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模拟考试一

普通心理学模拟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1~60题,每题1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1、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是( B )。

(A)小脑 (B)脑干网状结构

(C)丘脑 (D)下丘脑

P15,A是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和不随意运动。B是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C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D是是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

2、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对象吸引过去的现象,称为( B )。

(A)注意转移 (B)分心

(C)注意分配 (D)注意集中

P55,A为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

B为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C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

D为分心的对立面,注意的稳定性。

3、詹姆士强调情绪与( A )的关系.。

(A)机体变化 (B)动机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

P62,詹姆斯和兰格都强调情绪与机体变化的关系,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即当外界刺激引起身体上的变化时,我们对这些变化的知觉便是情绪。

4、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方式和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是划分( D )的标准。

(A)记忆过程

(B)图像记忆和声象记忆

(C)思维过程

(D)三个记忆系统

P40,记忆的三个系统无论在信息的编码、加工、储存和提取方式上,还是在信息储存的时间长短上,都不同于其他系统。

5、人脑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 B )。

(A)运动知觉 (B)时间知觉

(C)似动知觉 (D)方位知觉

P34,A是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C:有时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能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现象,又叫动景现象、Φ现象。D是空间知觉的一种,是对物体的方位的空间特性的知觉。

6、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衰退和( C )。

(A)固化 (B)迁移

(C)干扰 (D)定势

P42,长时记忆的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扰造成。干扰又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

7、人类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 C )赫兹的声波。

(A)200-20000 (B)1000-4000

(C)16-20000 (D)1000-5000

P28,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在听阈范围内,人们对1000Hz~4000Hz的声音最敏感。

8、一个高中生在分科时,既想学理科也想学文科,这时他到的冲突属于( A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P67,A为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两个动机同样强烈,但不能同时获得时所遇到的冲突。

B为两个目标都想避开,但只能避开一个目标的时候,人们只好选择对自己损失小的,避开损失大的目标。

C为想获得一个目标,它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时所遇到的矛盾心情。

D为如果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时的矛盾心情。

9、“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查明S和R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 D )。

(A)机能主义心理学 (B)构造主义心理学

(C)人本主义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P7,A是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B是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C是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所以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10、遗忘的进程通常是( B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倒U型曲线 (D)U型曲线

P39,从图1-14的保持曲线来看,遗忘的速率越来越慢,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

11、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分为( A )。

(A)心境、激情、应激 (B)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C)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D)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

P65,按情绪状态,就是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B是人的高级情感,C是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分,D为情绪的基本形式,又叫原始情绪。

12、威尔尼克中枢受到损伤,造成的失语症叫( D )。

(A)表达性失语症 (B)失写症

(C)失读症 (D)接受性失语症

P49,A为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中枢)受损,B为书写性言语中枢受损,C为视觉性言语中枢受损。

13、表象可以成为想象的素材,是因为表象具有( C )。

(A)直观形象性 (B)片断不稳定性

(C)可操作性 (D)概括性

P40,A具体表现为对事物形象的回忆,B具体表现为表象不像知觉那样稳定,C正是表象的可操作性使表象成为了想像的素材,D具体表现为表象出来的形象已经是经过概括了的,已经丢掉了这个事物的一些次要特征。

14、梦出现在( A )。

(A)快速眼动期 (B)深度睡眠阶段

(C)睡眠锭阶段 (D)△波阶段

P53,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眼动仪会监测出眼球出现了快速的运动,如果在眼动活跃的时候叫醒睡眠者,他通常都会报告说正在做梦。

15、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称为( B )。

(A)迁移 (B)定势

(C)态度 (D)动机

P47,A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B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C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D是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16、强调分析心理的内容以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这是( C )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A)机能主义 (B)格式塔

(C)构造主义 (D)精神分析

P7,A是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B是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组成它的元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C是是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D是意识和无意识,前意识,还有把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17、注意是一种( A )。

(A)心理状态 (B)心理过程

(C)认识过程 (D)认知过程

P54,注意只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即心理活动总是指向于、集中于某些对象这种特点或状态。所以,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它并不反映任何事物,也不反映事物的任何属性。

18、性格的静态特征不包括( D )。

(A)态度特征 (B)情绪特征

(C)意志特征 (D)内容特征

P81,从组成性格的各个方面来分析,可以把性格分解为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四个组成成分。

19、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认为( B )。

(A)管理情绪的神经中枢在丘脑

(B)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C)情绪与动机有密切的联系

(D)认知在情绪发生中起决定作用

P62,A是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B是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C是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D是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

20、( A )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A)错觉 (B)梦

(C)无意识 (D)幻觉

P35,A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21、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叫( C )。

(A)意志 (B)情感

(C)能力 (D)智力

P71,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22、基础心理学是研究( A )。

(A)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B)人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C)除动物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D)所有心理现象的科学

P1,所谓的基础心理学相当于一般所说的普通心理学。它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规律。

23、损伤大脑颞叶最有可能是使伤者不能从事( A )职业。

(A)音乐家 (B)演员

(C)建筑师 (D)画家

P49,1874年由德国学者威尔尼克(Wernicke,C.)发现,位于顶、枕、颞叶交会处的颞上回受到损伤,患者能听到声音,他的听觉器官还是正常的,却不能分辨语音,对字词也失去了理解的能力。这一中枢叫言语听觉中枢,因是威尔尼克发现的,也称威尔尼克中枢。这一中枢受到损伤所发生的失语症叫接受性失语症。

24、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C )。

(A)兴奋 (B)抑制

(C)兴奋与抑制 (D)反射

P18,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25、根据个体是内向还是外向占优势提出的人格理论是( A )。

(A)荣格的类型论 (B)卡特尔的特质论

(C)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D)艾森克的维度论

P83,A认为根据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占优势,可将人格分为内向型的和外向型的。B认为在构成人格的特质中包括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C认为人格特质可分为两类,即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D把许多人格特质归结到几个基本的维度或类型上。最初发现的是两个主要的人格维度,即内外倾和神经质,后来又找到第三个人格维度,即精神质。

26、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尊重他人的需要属于( B )。

(A)生理需要 (B)生长性需要

(C)社会需要 (D)缺失性需要

P59,尊重他人的需要是属于尊重的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要,所以属于生长需要。

27、一般来说,最能准确反映人的内心状况的身体语言形式是( A )。社会心理学题

(A)目光 (B)面部表情

(C)姿势 (D)空间距离

P151,一般情况下,人们的目光与面部表情是一致的,均与其内在心态对应,但在特殊情况下, 表达个体真实心态的有效线索是目光而非面部表情。

28、微弱,持久而具有弥漫性特点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 D )。

(A)应激 (B)情感

(C)激情 (D)心境

P65,A是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B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对美的欣赏,对丑的厌恶等。C是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D也叫心情。

29、植物神经也称为( C )。

(A)感觉神经 (B)运动神经

(C)自主神经 (D)交感神经

P13,在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心脏、血管、呼吸器官、胃肠平滑肌和腺体等内脏器官,称为自主神经,或叫植物神经。

30、心理现象可分为( A )。

(A)心理过程和人格

(B)认知、情感和意志

(C)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D)认知、情感、意志和性格

P2,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需要、动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性;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征,它们都是人格的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31、大脑皮层下高级的感觉中枢位于( B )。

(A)网状结构 (B)丘脑

(C)下丘脑 (D)小脑

P15,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它对传入的信息进行选择和整合,再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A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C是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D是保持身体平衡。

32、把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根据思维( C )。

(A)探索答案的方向的不同划分的 (B)是否具有创造性划分的

(C)形态划分的 (D)内容划分的

P44,按A可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按B可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3、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的形成和巩固具有促进作用的经典条件反射称为( A )。

(A)强化 (B)形成

(C)泛化 (D)巩固

P20,C的意思是类似的刺激也会引起反应。

34、感觉和知觉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反映,它们之间的区别是( C )。

(A)直接性 (B)主动性

(C)整体性 (D)适应性

P31,对客观物体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对同一物体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就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整体的认识,也就是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35、胆汁质的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是( A )。

(A)强、不平衡 (B)强、平衡、灵活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P78,B为多血质,C为黏液质,D为抑郁质。

36、激发动机的因素主要是( A )。

(A)需要 (B)意识

(C)意志 (D)人格

P57,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就会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这时活动的动机便产生了。

37、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机能,对个体的身心系统有以下作用,但不包括( A )。

(A)指向 (B)统合

(C)管理 (D)调节

P52, 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机能,它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

38、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C )。

(A)无限的 (B)9个以上的项目

(C)7±2 (D)无法测量的

P42,瞬时记忆容量是9-20比特,长时记忆容量是无限的。

39、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 B )。

(A)最小可视差 (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阈限 (D)差别感觉阈限

P23,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觉阈限,又叫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叫差别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

40、位于视网膜中央窝上的感光细胞是( D )。

(A)中央窝细胞 (B)双极细胞

(C)杆体细胞 (D)锥体细胞

P26,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锥体细胞主要集中在中央窝及其附近,呈圆锥状,在强光下起作用,叫明视觉器官。它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杆体细胞呈杆状,集中在视网膜边缘及其附近,对弱光敏感,叫暗视觉器官。它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只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

41、一般认为原始情绪指( D )。

(A)激动与平静 (B)高兴与悲哀

(C)喜、怒、哀、乐 (D)喜、怒、哀、惧

P65,近代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又叫原始情绪。

42、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 A )。

(A)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 (B)具有不可调节的特性

(C)两极是不相容的 (D)的两极是绝对对立的

P64,情绪和情感的每一种特征的变化都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如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爱就有恨,有紧张就有轻松,有激动就有平静,它们都构成了对立的情绪情感的两极。

43、把人视为类似计算机的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角度研究人的认知活动,这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趋向,它是( A )。

(A)认知心理学 (B)神经心理学

(C)人本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P8,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它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44、罗杰?斯佩里所做的“割裂脑”实验证明了( C )。

(A)右利手的人的左半球能形成经典条件反射,右半球能形成操作条件反射

(B)右利手的人的左半球能形成操作条件反射,右半球能形成经典条件反射

(C)对右利手的人来说,他的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

(D)对右利手的人来说,他的右半球言语功能占有时;左半球空间知觉站优势

P17,所以这一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他的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

45、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是( B )。

(A)再现 (B)识记

(C)回忆 (D)保持

P37,记忆从识记开始,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念书、听讲、经历某个事件的过程就是识记的过程。

46、思维活动是人脑( B )。

(A)对客体间接的描述性反映 (B)对客体间接的概括性反映

(C)对客体直接的概括性反映 (D)对客体直接的描述性反映 P4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

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47、人在危险情境或意外事件出现时表现出的高度紧张情绪状态,被称为( A )。

(A)应激 (B)心境

(C)激情 (D)愤怒

P66,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48、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是( B )。

(A)人格的动力 (B)构成人格的主要成分

(C)人格的主要特点 (D)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

P71,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含着各种成分。主要的是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

理特征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人格的动力,后者是指个体之间的差异。

49、性格( B )。

(A)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 (B)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

(C)没有明显的社会道德评价的意义 (D)不受环境的而发生变化

P80,性格不同于气质,它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有明显的社会道德评价的意义,直接反

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所以,气质更多的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则更多的体现了人

格的社会属性。

50、思维的基本单位是( A )。

(A)概念 (B)判断

(C)推理 (D)决策

P45,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

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51、脑干包括( C )。

(A)脑桥、下丘脑和中脑 (B)延髓、中脑和下丘脑

(C)延脑、脑桥和中脑 (D)桥脑、丘脑和下丘脑

P14,脑干位于颅腔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脑桥和中脑三部分。它是脑的最古

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52、表象的形象在头脑中可以放大、缩小、翻转的特性叫表象的( C )。

(A)翻转性 (B)运动性

(C)可操作性 (D)灵活性

P40,表象的形象在我们的头脑中是可以被操作的,就像一个物体可以在我们手里摆弄一样,

表象的形象也可以在我们头脑里放大、缩小、翻转。表象的这种特性叫做表象的可操作性。

53、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 B )。

(A)想象 (B)表象

(C)意象 (D)表征

P39,我们把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做表象,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

物的形象也叫表象。

54、艾宾浩斯在研究记忆与遗忘规律时,采用的记忆材料是( D )。

(A)人工概念 (B)自然的句子

(C)自然的单词 (D)无意义音节

P39,艾宾浩斯以自己作主试,又以自己作被试,自己给自己做记忆的实验。他用的记忆的

材料叫无意义音节,即由两个辅音和一个元音组成的音节,但字典上查不出来,它不是一个

字,所以叫无意义音节。

55、按照任务的要求,注意从一个对象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现象叫( C )。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动摇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P55,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转移。A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D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

56、1860年,( A )发现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

(A)布洛卡 (B)斯佩里

(C)巴甫洛夫 (D)艾宾浩斯

P17,1860年法国外科医生布洛卡(Broca,P.)发现,大脑左半球额叶受损伤导致了运动性失语症,即患者虽然发音器官并没有毛病,却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但患者仍保留了听懂别人说话,以及写字和阅读的能力。布洛卡的发现已经证明了左半球的言语优势,为纪念布洛卡的发现,人们把左半球主管言语的区域叫做布洛卡区。

57、色觉异常的人通常是靠( B )来辨认颜色的。

(A)色调 (B)明度

(C)饱和度 (D)照度

P28,色觉有缺陷的人是靠明度的差别来“辨认”颜色的,明度相同色调不同的颜色他就分辨不出来了。

58、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是( C )。

(A)制作人工概念的办法

(B)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C)通用的问题解决策略

(D)形象思维的具体策略

P47,认知心理学家认为,通用的问题解决的策略有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

59、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中不包括( C )。

(A)比较与分类 (B)分析与综合

(C)归纳与演绎 (D)抽象与概括

P44,思维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信息进行复杂加工的过程,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是思维操作的基本形式。而在抽象与概括进往往会进行比较与分类,C是推理的活动方式。

60、想象是( A )。

(A)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B)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

(C)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D)人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P50,人们又可以把表象的内容作为素材,在大脑里对这些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这个过程是一种形象思维的过程,这种过程就叫做想象。

二、多项选择题(61~100题,每题1分,共40分。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61、关于错觉,正确的说法包括( ABD )。

(A)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B)只要具备产生错觉的条件,错觉就是一定会发生

(C)只要知道错觉产生的原因,错觉是可以消除的

(D)错觉所产生的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

P35,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只要具备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会产生的,通过主观努力是无法克服的。

62、意志的品质有( ACD )。

(A)自觉性 (B)目的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P68,意志的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

63、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 AD )。

(A)必须其中有非常熟悉的

(B)必须都是非常熟悉的

(C)不能有内在的联系

(D)必须有内在的联系

P56,能够分配注意的条件是,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注意分配的另一个条件是,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没有内在联系的活动很难同时进行。

64、人估计时间的依据包括(ABCD)。

(A)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B)各种计时工具

(C)生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D)各种客观规律

P34,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人们对时间的知觉可以以计时器,例如钟表提供的信息为依据,也可以根据自然界昼夜的交替、四季周期性的变化,还可以根据人体生理、心理活动周期性的变化来估计时间。

65、遗忘是指( BC )。

(A)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

(B)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的现象

(C)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的现象

(D)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P38,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叫遗忘。

66、感觉的属性包括( AC )。

(A)它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B)它是对过去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C)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D)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P22,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67、三个记忆系统是以( BC )作为标准来划分的。

(A)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 (B)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

(C)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方式 (D)全部报告和部分报告

P40,记忆也看作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并按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方式的不同,以及信息储存时间长短的不同,将记忆分作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68、需要( AB )。

(A)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

(B)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C)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D)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P56,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C是指情绪和情感,D是指能力。

69、脑干包括( BCD )。

(A)丘脑 (B)延脑

(C)脑桥 (D)中脑

P14,脑干位于颅腔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脑桥和中脑三部分。它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70、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这是( AC )。

(A)同时对比现象 (B)相继对比现象

(C)彩色对比现象 (D)感觉适应现象

P25,我们常说红花还得绿叶配,就是因为绿背景上的红由于对比的结果,看起来更鲜艳了。彩色对比的效果就是产生了对比色的补色。两中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相继对比。

71、奥尔波特认为个人特质包括( ACD )等几类。

(A)首要特质 (B)根源特质

(C)中心特质 (D)次要特质

P84,奥尔波也把个人特质分为两类,即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因其在生活中表现的范围不同,奥尔波特又将其分为三类,即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72、长时记忆的编码有( BD )。

(A)语音编码 (B)语义编码

(C)抽象编码 (D)形象编码

P42,长时记忆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两类。

73、声音的物理特性包括( BCD )。

(A)音调 (B)振福

(C)频率 (D)波形

P29,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单中性质。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音色又声波的波形决定。

74、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关系是( BD )。

(A)概念的内涵越深其外延越广

(B)概念的内涵越浅其外延越广

(C)概念所包含的属性多外延越广

(D)概念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外延越广

P45,概念的内涵是指感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所包含的范围。概念的内涵越深,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越少,外延越窄;概念的内涵越浅,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就越多,外延就越广。

75、皮肤表面的温度( CD )。

(A)称为心理零度 (B)一般是指37℃的温度

(C)称为生理零度 (D)是皮肤不觉得热和凉的温度 P30,皮肤表面的温度称为生理零度,和生理零度相同的温度刺激皮肤,不会引起热和冷的感觉。身体的不同部位,生理零度不同,身体裸露的部分生理零度为28度,前额为35度,衣服内为37度。

76、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 ACD )。

(A)迁移 (B)能力

(C)原型启发 (D)定势

P4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迁移、原型启发和定势。

77、兴趣的品质包括兴趣的( ABCD )。

(A)广度 (B)倾向性

(C)效能 (D)稳定性

P58,兴趣的品质有:①兴趣的倾向性,即对什么发生兴趣;②兴趣的广阔性,即兴趣的范围。③兴趣的持久性,即兴趣的稳定程度;④兴趣的效能,即兴趣所产生的推动人的活动的力量。

78、情绪和情感的功能有( ABC )。

(A)信号功能 (B)组织功能

(C)动机功能 (D)反映功能

P61,情绪情感的功能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79、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强调( BD )。

(A)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B)内倾—外倾

(C)共同特质—个别特质 (D)情绪稳定—情绪不稳定

P85,艾森克用两个维度来描述人格,一个是内倾和外倾,另一个是神经质倾向。后者表现为情绪稳定和不稳定

80、( AB )的现象属于联觉现象。

(A)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

(B)听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

(C)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其余音在缭绕

(D)绿叶陪衬下红花看起来更红了

P25,联觉是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C是感觉后象,D感觉对比。

81、下列关于动力定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BCD )。

(A)巴甫洛夫认为,动力定型是人的习惯的心理基础

(B)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

(C)刺激形成了固定的顺序,反应也跟着形成了固定的顺序

(D)动力定型的破坏会引起人的消极情绪

P20-22,刺激形成了固定的顺序,反应也跟着形成了固定的顺序。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动力定型。巴甫洛夫认为,动力定型是人的习惯生理基础,动力定型的破坏还会引起人的消极情绪反应。

82、概念是( ABD )。

(A)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

(B)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

(C)以句子来标示和记载的

(D)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位

P45,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的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83、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分为( ABC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恐惧

P65,按情绪状态,就是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84、睡眠的特征有( ABCD )。

(A)第一阶段很容易被外界刺激惊醒

(B)第二阶段很难被叫醒

(C)第三、第四阶段脑电波从出现△波到大多数是△波

(D)在四个睡眠阶段之后会出现一个快速眼动阶段

P53,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在这一阶段里,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很容易被外界刺激惊醒,这一阶段大约持续10分钟;第二阶段偶尔会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在这一阶段里,个体很难被叫醒,这一阶段大约持续20分钟;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继续降低,波幅更大,出现Δ波,这一阶段大约持续40分钟;当大多数脑电波呈现Δ波时,睡眠就进入到了第四个阶段,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各项功能指标变慢,这一阶段被称为深度睡眠阶段。这四个阶段大约要经过90分钟左右。此后便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一阶段Δ波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电波出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出现,这一阶段大约持续5~10分钟。此后又会重复上述睡眠的四个阶段,第四个睡眠阶段结束之后,又会出现一次快速眼动的睡眠阶段,而且时间会比第一次长。

85、表象具有( ABCD )的作用。

(A)积累感性知识 (B)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

(C)创造出新形象 (D)为想象提供素材

P40,表象是人们积累感性知识的一种形式。想象就是运用已有的表象,对其进行加工和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没有表象为其提供素材,想象也是没法进行的。表象既具有直观形象性,又具有概括性,这使它起到了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作用,或者说,表象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没有表象,思维也难于发展起来。

86、下列属于行为主义学派观点的有( ABCD )。

(A)抛开意识、研究行为,探索刺激与反应间的关系

(B)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C)通过行为的改变反映心理

(D)通过控制环境而任意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P7,因而他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例如,思维不过是肌肉,特别是言语器官的变化;情绪不过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由此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即S-R)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并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因此这一学派的观点也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87、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说法包括( AC )。

(A)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越晚 (B)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越晚

(C)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 (D)层次越高的需要力量越强

P59,马斯洛认为,无论从种族发展,还是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的越早;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的越晚。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又叫缺失性需要。

8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

(A)所有痛觉都是内部感觉

(B)所有的痛觉都是外部感觉

(C)痛觉不容易适应

(D)痛觉具有机体保护的作用

P31,皮肤感觉和内脏感觉都有痛觉,各种感觉器官中也都有痛觉,因此,痛觉既有外部感觉,也有内部感觉。痛觉对于机体具有保护的作用却是共同的。痛觉是最难于适应的。

89、神经元具有( AB )的功能。

(A)接受刺激 (B)传递信息

(C)放大信息 (D)缩小信息

P12,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9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

(A)人耳对1000~4000赫兹的声波最敏感

(B)人耳对16~20000赫兹的声波最敏感

(C)老年人首先丧失的是对高频声波的听觉

(D)老年人首先丧失的是对低频声波的听觉

P28,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在听阈范围内,人们对1000Hz~4000Hz的声音最敏感,对这一范围声音的耐受性也比较高。但老年人听觉感受性的降低的特点是,他首先丧失的是对高频声音的听觉,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丧失的范围逐渐向低频方向发展,当扩展到中频的范围时就影响到了言语的听觉。

9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D )。

(A)认知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

(B)意志是需要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行为

(C)人格可以通过心理过程得到表现

(D)情感属于心理过程

P2,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92、动机冲突的形式主要有( ABCD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P67,动机冲突的形式主要有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

93、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 ABCD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P32,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94、意识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包括(ABCD )。

(A)梦 (B)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C)睡眠 (D)对外界事物的觉知

P52,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它既涉及觉知的时刻和各种直接经验,如知觉、思维、情感和欲望;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梦和睡眠是意识两种特殊状态。

95、诱因( ABC )。

(A)能引起有机体的定向运动 (B)是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

(C)可激发活动的动机 (D)是由生理需要产生的

P57,能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诱因。在诱因的作用下,即使机体内部并没有失去平衡,也会引起活动的动机。

96、动机是(ABCD )个体行为,特定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A)引发 (B)推动

(C)维持 (D)调节

P57,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

力。

97、在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中,包括动机冲突、( BD )。

(A)克服困难 (B)目的确立

(C)执行决定 (D)方案选择

P67. 在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里,需要在思想上确立行动的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案并要作出决策。

98、意识的作用包括( ABCD )。

(A)帮助人们把握由感官所接触的纷繁复杂的世界的意义

(B)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入的刺激的能量

(C)使人们依据知觉组织的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和事件

(D)使我们能利用过去记忆对现在输入的信息进行判断

P52

99、关于回忆,下列哪些说法不正确?( ABCD )

(A)它是头脑中浮现的过去经历的事物或形成的概念

(B)回忆的正确程度依赖于积极的思维活动

(C)无意回忆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任务的回忆

(D)必须由外界刺激才能引起

P37

100、注视打开的电灯几分钟后闭上眼睛,眼前会产生一片黑背景,黑背景中间有一电灯形状的光亮形状,这就是( AC )。

(A)感觉后象 (B)继时对比

(C)正后象 (D)无彩色对比

P25, 电灯灭了,眼睛里还保留着亮灯泡的形象;声音停止以后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象。

感觉后象有时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同,例如,看到的灯光是亮的,灯灭以后留下视觉形象还是亮的灯,这种后象叫正后象;如果看到灯灭了,眼睛里却留下了一个黑色灯泡的形象,后象的性质与刺激物的性质相反,这种后象叫负后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