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律风险的认识、预防与控制

企业法律风险的认识、预防与控制

天涯法律网

1、风险:推动企业“摇篮”的双手

1.1企业,生活在怎样的现实里?企业存在一天,风险就相伴随一天。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的办公室中,挂着一幅大字“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张瑞敏在出席中央电视台举办的CCTV杯20xx年度经济人物奖颁奖晚会时,还说过:“作为企业领导人,必须冷静、冷静、再冷静。”华为企业董事长任正非写过一篇《华为的冬天》,对华为在迅速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做了全面剖析。我们不能忘记的,还有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每一天,我都要提醒自己:企业离破产只有一步之遥。”通用电气企业的前任董事长韦尔奇则在企业处于辉煌时开始调整管理模式与经营方向,使通用摆脱了衰落的命运,由辉煌走向更加辉煌。可见,无论企业大小、企业境况如何,成熟的企业管理者总是能够充分地认识到企业面临的危机。企业风险无处不在,积少成多。一个企业不管财富多少,相对于社会这个大摇篮而言,都如一个婴儿;而风险,就是推动企业摇篮的双手。

1.2企业存在哪些风险?只有当我们认识了风险的存在形式,才可能加以较好的预防与控制。国家有国家的风险,企业有企业的风险。从系统的角度,企业风险可以分为:

1.2.1企业决策风险:指企业决策层在决策判断时可能产生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资产质量与财务指标的判断风险、行业前景与投资进入的判断风险、人力资源配置的判断风险。

案例1:通用电气收购霍尼韦尔企业的失败决策

1.2.2企业管理风险:指企业管理层在经营管理时可能产生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管理队伍与管理体系的建设风险、营销与市场开发的拓展风险、产品与技术研发的实施风险。

案例2:三株口服液的致命打击——舆论传播

1.2.3非经营风险:指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而给企业带来的难以抗拒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立法调整导致的法律风险、国内经济环境恶化导致的经营风险、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导致的经营风险、战争、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的经营风险。

案例3:9.11事件对在世界贸易中心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的企业带来的打击

1.3法律风险,融通于各种企业风险中,不是孤立的一种企业风险,在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上看,具有多样性,可以分成如下两类:

1.3.1直接的法律风险:指法律因数导致的、或者由于经营管理时缺乏法律支持而带来的各类企业风险,例如:企业决策判断时缺乏法务支持而导致的决策风险、企业管理体系中合同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管理人法律意识等欠缺而导致的管理风险、立法调整而导致的非经营风险。

案例4:飞龙集团的伟哥开泰胶囊案件(知识产权管理)

1.3.2间接的法律风险:指非法律因数的各类企业风险发生后,最后给企业带来的各种法律后果,例如:财务风险带来的法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后给股东带来的企业清算责任、企业决策在实施中因为战争、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的经营失败给企业带来的民事赔偿以及法律纠纷。

案例5:长城国际体育传播企业与唐.金的世界拳王推广赛之延迟

1.3.3可见,法律风险的组成很复杂,预防与控制也就因事而异。直接的法律风险,往往可以通过提高法律意识与企业法务管理力度而得以加强预防;间接的法律风险,则必须通过各责任部门、各专业人士的预防而减少损失。

1.3.4我还想说明的是,法律风险与企业风险存在这样的辨证关系:法律风险,只是企业在社会海洋中航行时触碰到的各种“暗礁”(风险)的一种;但是,企业的任何一种“撞礁”风险,最后都会带来法律风险。

2、法律风险的预防:从“心”开始

2.1人,是企业的心脏。各级层面的企业员工,都会碰到各种类型的法律风险,也都有责任防范它发生。比如,生产工人、质检人员如果放任不合格的产品流向市场,会给企业带来用户投诉、质量赔偿、企业商誉受损等系列法律风险。因此,有必要加强与各级员工的职务行为有关的法律风险预防与控制意识。

2.2企业决策层、管理层,作为企业员工的核心构成,更有必要提高法律风险预防与控制意识,强化基础经济法律知识和相应专业法律知识的学习,重视法务人员的专业支持。某个管理体系的缺陷、某份合同的漏洞,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几百万、上千万的财产损失。华立集团董事局准备设立风险预防与控制委员会,这个举措表明了企业高层对法律风险的意识。

2.3现在,很多企业提倡“以人为本”。法律风险预防,也要以人为本。提倡以人为本、预防法律风险,并不是要束缚员工的手脚,而是要通过风险评判、权衡利弊得失,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3、法律风险的控制:面面俱到

3.1正如前面所言,法律风险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它可能是企业的法务管理不当导致的,也可能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类管理事项带来的。因此,企业法律事务的控制与企业法律风险的控制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可能是法务部门的职能行为,后者则是每个企业管理部门的职责。对企业法律风险的控制,不从面面俱到的角度认识它,就只能识冰山之一隅。下面,从3.2—3.10,分别谈谈企业法律风险的控制内容。

3.2减少企业管理体系的缺陷

企业管理体系的完善,要求有:管理机构的建立,管理流程的设计与实施,管理人员的配备。企业在企业管理流程的设计上,应当有制度化的法务控制环节,包括:企业经营决策的法律风险评估、企业制度的合法性与风险预防评估、企业合同的审核与控制、法律纠纷的非讼与诉讼处理、企

业损失的减少或追回。

如果企业缺乏一个系统的管理流程设计,法务控制环节就不会成为系统化的管理流程中的一个子系统,无法实现制度的自运行与闭环控制功能。

要对企业管理流程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与重组,并把法务控制作为内部控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把企业法律费用作出明确、合理的财务预算以便支持法务控制环节的良性运转。

案例6:通用电气与西门子公司的法务管理模式比较

3.3提高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律风险预防意识

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不仅需要有明确的法务控制环节,而且还需要有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法律风险意识的保障;特别在企业无明确的法务控制环节的情况下,就更加依赖于企业各级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

实践中,一些管理人员会对某件企业合同先作判断,自己认为没有法律风险的,就不再通过法务人员的评判;自己认为有法律风险的,会寻求法务人员的评判。结果,正是一些管理人员自己认为没有法律风险的评判,出了法律风险,因为非专业的判断与专业的判断对事件分析的深度是不一样的。

因此,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不仅指他对法律认知的程度,即:法律意识(这是有限的),更主要的,是指他寻求各专业部门支持的自觉性(管理意识)。

在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更加以经济法律为中轴运转以后,企业必须重视中高级管理人员法律风险意识的培养和提高,通过管理流程控制、员工全面培训计划来积极引导和培育各级员工的法律意识、管理意识。

案例7:开元旅业集团总裁班子的法律风险意识

3.4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风险,主要是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无法实现管理素质优化而保障企业的良性运营、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法务控制的衔接断裂产生的。

企业的法律风险,有比较多的部分是由于管理人员的疏忽、故意或者素质问题产生的,而一些法律风险也可能因为专业、敬业的员工得以避免。因此,企业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员工录用考核与晋升、淘汰制度、员工绩效评价制度、员工薪酬与福利制度、员工职业培训与跟踪制度,对员工给予完整的关注、测评、督促、回报,对员工的个性、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几个方面予以了解,以便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评判某个员工从事管理工作会给企业带来还是减少法律风险。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人员招聘时,还应该依据工作类别,把国家法律或行业规定的人员聘用资格作为必备的条件之一,减少不合格的人员录用后会给企业带来的法律风险。

企业还应当重视高级管理人员因为薪酬与福利、劳动关系解除等方面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法律纠纷。

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源制度的系统化、科学化建设,注意从法律风险预防的角度,对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予以培训、规范和考察,并对其管理行为的法律后果予以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应当根据员工从事的工作类别,把员工的专业知识、职业资格作为晋升的主要标准,推进全体员工的职业化。

案例8:英国巴林银行的毁灭

3.5高度重视企业知识产权事务的管理

企业既要注意保障本企业的知识产权和相关商业秘密不被非法披露、使用、转让,还应预防企业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卷入知识产权纠纷或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纠纷。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的知识产权立法与执法均必须达到TRIPS协议的最低标准,因此,在越来越多的经营领域,知识产权可能决定一个企业的生与死。

随着华立集团大力介入无线通讯、光电存储、电力自动化、生物制药等高科技领域,对这些领域的知识产权问题的研究与保护,应该引起有关企业的高度重视。

另外,随着企业大力推进国际化、全球化的战略,企业还应重视商标的国际注册、专利的国外注册、软件的国外版权登记,并在国际化战略实施过程中,避免外国的竞争对手利用知识产权手段对企业采取壁垒遏制战术,避免侵犯外国企业的知识产权。

重视并加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和经验,通过培训等来提高专门人员处理知识产权事务的能力。同时,还应该督促各级子企业重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知识产权,防止子企业侵权而给集团带来整体的名誉损害。

案例9:青蒿素的保护方法:原产地、商标、专利(原料提炼、药品制造)

3.6通过法务设计支持企业投资并购事务的运作

企业在投资并购方面的法律风险控制,存在于:对投资并购事务的法律风险评估(包括对并购对象以及并购行为的全方位法律评估)、对投资并购事务的法务流程设计与法务支持(含谈判策略、合同文本提供)、对投资并购事务的法律问题全过程控制、对投资并购事务的法律纠纷处理。

投资并购方面的法律风险评估是收购评估不可或缺的一个基本内容(收购评估应当至少包括对收购对象的资产质量与财务指标的评估、对收购对象的人力资源评估、对收购对象的行业地位与行业前景的评估、对收购对象与收购行为的法律风险评估)。任何对投资并购方面的法律风险评估的忽视,都可能带来并购失败或付出重大代价的后果。

企业必须重视投资并购中的法务支持,在决策制度上对投资并购全方面的法律风险控制作出规定。

案例10:投资并购中最大的外部费用——投资银行费用、律师费用、会计师费用

3.7加强对子企业的投资管理,减低长期投资的法律风险

股东对子企业的投资方面的法律风险,就是子企业经营失败、导致子企业被清算或者其股权被强制转让,而使股东对外长期投资遭受损失的法律风险。

股东应加强子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对子企业应当委派合格的、高素质的董事,通过子企业董事会聘用优秀的经理人以及制定、完善符合该子企业的有效的管理体系,使子企业的生产经营良性运转,资产增值。这是避免企业对外长期投资法律风险的关键所在。

企业还应当通过指导各子企业管理创新体系的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推进、基本管理制度的推进,壮大各子企业在非资产方面(企业文化、人才、制度)的抗法律风险能力。企业对外长期投资法律风险的避免或减少,最终只有通过提高各产业企业的抗法律风险能力才能得以实现。

案例10:子企业的法人人格独立与股东强化投资管理并不矛盾

3.8企业涉外经营行为的实施与法律风险

我国加入WTO以后,《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加入WTO议定书》等法律文件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在经济立法、执法等方面的最基本依据。企业在与外国企业发生经济关系时,更应注意遵循国际公约、外国法律、国际惯例和国际商务习惯。在经济全球化和WTO框架下,“契约至上”成为了经济主体交往的基本法则。因此,企业的涉外经营行为(货物、服务、知识产权贸易,投资等),必须依据国际公约、约定适用的法律、国际惯例形成条款齐备、内容缜密的合同文件,通过民事权利、义务的明确来约束合同各方,以减少法律风险。

企业还应当注意:如果企业的涉外经营行为在履约中发生了变化,如修改协议等,应当事先征求法务人员的意见,而不宜直接签署。

企业要从人才储备与国际商务培训、涉外商务程序的制订、涉外法律的支持等方面,降低涉外经营的法律风险。

案例11:运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终止进出口公司与德国K公司的设备进口合同

3.9加强立法调整对企业影响的前瞻研究

立法调整会对企业赖以生存的经济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决定企业的命运。企业的经济行为能够正常获取利润的前提是:经济行为合法化。因此,是经济法律(含法规、规章)给予了企业营业的空间,决定某个企业能否进入某个投资领域以及进入的程度。

如果我们能够对立法倾向作一定的跟踪与研究,就会对企业投资、经营提供很好的参考作用。比如,房地产管理法规的严格化,意味着好品牌、大公司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机遇。而对上市公司立法规范的加强,意味着上市事务必须更加审慎操作。我国的证券法律和证券监督机构对上市企业的运营以及控股股东与上市企业的关系有非常细密的法规规定,并且还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可以从

20xx年以来证券市场法规的不断推出,判断到:我国对证券市场、对上市企业的管理越来越严。

对境外投资而言,则要注意到有关国家的立法调整的可能性,确定企业投资方式与投资范围。

案例12:华立宽带公司投资镇江广电网的法律建议(国家对广电网投资的限制政策)

3.10企业应当及时、优化、全面地处理法律纠纷

企业的任何经营行为,都会表现为相应的法律行为。企业的员工聘用、对外投资、产品销售、材料采购等等,都会带来法律后果。企业作为经济组织,与自然人一样,都是生活在法律编织出来的社会之中。企业的经营行为,在本质上表现为谋利行为,在形式上则通过法律行为而实现。企业在经营中,因此发生各种法律纠纷是难免的,有些是自己的原因,有些是别人的原因,有些则是不可抗力的因素。

对于潜在的法律纠纷,企业应当评估其显性化的可能以及将会对企业的影响,并作好方案准备,提前化解法律风险。

对于已经产生的法律纠纷,企业应当评估其法律风险并决定采用非讼方法解决还是诉讼方法解决,是让步解决还是不让步解决。对法律纠纷解决方法的评估,应当结合纠纷的原因、己方过错、他方过错、风险大小、主动权、社会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决定。

法律纠纷的解决,必须得到专业人员的支持,制订详细的方案和步骤,准备有关的法律文件。

法律纠纷解决不及时或者方法有误,将会给企业扩大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对法律纠纷的认识,应该全面。

案例13:失败的起诉——某锅炉厂起诉某能源公司32万货款案

4、与法律风险共舞

法律风险并不可怕,它只是企业在生存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舞伴。只要我们掌握了其中的基本规则,就能预防、控制风险产生的祸害、损失,使法律风险可以被评估、被预防、被控制。

对认识企业法律风险的提倡,也并不是要束缚员工、企业的手脚,而是促进员工、企业在可控的风险范围内运作,增强企业的赢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第二篇: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认识及对策

企业与法治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认识及对策

□武汉夏露

一、企业法律风险研究的现实动因宏观领域考察,我国经济建设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市场经济转型期,各种明规则和潜规则相互交错,社会情势错综复杂,企业驾御市场的能力有限,可供企业借鉴的经验不多。从国际情势看,经济高速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和企业国际化进程中,企业面临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直接竞争,同时又面临着国际化战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企业法律风险发生机率更大。从我国企业的整体现状看,调查表明,企业平均寿命短,风险防御能力差,法律风险防范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实现自身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

微观领域考察,企业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扫除企业发展中可能的障碍,其中企业法律风险是重中之重的障碍,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求将法律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手段,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创设合法经营环境,实现法律和管理融合,提高企业的法律风险防御能力,减少企业违法性因素,预警和化解企业经营危机。

理论上分析,企业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由于没有正营运标准执行情况、周转天数、损耗、服务等指标纳入考核系统之中。

确适用和实施法律而产生的不利后果。法律风险具有可前瞻性,强调防范于未然,其他类型的风险,如市场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有一个风险与预期收益平衡的问题,而企业所有的风险最终都会以法律风险形式爆发,对引发因素可以由企业自身掌控的法律风险防控必不可少。

实践层面上,诸如中航油、光明的法律纠纷、双力事件、三鹿的灭顶之灾,媒体关于企业法律风险的报道愈来愈多。

二、对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认识

2.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具有科学性。

对已经存在的法律风险,需要建立科学的企业法律风险评价模型,风险状态通常分为管理良好、危机征兆、需要整顿、危险预警、严重危机,用以诊断识别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状态,测评企业法律风险。对所有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量化测评,将具有不同法律性质,分散在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法律风险,统一用可能性、损失度和风险期望值等标准来衡量,通过定量衡量使各种风险之间具有可比性,并从管理的角度区分出轻重缓急,便于企业找到事后救济到事前防范的切入点。此时,如何建立风险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如何给每一测评指标分配相应分值或权重因素,如何进行相关数据数理统计分析,关系到对企业法律风险的认识、排查和纠错。

1.企业法律风险具有可控性。法

律风险是一种风险,但它与市场风险、自然风险、政治风险等有着很大的区别,法律风险具有可控性,可以通过事前措施预防和规避。要求企业首先要调查、识别,对面临的法律风险环境进行分析,并按照内部的管理职能和运作流程,全面梳理企业实际经营管理中面临的法律风险,对可能的风险进行准确分类,明确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有哪些,其中主要的法律风险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制定风险预警措施、突发事件管理预案和法律风险管理战略,它关系到企业法律风险控制程度。管理系统。通过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协调员工职业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满足企业及员工的发展需求,促进企业长久发展,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参考资料】

3.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具有长期性

和动态性。法律风险产生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具体活动中,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也必须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明确企业各岗位、各环节的法律风险控制责任。这种防范与控制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伴随着企业从成立、发展、终结的整

1.佟吉富,连锁经营人才的开发与培训,商业时

代,20xx年第12期;

④科学的激励机制。连锁企业的日

常工作繁琐枯燥,容易产生倦怠情绪,企业应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将培训、轮岗、绩效提成等多种因素考虑在内,避免只依靠薪资调动积极性的片面性。⑤建立员工职业生涯

2.刘兴阳,连锁零售业HR的四大挑战,人力资

源·HR经理人,20xx年第3期;

3.张帆,浅析连锁企业高级人力资源的流动,连

锁与特许,20xx年第06期;

4.袁玉玲,连锁企业快速发展中的人力资源问

题分析,商场现代化,20xx年第29期;

5.联商网,20xx年中国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状况

调查报告。

56

企业与法治

个周期,法律风险防范应该是动态的运行结构,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风险包括企业治理结构、内部管理制度、行政决策机制中的法律风险,如企业行政管理运行不规范、产权治理结构不完善、空壳董事会、内部人控制、权力过分集中、行政决策失误等。④企业财务法律风险。企业财务法律风险包括财务预算管理、应收帐款、资金往来、账目和报表管理、统计分析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其中,应收帐款是企业财务中典型的法律风险,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务,与货币资金、存货相比,占企业流动资产比例大,对企业经营风险影响程度也大,甚至直接影响企业经营资金周转,导致企业经营困境。⑤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合同风险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合同风险是指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变更、转让、终止及违约追究中,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利益损害或损失的可能性。企业与经销商和客户的业务达成,企业一切活动、各个环节行为都依靠签订、履行合同来完成,每一环节都可能存在合同违约。例如,供应商与中间商关系形成中可能出现合作合同主体不合格,企业营销订货、储存、运输、交货等渠道过程可能出现与约定相背的产品数量、质量和供应时间上的违约风险。⑥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包括企业名称、专利、商业秘密、注册商标、域名等侵权或被侵权的风险,其中,商业秘密保护是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的重点,商业秘密是企业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企业经营实践重大利益的经营决策、市场战略、客户资源等知识产权信息,一旦被竞争对手攫取造成企业利益损失。

投资、合同、采购、销售等存在的不同程度法律风险,必要寻求对策,加强风险防范。①企业设立法律风险防范。法律对企业设立有着系列规定,包括注册资本、身份证明、产权证明等,在设立企业过程中,企业设立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法律资格,是否履行了企业设立的资金义务,直接影响拟设立企业行为有效性。为控制风险的发生,要求依据近年来我国法律关于资本金制度的规定,核实企业设立人身份,要求按设立协议约定履行出资义务,或者依据法律强制性规定执行,杜绝虚假出资。②企业投资法律风险防范。质量优良的企业资产应该具有流动性、增值性和变现性,追求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企业投资时,应注重投资质量,尤其对高风险行业,如委托理财、期货、证券投资,杜绝巨额投资违规越权操作,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法律风险。③企业管理法律风险防范。企业管理中风险防范重在完善企业行政管理,使企业行政行为具有预测性,行政组织完善前提性和保障性的行政管理风险防范措施,具体包括:建立法人治理模式下的科学内部决策制度、完善的管理体制是防范行政管理法律风险的重要内容,在企业领导层合理配置权限、公平分配利益,明确决策、执行和监督责任;在行政决策中由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严格审查、评估和论证,集思广益,避免因个人决策失误而造成的风险;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效激励、监督和制衡机制,建立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三方面控制企业行政运营风险。④企业财务法律风险防范。企业财务法律风险防范,应建立客户管理制度,加强财务风险预警,对客户信用的调整和甄别,对信誉不良的客户不予合作;实行全面财务预算管理制度,降低企业

4.企业法律风险具有可调查性和

必解决性。要求企业从系统角度和战略高度,加强风险的分析、控制和实施评估,其中,分析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法律风险进行识别和测评,全面、系统地认识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通过分析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减少风险导致的种种危机,以此促使企业依法运行、规范运作;控制是依据法律风险分析的结果,制定、实施合理的法律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是通过对控制实施的状况进行评估,实现对法律风险控制的改进和体系的更新。针对个案企业,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引以为戒地将法律风险防范措施落实于企业战略规则。

三、企业法律风险及防范对策

1.企业法律风险种类。企业法律

风险是一种商业风险,存在于企业成立到终止各阶段,发生于企业设立、投资、治理、生产、财务、质量管理、知识产权等领域,常见企业法律风险有:①企业设立法律风险。在设立人问题上,常见出资不到位、出资人不明及影子企业,其中,出资不到位是指投资者不向企业投入正常生产经营所必需的流动资金,导致企业运行启动上存在风险;出资人不明存在于家庭企业,注册资金与家庭财产混同,企业失去独立人格;影子企业是指实际出资人与名义上的出资人不一致,可能的风险是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和不适当履行出资。

②企业投资法律风险。企业投资法

律风险包括投资产业、证券或投资商业活动中的风险。企业投资中投资项目进展不能如期,无法取得收益,或者虽然投产但不能盈利,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或者盈利水平低都属于投资风险。③企业管理法律风险。企业管理法律

2.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对策。作为

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必须依法管理、依法开展各种经济活动,这是对企业最基本的要求,针对企业各类经营行为,如设立、改制、并购重组、

57

企业与法治

企业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中的风险应对

□重庆李爱红

《劳动合同法》在制订过程中,对其立法宗旨问题的争议一直伴随着整个立法的始终。虽然其规定“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其突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倾向依然。对于企业来讲,唯一需要做的是树立良好心态、拿出应有的勇气,在法律的前提下,做到企业风险的最小化。企业主要应在规章制度的制定、劳动者的入职审查、劳动合同的形式及期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试用期等容易面临风险的几个方面注重对风险的化解及应对。

一、规章制度制定的重要性及风险应对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对规章制度以大篇幅进行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成本,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和不良资产比率,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实施企业财务统计分析,将多渠道筹资,盘活存量资产和异地经营财务数据集中规范的统计,通过会计资料显示,并做好经常性的统计财务分析,了解企业财务活动整体情况、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和提高效率,对潜伏的法律风险隐患,通过分析发现,及时控制。⑤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合同风险防范应依法鉴订合同,保证合同有效性,具体措施包括:表明企业

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风险分析:

2.企业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企业可能承担行政责任。《劳

动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无效,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1.一些规章制度因无法律效力

而失去作为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依据的作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只有通过民主程序制定,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且不与劳动合同、集体劳动合同相冲突,才可以在劳动仲裁和司法审判中作为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否则,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将会不予适用。规章制度必须符合“民主程序制定”、“合法”、“公示”三个条件,才可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特定合同目的,对有关合同概念作出明确的解释和限定,对可能发生歧义或者法律含义不清的合同,依照双方共同的理解解释,并书面明确,排除歧义法律条款的适用;健全合同招投标制度,规范营销渠道中合同项目运作程序,准确定位、及时决策;采用通俗易懂的法律术语书,将合同内容表述清楚、明确,不产生分歧;正确适用合同担保制度,预防、规避法律风险;健全合同审查制度,实行合同签约人责任制和重大合同评审会签制,保证企业依法签

4.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5.企业失去了抵御劳动争议风险

强有力的手段。企业制定规章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维护企业日常管理及正常生产秩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企业文化内涵,创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同时,由于劳动争议的复杂多样,仅靠劳动合同是不够的,企业更需借助规章制度才能处理解决。约、履约。⑥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知识产权虽然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却现实明显,其中隐含着品牌、质量、服务、公众对它的评价和认可。企业应加强自身知识产权申请、管理和保护,明确企业商业秘密的范围、商业秘密的保护措施和人员分工,对重要技术人员、业务骨干或经营管理人员,根据情况签订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协议,合法运作知识产权,避免侵权等法律风险事件发生。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5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