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妇科检查项目结果分析

常见常用妇科检查

一.白带常规检查项目

白带常规的检查一般包括 5

 白带常规的检查项1 、阴道 PH 值:正常阴道 PH 值在 4--4.5 之间,呈弱酸性,可防止致病菌在阴道内繁殖,念珠菌性阴道炎 PH 值可以在此范围,患有滴虫性或细菌性阴道炎时白带的 pH 值上升,可大于 5 ~ 6 。

  白带常规的检查项2 、阴道清洁度:一般分为四度,一般Ⅰ、Ⅱ度为正常的,Ⅲ、Ⅳ度提示有阴道炎,即分泌物图片上可以看到多量白细胞或杂菌。

  白带常规的检查项3 、微生物检查:一般会有真菌、滴虫、淋病奈涩菌等项,如果有,则在结果上表示是“+”,没有就是“-”。

  白带常规的检查项4 、胺试验:患细菌性阴道病的白带可发出鱼腥味,它是由存在于白带中的胺通过氢氧化钾碱化后挥发出来所致。

白带常规的检查项5 、线索细胞:线索细胞是细菌性阴道病的最敏感最特异的体征,临床医生根据胺试验阳性及有线索细胞即可做出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

白带常规检查可查疾病

  1、脓性白带:白带色黄或黄绿,如脓样,有臭味。一般由感染造成,常见于滴虫性阴道炎,慢性宫颈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等。

  2、无色透明粘液性白带:外观与排卵期的正常白带相似,量多,常见于应用雌激素类药物后。

  3、血性白带:白带如染血,应警惕宫颈癌、宫体癌等恶性肿瘤。宫颈息肉、重度慢性宫颈炎、宫内节育器、老年性阴道炎、粘膜下子宫肌瘤等良性病变也会有此症状。

  4、豆腐渣样白带:是霉菌性阴道炎的特征。

  5、黄水样白带:多由于病变组织坏死所致,常见于子宫颈癌、粘膜下子宫肌瘤、输卵管癌等。

6、脓血样白带:为阿米巴性阴道炎的特征。

阴道清洁度的划分

  阴道清洁度可分为4级:

  Ⅰ度:显微镜下见到大量阴道上皮细胞和大量阴道杆菌。

  Ⅱ度:镜下见有阴道上皮细胞,少量白细胞,有部分阴道杆菌,可有少许杂菌或脓细胞。

  Ⅲ度:镜下见有少量阴道杆菌,有大量脓细胞与杂菌。

  Ⅳ度:镜下未见到阴道杆菌,除少量上皮细胞外主要是脓细胞与杂菌。

Ⅰ~Ⅱ度属正常,Ⅲ~Ⅳ度为异常白带,表示阴道炎症。

                    二.妇科B

妇科B超有两种,一种是盆腔B超,一种是阴道B超。

一般推荐的是腹部B超。阴道B超,首先做起来有仪器介入,这样有可能造成感染。阴道B超对子宫和子宫颈、子宫内膜比较敏感,如果是卵巢上的东西,盆腔B超的优势更大,同时盆腔B超也可以看一下盆腔有没有积液。总的来说,腹部B超基本上能把妇科生殖系统的问题都能查到,对病患的排除率比较高。

(一)盆腔B超:

目的:看看有无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子宫畸形、卵巢肿物、盆腔内炎性肿块或脓肿等等。

仪器:B超仪

操作过程:接受检查的人将裤子下拉,露出下腹部,体检人员将B超探头放在下腹部来观察盆腔内情况。

出结果时间:检查完即出结果。

不适合人群:怀孕前3个月的孕妇,老年人及尿失禁的人。

注意事项:

1、检查的时候需要露出下腹部,所以最好穿裤子或者半裙,以便脱衣服。

2、在检查前半小时至1小时需要饮水1000ml左右,并且要憋尿憋到最大的限度。因为只有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才能将子宫从盆腔深处挤到下腹部,用B超观察到子宫及卵巢。所以最好随身携带水瓶及时补充。

(二)阴道B

目的:看子宫和宫颈,子宫内膜等有无病变或畸形。

仪器:增加了一个探头的B超仪。

操作过程:在探头上套上薄膜,由医生或患者自己将探头伸入阴道进行检查。

出结果时间:检查完即出结果。

不适合人群:月经期或阴道不规则出血者;有传染病者,如阴道炎、性病;其他的宫颈疾病、阴道疾病及一些外阴疾病者,以防止感染、交叉传染和引起出血等不良后果。

注意事项:

1、自己有不适宜做经阴道超声的疾病,应及时提醒医生,避免做阴道超声。

2、因为检查的时候要脱掉下身的衣服,所以要穿方便脱换的衣服和鞋。

有些女性,害怕做妇科检查,认为做B超检查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有害的。当有肿块时,B超检查的诊断效果是很好的。但有些情况,B超是无法检查出阳性结果的,比如一些炎症,像宫颈糜烂,还有白带异常、子宫颈的软硬程度等,都是B超不能确定的,只能靠妇科检查才能发现。因此,在妇科疾病的诊断中,B超与妇科检查不能互相代替,有时两种检查都要做。

解读例子

例子一:解读白带常规结果

性别:女 年龄:27

1念珠菌阴性-
2
滴虫阴性-

3白细胞 +++
4
杂球菌 ++
    这是什么意思?怀孕12周了。

解:感染杂菌性阴道炎,非特异性阴道炎为一种混合性细菌感染,常见于产后、流产后、盆腔炎等。非特异性阴道炎的主要症状是白带增多、局部下坠感、阴道瘙痒或烧灼感。典型的白带呈灰白色、薄而质均、粘度很低,有时有泡沫,伴有一种难闻的气味,性交时气味加重。治疗时可选用下列药物:甲硝唑,每次500mg,每日2次,7日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效果最好,也可口服及阴道上药同时进行;氯林可霉素,与甲硝唑不同,可用于孕妇,每次300mg,每日2次,连用7天,也可口服及阴道上药同时进行;氨苄青霉素,每次500mg,每6小时一次,5~7天为一疗程。

例子二:性别:女年龄:35

白带常规清洁度3度,

WBC+

杂菌:+

上皮C+

其它都正常

做阴道镜的结果是“宫颈腺体囊肿”,做B超的结果是;子宫后位,被膜光滑,实质回声分布均匀,内膜厚约8MM,于子宫直肠凹陷可探及约12MM液暗,宫颈厚约22MM,形态规则,内可探及多个无回声,边清,其中一个约5X4MM

解:此宫颈是多发囊肿,可以采用微波、LEEP治疗。如果有生育要求,可以采用海极星治疗。它是一种“由内向外”的治疗方式,定位准确、治疗彻底、无痛无创、不会破坏宫颈的正常组织,没有瘢痕形成,不会影响性生活的质量和将来的生育问题,特别适合有生育要求的女性。

例子三:白带常规

清洁度: Ⅲ

          上皮细胞:+

          白细胞:+

          霉菌:正常

          滴虫:正常

          BV 阴性

影像学诊断报告单结论(阴道镜): 阴道内可见少许黄色脓性分泌物,有腥臭味,宫颈糜烂Ⅱ度,充血水肿,2%碘试验阴性,表面尚光滑。最后诊断:阴道炎,宫颈炎。

解:一、首先说一下那个白带检查的问题。那个做的是白带常规检查,其目的是看有无阴道炎、是哪种类型的阴道炎。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清洁度为Ⅰ或Ⅱ,无滴虫、霉菌、BV(细菌)阴性,白细胞数目不超过15/PH。+号可以理解为有的意思,-号可以理解为无的意思。白细胞过多的话,表明有炎症。有上皮细胞是正常的,这个没太大参考意义。

“霉菌:正常  滴虫:正常  还有就是 BV 阴性 ”,这个表明既没有滴虫,也没有霉菌,也没有细菌感染,那么就排除了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那三项阴道炎(也就是这三种阴道炎了)都排除了,单是白细胞过多的话,就是有炎症了,谈不上是哪种类型的阴道炎。

二、如果就是单纯的有阴道炎症,不用治疗,只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多注意就是了:最好穿宽松点的透气的棉质内衣,内衣要勤换,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用专门的盆子),最好是淋浴,用专门的盆子洗内衣,内衣最好能在阳光下暴晒,用开水烫烫也可以;经期卫生巾要勤换;少吃甜食,多喝酸奶。老公也注意好卫生。平常没必要的时候不要用洗液冲洗阴道。

三、宫颈糜烂Ⅱ,要积极治疗。治疗期间最好不要有性生活。每年最好做个TCT检查(它是目前最先进的、准确度最高的筛查宫颈癌的手段)

巴氏I

三.宫颈刮片巴氏Ⅱ级

1.巴氏Ⅲ级

2.巴氏Ⅳ级

3.巴氏Ⅴ级

巴氏I级 巴氏

1. 

2. 

3. 

4.巴氏

5.巴氏

6.巴氏

概述

  

宫颈刮片,也就是Pap Smear,是指从子宫颈部取少量的细胞样品,放在玻璃片上,然后在显微镜下研究是否异常。由于这项检验的提出,子宫颈癌的死亡率至少降低了 70%。通过简单的宫颈抹片,医生可以侦测到子宫颈细胞微小的极早期变化,这使致命的癌症甚至在还没真正发生之前就被狙击了。宫颈刮片是目前广泛检查子宫颈癌最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

宫颈刮片的做法

  在充分暴露子宫颈外口后,将刮片在子宫颈外口处旋转一周即360度,轻轻刮取该处的粘膜及分泌物。然后将取下的分泌物均匀地涂在有编号的玻片上,立即固定于95%的乙醇内15分钟,取出后用巴氏染色法染色。

  这种诊断方法不会引起宫颈损伤,也不会引起疼痛。

  当然为了不影响宫颈刮片的诊断率,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刮片前24小时内被检查者避免性生活。

  2、 计划检查前24~48小时内不要冲洗阴道或使用置入阴道的栓剂,也不要进行阴道内诊检查。

  3、 有炎症时先进行治疗,然后再刮片,以免片中充满大量白细胞和炎性细胞,影响诊断。

  4、 检查最好安排在非月经期进行。

  5、刮片是应轻轻刮取一周,避免损伤组织引起出血而影响检查

  6、若白带过多,应先用无菌木棉轻轻刮净黏液再取标本。

 

看懂宫颈刮片报告

  宫颈刮片是用特制刮板,将宫颈脱落细胞刮下后,涂在玻璃片上,经过一种特殊的巴氏染色,然后置显微镜下观察。根据巴氏染色的特点将细胞分为巴氏I、Ⅱ、Ⅲ、Ⅳ、Ⅴ级。

巴氏I正常涂片中没有不正常细胞。

巴氏炎症涂片中细胞有异形改变。

巴氏 涂片中的可疑癌细胞有核变质改变,但不能肯定,需要进一步随诊检查确诊。

巴氏涂片中有高度怀疑是恶性的细胞。

巴氏涂片中有癌细胞,可肯定是癌症。

 

宫颈刮片检查的作用

  宫颈刮片是目前广泛检查子宫颈癌最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任何有三年以上性行为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妇女应该开始定期做宫颈癌的筛查,早婚早育、有流产史、性病史、拥有多名性伴侣的女性,都是宫颈癌的高发人群。宫颈刮片检查,它使子宫颈癌的死亡率至少降低了 70%。通过简单的宫颈抹片,可以侦测到子宫颈细胞微小的极早期变化,这使致命的癌症甚至在还没真正发生之前就被狙击了。

宫颈刮片的注意事项

  1、做宫颈刮片最好是在非月经期;

  2、在宫颈刮片之前一天之内,要避免性生活;

  3、在计划做宫颈刮片之前的24--48个小时之内要禁止冲洗阴道或使用置入阴道的栓剂,并且也不要进行阴道内诊检查;

  4、在做宫颈刮片之前,如果被确诊患有炎症的话,治愈炎症之后才可以做。

四.TVC三阶梯诊断技术

提前10年诊断宫颈癌

第一阶梯: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

首先采用现代最先进的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在显微镜下观测宫颈细胞,查看宫颈细胞是否有异常。因为宫颈癌变最早是从宫颈细胞的异变开始的。 另外,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进行HPV检测,这样准确度会更高些。

第二阶梯:电子阴道镜检查

  经过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后,如果发现宫颈细胞有异常,则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在电子阴道镜高倍放大40倍下,观察宫颈癌前病变好发区表层的细微变化,对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第三阶梯:组织病理学检测

  如果阴道镜检查中发现异常应在特殊染色指导下取活检。在阴道镜检提示下,对可疑病变部位多点活检,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诊宫颈病变。

  经过以上三个阶梯的检查,就可以确定宫颈病变,发现宫颈癌早期,防患于未然。(一)TCT

TCT是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的简称。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技术(Thinprep cytologic test),又简称TCT,或者新柏氏TCT。它是一种由美国Hologic公司于1996年获得FDA认证的液基细胞学检测产品,1999年正式进入中国,全球每年有6000万名妇女接受此项检查。

1.第一阶梯: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

2.第二阶梯:电子阴道镜检查

3.第三阶梯:组织病理学检测

第一阶梯: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

1.第二阶梯:电子阴道镜检查

2.第三阶梯:组织病理学检测

目前,北京英硕力新柏科技有限公司全面负责此产品的推广和销售,Thinprep和新柏氏是英硕力公司和Hologic公司专属的商标。它也是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宫颈病变筛查技术。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根据国际文献报道,新柏氏TCT不仅可以发现100%的宫颈癌,而且对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也比传统巴氏涂片提高了233%,是临床医师最值得信赖的细胞学检查方法。

国内检测技术

  在国内,TCT又特指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它包括以下内容:

  膜式:制片过程中采集细胞的方式

  液基:保存细胞标本的方式

  薄层:薄层制片效果——细胞大多单层分布。

TCT检查

  TCT检查是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宫颈细胞并进行细胞学分类诊断,它是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一种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与传统的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检查相比明显提高了标本的满意度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TCT宫颈防癌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为100%,同时还能发现部分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病毒、衣原体等。所以TCT技术是应用于妇女宫颈癌筛查的一项先进的技术。

  TCT测试明显提高了子宫颈细胞样本的检测质量。常规巴氏涂片由于血液、粘液、炎症等因素影响,常使样本模糊,存在检测误差.在临床实验中,TCT测试模糊子宫颈细胞样本的数量,可以明显提高癌变细胞的检测率,并相应减少需要重复做巴氏测试的次数,从而降低了患者因被重做测试而引起的不必要的担心。常规巴氏涂片误差的减少势必将前期癌变的检测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并使那些早期癌变患者得到及早的、更有效的治疗。

  长期以来临床医师与化验技师在宫颈癌筛检方面和常规巴氏涂片方面作过许多改进工作。然而收效甚微,误差仍旧不可避免,测试结果仍然不准确。在常规的帕氏涂片测试中,医生需手工将用采集器取得的细胞样本涂在显微片上。这种传统手工方法制作的涂片只收集了最多20%的细胞,而80%以上的细胞样本则残留在采样器上并随采样器一起被丢弃。另外,40%以上的涂片会因血液、粘液和炎症组织的影响而变得混浊不清,以及固定不及时所引起的人为假象。这些缺点是造成了大多数常规巴氏测试结果不准确的原理。

TCT的具体操作步骤

  1. 使用TCT专门的采样器来采集子宫颈细胞样本。

  2. 与常规细胞涂片不同的是,TCT是将采集器置入装有细胞保存液的小瓶中进行漂洗。

  3. 使用全自动细胞检测仪将样本分散并过滤,以减少血液、粘液及炎症组织的残迹。

4. 显微检测和诊断。

TCT检查结果

I 、TCT正常

II 、良性病变(多属炎症)

III 、可疑宫颈癌

IV 、高度的上皮内瘤样病变,高度怀疑宫颈癌

TCT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优点

  其实TCT检测只是宫颈病变检查的第一步,一般说来,宫颈病变的诊断分为三步:TCT、阴道镜和病理学诊断。她说,尽管细胞组织是否属于病变只有病理学诊断才真正具有权威性,但TCT的第一道关卡仍然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如果TCT显示有问题,那么女性就应该进一步做阴道镜或病理诊断才能准确判断病情;但如果TCT的检查结果显示为良性,这些检查则可以不用再做了,女性也可以为身体健康松一口气,不过仍要注意定期复查。所以说,TCT 能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阴道镜——“洞察妇科疾病的神眼

阴道、宫颈、子宫等女性内生殖器深藏身内部,要直观细致地查看其病情是非常困难的。有没有一种不用开腹动刀就能让医生详察女性内生殖器病变的“神眼”呢?有----阴道镜。

它不仅能无损伤、无痛苦地深入女性体内诊断各种宫颈疾病的,更能能将观测到的图像放大10~60倍,成倍提升医生观察能力,发现肉眼不能发现的微小病变。医生可借此清楚地看到子宫颈表皮状况,发现宫颈癌的前期病变,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更清楚可靠的依据,使患者提前得到有效的治疗,大大提高宫颈癌的治愈率。因此,阴道镜已广泛应用于阴道、宫颈疾病的检查,被誉为妇科医生的"火眼金睛"。全国百姓十佳优秀放心医院成都博爱医院在蓉率先引进美国数码真彩阴道镜,目前已成熟运用于妇科临床诊疗,深获女性患者青睐。

  阴道镜检查项目

  ①中、重度宫颈糜烂,细胞学检查疑有癌前病变。

  ②女性生殖器、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

  ③女性生殖器分泌物多,有夫妻生活后出血。

  ④本人或性伴侣有尖锐湿疣。

  ⑤女性生殖器炎反复发作。

  ⑥需要追踪观察治疗效果。

  ⑦肉眼观察有可疑病变。

  阴道镜检查目的

  1、确定可疑病变的范围,指导定位活检,提高活检的阳性的阳性率。

2、主要应用于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治,防止其发展为癌。

3、确定正常及异常的鳞柱交界及移行带

检查诊断

  1、正常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 上皮光滑呈粉红色。涂3%醋酸后上皮不变色。碘试验阳性。

  2、宫颈阴道部柱状上皮 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下移,取代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临床称宫颈糜烂。肉眼见表面绒毛状,色红。涂3%醋酸后迅速肿胀呈葡萄状。碘试验阴性。

  3、转化区 即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错的区域,含新生的鳞状上皮及尚未被鳞状上皮取代的柱状上皮。阴道镜下见树枝状毛细血管;由化生上皮环绕柱状上皮形成的葡萄岛;开口于化生上皮之中的腺体开口及被化生上皮遮盖的潴留囊肿(宫颈腺囊肿)。涂3%醋酸后化生上皮与圈内的柱状上皮明显对比。涂碘后,碘着色深浅不一。病理学检查为鳞状上皮化生。

  4、不正常的阴道镜图像 碘试验均为阴性,包括:

  (1)白色上皮:涂醋酸后色白,边界清楚,无血管。病理学检查可能为化生上皮、不典型增生。

  (2)白斑:白色斑片,表面粗糙隆起且无血管。不涂3%醋酸也可见。病理学检查为角化亢进或角化不全,有时为HPV感染。在白斑深层或周围可能有恶性病变,应常规取活检。

  (3)点状结构:旧称白斑基底。涂3%醋酸后发白,边界清楚,表面光滑且有极细的红点(点状毛细血管)。病理学检查可能有不典型增生。

  (4)镶嵌(mosaic):不规则的血管将涂3%醋酸后增生的白色上皮分割成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的小块状,犹如红色细线镶嵌的花纹。若表面呈不规则突出,将血管推向四周,提示细胞增生过速,应注意癌变。病理学检查常为不典型增生。

  (5)异型血管:指血管口径、大小、形态、分支、走向及排列极不规则,如螺旋形、逗点形、发夹形、树叶形、线球形、杨梅形等。病理学检查多为程度不等的癌变。

正常宫颈

5、早期宫颈癌 强光照射下表面结构不清,呈云雾、脑回、猪油状,表面销高或稍凹陷。局部血管异常增生,管腔扩大,失去正常血管分枝状,相互距离变宽,走向紊乱形态特殊,可呈蝌蚪形、棍棒形、发夹形、螺旋形或绒球等改变。涂3%醋酸后表面呈玻璃样水肿或熟肉状,常并有异形上皮。碘试验阴性或着色极浅

妇女做阴道镜检查原因及价值

  阴道镜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宫颈病变,提供可疑异常部位定点进行活检,结合病理学检查作出诊断,这样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检查率,近年来,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早期发现病例不断增加,用电子阴道镜检查是诊断早期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重要手段。

电子阴道镜检查适于已婚或未婚有性生活经历的妇女,特别是宫颈糜烂、久治不愈,有接触性出血史,宫颈细胞学检查阳性,亚临床人乳头病毒感染有重要检查价值。阴道检查操作方便,病人无痛苦,可重复检查,因此做阴道检查是早期发现宫颈癌的一种筛查方法。

阴道镜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阴道镜检查的目的在于:①及时诊断下生殖道的癌前病变,以降低癌症的发生率;②及时诊断原位癌、镜下早浸等早期癌,使患者能得到早期诊断及期治疗,从而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③避免盲目地对下生殖道进行创伤性的多点活检,在阴道镜下仅对可疑病变处作活检,既减少损伤,又提高阳性检出率;④提高对生殖道湿疣的亚临床型的诊断阳性率,以提高治疗效果,有效地控制性病的传播,进而达到预防下生殖道恶性肿瘤发生的目的;⑤确定病变范围,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适应证

  1.有异常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如异常增多的阴道分泌物药物治疗无效、接触性出血、宫颈炎久治不愈等。

  2.阴道细胞学异常 巴氏涂片二级或以上。

  3.临床可疑病灶 临床上肉眼检查发现可疑病灶或不能确诊的新生物。

  4.病理切片可疑 病理切片可疑时可在阴道镜下活检,以提高病理诊断的正确率。

  5.临床与病理不符 临床诊断和病例诊断不符时,可在阴道镜检查的帮助下作出正确的诊断。

  6.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可疑者。

  7.宫颈转移癌可疑者。

  8.阴道病变 如阴道赘生物、结节等性质不明者。

  9.外阴病变诊断 对外阴瘙痒、外阴色素改变及外阴赘生物性质不明等。

  10.尖锐湿疣的诊断 尤其是诊断亚临床型的病变。

  11.随访 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尖锐湿疣、阴道病变、外阴病变等治疗后,均可通过阴道镜检查来评价治疗效果和动态观察疾病的发展。

  禁忌证

  阴道镜检查无绝对禁忌证,其相对禁忌证即镜下活检的禁忌证:①外阴、阴道、宫颈、盆腔急性炎症;②大量阴道流血;③宫颈恶性肿瘤。

  

急性宫颈炎

阴道镜检查前准备

  1.常规询问病史、月经史,以选择合适的检查时间。

  2.常规滴虫、霉菌、巴氏涂片检查。

  3.对可疑感染者,应做阴道、颈管分泌物培养,对阳性发现者应先对症治疗。

  4.术前24小时禁行妇科检查等阴道操作。

  5.术前48小时禁阴道用药,以免药物粘附于阴道和宫颈表面,影响检查结果。

阴道镜检查的注意事项

  1.置人窥阴器避免用润滑剂。

  2.窥阴器应在直视下边扩张边置入,避免擦伤宫颈。

  3.3%醋酸试验最佳作用时间10—20秒。

  4.碘试验帮助初学者避免漏诊。

  5.充分暴露颈管避免漏诊。

  6.勿忽略转化区内移者。

  7.手术时间选择 ①怀疑宫颈癌或癌前病变无时间限制;②了解颈管内病变宜于接近排卵期或排卵期;③其他疾病则宜于月经净后2周内。

宫颈炎

阴道镜检查的临床价值

  1.诊断方面 阴道镜检查具有:①可反复检查、无创伤性;②有助于鉴别下生殖道病变的性质;③及时发现癌前病变、早期癌;④提高活检阳性率等优点。

  2.治疗方面 在阴道镜检查后可提高治疗的准确性,避免遗漏病变部位或过大范围的治疗所造成的不必要损伤。

  3.随访方面 由于阴道镜检查具有无创伤性、可反复性等优点,故可作为动态观察病变发展和治疗后疗效评判等的有效指标。

4.科研方面 阴道镜检查是一种形态学方面的诊断措施,通过阴道镜可观察到用肉眼所看不到的细微变化,从而指导临床治疗等。由此可见,阴道镜是一座架于临床与病理形态学之间的观察活组织形态学的桥梁,是临床医生用于诊断下生殖道疾病的有效方法。

阴道镜图像

  1.上皮

  (1)原始鳞状上皮:为透明、光滑、均匀、富有弹性的上皮,在光源的照射下呈淡粉红色。醋酸试验后微微发白,碘试验呈均匀深染的棕色改变。上皮下可见细小的毛细血管呈网状、树枝状或放射状排列。

  (2)柱状上皮:原始柱状上皮在正常解剖结构中位于子宫颈管内,当宫颈炎症或子宫颈损伤时或在高雌激素等因素作用下子宫颈管内柱状上皮覆盖于宫颈的阴道段表面。柱状上皮为单层有分泌功能的高柱状上皮,其透明性好,在光源的照射下呈深红色。醋酸试验呈葡萄状水肿样改变,颜色微微发白,碘试验不染色。

  (3)转化区:指位于宫颈的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之间的区域,包含以下四个特征:

  1)化生上皮:鳞状上皮向内生长取代柱状上皮以达到修复宫颈糜烂面,修复之鳞状上皮即为化生鳞状上皮,简称化生上皮。阴道镜下为透明、光滑、色略深于原始鳞状上皮。醋酸试验微白,碘试验可根据化生上皮不同的成熟度,细胞内含有糖原的多少而表现为深浅不等的染色。

  2)腺开口:散在分布于化生上皮区,开口呈圆形或椭圆形,开口周围覆盖化生上皮,根据开口周围有无白色上皮,白色上皮多少程度可将其分为I至Ⅳ型,正常转化区仅可见少数I至Ⅱ型腺开口。

  3)易位岛:化生鳞状上皮在修复宫颈糜烂面时呈指状或舌状向柱状上皮区内生长,部分糜烂面未被化生上皮覆盖,形成化生上皮区内片状的柱状上皮小区,在阴道镜下醋酸试验后即见小片“葡萄状”突起的“异位小岛”,即阴道镜下的异位岛图像。

  4)纳氏囊肿:即宫颈腺体囊肿。多见于慢性宫颈炎的患者。化生上皮在修复时覆盖了腺体开口处,而残留了腺体的柱状上皮,导致分泌物的潴留、扩张形成囊肿。阴道镜下见囊肿表面覆盖树枝状血管,光源照射部分呈强反射,部分穿透进入,穿破囊壁见清亮囊液流出。

  2.血管 正常宫颈上皮下血管走行是平行于上皮的,且由粗至细,形成树枝状、放射状分布,其末端交叉又形成网状形态,正常的血管末端在醋酸的作用下有收缩反应,于10至20秒后作用消失,血管舒张。

  阴道镜下异常图像

  (1)白色上皮:即指醋酸作用后上皮出现白色变化的区域,上皮透明度差,与周围正常上皮边界清楚,平整,无异常血管。

  (2)白斑:位于宫颈表面的白色斑块,不需加醋酸即可见到,略高出平面,边界清楚,未见异常血管。

  (3)镶嵌:即指不规则增生的血管将异常增生的上皮分割成多个多边形的图像,异常增生的上皮可以是白色上皮,也可以是高型别的腺开口。醋酸作用后基底变白,边界清楚。

  (4)猪油状:即指上皮增生伴有大片不规则坏死所形成。

  (5)脑回状:即指部分上皮增生伴有部分上皮坏死,构成形似脑回状的形态。

  (6)角化腺开口:指化生鳞形上皮修复时残留的柱状上皮隐窝开口处的图像,共分五型, I型:腺开口周无白色上皮白环; Ⅱ型:腺开口周围规则细环状白色上皮环形结构;Ⅲ型:腺开口周围白色上皮环略宽;Ⅳ型:腺开口周围白色上皮明显增宽,环形结构消失并略隆起;V型:腺开口呈明显白色实性小点,并隆起。

  2.血管

  (1)点状血管:指位于基底乳头中的毛细血管由下向上垂直于上皮表面生长,末端扩张、扭曲。醋酸作用后上皮变白,血管间距增大,见红色粗细不等的点状血管图像。

  (2)异型血管:由于血管的走向与上皮形成不同的角度而构成的不同图像,表现为血管管径、形态、走向、间距等的极不规则,且醋酸作用后无收缩表现。阴道镜下可见:血管扩张、紊乱、螺旋状、窜珠状、扭曲状、分叉状及突然中断状。

  不满意阴道镜图像

  即指子宫颈鳞柱交界内移至颈管内的阴道镜图像。

(三)宫颈活检

基本概述

u  宫颈活检就是子宫颈的活体组织检查,亦即从宫颈上取一小块或几块组织作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多用

宫颈活检图片

在宫颈可疑有癌变,或是宫颈刮片有可疑的癌细胞,或可疑有特异性的炎症,如宫颈结核等。宫颈活检可以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法。宫颈活检是确诊宫颈癌最可靠的依据。无论是早期或晚期宫颈癌,都必须通过本项检查以确定癌肿的病理类型和细胞分化程度。

活检方法

宫颈活检方法很简单。在消毒外阴、阴道、宫颈后,用一把特制的活检钳,根据病变部位和要求,取几小块组织,放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送病理科做切片,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分析,然后作出病理诊断。

注意事项

  宫颈活检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月经前1周、月经期最好不做,以防出血。

  (2)术前应预先检查白带,确诊没有阴道炎,方可进行活检。

  (3)取活检的部位可能会出血,因此做完检查后1~2周内不要性交、阴道灌洗或坐浴。阴道出血多时,应到医院检查治疗。

(4)有阴道镜设备的,可在阴道镜下取活检,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关问题

  做宫颈活检痛吗 

  宫颈活检不会很痛,整个过程大约是五分钟左右,虽然是在病变位置取一小块组织出来,但因为宫颈末稍没有痛的神经,所以不需要打麻药。但小腹会酸胀有下坠的感觉,所以宫颈活检完需要休息一会儿。

  宫颈癌,在宫颈活检中现形:宫颈活检其实就是一个子宫颈的活体组织检查,即从宫颈上取一小块或几块组织作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宫颈活检多用在宫颈可疑有癌变,或是宫颈刮片有可疑的癌细胞,或可疑有特异性的炎症,如宫颈结核等。宫颈活检可以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法。

一般宫颈活检是确诊宫颈癌的最可靠的依据。无论是早期或晚期宫颈癌,都必须通过本项检查以确定癌肿的病理类型和细胞分化程度。宫颈活检方法其实很简单。主要是在消毒外阴、阴道、宫颈后,用一把特制的活检钳,根据病变部位和要求,取小块组织,放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送病理科做切片,染色以后,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并且作出病理诊断。 (检查结果文字表述,一看就懂)   

必做情况

  1.白带增多伴有腥臭味。很多女性在出现此症状时,往往会以为是阴道炎,而治疗却没有效果。宫颈癌也会有白带增多恶臭的表现,可通过宫颈活检鉴别诊断。

  2.阴道不规则出血。不规则的阴道出血的原因很多,不能除外由宫颈病变引起。长期有此症状的女性应及早做检查,看是否是因癌症而起。

  3.绝经后阴道出血。见于老年妇女,绝经后又出现阴道出血,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有此现象一定要到医院检查。

  4.接触性出血(性生活及妇科检查后出血)。虽然不排除是创伤性的出血,但是也有可能是因宫颈癌引起的。

  5.宫颈糜烂久治不愈。宫颈糜烂与宫颈癌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宫颈糜烂久治不愈时要警惕是否有癌变的可能。

  6.妇科检查发现宫颈质地硬。癌变可能会有此情况发生。

  7.健康查体中,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发现烟细胞及可疑癌细胞。

TCT与活检结果怎么看

例子一:病史:同房后出血 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27   本次发病及持续时间:2个月

主诉:同房时有出血现象检查1度糜烂

TCT检查结果
标本满意度:满意
细胞量:》40%
可见颈管细胞
未见生化细胞
炎症细胞:20%
微生物:未见滴虫
未见霉菌
病毒:未见疱疹病毒感染细胞
未见HPV感染细胞
报告意见: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能明确意义)
建议:6个月后得复查

病情分析:TCT结果没有什么明显的异常的,不要紧的。

例子二:TCT检查结果分析

标本满意度     满意

               细胞量:>40%

               颈管细胞:无

               化生细胞:无

病原体:

              滴虫感染提示:无

              霉菌感染提示:无

              疱疹感染提示:无

              HPV:无

诊断:良性反应性改变

      轻度炎症

细菌感染

病情分析:挺好的,没有什么大问题,有点轻度炎症

 

例子三:宫颈活检结果
患者性别:
患者年龄:27
检查结果:
宫颈(3.6.9.12点)粘膜慢性炎症.hpv阴性

病情分析:

一般人都会有宫颈粘膜的慢性炎症,所以医生说你的结果是正常的,可以不予以治疗,所谓的正常是指针对你这次检查的目的而言的,因为你的宫颈活检的目的是检查有没有不典型增生也就是癌变 既然没有检测到,当然是正常的
    意见建议:

宫颈活检是针对有宫颈的炎症的患者做的活检,主要检查是不是有癌变的可能,一般来讲这种检查要随访的,就是说一次结果阴性,但是将来还有癌变的趋势,所以要在半年后随访,还有这就是妇科的一个预防性检查,期作用在于早期发现并且治疗宫颈癌,你不要十分担心宫颈活检结果

例子四:宫颈活检结果

慢性宫颈及宫颈内膜炎伴有腺体磷化及鳞状上皮轻度增生

病情分析:只有一些炎症啊

算是比较正常的结果

除非特别想解决宫颈糜烂

是没有必要做LEEP刀的

例子五:宫颈活检报告

宫颈活检结果为宫颈3、6、9、12点鳞状上皮中-重度非典型增生

病情分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这两种病变是宫颈浸润癌的癌前病变,统称为宫颈CIN。宫颈不典型增生与宫颈原位癌的上皮变化两者性质相同,但程度不一样,宫颈不典型增生的程度较轻。根据细胞异形的程度将CIN分为三级:Ⅰ级指宫颈轻度不典型增生,Ⅱ级指宫颈中度不典型增生,Ⅲ级指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各种级别的CIN都有发展为浸润癌的趋向,一般来说,级别越高,发展为浸润癌的机会越多;级别越低,自然退缩的机会越多。

    此情况已经是中度以上的乳头状糜烂。这个时候外用药物只是起到局部清洁的作用,治不了根本问题,另外就是长期的外部用药可至阴道过度清洁而免疫力低下反而容易产生感染。

    建议你选择手术技术高超的正规的妇科医院做相关的手术治疗。

例子六:宫颈活检结果

慢性宫颈炎伴鳞化

灶性鳞状上皮轻度非典型增生(CIN-1)

病情分析:局灶病变已经达到了低度病变的程度,是癌前病变的范畴。可以考虑物理疗法或是手术锥切,积极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注意治疗后定期复查。

例子七:宫颈活检报告

慢性宫颈炎伴糜烂磷化,宫颈息肉CINI-II级

病情分析:根据检查结果显示来看算是比较严重的一型了,但是也不用太过于忧虑,这种宫颈炎目前用利普刀治疗效果还是很好的,而且治愈率是很高的,不过要及时的治疗,不可再拖延,延误了治疗时机的话后果是很严重的。

 

例子八:宫颈活检结果是出CINI-III,
患者年龄:28
患者性别:女
    宫颈活检,医检结果是四粒个緑豆大小组织,鳞状上皮内翻性緑豆状增生病。CTN-III.

病情分析:
CIN3级是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属癌前病变,很有可能发展为宫颈癌。
    意见建议:
如果没有生育要求,可考虑行全子宫切除术;如果有生育要求,须行宫颈锥切术

例子九:阴道镜报告

所患疾病:CIN3级
     张**于5月25日做的LEEP手术.LEEP病理诊断:.(宫颈LEEP组织)宫颈2-8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三级累及腺体),切缘均未见病变累及。宫颈11贝游离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余慢性宫颈炎。
     8月20日复查做的阴道镜及活检。
病理诊断:1.(宫颈)少量颈管粘膜组织慢性炎,少量子宫内膜呈分泌性改变。2。(宫颈3.9.)粘膜组织慢性炎伴局部鳞状上皮增生,未见粘液腺体。高危型人乳头瘤:阴性。脱落细胞结果。巴氏涂片一级。霉菌。滴虫都是阴性
     10年1月15日复查的阴道镜及活检,(宫颈管)颈管粘膜组织及游离子宫内膜组织,游离鳞状上皮。2,(宫颈11.1.)粘

病情分析:阴道镜结果是基本正常的。游离的鳞状上皮就是已经脱离的鳞状上皮,阴道的上皮和宫颈的一部分(称为宫颈的阴道部,即暴露在阴道的部分)的表面都是鳞状上皮,扁平的,像树叶一样。而宫颈的中心(即宫颈管)是柱状上皮,像树干一样,这都是显微镜下的细胞的形态而已,是病理医生们的一些描述。

如果月经总是不干净,要警惕宫颈管粘连,有可能需要处理(扩张宫颈管)。

需要定期复查,实际上做TCT就够了,未必每次都做阴道镜和活检。

五.性激素六项

性激素六项检查是生殖科常规基础检查。目前国内尚无完整的、统一的妇产科内分泌性激素测定值,且由于各种试剂的来源,测定的方法,数据的计算,采用的单位不同,即使同一激素标本,各实验室所得结果也不完全相同。

1. 一)FSH和LH

2. 二)P

3. 三)E2

4. 四)PRL

5. 五)T

概述

  通过测定性激素水平来了解女性内分泌功能和诊断与内分泌失调相关的疾病.常用的性激素六项即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 (E2)、孕酮(P)、睾酮(T)、催乳激素(PRL),基本满足了临床医生对内分泌失调与否的筛查和对生理功能的一般性了解。

检查时间与注意事项

  检查内分泌最好在月经来潮后的第3-5天,这一段时间属于卵泡早期,可以反应卵巢的功能状态。但对于月经长期不来潮而且又急于了解检查结果者,则随时可以检查,这个时间就默认为月经前的时间,其结果也就参照黄体期的检查结果。

临床意义

  催乳素(简称PRL,也叫做泌乳素)。PRL浓度的测定有助于下丘脑一垂体功能障碍的诊断,垂体肿瘤会造成高催乳素血症,有时也与男性阳痿有关,高PRL水平一般与溢乳及闭经相关,经过药物治疗PRL下降后月经可恢复正常。

  卵泡刺激素(简称FSH,也叫卵泡生成素)。FSH和LH与生殖腺组织的生长和生殖活性的控制密切相关,在绝经期、卵巢切除术后及早熟性卵巢衰竭中FSH上升,FSH与LH之间及FSH与雌激素之间的异常关系与神经性厌食和多囊卵巢病有关。在随机测定FSH浓度超过40miu/ml时提示卵巢衰退。在男性,输精管生长以及保持精子产生往往受FSH的调节,无精症和少精症男性的FSH水平通常是升高的,FSH升高,同时还见于原发性睾丸衰竭和精细管发育不全(即klinefelter综合征),饥饿,肾衰竭,甲亢和肝硬化等;而睾丸肿瘤一般FSH浓度降低。

  黄体生成素(LH)。 LH浓度升高,见于性腺功能减退,原发性睾丸衰竭和精细管发育不全,肾功能衰竭,肝硬化,甲亢及严重饥饿。垂体前叶激素分泌不足可引起LH水平降低,男女低LH水平均可导致不育症,低LH值可提示垂体或下丘脑的某些功能障碍。在鉴别诊断下丘脑,垂体或性腺功能障碍时,LH浓度测定是常规项目,并且与FSH一同测定。此外,LH还用于确定绝经期、排卵时间以及监控内分泌治疗。

  雌二醇(E2)。血清E2测定对评价各种月经异常是非常有用的指标:如女孩青春期提前或延迟,原发性或继发性闭经、卵巢早衰等。在男性,若有女性化综合征,乳房女性化以及睾丸癌等也会有E2上升。在不育症患者中血清E2的监别监测,对于监控诱导排卵及随后的治疗是非常有用的。在体外受精(IVF)中,对卵巢进行过激刺激时,通常每天对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使用和卵母细胞的收集进行最佳的调整,也需要测E2浓度。

  睾酮(Testoserone,T)男性血清Testo的测定有助于睾丸功能障碍的诊断。女性血清Testo的测定有助于评价多毛症,脱发和月经异常。

  孕酮(Prog,P)Prog浓度在测定用于判断有无排卵及未孕女性的黄体功能。

参考范围

  1.促黄体生成素(hLH)结果3.17mIU/mL

  参考范围:成男:1.24-8.62

  女:卵泡期:2.12-10.89

  排卵期:19.8-103.3

  黄体期:1.20-12.86

  绝经期:10.87-58.64

  2.促卵泡刺激素(hFSH)结果7.65mIU/mL

  参考范围:成男:1.27-12.96

  

性激素六项

女:卵泡期:3.85-8.78

  排卵期:4.54-22.51

  黄体期:1.79-5.12

  绝经期:16.74-113.5

  3.泌乳素(PRL)结果14.61ng/ml

  成男:2.64-13.13

  女:<50岁 3.34-26.72

  >50岁 2.74-19.64

  4.孕酮 (Prog)结果0.55ng/ml

  成男:0.10-0.84

  女:卵泡期:0.31 1.52

  黄体期:5.16-18.56

  绝经期:0.08-0.78

  5.雌二醇(ESTRDL)结果35.00pg/ml

  成男:20-75

  

性激素六项

女:卵泡期:24-114

  黄体期:80-273

  绝经期:20-88

  6.睾酮(TESTO)结果43.37ng/dl

  成男:175-781

  女:卵泡期:10-75

内容

  性激素六项检查的内容包括:

  1、卵泡雌激素(FSH)

  2、黄体生成素(LH)

  3、雌激素(E2)

  4、孕酮(P)

  5、雄性激素(T)

  6、催乳素(PROL)

适应症要求

  女性出现月经周期紊乱、闭经、生殖道异常出血、妇科相关肿瘤等等,需要常规检查性激素六项。

  在男性,出现精液异常、阳痿、激素相关肿瘤等,需要检查性激素六项。

  性激素检查内容,男女一致。

常识

  检查基础性激素前至少一个月不能用性激素类药物(包括黄体酮、雌激素类),否则结果不可靠(治疗后需要复查性激素除外)。月经任何时间检查性激素都可以,每个时段的正常值不同。但是诊治不孕症一定要了解基础性激素水平,首先要选择月经第2~5天检查,称为基础性激素水平, 第3天测定最好。确定是来月经第3天,检查性激素5项即可,可以不查孕酮,孕酮应该在黄体期检查(月经21天或排卵后7天);但不能肯定阴道流血是否月经,应该检查6项,以防止误诊(根据P数据可以大概判断月经周期时段)。月经稀发及闭经者,如尿妊娠试验阴性、阴道B超检查双侧卵巢无≥10mm卵泡,EM厚度﹤5mm,也可做为基础状态。基础性激素化验单应该这样看:基础LH和FSH正常值为5~10IU/L,基础E2正常值为25~50pg/ml(这3项结果不能看化验单上的参考值,要按这个标准);PRL、T可以对照该医院化验单参考值,P正常值见后。

检查结果的判读

  性激素六项

  检查结果的判读以及各个指标异常所代表的临床意义:

一)FSH和LH

  :基础值为5~10IU/L正常月经周期中,卵泡早期(月经2~3天)血FSH、LH均维持在低水平,排卵前迅速升高,LH高达基础值的3~8倍,可达160IU/L甚更高, 而FSH只有基础值的2倍左右,很少﹥30IU/L,排卵后FSH、LH迅速回到卵泡期水平。监测卵泡早期的FSH、LH水平,可以初步判断性腺轴功能。 FSH在判断卵巢潜能方面比LH更有价值。

  1、卵巢功能衰竭:基础FSH﹥40IU/L、LH升高或﹥40IU/L,为高促性腺激素(Gn)闭经,即卵巢功能衰竭;如发生于40岁以前,称为卵巢早衰(POF)。

  2、基础FSH和LH均﹤5IU/L为低Gn闭经,提示下丘脑或垂体功能减退,而二者的区别需借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试验。

  3、卵巢储备功能不良(DOR):基础FSH/LH﹥2~3.6提示DOR(FSH可以在正常范围),是卵巢功能不良的早期表现,往往提示患者对超排卵(COH)反应不佳,应及时调整COH方案和Gn的剂量以提高卵巢的反应性,获得理想的妊娠率。因为FSH/LH升高仅仅反映了DOR,而非受孕能力下降,一旦获得排卵时期,仍能获得理想的妊娠率。

  4、基础FSH﹥12IU/L,下周期复查,连续﹥12IU/L提示DOR。

  5、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基础LH/FSH﹥2~3,可作为诊断PCOS的主要指标(基础LH水平﹥10IU/L即为升高,或LH维持正常水平,而基础FSH相对低水平,就形成了LH与FSH比值升高)。

  6、检查2次基础FSH>20IU/L,可认为是卵巢早衰隐匿期,提示1年后可能闭经。

二)P

  :基础值一般<1ng/ml正常情况下,卵泡期血P一直在较低水平,平均0.6~1.9nmol/L,一般<10nmol/L(3.15ng/ml);排卵前出现LH峰时,P分泌量 开始增加,排卵后卵巢黄体产生大量P,血P浓度迅速上升;黄体成熟时(LH峰后的6~8天),血P浓度达高峰,可达 47.7~102.4nmol/L(15~32.2ng/ml)或更高,然后不断下降,月经前期达最低水平。整个黄体中外周血的P含量变化呈抛物线状。

  1、判断排卵:黄体中期(月经周期28日的妇女为月经第21日)P>16nmol/L (5ng/ml)提示排卵,﹤16nmol/L(5ng/ml)提示无排卵。

  2、诊断黄体功能不全(LPD):黄体中期P﹤32nmol/L(10ng/ml)、或排卵后第5、7、9天3次测P,总和﹤95.4nmol/L(30ng/ml)为LPD;或孕10周前P﹤47.7nmol/L(15ng/ml)为诊断LPD的标准。

  3、判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预后:排卵前P水平可以估计IVF-ET预后。肌注HCG日P≥3.18nmol/L1.0ng/ml)应视为升高,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下降,P﹥4.77nmol/L(1.5ng/ml)提示过早黄素化。在IVF-ET长方案促排卵中,肌注HCG日即使并无LH浓度的升高,若P(ng/ml)×1000/E2(pg/ml)>1,提示卵泡过早黄素化,且该类患者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过早黄素化也是DOR的表现。

  4、鉴别异位妊娠:异位妊娠血P水平偏低,多数患者血P﹤47.7nmol/L (15ng/ml)。仅有1.5%的患者≥79.5nmol/L(25ng/ml)。正常宫内妊娠者的P90%﹥79.5nmol /L,10%﹤47.6nmol/L。血P水平在宫内与宫外孕的鉴别诊断中,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三)E2

  :基础值为25~45pg/ml正 常月经周期中,卵泡早期E2约为183.5pmol/L(50pg/ml),排卵前达第一个高峰,可达917.5~1835pmol /L(250~500pg),排卵后迅速下降,黄体期形成第二个高峰,约458.8pmol/L(124.80pg),维持一段时间后,黄体萎缩时下降至 早卵泡期水平,即来月经第3天应该为91.75~183.5pmol/ml(25~50pg/ml)。1、基础E2>165.2~293.6pmol/L(45~80pg/ml),无论年龄与FSH如何,均提示生育力下降。

  2、基础E2≥367pmol/L(100pg/ml)时,卵巢反应更差,即使FSH﹤15IU/L,也无妊娠可能。

  3、监测卵泡成熟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指标①促卵泡排出:促超排卵治疗时,当卵泡≥18mm,血E2达1100pmol/L (300pg/ml)时,停用HMG,当日或于末次注射HMG后24~36小时注射HCG10000IU。②E2﹤3670pmol/L(1000pg/ml),一般不会发生OHSS。③E2﹥9175pmol/L(2500pg/ml),为发生OHSS的高危因素,及时停用或减少HMG用量,并禁用HCG支持黄体功能,可避免或减少OHSS的发生。④E2﹥14800pmol/L(4000pg/ml)时,近100%发生OHSS,并可迅速发展为重度OHSS。

四)PRL

  :PRL由腺垂体嗜酸性的PRL细胞合成和分泌。PRL分泌不稳定,情绪、运动、性交、饥饿及进食均可影响其分泌状态,而且随月经周期有较小的波动,具有与 睡眠有关的节律性;入睡后短期内PRL分泌增加,下午较上午升高。因此,根据这种节律分泌特点,应在上午9~10时空腹抽血。PRL显著升高者,一次检查 即可确定;PRL轻度升高者,应进行第二次检查,不可轻易诊断高泌乳素血症(HPRL)而滥用溴隐亭治疗。PRL≥25ng/ml或高于本单位检验正常值为HPRL。PRL﹥50ng/ml,约20%有泌乳素瘤。PRL﹥100ng/ml,约50%有泌乳素瘤,可选择性做垂体CT或磁共振。PRL﹥200ng/ml,常存在微腺瘤,必须做垂体CT或磁共振。PRL降低:席汉综合征、使用抗PRL药物如溴隐亭、左旋多巴、VitB6等。

五)T

:PCOS患者T呈轻度到中度升高;卵巢或肾上腺有分泌雄激素的肿瘤及多毛症T升高。

六.HPV

电子显微镜下的 HPV

人类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简称HPV)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有高度的特异性,长期以来,已知HPV可引起人类良性的肿瘤和疣,如生长在生殖器官附近皮肤和粘膜上的人类寻常疣、尖锐湿疣以及生长在粘膜上的乳头状瘤。像乙肝病毒一样,HPV也是一种DNA病毒。它原是多瘤空泡病毒科的一员,1999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取消多瘤空泡病毒科,代之以乳头瘤病毒科,因此,HPV便归属此门下。

1. 按感染部位分类

2. 按发癌性分类

基本组成

  HPV是一种具有种属特异性的嗜上皮病毒,属双链闭环的小DNA病毒,包含约8000个碱基对

人乳头瘤病毒(HPV)结构

。其中包括8个早期开放读码框架(E1-E8)、2个晚期读码框架和1个非编码长控区。在早期开放读码框架中,E6和E7基因对细胞生长刺激最为重要,E6、E7编码的E6、E7蛋白引起宫颈上皮细胞永生化。而晚期读码框L1和L2基因分别编码HPV的主要和次要衣壳蛋白,组装成HPV的衣壳。

  将HPV“解剖”开来会发现,它由蛋白衣壳这层外衣和被包裹着的核心构成。衣壳的“原料”主要是衣壳蛋白(L1)和次要衣壳蛋白(L2);褪掉衣壳,其核心是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真身——无包膜呈现小型双链环状的DNA。1949年,Strauss首先在电镜下观察到HPV颗粒,它呈球形,其20面体对称,直径约45-55nm。

  根据HPV基因序列结构的不同,人们将HPV分为近130种基因型,其中近百种的基因序列已被摸清。人类是HPV的唯一宿主,它最喜欢把家安在皮肤和黏膜内,因此具有高度的宿主特异亲和力。

传播途径

  HPV是一种性传播微生物。它能通过皮肤或黏膜的微小损伤,进入接触者的皮肤黏膜,HPV刺激表皮基底细胞,产生分裂,使表皮产生增殖性损害。在1954年,HPV便被证实是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之一,与泌尿生殖系尖锐湿疣有关,并具有传染性。

  此外,HPV还可通过母亲与婴儿间的亲密接触,而发生病毒的母婴传播。生活中,极少数的病例还可能因接触带有HPV的生活用品而感染,如内裤、浴盆或浴巾。

  医学研究表明,诸多因素可影响HPV的感染。比如,30岁以后的妇女HPV感染率低。丈夫阴茎若有HPV,可使妻子宫颈感染HPV的危险增加9倍。甚至男性性伴侣的数量,也与妇女HPV的感染相关。在只有单一男性性伴侣的妇女中,宫颈和外阴HPV检出率仅为17%—21%;而在有5个以上男性伴侣的妇女中,HPV感染率竟高达69%—83%。

  国际癌症研究协会研究表明,男性行包皮环切术后,不但自身HPV感染率会下降14%,还能降低其女性性伴侣宫颈癌的危险性。在使用避孕工具是否能降低HPV感染上,还没有一致认同的意见。

  HPV引起宫颈癌的机制复杂。病毒DNA与宿主染色体的整合,HPV E6、E7蛋白的异常表达,以及癌基因、端粒酶等都参与其中。

基本分类

  HPV感染有高危型和低危型。所谓的高危型就是说这种人比较容易导致宫颈癌。如果感染的是低危型的HPV,将来可能导致宫颈癌前病变,或者尖锐湿疣这一类病变的可能性比较大,导致癌的可能性相对小一些。

  根据致病力强弱,HPV被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两种,“是否能致癌”是危险度大小的主要标志。国际癌症研究协会(IARC)资料表明,13种低危型HPV主要引起生殖道、肛门周围皮肤等湿疣类病和低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15种高危型HPV,尤其是16和18型,主要导致高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发生。

  病毒分类

1.按感染部位分类

上皮型 HPV1,5,8,14,20,21,25,47型

 黏膜型 HPV6,11,16,18,31,33,35,39,41,45,51,52,56,58,59,68,70型

2.按发癌性分类

低危险群 6,11,41,42,43,44型

 高危险群 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70型

诱发疾病

  HPV感染不仅仅是一个引发宫颈癌的元凶,宫颈癌只是HPV引发的“广泛癌谱”的一部分,可以认为,一些阴道癌或者是外阴癌它们可能有同样一个病因,都是HPV感染,这不像宫颈癌那样完全明确,但基本是这样。在美国,20##年,有4000例外阴癌,900例死亡,相当高的死亡率,2000例阴道癌,800例死亡,它们被认为这和HPV感染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很早期的检出HPV和对付它非常重要,同样的一个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也是非常重要。在英国,她的整个的医疗水准比较高,03年诊断CIN3包括原位癌是浸润癌的10倍,很易于理解,多数的浸润癌没有发展起来,在癌前病变,特别是在CIN3阶段都已经被诊断出来和处理了,这是相当大的一个成绩,应该说挽救了很多妇女的生命,包括她们的健康和生活。

  另一个概念就是HPV感染在30岁以下(18~28)性活跃的年轻妇女是并非少见,甚至是比较常见的。中国已经有相应的报道,是百分之十几,15%是广东的,还有其他地区10%,终身积累的概率可以到40%,相当高。

  只有持续的HPV感染才会发展成为不同级别的CIN或者是宫颈癌。一般来讲,一个HPV感染若不被清除,在一两年内可以发展成为不同级别的CIN:CIN1、CIN2、CIN3,再过差不多10年,可能会发展成浸润癌,这个时间表已经非常清楚了。如果是HPV阳性的话,那么你就有28%的机会发展成为一个CIN1或者CIN2;如果HPV阴性,几乎没有,只有3%;如果HPV感染继续持续的话,则可能会有1~2%的机会成为子宫颈癌。就是HPV感染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生殖道感染,但发展成为癌只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多数人并没有发生,但之前的CIN却是很常见的。

影响因素

  这些影响因素还是起一定作用。比如说一个单一性伴的HPV感染机会少,小于20%;如果性伴很多,不知道怎么调查,能问出5个来也不容易,就可以高达70%。免疫低下,比如HIV infection,或者何杰金病。在做一个非常厉害的condyloma,一个尖锐湿疣,一个宫颈的大菜花,还有一个外阴的大菜花,就是因为该患者肾移植在用免疫抑制剂,虽是低度的HPV,却是不可遏制的湿疣生长,所以免疫状态很重要。病毒负荷很重要,如果患者是低的病毒负荷,比HPV阴性的增加的机会是3倍;但如果是高负荷的病毒感染,那么比HPV阴性的要高43倍。所以HPV的负荷是影响CIN发生的一个独立因子。

  这是国际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在20##年明确说出来,HPV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可以认为,没有HPV持续性感染的妇女几乎没有宫颈癌的危险。

HPV类别

  发现的HPV已经到了200多种,所知道的有低危型和高危型,低危型大家熟知的6、11,高危型16、18,在各国、各地区致癌HPV有不同,在中国接下来是58了,当然51、52也比较常见,比如说台湾人、日本人52就比较高,中国是16、18、58,58有一种比18还要多的趋势。这很重要,可以讲到疫苗,疫苗是16、18,以后比如

  疫苗到中国来,中国有相当多的是58,就cover不了这个问题。检测方法,HPV的检测PCR立了很大的功劳,真正从PCR开始,可以分出型来,有一个比较好的检测方法,但是PCR本是实际上是做研究而不用于临床的,所以才有了美国FDA批准的所谓杂交捕获1代,特别是2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检测方法

  认识PCR很重要,但是由于污染,PCR有假阳性的问题。但是杂交捕获是非常好的一个方法。杂交捕获2代是美国FDA批准的一个非常好的HPV DNA的检测方法。差不多每年有6万人以上来接受HC2检测,这是非常大的一个改变,说明大家对HPV检测的非常高度的重视和应用。HC2检测有非常好的敏感性,特别是有非常好的阴性预测值,达99%以上;就是说如果用HC2检测是阴性的话,就可以认为这个人没有HPV感染,这很重要。HC2检测是高度的自动化和标准化,人为的因素很少,不像看细胞每人看得不一样,也可以做得很多。

发展状况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PV) 引起的性传染极为普遍,单是美国就有两千万人染得此病。

  HPV(人乳头瘤病毒)是继“世纪绝症”艾滋病后的一种无药可救的性病,不论男女都有可能感染HPV,女性染病后甚至可引致子宫颈癌。由于HPV通过皮肤直接传染,使用安全套也无法预防。

  全世界有四亿四千万的人口受到HPV的感染,每年至少有五十万的妇女被诊断有子宫颈癌,这些大部分发生在开发中的国家。HPV是引起子宫颈癌与生殖器疣 俗称“菜花”的元凶,在一百多种的HPV类型当中,已经知道有37种靠性接触传染,能够导致性病。它们广泛存在于成年人族群,来无影去无踪,没有任何症状。第6和第11类型可以引起男女两性的生殖器疣。这种疣本身并非癌症,但是它造成的疼痛和心理创伤非言语所能形容。

  但是,迂回感染了高风险的HPV类型就可以导致子宫颈癌、其它生殖器癌或肛门癌。这些高风险的类型大约有19种之多,其中以造成子宫颈癌的第16和第18类型最为常见。19世纪以来,医界就已经意识到子宫颈癌与社会、经济、文化、行为的因素关系密切。处女、尼姑和修女,终其一生都不得子宫颈癌,早结婚的妇女易早得子宫颈癌。当时的医界主张将男性包皮切除、禁烟等个人卫生。同时还认为HPV是女性子宫颈癌、男性阴茎癌的诱因。

  子宫颈癌是一个感染性疾病,它是可以预防,可以治疗、治愈和消灭的。子宫颈癌是由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如果能够预防HPV感染,就可以说能够预防子宫颈癌;如果没有HPV感染,可以说不会得宫颈癌。这是已有定论的,这是在会上得到公认的。这里讲的宫颈癌,就是指子宫颈的浸润癌,简称CC。一般来讲,宫颈癌就是浸润癌;其他的癌前病变,就叫CIN,包括宫颈的原位癌,把它归在CIN3里面。如果是浸润癌,就叫子宫颈癌了。

预防

  应该6个月到医院做一次宫颈刮片的检查。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第二注意避免夫妻之间的交叉感染,性生活最好戴安全套。

治疗

  HPV感染至今没有特效药,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治疗主要是提高肌体的免疫力,抵抗力。所以从西医的治疗角度来讲,也就是用增加局部抵抗力。比如用干扰素这一类药物。中医也是通过中医药的辅助实施进行治疗。

  HPV没有专门的药物治疗,事实上,并没有针对病毒的治疗药物,干扰素等都是改善免疫不是直接对应病毒的,HPV容易扩散但HPV不等于癌症,尤其血液中有HPV抗体只表明曾经感染HPV,子宫颈等分泌或脱落物中找到HPV的情况下大多数人在一或两年内自愈。性病一般认为是性接触传染,或接触性病患者的分泌物(包括汗)传染,并不通过空气传染,这是因为人的抵抗力是有限的,太强的入侵可能抗不住,不代表所有的病毒都能致病,俗称“椰菜花”的性病疣是HPV感染引起的,女性可能在发生疣之后患上子宫颈癌,三步,感染HPV自愈或发展成疣或隐伏长期感染增加子宫颈癌发病的可能性,所以建议感染HPV的患者应每年检查HPV和癌细胞,以便早期治疗子宫颈癌。毕竟除了生命之外,女性也希望保有正常的功能,早治,损伤小,完全可以不影响生活。同时还应指出,并不是性生活-感染HPV-子宫颈癌这一种子宫颈癌的病因,未婚女子同样可能患子宫颈癌,当然机率会小很多。

七.乙肝两对半

乙肝两对半是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 (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 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

基本概念

  两对半检查[1]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

两对半对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参考性不大。而肝功能是衡量肝脏是否有肝细胞坏死或炎症存在的重要检查,其中转氨酶是重中之重,治疗需要以肝功能为重要参考指标。HBV DNA检查是判断如何治疗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对传染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一般DNA越高,传染性越强,也需要同肝功能一起检查。

  乙肝两对半中

  1(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 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

  2(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乙肝疫苗接种者,若仅此项阳性,应视为乙肝疫苗接种后正常现象;

  3(HBeAg-乙肝病毒e抗原)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4(HBeAb-乙肝病毒e抗体)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并非完全没有传染性;

  5(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在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查中,检查结果通常用“+”或“-”号来表示,“+”号表示阳性,“-”号表示阴性。乙肝两对半正常值是“-”阴性,说明血清中检测不到这项乙肝病毒标志物。

  在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查中,乙肝两对半正常值为①HBsAg:<0.5ng/ml(毫微克/毫升) ②HBsAb:<=10MIU/ml ③HBeAg<=0.5PEI U/ml ④HBeAb:当HBeAb定量<=0.2PEI U/ml ⑤HBcAb:<=0.9PEI U/ml。

乙肝两对半异常怎么办

  大家能在体检报告中看到,常规体检的“乙肝两对半”共有五项:1.表面抗原2.表面抗体3.E抗原4.E抗

临床意义

  以下是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即常说的乙肝五项或称两对半)的临床意义:

  序号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临床意义

9种常见模式

  1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 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者。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密切相关。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

乙肝病毒DNA复制过程

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阳性,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抗-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仍有一定的传染性;(3)HBeAg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HBeAg消失前后出现抗-HBe,此时期称为血清转换期,即由HBV复制期转为非复制期。出现抗-HBe常提示HBV增殖减弱或终止。但如果HBV基因的前C区核苷酸序列改变阻止了HBeAg的形成,血循环中仍有HBV存在,肝病可能继续发展,并逐步演变成肝硬化;(4)在出现原发性肝癌时,HBeAg检出率下降,而抗-HBe,a-FP增高.故在HBsAg(+)的肝硬化病人中,抗-HBe(+),a-FP增高,提示早期肝癌的可能;(5)母婴传播中,孕妇分娩时HBeAg(+)可能扩大母婴之间的传播率。

  4 - + - - -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阳性。

  5 - + - + + 急性HBV感后康复。

  6 + - - - +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7 - + - - + 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病毒已基本清除,身体在康复。但也有个别病人仍出现肝功能异常、DNA阳性,考虑病毒是否有变异存在,仍要继续治疗。,仍有免疫力。HBV感染,恢复期

  8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HBsAg携带者; (3)传染性弱。即俗称的“小三阳”。

  9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提示HBV复制,传染强。 即俗称的“大三阳”。

16种少见模式

  10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伏期; (2)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11 + - - + - (1)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2)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12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2)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13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携带者。

  14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5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6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8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

  19 - - + - -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见于抗-HBc出现之前的 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阴性,或呈假阳性。

  20 -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 - - + + + 急性HBV感染中期。

  22 - + - + - HBV感染后已恢复。

  23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4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5 - - - + -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7种罕见模式

  26 + + + + + ①一种亚型的HBsAg及异型的抗HBs(常见); ②血清从HBsAg转化为抗HBs的过程(少见)。

  27 - + + + -

  28 - + + + +

  29 - - + + -

  30 + - + + -

  31 + + + - -

  32 + + + + -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可以评价和预测疗效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能提供乙肝病毒标志物的精确含量。这不仅是方法学上的进步,在临床的使用上也有较大优越性。临床应用情况表明,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值的高低是诊断乙肝的可靠依据。资料显示,血清乙肝病毒血症水平的增加触发了机体免疫反应,结果导致肝脏损害,表现为转氨酶(ALT)升高。检测乙肝病毒含量不仅能较好地反应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病毒血清水平和感染强弱程度,对动态观察治疗前后乙肝病毒含量变化以及评价和预测疗效均有重要意义。因此,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变化对评价和预测疗效均有重要意义,是疗效观察的有效指标。如伴随着HBsAg、和HBeAg浓度的降低,说明病情好转,治疗有效,特别是HBeAg浓度的减少直至消失,是治疗效果的最佳体现。如果治疗过程中HBsAg 和HBeAg浓度不降反而升高,说明疗效欠佳或无效,应考虑更改治疗方案,否则将贻误治疗时机,对患者不利。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可评估乙肝疫苗接种效果

  乙肝疫苗注射后,机体产生反应性抗体,通过定量检测抗-HBs的浓度即可知道抗体产生的程度,高浓度的抗-HBs表示疫苗注射成功,如果浓度很低甚至检不出,说明疫苗注射效果欠佳或无效。疫苗注射一定时间后,抗体浓度会逐渐下降,此时定量检测抗-HBs,如果浓度较低,则需进行疫苗加强注射,以保证机体维持有效的免疫状态。

  乙肝两对半中的不同组合其意义都是不一样的,最常见的模式有

  1.如果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三项是阳性,这说明是急性或者是慢性乙肝感染,说明乙肝病毒在复制,传染性很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乙肝大三阳。

  2.如果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三项是阳性,则说明是急性乙肝病毒的感染正在恢复,抑或是慢性表面抗原携带者,传染性较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小三阳。

  3.如果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两项是阳性,表示以前曾感染过乙肝病毒,现在体内的病毒已经基本上得到清除,身体正在处在康复,不过这种情况也不能大意,也有个别的患者会出现肝功异常、DNA是阳性,要考虑病毒是不是有了变异,需要继续接受治疗。

临床表现

  乙肝两对半出现阳性的处理措施

  乙型肝炎病毒既往感染者的一些表现形式,无须用药治疗主要有:

  (1)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单项阳性。这是乙肝"两对半"指标阳性中意义最好的一种,对乙肝病毒免疫,是保护性抗体,正常人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要让机体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2)乙肝病毒表面抗体、e抗体和核心抗体3种抗体同时阳性;或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及核心抗体2项抗抗体阳性;或乙肝病毒e抗体及核心抗体2项阳性;或只有乙肝病毒核心抗体1项阳性。以上4种情况都可在化验单中出现,如果被检查者肝功能始终正常,没有任何不适,只能代表既往被乙肝病毒感染,对于这些乙肝病毒既往感染者根本不需要吃药治疗,他们没有传染或已完全康复,一般来说也不必再注射乙肝疫苗,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

  (3)肝炎病毒携带者,即所谓“大小三阳”,且肝功能正常,肝脏穿刺也无病理损伤者。这种情况下一般不建议用药,而且用药效果也不好。只要定期肝检,远离烟酒等对肝脏伤害比较大的有毒物质,基本可以终生不出现病理症状。胡乱用药有可能会使病毒发生变异,加重病情。也就是说病毒携带者一般根本无需用药,国家的体检政策也是要求把病毒携带者和不带毒者一视同仁。

  乙肝病毒感染者若出现肝功异常,肝脏有病理损伤,甚至表现出黄疸乏力等临床症状,一般需要用药治疗,但是用药的种类有很大差别,必须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主要有:

  (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同时阳性,称"大三阳",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争取使乙肝病毒e抗原转阴,即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如果患者"大三阳"伴有转氨酶升高、非活动性肝硬化、无肝病家族史,可以使用干扰素治疗。拉米夫定使用的范围比干扰素更广泛,如活动型肝炎、肝硬化等,但是患者年龄最好在16岁以上。

  (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e抗体及核心抗体同时阳性,称"小三阳";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核心抗体同时阳性,称"小二阳"。这种情况应该区别对待:A.乙肝"小三阳"或"小二阳",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测为阴性,表示病毒复制程度已降低或明显缓解,预示病情好转、传染性降低,此时只需口服一些保肝药物即可,如护肝金药片、罗浮健肝灵、复方益肝灵等,如果不吃药,密切观察随访也可。B.虽为"小三阳"或"小二阳",但是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测为阳性,肝功能始终不正常,这种阴转是由乙肝病毒变异所引起的,标志着疾病趋向复杂化或病情加重,仍需积极治疗。治疗药物可用中药制剂,如罗浮健肝灵、苦参素等,也可试用拉米夫定。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目前我国市售的乙肝诊断试剂标准化不够,基本有些试剂稳定性较差,还存在假冒伪劣现象,加上有些单位的检测方法不准确,仪器、血样、温度常是客观影响因素,可能出现"两对半"假阳性、假阴性,同一份血样两个单位的检查结果互相矛盾等情况。所以当拿到"两对半"阳性报告时首先要冷静对待,请专科医生帮助分析、判断,必要时到专科医院复查核实。

  乙肝检查再添新指标

  以前是“两对半”,后来增加了一个HBcAb-Igm(核心抗体Igm),成了三对,现在又出现了一个Pre-S1(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简称S1抗原),“两对半”变成了“三对半”。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乙肝病毒感染作早期诊断;二是有利于对乙肝患者的病情作出判断;三是帮助患者进行药物选择和做预后判断。“两对半”检查的目的是诊断患者的感染状况、病毒复制情况、病程预后和药物疗效的观察等。前S1抗原的检测能够从五个方面弥补和加强“两对半”检测的不足:

  1、由于前S1抗原出现在急性乙型肝炎感染的最早期,在转氨酶升高前即可查出,所以它可作为早期诊断乙肝病毒感染的指标。

  2、急性乙肝患者前S1抗原阴转越早,预后越好,是病毒清除的最早迹象。反之,前S1抗原持续阳性,预示着感染将发展成慢性肝炎。

  3、抗HBe(+)慢性乙肝约占慢肝的30-50%,检测前S1抗原阳性,提示病毒在机体内继续复制,此类患者更容易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加查前S1抗原弥补了HBeAg的缺失造成的诊断和治疗困难。

  4、在HBV(嗜肝DNA病毒)无症状携带者中,有一定比例的抗HBe(+)者,加查前S1抗原可反映病毒在体内还较活跃,提示病毒并没有清除,肝脏还有潜在的病理损伤的可能。

  5、抗病毒治疗乙肝,加查前S1抗原可作为治疗前的患者筛查(适应症)和治疗后的疗效判断,尤其对抗HBe(+)的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排查可起到重要作用。(国外已有文献报道,前C区变异者不适宜用干扰素。)

  所以,检验两对半,加查S1抗原可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HBV无症状携带者和抗病毒治疗乙肝的诊疗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检查结果分析

  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分析,通常常见两对半组合有: 

  1)第一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后期; 

  2)第五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乙肝病毒的隐性携带者或处于感染的窗口期,也说明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 

  3)第一,三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的早期; 

  4)第一,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 

  5)第一,三,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大三阳”,这种情况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 

  6)第一,四,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小三阳”,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 

  7)第四,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恢复期,或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 

  8)第二,四,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说明是乙型肝炎的恢复期,已有免疫力;

乙肝两对半和HBVDNA的区别

  许多乙肝患者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检查过乙肝两对半后,医生又让检查乙肝病毒DNA,既然这两项检查都是为了检查体内有没有乙肝病毒,为什么都要检查一次?乙肝两对半检查和HBV DNA检查有什么区别?

  HBVDNA的意义

  HBVDNA就是使乙肝病毒能复制出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简称乙肝病毒基因。乙肝病毒只有抗原而没有HBVDNA,是不会感染别人的,因为它没有复制病毒的能力,病人也就彻底痊愈了。医生在衡量乙肝患者的病情时,需要测血液中是否含有HBVDNA(定性,即阳性还是阴性),确定是否有感染性;而且还要测一下带有病毒的数量(病毒载量),就是判定感染性的高低,通常是以每毫升含有多少病毒的拷贝数(拷贝/毫升)标明患者血液中病毒载量。

  HBVDNA的定性和定量对医生的诊断和用药非常重要,如果是阳性而且乙肝病毒载量很高,就必须治疗,否则会发生病情变化。有的人因病情反复,可引起肝硬化;有的则因乙肝病毒DNA和人肝细胞的DNA发生整合,会促使癌变。

  乙肝两对半检查和HBVDNA检查的区别

  乙肝两对半只能反映体内抗原抗体的携带模式及在一定条件下机体的免疫情况,为乙肝病毒感染提供间接证据。而HBVDNA的存在才是乙肝病毒感染的直接证据,是诊断的金标准。

  当不能确信自己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并传染给周围的亲朋好友时,最好是在做乙肝两对半检查的基础上再申请HBVDNA检查,其结果不仅可以反映体内是否感染乙肝病毒、乙肝病毒的复制力及传染性,并能评价和监测抗病毒药物对慢性乙肝的疗效。

乙肝两对半结果对照表(图表)

  乙肝两对半检查项目包括HBsAg(乙肝表面抗原)、抗-HBs(乙肝表面抗体)、HBeAg(E抗原)、抗-HBe(E抗体)以及抗-HBc(核心抗体)。

  

临床意义

HbsAg   +   +   +   +   +   +   +   -   -   -   -   -

抗-HBs  -   -   -   -   -   -   +   -   +   +   -   +

HbeAg   -   +   +   -   +   -   -   -   -   -   -   -

抗-Hbe  -   -   -   -   +   +   +   +   +   -   -   -

抗-HBc  -   -   +   +   +   +   +   +   +   -   +   +

 意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潜伏期后期1+

2.急性乙肝早期传染性强13+

3.(大三阳)急、慢性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135+

4.急、慢性乙肝14+

5.急、慢性乙肝,由HBeAg向抗-HBe转换,有一定传染性1345+

6.(小三阳)急、慢性乙肝,病毒复制减弱,传染性弱145+

7.乙肝进入恢复期,开始产生免疫力1245+

8.急性乙肝感染恢复期,或有既往感染史45+

9.乙肝恢复期,已有免疫力245+

10.接种乙肝疫苗后,或乙肝病毒感染康复,已有免疫力2+

11.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窗口期,或既往乙肝病毒感染的痕迹5+

12.乙肝恢复,有免疫力25+

  “乙肝大三阳”是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均为阳性。

  “乙肝小三阳”是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均为阳性。 

  表面抗原阳性说明被乙肝病毒感染,不说明病毒侵入,也不能说明病变情况属于乙肝患者还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只说明有乙肝病毒感染。

  表面抗体是综合抗体,如果表面抗体阳性,证明再也不会感染乙肝病毒了,无论在各种情况下,都是刀枪不入。

  如果E抗原阳性,加上表面抗原阳性,核心抗体阳性,实际上就是通常说的大三阳,这种情况说明病毒在活跃的复制,血液中的乙肝病毒载量高,传染性比较大。

  如果有了E抗体,则说明病毒复制是基本静止的。但是一部分反复发作的慢性乙肝患者,虽然呈现乙肝表面抗体、E抗体、核心抗体三项阳性,仍存在突变株乙肝病毒复制。这部分人是有传染性的,需要抗病毒治疗。

乙肝两对半阳性

  乙肝两对半各项指标阳性所代表的意义各不相同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代表被乙肝病毒感染。

  2、乙肝表面抗体(HBsAb或抗-HBs)阳性:代表机体对乙肝病毒有抵抗力,能够杀灭乙肝病毒。

  3、乙肝e抗原(HBeAg)阳性:代表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4、乙肝e抗体(HBeAb或抗HBe)阳性:代表病毒复制相对减少,传染性弱。

  5、乙肝核心抗体(HBcAb或抗HBc)阳性:代表感染了乙肝病毒或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已经痊愈。

乙肝两对半135阳性

  乙肝两对半135阳性即医学上俗称的“乙肝大三阳”,一般表示体内乙肝病毒复制较活跃,传染性相对也较强。但乙肝两对半135阳性并不能说明乙肝患者病情的严重的程度和肝脏损害程度,须进一步检查肝功能、肝脏B超和乙肝病毒载量DNA等相关检查,综合分析判断方可大致了解病情的轻重、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以及传染性大小,并根据情况确定适宜的治疗方案,做到针对性用药,规范化治疗。

  乙肝两对半135阳性,若检查肝功能正常、无其他临床症状、B超各项检查未见肝脏明显损伤者,建议动态观察,每3-6个月进行一次HBV血清学和肝功能生化指标及B超的检测等。

  乙肝两对半135阳性,若检查肝功异常,转氨酶超过正常2倍以上,HBV-DNA阳性,常提示慢性肝炎活动期,即免疫已经启动,此时应把握好治疗时机,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病毒和保肝治疗。

乙肝两对半145阳性

  乙肝两对半145阳性是指在血液检查中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呈阳性,我们称之为乙肝小三阳。

  凡出现乙肝两对半145阳性(乙肝小三阳),均提示急性或慢性乙肝,体内病毒复制,为乙肝病毒复制状态。

  乙肝两对半145阳性应进一步检查肝功能、血常规、甲胎蛋白和B超,让自己和医生了解病情变化。乙肝两对半145阳性(乙肝小三阳)检查HBV DNA依然阳性,表示乙肝病毒依然存在,仍然具有传染性。凡转氨酶高,病毒活跃的活动性小三阳就需治疗。否则,肝脏会往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方向发展。

  此外,乙肝两对半145阳性,HBV-DNA阴性,肝功能正常,很多人认为不需要治疗。但是,通过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发现,90%的患者肝脏有慢性炎症活动,而且有肝纤维化的倾向,部分患者甚至已经出现早期的肝硬化,最严重的是癌变。这部分乙肝小三阳患者应该考虑进行抗纤维化治疗。

如何确诊是否感染乙肝

  当不能确信自己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并传染给周围的亲朋好友,最好是在做乙肝两对半的基础上再申请乙肝病毒-DNA的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其结果不仅可以反映体内是否感染乙肝病毒、乙肝病毒的复制力及传染性,并能评价和监测抗病毒药物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该方法作为一个极为有效的实验,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研究的各个领域。它较传统的PCR不仅操作简便、快速高效,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是在封闭的体系中完成扩增和实时测定,大大降低了污染的可能性。

乙肝两对半检查和肝功能检查区别

  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检查区别一:检查指标不同

  (1)[2]项目指标为乙肝五项,也即是: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 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2)肝功能常规检查项目指标为: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谷(AST/ALT)、谷氨酰转移酶(GGP)、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I)、直接胆红素(DBILI)、间接胆红素(IBILI)、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比(ALB/GLB)、葡萄糖(GLU)、尿素氮(BUN)、肌酐(CRE)、乳酸脱氢酶(LDH-L)、肌酸激酶(CK)、总胆固醇(CHOL) 、甘油三酯(TRIG) 、尿酸(UA) 。

  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检查区别二:临床意义不同

  (1)乙肝两对半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

(2)肝功能是反映肝脏的生理功能,肝功能检查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肝功能检查尤为对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判断极为敏感和重要。

八.肝功能正常值

肝功能检查是反映肝脏生理功能的检查项目,肝功能检查常包含ALT、AST、AST/ALT、GGT、ALP、TBILI、DBILI、IBILI、TP、ALB、GLB、A/G、LDH-L、Ch、SF、PA等项目,了解这些检查指标的标准,有助于人们增加对肝功能的了解及诊断。

 1、血清蛋白

 2、常用血清酶

 3、碱性磷酸酶(ALP)

 4、γ-转肽酶(γ-GT)

 5、血清胆红素

 6、CB/STB

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

 8、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

 9、谷氨酰转移酶(GGT)

 10、总胆固醇(Ch)

 11、血氨

12、甲胎蛋白(AFP)

13、铁蛋白(SF)

14、前白蛋白(PA)

15、甘胆酸(CG)

介绍

  由于肝脏功能多样,所以肝功能检查方法很多。与肝功能有关的检查有血清蛋白检测,常用血清酶检查,碱性磷酸酶(ALP)检测,γ-转肽酶(γ-GT)检测,血清胆红素检测,CB/S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等;了解肝功能的各项指标检查的标准,有助于增加对肝功能的了解及诊断

检查项目

1、血清蛋白

  血清总蛋白:60-80 g/L(克/升)

  血清白蛋白:正常情况:40~55g/L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1.-2.∶

  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检测是反映肝脏功能的关键指标。因为肝脏有很强的代偿能力,以及白蛋白半衰期较长等原因,所以只有当肝脏损害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并发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变化,而急性或局部肝损害时这两个指标多为正常。因此,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检测大都用在反映慢性肝损害,并可反映肝实质细胞的储备功能。总蛋白减低常与白蛋白减低一同出现,总蛋白增高常同时伴有球蛋白增高。

2、常用血清酶

  谷丙转氨酶(ALT):5-40 U/L(单位/升)

  谷草转氨酶(AST):ALT /AST≤1

3、碱性磷酸酶(ALP)

  ALP:40-110 U

  各种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ALP明显升高;肝炎等累及肝实质细胞的肝胆疾病,ALP仅轻度升高。

4、γ-转肽酶(γ-GT)

  γ-GT< 50 U

5、血清胆红素

  总胆红素(STB):3.4-17.1 μmol/L(微摩尔/升)

  直接胆红素(CB):0.6-0.8 μ

  间接胆红素(UCB):1.7-10.2 μ

6、CB/STB

  胆红素总量(STB)正常情况:脐血<34μmol/L0~1天<103μmol/L3~5天<205μmol/L其后<34μmol/L

  成人:1.7~17.1μmol/L

  胆红素总量增高、间接胆红素增高: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均增高: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炎等。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胆红素增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注意:临床上STB、CB和UCB测定基本上用在黄疸的确诊和黄疸类别的辨别。

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

  正常情况:改良穆氏法<500nmol.s-1/LReitman法2~30U

  增高:急慢性肝病,胆道感染,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衰,肺梗塞,流脑,SLE等。儿童,寒冷,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溶血反应亦可升高。

8、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

  正常情况:改良穆氏法<667nmol.s-1/LReitman法3~30U

  增加:心肌梗塞(发病后6h明显升高,48h达高峰,3~5天后恢复正常),各种肝病、心肌炎、胸膜炎、肾炎、肺炎等亦可轻度升高。GOT有两种同工酶,存在于胞浆内的称s-GOT,存在于线粒体内的称为m-GOT.GOT同工酶测定有助于瞭解组织损伤程度,心肌、肝、肾病变时。s-GOT升高;组织损伤时m-GOT才能在血清中测得。心肌梗塞时,m-GOT先于s-GOT而升高。

9、谷氨酰转移酶(GGT)

  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一般小于40单位。

10、总胆固醇(Ch)

  总胆固醇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正常值是:成人胆固醇2.86~5.98毫摩/升(110~230毫克/分升);儿童胆固醇3.12~5.20 mmol/L(120~200mg/dl)。

  肝脏是合成和贮存胆固醇的主要器官。胆固醇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原料,也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其血清浓度可作为脂代谢的指标。国内外专家推荐成人理想胆固醇值为<5.2mmol/L。

11、血氨

  正常人体内游离血氨含量极低(血氨正常值20~60μmol/L)。

12、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分子量6.9万,在胎儿13周AFP占血浆蛋白总量的1/3。在妊娠30周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出生时血浆中浓度为高峰期的1%左右,约40mg/L,在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低于30μmg/L)。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凝血酶原时间(PA)

  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值75%~100%。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为12-14秒。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13、铁蛋白(SF)

  正常人血清中含有少量铁蛋白,但不同的检测法有不同的正常值,一般正常均值男性约80-130ug/L(80-130ng/ml)女性约35-55ug/L(35-55ng/ml)

14、前白蛋白(PA)

  正常值:25-38ug/dl。由肝细胞合成,在电泳分离时,常显示在白蛋白的前方,其半衰期很短,仅约12小时。因此,测定其在血浆中的浓度对于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不良、肝功能不全、比之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病越重,值越低。

15、甘胆酸(CG)

  正常人血清甘胆酸含量:1.3±0.8mg/L,范围0.4~2.98mg/L,肝炎诊断低限值为<3.18mg/L。

肝功能正常指标

  肝的生理功能非常复杂,因此肝功能正常指标也很多,每项指标都有各自的意义,通过肝功能正常指标的数据结果来进行分析,判断人们是否患有哪种肝病。指标的上下波动也各有含义,代表患病程度不相同。

  反映肝细胞蛋白合成代谢功能的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由于它们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旦肝脏合成功能下降,以上肝功能正常指标在血液中浓度随之降低,其降低程度与肝脏合成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反映肝细胞有无受损及严重程度的肝功能正常指标:谷丙转氨酶ALT(GPT)、谷草转氨酶AST(GOT)、腺苷脱氨酶(ADA)、胆碱酯酶(CHE)、乳酸脱氢酶(LDH)等。以上各项酶在肝细胞中均有存在,当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坏死时,这些酶进入血清便增多。通过测定血清或血浆中酶的活性,肝功能正常指标即可反映肝细胞受损情况及损伤程度。反映肝脏胆排泄、分泌及解毒功能的肝功能正常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酸(TBA)、血氨(NH3)。

  肝细胞损害时,其排泄、分泌、运输及解毒功能出现障碍,造成血液中TBIL、DBIL、TBA和NH3浓度升高。对诊断胆汁淤积指示酶(包括同工酶)有帮助的肝功能正常指标有: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酸转肽酶(GGT)、5′-核苷酸酶(5′-NT)等,以AKP及γ-GT应用较多。这些酶在肝内胆管上皮层的浓度较高。当上皮层受损及胆管内压力增高时,便有这些酶增多进入血清中。反映肝脏间质成分增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肝功能正常指标:胶原或其末端多肽——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Ⅲ型原胶原(PCⅢ)、Ⅳ型胶原C端原肽(Ⅳ/PC);糖蛋白——层黏蛋白(LN);蛋白聚糖——透明质酸(HA)。对肝肿瘤诊断有意义的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