增加,损失成本随之下降。因此,图中总会存在一个最佳区域,在这区域内总质量成本最低,但考虑到诸如信誉、安全性等问题,

在作经费预算时,希望能适当增加预防成本。如果通过论证,确信某一质量保证活动的实施能为企业带来效益,那么应适当增加鉴定成本。事实表明,用于分析、控制和减少质量损失的费用能在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增强竞争能力等方面,得到更有利的补偿,所以有效的质量管理能够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贡献。图3显示了传统质量改进的成本观念。在质量改进时,要找出损失成本(内部+外部)与预防成本之和的总质量成本,要趋于质量成本最低,才是适宜的质量水平。

 

(四)质量成本管理

(1) 确定过程,初步用成本评估,针对高成本或无附加值的工作,从小范围着手分析造成的故障的可能原因,耗力和耗财的过程为研究重点;

(2) 确定步骤,列出每个步骤或功能的流程图和程序,确定目标和时间;

(3) 确定质量成本项目,每个生产和质量成本,以及符合性和非符合性成本;

(4) 核算质量成本,从人工费、管理费等着手采用资源法或成本法核算质量成本;

(5) 编制质量成本报告,测量出质量成本及其对构成比例和与销售额、利润等相关经济指标的关系的分析,对整体情况做出判断,并根据有效性来确定过程改进区域等。

(五)质量成本分析

1.    结构比

在进行质量成本分析时经常会使用结构比例指标:

预防成本率=预防成本/质量成本

鉴定成本率=鉴定成本/质量成本

故障(损失)成本率=故障(损失)成本(内部+外部)/质量成本

2.    相关比

有时,也经常用质量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来反映质量成本水平。即:

质量成本占销售额比例=质量成本/销售额

三、质量成本构成

(一) 预防成本

1. 质量策划费用

质量策划费用是指有关部门或人员用于策划所需时间的费用支出:例如规划质量体系的具体细节所需的时间;根据产品设计和顾客对质量的要求,编制用于材料、工序和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程序、指导书等所需的时间。质量策划费用还包括从事其他质量策划工作所需时间的费用支出,如可靠性研究,试生产质量分析,为编制试验、检验和工序控制指导书或操作规程等所需时间。

2. 过程控制费用

过程控制费用是为质量控制和改进现有过程能力的研究和分析制造过程(包括供应商的制造工序)所需全部时间的费用支出;为有效实施或执行质量规划而对车间工作人员提供技术指导所需的费用支出;在生产操作过程中自始至终进行控制所支出的费用。

3.    顾客调查费用

顾客调查费用是为了掌握顾客的需求所开展的相关调查研究和分析所花费的费用。

4.    质量培训费以及提高工作能力的费用

质量培训费以及提高工作能力的费用不包括指导员工达到标准熟练程度的训练费,而是用于改进和提高质量水平所花费的相关费用。

5.    产品设计鉴定/生产前预评审费用

产品设计鉴定费指的是为了鉴定设计的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评价试制产品或产品规范早期审批时所支出的费用。此外,还包括生产前预评审费。

6.    质量体系的研究和管理费用

质量体系的研究和管理费用是指用于整个质量体系的设计和管理费用,以及辅助费用。

7.    供应商评价费用

供应商评价费用是指为实施供应链管理而对供方进行的评价活动费用。

8.    其他预防费用

其他预防费用包括质量及可靠性组织机构的行政管理费用(不包括经营管理人员及行政办公室人员的工资及差旅费),以及零缺陷计划、厂房设备维护等预防性措施费用。

(二) 鉴定成本

1. 外购材料的试验和检验费用

外购材料的试验和检验费是指由实验室或其他试验单位所进行的为评价外购材料质量所支出的费用,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及办公室人员可能用到的任何费用。它还包括检验人员到供货厂评价所购材料时所支出的差旅费。

2. 实验室或其他计量服务费用

实验室或其他计量服务费是指实验室计量服务有关仪器的校准和维修费用,以及工序监测等的费用。

3. 检验费

检验费是指检验人员评价厂内产品技术性能时支出的费用,以及管理人员和办公室人员可能支出的有关费用。但是不包括“1”中所述的外购材料的试验费用,以及机器设备试验费,公用设施试验费,有关工具试验费或其他材料的试验费。

2.    试验费

试验费是指试验人员用于评价厂内产品技术性能时支出的费用,以及管理人员和办公室人员可能支出的有关费用。它不包括“1”中所述的外购材料的试验费用,以及机器设备试验费,公用设施试验费,有关工具试验费或其他材料的试验费。

3.    核对工作费

核对工作费是指这样一些工作所需时间的费用支出:操作人员按照质量计划的要求而检验自己的工作质量;在制造过程中按要求检查产品和工序是否合格;挑出不符合质量要求而被送回的全部废品、次品;进行加工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评价。

4.    试验、检验装置的调整费

试验、检验装置的调整费是指有关人员为了进行性能试验而调整产品及有关设备所需时间的费用支出。

5.    试验、检验的材料与小型质量设备的费用

试验、检验的材料费用指的是用于试验主要设备的动力消耗,例如蒸汽、油以及在破坏性试验(如寿命试验或拆卸检验)时消耗的材料和物品。小型质量设备的费用包括了非固定资产的质量信息设备的费用。

6.    质量审核费用

质量审核费用指产品和体系的审核费,包括内审和外审费用。

7.    外部担保费用

外部担保费是指外部实验室的酬金,保险检查费等。

8.    顾客满意调查费

顾客满意调查费是为了了解顾客(包括内部)对产品满意程度而进行相关调查分析的费用。

9.    产品工程审查和装运发货的费用

产品工程审查和装运发货的费用是指产品工程师在发货装运之前再次审查试验和检验数据时所支出的费用。

10. 现场试验费

现场试验费是指在最终发货之前,有关部门按照顾客指定的场所试验产品时所造成的损失。这部分费用包括有关差旅费和生活费。

11. 其他鉴定费用

包括供应商认证等。

(三)内部故障(损失)成本

1.    报废损失费

因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达不到质量要求且无法修复或在经济上不值得修复造成报废所损失的费用,以及外购件、零部件、原材料在采购、运输、仓储、筛选等过程中因质量问题所损失的费用(不包括由于其他原因而废弃的)。

2.    返工或返修损失费

为修复不合格品使之达到质量要求或预期使用要求所支付的费用(包括重新投入运行前的再次检验费用)。

3.    降级损失费

因产品质量达不到规定的质量等级而降级或让步所损失的费用。

4.    停工损失费

因质量问题造成停工所损失的费用。

5.    产品质量事故处理费

因处理内部产品质量事故所支付的费用,如重复检验或重新筛选等支付的费用。

6.    内审、外审等的纠正措施费

内审、外审等的纠正措施费是指解决内审和外审过程中发现的管理和产品质量问题所支出的费用,包括防止问题再发生的相关费用。

7.    其他内部故障费用

包括输入延迟、重新设计、资源闲置等费用。

(六)外部故障(损失)成本

1.    投诉费

在保单约定范围内,对顾客投诉的调查研究、修理或更换等所支出的费用,或在保单期满之后用于顾客特殊投诉的调查处理所支出的费用。

2.    产品售后服务及保修费

直接用于校正误差或特殊试验,保修产品或零件以及用于纠正非投诉范围的故障和缺陷等所支出的一切费用(不包括安装服务费及合同规定的维修费用)。

3.    产品责任费

因产品质量故障而造成的有关赔偿损失费用(含法律诉讼、仲裁等费用)。

4.    其他外部损失费

包括:由失误引起的服务、付款延迟及坏账、库存、由顾客不满意而引起的成交机会丧失和纠正措施等费用。

四、劣质成本

现代质量管理的焦点是在实现顾客满意目标的同时,取得最佳的财务贡献,使劣质成本降到最低限度。在实际管理中,诸多的质量成本项目中,只有显而易见的项目才被考虑。正如冰山浮出水面的只是其中一角。如浪费、报废、返工/返修、测试和检验成本(分析不合格原因)、顾客投诉、退货等。其总额约占总成本的5%~10%,占销售额4%~5%。而冰山下面的则是其中的大部分,约占营运成本的15%~20%,包括:加班过多、上门服务支出过多、文件延迟、对现状缺少跟踪、报价或结账错误、未正确完成销售定单、不必要的快递、人员流动过于频繁、顾客赔偿备用金(保险)等等。而这些成本大多并未直接计入损益表或资产负债表。这些真正“隐藏”的成本系水平面以下部分,称之为劣质成本COPQCost of poor Quality)。

随着对劣质成本的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发现:

质量相关的成本较财务报表所透露的数字高(约占销售额的20%到40%);

质量成本不仅发生在实现过程,同样发生在支持过程;不仅产品制造或服务提供部门有,同样其他辅助部门也有;这些成本大多是可以避免的,但在一般企业里却没有人负责消灭它们。

1. 劣质成本组成

劣质成本组成:

          预防成本(不增值部分)

    劣质成本    鉴定成本

          故障(损失成本)(内部故障+外部故障)

应把劣质成本当作解决问题分析目标介入。若方法得当,不仅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即水除或降低成本的背后因素。组织应该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或至少必须营造一种环境,让员工愿意认真提出问题。例如,假定原材料浪费比率偏高的原因是操作员工训练不足、生产设备老化,或检验设备不良,那么意味“责备”工人或班组长是没有用的。

总之,劣质成本的观念将有助于我们挑选或者界定如六西格玛等改进项目。因为理想的改进项目必须是:在成本节省方面有潜力;目标十分重要;顾客最关心的问题;牵涉到关键过程输出变量KPOV的有关问题等等。

如果能够根据劣质成本项目,依其金额的大小,可以制作排列图,然后制订改进的优先顺序,这是十分有效的,当然要花费很大的功夫。团队在初期时不妨选定其中一个目标项目,例如现场的返工等,然后针对此项目收集资料,估算劣质成本的实际金额大小。

2. 劣质成本分析步骤

 

六西格玛管理的观点认为,质量差错率越小质量水平越高,其预防成本曲线会下移。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由3σ→6σ水平,损失成本下降,预防和鉴定成本也在下降(曲线下移)。造成总质量成本降低的最好方法是降低劣质成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