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行业调查报告

实 习 报 告

课程名称 行业认知调查

实习题目 移动互联网行业调查报告

专 业 数字媒体技术

班 级 2班

学  号

学生姓名

实习成绩

指导教师

20##年 8 月 20 日

调查目的及意义

目的:对移动互联网进行深度调查,了解互联网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对未来对移动互联网学习进行针对的指导;

意义: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为技术基础,旨在满足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取并处理信息需求的一种新兴业态;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在智能移动终端的延伸,是Web2.0 技术深入渗透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服务的转型,是4G 和无线宽带技术不断发展的重要趋势;

调查的对象、时间、地点

调查对象:移动互联网使用者

时间:20##年夏

地点:社交网络

调查范围和主题

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应用软件,操作系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移动通信移动医疗移动办公登产业逐渐兴起,必将引起对传统产业的大变革,互联网+也必将成为发展趋势;

调查的主要方法

随机采访,问卷调查

调查情况

良好

一,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2011年12月国务院在有关部署加快发展我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的常务会议中指出,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对于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互联网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强调,移动互联网是下一代互联网业务平台重点支持的业务领域之一;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对此做出具体部署;

当前,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呈现以下态势:

一是“南北呼应,西部崛起”的空间格局初步形成;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主要集中于珠三角、环渤海、长三角和以成都、重庆、西安为核心的西三角这四大区域;该四大区域的产业规模占全国整体的90%以上;珠三角以广东为龙头,凭借终端制造的巨大优势,在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环渤海区域在移动终端制造、移动互联网软件与服务等领域都具有较强的实力;长三角区域以上海为核心,在移动互联网有关的软件和服务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终端制造能力相对较弱;西三角地区是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最具成长性的区域;

二是从终端设备到应用服务的产业链加快形成;在国家的支持下,各地政府积极布局,加大了对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投入与扶持,终端设备研发与制造、应用软件开发、信息与内容服务等各细分产业发展迅速;2010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产值份额中,移动终端达到了2155.7 亿元,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主力军;移动软件和移动应用产业的绝对份额虽然只占到1/4 左右,但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

三是产业市场空间不断细分;其中,以移动应用服务领域发展最为迅猛,无线增值服务、手机游戏、手机应用软件及服务、应用商店及相关、无线营销、移动搜索等细分市场在风险投资的青睐下,诞生了数以百计的企业;期间,华为、联想、腾讯、新浪等大型企业以整合为主,依靠用户粘性寻求融合发展;中小企业则立足于服务质量与用户体验,确保在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

四是技术水平与全球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面对手机操作系统与核心芯片部件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的瓶颈制约,国内厂商通过开源二次开发,加强终端核心技术研发,强化整体解决方案、制定TD-LTE 通信标准和移动互联网标准化体系,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在全球产业价值链条上逐渐拓展,努力争取上下游与最终用户的认可;

二,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方向

1999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最蓬勃的一年,在这一年,三大门户奠定了霸主地位,从后来10年的发展看,几乎所有的伟大公司都诞生在1999年—腾讯、百度、阿里巴巴、携程;2009年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元年,因为发生了两大事情,一是中国运营商开始正式提供3G服务,二是iPhone正式入华,使整个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开始加速发展;随着核心技术的突破、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应用、内容和服务的丰富,移动互联网产业有望在2013年实现井喷;

核心技术研发

目前,移动互联网产业仍停留在将PC 互联网应用向手机平移的阶段;无线通信、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三大领域技术已成为制约移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跨越发展的主要瓶颈;要开发只有在手机上才能完整展现的独特应用和服务,亟需在智能终端硬件配置、高速数据传输、多模式交互、软件平台、网络安全等领域多项技术上创新突破;

智能终端

集成移动云服务的新型移动智能终端将会普及;未来,围绕着“智能终端+内容分发渠道软件应用商店+应用软件与数字内容服务”的产业生态系统,构建集成移动云服务的新型移动智能终端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集成移动云服务的新型移动智能终端集成了跨终端操作系统平台、开发与测试工具、浏览器、搜索引擎、网络内容聚合、信息技术服务支撑工具等软件技术,结合了新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纸书等终端产品技术,以及社交网络、移动游戏、移动视频LBS、移动支付等应用服务技术;通过以上软件计算能力和内容与服务供给的云侧化,解决移动终端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电池续航能力薄弱环节;“强后台”+“薄客户端”的“云 + 端”模式成为未来集成移动云服务的新型移动智能终端发展方向的重要内容;

操作系统

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成为移动互联网产业制高点;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不断涌现和快速普及,谷歌的安卓Android、苹果的iOS目前成为两大主流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开放和封闭,各有取舍;

信息安全

移动互联网应用加速普及,信息安全问题开始凸显;对用户而言,用户在移动终端上使用移动电子商务、移动办公、即时通信等应用,会有大量的重要数据流,黑客等信息窃取者将关注这一平台,安全问题成为重要话题;对于移动互联网本身,作为定位于开放的信息承载网络,向固定用户和移动用户在内的所有用户提供IP电话、电子邮件、Web业务、FTP业务、电子商务等业务、WAP业务、基于位置信息的业务、短消息结合业务等具有移动特色的因特网服务,移动互联网自身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从国家层面,通过移动终端多样化的获取敏感信息方式,再辅之于强后台的同步分析,很容易获取国家的经济、政治等涉密信息;这就使国家对信息资源生产、传播和监管的能力面临严峻挑战;针对用户、网络和国家安全层面的移动信息安全势必会引起关注;

云计算

云计算指通过网络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硬件、平台、软件、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简而言之,云计算使人们可以像水电那样使用IT基础设施和服务,从而彻底改变企业的IT架构和商业模式;

云计算和HTML5的发展对应用程序商店模式形成强有力的挑战,各种原生语言的客户端应用将逐渐更新为基于HTML5的Web应用程序;

物联网

物联网的发展使得来越多的传感器被植入到智能手机中,广义上来讲,这些传感器有已经普及的:陀螺仪、加速计、数字罗盘、光线感应器、距离感应器、GPS定位、NFC近场通信、温度传感器、指纹识别、语音识别,以及尚未商用的视网膜识别器、心电传感器、脉搏传感器、有害气体传感器等;设想6亿移动用户随身携带着具备各种能力的传感器,并且把收集到的数据通过移动数据网络实时传输到云端的“应用网”,千万种可能性就如此产生了;首先,各类传感器的技术提供商及芯片提供商会广泛受益;其次,基于各类传感器的各种应用服务将会大受欢迎,取得成功;接着,基于各类传感器的各种应用服务的海量数据挖掘的价值凸显;最后,老人手机/儿童手机/盲人手机/病人手机等细分移动终端将繁荣;

三,移动互联网的应用

1 通信:主要包括可视电话及附属业务,视频会议,多方视频通话,增强型彩信,视频邮件,视频呼叫中心、语音、短信、邮箱、即时通信、短信聊天;短信聊天平台是在即时通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应用,其本质仍然是即时通信软件,但在功能上更接近短信,由于通过移动数据流量计费,价格更便宜,迅速受到用户追捧,代表性的公司有Kik、米聊、微信等;

2 互动:主要包括视频博客,图铃DIY,视频留言,视频共享、电子白板;

3 移动支付:主要包括多媒体电子银行、移动银行、用作票证;

4 移动广告

5 移动搜索

6 移动监控:主要包括家庭安全可视监控、企业安全可视监控;

7 移动社交:主要包括传统互联网社交移动化,如、微博、开心、YY、人人等;基于通信录、熟人社交,如米聊、微信、飞信、360口信等;基于位置陌生交友,如陌陌、遇见等;社会化电商,如美丽说、蘑菇街、花瓣、堆糖等;签到类社交,如街旁、切客等;

8 移动位置服务:主要包括位置查询、导航/定位;移动位置服务是从一个新的维度来重新整合当前互联网上的信息;从移动位置服务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与传统业务融合,为其带来新的特性从而衍生新的商业价值是移动位置服务的重要特征;

四,移动互联网应用内容

1 资讯:主要包括视频新闻,视频广告,视频搜索,视频点播,道路实时路况,多媒体报纸,手机电视;

2 游戏

3 音乐:主要包括在线收听和下载音乐,KTV点播,多媒体图铃;

4 视频

5 电子书

6 工具软件

系统工具: 同步备份、中文输入、系统增强、文件管理、系统管理、蓝牙红外、字体补丁、桌面辅助;

网络工具: 网络浏览、即时聊天、移动博客、邮件工具、搜索、微博、流量统计、浏览辅助、书签工具;

影音媒体: 音频播放、视频播放、拍照摄像、音频处理、视频处理、图像处理、图片浏览、屏幕保护;

通信辅助: 通话辅助、短信工具、通讯记录、名片管理、彩信增强;

安全工具: 杀毒软件、手机防护、加密防护;

实用工具: 旅游餐饮、时间提醒、生活理财、公交票务、天气预报、邮编归属、健康管理、日程备忘、趣味娱乐;

读书学术: 电子图书、阅读工具、字典词典、学习辅助;

五,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

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对生产领域的带动作用,在钢铁、石化、交通、物流、制造等行业形成领先的服务产品,拓展生产性行业的发展新空间;有效发挥移动互联网对生活领域的提升作用,深化面向餐饮、休闲娱乐、购物、旅游等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1)移动办公

(2)移动物流

(3)移动电子商务及O2O线上与线下

主要包括本地生活信息服务类电商,如餐饮、娱乐、美容等相关;轻仓储物流类电商,如各种票务类、酒店住宿、机票等相关;互联网电子商务延伸,如淘宝、京东、凡客等;基于手机新功能的电商,如二维码扫描、条形码比价等拍照功能,基于LBS的优惠券、商家推广信息等定位功能;

(4)移动医疗

(5)移动教育

(6)移动终端游戏1.包括3D游戏引擎及相关游戏;2.增强现实游戏引擎及相关游戏;3.社区化和轻量级的手机网游;4.基于各类传感器的游戏及游戏引擎;5.基于位置的社交游戏及游戏引擎;6.基于WiFi/NFC等的近距离互动游戏7.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群体智能”游戏产品;8.基于社交网站开放平台且由广告主赞助的互动游戏;

六,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

互联网巨头曾经是产业的“创新中心”,虽然起步的时候都是学习参考美国模式,不过十多年本土的发展还是杀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企业创新道路”;如今在互联网上各个细分领域都有一两家巨头把守,为了保证自己的领域不被潜在的竞争对手侵蚀,凭借多年积累的人才、资本、品牌、用户等资源,扼杀了一个又一个草根创新企业;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草根们带来了新的机会,这个领域要比PC互联网领域崎岖复杂,一个新的模式要想取得成效除了要开发出用户喜欢的产品,还需要与多家手机厂商预置合作才能放量;所以优秀的应用当引起巨头注意的时候,也已经拥有了较大的用户量和较为忠实的粉丝;就算巨头“看中”了某一款小有成就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最佳的模式也是投资并购,其次才是“抄袭&打压”,毕竟已经安装了某款应用的手机上很难再容得下另一个“李鬼”;

因此,应用开发商是草根创业者可以选择的第二个创业方向,虽然风险较高,但是结合团队在某个应用领域的特定技能/技术,开发并运营一款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应用解决用户需求,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创业模式;

移动应用开发方向的选择最好能有核心技术基础,建议方向如下:

(1)基于主流SNS社区的社会化阅读应用及分享社区;

(2)基于语义分析和行为分析的内容过滤及阅读应用;

(3)基于摄像头的动作识别/互动&人脸识别类应用;

(4)基于NFC的近距离内容交互&文件交互类应用;

(5)基于各种传感器的相关应用健康、安全、教育等;

(6)跨平台内容&文件推送类应用名片、日历、任务、网址;

(7)结合NFC的移动支付相关周边应用财务管理等

(8)基于摄像头配合OCR技术的相关衍生应用名片识别等等;

(9)基于增强现实并满足特定需求的发现&分享&交友应用;

分析及总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移动通信,移动医疗,移动办公,等产业逐渐兴起,必将引起对传统产业的大变革,互联网+也必将成为发展趋势;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势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第二篇:20xx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报告

20xx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报告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2012 年 03 月)

图 30 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累计手机上网时长比较............................... 37

图 31 中国付费购买应用/内容的手机网民比例 .................................................................38

图 32 手机广告在不同手机网民中的覆盖效果 .................................................................. 39

图 33 手机网民看到广告后的反应 ......................................................................................40 图 34 北上广深智能手机 3G 网民性别比例比较 ............................................................... 41

图 35 北上广深智能手机 3G 网民学历比较 .......................................................................42

图 36 北上广深智能手机 3G 网民收入比较 ......................................................................43

图 37 北上广深智能手机 3G 网民年龄分布比较 ...............................................................44

图 38 北上广深智能手机 3G 网民包月流量套餐比较 ....................................................... 45

并追问到位。

4) 电话调查结束后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核对了变量的取值和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等, 对于不合格样本予以整体删除处理。 四. 报告定义 移动互联网网民:过去半年内,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终端设备,通过 GPRS、 3G、Wifi 等无线网络访问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用户。 智能手机:指的是具有独立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应用程

序的手机。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包括:Symbian、iOS、Android、Windows(包括基于 Windows

智能手机网民:过去半年内,使用智能手机访问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用户。CE 内核的系统、Windows Phone 7 等)、Linux、Blackberry OS 等。部分手机,比如 MTK 平台的手机,虽然可以支持安装 Java 版本的程序,但由于其功能简单,应用程序扩展性较 差,并不属于智能手机。

手机搜索、手机社交网站和手机微博为渗透率提升第二梯队,提升幅度在 10%-20%之 第二章 报告摘要 ??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 3.56 亿,同比增长 17.5%,其中,智能 手机网民规模达到 1.9 亿,渗透率达到 53.4%。 ??Symbian、Android 以及 iOS 占据 95%以上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较高。尽管 Symbian 仍然占据高达 61.3%的市场份额,但 iOS 和 Android 对其带来的冲击越来越明显。 ??2011 年,总体手机应用发展状况良好。总体呈现出交流沟通类应用与信息获取类应用 领先发展,娱乐与商务类应用发展相对缓慢的特点。其中,手机即时通信和手机微博作 为交流沟通类应用的代表,是现阶段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流应用。 ??智能手机网民使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更为丰富,主流应用渗透率相对非智能手机网民而 言均有不同程度地提升。手机地图/导航是渗透率提升最快的应用,提升幅度达 35%; 间;手机支付、酒店/机票预定等应用在智能手机上得到破冰发展。 ??中国整体手机网民平均无线流量包月套餐为 73.53MB。其中,智能手机网民平均包月 流量套餐为 94.19M,非智能手机网民平均包月流量套餐为 51.63M。 ??WiFi 能促进手机网民使用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但目前整体手机网民中 WiF 使用率 偏低,仅有 7.6%的手机网民在过去半年内经常使用 WiFi 上网。其中,智能手机网民中 WiFi 使用率为 14.8%,非智能手机网民仅为 0.6%。 ??整体手机网民对手机网络服务趋于“比较满意”和“一般”之间,评分为 3.57 分。手机上网 速度目前满意度相对最低,评分为 3.42 分。手机信号的覆盖范围、手机信号稳定性及 手机上网流量资费评分分别为 3.79 分、3.60 分和 3.46 分。 ??智能手机网民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多次的比例为 60.2%,高出非智能手机网民 13 个百分 点。 ??虽然智能手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黏性较强,但其平均每天累计手机上网时长相对非智能 手机网民并无明显增加。智能手机网民平均每天上网时长为 109 分钟,比非智能手机 网民的 106 分钟平均上网时长仅略高 2.9%。 ??中国手机网民对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付费意愿较低,80%以上的手机网民在过去半年内没 有购买过手机应用/内容。

??目前智能手机网民的广告覆盖效果强于非智能手机网民。53%的智能手机网民表示在使

创新应用,并进一步推动手机网民进入下一轮高速增长周期。 2. 智能手机网民规模 1.5% 0.6% 0.5%

Symbian

Android

iOS

Windows

Linux

Meego

黑莓OS 图 2 中国智能手机网民中,不同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比较

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中国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 1.9 亿,占手机网民的比例达到 53.4%。

其中,Symbian、Android 以及 iOS 占据 95%以上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较高。尽管 Symbian

仍然占据高达 61.3%的市场份额,但 iOS 和 Android 对其带来的冲击越来越明显。

其次,规模化发展及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使得 Android 手机硬件成本迅速降低,除中高端用 CNNIC 预计未来两年内,Android 手机网民的市场份额有望超过 Symbian 成为第一。 首先,Android 手机在软件方面带给用户的使用体验远超过 Symbian 手机,用户需求强劲;

户以外,部分千元以下 Android 智能机的推出开始覆盖中国低端用户的需求;第三,电信运

营商积极推动智能手机普及带来的渠道效应明显,将会促进 Android 手机更快地渗透进低端

用户,甚至是农村用户市场。

5). 城乡结构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72.7%

城镇网民

2010.12

2011.12

农村网民

图 7 2010.12-2011.12 手机网民城乡分布

手机网民的城乡分布情况与整体网民基本相同,农村手机网民占比为 27.3%;其城乡

差距也有所拉大,与 2010 年相比,手机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下降了近两个百分点。

2. 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网民结构特征比较

1). 性别结构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非智能手机网民

62.8%

智能手机网民

图 8 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网民的性别比例比较

相对非智能手机网民而言,智能手机网民的男性比例提升 7.4 个百分点,男女比例更加

悬殊。这是因为一方面,男性用户相对女性用户来说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接受程度更高;另 一方面,目前智能手机主打单机游戏娱乐功能,对男性用户的吸引力更大。

2). 年龄结构

0.0%

50岁以上 40-49岁

1.5% 2.3%

7.0% 8.4%

30-39岁

20-29岁

23.9% 22.8%

10-19岁

30.9% 28.9%

35.8% 36.8%

10岁以下

0.9% 0.9%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智能手机网民 非智能手机网民

图 9 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网民的年龄分布比较

智能手机网民与非智能手机网民在年龄段上的分布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如上图所示, 10-19 岁、30-39 岁网民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略高于非智能手机,而 20-29 岁网民使用非智 能手机的比例则略高。

3). 学历结构 硕士及以上

大学本科 1.4%

9.5% 17.2%

大专

高中/中专/技校 9.7% 13.5% 29.8%

36.1%

初中

小学及以下 7.3%

6.4% 30.9% 37.6%

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智能手机网民 非智能手机网民

图 10 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网民的学历结构比较 智能手机网民高学历特征明显,智能手机网民中大专以上学历用户的比例比非智能手机

网民高出 12.1 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高学历人群对于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的需求

相对更为丰富,除了娱乐类、沟通类需求以外,其往往对商务类、信息获取类应用的需求也 较为强烈,如电子邮件、新闻门户等,智能手机能够更好地满足这类人群在这方面的需求; 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由于拥有了更强大的功能和更丰富的内容展现,往往具有一定的使用门

槛,这降低了其在部分低学历人群中的渗透率。

20xx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报告

4). 收入结构

图 11 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网民的月收入结构比较

权计算得知,智能手机网民平均月收入为 2423 元,是非智能手机网民平均月收入(1882

收入与智能手机的普及高度相关。如图 11 所示,智能手机网民中,3000 元以上用户所 占比例比非智能手机网民高出 13.8 个百分点。按中值(“8000 元以上”按 8000 元计算)加

元)的 1.29 倍。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因为一方面,智能手机相对非智能手机来说价格仍

然偏高;另一方面,对部分低收入人群来说,智能手机缺乏能够优于非智能手机的差异化应 用,吸引力不够。

5). 城乡结构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79.7% 城镇 乡村

非智能手机网民 智能手机网民 图 12 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网民的城乡分布比较

智能手机网民分布在城市中的比例比乡村高出 9.1 个百分点。这与前文所述智能手机网

民具有高学历、高收入的特点相吻合。

20xx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报告

手机即时通信尽管是渗透率最高的手机应用,但在 2011 年其使用率仍然有大幅度的增 第四章 移动互联网应用及使用状况 一. 整体移动互联网应用渗透率比较 2011 年,总体手机应用发展状况良好。总体呈现出沟通类应用与信息获取类应用领先 发展,娱乐与商务类应用发展相对缓慢的特点。其中,手机即时通信和手机微博作为交流沟 通类应用的代表,是现阶段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流应用。 图 13 2010-2011 手机网民网络应用 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保持领先

长,同比增幅达 15.4 个百分点,超过了即时通信在整体网民中的使用率(截至 2011 年 12

月,整体网民的即时通信使用率为 80.9%)。这种状况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使用

即时通信是目前很多手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唯一目的,另一方面手机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 门槛大幅降低。在即时通信服务商的市场推动下,即时通信已经成为手机终端的标准预置产 品,产品预置大幅降低了手机用户、尤其是非智能手机用户使用即时通信工具的门槛,即用 户无需下载安装,只要开通无线网络便可直接登录使用。 手机微博是增长最快的手机应用

手机微博 2011 年的使用率同比增加了 23 个百分点,是增长幅度最高的手机应用。

用的自媒体优势。微博创新的“关注”机制,不仅使得每个用户都成为一个传播中心,更是大 CNNIC 分析认为手机微博将是继即时通信之后,又一个吸引网民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关键应 用。 首先,手机微博更能体现微博内容的即时性特点。相对电脑来说,大部分人的手机都是 随身携带,这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最新发生的事情;其次,手机微博更能发挥微博应

大提升了普通用户使用微博的粘性。具有特色的原创内容是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的关键,比 如即兴拍摄的图片、视频等,而手机在即兴原创内容方面的能力远远高于电脑;第三,最多 140 个汉字的篇幅,大大降低了屏幕大小对微博体验带来的影响。相对于电脑来说,手机微 博的使用并没有给用户带来不友好的阅读体验,相反,随着客户端开发水平的提高,手机微 博体验甚至高于电脑微博使用体验。 其他沟通类应用和信息获取类应用稳步发展 手机搜索、手机网络新闻、手机发帖回帖、手机社交网站、手机邮件等应用是与手机即

时通信一样的传统手机应用,2011 年同比使用率均有小幅度地提升,主要市场推动力为:

一方面,随着手机上网逐渐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各互联网服务商纷纷开始布局移动互联

网,主流的互联网应用均推出了相应的 WAP 版本或客户端,大大提升了手机网民的使用体

验;另一方面,手机浏览器市场的激烈竞争,推动提供商加大在手机浏览器产品功能及服务

上的投入,进而大幅提升浏览器用户的使用体验,尤其是网民能够通过浏览器轻松访问 WEB

网站,提升了网民使用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深度。 娱乐与商务类应用发展缓慢 手机视频作为典型的娱乐类应用,使用率变化不大。短期内手机视频业务发展主要面临 以下困难:一方面,无线网络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用户需求。视频应用需要消耗大量的无线网 络流量,现阶段无线网络资费较高,且带宽不稳定,成为阻碍这类应用发展的瓶颈;另一方

面,手机视频相应的内容较为缺乏。碎片化使用的特点使得服务商必须提供适合手机视频用

户观看的短视频内容,现阶段在无线网络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各视频服务商并没有开始针对

手机网民进行战略布局。

电子商务类应用普遍处于发展初期,在手机网民中渗透率较低,主要原因为,一方面, 大部分电子商务产品,均需要用户进行比较、咨询后才能完成购买,手机较小的屏幕使得购 物体验相对较差;另一方面,大部分用户,还未建立起对手机支付的信任和使用习惯。

二. 典型手机应用使用率细分比较

智能手机网民使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更为丰富,主流应用渗透率相对非智能手机网民而 言均有不同程度地提升,如下图所示。

52.6% 46.2% 41.7%

手机即时通信

86.7% 78.9%

手机搜索

70.4%

手机网络文学

手机社交网站

11.8% 5.0%

47.4%

36.3%

手机微博

46.6%

29.3%

手机地图/导航

56.9%

21.9%

手机支付

手机酒店/机票预定

6.3%

0.0%

20.0% 智能手机网民

40.0%

60.0%

非智能手机网民

80.0%

100.0%

图 14 智能手机网民与非智能手机网民使用典型应用的情况比较

手机地图/导航是渗透率提升最快的应用,提升幅度达 35%。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主流

平台的智能手机,比如 iOS 平台、Android 平台手机中,地图功能已经成为标配,极大刺激

了手机地图在网民中的使用比例;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网民较为高端,有私家车的用户比例 相对非智能手机网民较高,这使得智能手机网民对于地图/导航的需求更为强烈。

手机搜索、手机社交网站和手机微博为渗透率提升第二梯队,提升幅度在 10%-20%之

间。主要原因是首先,中高端用户本身对于信息获取类及沟通类应用的需求强于低端用户, 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使用率;其次,主流智能手机标配的触摸屏大大提升了用户使用这类应用 时的体验;第三,大量应用开发者为微博、社交网站等应用开发了相应的智能手机移动应用 程序,不仅使得应用更利于手机使用,更是为用户节省了无线网络流量消耗。

手机支付、酒店/机票预定等应用在智能手机上得到破冰发展。尽管目前商务类手机应

用整体来说发展滞后,但相比非智能手机来说,智能手机网民中手机支付、酒店/机票预订

应用渗透率的增长速度较快。主要原因是一方面,随着近两年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大量网民开始习惯网络购物并开始使用网络支付,在互联网上流行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向手机 端渗透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与支付相关的各领域巨头公司比如电信运营商、银联、淘宝 等,纷纷开始布局移动支付,这些公司较强的资金实力和市场影响力将推动手机支付等商务

类类应用快速在手机端普及。

不同品牌移动 IM 中,手机 QQ 的使用率最高,达到 99.4%,远高于其他移动 IM 产品, 三. 典型应用的市场竞争状况 1. 手机 IM 手机qq 手机飞信 手机阿里旺旺 9.4% 99.5% 23.8% 手机msn 8.5% 其他 2.5% 0.0% 30.0% 60.0% 90.0% 120.0% 图 15 不同品牌移动 IM 产品在整体 IM 用户中的使用率比较

市场格局稳固,如图 15 所示。由于手机 IM 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关系链,所以不同的关系链

使得很多用户同时使用多种 IM 产品,其中,手机飞信是除 QQ 以外,使用率最高的移动 IM

产品。 手机qq 手机飞信 手机阿里旺旺 28.8% 18.7% 14.1% 4.5% 12.8% 4.0% 4.4% 99.3% 99.8% 手机msn 其他

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智能手机网民 非智能手机网民

图 16 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用户 IM 的使用率比较

手机 QQ 由于成为主流手机终端的标配应用,所以在智能手机和非智能手机网民中的

渗透率较为类似。手机飞信、手机阿里旺旺、手机 MSN 等应用在智能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

相对均有提升,主要是因为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各移动 IM 服务商对于智能

手机社交网站的使用率分布较为离散,市场集中度不是很高,如图 17 所示。手机人人 手机平台上的 IM 产品纷纷加大了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力度。

2. 手机社交网站

人人网

腾讯朋友

开心网

51.com

14.1%

24.8%

44.0%

58.6%

其他

4.0% 0%

20%

40%

60%

80%

图 17 整体手机社交网站用户使用过的手机社交网站比较

0%

网是目前使用率最高的手机社交网站,使用率达到 58.6%。

人人网 腾讯朋友 开心网

51.com 其他

62.0% 54.0%

42.9% 45.6%

23.1% 27.3%

14.7% 13.2%

5.5% 1.9%

20%

40%

60%

80%

智能手机网民 非智能手机网民

18 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社交网站用户使用过的手机社交网站比较 图

各手机社交网站在智能手机和非智能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变化并不大,人人网和

0.0%

智能手机网民

51.com 用户在智能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比非智能手机网民分别高出 8%和 1.5%;而腾讯朋 友和开心网用户在非智能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比智能手机网民分别高出 2.7%和 4.2%。

四. 手机浏览器使用情况比较

1. 手机浏览器在典型应用中的使用情况

针对两款典型的同时具有 Web 和客户端形态的产品,CNNIC 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 对于手机阅读和手机微博来说,浏览器仍然是最主流的使用工具,客户端对于智能手机网民 流量的分流强于非智能手机网民。

1). 手机阅读

打开浏览器直接看

47.7%

53.7%

27.6% 27.2% 26.4% 22.8%

电脑下载后传到手机上看

用手机直接下载看

客户端软件在线看

21.9% 16.2%

20.0%

40.0%

60.0%

非智能手机网民

图 19 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阅读用户使用手机阅读的方式比较

通过手机浏览器在线看电子书是最主流的手机阅读方式,智能手机网民和非智能手机网 民中的使用率分别达到 47.7%和 53.7%,如上图所示。这一状况主要有两个方面促成,一

方面手机阅读以文本为主,在阅读体验上门槛较低,并且主流浏览器均针对手机阅读进行了 功能优化,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手机阅读对无线网络流量消耗较小,在线的方式对用 户来说更为灵活,选择更为丰富。而相对于非智能手机阅读用户来说,智能手机阅读用户更 多通过客户端的方式在线看电子书,比例比非智能手机网民高 5.7%。

2). 手机微博

浏览器

客户端

28.5%

43.3%

52.8%

68.3%

都差不多

3.9%

3.3% 0.0%

20.0% 智能手机网民

40.0%

60.0%

80.0%

非智能手机网民

图 20 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微博用户使用手机微博的方式

相比起手机阅读来说,客户端在手机微博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尤其是在智能手机网民中, 客户端的使用比例比非智能手机网民高出 14.8%。这主要是因为手机微博相对阅读来说,

机网民中渗透率达到 68.9%,与 2011 年 6 月相比,浏览器用户规模增长 14.1%。手机搜索、 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互动,客户端产品在互动方面比 web 拥有更强的优势。

2. 手机浏览器市场竞争状况

截至 2011 年 12 月,中国手机网民中,使用过手机浏览器的用户规模为 2.45 亿,在手

手机微博等应用渗透率的提升是推动手机浏览器用户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

QQ浏览器

手机自带的浏览器

UC浏览器

Go浏览器

6.2% 8.7% 6.9% 5.7% 5.0% 4.3% 2.4% 2.1% 1.2% 1.6% 0.0%

52.8% 50.9% 46.3% 46.7%

68.1% 65.7%

航海家手机浏览器

Opera

星际手机浏览器

其他手机浏览器

20.0% 2011.06

40.0%

60.0%

80.0%

2011.12

图 21 手机浏览器使用率比较

除手机自带浏览器以外,QQ 浏览器和 UC 浏览器目前拥有绝对领先的市场地位,2011

0.0%

独立QQ浏览器

年 12 月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分别达到 65.7%和 46.7%。

56.7% 51.2%

手机QQ自带浏览器

4.1%

35.4%

44.6%

不清楚

两个都用

3.7% 3.1%

20.0%

2011.12

2011.06

40.0%

60.0%

手机 QQ 浏览器的用户中,使用独立 QQ 浏览器用户的比例由 2011 年 6 月的 35.4%提 升至 2011 年 12 月的 44.6%,使用手机 QQ 自带浏览器的用户比例则由 56.7%降低至 51.2%。

20xx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报告

图 22 用户最经常使用的手机浏览器比较

用户最经常使用的手机浏览器中,QQ 浏览器和 UC 浏览器排名前两位,份额分别为

40.7%和 33.1%。

第五章 无线网络使用情况及用户满意度 一. 无线流量包月使用情况

300M以上

100M-300M(含300M)

50M-100M(含100M)

20M-50M(含50M)

20M以下(含20M)

无包月 7.1% 1.5% 6.1% 19.1% 19.3% 30.6% 32.1% 54.7% 4.8% 11.0%

0.0% 6.3% 7.3%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智能手机网民 非智能手机网民

图 23 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网民流量包月分布情况 现阶段,中国手机网民对于无线网络流量的需求不足。整体手机网民平均无线流量包月

套餐为 73.53MB(按照中值进行加权计算,“300M 以上”按 300M 计算)。其中,智能手机

网民平均包月流量套餐为 94.19M,非智能手机网民平均包月流量套餐为 51.63M。与美国

智能手机用户 2011 年第一季度平均月消耗流量 435MB(数据来源:尼尔森)相比,有较

大差距。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方面,用户对高带宽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需求不足,比如大量用户手机上网只用来挂 QQ,刷微博等,在线音乐、视频等高带宽应用渗透率非常低。如下图数据所示,只有 7.5%

的智能手机网民和 3.9%的非智能手机网民月消耗无线网络流量会超出套餐标准很多。

0%

从来没用超过

偶尔用超了

52.6%

62.4%

30.5% 26.7%

9.4% 7.0%

经常用超,但超的不多

经常会超出套餐很多

7.5% 3.9%

20%

智能手机网民

40%

非智能手机网民

60%

80%

图 24 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网民包月流量使用情况

另一方面,中国手机网民对无线网络流量价格较为敏感。选择 20M-50M 流量包月的网

指的是网站或应用的用户流量在每月 25 号左右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下降),如下图所示, 民比例最高,尤其是非智能手机网民,达到 54.7%,这是因为大部分省市运营商推出了最 低 5 元包 30M 流量的套餐,这也造成了移动互联网独有的流量“月末效应”现象(“月末效应”

0%

智能手机网民

17.7%的智能手机网民和 15.1%的非智能手机网民表示在套餐快用完的时候会注意节省流 量使用。

从来没担心过

17.7% 15.1%

56.3% 61.6%

套餐快用完时注意节省流量

很少关心流量使用情况

13.2% 13.0%

平常都会注意节省流量

12.7% 10.3%

20%

40%

60%

80%

非智能手机网民

图 25 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网民对包月流量的使用态度

100.0% 二. WiFi 网络使用情况 120.0%

80.0%

60.0%

40.0%

20.0%

0.0% 99.4%

非智能手机网民 经常使用Wifi上网的用户 智能手机网民 只用蜂窝网上网的用户 图 26 手机网民中 WiFi 使用率比较

尽管 WiFI 已经成为主流手机标配功能,但目前整体手机网民中 WiF 使用率仍然偏低,

仅有 7.6%的手机网民在过去半年内经常使用 WiFi 上网。其中,智能手机网民中 WiFi 使用

率为 14.8%,非智能手机网民仅为 0.6%,如上图所示。

手机IM

59.5%

82.4%

89.3%

手机支付 手机社交网站

手机微博 手机网络文学

7.1%

手机搜索

83.9%

手机地图/导航

35.6% 40.5%

83.0%

57.1%

36.4% 44.4% 41.9%

56.0%

21.2%

手机酒店/机票预订

0.0%

3.3%

9.7%

20.0%

40.0%

60.0%

80.0%

100.0%

只使用蜂窝网上网的用户 经常使用Wifi上网的用户

图 27WiFi 网络对手机网络应用使用率的影响

整体来说,WiFi 能促进手机网民使用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如上图所示,对于经常

使用 WiFi 网络的用户而言,大部分应用渗透率均有明显提升。

手机上网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 PC 上网的需求。如上图所示,手机搜索、手机社交网 WiFi 网络的使用能提升大数据流量应用的使用率。如上图所示,手机地图/导航在经常 使用 WiFi 网络的用户中,使用率提升幅度达 47.4 个百分点,这是因为很多地图类应用除了 需要下载应用程序以外,还要有相应的地图数据包的支持,由于地图数据包容量一般较大, 大大限制了只使用蜂窝网上网用户的使用。

站、手机微博、手机支付、手机酒店/机票预定等应用的使用率在 WiFi 用户中也有较为明显

的提升。而一般来说,经常使用 WiFi 上网的场景大多为固定场所,比如单位、家庭等,在

这些场所,用户则大多都拥有 PC 网络条件,即手机网民的部分上网需求由 PC 转移到了手

机。

三. 移动互联网用户对电信网络满意度比较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0%

5 4

手机信号覆盖范围

手机网络速度 3 2 1 手机信号稳定性 手机上网流量资费

图 28 整体手机网民对网络服务的满意度

对移动互联网网民调查后发现,整体手机网民对手机网络服务趋于“比较满意”和“一般”

之间,手机上网速度目前满意度相对最低。如上图所示,加权计算后得知,整体手机网民对

手机网络服务满意度评分为 3.57 分。其中,手机信号的覆盖范围综合评分为 3.79 分,对手

机信号稳定性的综合评分为 3.60,对手机网络速度综合评分为 3.42 分,对手机上网流量资

费综合评分为 3.46 分。

0.0%

第六章 移动互联网网民使用行为

一. 手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黏性 1. 使用频率比较

每月一次

每天多次

17.7% 19.1%

47.2%

60.2%

每天1次

两三天一次

13.6%

19.7% 6.2% 7.4%

每周一次

2.4%

6.5%

10.0%

20.0% 智能手机网民

30.0%

40.0%

50.0%

60.0%

70.0%

非智能手机网民

图 29 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网民手机上网频率比较

智能手机网民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多次的比例为 60.2%,高出非智能手机网民 13 个百分

点,如上图所示。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智能手机提升了网民上网的使用体验,较大幅度地增 强了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黏性;另一方面,相对非智能手机网民来说,智能手机网民相对较 为高端,其对于移动互联网的认知和需求较强。

2-4小时(包括4小时)

2. 使用时长比较

19.9% 19.8%

16.9% 15.9%

21.7% 21.8%

4小时以上

1-2小时(包括2小时) 30-60分钟(包括60分钟) 10-30分钟(包括30分钟) 10分钟以内(包括10分钟)

7.8%

0.0%

14.0%

17.1% 16.6% 16.2%

12.3%

5.0%

10.0% 非智能手机

15.0%

20.0%

25.0%

智能手机

图 30 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累计手机上网时长比较

虽然智能手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黏性较强,但其平均每天累计手机上网时长相对非智能 手机网民并无明显增加。如上图数据所示,智能手机网民平均每天上网时长为 109 分钟(按 每时间段的中值进行加权,“4 小时以上”按 4 小时计算),比非智能手机网民的 106 分钟平 均上网时长仅略高 2.9%。主要原因是目前智能手机网民大多具备较好的 PC 上网条件,其

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段较为固定,而非智能手机网民中,有大量用户由于缺乏 PC 网络条

件,手机是其最主要的上网工具,这类用户对手机上网的黏性非常高,一定程度上拉高了整 体非智能手机网民平均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累计时长。

二. 手机网民付费意愿

彩铃

游戏

工具软件

小说

音乐

视频

其他

没买过

不记得

0% 11.1% 11.0% 5.3% 4.4% 3.2% 1.4% 2.3% 0.5% 0.3% 0.3% 0.2% 0.1% 0.6% 81.7% 82.0% 0.8% 1.0% 20% 40% 60%

非智能手机网民 80% 100% 智能手机网民

图 31 中国付费购买应用/内容的手机网民比例

中国手机网民对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付费意愿较低。如上图所示,80%以上的手机网民在

过去半年内没有购买过手机应用/内容。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目前适合中国用户的付费应用/

内容仍然较少,难以激发用户的积极性,比如非智能手机网民由于对应版本的游戏、工具软 件类型缺乏,付费意愿相对智能手机网民来说较低;另一方面,盗版问题严重大大降低了用

户获得应用/内容的门槛,并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付费意愿。比如智能手机网民由于对互联

网/移动互联网认知水平较高,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免费获得更多的文学类内容,使得其对

小说付费的用户比例反而低于非智能手机网民。

0%

智能手机网民

三. 手机网民对广告的接受度 1. 移动互联网广告用户认知

不小心点击过广告

10.1% 5.9%

没见过广告

53.0%

69.2%

见过广告,但没点击过

32.8% 21.3%

主动点击过广告

4.4% 3.8%

20%

40%

非智能手机网民

60%

80%

图 32 手机广告在不同手机网民中的覆盖效果

目前智能手机网民的广告覆盖效果强于非智能手机网民。如上图所示,53%的智能手机

网民表示没见到过广告,比非智能手机网民低 16.2 个百分点。这是因为一方面非智能手机

网民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相对较为单一,比如大量用户只使用手机 QQ,见到广告的机会

较少;另一方面,目前手机中的广告大多以文本方式为主并且欠缺精准性,使得用户认知效 果较差。

另外,上图数据显示不小心点击过广告的用户比例是主动点击过广告用户比例的 2 倍

左右,说明目前手机广告对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0%

智能手机网民

2. 移动互联网用户对广告的态度比较

48.2%

58.5%

不影响我正常使用该应用

卸载该应用,并不再使用

24.6% 16.0%

试图寻找无广告版本应用代替

15.1% 13.5%

降低我使用该应用的次数

13.6% 12.0%

其它

0.7% 1.0%

20%

40%

60%

80%

非智能手机网民

图 33 手机网民看到广告后的反应

智能手机网民对广告的接受度相对来说有所降低。如上图所示,表示广告不影响使用的 智能手机网民比例比非智能手机网民比例低了 10.3 个百分点,直接卸载该应用的比例则高

了 8.6 个百分点。这反映出目前智能手机应用市场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用户由于拥有更多

的选择而提升了其对应用质量的标准。

附件:中国一线城市 3G 智能手机网民状况 一. 用户属性 1. 性别结构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75.3% 男 女

Android iOS Symbian

图 34 北上广深智能手机 3G 网民性别比例比较

不同平台智能手机用户中,iOS 平台的女性用户比例最高,为 39.3%,高于 Android 平

台的 30.8%和 Symbian 平台的 24.7%,如图 34 所示。说明 iPhone 不仅能通过创新来引领

移动互联网发展,更能通过简单易用的特性大大降低新产品在大众用户中的使用门槛。

2. 学历结构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Android

小学及以下

初中

高中/中专/技校

38%

iOS 大专

Symbian

大学本科 硕士及以上 拒答

图 35 北上广深智能手机 3G 网民学历比较

学历上来说,Android 与 iOS 平台的用户分布较为类似,大学本科学历用户比例最高,

分别为 35%和 38%,而 Symbian 用户中,则是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用户比例最高,为 32%,

最为相似,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规模的壮大,未来 iOS 和 Android 手机将会逐渐向低学历 iOS 平台用户在硕士以上学历用户中的比例远高于 Android 和 Symbian,达到 12%。Symbian 平台在中国市场发展多年,Symbian 用户的学历分布与中国整体智能手机用户的学历分布

人群渗透。

8000元以上

5001 8000元

3001 5000元

2001 3000元 10.1%

1.1% 6.7% 3. 收入结构 6.0% 7.0% 4.4% 5.9% 拒答 10.1% 19.1% 23.6% 22.5% 31.9% 35.1% 9.3% 11.9% 20.0% 24.0%

1501 2000元

1001 1500元

501 1000元

500元以下

无收入 4.9% 2.8% 1.1% 3.8% 4.0% 4.5% 1.6% 0.9% 0.0% 1.6% 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Symbian

iOS Android 图 36 北上广深智能手机 3G 网民收入比较

目前在用户对价格的接受度上,Android 手机的竞争力已经与 Symbian 手机接近。如

上图所示,从收入结构上来说,Android 平台与 Symbian 平台的用户更为类似,月收入在

3000-5000 元人民币的人群比例最高,分别为 31.9%和 35.1%;而 iOS 平台月收入在 5000

元以上的用户比例(42.7%)远远高于 Android(17.8%)和 Symbian(13.7%)。

年龄分布上来看,三个平台的用户没有明显的差距。20-29 岁用户为最主流的手机网民 4. 年龄结构 50岁以上 0.0% 1.1% 2.2% 3.0% 5.6% 3.2% 20.0% 25.8% 24.9% 40-49岁 30-39岁 20-29岁 63.3% 57.3% 58.9% 10-19岁 0.9% 0.0% 0.5% 0.0% 12.8% 10.1% 10.3% 10岁以下 20.0% 40.0% 60.0% 80.0% Symbian iOS Android 图 37 北上广深智能手机 3G 网民年龄分布比较

群体,Symbian 用户相对比例最高,为 63.3%;30-39 岁用户群体中,Android 平台和 iOS

平台的比例分别为 24.9%和 25.8%,相对 Symbian 的 20%来说略高。

50M-100M(含100M)

二. 无线网络使用行为比较

3.7%

300M以上

10.6%

17.7%

25.0%

30.3%

100M-300M(含300M)

25.0% 27.4%

32.4%

39.7%

20M-50M(含50M)

5.7% 0.0%

3.4% 4.7% 1.3% 3.4% 0.0%

28.4%

18.4%

22.9%

20M以下(含20M)

无包月

10.0%

iOS

20.0%

Symbian

30.0%

40.0%

50.0%

Android

图 38 北上广深智能手机 3G 网民包月流量套餐比较

无线网络流量上,Android 平台和 Symbian 平台更为类似,最高点均发生在 50M-100M

区间内,分别达到 39.7%和 32.4%,iOS 平台用户无线流量套餐的最高点在 300M 以上,

比例为 30.3%,如图 38 所示。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过去两年中,中国联通

的签约 iPhone 用户大幅拉高了 iOS 平台用户在 300M 以上流量的比例,而 Android 手机和

Symbian 手机主要通过社会渠道来销售,手机网民对于无线流量价格的高敏感度拉低了其 选择高流量套餐的比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