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微电子产业发展报告

长三角地区微电子产业发展报告 摘要:为加深对长三角地区微电子产业发展状况的了解,本文通过图表,数据,举例等方式,对长三角地区微电子产业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其产业现状,市场特征,竞争优势,存在问题,发展趋势等因素,以加深对该地区微电子产业的了解。

关键词:长三角 微电子 发展

一、引言:微电子产业在当今高科技产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不断加重。微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通过对微电子产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该产业,也有助于它更好地发展。

二、发展概况

(一)、行业简介

1. 微电子技术简介

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它包括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是微电子学中各项工艺技术的总和。微电子技术就是在电子电路和系统的超小型化和微型化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核心是集成电路,即通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将晶体管、二极管等有源器件和电容、电阻等无源器件,按照一定的电路互联,采用微细加工工艺,集成在一块半导体单晶片上,并封装在一个外壳内,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与传统电子技术相比, 其主要特征是器件和电路的微小型化。它把电路系统设计和制造工艺精密结合起来,适合进行大规模的批量生产, 因而成本低, 可靠性高。<1>

微电子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其中包括了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工艺和集成电路及系统的设计、测试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了固体物理学、量子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学、材料科学、电子线路、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测试与加工、图论、化学等多个领域。

2. 微电子发展历史

微电子的历史开始于19xx年晶体管的发明,理论基础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期间建立起来的现代物理学。

在此之前,电信号处理工业始于由Lee Deforest在19xx年发现的真空三极管,空三极管使得收音机、电视和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成为可能。但是真空管有一系列的缺点,如体积大,连基础容易变松导致真空泄漏、易碎、要求相对较多的电能来运行,而且元件老化很快。 19xx年12曰23日,贝尔实验室的三位科学家——John Bardeen,Walter Brattin和William Shockley,演示了由半导体材料锗制成的电子放大器件。这个器件不但有真空管的功能,而且为固态(无真空),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耗电低并且寿命长的优点,最后命名为晶体管。

晶体管的发明也拉开了电子时代的序幕,从19xx年开始,半导体工业呈现出在新工艺和工艺提高上的持续发展。。至今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已提高了500 万倍,特征尺寸缩小200 倍,单个器件成本下降100万倍。

(二)、行业现状

1.全球发展状况

电子产品的半导体含量逐年提高;而且,现在半导体主要应用领域将逐渐从最初的国防政府向消费电子转化;硅片直径已经实现从50mm到300mm的过渡,目前正在向400mm发展;市场规模方面,据世界主要预测机构数据,作为推动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动力,到20xx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已经达到3056亿美元。<2>

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概况一览

长三角地区微电子产业发展报告

自19xx年贝尔实验室的第一只晶体管发明以来,半导体产业经历了集中的增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信息时代技术创新的基础,半导体芯片从不同层面全面影响了世界的经济繁荣。在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以及其他电子应用的进步过程中,半导体产业生产高性能、低价格的芯片能力一直是核心竞争力。特别值得一提额是,芯片产业成为美国经济扩展最重要因素,计算技术的大幅推动,美国经历了90年到00年快速的经济增长,当然,也因为过度热衷也导致了00年开始的互联网泡沫破裂。

2.市场增长及规模

从增长速度来看,世界半导体市场1976-19xx年间的年均增长率曾高达26%,1985-19xx年间为18%,而1995-20xx年间则降到了8%,已进入了个位数增长的时代。进入21世纪后,WSTS预计2001-20xx年世界半导体市场将从1390亿美元增长到279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仍接近8%,以后将维持个位数增长。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及增长率(单位:百万美元)

长三角地区微电子产业发展报告

3.微电子技术的应用

目前,推动全球半导体发展的主要原动力仍然是三大领域:计算机、消费电子和通讯,这三方面占据应用结构从的85%。计算机方面,以存储器(MPU)为主要产品;

消费电子方面,用量最大的是微控制器(MCU); 通讯方面近年来发展最快,以网络、专用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图形处理器为主要产品。

3. 微电子产业世界格局

在全球半导体公司和半导体生产工厂结盟、重组、兼并加速,加上亚太地区

影响日益增强,美国半导体公司目光开始投降亚太地区,加工和设计等产业环节向该地区迁移,该地区外包增加,设计型公司的增加也日趋加快。当今,全球半导体产业继续由西向东转移,转移路线为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台湾-中国大陆。全球半导体产业向我国转移的理由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条:首先,巨大的需求市场并持续高速发展;其次,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再次,良好的投资环境(国务院18号文件含);以上条件使得世界顶级半导体公司纷纷在中国建线办厂,中国的信息化日益增强,潜力不可小觑。<3>

世界各地区对半导体市场的占有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长三角地区微电子产业发展报告

4. 我国现状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分布在沿海、沿江和中西部一些产业基础比较好的地区,区域化特征十分明显,产业集群逐步显现,初步形成了以深圳为龙头的珠江三角洲、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以北京为龙头的环渤海地区以及以重庆、西安、成都、武汉、长沙为重点城市的中西部地区的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回顾20xx年到20xx年这10年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的年均增长率超过25%,集成电路销售额的年均增长率则达到23%。20xx年国内集成电路产量预计将达到640亿块,销售额预计将超过1430亿元,分别是20xx年的10倍和8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已经由20xx年不足世界集成电路产业总规模的2%提高到20xx年的近9%。中国成为过去10年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在过去10年也得到了全面提高。随着国内数条12英寸生产线的建成量产,国内芯片大生产技术的主体已经由5、6英寸,0.5微米以上工艺水平提升至8、12英寸,0.18微米至90纳米的水平,其中中芯国际、大连INTEL等企业的最高技术水平已经到65纳米的水平。

但是,从与国际先进水平的相对差距来看,受西方国家对集成电路技术出口限制的制约,近10年中国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技术始终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2个技术节点。目前以INTEL、三星半导体、台积电等为代表的世界领先半导体企业的32纳米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已纷纷建成投产,相对于国内65纳米的最高技术而言,依然领先了45纳米和32纳米两个世代。

5. 长三角地区微电子产业现状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带,从上海到苏州的科技走廊,已经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重点投资地区,国际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正在大规模移入,一个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新经济产业带已经形成。

(三)、市场特征

长三角区域科技资源丰富,拥有国内一大批重点大学、高素质人才,校企之间的密切合作成为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某些技术领域实现了一定突破,产业链条完整,区域特色明显,产品档次高、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并以工业园区和基地为载体,形成了以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为特色的产业集群:上海形成了通信设备制造、数字音频、集成电路、计算机设备、软件产业集群;江苏在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封装、光通信产品、数字视频产品、计算机及外部设备、软件产业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浙江则逐步形成了以投资类为主体的产业结构,造就了软件产业、微电子产业和光电子产业、移动通信及其配套产业等产业集群。

另外,处于国际产业体系价值链的低端,附件值较低。研发、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的是国际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的重要特征。长三角地区从以满足国外订单为主的委托加工制造作起,长期以来,逐步形成了以“国际代工”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成长模式,同时也由此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主要是技术层次普遍偏低,产品增值程度很小。从长三角电子信息产品结构来看,长三角地区的企业一般只具有低技术的加工能力,自身缺乏产品设计和研发优势,主要的优势集中在传统整机和中低端零部件产品的大规模加工、组装上。在高端计算机网络设备、专用生产设备和测试仪器、系统集成及服务、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关键产品领域仍然薄弱,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协同效应,制约了产品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升,从而成为电子信息产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障碍。虽然面向国际市场的加工组装产品拥有巨大的市场规模,但是身处国际分工最低端的地位使长三角地区加工制造企业长期处于最严重的竞争状态,利润也日益微薄。<4>

(四)、发展环境

“长三角”在全国7个国家IC设计业产业化基地中占3个,即上海、无锡、杭州;在全国国家级IC设计人才培训基地中,区内也占5个,即上海交大、复旦、东南、浙大、同济。

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出台了包括土地、跟进投资、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上海设立金桥、张江、外高桥等高科技园区。江苏省的苏州工业园和无锡主要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南京的江宁开发区的江宁微电子产业园也在着手建设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园。杭州高新区成为第七个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浙江省宁波保税区成为第五个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上述状况表明,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地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长三角地区具有人才密集、技术密集、产业密集的优势,并且电子产业基础、交通物流等都可以为长三角地区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随着政府对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加强,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发展将会越来越好。

(五)、竞争优势

该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基本是后向关联度高的产业,地区内部具有更多的竞争性而互补性不够,易导致过度竞争,地区之间的协调机制也未很好建立,整体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电子信息产业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技术产业中的主导产业。仅仅在20xx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两个产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占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的比重就已经超过85%。目前,长三角已经形成以上海为龙头,以江苏、浙江为两翼特色明显的信息产业集群,其整体和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处于领先的水平。

1.上海市——综合优势明显的长三角产业龙头。<5>

目前,上海市已经形成以集成电路产业、通信产业为龙头的专业化优势产业部门。以集成电路为例,这里汇集了我国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封装、测试最为完善、规模最大的产业

链。其中,芯片产量占全国的70%。这里也是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地区之一,其中浦东微电子产业带投资总额在全国已占半壁江山,中芯、宏力、茂矽等大项目也纷纷落户上海浦东,包括高达30亿美元的中芯国际和10亿美元的泰隆等重量级项目。另外,该区域有复旦大学国家微电子实验室和国家微电子分析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冶金所等中国一流的微电子研究机构,共同构成了该地区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从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上看,上海科研实力强大,人才资源丰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集中,制造业基础坚实,综合优势明显;从产业发展的环境看,上海金融、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发达;从市场需求看,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市场潜力巨大,移动电话用户、家庭电脑普及率等都在全国名列前茅,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强劲。

2.江苏省——以园区经济为依托的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

苏南有比较明显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地理位置优势,是国内电子信息产业人才的富集地区,拥有一批在国内乃至全球较知名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且生产成本相对低于京、沪、粤等地区。目前,江苏已形成了苏州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南京江宁开发区、无锡高新区、昆山开发区、吴江开发区、南京珠江路科技园区等一批以电子信息类项目为主、电子信息产品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开发园区

3.浙江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活跃的后起之秀。

作为长三角的“金南翼”,浙江省中小企业活跃,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活跃,市场经济意识强,同广东、北京、上海等地相比,劳动力价格便宜,沿海港口城市多等内外部环境条件,使浙江的电子信息产业近"# 多年保持了较快增长。在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区域分布中,环杭州湾地区已成为国内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研发与生产基地

(六)、存在问题

1.仍然处于国际产业体系价值链的低端,附加值较低。<7>

研发、生产和销售这个原本一体化的企业组织活动的分离是国际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的重要特征。长三角地区从以满足国外订单为主的委托加工制造起步,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以国际代工为主要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也由此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技术层次普遍偏低,产品增值程

度很小等。

2. 与国际先进水平的相对差距未能有效缩小

从整体式看,长三角地区的企业一般只具有低技术的加工能力,缺乏产品创新设计和研发优势。

受西方国家对集成电路技术出口限制的制约,近10年中国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技术始终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2个技术节点。目前以INTEL、三星半导体、台积电等为代表的世界领先半导体企业的32纳米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已纷纷建成投产,相对于国内65纳米的最高技术而言,依然领先了45纳米和32纳米两个世代。

3.能够与国际公司抗衡的企业尚未形成

一方面,以中芯国际、华虹NEC、长电科技、南通富士通等为代表一批本土集成电路企业快速鹊起,并成为能够为国内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这些企业与INTEL、高通、日月光等国际半导体巨头相比,无论是业务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还有着较大的差距。以中芯国际为例,其20xx年的销售收入仅相当于台积电的1/10强,其与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企业——GlobalFoundries的营收差距也在扩大。国内最大的IC设计企业——海思半导体,其20xx年的销售收入也仅为全球最大的IC设计企业——高通公司的1/10,其与全球第10大IC设计企业的营收差距也在40亿人民币以上。国内集成电路行业亟待打造堪与国际半导体巨头相抗衡的“航空母舰”。

4. 行业竞争力及创新能力仍有待加强

过去几年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在诸多领域的核心技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并在手机芯片、IC卡芯片、数字电视芯片、通信专用芯片、多媒体芯片等多个产品领域取得创新成果。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在通用CPU、存储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等量大面广的通用集成电路产品方面,国内基本还是空白。这些集成电路产品还全部依赖进口。国内集成电路行业在核心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方面,其竞争实力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七)、发展趋势(成长性分析)

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将继续缩小,集成电路(IC)将发展为 系统芯片(SOC)。微电子技术和其他学科相结合将产生很多新的学科生长点,与其它产业结合成为重大经济增长点。

1.放弃低端制造业的争夺,向高端生产、服务业融合领域进军

随着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传统工业耗费资源多、附加值低的比较劣势凸显。因此,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利用原有工业基础,引进相关产业的研发、销售、采购、工业设计、咨询和创意中心,为高端制造业提供生产性服务,就成了实现产业升级的新思路。逐步放弃对低端制造业的争夺,转向高端生产、服务业融合领域进军,并为长三角世界级制造基地提供服务支撑是新的发展趋势。“现代服务业基地+产业集群”正成为长三角发展新目标。

2.对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量加大

以微电子产业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是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地区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基础建设已经完备,企业集聚已基本形成,产业起飞在即,但人才的缺乏,特别是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领军人才”的缺位。成为最突出的问题。 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将会持续短缺。对此,我们既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也需要引进科技领军人才。

(八)、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建设成电子化、智能化的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区,吸引全球集成电路企业进入园区,并为其提供具有国际标准的专业化服务,帮助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把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打造成高端Ic设计产业聚集新高地,以重点龙头型高端Ic设计项目为核心,与中低端Ic设计企业聚集区形成差异化定位,促进产业链形成,为社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最终推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

2.具体目标

20xx年前后,“长三角”在IC产业结构上,设计业比重要超过封装业,并且在IC设计、芯片制造能力和水平及经济规模上进入世界先进行列。IC产业营收及其IC产品档次与中国台湾地区并驾齐驱,产品能占有国内IC市场的50%,在国际市场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在芯片制造业方面,有1家IDM公司的年销售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4-5家芯片代工企业年销售额达到5-10亿美元;IC设计业有1-2家企业年销售额5亿美元以上,10家左右达到年销售额1-5亿美元。

20xx年左右,“长三角”IC产业成为世界最主要的芯片制造和IC产品研发的中心之一。IC产业营收及其IC产品将在世界上能与美国硅谷相媲美,产品占有国内IC市场的80%,在国际市场上成为世界第三大芯片供应区域。其中,芯片制造业包括IDM公司,有2-3家达到年销售额20-40亿美元;IC设计业有1-2个年销售额5-15亿美元,20家左右达到年均销售额1-5亿美元。

三、结论

从国内来看,长三角地区是国内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已经形成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要打造世界电子信息强国的地位,将离不开长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从国际上看,长三角地区微电子产业与国际同行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注意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层次有待提升、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以及产业同构等问题。

未来随着长三角地区产业环境的进一步完善,该地区集成电路产业还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长三角在国内,乃至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布局中的重要地位还将进一步凸显。

四、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