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公路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概   述. - 4 -

1.1 项目概况. - 4 -

1.2 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 5 -

1.3 可研编制依据. - 5 -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6 -

1.5 本报告研究主要内容. - 7 -

1.6 结论. - 7 -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 8 -

2.1 项目建设背景. - 8 -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8 -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 10 -

第三章    项目区交通现状评价. - 12 -

3.1 项目区域国民经济. - 12 -

3.2 项目区域交通现状. - 13 -

3.3 城市道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

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标准. - 15 -

4.1建设标准论证. - 15 -

4.2 建设内容、规模及标准. - 17 -

第五章   工程设计方案. - 18 -

5.1 道路工程. - 18 -

5.2 给排水工程. - 22 -

5.3 电缆沟工程. - 24 -

5.4 弱电及亮化工程. - 25 -

5.5 绿化工程. - 26 -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 - 27 -

6.1 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 27 -

6.2 社会影响评价. - 27 -

6.3 环境影响分析. - 28 -

6.4 环境影响评价. - 31 -

第七章  招投标初步方案. - 32 -

7.1 招标投标依据. - 32 -

7.2 招标方案. - 32 -

7.3 招标. - 34 -

7.4投标. - 35 -

7.5 开标、评标和中标. - 35 -

7.6招标审批核准. - 36 -

第八章  节能措施. - 37 -

8.1 燃油节能. - 37 -

8.2 电气节能. - 37 -

8.3 土地节约. - 38 -

第九章  劳动安全卫生. - 38 -

9.1 设计原则及采用的标准. - 38 -

9.2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 - 39 -

9.3 安全卫生措施. - 39 -

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方案. - 41 -

10.1 项目管理. - 41 -

10.2 项目实施原则及内容. - 41 -

10.3 各阶段的进度实施安排. - 42 -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43 -

11.1估算依据与说明. - 43 -

11.2编制说明. - 43 -

11.3主要费用取定说明. - 43 -

11.4总投资估算. - 44 -

11.5 项目资本金所占比例. - 44 -

11.6 资金筹措及资金来源. - 44 -

第十二章   经济评价. - 47 -

12.1 国民经济评价. - 47 -

12.2国民经济敏感性分析. - 55 -

12.3评价结论. - 56 -

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 - 56 -

13.1 结 论. - 56 -

13.2 建 议. - 57 -

附件:

1、xxx道路位置图;

2、xxx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审批意见;

3、项目实施单位关于本项目的报建申请。

  

第一章   概   述

1. 概述

1.1 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Xxx道路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建设单位:xxxxxxx

(2)项目法人:xxx

(3)建设性质:新建

1.1.3建设地点

xxxx。

1.1.4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设内容为县城东部新区3条市政道路,全长2500.39米,其中:中环路1245.439米、支四路659.686米(含新增部分)、支五路595.267米,全部按城市次干道标准建设。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

1.1.5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本项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4590.32万元(详见本项目总投资估算表)。其中:建设工程费用3733.32万元,其它费用633万元,预备费用112万元,不可预见费用112万元。

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为建设单位自筹、银行贷款及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解决。

1.1.6项目建设周期         

本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自20##年7月起,至20##年7月底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1.2 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Xxx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3 可研编制依据

(1)《xxx总体规划》(20##-2020);

(2)《xxx东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2020);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标【2008】);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7);

(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8)《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手册》;

(9)《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版);

(11)《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设计规范》(GB50069-2002);

(1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3)《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14)《35KV及以下电缆敷设》(94D101-5);

(1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1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9)《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通部2010颁布);

(20)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技术资料,及调查收集的相关区域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及自然条件等资料。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下表:

项目主要技术指标表

1.5 本报告研究主要内容

本可研报告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区域交通现状;建设规模与建设标准;工程设计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招投标方案;节能节水措施;项目实施方案;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经济评价等。

1.6 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是xxx东部新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县城东部新区路网交通的重要一环。项目的建设有助于加快县城东部新区的开发建设,改善东部新区现有的交通状况,同时项目的建设也是展示东部新区形象的人文景观通道。

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符合《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道路交通建设规划,经方面分析论证,认为本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建议尽早实施。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2.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xxx地处豫西伏牛山腹地,洛阳市西南部,总面积2477平方公里,人口34万,是国家首批十七个“中国旅游强县"之一。在最新一轮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xxx作为地方性中心城镇出现在河南省重点打造的西部文化观光与休闲旅游度假组团里。同时作为“伏牛山旅游度假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xxx已成为中原地区最佳生态旅游度假胜地和豫西南重要的“黄金旅游热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在为xxx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xxx的游客接待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xxx作为一个山区县,县城交通路网建设仍相对滞后,存在诸如道路设施不足、道路网络空间结构不完善、支路不完善、交通管理水平仍较落后、市民交通意识较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xxx旅游进一步发展、“xxx模式” 进一步深化的绊脚石。特别是对于一个全国旅游强县来说,路网规划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旅游人群的出游舒适度和满意度。项目的建设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形象

近年来,xxx利用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山地旅游项目,县域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然而随着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县城设施不完善,出行不便,交通拥堵、中心城区形象老旧的问题成为制约xxx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项目的建设实施不仅能加快县城中心区的升级改造步伐,改善县城出行不便和交通拥堵现象,同时可以优化xxx城的交通路网状况,加快城东新区开发建设步伐,使城东新区成为xxx对外展示自身形象的窗口,提高xxx整体城市品位,树立良好城市形象。

2.2.2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城市的开发经营

一个城市交通道路网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矛盾,而且可以促进城市结构的优化和城市功能的实现。良好的城市道路网系统是充分挖掘城市资源的一种战略措施,有利于城市的开发经营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全面实施。本项目是xxx城东部新区总体规划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设实施后,能有效促进县城东部新区土地空间发展方向和功能水平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xxx城空间布局的实施,有利于城市规划目标的更快实现。为筑巢引凤、吸引投资、推动相关产业的健康、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

2.2.3项目的建设对推进“xxx”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近几年,xxx旅游业发展迅速,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xxx的游客接待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20##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全景xxx”的发展目标,对于县城来说,进一步拉大县城框架、拓展县城发展空间是实现“xxx”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改善旅游外部环境条件,有利于“xxx模式”的进一步深化和“xxx”目标的实现。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项目建设条件

(1)地形、地貌

xxx地处秦岭地轴东西构造带南、中支山脉腹地,北有熊耳山,南有伏牛山,两条大山纵贯全境。境内地貌起伏跌宕,形成中山、低山和河谷三种类型。海拔千米以上中山区面积占49.4%,千米以下低山区面积占34.1%,河谷川地面积占16.5%,耕地面积约16.5万亩,山林面积约330万亩,境内山岭纵横,峰峦叠嶂,沟岔交织,溶洞幽雅,山水青秀,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

(2)气候条件

xxx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2.4℃,年日照2103小时,无霜期198天,平均降水量872.6毫米,室外风速冬季1.8m/S,夏季1.4m/S,主导风向西北风,最大冻土深度 250mm,平均风速每秒4.3米。良好的气象条件使工程施工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3)水文条件

xxx境内水资源丰富,地下水多为孔隙潜水,地表水主要为伊河、小河、明白河和育河。伊河、小河自西向东奔泻,熊耳山分支抱犊山,自北向南延伸17.6公里,险峰陡峭,为育河源头,伏牛山分支杨山,由南向北过境20.8公里,明白河山间流过。故xxx谓之“四河三山两道川”,境内地貌起伏跌宕,形成中山、低山和河谷三种类型。

2.3.2地基土的地震效应

根据“河南省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区划标准,该区域地震烈度为6度,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的规定,拟建道路的抗震设防烈度采用7度设防。

2.3.3场地的稳定性

拟建场地及其周围无全新活动断裂,无岩熔、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防空洞和大面积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建设。

2.3.4交通运输条件

项目建设地点均地势较平坦,且紧临公路,交通条件良好,方便施工过程所需材料的运输,为本项目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运输条件。

2.3.5施工条件

本项目所需的主要材料沙石、水泥等可到周边地区采购,通过汽车运输到施工场地。水、电等可就近引入,条件可满足施工需求。

2.3.6城乡规划及社会条件

本项目建设符合《xxx总体规划》,项目的建设有效改善了县城交通现状,对提升城市品位、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加快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社会条件良好。

2.3.7公用设施及社会依托条件

项目建设地基础设施较完备,有良好的电力、电信网络,本项目将充分利用这些公用配套设施,以降低投资成本;其它所需设施也将充分依托项目区周边的现有设施。

综上所述,该项目实施地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趋于完备,功能齐全。项目建设所需建筑材料、 装备等均可采用公路运输解决,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项目建设切实可行。

 

 

第三章    项目区交通现状评价

3. 项目区交通现状评价

3.1 项目区域国民经济

(1)项目所在区域的位置

本项目位于xxx城东部。根据项目对当地经济、交通的影响特点,确定直接影响区为xxx城东部新区区域。

(2)影响区域国民经济概况

xxx地处豫西伏牛山腹地,洛阳市西南部,总面积2477平方公里,辖12镇2乡209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人口34万。先后荣获过全国教育先进县、全国科技先进县、全国林业先进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和全省经济发展环境50优、全省最佳人居环境等56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20##年跻身首批“中国旅游强县”行列,成为河南省唯一入选的县。20##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7亿元。20##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排名第八,20##年荣膺20##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

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8.8亿元,是20##年的2.4倍,年均增长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亿元,是20##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1%,总量连续五年稳居洛阳市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0亿元,是20##年的2.6倍,年均增长2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亿元,是20##年的7.2倍,年均增长4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8亿元,是20##年的2.6倍,年均增长21.1%;全县存款余额106亿元,比20##年增加52.9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62亿元,是20##年的1.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年的8070元增加到16762元,年均增长15.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年的2725元增加到5738元,年均增长16.1%。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2.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1亿元,总量继续位居洛阳市第一。

3.2 项目区域交通现状

20##年xx高速公路建设也已完成,国道311、省道322、省道249、省道248、省道328已全部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标准,县乡道路中县道也已全部达到二级标准,乡道达到三级公路标准。以城镇道路为出发点,放射状向农村,把整个县域的道路统筹组织成“环状—放射状”的综合体系已经形成。随着城市吸引力的增强,近年来xxx客货运输量逐年攀升,公路在整个xxx客货运输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

3.3 城市道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道路设施不足

近年来,xxx城市道路建设虽然投入很大,但由于县城人口、用地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机动车、旅游车辆数量迅速增加,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等因素影响,现在路网存在的问题仍相当突出。一是道路增长速度远远不能满足交通量增长的要求;二是xxx与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相比,各项指标均偏低,这说明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供给不足,城市道路基础设施远远不够。

(2)道路网络空间结构不合理

由于多种原因,道路路幅宽度未按规划宽度实施,许多道路路幅宽度不一致,构成交通的“瓶颈”。另外由于县城为河流分割,道路过河受阻,交通需绕道而行,部分干道交通增加,造成阻塞。

(3)支路不完善

在本已不完善的主次干道格局里,支路建设缺口更大,标准很低,路况差,机动车难以通行。xxx现有支路的主要特点就是:少、弯、窄、堵。这些支路很难承担起有效的交通任务,使道路网效率进一步降低。

(4)交通管理水平仍较落后,市民交通意识仍然较差

道路功能混乱,建设与使用都未能有效把握其标准。道路标志、交通信号设施等设置不完整,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遵守交通规则意识差,摊担、停车乱占道路现象严重。随着城市机动车交通的快速发展,道路供求矛盾将会加剧。因此,道路网络需要在数量和空间结构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标准

4. 建设规模与建设标准

4.1建设标准论证

4.1.1道路等级

xxx城东部新区中环路、支四路及新增部分、支五路属城市Ⅰ级次干道,按规划确定三条道路路幅宽度分别为40米、20/40米、20/40米,设计车速均为30km/h。

4.1.2车道数的确定

确定路段通行能力采用建设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GJJ37-90)D的方法,方法计算公式为单条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Na=N0*r*η*C*n,其中:N0为车道可能通行能力,其值由路段车速来确定: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建议的一条车道理论通行能力

r为自行车影响修正系数,分有无分隔带及自行车道负荷的大小情况考虑。有机非隔离带时修正系数为1,无机非隔离带时修正系数取0.8。

η为车道宽度影响系数,c为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取决于交叉口控制方式及交叉口间距。修正系数由下式计算:

     C0           s≤200m

C=

     C0                 s≥200m

式中,s——交叉口间距(m);C0——交叉口有效通行时间比。

车道修正系数可以根据车道利用系数确定。根据国内研究结果,可采用下表所示的修正系数:

车道修正系数采用值

根据本项目的情况,经计算后确定当设计速度为30km/h时,双向4车道、4车道高峰小时通行能力分别为2108pcu/h、3214 pcu/h。而xxx君山路设计年限交通量为17039pcu/d。根据xxx君山路行车饱和度和高峰小时系数,结合考虑过去研究成果,决定选用高峰小时系数为11%,即约1170cpu/h,故xxx东部新区中环路、支四路及90m新增部分、支五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在双向四车道标准(V=40km/h)范围内,部分路段采用单幅路面(V=20km/h)。

4.2 建设内容、规模及标准

4.2.1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设内容为县城东部新区3条市政道路,全长2500.39米,其中:中环路1245.439米、支四路659.686米(含新增部分)、支五路595.267米。主要包括:道路及土方工程、电缆沟工程、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弱电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等。具体建设内容详见下表: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

4.2.2建设规模

公路按照城市次干道标准建设,全长2500.392米,其中:中环路1245.439米、支四路659.686米(含新增部分)、支五路595.267米。

4.2.3建设技术标准

根据xxx城东部新区相关规划和城市道路建设要求,结合交通量的预测结果,项目建设标准为城市次干道,设计车速30km/h,道路总长2500.392米。主要技术指标详见下表:

项目主要技术指标表

 

 

 

第五章   工程设计方案

5. 工程设计方案

5.1 道路工程

5.1.1主要设计依据

(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标【2008】);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7);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6)《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手册》;

(7)国家、省、市其他有关政策、规范、标准和条文;

(8)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经济资料。

5.1.2设计原则

(1)依据xxx城市规划办下达的道路坐标上线专用图,再结合周边单位建设的实际情况及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布线。

(2)合理选用技术指标,在工程数量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较高标准,以提高道路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城市发展的远景规划要求。

(3)在符合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少占土地,少拆迁建筑物。

(4)注意立体线型,做好平、纵组合以及与环境相配合,确保行车舒适安全美观。

5.1.3道路平、纵、横断面方案设计

(1)平面设计

平面线型以《xxx城东部新区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线型为依据,并根据设计车速调整了规划道路的平曲线。

(2)纵断面设计

道路整体以地形起伏为基准,根据路基和结构,结合相交道路、立交匝道的路面高程、相交管线高程、周围建筑物室外地坪标高进行控制。

(3)横断面设计

本项目四条道路采用两种不同的横断面设计,具体如下:

① 服务区环路:断面形式采用四幅路形式,具体为:4m(人行道)+3m(非机动车道)+3米(机非隔离带)+7.5m(机动车道)+5m(中央分隔带)+7.5m(机动车道)+3m(机非隔离带)+3m(非机动车道)+4m(人行道)=40m。

②服务支四路及90mi新增道路、服务支五路断面形式有两种:

北段:采用单幅路形式,2.5m(人行道)+1.5m(绿化带)+12m(车行道)+1.5m(绿化带)+2.5m(人行道)=20m。

南段:采用四幅路形式,4m(人行道)+3m(非机动车道)+3米(机非隔离带)+7.5m(机动车道)+5m(中央分隔带)+7.5m(机动车道)+3m(机非隔离带)+3m(非机动车道)+4m(人行道)=40m。

以上全部路段用交通标线划分车道。机动车道标线由车行道分割线及车道边缘线组成。

5.1.4交叉口设计

从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和提高道路网运输效率出发,对于条件允许主干道和次干道交叉口按照《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的相关要求进行渠化展宽设计,对相交规划支路按右进右出进行设计,沿线个别建筑出入口仅允许接慢车道,中央分隔带除在规划路口外不断开。

在平交交口处,根据道路交叉口渠化断面宽度划分相应的车道数,进口3车道,宽3米,出口2车道,宽3.5米。在路段人行横穿较多处及交叉口设置人行横道线,人行横道线宽5.0米,在距人行横道1米处设置停车让行线,线宽为0.2米,在距离人行横道线30米处划菱形人形横道预告标线。

5.1.5路基设计

(1)路基。路基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符合《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CJJ1-90)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2)填方路基在路基顶面0-0.8m深度范围内压实不小于95%,0.8-1.5m深度范围内压实度不小于93%,路基顶面1.5m以下不小于92%;零填方及挖方路基在路基顶面0-0.3m范围内压实不小于95%,0.3-0.8m深度范围内不小于93%。

5.1.6路面设计

(1)当量轴次。根据交通数据计算,新建路面结构计算采用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为4323844次/车道。

(2)沥青面层以20℃抗压模量为准,土基回弹模量采用Ⅲ-Ⅳ区粘土回弹模量值。路面结构设计以路表面回弹弯沉值、沥青混凝土层的层底拉应力及半刚性材料层的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

5.1.7道路设施

(1)过街人行道:采用人行横道方式。

(2)公交停靠站:结合道路性质,已从规范要求,全部采用港湾式停靠站。

(3)人行盲道:在人行道上设置50cm宽的人行盲道。

5.2 给排水工程

5.2.1设计依据

(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版);

(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设计规范》(GB50069-2002);

(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5.2.2给水设计

(1)给水管道位置

服务区环路给水管道道路北侧人行道上,距离道路中心线17.5米,管径DN400,管中心埋深1.4-1.8米;服务支四路及90米新增线路、服务支五路处于服务区内环路——服务区环路之间的给水管道管径为DN200,位于西侧车行道下,距中心线5m处,服务区环路——迎宾大道之间的给水管道为给水干管,管径为DN400,位于道路北侧人行道上,距离道路中心线17.5m,管中心埋深1.8m。

(2)消火栓的位置

服务区环路:消火栓位于北侧人行道下或机非隔离带内。XH3、XH11距道路中心线17.5m,距道路侧石1.5m,XH6距道路中心线12.75m;其余消火栓位于机非隔离带内距道路中心线11.5m。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m。采用公安部审定的“SA100/65型地下式消火栓”。

服务支四路及90米新增线路、服务支五路:XH1-XH2位于北侧人行道下,距道路侧石1.0m,XH3-XH4位于北侧机非隔离带内,距道路侧石1.5m。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m。采用公安部审定的“SA100/65型地下式消火栓”。

(3)绿化给水

服务区环路:绿化给水管位于中央绿化带和机非隔离带内,分别位于道路中心线西11.5m,东1m和东11.5m。

服务支四路及90米新增线路、服务支五路:绿化给水管位于服务区环路——迎宾大道中央绿化带和机非隔离带内,分别位于道路中心线西11.5m,东1m和东11.5m。

(4)管材及其他材料

给水干管及预留管管材采用PVC-M管道(公称压力1.0MPa),弹性密封圈接口。管材管件应分别符合《给水用抗冲击改性聚氯乙烯(PVC-M)管材和管件》(CJ/T272-2008)的规定。管件和阀门公称压力等级不应小于1.0MPa。

绿化给水管采用PE100给水管,热熔连接;管材管件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GB/T13663)和《水用聚乙烯(PE)管件》(GB/T13663.2)的规定。

5.2.3排水设计

(1)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2)排水平面位置。

服务区环路:位于道路北侧,距离道路中心线12米,管径D700-D1000。雨水分段排入伊河。

服务支四路及90米新增线路、服务支五路:位于道路西侧,服务环路以北段布置在道路中心线西2m,服务环路以南段道路在道路中心线西侧12m,设计管径D700-D800,雨水排入服务区内环路雨水干管中,然后排入伊河。

(3)管道基础设计:参照《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1)施工。

(4)管道接口设计:参照《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1)施工。

(5)检查井设计:检查井采用砖砌及混凝土检查井,按有地下水考虑。井盖、井座材料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并符合国家建材行业标准JC889-2001的要求。

(6)雨水口:雨水口深1米,连接管除注明者外均采用D300钢筋混凝土管。

5.3 电缆沟工程

5.3.1设计依据

(1)《xxx东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地沟与盖板》(02J331);

(3)《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4)《接地装置安装》(03D501-4);

(5)《35KV及以下电缆敷设》(94D101-5);

(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5.3.2电缆沟设计

(一)设计内容

(1)服务区环路、服务支五路:电缆沟位于道路南侧距红线1米处,设计断面形式为1.2m×1.5m(BXH),沟体采用MU20蒸压粉煤灰实心砖、M10砂浆砌筑,没3.0米设置一构造柱,没40米设置一道沉降缝,变形缝做法参见《地沟与盖板》(02J331)第81页34节点。电缆沟内双侧设置预埋件,单侧安装扁铁支架。过路预留采用15根Φ150或10根Φ150或6根Φ150玻璃钢夹砂管。

(2)服务支四路及90米新增线路:电缆沟位于道路南侧距红线1米处,电力电缆埋管采用9根Φ150玻璃钢夹砂管。过路预留采用9根Φ150玻璃钢夹砂管,预埋过路管均敷设至对面道路红线外1米处。

5.4 弱电及亮化工程

5.4.1弱电工程

本项目三条道路的弱电管线主要负担道路周边地块的电信、广电、交通信号系统及其他弱电相关部门。根据相关规划及现状要求,本次设计弱电管道单侧布置6根六孔梅花管加2根单孔PVC-U管,服务区环路位于北侧距红线0.8米处,其他两条道路位于西侧距红线0.8米处、弱电预留井位于道路红线外0.8米处。

弱电检查井做法参《地下通信电缆敷设》05X101-2,本项目工程均采用小号直通、小号三通、小号四通,上顶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板,井盖采用复合井盖。

5.4.2亮化工程

(1)供电设计

服务区环路:本路段路灯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全线设置1台专用箱变,箱变容量125KVA,高压就近下线。

服务支四路及90米新增线路:该段路段路灯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不设置箱变,电源引自服务区环路。

服务支五路:该路段设置一台路灯控制箱,电源就近引自服务区环路箱变,沿电缆沟敷设。

(2)道路照明设计:本项目三条道路照明方式采用常规照明方式。灯具间距36米,灯高10米(个别灯位稍微有所调整);本项目服务支四路、支五路北段均为城市支路,设计机动车道平均照度Eav=11Lx;南段道路为城市次干道,设计机动车道平均照度Eav=21Lx。服务区环路为城市次干道,设计机动车道平均照度Eav=21Lx。所有灯具选择用半截光型,所有灯具采用高压钠灯具并要求配置电子整流器。三条道路路灯控制采用JGK型光时综合控制器,要求能手动、自动控制个支路开关的开停。

(3)防雷接地:利用灯杆做防雷接地引下线,并与接地保护线连接。

(4)保护接地:本项目三条道路均采用等电位保护接地系统,各分支出线均采用三线五线制。

5.5 绿化工程

5.5.1设计原则

(1)结合道路所在区的环境,突出其特色。

(2)运用新颖的绿化种植设计。

5.5.2绿化设计

道路景观设计要充分利用现有区域的自然景观,结合周边用地功能需求,创造自然与人工交融的生态型景观环境。考虑到道路的主体功能要求,不可能和城市广场与公园相比,不需要大量的建筑设施,而以植物的造型和构图为主要手段。

根据道路沿线环境及植物生长特性选用树种,以降低噪声、减少粉尘污染、美化路容、绿化环境为目的;以经济、美观、大方、便于管理、可实施性强、与周围自然景观相协调为指导思想,选择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的树木、草等品种进行种植。

中央分隔带种植常绿草类,如马尼拉草、台湾草等,间种常绿低矮灌木,如黄心榕、黄金球等,并适当以鲜花点缀,起到隔离、降噪、减震、防尘、遮挡眩光作用。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

6. 环境影响评价

6.1 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x城东部新区内。该位置周围环境状况较好,水体、大气、土壤和植被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且附近无重污染企业。

6.2 社会影响评价

本项目是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是贯彻落实xxx城市路网建设战略的需要,符合《xxx城市总体规划》和《xxx城东部新区总体规划》要求。项目的建设需要拆迁附近的居民用房。在拆迁过程中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执行,使拆迁对居民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6.3 环境影响分析

6.3.1环境分析依据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86)国环字003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90)17号令;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5)《水土保护工作条例》;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 )。

6.3.2施工期环境问题分析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改变了原来的地貌和水系,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植被和区域生态系统,可能对生态格局造成影响。

施工期主要污染源为: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土石方的挖掘、路面铺筑材料装卸等产生的扬尘;施工中产生的生产废水及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工程取、弃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1)噪声影响分析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施工作业噪声不可避免,根据施工线路和区域内居民点的分布情况,提出如下施工噪声减缓措施:

①各运输车辆经过居民住宅附近适当控制车速。

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在居民居住周围,夜间(22:00 ~次日6:00)禁止施工,以免影响居民正常休息生活。

③施工期间尽量使用产生噪声小的设备;对施工机械做好养护,避免不必要的噪声产生。

(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间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为扬尘和汽车尾气。干燥地表的开挖和钻孔产生的粉尘,一部分悬浮于空气中,另一部分随风飘落到附近地面和建筑物表面;开挖泥土堆砌过程中,在风力较大时,会产生扬尘;在装卸和运输的过程中,又会造成粉尘的扬起和洒落;雨水冲刷夹带的泥土散布路面,洒干后因车辆的碾压或风力引起二次扬尘;开挖的回填过程中也会引起大量粉尘飞扬;建筑材料的装卸、运输、堆砌过程中将引起粉尘洒落及飞扬。

施工车辆、机械排放的废气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以及运营期对区域环境空气的影响。

各个时期主要大气污染物影响分析

●…污染轻度影响     

○…污染重度影响

针对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如下降尘措施:

①运送土方及散装道路铺筑材料运输车应按规定加盖毡布遮盖或其它防止洒落措施,装载不易过量。

②对运输过程中洒落在路面上的泥土、水泥、黄砂等铺筑材料要及时清扫,以减少运行过程中的扬尘。

③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施工临时占用场地恢复。

(3)水环境影响分析

道路施工主要有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产生。施工废水为混凝土搅拌机清洗废水,生活污水为施工人员洗漱污水。

混凝土搅拌机清洗废水具有悬浮浓度高、水量小、间歇集中排放等特点。

施工生活区属于无给排水卫生设备的临时住所,生活区产生的废水,均有组织的浇灌附近农田。

采用上述措施后,施工期产生的少量生产废水,均能回用于施工现场洒水降尘。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对地表水没有影响。

(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路面清理废弃物、施工废渣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①对于路面清理废弃物,可进行分类处理,可回收利用的沙石应统一收集,回收利用;

②不可回收的废弃物,也应统一收集,运送至指定的垃圾处理厂存放,禁止随意排放;

③施工营地产生生活垃圾,应安排工人打扫收集,运往指定的地点放置。

6.3.3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声环境影响分析

营运期噪声源主要是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拖拉机、三轮车等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交通噪声。

(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营运期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各种机动车行驶产生的尾气排放,主要的污染物为CO、HC、NOX等。汽车尾气属于线型流动污染源,对道路20  ~50m范围以内的影响较大,50m以外随着距离的增加影响逐渐减少。

另外,道路上行驶汽车的轮胎接触地面,使路面积尘扬起,会产生二次扬尘污染。

6.4 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施工期间以及建成投入使用后会产生一些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噪声、扬尘、废气等污染源。但经过采取治理措施后,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第七章  招投标初步方案

7. 招投标初步方案

7.1 招标投标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及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职能部委最新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

7.2 招标方案

7.2.1招标程序

根据有关规定,项目工程招标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1)建设单位向招标主管部门提出招标申请,经批准后,编制招标文件。或委托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办理。

(2)发布招标广告或招标通知书。

(3)对招标企业进行资格审查,组织投标企业勘察施工现场。

(4)编制标底。委托招标代理机构招标时,审定标底。

(5)工程开标。由招标单位主持,在招标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当众启封标书,宣布标价,公开标底,进行评标、决标。

(6)签订承包合同,中标企业确定后,由招标单位发出经招标管理部门签发的中标通知书,招、投标双方在一个月内签订承发包合同,并经招标管理机构审定。

7.2.2对中标单位要求

(1)对中标的工程施工、安装单位,其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通讯标书中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必须亲自到现场,原则上不得中途换人,如确实需要换人,必须征得甲方同意,且一旦甲方发现所换人员不称职,中标单位必须立即撤换,如由于换人而引起质量、延误工期、增加造价等问题,应由乙方负全责。

(2)本项目不接受联合投标,不允许中标人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也不允许将中标的项目分解后向他们转让。

(3)对设备、材料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的产品供货,未经甲方同意不得变更。

7.2.3招标组织形式

招标的组织形式有自行招标和委托招标两种形式。具备编制相应招标文件和标底,组织开标、评标的能力的业主可以自行招标;凡不具备条件的业主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机构代理招标。

在工程项目各个招标阶段,建设单位应组织专门机构(招标人),整体把握,依法办事,严格控制和调整招标工作,从而保证招标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和有序的原则下进行,必要时,可委托专业招标机构进行具体操作。

在资格预审阶段,由专门机构组建“资格预审评审委员会”进行资格预审工作。参加人员:应具有执法监督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经济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不少于5人。

在评标阶段,由专门机构组织“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专家组成,成员人数应在5人以上。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 2/3。上述专家应当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8年并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同等专业水平。其中的评审专家应从当地专家库,利用电脑随机抽取,不能以任何形式预先指定。

7.2.4招标方式

招标方式可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议标(直接委托)三大类型。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本项目采用公开招标方式。

招标基本情况表

项目名称:xxx城东部新区中环路、支四路、支五路建设项目

7.3 招标

本项目的招标活动委托给依法设立、从事招标代理业务并提供相关服务的甲级招标代理机构,具体程序如下:

(1)本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先履行项目审批手续,取得批准后委托招标代理机构进行公开招标。

(2)招标代理机构在国家指定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

(3)本项目的招标文件应当包括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的标准,投标报价要求和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以及拟签定合同的主要条款。

建筑设计招标:勘察设计是整个项目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对项目的设计进行公开招标时,面向国内外公开选择设计单位,投标人的资质要求甲级。

施工企业选择招标:施工企业要求资质在一级以上,面向全国公开选择投标人。

7.4投标

(1)本项目投标人应当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并应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投标文件的内容应当包括拟派出的项目负责人与主要技术人员的简历、业绩和拟用于完成招标项目的机械设备等。

(2)投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将投标文件送达投标地点。公开招标的项目投标人少于三个的,招标人应当依照本办法重新招标。

(3)投标人拟在中标后将中标项目进行分包的,应当在投标文件中载明。

(4)投标人不得相互串通投标报价,不得排挤其它投标人的公平竞争,不得损害招标人或其它投标人的合法权益。

(5)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投标,也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它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

7.5 开标、评标和中标

(1)开标由招标代理机构主持,建设单位参加,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招标文件中预先确定的地点,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

(2)评标由招标代理机构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由五人以上单数组成,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3)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客观、公正地履行职务,遵守职业道德,对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

(4)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向其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投标人。自中标通知发出三十日内,招标人和中标人应按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

7.6招标审批核准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规定,本项目招标需经主管部门核准。具体招标项目见下表:

审批部门核准意见

第八章  节能措施

8. 节能措施

8.1 燃油节能

道路建设项目的节能主要体现在营运车辆耗油的节约上。而影响车辆耗油量的主要因素除车辆自身的技术性能外,道路所能提供的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是决定其耗油量大小的关键。本项目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节约油耗:

(1)新增道路缩短里程节约油耗。

(2)增加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压力,使汽车提高行车速度减少油耗。

(3)增加通道,使相关道路减少拥挤,提高汽车行驶速度减少油耗。

8.2 电气节能

本工程主要能耗是电能,照明、给排水等系统都是电能消耗,因而在电气设备选择、配置很关键。在电气节能方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方案选择时尽可能运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

(2)选择节能型的产品,如选用高效、长寿、节能的光源和灯具、选用节能型机电设备;

(3)设备容量选择要适宜,台数要合理,尽量防止轻载或超载运行;

(4)装设功率补偿设备。

8.3 土地节约

土地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要特别注重集约和节约使用,从制度上、管理上采取有效措施,把单位土地利用强度作为考核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绩效的重要标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坚决制止超预算建设,道路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用土地的大户,在道路建设中节约用地至关重要。

 

 

第九章  劳动安全卫生

9. 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9.1 设计原则及采用的标准

9.1.1设计原则

(1)劳动安全及卫生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放为主”的方针,根据国家及地方相关劳动安全及卫生的规程、规范及标准,确定工程设计采用的劳动安全及卫生技术标准。

(2)因地制宜,选择技术成熟、性能可靠、经济实用的劳动安全及卫生措施工艺。

(3)最大限度减少劳动安全事故隐患,确保工程施工期间安全、文明施工。

9.1.2采用标准

(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7);

(4)《机械防护安全距离》(GB12265-90)。

9.2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

(1)运营期间危及劳动安全因素

运营期间危及劳动安全因素有:火灾、电气设备过载及供电设备故障;排水系统不完善,道路地震设计烈度设防未满足要求;应采取适当的防范和控制措施,避免人员伤亡事故发生;排水管在长期运行中会产生沉淀物,沉淀物发酵产生有害气体,由于排水管通风不畅,容易造成养护人员的伤害。

(2)运营期间影响卫生因素

运营期间影响卫生因素有:道路车辆通行量增加引起环境空气质量差;照明亮度不够及照明质量差;排水系统设施不完善,污水乱排以及垃圾站设施不完备影响周边环境卫生。

9.3 安全卫生措施

9.3.1劳动安全措施

1) 土石方工程期间,严格按照工程要求根据土石方工程施工的有关规定、规范和规程开展工程施工,开挖后的断面按规定要求及时支挡防护,及时衬砌;开挖产生的土石方运至指定地点存放,不能随意弃土存放。

2) 工程施工期间,应遵守市政建设的规定,实施屏蔽封闭施工,以防非施工人员和车辆闯入,造成伤亡事故;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做到各负其责,各施其职,严禁无证上岗操作。

3) 施工期和营运期各类机械作业,均应按照有关规定、规程和标准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加强机械设备维护和检修,杜绝设备因失检、失灵而带病运行;种类电器设备应有警示标志,以防设备过载或泄漏时因设备损坏、燃烧、漏电等产生人员伤亡事故。

4) 排水管道的养护人员在进入排水检查井养护时要配备防毒面具,以防排水管中的有害气体对养护人员的伤害。

9.3.2卫生方面措施

1) 对产生的有害气体、粉尘、油烟及废热等场所,应根据有害物质的特点、性质、数量和危害程度,考虑采取有效的消烟除尘和通风措施,配置必要的除尘、净化或回收装置,以保证施工场所及其周围环境空气达到国家环保、劳动卫生及能源部门等有关法规、规定的标准。

2) 对操作高噪声、振动设备的工作人员,应配备隔音耳塞并对设备采取加减振垫等,以保证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方案

10. 项目实施进度方案

10.1 项目管理

(1)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建设过程中,接受xxx投资、财政、市政、审计等部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建成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竣工验收。

(2)本项目的实施严格按照“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等原则进行管理。

(3)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对本项目建设工程质量负主要责任的领导、参建单位的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追究制度。

(4)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过程中,聘请有资格的监理单位和人员,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理,抓好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

(5)加强项目质量管理,项目建设单位要经常地对项目区进行检查,其它单位也要做好配合工作。

10.2 项目实施原则及内容

10.2.1项目实施原则

在项目建设实施的过程中,要本着“全面布局、合理安排、科学设计、保证质量、先急后缓”的原则,认真组织项目的实施。

10.2.2项目实施内容

(1)准备工作: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报批、造价预算、招投标、准备设计资料等。

(2)勘察设计:项目区的测量勘察、初步设计及审批、施工图设计。

(3)施工:设备的采购、落实协作关系、土建施工、设备安装与调试等。

(4)峻工验收:交工验收。

10.3 各阶段的进度实施安排

为保证项目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应合理安排工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立项后,应尽快着手进行场地勘察、资金筹措等前期工作。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设备及工程招标、场地准备可同步或交叉进行。整个项目工程建设期12个月,即从20##年7月至20##年10月底,阶段工程实施进度安排见下表:

xxx城东部新区中环路、支四路、支五路建设项目施工进度表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1估算依据与说明

(1)《投资项目经济咨询评估指南》(咨经【1998】11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164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发改投资【2006】325号第三版);

(4)《河南省建(构)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2008版);

(5)近期洛阳市、xxx建设工程材料价格信息。

11.2编制说明

(1)本项目的道路建设工程根据其宽度和长度,参照xxx同类道路当时的造价水平计算,并参考洛阳市道路工程造价指数信息进行调整,以单方指标计入。

(2)工程建设期按12个月,可研阶段暂不考虑银行贷款,故不涉及银行融资利息。

11.3主要费用取定说明

11.3.1土建工程

根据项目单位提供的道路工程相关资料,参考本地现行概算编制定额、材料预算价和各类收费标准估算本项目的各项工程费用。

11.3.2其它费用估算

本项目其它工程费用,按照河南省财政厅【1998】2000号文件规定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及市场行情确定。

11.4总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4590.32万元(详见本项目总投资估算表)。其中:建设工程费用3733.32万元,其它费用633万元,预备费用112万元,不可预见费用112万元。

11.5 项目资本金所占比例

本项目总投资4590.32万元,项目建设资本金为1500万元,其中项目资本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为32.7%。

11.6 资金筹措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4590.32万元,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为项目单位自筹与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解决。


xxx城东部新区中环路、支四路、支五路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第十二章   经济评价

12. 经济评价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包括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两个方面。财务评价是从企业(或项目)角度研究和评估工程建设的经济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或社会角度研究和评估投资行为的经济合理性。本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其建设投资实行以地养路的办法。业主单位以本项目的土地出让金和资本金与建设总投资基本平衡为原则,进行建设成本控制,不考虑投资的回收,故不进行财务评价。而国民经济评价,就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用货物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通过社会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判断、评估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本工程建设总投资为4590.32万元,由项目实施单位自筹及银行贷款解决。

本项目评价期包括建设期和建设后预测年限,建设期为1年,预测年限为20年,评价基年为20##年,评价末年为20##年,评价期共21年。

12.1 国民经济评价

12.1.1评价方法与指标

评价方法是运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对项目进行经济分析,把项目的费用和效益数量化后,通过效果指标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而对项目作出较为全面的估价和决策。对于单个方案项目评价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法(DCF法),其基本原理在于先估计项目寿命期内的效益流与支出流,再对其采取折现,使不同期发生的效益和支出可以相加。

在DCF方法中,主要评价指标为: 经济净现值指标(ENPV)、效益-费用比指标(B/C)、经济内部收益率指标(EIRR)。

12.1.2评价参数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发改投资【2006】325号第三版)及有关资料,确定本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有关参数如下:

(1)根据国家发改委规定,取社会折现率为12%;

(2)残值:项目残值为工程建设费用的50%,在评价末年以负值计入经济费用。

12.1.3基本考虑

(1)国民经济效益是指在一定的资金投入条件下,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本项目采用“有、无比较法”来确定效益。当现有相关道路拥挤度大于1.0时,“无项目情况”应以最少投资来改造现有相关道路,使路网在最低服务水平下维持车辆通行。

 国民经济评价从国家角度考察新建工程所付出的代价和工程建成后对国民经济所产生的效益,以及使用者所获得的效益,通过对上述工程造价和效益的分析,从经济上判断该工程的经济合理性。

本国民经济评价,是通过有无服务区环路、服务支四路、服务支五路工程的对比,来计算车辆运输成本和时间的节约效益,附近路网的车辆运输成本和时间的节约效益。对上述这些效益和投资成本同时考虑,通过内部收益率(EIRR)、净现值(EVPN)、效益成本比(EBCR)等指标,来评价建设工程的经济合理性。

(2)运输成本模型

车辆运输费用主要有燃料费、润滑油费、轮胎损耗、车辆折旧、保养修理费、保险费和固定等费用组成。运输成本模型详见下表:

运输成本模型

注:  V---车速 (Km/h)

      C---车辆运输成本,元/千公里

      r ----通货膨胀率(即涨价系数)

      T----计算年份

(3)车速模型

城市道路的车速主要与路段饱和度,交叉口间距,路段行车条件和侧向干扰等因素有关;本评价采用车速模型详见下表:

车速模型

注:V---路段平均行使速度,Km/h

 Z---饱和度,(交通量/通行能力)

L---交叉口间距,m;当L>1000m时,L采用1000m

12.1.4效益计算

本评价仅考虑直接经济效益,主要有如下几种;

(1)xxx城东新区中环路、支四路及90米新增道路、支五路3条道路建成后,由于行驶车速提高和行使里程缩短,使运输成本降低和时间节约,而获得的车辆运输成本节约效益和时间节约效益。

(2)效益公式

①客运晋级效益(Bj1)

本项目的建成,改善了运输条件,车辆的运输成本随之降低。计算公式如下:

Bj1=(CW-CY)×Q×L×365×10-6    (万元/年)

式中:

Q—客车的交通量, (辆/日);

L—公路里程, (公里);

CW,CY —无项目和有项目时的运输成本,(元/辆.千公里)。

②货运晋级效益(Bj2):

本项目的建成,改善了运输条件,车辆的运输成本随之降低。

计算公式如下:

Bj2=(CW-CY)×Q×L×365×10-6(万元/年)

式中:

Q—货车的交通量,(辆/日);

L—公路里程,    (公里);

CW,CY —无项目和有项目时的运输成本,(元/(t.km)。

③缩短里程的效益(Bd):

计算公式如下:

Bd=C0*Qd*(L-l)*365*10-6    (万元/年)

式中:

C0—与公路新建当时交通量状况相应的客、货车的运输成本;(元/(辆.千公里)  

Qd—公路缩短里程上的客、货车的交通量,(辆/日)

(L-l)—新建公路缩短的里程,            (公里)。

④减少拥挤的效益(By):

计算公式如下:

By=(CW-CY)×Q×Lxg×365×10-6  (万元/年)

式中:

Q—交通量转移后原有相关公路剩余的交通量, (辆/日);

Lxg—相关公路里程,(公里);

CW,CY —无项目和有项目时的运输成本,(元/(辆.千公里)。

⑤旅客节约时间效益(Bk):

旅客节约时间效益计算公式为:

Bk=Ck*T*Qk*365*10-4           (万元/年)

式中:

Ck—客车时间价值,   (万元)

QK—客车的交通量,   (辆/日)

T—全程节约时间,     (小时)。

⑥运输工具的周转时间效益(Bh):

货物节约时间效益计算公式为:

Bh=(Pr*Qh*I*T/16)*10-4         (万元/年)

式中:

Pr—计算年度在途货物平均价值;(元/车)

Qh—货车平均日交通量;      (辆/日)

I —社会折现率; 取12% 

T—全程节约时间。  (小时)

⑦减少交通事故效益(Bs):

计算公式为:

Bs=Ps*(Jw-Jy)*Q*L*365*10-12      (万元/年)

式中:

Ps—公路交通事故平均损失费 (万元)

Jw—无此项目时的事故率     (次/亿车公里)

Jy—有此项目时的事故率     (次/亿车公里)

Q—新建公路平均交通量       (辆/日)

L—新建公路里程              (公里)

12.1.5成本计算

(1)判断社会状态改进要用完全竞争的市场均衡价格,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转轨经济都因多种原因而使价格偏离这样的均衡价格较远,因此经济学者发展了以口岸价格为基础的影子价格体系。国民经济评价的投资成本应采用影子价格,但鉴于我国大部分商品已处于供求均衡或与国际接轨,在市场机制已基本到位的情况下,可只对少量扭曲的并作为项目主要的投入产出物作影子价格调整,已无必要制定全面的影子价格或分解成本价格。

(2)影子工资

关于影子工资,考虑到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及本工程特点,人工费在建设费用中所占比重较小,《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规定,本研究工程建设项目取劳动力影子工资换算系数为1.0。本项目人工影子工资为26×1.0=26元/日。本项目人工经济费用调整结果为:

人工经济费用=人工影子价格×总工日

(3)土地价格

土地作为项目的特殊重要的投入物,如何反映土地资源的费用和效益,对基础设施项目的经济分析结果会产生重要影响。土地的影子价格就是当土地的最优利用时边际收益的价值。土地是稀缺的资源,在供不应求的条件下,通常采用土地机会成本来近似代替土地的影子价格。土地机会成本是土地用于该用途所获得的最高净效益,本研究建议用该地区内土地征用后政府公开招标出让的平均价格作为其影子价格。

12.1.6建设期经济费用调整计算

本研究建设项目的费用包括两部分内容:建设期费用和运营期费用。建设期费用包括建安费、设备及工具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它费及预留费等,运营期费用包括日常养护费用、管理费用、大修费用等。

(1)为了简化计算,建设项目的费用以估算价格替代。

(2)运营期运营费用调整计算

随着交通量的逐年增长,道路破坏程度不断加剧,道路所需养护、大修费将逐年增加;评价期考虑职工工资及福利水平的提高,预计年增长率均为6%。根据建设期的经济费用与财务费用的调整比例,推算养护、管理及大修费的经济费用。

日常养护:根据xxx现有路桥梁养护费用的投入情况,确定本项目编制年的养护财务费用为9万元/公里。

大修费用:本项目路面结构类型采用混凝土路面,预计每十年进行一次大修,大修财务费用为当年计划养护费用的10倍。

即大修费用按90万元/公里计。

管理费按200万元/年计,管理费用年上涨率6%。

12.1.7国民经济评价结果

根据项目评价期内历年的效益、费用,计算得到本项目内部收益率为18.11%,高于12%的社会折现率,经济效益费用比1.61,投资回收期为12.83年,如下表:

  国民经济评价结果

12.2国民经济敏感性分析

由于国民经济评价采用的数据主要来自预测和估算,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在建设、运营过程中会受到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使建设费用、国民经济效益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项目的评价结果。国民经济敏感性分析即分析经济发展波动、物价变化、工期延长等因素变化导致效益减少和建设费用增加等不利情况对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分析不确定因素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预测项目可能的风险。

本敏感性分析是通过增加或减少投资成本和效益值,分析其评价指标的变化,来判断本项目的抗风险能力。评价结果详见下表:

项目经济敏感性分析表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社会市场经济机制的逐步完善,产品价格越来越取决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由于不同程度通货膨胀的实际存在,使投资越来越变得无法准确预测,而敏感性分析为这种不确定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本研究项目国民经济投资内部收益率为18.11%,大于12%的社会折现率;当成本增加10%、效益减少10%时,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4.84%,略高于12%的社会折现率,经济效益费用比1.01,投资回收期为15.2年,经济敏感性分析表明该项目具有良好的抗风险能力。

12.3评价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知,该项目的建成可以较大程度的提高通行条件,提高道路服务水平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附近路网的交通量,减轻附近路网的压力,大大节约了车辆通行时间,从而获得车辆运输成本节约效益和时间节约效益;同时良好的通行条件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并为附近百姓的出行带来方便,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总的来说,某某北三路工程从国民经济评价角度看是可行的,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亦是十分有利的

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

13.1 结 论

本项目的建设,是xxx东部新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县城东部新区路网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有助于促进xxx城起步区的开发建设,改善公布新区交通状况,同时也是展示东部新区形象的人文景观通道。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xxx土地利用规划及道路交通建设规划,经过多方面的分析论证,认为本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同时项目的建设可大大改善周边职工、人民群众的交通出行状况,地域地位十分重要,其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13.2 建 议

(1)本项目应尽快加紧进行项目前期工作,及早安排征地拆迁等工作。

(2)施工时应做好各种组织工作,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各方面的影响。

(3)应加强施工组织设计,与各管线施工单位充分协调,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矛盾。

(4)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粉尘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绿化也应做好后期养护工作。

(5)路堤的填料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有机土、含草皮土、含有腐朽物质的土、生活垃圾等。路堤基地原状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换填,并予以分层压实,压实度应符合表列要求。

(6)路基土石方施工应尽量避开雨季进行,当需要安排雨季施工,则应设置临时排水系统,认真做好开沟排水工作。

(7)土石施工拟采用机械化作业,并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不同机具,合理组织作业,以最大限度提高工效,加快进度,确保质量路基开挖和填筑,应做好排水工作。

(8)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进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