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建设规划

实验室建设规划

高校实验室建设是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相关的重要基础建设,是开展科学研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职业性、技能型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为此必须高度重视高职专业实验室工作,切实加强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根据我院的发展规划以及专业建设需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教育“三个面向”的要求,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立足我校办学实际,贯彻勤俭办学的方针,充分利用多种经费来源,大力推进高职专业实验队伍、设备、管理职业化和现代化,以达到最佳的投资效益,满足我院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为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院教学实验室建设现状

目前,我院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堂基本状况是:仪器设备总额近300 余万元,现有实验用房7间,实验室面积(包括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电脑机房、理化生实验室等)为 平方米,专兼职实验技术和管理员4人,学生上机率100%,校内实训开出率约60%,理工科实验开出率不足50%。高职学院成立两年多来,通过学校实验专项经费投入和引进社会资金,我院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得到改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初步满足了高职专业教学的需要。

从目前状况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高职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被重视的程度与建设的需求不谐调,资金投入明显不足;(2)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尙未设立专门的实验室管理机构;(3)校内实训基地没有专用场地,多数专业的实验室或模拟实验室尚未规划设计,已建专业实验室(特别是软件高职实验室)未形成规模;(4)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数量不足,电脑和网络的维护和维修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5)实验教学管理缺严格少规范,实验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三、实验室建设目标与主要任务

根据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要求和我院的发展规划,未来三年,我院将进一步调整实验室结构和布局,搞好实验室队伍建设,不断优化资源配置, 1

加大投资力度,更新和补充教学仪器设备,建成一个适应现代化办学要求的规范化、现代化实验室;强化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使实验室建设成为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配套的支撑体系。具体的实验室建设目标为:

1、按统一规划逐年建设的原则,对原有的实验室进行改造、充实,改善实验条件和环境,新建软件高职实验室、电子电工实验室、计算机维修维护实验室、模拟实训实验中心、旅游管理实验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确保各专业都有必须的实难实训条件,生均设备费达到评估方案规定的最低要求3000元,按计划在校生3000人计算,仪器设备金额达到900万元,达到平均每8人一台计算机(软件高职实现生均电脑0.5台),语音室平均每千人30座,保证各专业实验和职业技能培训按质按量开出。

2、经费有保证,教学业务费(含实验费、实习费、教学差旅费、资料讲义费、体育维持费、教学设备维修费、师资培训费、毕业实践指导费、军训费)、教学设备购置费等经费的投入达到本省制定的生均培养标准。

3、组建院级高职实验中心,配备专职负责人,实验管理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稳定又壮大,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能满足实验室管理工作和的需要。

4、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高,仪器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有良好的技术保障,现有各专业实验(校内实训)开出率达到90%以上,电脑上机率达100%。

5、形成一支专业齐全,素质良好的专兼职实践教师队伍,符合要求的指导教师的比例达到70%以上,满足实验教学与课程实训的需要。

6、初步建立适应我院的实践训练体系,基本能满足培养目标中对能力培养标准的要求,各专业的训练内容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全面接轨。

7、建立健全配套、规范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对实验室工作实施规范化管理。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实验实践教学的发展就努力达到以下要求:

1、实践性: 实验教学目的、环节逐步由普通高等教育实验教学的验证性、演示性向实践性过渡。以高职实验室建设为核心,尽量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仿真性,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尽可能提供学生实际操作的环境。将一般实验室和专业教室建设相结合,设备投资方向不仅要满足当前教学的需求,还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具备较强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2、综合性: 改变实验室传统的单一模式,逐步建立综合性的专业实验室,拓展设备实验功能,实现实验,实践环节的有机衔接,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新建的计算机软件 2

实验室和在建的电子商务实验室、饭店、酒吧实验室等正是根据当前发展趋势建立的综合性专业实验室。

3、现代化: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数字时代的到来,尽快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改造和提升教学实验设备功能,由传统教学,实验向现代化教学和实验过渡。

4、职业化: 学院一方面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和驾驭现代化高新技术实验、实训设备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在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经常举行各种讲座,鼓励学生就近参予社会活动,进行就业前的各种指导为学生就业工作走向社作了充分的准备。

四、建设发展的主要措施

1、深化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实验室将作为教学科研重要手段配合专业教学和科研。

2、调整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为突破口,以拓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宗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进行改革,不断更新试验设备,扩大实验室规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多侧面地进行教学试验,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采用自行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建设一支与我院教学、科研水平相适应,其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4、加强实验室制度建设,完善实验室评估与考核措施。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结合我院教学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和建设需求,加强我院实验室规范化建设,并对实验室进行科学化、现代化管理。

5、充分利用实验条件和能力,对全院师生开放,对社会开放,进一步扩大开放办学范围,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

3

 

第二篇:现代实验室建设及运行发展机制探讨

现代实验室建设及运行发展机制探讨

摘要:本文在以“科技创新”为主旋律的历史时期,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为指导,立足于科研发展的要求,结合实验室现状,探讨现代实验室建设和运行发展机制。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实验室建设 创新

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适应新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实验室作为科研单位的心脏,不仅是科研单位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科技创新的发源地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基地,是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在以“创新”为主旋律的新历史时期,实验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为指导,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推进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以适应科研创新需要。

1 以人为本,提高人员岗位待遇,营造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精髓实质就是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型工作,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释放潜能。

科研工作是科研单位的中心工作,而实验室工作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科院院士钱临照指出:“科学的真理是靠实践证明的,实践结果是辨别是非的唯一方法。”可见实验工作不能放在科研工作的从属地位。

实验员是实验分析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为科研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科研单位对实验员岗位定位不明确,缺乏合理的考评机制,造成实验员长期承担大量繁重的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这必然挫伤实验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实验员队伍的稳定,阻碍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建立合理的实验员考评奖励机制,不仅是对实验员劳动的尊重,也是对实验员价值的肯定,同时也是科技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构建和谐的科研环境的需要。目前许多高素质、高学历的青年人才加入到实验员队伍中,提高了实验员队伍的整体水平。作为青年实验员,他们也有通过努力工作获得进步的权利,因此建立合理的考评奖励制度有利于青年人成长与发展。

2 坚持与时俱进,创新观念,创新实验室管理体制

科学发展观贵在科学、重在发展。实践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科技工作者在工作中坚持围绕科学,综合管理,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善于超前思维和科学决策,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

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这必然要求科技工作者用新的思维新思索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问题。为适应科研发展的需要,科研单位购置了大量精密仪器及设备,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仪器设备的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是摆在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2.1 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员素质

实验员素质是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实验人员只能作为科研辅助人员任用,处于科研从属地位,在职称评定等方面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实验人员流失,青黄不接。同时,传统的实验室管理对实验员存在重使用轻培养、不利于实验员成长。针对这些情况,根据岗位职责,建立合理的实验技术人员考评机制,职称评定应该对实验员合理倾斜,鼓励高学历、高素质的青年人员加入实验员队伍。另外应对大型精密仪器配备专门实验员,进行专职培训,在工作中鼓励实验员多做探索性、开发性的实验,充分开发大型仪器设备的功能,以便能科学、准确、高效为科研工作提供支持。

2.2 通过实验室资质认证,建设科学、公正、客观的实验室

纵观古今中外科学发展史,每一次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都得益于实验技术的发展、实验手段的改进,实验水平的提高。这充分说明了实验室工作并非是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长期实践经验的智慧结晶。科研成果的价值,往往与所使用的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先进性成正相

关。目前,国内科研腐败、学术腐败现象频发,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国内发表的文章量多质低,表现在被引用率低,参考价值不高,实验数据可重复性差等方面,造成这些现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够重视实验室工作,没有对实验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及技术把关等。这充分证明了忽视实验室工作,必然制约科研工作地发展。

现代实验室应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等实验室资质认证。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等要求,促进实验室以公正的行为、科学的手段、准确的结果为社会及科研服务,能有效防止科研工作中伪造事实、篡改数据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有助于铲除学术腐败滋生的温床。此外,有资质认证的实验室通过为社会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和检测结果,为政府机构制定和实施各种方针、政策提供依据;科研部门利用科学准确的检测数据可发现新现象、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从而促进科技创新。

2.3 推广大型仪器专管共享,加强实验技术研究

现代实验室承担着为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为政府监管决策提供数据参考等任务,工作繁重而人员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针对这些矛盾,实验室必须推广大型仪器专管共享的制度,实验室定期对其他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能独立操作大型仪器,将实验室的人员从大量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进行实验方法研究与探索,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科研支持的水平。

2.4 建立信息化管理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环境

现代实验室仪器多、任务重、事无巨细,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发展的要求。实验室应以认证实验室管理体系为依托,将人员、技术、仪器,工作安排,原始数据及测试报告等信息等实行电子化管理,实行网络资源共享。各部门可以通过网络预约申请样品测试,这样可以避免不同部门之间对同一样品同一项目重复测试而数据不能共享的弊病,既节约工作成本,又使实验室的工作能有条不紊地开展。此外,通过建设信息化管理实验室,促进实验室开放,资料共享,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实行创新、开放、联合、竞争的实验室管理体制,营造实验室交流、尊重个性和自由创造的合作团队。

2.5 树立崇尚创新追求真理的团队氛围,建设富于创新的实验室 创新是实验室建设的永恒主题,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和有竞争力成果的温床。实验室应确立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思想,尊重科技工作者创造精神,鼓励实验员自由探索和原始创新,树立敢为人先、勇于挑战权威的意识,给勇于创新者塑造宽松的科研环境,为年轻人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从而创造一个学术思想活跃,群智迸发的实验室科研环境。

现代实验室建设及运行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从而促进科技创新。

参考文献

[1] 侯新春等.加强实验室建设要以人为本[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24(6):105.

[2] 刘国瑜.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新文化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25(2):24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