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是以巨核细胞系列增生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以自发性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血栓形成、肝脾肿大等为特点。

  (1)外周血检查:血小板(PLT)超过800×109/升;血片中可见血小板聚集成堆,大小不一,有巨形及畸形血小板,偶见巨核细胞碎片及裸核。白细胞(WBC)可增多或正常。

  (2)骨髓象检查:各系细胞增生活跃,以巨核细胞增生为主,并有大量血小板及巨形血小板形成。

  (3)血小板黏附功能(PAdT)及聚集功能(PAgT)测定:两值均F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检查项:

1.  白细胞(WBC或LEU)

2.  血小板(PLT)

3.  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

4.  骨髓巨核细胞及分类

5.  骨髓象分析

6.  血小板黏附试验(PAdT)

7.  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

白细胞(WBC或LEU)(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

【正常值】

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血小板(PLT)(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

【正常值】

(100~300)×109/升(旧制单位:10万~30万/mm3)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见表1—13。

表l—13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

骨髓巨核细胞及分类(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总数7~35个/1.5cm×3cm。分类:原始型0,早幼型0~0.05(0~5%),中幼型0.10~0.27(10%~27%),晚幼型0.44~0.60(44%~60%),裸型0.08~0.30(8%~30%),变性0.02(2%)。

【临床意义】

(1)增多: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脾功能亢进、急性大出血等。

(2)减少: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急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骨髓象分析(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骨髓象分析是指综合分析骨髓细胞增生程度、骨髓细胞计数、粒细胞比例等项目检查后,得出的最后的骨髓象报告及结论是一份综合性的报告。正常骨髓象报告应为骨髓增生活跃,各系统、各阶段造血细胞比例正常,无各种异常细胞和寄生虫。

【临床意义】

病理性骨髓象分析报告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原始细胞比例超过30%,通常被认为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诊断标准。如果这些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P0X)阳性,则考虑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包括粒细胞、单核细胞和粒一单核细胞自血病等;如果这些原始细胞过氧化物酶阴性,而糖原染色(PAS)阳性,则考虑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红白血病或巨核细胞白血病。

(2)粒细胞异常增多,以成熟阶段为主者,可以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来区别。如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值高,考虑为感染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不是白血病;阳性值低或为阴性,则被认为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3)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多为增生性贫血。其中红细胞颜色变浅、体积变小的,往往提示为缺铁性贫血;体积增大、早期红细胞增多的,可考虑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大小不等而且伴有各种异常形态的,往往为溶血性贫血。

(4)粒细胞、红细胞均减少,巨核细胞也减少,而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单纯某一个系统的血细胞减少,往往是单纯性单个血细胞系统的再生障碍。

血小板黏附试验(PAdT)(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玻璃球法:男性34.9%±69/6,女性39?4%±5.2%;玻璃柱法:为62.59/6±8.6%;玻璃滤器法:为31?9%±10.9%。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高凝状态及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深静脉血栓形成、肾小球肾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2)减低:见于血管性血友病、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肝硬化、尿毒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服用血小板抑制药物等。

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不同的诱导剂或同一种诱导剂的不同浓度,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强度均是不同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测得的最大聚集率分别为:11.2微摩/升(μmol/L)ADP,为70%±17%;5.4微摩/升肾上腺素,为659/6±209/6;20毫克/升(mg/L)花生四烯酸,为69%±13%;20毫克/升胶原,为60%土13%;1.5克/升利菌霉素,为67%±9%。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静脉血栓形成、高f}-脂蛋白血症、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反应、口服避孕药、吸烟等。

(2)减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肝硬化、尿毒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口服阿司匹林及保泰松等。

原文地址: http://hyd.qiuyi.cn/jibing/152.html

 

第二篇:血小板增多症应如何治疗

血小板增多症应如何治疗在科学发展迅速的今天,有很多疾病也逐渐产生并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这些疾病都是科学发展的副产物,制造它们的有严重的污染、强烈的辐射、有毒的气体等等。血小板增多症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种骨髓增生性血液病。如果得了血小板增多症,我们应该如何去治疗呢?1、骨髓抑制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需要大家对症治疗,血小板在×/L以上者均有一定疗效约需~周或更长时间以抗体获得缓解血小板再度增多时可重复用药2、干扰素α:如何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需要大家及时的认识到,防止病情加重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威胁和伤害,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也有效但停药后会复发3、血小板单采术:要知道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如何诊治的方法,可迅速减少血小板量改善症状常用语急性胃肠道出血的老年患者分娩前手术经过前准备以及当骨髓抑制性药物不能奏效时4、抗凝和溶栓治疗突出:若已有血栓形成可用纤溶激活剂等有对抗血小板自发凝集作用可用以防止血栓形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骨髓增生性疾病,本病的主要特点是外周血中血高,伴有出血倾向,血栓形成,肝脾肿大和粒细胞增多等。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再加上造成血瘀的原因的药物,如气滞者可加理气药,肝郁者如流肝解郁药,寒凝者加温阳药,阴虚者加滋补肝肾药,毒邪引起者加解毒抗癌药。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阴虚血瘀型:证候:中医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效果是最好的,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多梦或不寐,心悸健忘,腰酸膝软,胁下痞块固定不移,隐隐作痛,面色紫暗,舌质红紫,脉弦细数。肾水亏则阴血不足,虚火上炎故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心肾不交则多梦不寐,心悸健忘;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膝酸软;舌质红,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的方法有很多,治疗这种病的医院也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的患者擦亮眼睛,去正确寻找专业的血液病医院。我们衷心的祝愿您健康快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