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龙镇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金龙镇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我区农业生产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城乡差距逐渐加大,因此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当前尤为迫切的任务。今年4月,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金龙镇帮扶工作队深入全镇各村组,就此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和镇、村领导交谈、询问,采取深入到农户家中、田间地头调查、走访、查看等方式,对金龙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民收入情况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调查了解。

一、基本情况

金龙镇位于龙泉驿区东北部,与金堂县和青白江区接壤,全镇共辖6个村39个村民小组,2131户农户6912人,其中:农村劳动力人口3892人。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477亩、林地面积19249亩,境内公路里程34公里,有九年制义务学校、卫生院和敬老院各1所。

截止20xx年底,全镇一、二、三产业比重为4:2:4,粮经比为4:6,二、三产业有了一定基础。种植粮食以小麦、玉米、红薯为主,经济作物有茄果类、豆类、瓜类、生姜等,水果有水蜜桃、枇杷、樱桃等;养殖业以猪、羊、兔 、鸡等。据镇政府提供的统计报表反映,20xx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8543万元,人均纯收入3118元,其中: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

- 1 -

收入比重为 : : 。全镇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984人,已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66人,待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16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生活条件差

金龙镇地处龙泉山区,受自然条件和地理位臵的限制,加上镇、村财力紧张,多年来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较少,目前全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是生产生活用水难。“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全镇6477亩耕地中,多数为二三台土,尽管实施了一二三期山区微水治旱工程,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田地存在靠天吃饭现象。就是沿河的一台土,全镇6个村有4个村受垃圾场污水影响,不能用于生产生活。二是道路交通运输难。截止目前,青林、新桥2个村村道除少部分为柏油路面外,大部分尚为高低不平的机耕道;全镇大部分组道雨天不能通车,道路交通网络未形成,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资料运输和农副产品对外销售。三是住房条件差。尽管随着近些年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大部分农户建起了楼房,改善了居住条件。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山区农户,因经济困难,至今还居住在破败的土墙房里,居住条件较为恶劣,甚至有的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四是就医条件差。镇卫生院现有医护人员4名,病床6张;全镇共建立有村级卫生站3个,乡村医生5名,除一般的感冒病症可就近医疗外,稍稍有些难度的病症还得到洛带或龙泉的医院就医。

- 2 -

(二)农民增收缓慢

经过近几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以及不懈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群众收入得到稳步增加。但是,增收幅度有减缓趋势,主要原因:一是增收项目少,增收方式单一。除了农业生产和部分从事经营服务,外出务工收入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渠道。二是农业生产效益不高。由于受生产条件的制约,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不高,对新品种、新技术接受能力差,农业产出效益低。三是农技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镇现仅有1名农技员,而且还兼职其他工作。尽管区级有关部门也到镇上举办一些如科技赶场形式的培训活动,但缺少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和配套政策,尤其是山区农业,更需要加强示范带动。四是农副产品市场商品性差。部分群众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农副产品产销不对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生产积极性。五是农业资金缺乏。在镇村干部的引导和帮助下,有的群众逐步树立了市场经济意识和发展意识,也寻找到了一些致富项目,但就是手头缺乏资金,无法实施发展规划,失去了致富机遇。

(三)垃圾场污染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垃圾场容量的迅猛增大,垃圾污染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农民生存环境恶劣。垃圾场周边水质、空气受到严重污染,臭气熏天,蚊蝇成群,生产生活用水变黑发臭,狮

- 3 -

子村和青林村部分村组农民的生存环境恶劣,乙肝等病例骤增,当地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受到威胁。二是垃圾污染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因垃圾污染,垃圾场周边及沿长安河一带农业生产用水受到严重影响,水果和粮食产量逐年降低,家禽和牲畜死亡率明显增高,生产出的农副产品品质低劣,缺乏市场竞争力,严重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基层组织凝聚力受到严峻考验。因污染问题不能得到彻底解决,村组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和信誉降低,工作难以开展。狮子村支部37名党员中,先后有5人退党,全村8个组中有4个组组长无人愿当。

三、对策措施

(一)实施部分农民搬迁转移战略

1、部分山上农民向山下转移。对居住在半山腰,交通条件不便、生活用水困难的农户,实施“山上向山下转移”战略,这不仅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的需要,也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制定政策,积极引导,大力鼓励地处半山腰、分散居住的少数农户到场镇规划区或本村组农户集聚区建房居住。二是要积极筹措资金,做好场镇规划区和村组农户集聚区的水、电、气和道路、光纤电视、有线电话等基础配套,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

2、垃圾场周边村组农民整体搬迁。按照市、区政府的统一方案要求,对垃圾场周边800米范围内的农户,及时做好整体

- 4 -

移民搬迁,彻底解决长期困扰老百姓的垃圾污染问题,改善生存环境。

(二)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

1、引进优质高效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是大力引进短、平、快品种项目,缩短生产周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快经济运行速度,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如:引进八月瓜品种,一年出两季产品,提高土地产出总量;发展鸡、兔等家禽养殖业,力争一年出三栏,提高出栏效率;引进二元杂交母猪和三元杂交商品猪等优良品种,缩短成栏周期;引进养殖土公鸡,增强出栏价格优势,提高产出效益。二是实施立体农业,发展产业链经济。利用山区农村人均土地面积大、生态植被好的特点,大面积种植牧草,大规模围地放养肉羊;大面积种植玉米作物和牛皮菜等高产量蔬菜作物,大规模圈养商品猪,形成天然的产业链经济。三是兼顾发展种植、养殖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对现有低劣果园的改良、淘汰力度,大力发展优质时鲜蔬菜种植业和家禽、牧畜养殖业,形成粮食、蔬菜作物种植和家禽、牲畜养殖并存的农业经济结构。

2、突出示范带动作用,打造四大生产基地。一是培养种植、养殖大户,突出示范带动作用。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扶持一批具备一定经济基础、掌握一定农业技术、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种植、养殖示范大户,以点带面,推动全镇农业经济的发展。二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生产基地。在生态环

- 5 -

境较好的金龙村、马井村重点发展家禽、牲畜养殖业,打造金龙村生态禽肉产品基地、马井村种猪繁育基地;在新桥村、青林村重点发展蔬菜种植业,打造无公害蔬菜基地;在石碾村重点发展旅游业和种植业、养殖业,打造生态旅游基地;在狮子村重点实施劳动力转移,打造劳务输出基地。

3、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子。一是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有偿流转,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认真贯彻省委1号文件精神,总结推广雅仕食品公司租用农民土地、建立脱毒红苕基地的成功经验,积极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等方式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实行有偿转让,进一步整合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二是建立现代农业企业制度,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探索试行“订单式”农业,即由公司与农户签订农副产品生产、收购协议,农户负责按照订单生产,公司负责产品收购;探索试行“公司+农户”式农业,即将整个农业项目全部实行公司化运作,公司自行负责生产经营管理,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农户仅以雇工形式受聘于公司进行生产作业。这不仅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农副产品质量和农业产出效益的提高。

(三)实施基础设施配套战略

1、加强水利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用水条件。一是在金龙村2组等符合条件的村组,修建小型水库。二是鼓励农户修建蓄

- 6 -

水池,确保农村生产用水和人畜饮水需要。

2、改造村组道路,改善农村交通运输条件。一是加大对村组机耕道的改造力度,力争基本实现路面硬化。二是将青林村、金龙村4组现有村级道路拓宽改造为柏油路,进一步改善路面状况,提高运输能力。

3、发展广电事业,解决农村电视收视难问题。实行政策倾斜,因地制宜地发展山区农村广电事业。一是在场镇周边村组大力发展光纤电视。二是在远离场镇的山区村组发展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并在安装收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彻底解决长期困扰农户的“有电视,无节目”问题。

4、加强学校建设,改善农民子女上学条件。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及时对金龙镇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扩建,进一步提高接纳学生就学的能力。二是认真研究,做好垃圾场所在村——狮子村和其他山区村小学的撤并工作,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改善农村教育条件。

5、加强卫生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就医条件。一是引进购臵一些必备的医疗设备,加强镇卫生院基础建设,优化乡镇医生队伍结构。二是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站的技术指导,建立健全农村医疗网络,巩固农村医疗队伍。

(四)实施劳动力转移战略

1、加强宣传,转变择业观念。抓典型、树榜样,着力引导农民转变“固守一亩三分田”的传统思想,建立新的就业观念,

- 7 -

充分调动其外出务工就业的积极性。

2、强化引导,增强就业实效。加强乡镇农村劳动力市场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同时,要作好用工政策咨询和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转移、充分就业。

3、强化服务,解决后顾之忧。健全劳动保护机制,做好法律援助服务,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协调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

(五)实施网络服务体系战略

1、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一是调整充实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在镇、村两级建立一个覆盖全镇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经常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对农业生产进行适时的技术指导。二是广播站要开辟农业服务专题节目,及时向农户宣传农村实用技术和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方法,报道天气预报和防虫防灾、防病防疫信息,提醒农户做好技术管护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2、健全农业产品信息网络体系。一是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中心,加大对农资产品和农副产品生产、销售信息的收集,及时宣传推广极具市场竟争优势的品种。二是成立农副产品营销服务机构,积极与营销大户联系落实订单,努力组织好本地产品的对外营销工作。

3、完善农村教育培训网络体系。一是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山区学校教学条件,深入扎实地搞好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

- 8 -

努力提高农民子女的文化基础。二是健全农村技术教育网络体系,加强对种植、养殖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卫生防疫的系统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户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的技能水平。三是探索成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充分依托全区职业教育资源平台,采取定向培训与订单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千方百计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就业优势。

- 9 -

 

第二篇: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环境问题的报告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区域性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我县正在掀起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开始步入扩张、裂变、规模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环境建设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日,县督考办组织力量,对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农村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硬环境建设亟需加强。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电力、通信、道路、小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随着农村矿业的兴起和农业特色产业的壮大,水、电等资源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企业生产经营干扰因素亟需排除。一是来自行政执法部门的干扰。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化环境的政策和措施,并要求各部门按照县有关要求为企业和外商提供优质服务,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但个别行政执法部门自身利益、个人利益至上,不顾大局,我行我素,“吃、拿、卡、要、报”现象仍时有发生,企业有苦难言。二是来自企业周围村民的干扰。企业周围部分群众思想保守,缺乏大局观念、发展观念、法制观念。在企业征山、占地过程中漫天要价,百般刁难;在修路、架电过程中以种种不正当理由,人为设置障碍;个别村痞村霸无事生非,敲诈勒索,蛊惑群众,制造事端。三是来自行业不正当竞争的干扰。我县食用菌、杏仁露、活性炭、铁选等行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竞相压价、以大欺小、以熟欺生等现象。同时有少部分业户只顾眼前利益,以次充好,作弊搀假,致使品牌受损,影响行业发展。

(三)乡镇政府的区域经济发展观念亟需更新。部分乡镇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认为无资源、无项目,不能积极主动挖掘发展潜力,创造发展优势,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缓慢。同样没有现实“资源优势”的榆树林子镇、台头山乡,却能立足乡情,主动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强服务,建市场,搞外联,使蔬菜产业成为富民立乡的主导产业。这说明部分乡镇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还是主观努力不够,发展观念不新不活。

(四)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亟需维护。今年以来,我县农村连续发生多批进京、赴省、到市集体访和单户访。大量的信访案件分散了各级领导抓发展的精力,也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加强农村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硬件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农村矿业的发展暴露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企业开工缓慢,不能如期投产达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其适度超前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转变干群思想观念,在人文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人文环境是形成整体环境的基石和根本,软环境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要对干部群众持之以恒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重点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开

放意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靠项目、靠开放,要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靠山吃山”的资源发展观,强化“零资源经济”的发展观,树立大开放意识。二是大局意识。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全局意识,转变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错误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三是法制意识。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知法守法水平,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四是进取意识。引导干部群众破除小富即安的保守观念,培树发展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政务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加强乡级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加强乡镇谋划发展、对外开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四种能力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增强服务意识。乡镇政府要承担起引导、扶持农户的责任,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主动承担风险;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需市场信息发布机制,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壮大经济人队伍,活跃农村经济。三是实施阳光工程。扎实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建立重大事项公示、社会听证、社情民意反映等长效机制。四是加强行风建设。有效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有效实施群众监督;开展执法、执纪大检查,突出解决部门行业不正之风问题。

(四)建立信访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在稳定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以预防为主,加大调处力度。要充分发挥信访网络的作用,常排查,勤调处。同时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要预先考虑信访因素,一旦发生矛盾,能够及时就地解决。二是齐抓共管,构建大信访格局。对信访工作,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不仅要亲自抓,而且要善于调动副职及一般干部共同抓。三是加强干部教育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建设规范化机关,提高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减少工作偏差,维护群众利益。四是规范信访程序,坚持依法治访。加大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教育群众依法信访。对于有理访,要依法引导,妥善解决;对于无理访及信访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严厉打击,促进信访工作法制化、规范化。五是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支持党委政府工作。教育群众既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又要依法规范自身言行。对群众反映符合政策,但一时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讲明道理,取得他们对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在群众中创造优化环境、加快发展的强大氛围。

调查报告人:吴仕云

班 级:机电自动化ZB42902班

时 间:20xx-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