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阅读范背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范背的调查报告

阅读是教学之母,阅读乃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能力,是一个人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帮助儿童感受和感悟语言文字,积累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言内化要多读书,要积累语言材料并进行实践运用,而背诵正是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积累语言文字。学生积累知识的深浅多少从学生的背诵运用中得以反馈。在学生背诵积累过程中,范背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现实教学中,范背教学又是如何呢?为了了解阅读教学中范背的情况,在20##年4月4日至20##年6月6日我对连云港市岗埠中心小学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中高年级的490多名学生和全校所有语文教师22人。重点从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师对范背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的认识两个方面着手调查,调查中,发现该校教师教学完课文,只知道要求学生抓紧时间学生字词,对学生在知识积累、理解及运用等方面却忽视了。

一、基本情况

(一)、调查方式:

调查主要采用开座谈会、抽样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每次调查结束后,及时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和比较。

(二)、实践过程:

1、老师的教育观影响着学生背诵、积累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与以前相比,教师教育观落后的状况已有改善,但在调查中发现仍有30.1%的被调查者感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教师的示范性方面做是不够。”

小学中年级学生和教师对学校教育观念落后的认同率(单位%)

由表可见,该校教师注重的还是应试教学。一说到背诵积累有些人就在教学中搞死记硬背起来。其实,死记硬背的东西就象没有嚼碎的豆瓣一样,它不在建立记忆的支撑点上下功夫。要想学生记得牢,用得出,就得教师端正教学思想,探索背诵积累的规律。背诵是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理解的过程和理解的内容等都会参与构筑记忆的支撑点,理解又不只靠讲解,应从诵记材料的实际出发。可是老师的有机范背对学生有着直接影响,教师精彩范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背诵的积极性。

2、教师对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范背作用认识不一

我们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发展,学会学习,并建立终生学习的愿望。从这样的观念出发社会遵循教育规律办事。从学生的背诵积累方面来看,积累是有“得”而积,即对所学材料有所感悟有所把握、内化,然后才能达到积累,同时,学生的背诵是要在学习中动眼、动口、动耳才能记得牢。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范背作用,该校不同教师有不同的认识。低、中、高年级的老师对范背的教学中的内个方面的认同率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该校教师对范背方面还是比较重视。

新课程的实施已全面展开,各种课改新观念,如雨后春笋般地闪现,教师或多或少地接受或掌握了一些课改新观念。他需要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在深入课堂调查我们发现该校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有51.4%的语文老师在背诵教学中没有范背过课文,他们认为,不论对所学内容理解与否,背诵方法掌握与否。只要死背下来,就达到教学目标了,。在指导背诵时,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都不到位。忽视了范背的作用。让学生捧书死记,而不给学生一个好的示范。

二、收获与体会

(一)、范背对激发学生背诵积极性的作用

调查显示该校60.3%的高年级老师在激发学生积极性时,能够重视范背的作用,他们认为老师的范背能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教师那精彩的范背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乐意地把课文背诵出,这样学习课文兴趣也浓厚,正如一位老师告诉我说,她在教《三亚落日》(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教材)是篇写景的课文,语句优美、生动,要求全篇背诵,课文亦较长,背诵时有一定的难度。她在新授第二课时的过程中,以范背第二段课文内容的形式导入:“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那里洋溢着浓浓的热带气息……”配合着抒情的音乐,热带海滩的投影,学生睁大眼睛、专注地听着,眼中流露出羡慕、敬佩。接下去对三亚落日美景的学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她有感情地范背,这样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基声直接领略老师范背时的语气,由此可见,范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无可厚非的。

(二)、范背在对师生间建立平等民主关系的作用。

老师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然而学生愿不愿接受教师的教育影响,能不能主动配合教师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通过对该校的调查表明师生间平等民主关系与学生学习成绩显著相关。学生的平等民主是师生在共同参与过程中形成,在阅读教学中高年级老师有57.7%认为范背在建立师生平等民主关系中有作用。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内容,教师先范背,让自己处于学生的平等地位,作同样的要求,学生自然会拉近与教师的距离,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该校中年级教师认同率比高年级认同率高,剖析其中的原因有两:

1、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学习,总把自己视为高高在上,与学生之间总存在一条鸿沟,从而影响师生间的平等关系。

2、有老师普通话说得不够好,从不去范背课文生怕自己背得没有感情,咬字不准确在学生面前现丑。

(三)、范背对教师钻研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作用

岗埠中心小学的教师一般都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能认真钻研教材。教师一般能下功夫做好范背的准备。他们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能抓背诵指导的细节,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在教师头脑中的预演过程均带有较强的生动性、示范性。范背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情境,它能帮助学生顺利进行学习活动,因此,有范背这一个环节,该校教师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钻研教材,对第一个细节周密考虑,仔细策划,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况且认真准备范背对老师钻研教材是有促进作用的。

从调查情况看,该校高年级教师仅有42.6%认为范背在钻研教材,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从理论上讲,有时教师给予适时的范背会直到示范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的老师对教材钻研不够,不能很好驾驭教材。

(四)、背诵在学生加强记忆,积累运用中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人生中的记忆力最旺盛时期,教材中的课文又大多文质兼美,让学生把最大量的精彩的段落或篇章背诵焉,绝不是一种过重的负担,通过背诵,让当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领悟体味作者谋篇布局、遗词造句的匠心所在。

从调查的情况看,该校高年级只有31.8%的语文老师认为需要范背课文,他们大都认为学生有自己的一定记忆方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背诵,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其实不然,我认为适时的范背很有必要的:

1、让学生整体地听教师范背课文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去感悟、领悟、顿悟,激起学生背诵的兴趣。

2、在指背诵过程中,指名好生的范背,这样容易让不足的同学比差距,找出努力方向,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背诵评价过程中,教师的范背和学生之间形成示范作用,树立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同时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促进教师课前很好地钻研教材,熟记教材。

三、问题与建议

(一)、调查范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连云港市岗埠中心小学学生一系列的范背调查研究,我发现该校虽然能够重视范背方面的教学,但在范背方面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部分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

该校许多教师不重视语言训练,只重视背诵。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正因如此,人们赋予了语言丰富的感情,因而就有新鲜活泼的丰富的语言。而教学中老师在范背中要指导学生学习这些语言,训练这些语言,使他们在训练中得到思想的感染、情操的陶冶、意趣的渗透,使少年儿童在有着纯正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和浓厚的志趣的基础上更深刻、更进一步理解、学习、运用祖国的语言。

2、部分教师忽略了差异施教

该校许多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客观差异。客观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期望水平是有差异的,因此,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就有必要实施有差异的教育。我们认为:学生内心世界的独特组合决定了独特的学习和发展的可能性,决定了独特的发展方面的速度。不同的学习和发展的可能性要求采用不同范背方式。

(二)、建议和思考

关于上述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更新教学理念

(1)、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师引导只是起导航作用,教师的范背指导,必须有阅读主体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基础,而不应以标准化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应该培养学生有创意的诵读能力。

(2)、阅读过程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力

阅读是生活的活动,背诵是运用的前提,如果阅读教学只是让学生得到了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而没有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的过程,那么,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面对优秀的作品只能是无动于衷。

2、培养阅读能力

(1)、加强朗读和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强朗读和诵读。”朗读和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朗读和诵读能促进学生对作品的领悟,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吸收、积累和发展,促进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也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发展,情操的陶冶。因而,在阅读教学中,应切实加强对朗读和诵读的指导。教师自己要经常练习朗读、背诵,便于学生模仿。

(2)、给予选择的自由

学生有了自主选择权,学习热情会格外高涨。如果整篇课文背诵,学生有时会厌倦,但让学生自主挑选章节,背诵兴趣就浓厚了。除了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还可以自由选择背诵的方式,这样学习效果会更好些。

(3) 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入情入境引导学生进行背诵。

 

第二篇: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调查报告

关于敖林西伯中学生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态度的调查报告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短短的几课时古典文化被我们的语文教师视为重中之重,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学生的文学底蕴还是不能迅速提高。 “中学生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态度”困扰着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排斥的最根本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这是从拓宽学生古典文化知识面、提高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但是这一要求落实的如何?我于20xx年3月,对大庆市杜尔伯特敖林西伯乡蒙古中学生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态度进行了调查。通过走访、与师生交谈、发放调查问卷和查看资料,对该校其情况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试图探求出有效教育模式,调动中学生热情,以达到根养浩然之气,传承文化之林的效果。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中学生对课外传统文化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

3.中学生对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1

4.语文课外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阅读的实施情况;

5.语文教学中课外传统文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杜尔伯特自治县敖林西伯乡蒙古族中学进行,共发问卷270份,回收有效问卷255份,有效率约达95%,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师生座谈会。

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传统文化书籍、内容,还有阅读传统文化典籍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学生对开展阅读的态度、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 2

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1 .难读。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学生的阅读面较窄。调查结果显示,165人拥有各类图书1426册,生均8.6册。胜金乡中心小学图书室学生用书18196册,生均12册。但是,由于学校开设课外阅读的空间相对较小,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一定的限制,致使阅读量相对不足,达不到预期效果。

2 .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儿童读物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原有阅读教学中的诸多薄弱环节,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明显不平衡。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根据市教研室对课外阅读的总要求,以《课外美文》、《阅读大综合》、《小学阅读》(素质教育小丛书)、《小学语文必背及精读古诗文选》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要求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着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地确定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从时间上来说,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基本上保证每天最少半小时阅读。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主要有读物的推荐选择、月度序目指导、运用工具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笔记指导等。具体地说,第一、二学段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第三学段教给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讲故事、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从指导方法上来说,要“明确读的目标、掌握读的层次、指导读的方法、抓住读的时机、变换读的形式和完善读的检测”。

(三)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 3

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缘于疑,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边读边思的质疑解难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有针对性地“自读”文章的有关部分,以默读为主,最后以口或笔自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激发学生课前收集阅读材料,课后依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平道路。要“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解放,教师把花在多余分析、讨论、提问、机械练习上的时间省了下来,还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预习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语文能力。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课外阅读课程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现课外阅 4

读教学的“双赢”。

总之,经过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我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我认为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的确立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