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乙酸正丁酯的制备报告模版

实验十: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羧酸与醇反应制备酯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利用恒沸去水以提高酯化反应收率的方法。

3.学习使用分水器回流去水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主反应式:

副反应式:

三、主要试剂及产品的物理常数:(文献值)

乙酸正丁酯、水及正丁醇形成二元或三元恒沸液的组成及沸点

四、实验装置图

n-butylacetate.JPG

五、操作流程

六、思考题

3、问题讨论

1)酯化反应有哪些特点?本实验是根据什么原理来提高乙酸正丁酯产率??又如何加快反应速度?

答:该反应为可逆的,增加某一反应物的量(采用丁醇过量),并使用分水器通过恒沸原理将水除去,破坏反应平衡,提高乙酸丁酯的产率。

2)在提纯粗产品的过程中,用碳酸钠溶液洗涤主要除去哪些杂质?若改用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可以?为什么?

实验步骤

1)50 mL圆底烧瓶中,加11.5 mL (0.125 mol) n-BuOH, 7.2 mL CH3COOH (0.125 mol) 和3-4d浓H2SO4(催化反应), 混匀,加2颗沸石。

2)接上回流冷凝管和分水器。在分水器中预先加少量水至略低于支管口(约为1~2 cm),目的是使上层酯中的醇回流回烧瓶中继续参与反应,用笔作记号并加热至回流,不需要控制温度,控制回流速度1~2d/s。

3)反应一段时间后,把水分出并保持分水器中水层液面在原来的高度。

4)大约40 min后,不再有水生成 (即液面不再上升),即表示完成反应。

5)停止加热,记录分出的水量。

6)将分水器分出的酯层和反应液一起到入分液漏斗中,用10 mL水洗涤,并除去下层水层(除去乙酸及少量的正丁醇);有机相继续用10 mL混合物 10mL  H2O     有机相(上层)10mL1有机相(上层)  10 mL 10%Na2CO3 洗涤至中性(除去硫酸);上层有机相再用10 mL 的水洗涤除去溶于酯中的少量无机盐,最后将有机层到入小锥形瓶中,用无水可硫酸镁干燥。

7)蒸馏:将干燥后的乙酸正丁酯滤入50 mL 烧瓶中,常压蒸馏,收集124-126 ℃的馏分。

8)计算产率,测折光率。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

1)在加入反应物之前,仪器必须干燥。(为什么?)

2)高浓度醋酸在低温时凝结成冰状固体(熔点16.6℃)。取用时可温水浴热使其熔化后量取。注意不要碰到皮肤,防止烫伤。

2)浓硫酸起催化剂作用,只需少量即可。也可用固体超强酸作催化剂。

3)本实验体系中,二元恒沸混合物有:正丁醇-水,共沸点93.0℃;乙酸正丁酯-水,共沸点90.7℃; 乙酸正丁酯-正丁醇,共沸点117.6℃。三元恒沸混合物有:乙酸正丁酯-正丁醇-水,共沸点90.7℃。在反应进行的不同阶段,利用不同的共沸物可把水带出体系,经冷凝分出水后,醇、酯再回到反应体系。为了使醇能即时回到反应体系中参加反应,在反应开始前,在分水器中应先加入计量过的水,保持油层厚度不变。分水器的旋塞应事先涂润滑脂。加热时,旋塞不要受热,否则旋塞难以转动。

4)洗涤操作(分液漏斗的使用):

   (1)洗涤前首先检查分液漏斗旋塞的严密性。

   (2)洗涤时要做到充分轻振荡,切忌用力过猛,振荡时间过长,否则将形成乳浊液,难以分层,给分离带来困难。一旦形成乳浊液,可加入少量食盐等电解质或水,使之分层。

   (3)振荡后,注意及时打开旋塞,放出气体,以使内外压力平衡。放气时要使分液漏斗的尾管朝上,切忌尾管朝人。

   (4)振荡结束后,静置分层;分离液层时,下层经旋塞放出,上层从上口倒出。

5)回流速度的控制及反应终点的判断:反应终点的判断可观察下面两种现象:一是分水器中不再有水珠下沉;二是从分水器中分出的水量达到理论分水量,即可认为反应完成。

6)干燥必须完全,否则由于乙酸丁酯与丁醇,水等形成二元或三元恒沸液,重蒸馏时沸点降低,影响产率。

、折光率

 

第二篇:乙酸乙酯的物性


名称1: 乙酸乙酯 ethyl acetate

名称2: 醋酸乙酯 acetic ester

CAS No.: 141-78-6

分子式 C4H8O2

分子量 88.11

存在:除人工合成外,还存在于许多酒以及菠萝、香蕉等果品中。

外观与性状

[编辑本段]

外观:无色澄清液体。

香气:有强烈的醚似的气味,清灵、微带果香的酒香,易扩散,不持久。

熔点(℃): -83.6

折光率(20℃):1.3708--1.3730

沸点(℃): 77.2

相对密度(水=1): 0.894--0.89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04

饱和蒸气压(kPa): 13.33(27℃)

燃烧热(kJ/mol): 2244.2

临界温度(℃): 250.1

临界压力(MPa): 3.83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73

闪点(℃): 25

引燃温度(℃): 426

爆炸上限%(V/V): 11.5

爆炸下限%(V/V): 2.0

室温下的分子偶极距:6.555*10^-30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醇、酮、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编辑本段]

用途很广。主要用作溶剂,及用于染料和一些医药中间体的合成。是食用香精中用量较大的合成香料之一,大量用于调配香蕉、梨、桃、菠萝、葡萄等香型食用香精.

注意事项

[编辑本段]

1.健康危害: 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
2.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具致敏性。
3.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编辑本段]

乙酸乙酯的制取: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最后加乙酸。 顺序是密度先小后大,然后加热
乙酸的酯化反应制乙酸乙酯的方程式: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可逆反应、加热、浓硫酸催化剂)
1: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为了提高酯的产量,必须尽量使反应向有利于生成酯的方向进行。一般是使反应物酸和醇中的一种过量。在工业生产中,究竟使哪种过量为好,一般视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以及是否容易回收等具体情况而定。在实验室里一般采用乙醇过量的办法。乙醇的质量分数要高,如能用无水乙醇代替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效果会更好。催化作用使用的浓硫酸量很少,一般只要使硫酸的质量达到乙醇质量的3%就可完成催化作用,但为了能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应使浓硫酸的用量再稍多一些。
2: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要保持在60 ℃~70 ℃左右,温度过高时会产生乙醚和亚硫酸等杂质。液体加热至沸腾后,应改用小火加热。事先可在试管中加入几片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沸。
3导气管不要伸到Na2CO3溶液中去,防止由于加热不均匀,造成Na2CO3溶液倒吸入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
3.1:浓硫酸既作催化剂,又做吸水剂。
3.2: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1)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冷凝酯蒸气,减小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利于分层),吸收蒸出的乙酸和乙醇。
(2)Na2CO3能跟挥发出的乙酸反应,生成没有气味的乙酸钠,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3.3:为有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可采取以下措施:
(1)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保持在60 ℃~70 ℃。不能使液体沸腾。
(2)最好使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同时采用乙醇过量的办法。
(3)起催化作用的浓硫酸的用量很小,但为了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浓硫酸的用量要稍多于乙醇的用量。
(4)使用无机盐Na2CO3溶液吸收挥发出的乙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