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甸完小课例研修报告

苍岭镇中心小学云甸完小《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研究》课 例 研 修 报 告

一、研修背景:

目前,我完小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实施,目标的落实和达成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1、有效的教学目标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体现教学目标的功效。

2、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达成不到位。

3、教学目标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不强。

4、学习中,教师对学习目标落实、实施的方法、过程做不到位。

5、教师在备课前和备课中对教师用书、文本、课标、学生、单元重点钻研不透,备不到位,致使学习活动的实效性不强。

6、学习目标的落实随意性太大,实效性不强,效率不高,目标的达成不凸显效果。

7、教师对学习目标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实效性的目标落实始终处于被动。

8、对学习目标的重要性理解不够透彻。

9、对减轻学生课余负担工作未按要求落实。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完小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育理念、教育能力、政策观念、课例研修的科研意识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学校依法办学理念,最终达到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因此,完小本着以党的十八大和“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力图通过“理论学习------培训-----实践------总结反思”的校本培训方式,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通过教育理念、教育能力、政策观念、课例研修的学习,提升教师依法办学的理念,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以全面推进“参与式”教学方式为先导,以课例研修为突破口,以培训学习和教师参与研究为主要形式,以培养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课例研修的目的

“课例”是教师学习的“认知支架”; “课例”是教师直面教学共同分享的“平台” ;“课例”是教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课例研究”能够增长教师的实践智慧,使教师成为有研究能力的实践者。 学校是教育发生的地方,课堂是教师成长的地方。我们希望通过集中研修,理论学习,经验总结交流,最终达到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促进学校办学质量之目的。通过学校校本培训的开展,增进教师间的交流,增强教师间的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努力竞争的思想意识,提高学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此次的课例研修是教师研修团队的共同行为,在关注对真实教学问题的发现、研究与解决的同时,将理论学习与备课、说课、授课、观课、议课、反思等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更多的教师掌握并运用课例研修的方法,改进常态教学、区域研修和校本研修,促进不同教师群体的发展。

三、课例研修主题的确定。

在20xx年1月27日这一天,苍岭镇中心小学对课例研修校本培

训工作进行了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何校长对本次课例研修的目的、意义及对教师专业成长所起的作用并对下步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教科室主任刘老师针对各完小团队进行课例研修时应开展的工作及注意事项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排。

在20xx年2月24日这一天,教科室刘主任对教材进行了梳理与解读,对教师存在困惑的章节和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对此次课例研修中,教师们应该完成的任务和团队要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明确要求。

在20xx年2月25日这一天,教科室刘主任对课例研修的主题确定“三实践两反思”的工作,以及案例的撰写和课例研修报告的撰写进行了逐一的要求与说明。

在20xx年3月19日至20xx年3月21日这三天,我们完小又进行了集中培训。在此次的完小的集中培训会上,我们完小的课例研修组长李荣老师又对我们完小此次《数学学科课例研修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此次进行的课例研修的指导思想、研修背景、研修目标、课例研修主题、人员分工、研修方法、具体安排、研修成果(包含过程性成果和终结性成果)及注意事项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与安排。

通过中心小学举行的三次集中培训和我们完小举行的三次集中培训的工作安排及要求,同时为了“提高教师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能力,加强教师目标贯通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宗旨,我们完小的课例研修组以校本研修为载体,关注教师课堂教学中

目标意识的培养,特制订我们云甸完小课例研修的主题为:“教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研究”

四、围绕主题,选择研修内容

在确定研修主题之后,大家就聚焦案例教学,展开了充分的研讨,围绕课例研修主题“教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研究”, 教师们的关注点很多:如何将课标细化为教学目标?如何体现数学学科特色,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如何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章节具体内容来确立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何渗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如何??基于对课标、教材理解的深入讨论,我们云甸完小课例研修组特制订了我们此次课例研修的案例为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

研究前,我们将完小两个五年级的六十三人分成了三个班,由徐永明老师根据研修案例进行授课。从重新组成的这三个班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是参差不齐,而且有一个班的中下学生偏多,这也给教师的案例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1、合理选取案例。

课堂时间有限,容量有度,面面俱到地覆盖知识点,可能导致每个案例时间分配的均衡,都如蜻蜓点水,眼花缭乱,不够深入。于是,根据教学目标,选取了案例“长方体的认识”,能较好的将数学知识、理解应用与思维方法恰当的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留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运用于生活。

2、案例的呈现方式。

第一次案例的呈现,学生看到的是九个学习活动流程,老师们都普遍认为活动太多,而且有些活动有重复的现象,关键问题的设置也不是很精、准。第二次案例的呈现,学生们看到的是五个学习活动流程,听到是徐老师的耐心的引导与指导,案例未能引起学生深一层的讨论,也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讨论深度稍许欠缺。第三次案例的呈现,学生看到的是只有四个学习活动流程的案例,所有关键问题一目了然,听到的是徐老师的循循善诱,讨论的深度有所提高。

3、案例使用从分析到研究

从三次课的案例设置不难看出:第一次课教师是怕学生不能在课前很好的预习,加之又是借班上课,学生的基础又是参差不齐,所以老师的设计就显得过细,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分析:我们已学过了哪些图形?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有哪些?生活中物体哪些是长方体或正方体?长方体有几个面,几个顶点,几条棱?长方体的12条棱可分为几组,每组有几条,每组棱的长度相等吗?长方体的六个面中相对的面有什么特点?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什么?从些问题来看,而且有些活动还是有点重复,进而就不能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效益也不是很理想。第二次课案例的呈现,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分析:谁来说一说我们学习过的几何图形有哪些?你知道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有哪些?长方体有几个面,几个顶点,几条棱,面和棱各有什么特点?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什么?从这些设计来看,案例虽然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但是教师的讲解还是太多,学生活

动的时间还是有点少,还是不能很好的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经过课前会议,在二次课例和两次研讨和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基础上,徐老师又做了第三次课尝试,在第三次课的案例呈现中,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分析:长方体有几个面,几个顶点,几条棱?长方体相对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点?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什么?从这些设计来看,案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案例的设问还体现了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注重前后知识的衔接和融会贯通,而且第三次案例的呈现,学生看到的是只有四个学习活动流程的案例,所有关键问题一目了然,听到的是徐老师的循循善诱,讨论的深度有所提高,进而师生也能很好的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堂效益也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本次课例研修并没有因研究课的结束而结束,我们还有很多困惑,急需专家的引领。在三月二十七日至三月二十九日这三中,中心校教科室的刘主任亲自到我们云甸完小来指导和参与我们的课例研修活动,他与我们课题组成员一起进行了两次课前会议、两次课例观课、两次实践反思或课后会议。在第二次的课例的基础上,刘主任针对案例提出了一些改进性的建议。由于有专家的引领,我们的第三次课堂研修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即使“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进而圆满的完成了我们此次的课例研修活动,并有效地实现了我们的研修目标,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了教育理念、教育能力、政策观念、课例研修的科研意识和水平,促进了教师专业化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学

校依法办学的理念。

五、关于案例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一)、课例研究尊重教师原生态的教学行为。

第一次的教学设计是徐老师的独创。徐老师的设计思路是“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情境,完成对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在第一次试讲中,徐老师曾认为摆出一定的长方体的实物、课件及活动过程,向学生讲授并分析其特点,即可算作一个案例。课后,参与教师拿着在课堂观察中得到的一手资料,从学习状况、学习活动、教师提问、材料使用等角度,对这节课进行了热议,经过讨论,大家指出:虽然这些资料信息都基于真实,而且非常丰富,但在使用上,每一段资料都是孤立地指向一个教学点,它虽然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典型性和完整性,但学生的探究学习太少,不能引导学生很好的达成我们此次课例研修活动的目的。当然,在第一次教学案例中,徐老师显然找到了知识点,找到了他想让学生说出的知识,同时,他的观点得到了大多数老师的认同,从教学的效果来看,基本实现了预设的目标,情境生动有趣,学生也很投入,课堂气氛也活跃。不过总让人觉得缺点什么??

针对以上存在的困惑,我们完小的课题组成员又和授课教师进行了集体备课,形成了二次学案,由徐老师再次进行实践,此次徐老师的设计思路是“有意识地避开情境教学的陷阱,同时又不能削弱情境教学的优点,继续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和有效性,直面数学知识,增加突破难点的力度,寻找情境创设与数学知识教学的切合点,更多的引

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助其更好地理解长方体的特点。”为此,徐老师对于原有的九个活动进行了大胆的取舍,设计成了五个学习活动。但是,通过实践,我们根据课堂量表整理后对两次活动做对比分析后得出:

第一次课,教师面对的是启而不发的尴尬。第二次课,教师试图改变,明显加强了对学生思考的提示和引导,然而,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仍然不高。为什么总是讨论不起来呢?

在两次反思时,大家曾提出:“两次课提出的案例问题没有实质性的区别,都显得探究性不足,或是太简单,或是题目主观性太强,缺乏矛盾冲突,所以学生们讨论不起来。“于是,根据大家的建议,在第三次的学案设计中,徐老师的学案设计变化比较大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改变形式,增强学生互动;二是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攻克本节课的关键问题。在第三次课中,徐老师按大家的建议,根本性地修改了讨论问题,这也是最接近案例教学本质的一次修改。这一次,由于问题是开放性的,学生的思维空间被大大拓展,学生们终于讨论起来了,而且在小组讨论中,还有同学甚至现场争论起来。这一变化,显然符合了我们的预期。

(三)、案例教学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的。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案例分析时,必须始终以学生为中心,逐步引导学生对案例从陌生到熟悉,从拒绝到喜爱。教师的作用贯穿于案例教学的始终。因此,我们的反思会议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教师不断改进,也促成研究群体的整体水平提高。

六、在课例研修中我们共同成长

本次的课例研修活动,我们从“备课”------“说课”------“观课”------“议课”,对我们每位教师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体验。虽然这并不是一次十分完美的、成熟的、规范的课例研究,我们摸索前行中的所有困惑和收获、问题和反思,都真实的反映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正如专家所说:“只有在课例研究中才能学会课例研究”,课例研究应作为“教师亲历规范研究的过程”。我们从一节课例中获得的启示远远超过了课例教学本身,,因为,“用教训和理性交织起来的经验才是历久而弥新的真经验。”我们深切的感到,课例研究不仅是教师个人提高教学技巧、丰富知识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改善教师职业知识储备的一种途径。

本次的课例研修活动主要围绕我们云甸完小的课例研修主题 -----“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研究”的实施问题澄清了我们对案例教学的一系列认识。从案例选编上,恰当的案例应该是一个有复杂情景、有问题冲突、有观点交锋的开放式问题;从实施过程中看,关键是教师引领学生调动已有知识技能,引发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同观点的争论,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对复杂问题的思考,而切记把问题简单化,给学生几条结论让学生简单记忆;从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看,关键是看学生参与的程度和深度,教师怎样让学生围绕问题充分讨论,在中立的立场上归纳、梳理出问题分析的观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学会了对复杂问题的思考,是否运用了整体性的观

点分析了案例中的数学问题。

通过三次教学设计的改善和教学实施,授课教师与研究者共同梳理出一条逐渐清晰的案例教学的实施技术路线,并且加深和提升了案例教学的认识---------案例教学的灵魂在于案例选材和案例内容的挖掘,这是我们对体现“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研究”的学科理论素养,加深了对课例研究的实践思考与理性认识。这是本次课例研修活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表现。

综上所述,我们从走近课例研修活动到走进课例研究,我们在课例研究中学做课例研究,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集体备课选择主题,实践探索课堂观察,议课分析不断改进、深化,,我们在课例研究中共同成长。

七、我们的研修成果及策略

我们云甸完小通过对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的研究,让我完小的教师深刻的认识到:制定出明确、易行的操作方法,是实施教学策略的有效保障。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正确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熟练地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能够综合地考虑影响各种教学方法使用的要素,合理地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且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并能优化组合,同时,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还要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技术。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

1、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实施,目标的落实和达成必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2、关键问题的设置和活动的开展,活动流程、要求必须与学习目标环环紧扣,逐层落实,分层突破。

3、学习目标的设置必须紧扣教师用书、文本、课标、学生、单元重点,以及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4、充分渗透评价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落实目标的指向性要明,目标是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突破什么,练什么,巩固什么。

6、通过研修,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达成,能使学习活动更加有效,学生的学习更凸显实效,学习活动更加有效,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7、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达成,能促使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获取新知识,搜集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8、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9、塑造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10、促使教师对目标的提出和确定,设计、使用更有效。

11、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定的基础。

12、教材是不变的,而学生是变化的,教学策略中教学方法的使用、学习活动的组织、媒体的选择、反馈的形式、成绩的评定等应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云甸完小

20xx年4月

 

第二篇:黑泥完小课例研修实施方案

黑泥明德小学

黑泥明德小学课例研修实施方案

为了不断提高我校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育理念、教育能力、政策观念、课例研修的科研意识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学校依法办学理念,最终达到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根据三街镇中心小学要求,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订黑泥明德小学课例研修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图通过“理论学习——培训——实践——总结反思”的小本培训方式,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通过教育理念、教育能力、政策观念、课例研修的学习,提升教师依法办学理念,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一课例研修为突破口,已培训学习和教师参与研究为主要形式,以培养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研修背景

课例研修作为一种重要的行动研究方法,在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教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促进教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云南省把《怎样做课例研修》作为20xx年春季全省中小学教师履职晋级的培训科目,为做好培训,引领我校教师参与课例研修,为教师架起一座穿行于理念与行为之间并指导教学行为跟进的桥梁,促进我校教师的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特制定本方案。

三、研修目标

通过课例研修,使我校的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课堂教学能力,课例研修能力等有明显提高,增强专业发展意识,促使他们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能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反思教学实践,成功地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发展期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和研究型教师,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具体目标如下:

1.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

2.教师能把参与式教学理念运用于作文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作文潜力。 3. 学生能用通顺的语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黑泥明德小学

四、研修对象

根据黑泥明德小学实际情况和执教教师安排,此次课例研修的研修群体为四年级全体学生,共一个班级,32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2人。本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由于地域和民族因素,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较差,因此习作是我校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特把四年级学生作为此次课例研修活动的研修对象。

五、研修主题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对写景类作文的习作能力。

六、教学课题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

七、研修的模式与方法

本次研修的基本模式为课例研修倡导的“三课两反思”,来源于“行动教育”模式,强调的是“三次实践,两次反思”。研修的方法主要是结合习作内容运用参与式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主动地参与作文实践的全过程。习作前学生能够借助各种渠道收集写作素材。习作中,学生能够口头交流所收集的素材或感受,并真实的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或所感。最后,学生能在小组中口头交流自己的作文,并点评,写得好的作文在全班分享并点评。点评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自评或学生之间互相评,也可以由教师来评。

八、研修师资

本次研修活动由黑泥明德小学校长李光文老师负责研修活动的组织与领导。执教教师李光文和教研组长杨添钰老师负责具体研修的落实。其余教师积极参与并认真观课议课。

九、研修计划

黑泥完小课例研修实施方案

黑泥明德小学

黑泥完小课例研修实施方案

十、考核评估

本次课例研修中,执教者和观课者都应积极参与,共同研究、设计和改进每次的课堂教学。执教者应认真组织和改进课堂教学,观课者应认真观察、详细记录、诚实议课。研修活动结束后进行相应的考核,组长由杨添钰老师担任。考核实行相互考核,即由观课者考核执教者,组长和执教者考核观课者。考核应本着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

十一、组织管理

为保证本次研修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圆满结束,学校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具体如下:

组长:杨添钰 负责课例研修的组织与领导

副组长:李光文 负责执教与落实具体的课例研修并写好研修报告

成员:王泽莉 负责观课、议课和协助执教教师并撰写论文

罗金亮 负责观课和议课并认真写好总结

者厚福 负责观课和议课并认真写好总结以及收集资料

罗发金 负责观课和议课并认真写好总结

何兰有 负责观课和议课并认真写好总结

许守成 负责观课和议课并认真写好总结

二O一四年五月十四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