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管理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精益生产管理方式由丰田创造。作为低成本、高品质、快速的交货期以及高士气的员工及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方法,已经在全球的制造业被作为一种制造管理的宝典付诸实践。自精益生产管理被引进中国并由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作为先锋的带领下,已经被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与合资企业所广泛推广。近5年,除了世界优秀的制造企业外,更多的企业已经开始将精益作为公司的制造战略主要部分开始了精益实践。

在这个精益之旅的路上,有取得了丰硕成果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是精益本身的问题,还是实施方法的问题,对很多想实施和正在实施精益的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期望的答案。

中国精益实践调查将对在中国的企业,包含外资与内资实施精益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在这个调查中,将从对精益的认识、实施的方法、实施的结果三个大的纬度进行分析,以展示精益在中国的总体实施状况。

一.造价控制和管理在施工阶段中存在的问题

1.价格浮动问题

    工程的价格在建国之初是由国家直接指导监控的,具有计划控制性,施工单位直接按照国家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规定的定额和有关取费标准制定,不存在价格浮动的问题,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前进,价格交给了市场进行调节,价格会随着供求关系而上下波动,出现了供过于求或者供不应求的情况,市场价格决定着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同时工程项目的规模及对市场的需求也决定着市场价格,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所以,对于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尤为复杂,我们需要从实际出发去把握价格的规律,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对造价控制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保持工程投资与工程生产能力的平衡。

2.预算编制中的问题

准确的预算是报价决策的依据,是保证施工阶段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所以,如果在预算编制中出现漏洞或问题,就会直接影响施工阶段的造价,而目前在我国许多地方的建筑行业中都存在复合标底评标法的“游戏规则”,再加上企业内部定额尚不完善等原因,使得预算编制中存在了以下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报价决策的准确性。

3.质量监控问题

质量是建筑行业的灵魂,没有过硬的质量就没有建筑企业的发展,就没有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机会,所以,质量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在这行业中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直接导致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4.法律纠纷问题

法律纠纷问题会导致施工阶段造价成本的急速剧增,因为在纠纷期间,既拖延了在规定工期内要完成的建筑项目工程,也增加了建筑单位因拖延工期而发生的赔偿金额,所以我们应该要特别注意预防恶意变更行为的发生,比如承包商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地方群众为了个人利益,使用弄虚作假的手段去增加成本投资。

二.实施精益的企业规模

从实施精益的企业规模来看,出现两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对于外资企业,大规模的集团公司实施精益的多。而对国内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则中等规模的企业实施精益的多。

基础来看,外资与内资的比率基本相当,外资占51%,内资占49%。而对于销售额低于1亿RMB的企业,几乎只有外资企业在全面实施精益生产管理方式。从员工规模来看,大部分集中在中等规模的企业,员工人数在1000到5000人的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的数量占到总数量的79%。对于外资企业,似乎受规模的影响并不到。

    由于精益的实施,同样需要投入一定的费用,如聘请咨询顾问、派送员工外出接受培训、学习参观等等。虽然导入精益的费用与实施一套ERP的费用不能相提并论。但由于企业领导认识为主,以及其他各方面原因的综合影响,很多企业还是不愿意在咨询方面去进行一定的投入。聘请专业的精益公司,费用一般每年为40万RMB—300万RMB不等。而实施一套ERP的费用则从几百万到几千万不等。如此大的悬殊,为什么很多企业的高层领导愿意花费很大的代价去上一套ERP系统,而不愿意聘请咨询顾问实施精益呢?这个答案主要还是源于管理咨询在中国本身存在的时间不长所致。在很多企业领导看来,顾问并未提供眼睛可看得到的实际东西,而企业就每天伏给他看似昂贵的价格(相对企业员工的平均每日工资),对于他们来说,有点无法接受。

三、对精益管理的认识

在对精益的认识方面,66%企业都希望通过精益生产管理来改善公司的运营绩效。从这点来看,大多企业已经认识到精益可以改善公司的财务效益。但将精益作为公司战略来思考的企业中,几乎只有外资企业(占调查总数的14.5%),内资企业则非常的少(不到调查总数的1.0%,实际为0.97%)。(表1;图1)

表1:

外资与内资企业对精益认识的比较

将精益生产管理作为一种新工具进行尝试的企业中,外资企业占调查总数的7.25%,内资企业占调查总数的0.48%。这说明了外资企业在学习和使用新的管理方面远比内资企业超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主流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都来自于西方。而内资企业似乎对管理的重视性则远远落后外资企业,虽然改革开放已经30年,但对管理的认识方面,我们处于非常落后的状况。甚至还有不少的内资企业将精益作为提升公司形象的工具来看待,调查发现,虽然他们高举全面精益生产管理的旗帜,但实质还停留在基本的5S层面。而外资企业则几乎没有(占调查总数的0.97%)。

图1 :对精益的认识

以ERP的导入与精益咨询相比,不仅仅对精益咨询本身这样,对其他管理咨询还存在同样的效应。

四、精益实施的方式

    在借助何种力量实施精益方面,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在总体上的观点差不多一致。

占总数83%的企业都表示是以聘请咨询公司以咨询的方式进行推动(参考数据19,20)。8%的企业表示依靠自己的力量自行推动。这其中大部分为外资企业,实际情况是这些外资企业由于其总部在多年前就开始推动精益,所以当他们到中国进行投资后,同样也要求中国的公司推进精益,由于其母公司已有了多年的精益经验,所以他们更愿意将母公司的推进经验和自己的文化传承给其全球的子公司,包括中国子公司。(表2;图2)

表2:

内外资实施精益方式的选择

    还有将近8%的公司不会依赖咨询公司,而主要是依靠自己进行推进,其方式有三种:一种是从外部聘请一些讲师对精益进行讲解,由内部的人员自行推动。另一种方式就直接招聘精益专才进行推动。还有一种方式就将管理人员送到外部进行培训,回来后承担推进的任务。

在所有这些推进的方式中,选择外部咨询公司协助所取得效果最令企业满意。其中63%的企业认为“改善了局部的运营业绩”;22%的企业认为“取得了突破性业绩,成为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8%的企业认为“对公司的管理产生了变革,并形成了一种文化”。这说明聘请外部咨询公司在某种程度上讲,只产生了好的结果。这些公司自高层领导或集团总部,都要求将精益作为公司的重要的综合性管理系统进行实施。特别是一些外资企业(参考数据21)。

图3:实施精益的方式

认为“没有取得取得实质性业绩”或者“甚至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的企业只占了总数的6%左右。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咨询公司选择不恰当或咨询顾问未能真正有效帮助企业所致。
五、结论

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企业的领导们越来越重视精益的管理的方式。在对精益的认识中,大部分的公司(66%)是将精益作为改善运营绩效的工具,只有15%的公司将精益上升到公司战略层面。甚至好有少部分公司实施精益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公司形象。在精益的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公司(超过70%)表现出对实施的项目管理存在明显的不足,只有小部分公司(低于25%)认为在项目管理管理方面做的不错。在精益实施的结果方面,那些将精益管理作为公司战略管理系统的公司,取得了明显的成果。而在认识上对仅仅将精益作为一般方法,甚至作为是提升公司的公司,对实施的结果表现不太满意。

 

第二篇:安全管理调研报告

安全管理调研报告

目前,全国在党中央领导下积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作为化工企业,更要把此活动落到实处。

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是安全。最近,厂领导组织车间及有关部门召开座谈会,讨论科学发展在安全方面的应用与发展,各车间主任及班组长针对自己的工作岗位及工作性质,都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比如:一车间甲酯房味太呛人;二车间上料机无防坠落装置、氯气瓶二氧化硫瓶混放;三车间投料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四车间电线凌乱;五车间噪声危害;以及职业病等,针对以上问题,大家各抒己见。 其实,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安全生产主要应从两方面考虑。

第一,客观方面。

首先根据工作性质、工艺流程、周边环境等制定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以便职工学习应用,切实做到有章可循。其次,进一步完善、改进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在制定计划目标后,要通过组织、控制等来完成目标。而控制分为事先、事中、事后三种形式的控制。我们不妨多采取事先控制措施,根据工作情况,事前分析一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安全事故,提前采取措施,消除弊病,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企业损失。正如常人所说的:“看病不如预防,预防不如讲卫生”。

第二,主观方面。

每根绳子断裂的地方是最细的地方,每次安全事故发生的时候是意识最弱的时候。因此要不断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而如何提高安全意识,采取怎样的措施又是一个关键问题,除了实施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外,定期组织学习,提高职工素质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职工的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也就相应的提高了,让每位职工都意识到自己的健康、平安也是全家人的健康平安。

总之,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