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与教学课例不同

教学案例与教学课例不同(2009-09-01 16:38:12)转载▼标签: 教学课例教学案例教师专业校本教研杂谈

教育教学案例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真实发生的事件的产生、发展历程的实际情境的描述,它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典型性事件,在事件的解决当中说明、诠释类似事件,给读者这样或那样的启示、体会。

案例的撰写包含标题、引言、背景、问题、问题的解决、反思与讨论和附录等,一般形式为:背景+问题+问题解决+反思讨论。(课例的表达形式为: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教学案例”和“教学课例”的界定 (转贴)

由于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界对什么是“教学案例”和“教学课例”的理解存在着分析,概念十分混乱,乃至影响到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实录”、“教案”、“说课”等名称和内容的解释。

在此,我们仅从“校本研究”课题项目实验需要的角度,参考有关教育学者的论述,对“教学案例”和“教学课例”做出如下界定(仅供实验学校讨论):

1、教学案例与教学课例

■相同点:

——同属“课堂研究”范畴,都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和成果形式之一。

——都必须“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同时,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课例和案例都不应该仅仅表述为某一课文的“教材教法”,都应该以课文为载体,成为帮助教师认识或解决某个(或某些)问题的“支架”。

■不同点:

(1)教学课例

——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

——主要目的是:回答“做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怎么做”(教学策略)。

——“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研究,但主要涉及本课(特定学科/年级/教材版本)中各类教学问题的解决。

——核心内容是:围绕“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2)教学案例

——虽然也以课为载体,但它不是阐述本课的教材教法。它围绕含有教学问题的典型事件,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展示了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

——主要目的是:案例的收集和开发,为“案例分析”提供基础材料,达到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目的。

——“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研究,但问题主要指向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的带有共性的典型问题,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和启发性。

——案例素材可以来自课堂观察、叙事研究等,也可来源于“教学课例”,但必须对课例进行提炼和加工。

——核心内容是:“案例问题——情境与细节描述——诠释与研究——问题讨论”。

■教学案例需要以教师的“实践知识”(缄默知识)为对象,选择案例主题

教师的实践知识可分为三类(Berliner, 1994):

——个案知识 (case knowledge):由各种的实际案例而获得的知识。

——插曲知识 (episodic knowledge) :对教师个人有特殊意义,以及有感情联结的事件,这些事件通常是很小的偶发事件,但是在教师脑海中会停留很久,而且总想找到不同的方法改变结果,可促使教师在面对类似事件时引出教学机智。

——过程知识 (procedural knowledge):指教师进行一系列有连贯性、顺序性活动过程的知识。如:不同的新课如何创设情境,一步步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组织探究学习等。

2、“教学型”校本教研与“研究型”校本教研

(1)“教学型”校本教研

——围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什么是好课”,把研究融入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的全过程。

——以“课”为载体进行研究,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方式是“课例”,也包括“说课稿”、“教学叙事”、“教学实录与反思”和教学论文等。

(2)“研究型”校本教研

——围绕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某个侧面展开,研究“什么是好教师(的教学能力)”,把研究融入教学、教研、学习、培训的全过程。

——以“课题”为载体进行研究,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是“案例”,以及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等。

■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引自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①教师的教学技巧:

导入、强化、变化刺激、发问、分组活动、教学媒体运用、沟通和表达、结束、补救教学的技巧等等。

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新课程理念直接相关,即承载新课程教学的能力):

——教学设计的能力(掌握和运用新课标和新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等)

——教学实施的能力(选择运用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组织,运用教学技巧和教学机智,因材施教,组织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式学习等)

——学业检查评价的能力(设定评价目标和标准,选择运用评价方法和工具,分析评价结果等)。

(3)两者的关系

——既提倡教学型教研,防止校本研究的“神化”;

——更提倡研究型教研,防止校本研究的“泛化”。

 

第二篇:英语公开课教学案例范文

Unit 4 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

Using language 教学案例

紫金县第四中学 温映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太空行走时产生重力以及相应的体重变化。

能力目标:学生能掌握泛读技巧——寻读;能够归纳出月球旅行的三次重力

及相应体重的变化;学生能够加强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天文学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够加强对太空科学的热爱并

且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展望和设计未来的“美好家园”。

教学过程:

Step 1 Lead in by introducing Space Home Pavilion in Shanghai World Expo.

T: Hello everyone! Do you know what big event happened last year in our

country, in Shanghai?

S: Shanghai World Expo

T: That’s it! So have you ever visited it?

S: No. (mostly)

T: Believe it or not, today we just get a chance to pay a visit to one

pavilion there. That is, Space Home pavilioin. Are you familiar with it?

(No!)Never mind! Let me introduce it to you.

(随之,PPT呈现出太空家园馆的效果图,结合此图,教师作简单介绍,目的在

于引出本课的几大任务)

Step 2: Preparation before visit—a competition on space knowledge

T: Anyway, I believe we’d better do some preparation work before our visit.

Then how about having a space knowledge competition? (Then introduce the

rules of the competition.)

1. Earth is the only planet moving around the sun. (T or F)

2. There is atmosphere on the moon

3. In our solar system eight planets circle around the sun.

4. ____ was the first person landing on the moon? (Multiple choice)

A. Armstrong B. Yang Liwei C. Tom Cruise D. Issac Newton

5. When did he land on the moon?

A. 1921 B. 1969 C. 1954 D. 1949

6. When did Yang Liwei go to the space?

A. Oct, 20xx B. Jan, 20xx C. Oct, 20xx D. Jan, 20xx

7. Which country first sent people up to space?

A. USA B. the Soviet Union C. China

8. So far, how many countries have succeeded in sending people up to space?

A. 1 B. 2 C. 3 D. 4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趣味简单的天文学知识竞赛,学生能够融入到本课的氛围

中,即至始至终在小组竞赛中学习天文学知识,并为此后的听力跟阅读做了有效

的铺垫。

Step 3: The Second stop—Spacewalk (Reading)

T: Having learned some space theories, you are supposed to combine the

theory with pactice. Next we’re going to visit the second part—to

experience a kind of spacewalk.

(同时PPT呈现太空行走以及宇航员太空船里失重的图片,为接下来的阅读做了

顺利的过渡。)

Reading: a visit to the moon

Activity 1: Scanning

1. Who do I have a chance to travel to the moon with ?

2. How did we travel to the moon?

3. What’s the writing order in this text?

4. How many times would the force of gravity change on our journey?

Which change would be the most powerful?

Activity 2: Careful reading

Read Para.2 and underline the sentences about the gravity and our weight

during the journey.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ir three times’ of

changes. Then do the following match work.

What happened to me when I tried to step forward? Why?

1. Why was returning to the earth very frightening?

2. How did I feel?

【设计意图】将泛读文本a visit to the moon融入到参观的第二站“漫步太空”

中,带领学生体验一次太空之旅,并通过几个任务环节使学生掌握文章大意及月

球旅行时重力和相应体重的变化,同时训练学生一些阅读技能,比如寻读,归纳。

Step 4:: The Third Stop: Wonderful Home—Discussion (Speaking)

Suppose someday we are going to live on the moon, what problems will you

meet with?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hat things will you take?

Example: If I lived on the moon, I might have problems. The first one

is···· Because ···· To solve this problem, I would

take····with me. The second one is ···· ····

Group 1?Group 2?

Problems: How to breathe; what to eat; how to cool you; what to dress?

Solutions: oxygen tanks, space food; water; spacesuit?

【设计意图】本讨论属半开放式的,有朝一日,我们在地球上住不下去了,要住

到月球上去,会怎么样?关于在月球上可能会碰到的困难的列举,学生可依据听

力及阅读所得到的相关信息作推测;而问题如何解决就需要发挥自己的常识或者

是想象力了。通过本环节操练,学生可提高口头表述能力。

Step 5: Write a report on your visit—Assignment

Write down what you’ve talked about in step 5.

【设计意图】基于今天的参观内容以及最后的讨论,学生课后写一篇访后感,可

适当发挥自己的想象,畅想一下未来的“美好家园”。这又于世博会太空家园馆

主题相呼应:“Harmonious city, man and outer space”。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注重

其在真实情景下产生的语言活动。本设计的每一个步骤始终关注学生的兴趣所

在,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英语学习,创造轻松自在的习得语言环境,使

学生们产生积极的思维,达到有效的语言知识迁移和语言的创造性适用。比如本

设计始终以参观20xx上海世博会太空家园馆为主线,并巧妙地讲听力内容与阅

读内容有机结合,具有强烈时代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整体效果来看,本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没有达到原本的全部预期,比如这

节语言运用课的初衷是训练学生的说、读、写。但结合学生的实际和课堂的操作,

讨论的成果没有充分得到展示。但是另一方面,本课的实施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

为中心,教学节奏的掌控不是一味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而进行挤压、填塞,

充分尊重学生的接受能力。

20xx-5-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