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为进一步了解我乡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发展现状,加快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工程建设,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确保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日前,我乡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就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及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我乡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和都市生态农业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我乡紧紧围绕打造“新型农业精品乡、特色乡”的目标,以加速土地流转为抓手,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和产业特色,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再上新台阶,极大促进了我乡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和都市生态农业的建设。其主要做法和成效有以下几点。

(一)主要做法:

1、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大户。出台土地流转奖补政策等优惠措施,对当年土地流转实现集中连片,用做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等高效经济作物规模在100亩以上的予以重奖,提高了农民和农粮大户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积极性。

2、充分发挥合作社作用。截止6月底,全乡合作社发

展到25家。20xx年,对以合作社为基础流转土地规模在100亩以上的,乡里额外每亩奖励6元,激励群众加速土地流转。 1

重点通过合作社牵头,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负责对土地进行经营管理,社员按照股份进行生产利润分红,建立 “土地变股权、农民变股东、有地不种地、收益靠分红”的土地流转机制,极大促进了现代农业特色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3、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经济,XX乡鼓励扶持干部发挥火车头精神,践行为民服务的公仆理念,至目前,全乡先后有50多名党员干部参与到了现代农业特色经济发展之中,不仅仅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而且收到非常可观的积极效益,成为引领老百姓发家致富奔小康的耀眼旗手和标兵。

4、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通过大户承包、公司+农户+合作社、股份制合作、是自由流转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今年在XX、XX、XX、XX、XX五个村重点推广了股份合作的模式,全年计划新流转土地7000亩,上半年已完成流转2000亩。

5、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做好全

程服务,对农民适时提供田间管理等技术培训。组织烟叶种植大户分2次参加培训,使其掌握烟叶种植技术,提高烟叶种植技能,提高了农民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积极性。其他如:水产、大棚蔬菜、粮食种植等广泛开展技术培训。

(二)取得的成效。

2

1、烟叶黄金产业不断做大做强。通过积极争取、加大

投入、搞好服务等举措,全面夯实烟叶生产基础水平,保障烟叶为主导的全乡农业支柱产业,20xx年烟叶面积7200亩,亩均效益5000元,实现税收突破400多万元,培育壮大种植大户150多家,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2000多人,全面带动问全乡劳动力、餐饮等行业发展,烟叶产业成为XX乡的黄金产业。

2、蔬菜特色种植产业迅猛发展。以创建现代示范园区

经济典型为抓手,积极推进骆坡温棚蔬菜种植园区等建设,20xx年启动的XX村80亩温室大棚项目,带动了XX、XX等村蔬菜发展。具不完全统计,20xx年6月底,新发展大棚蔬菜120亩,辣椒3000亩,使蔬菜种植业成为村民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

3、生猪养殖等项目不断发展壮大。以亚亨、振文、永军、漯河民社农牧等生猪、蛋鸡养殖项目为龙头,强化管理,提升效益,撬动民资大举投入,带动全乡生猪、肉鸡等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年出栏生猪33万头,三禽饲养量达85万只。

4、千亩渔业示范基地成效显著。重点抓好曹店村渔业养殖园区的发展,使其依靠荒坑、洼地等资源大力打造千亩渔业示范基地,并开发成休闲垂钓的新农家旅游景点。止目前,全乡共发展鱼塘1000多亩,从业农户达200多家,亩均年效益近2万元,产品远销信阳、郑州等地,已成为该乡 3

支柱产业。同时诚邀省水产养殖研究所对众康养殖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做了远期规划,积极实现养鱼、餐饮、垂钓、休闲旅游、观光度假等为一体的新型特色农业基地。

5、农田水利及林网设施不断完善。大力推进农业基础

建设,狠抓农田水利,全乡新整修田间道路10公里,新打机井130多眼。全乡新植幼树7万株,造林面积达1000多亩,成保率达98%以上。同时大力推进农田标准万亩示范方1个、千亩方4个、百亩方20个,保障粮食安全。

二、工作推进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人才匮乏。一是年龄结构趋大;二是知识文化水平偏低;三是科技水平较差,多数农民种地或多种经营,看别人怎么干,不是真正按照科技要求去做,缺乏自立和创业能力。

(二)缺少农业发展资金匮乏。一是政府用于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发展的资金;二是农民缺乏原始积累,投入农业发展的资金有限;三是金融部门扶持农业发展,受产业规模、政策导向等门槛的制约,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

(三)扶持政策力度不大。尽管乡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扶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但是目前政策的力度还有待加强,还远远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急需在区级以上层面加以更大强度的支持。。

(四)技术指导支持不够。由于全乡农技人员较少,还 4

暂时无法对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技术指导上还较为欠缺。

三、下步打算及建议

(一)强力抓好土地流转经营。要加强宣传,积极引导,调动各级抓土地流转的积极性。要成立乡村两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规范流转程序,发布流转信息,统一合同备案。要招引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龙头带动、大户承包、土地入股等新模式。20xx年全乡要新流转土地7000亩,实现土地流转新突破。

(二)积极引进:“农字号”龙头企业入住。以招商办为主体,全面摸排各类招商信息,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招商活动,重点招引农业龙头企业,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龙头带动。利用网络和外出成功人士大力推介问十,让外界关注问十,诚邀各界人士到问十投资兴业。

(三)壮大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引导农业专业合作社确定立足农业谋求发展的经营思路,要以市场引导生产,以流通带动生产。同时按照谁有能力当龙头就扶持谁的原则,实行定点培植、重点引进,尽快使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 。

(四)培育精英人才发展农业。要进一步加大各类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精英式新型农民,为现代 5

农业特色产业带储备人力资本和提供技术支撑。 6

 

第二篇:关于宿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宿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11月2日至4日,省政协副主席王鹤龄率省政协经济界委员围绕“促进国家农业现代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主题赴宿州开展调研。委员们听取了宿州市政府、市直相关部门及区县政府负责人介绍了宿州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关情况;考察了宿州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埇桥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以及宿州市部分企业,并实地参观了中国农村改革典型村——夏刘寨村发展情况;召开了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和目标进一步明确

近年来,宿州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进一步把握振兴皖北的主攻方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皖北地区振兴,示范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布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清晰,任务和着力点进一步明确。

1、总体思路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围绕粮食、畜牧、果蔬、林木“四大支柱”产业,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现代经营方式变革农业,现代知识培训农民,通过“三次产业联动、农科教企互动、项目支撑拉动、制度创新推动”的“四位一体”发展路子,建成服务长三角、面向国内外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物流基地,建成农业生产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物质装备新、经营机制活的现代农业

示范区,逐步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由资源大市向经济强市转变。通过对现代农业发展进行系统性、综合性试验,以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形式,破解目前现代农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为加速宿州跨越发展乃至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崛起探索可行发展路径。

2、总体目标

到20xx年,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有明显提高,由20xx年的93.8%、1860元/亩、15276元/人,分别达到到194%、2550元/亩、21000元/人。农业生产产值、农产品加工产值由20xx年的282亿元、265亿元,分别达到360亿元、7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由4076元达到8000元;通过优化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2%,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94:1;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1000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800个,带动90%的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示范“一区多点”建设稳步推进,核心园区面积由50万亩发展到100万亩,核心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

3、主要任务

以“四大支柱产业”为载体,以“一个核心试验区”为龙头,以“六个创新”为抓手,以“八大体系”为支撑,全面推进宿州现代农业建设,即“4168”工程。一是做强粮食产业、果蔬产业、畜牧产业和林木产业四大主导产业,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

础。二是加强一个核心示范区建设。在全国第一批50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的埇桥区,重点建设农业科技展示园、农业生态循环园、优质粮食生产与研发产业园等八个功能园区和一个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中心。三是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统筹城乡发展机制创新、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创新等六项制度创新,不断创新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活力。四是由市直相关部门牵头,强化包括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装备设施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内的八大支撑体系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二、现代农业建设进展顺利

一是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相继出台。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的基础上,宿州市进一步理清了现代农业的工作思路。委托安徽农业大学编制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综合试验区核心园区两个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了《宿州市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宿州市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完成了四大支柱产业、核心试验区、六个体制机制创新、八个支撑体系的规划方案初稿,先后聘请国家相关部委、科研院所和省直有关部门的专家进行了论证。形成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讨论稿)》,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二是现代农业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现代农业示范(水果、畜牧)项目和基础项目推进较快。埇桥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试验园区投资规模1000万元的土地整理项目、投资规模

1.5亿元的高产高效吨粮田项目均已落实并启动实施。砀山、萧县总投资1500万元,通过与省农科院的合作,联合实施现代水果产业示范项目,提高标准化基地建设水平。灵璧县牵头实施的现代畜牧产业示范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通过瀚森荷金来肉牛集团的深加工辐射带动,形成30万头“亮点式”优质肉牛繁育基地。投资9.8亿元的新汴河治理工程等项目有望近期获得批准;农村户用沼气完成8000户,总投资3200万元;灵璧、萧县县级农产品检测站的实施方案已获批复,埇桥区、泗县农产品检测站已经列入了省级备选,并报到农业部。

三是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得到优化。埇桥区划定了占地面积30万亩的核心试验区,重点做大做强粮食、畜禽、蔬菜、林木四个主导产业。砀山县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进行了现代果业的发展与实施工作,以砀山园艺为中心建设了面积达5万亩的现代水果产业核心示范区。灵璧县在尹集镇、七孔桥建设了以种养循环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萧县、泗县等也都根据各自主导产业建设了面积5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一区多园”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四是现代农业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按照发展现代农业要求,成立了发展现代农业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四大主导产业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分解任务,明确牵头单位、协办单位、具体承办人工作职责和完成时限。建立效果跟踪评价制度,将现

代农业建设纳入市政府对各县区及市直相关单位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对工作出色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信贷资本为依托,企业(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市政府计划每年整合安排发展现代农业专项资金2000万元,同时鼓励企业、农民等建设主体参与现代农业开发,探索建立政策引导机制,走“一资带三资”的道路,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向现代农业,拓宽融资渠道。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建议

宿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对加快皖北及沿淮地区农业发展经济进步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皖北及沿淮地区部分市县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发挥现代农业在加快皖北及沿淮部分县市发展中的作用。农业在皖北地区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较大,同时农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加快皖北地区发展,必须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进一步夯实皖北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产业化,主攻农产品加工,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加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强农民培训,推进农民就业创业。

2、不断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有针对性地加强与国家和省级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大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科技攻关力度,大力推进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大适合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促进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的结合。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和转产就业能力,培养一批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的骨干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创新经营主体。

3、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农民增收。要采取得力有效的措施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加。多方面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畅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加大农村服务业发展力度,培育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加大以城带乡、以农促工的力度,促进城市产业向农村转移、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辐射、部门服务向农村拓展。积极引导人才、技术、资金投向农村建设,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增强农业产业化的风险防控体系和保障能力建设,充分利用期货市场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4、继续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建议省委、省政府

制定关于皖北和沿淮市县进一步加强现代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放开搞活多种所有制经济、提高经济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振兴科技教育等操作性较强的政策。进一步加强项目资金扶持,积极推进交通、水利、能源、农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向皖北地区倾斜,提高皖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进一步改善皖北地区投资环境,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向皖北地区倾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