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室检验操作规范

骨髓室检验操作规范

1.目的:

规范骨髓检验操作,保证免疫检验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室工作人员对骨髓检验操作

3.职责:

3. 1临床医师负责检验申请。

3. 2临床医师、护士及检验人员负责标本采集。

3. 3检验人员负责核收标本、标本检测、结果回报及咨询。

4.设备:

骨髓图象析系统

5.操作程序:

5.1骨髓细胞学检查

骨髓细胞学检查应抽取骨髓少量制成薄片。采用骨髓小粒丰富、制片厚薄均匀的涂片,经瑞氏—姬姆萨混合染色后,于显微镜下检查细胞质和量的变化。

5.1.1试剂

1.1.1瑞氏-姬姆萨混合染色液:瑞氏染粉1g,姬氏粉1g中性甘油3ml,甲醇600ml。将全部染料放入研钵内,加少量甲醇慢慢研磨以染料全部溶解为度,在加甲醇混匀,加入甘油,倒入棕色瓶内保存。

5.1.2PH6.5磷酸盐缓冲液:1%磷酸二氢钾30ml,1%磷酸氢二钠20ml、加蒸馏水到1000ml。最后纠正pH6.5。

5.2染色方法

5.2.1选两张小粒较多、厚薄均匀的骨髓片,一张血片,自然干燥后在较厚的头端髓膜上写上病人姓名、日期及“BM”标记。

5.2.2标本平放,置于架起的双玻棒上。

5.2.3滴染液于涂片上,用吸球吹散,直至布满整个玻片,立即加缓冲液,染液与缓冲液比为1:2-1:4,吹匀。染色血片为15分钟,骨髓片为20分钟,自来水冲洗后竖置在片架上,于空气中自然干燥,镜检。

5.3骨髓片观察的内容:

5.3.1肉眼观察涂片有无骨髓小粒、脂肪滴制片、染色是否良好。

5.3.2低倍镜下观察骨髓增生情况(主要分为5级),标本是否稀释,并计数全片的巨核细胞,了解有无特殊异常细胞。

5.3.3高倍镜下观察巨核细胞形态及巨核细胞分类计数(一般被分类的巨核细胞应不少于100个),并进一步观察低倍镜下看到的可疑细胞。

5.3.4油镜下明确在低、高倍镜发现的异常或可疑细胞的性

质,并作骨髓细胞分类和全面的细胞形态分析。

5.4骨髓片细胞形态分析

5.4.1骨髓增生程度呈增生活跃。

5.4.2有核细胞量中等,小粒内细胞较丰富。

5.4.3涂片无脂肪滴,或在中老年者见少量脂肪滴。

5.4.4粒、红细胞比例约2—4:1,粒细胞可占50%,淋巴细胞约占20%(小儿可高达40%),单核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一般<3%。

5.4.5巨核细胞在1.5×3cm2涂片上可找到20—100只。若小于20只,排除因标本稀释原因外,可结合临床考虑巨核细胞减少。产血小板巨核细胞应不少于总巨核细胞的1/3,成熟血小板易见到。

5.4.6嗜酸性粒细胞小于5%。嗜碱性粒细胞<1%。

5.4.7原始细胞中,原粒细胞和原红细胞均小于2%。

5.4.8偶尔可见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组织嗜酸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等。

6.注意事项:

6.1对介于上、下两阶段的同一系细胞,应按划下不划上的原则分类。

6.2一般病人的骨髓片中,偶见或为疑似的原始单核细胞、原始淋巴细胞(小儿除外)及原始浆细胞,可不作报告或归于原始粒细胞中,以减少分类出现的混乱。

6.3骨髓细胞分类计数不应少于200个,否则分类误差太大,较难反映细胞的真实分布情况。

6.4书写报告时要对粒、红、巨三系细胞比例、形态变化分别描写,有特殊变化的情况,尤其对临床诊治有价值的细胞应另加说明。骨髓报告的结论应结合临床和其他实验室检验加以考虑,对尚不明确的结果只须描写看到的内容,不要任意下结论。

6.5骨髓片若出现下列情况,则提示标本全部或部分稀释。

6.5.1无骨髓小粒或有少量骨髓小粒,小粒内细胞丰富,但涂片有核细胞量减少。

6.5.2外周血中血小板量正常或增多,但涂片巨核细胞量减少。

6.5.3成熟阶段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而有核细胞量却减少。

6.6当怀疑骨髓有转移性肿瘤时,不管涂片是否稀释,应看完所有涂片,尤其要注意涂片的头尾及两侧部位,是否有成堆排列的肿瘤细胞。

7.参考文献:

7.1叶应妩,王毓三 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

7.2骨髓图象分析系统使用说明书.

8.质量记录:

8.1《室内质量评价登记本》计算机的相应模块中。

8.2《标本不合格登记本》

 

第二篇: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评分标准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临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物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等。

【适应证】

(1)各类血液病(如白血病、再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的诊断。

(2)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或寻找疟疾及黑热病等原虫者。

(3)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4)恶性肿瘤可疑骨髓转移者。

(5)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有无造血抑制,指导抗癌药及免疫抑制药的使用。

【禁忌证】

1、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而有严重出血者如血友病;

2、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者;

3、晚期妊娠者。

【准备工作】

1、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实施;

2、查“凝血四项”,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或相应凝血因子纠正后再实施;

3、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4、器械准备:骨髓穿刺包(弯盘1个、18号、16号或12号骨髓穿刺针1个、消毒碗1个、镊子1把、止血弯钳1把、消毒杯2个、纱布2块、干棉球数个、无菌洞巾)、无菌手套(2个)、5ml注射器2个及20ml注射器1个、2%利多卡因一支、载玻片10张、推片1个、持物钳、砂轮、碘酒酒精棉球。

【操作方法】

    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实施;

1、洗手:术者按7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后,准备操作。

2、穿刺部位及体位选择  ①髂前上棘穿刺点:髂前上棘后1~2cm处,该处骨面平坦,易于固定,操作方便,危险性极小。病人取仰卧位。②髂后上棘穿刺点: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病人取侧卧位。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部位。此处胸骨较薄,且其后有大血管和心房,穿刺时务必小心,以防穿透胸骨而发生意外。但由于胸骨的骨髓液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要进行胸骨穿刺。病人取仰卧位。④腰椎棘突穿刺点:腰椎棘突突出的部位。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5、2岁以下小儿选胫骨粗隆前下方。(临床上以髂前上棘、髂后上棘为最常用,尤其髂后上棘骨质薄、骨髓腔大、量多,难于稀释)。

3、打开穿刺包,术者戴无菌手套。(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助手将一次性洞巾、注射器递给术者放至穿刺包内)检查穿刺包物品齐全;检查骨髓穿刺针是否通畅,成人用16或18 号穿刺针,儿童用12号穿刺针,将骨髓穿刺针的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髂骨穿刺约1.5cm,胸骨穿刺约1.0cm);检查注射器有无漏气。

4、消毒  由助手持持物钳将2.5%-3%碘酒棉球、75%酒精棉球分别夹入2个消毒杯内(注意持物钳应水平或向下持拿,整个过程避免污染),术者左手持镊子,夹持碘酒棉球水平交至右手的弯止血钳中,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消毒局部皮肤3遍,(每1圈压上一圈1/3),直径大约15cm,待干燥后再用酒精棉球脱碘3遍、脱碘范围一次比一次小,最后1次应超过碘酒的最外层。消毒时弯盘应置患者体侧,消毒后的棉球、弯止血钳置于消毒碗内由助手取走。

5、麻醉  铺无菌洞巾;术者与助手核对麻药无误;用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3ml;左手拇指、食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用2%利多卡因做局部皮肤、皮下和骨膜麻醉。注意先水平进针、打一直径约0.5cm的皮丘,再垂直骨面一直麻醉到坚硬的骨膜,并应上、下、左、右多点麻醉,以充分麻醉减少穿刺时患者的疼痛;纱布覆盖穿刺点右手拇指稍用力按压以充分浸润。

6、穿刺  操作者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髓穿刺针与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穿刺则应与骨面成3OO~450角刺入(穿刺针向头侧偏斜)。当穿刺针针尖接触坚硬的骨质后,沿穿刺针的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穿刺针,并向前推进,缓缓刺入骨质(注意向下压的力量应大于旋转的力量,以防针尖在骨面上滑动)。当突然感到穿刺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明穿刺针已进入骨髓腔。如果穿刺针尚未固定,则应继续刺入少许以达到固定为止。注意观察病人反应并处理。

7、抽取骨髓液  拔出穿刺针针芯,接上干燥的20ml注射器,用适当的力量抽取骨髓液。当穿刺针在骨髓腔时,抽吸时病人感到有尖锐酸痛,随即便有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抽取的骨髓液一般为0.1~0.2ml,若用力过猛或抽吸过多,会使骨髓液稀释。如果需要做骨髓液细菌培养,应在留取骨髓液计数和涂片标本后,再抽取1~2ml,以用于细菌培养。若未能抽取骨髓液,则可能是针腔被组织块堵塞或“干抽”(dry tap),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穿刺针或再刺入少许。拔出针芯,如果针芯带有血迹,再次抽取即可取得红色骨髓液。

8、涂片  将20ml注射器水平移至载玻片上方,迅速将骨髓液滴在载玻片上,助手立即制备骨髓液涂片数张。注意推片与载玻片呈3OO~450角,稍用力推开,制备的髓片应头、体、尾分明并有一定的长度,使细沙样浅肉色的骨髓小粒分布均匀。

9、加压固定  骨髓液抽取完毕,重新插入针芯。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穿刺处,右手将穿刺针(稍旋转)拔出,并将无菌纱布敷于针孔上,按压1~2min后,局部酒精棉球消毒,换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加压固定。

10、同时应制备血涂片2-3张一并送检。

【注意事项】

1、骨髓穿刺前应检查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有出血倾向者行骨髓穿刺术时应特别注意,血友病病人禁止骨髓穿刺检查。

2、骨髓穿刺针和注射器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3、穿刺针针头进入骨质后要避免过大摆动,以免折断穿刺针。胸骨穿刺时不可用力过猛、穿刺过深,以防穿透内侧骨板而发生意外。

4、穿刺过程中如果感到骨质坚硬、难以进入骨髓腔时,不可强行进针,以免断针。应考虑为大理石骨病的可能,及时行骨骼X线检查,以明确诊断。

5、做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时,抽取的骨髓液不可过多,以免影响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

6、行骨髓液细菌培养时,需要在骨髓液涂片后,再抽取1~2ml骨髓液用于培养。

7、由于骨髓液中含有大量的幼稚细胞,极易发生凝固。因此,穿刺抽取骨髓液后应立即涂片。

8、送检骨髓液涂片时,应同时附送2~3张血涂片。

9、如使用普鲁卡因麻醉必需先做皮试。

骨髓穿刺术评分标准

  

考官签名: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