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摘录)

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粮食产量1.14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试点示范工作步伐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取得新进展。加快发展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交通运输产业快速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力度,淘汰落后的水泥产能1.5亿吨、炼铁产能3122万吨、焦炭产能1925万吨。

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13亿城乡居民参保,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力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继续扩大。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众收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启动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在全国范围实施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出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物价水平仍处高位,房地产市场调控处于关键阶段,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凸显,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一些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相互交织,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相互关联,宏观调控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同时,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80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1.5%左右,其中中央财政赤字5500亿元,代发地方债2500亿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更加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更加注重加强薄弱环节,加大对“三农”、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水利、地质找矿等的支持。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兼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货币信贷供求,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4%。继续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

20xx年主要任务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落实

好带薪休假制度。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扩大消费信贷。加强城乡流通体系和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改善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加强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领作用,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有序推进国家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把好土地、信贷、节能、环保、安全、质量等准入和审核关,加强对重大项目特别是政府和国有投资项目的监管、督查,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这是关系群众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要在有效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管好货币信贷总量、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础上,搞好价格调控,防止物价反弹。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完善农业技术补贴制度,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到田到户。建好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高产创建和标准化创建。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12287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要搞好灌区配套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加强农村水电路气以及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加快农村危房改造,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要认真搞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严格保护耕地。制定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

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保险,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国有农场、林场体制改革。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机制,加强统筹规划、项目配套、政策引导,扩大国内需求,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扩大技改专项资金规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以汽车、钢铁、造船、水泥等行业为重点,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落实并完善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活力。实施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关键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要抓紧制定出台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加快理顺能源价格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和千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用能管理,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合同能源管理、政府节能采购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攻关,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加强能源通道建设。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开展节能认证和能效标识监督检查,鼓励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着力解决重金属、饮用水源、大气、土壤、海洋污染等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严格监管危险化学品。

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xx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充分发挥各

地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新10年的政策措施,加大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力度,加快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积极支持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加强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办好民族教育。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支持企业加强研发中心建设,承担国家和地区重大科技项目。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为企业研发中心服务,更好地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倡导学术诚信,鼓励独立思考,保障学术自由,弘扬科学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今年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各级政府务必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退役军人技能培训与就业安置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建设。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强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工作,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强各项社

会保障制度衔接。多渠道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加强社保服务能力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各类社保经办机构进行整合归并,有些服务可委托银行、商业保险机构代办。加快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发放。

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将肺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医药分开、管办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实行居住证制度,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好服务。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加快建设国家电子政务网。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深入开展对外人文交流,促进中外文化相互借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

发展。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及国债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消费税制度。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推动实施银行业新监管标准。推进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强化投资者回报和权益保护。

研究推进铁路、电力等行业改革。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

化价格改革深。稳妥推进电价改革,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方案,完善水电、核电及可再生能源定价机制。逐步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完善成品油价格改革,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制定和调整各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碳排放和排污权交易试点。加快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效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我们强调扩大内需,但决不能忽视外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要保持外贸政策基本稳定。稳定出口退税政策,扩大贸易融资和信用保险.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控制高耗

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承接服务外包。制定加强进口、促进贸易平衡的指导意见,完善进口政策,搭建更多的进口促进平台,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中西部地区。

 

第二篇: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定稿)

政府工作报告

程 三 九 ——20xx年2月13日在港口镇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受港口镇第十届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五年来工作回顾和20xx年工作情况

镇十届一次人代会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镇政府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镇二届、三届党代会提出的总体部署,凝心聚力,创新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圆满完成镇十届一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来,我们注重发展为先,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据统计,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由20xx年的10.6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37.2亿元,年均增长28.5%。其中工业产值35.1亿元,年均增长30.2%。财政收入由20xx年的1.72亿元增加到4亿元,年 - 1 -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定稿

均增长18.6%。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十五”时期的5.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705元增加到10145元,年均增长16.7%。人民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五年来,我们注重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跨越。工业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节能建材、新能源应用、陶瓷等主导产业不断升级,五年累计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3家。农业产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毛元竹、烟草、蔬菜、苗木花卉、畜禽养殖等农、林产业稳定发展。五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总数达到14家。现代服务业和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商贸、房地产、餐饮、旅游等行业快速发展。

——五年来,我们注重不断创新,改革开放步伐实现新突破。开展了农村财税、农业保险等综合改革,推进了行政审批、政府采购、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改革,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20xx年4月,港口生态工业园区获省政府批准设立。累计投入园区建设资金4.56亿元,形成了规划控制面积13.6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辐射达6平方公里的省级开发区。编制完成园区总体规划和概念性规划,正在逐步形成以华普建材、浙江迪奥为代表的新型材料、以武汉凯迪、杰瀚ME燃料为代表的新能源应用和以安徽飞达集团、上海琪瑞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三大主导产业基地,港口生态工业园区正成为全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五年来,我们注重统筹发展,集镇乡村建设取得新变化。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编制完成《港口镇总体规划(2010—2030)》及工业园区道路、给水、排水等控制性详规。市 - 2 -

北外环—汪港公路港口园区段、日供水3万吨自来水厂、日处理1万吨污水处理厂综合楼主体工程全面建成。集镇基础设施配套逐步改善,完成了自来水、雨水以及天然气等管网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山门村、西村村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西村村、港口村被评为市 “美丽和谐乡村”。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安全饮水、水库除险加固、户用沼气、农村清洁等工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五年来,我们注重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认真组织实施省市各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7524万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群众在发展中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大力推进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被征地农民、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镇村两级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阳光计生,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 “安徽省文明乡镇”、“安徽省成人文化教育示范乡镇”等多项殊荣。

刚刚过去的20xx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港口镇本届政府任期的收官之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镇三届一次党代会精神,以建设“城市副中心、工业主战场”为工作主线,以“一个创建、四个一流”为工作目标和载体,以园区征地拆迁、基础设施配套、招商引资选资、项目建设服务为工作重点,扎实开展“项目建设落地年”活动,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7.2亿元,同比 - 3 -

上年增长57.6 %,其中工业产值35.1亿元,同比增长64%;规模工业增加值9.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实现财政收入4亿元,增长70 %;农民人均纯收入10145元,同比增长15%。一年来,我们着力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全力推进港口园区快速发展。市政府组建了港口园区管委会,创新完善了管理体制,积极开创园区建设和发展新局面。园区框架全面拉开,“一纵四横”主干道路和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等配套设施基本建成,生态安臵区一期工程全面推进,园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狠抓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提升项目服务水平,飞达不锈钢轧辊、天然气、凯迪生物质能热电等一批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成功入驻。全年累计签约项目1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个,总投资额达42.7亿元。新投产企业3家。

第二,不断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稳定粮油作物种植面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巩固发展烟叶、花卉苗木、养殖、蔬菜等特色农业和优质高效农业。加快农业机械现代化进程,全镇机耕和机收作业水平分别达到99%和97%,荣获“宣城市平安农机示范乡镇”称号。积极开展“美丽和谐乡村”创建,投资600万元新建了港口村北河休闲广场,通过“村企共建”捐赠130万元建成盛世大桥,拓展了村民和广大集镇居民休闲健身活动的空间。新建村村通道路10公里,户户通道路80公里,整治自然村15个。农田水利建设水平不断加强,七里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全年共新建凉亭村大栗树沟渠等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项目3处,灰山村龙王坝渠道等市级重点水利工程13处,西旺河 - 4 -

出口河堤等镇级奖补水利工程28处。着重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休闲农业旅游,中国树木博览园凉亭园区积极参与中国(宁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系列活动,赢得各级领导一致好评。水月山庄成功开业,被评为省“四星级旅游农家乐”。

第三,着力提高集镇建设管理品位。修编完成20xx年港口镇概念性规划和在建工程控制性规划,重点抓好老城区功能设施完善和新城区配套功能建设。投入近400万元对老集镇进行改造和整修,实施了城镇和社区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修缮集镇主干道路3条,改造背街小巷2条。完成宁港线周边环境整治工程,新增道路绿化10公里。结合“三城联创”,强化市容执法,开展专项集中整治,在集镇增设了20余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泊位,重点整治“乱设摊点、车辆乱停放、出店经营、乱倒垃圾”等行为。全力保障征迁群众妥善安臵,35户计4600平方的安臵房已交付使用。深入探索建房管理新机制,加大违章建筑监管力度,及时查处违法违章建设14起。

第四,深入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镇综合文化站正式启用,各村均建成“农家书屋”,民间文艺团体健康发展,传统文化进一步繁荣。大力实施惠民直达工程,全年共兑付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臵补贴等各项补贴资金1062万元。实施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72%以上。办理城乡低保1396人,医疗救助97人,农村“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扎实推进“校安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加强校车安全管理。海螺学校留守儿童之家、港口社区留守儿童 - 5 -

活动室投入使用。建成镇级生态公墓,探索建立新型殡葬管理模式。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第五,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整合维护稳定工作力量,突出狠抓了综治工作规范化建设,设立了综治工作中心受理大厅,建立完善了相关工作机制,有关经验在宣城市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上予以推广。着力加强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投入10余万元建立了集镇视频监控系统。加大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力度,强化了对宁国水泥厂周边等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工作,妥善处理了一大批事关民生的重大复杂矛盾,全年共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信访隐患)73起,未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及集体赴省进京上访。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机制,重点加强了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易发事故企业的监督与管理,完成了兴安矿业的关闭工作。全面启动了“六五”普法工作,我镇被列为“全市法制文化教育示范基地”。扎实推进基层管理民主化进程,顺利完成了村级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换届工作。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我镇跻身全省首批扩权强镇试点,被批准设立全省首个省级生态工业开发区,当前,我们已全面迈入港口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新轨道。五年的历程令人难忘,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监督支持和广大干部群众协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列席会议的同志, - 6 -

并通过你们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港口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工业园区和城镇化建设还存在土地、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园区基础设施条件有待完善,项目建设相对滞后;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仍十分薄弱,农民增收任重道远;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的执政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新一届政府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未来的五年,是我镇经济社会和生态工业园区实现加快发展、跨越崛起的关键阶段。港口镇具有毗邻皖江城市带、接应安徽省“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布局的区位优势。港口生态工业园区作为我市“一核三聚”承接产业转移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一“聚”,地位尤为重要。随着下一步对外交通格局的快速改善,我们将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努力实现宁国副中心城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目标。

根据港口镇三届一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城市副中心新城区、工业主战场新园区”功能定位,全力推进生态工业新城战略,做强工业经济,同 - 7 -

步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生态工业示范区、宜居宜业核心区、商贸流通集聚区、生态文化旅游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为把港口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布局合理、城市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生态工业园和宁国副中心城奠定坚实的基础。

今后五年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增长走在前列:力争到20xx年,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和增幅处于全市领先位次。

——园区建设成效明显:全面完善辐射10平方公里的园区一期基础设施,实现“七通一平”,切实增强园区承载能力,成功打造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区。

——城乡统筹均衡发展:新城区建设初具规模,城镇化程度有较大提升。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各村均成功创建为“美丽和谐乡村”。

——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逐步完善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体系。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四项工作原则:一是要在“大”上做文章。以谋大事、创大业的毅力和勇气,坚持以科学发展的理念指导工作实践,用世界的眼光和高标准的定位谋划港口未来,着力建设大项目、打造大产业,推动大发展。二是要在“实”上谋发展。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摸实情、出实招、办实事,切实 - 8 -

破解影响和制约港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瓶颈难题,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实干凝聚力量,以成就树立形象。三是要在“新”上求突破。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敢于打破条条框框,以创新的思维激发活力,以创新的举措谋划发展,努力推动港口实现新跨越。四是要在“合”上显成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上下一心,共克时艰,推动全镇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一轮发展中再创辉煌。

三、20xx年的重点工作安排

20xx年既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镇政府将以“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为工作主线,以“大建设、大转型、大民生”为工作重点,按照市委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高标准、高起点推进港口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要求,巩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确保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20xx年港口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财政收入增长3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以上。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第一,推进园区建设,抓好重点项目,打造率先发展高地 - 9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