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零售业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  中国零售业发展基本情况  3

1.1 零售业的发展环境分析    3

1.1.1 中国零售业发展概况    3

1.1.2  当前中国零售市场的特点   4

1.1.3  中国零售行业的发展格局分析   5

1.2  20##-20##年国内零售业现状分析  7

1.2.1  20##年中国零售业区域结构 7

1.2.2  20##年中国零售业不同业态规模结构 9

1.2.3  20##年中国零售业竞争现状分析 11

1.2.4  20##年中国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分析 13

第二章  主要零售业态分析    14

2.1  连锁超市分析   14

2.1.1  中国连锁超市零售业的现状 14

2.1.2  中国连锁超市运作和盈利模式   20

2.1.3  20##-20##年中国连锁超市业总体销售额  23

2.1.4  中国主要连锁超市基本情况 24

2.1.5  20##-20##年中国大型连锁超市未来发展  25

2.2  便利店分析 28

2.2.1  中国便利店现状   28

2.2.2  中国便利店运作和盈利模式 30

2.2.3  20##-20##年中国便利店业总体销售额    31

2.2.5  20##-20##年中国中国便利店未来发展    32

2.3  零售业态之:百货商场分析   34

2.3.1  中国百货商场现状 34

2.3.2  中国百货商场运作和盈利模式   35

2.3.3  20##-20##年中国百货商场业总体销售额  36

2.3.4  中国主要大型百货商场基本情况 36

2.2.5  20##-20##年中国中国百货商场未来发展  38

第三章  其他零售业态分析    39

3.1专业大卖场(建材,家电,手机)   39

3.1.1  大卖场业现状 39

3.1.2  中国大卖场运作和盈利模式 41

3.1.3  20##-20##年中国大卖场业总体销售额    42

3.1.4  中国主要大卖场基本情况   42

3.1.5  20##-20##年中国大卖场未来发展    43

3.2专卖店   44

3.2.1  专卖店现状   44

3.2.2  专卖店运作和盈利模式 44

3.1.3  20##-20##年中国专卖店总体销售额  44

3.1.5  20##-20##年中国专卖店未来发展    44

第一章  中国零售业发展基本情况

1.1 零售业的发展环境分析

1.1.1 中国零售业发展概况

以零售业为主体的流通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已经完全具备了基础产业的全部特征。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势头已经越来越强劲,并在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零售业在面临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更多方面的挑战。在未来几年,中国零售业将以其特有的发展模式,继续分享国内经济增长和消费升级的收益。推动国内零售业发展的主导因素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城市化进程、中产阶层规模和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等。

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为零售市场的繁荣景气奠定了坚实基础。在08年,中国依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零售市场,即使剔除价格因素,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也在12%以上。中国在全球零售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引领全球零售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受益于国家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提高、城市化进程和中产阶层崛起等因素,中国零售业正经历着一个高速发展周期。自04年始,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超过GDP,至07年达到16.8%,08年以来基本维持在21%以上。中国目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零售市场。03-08年全球净销售额增长约有30%来自中国。在零售消费额突破8000亿美元之后,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消费市场。

人均零售额反映了一国零售市场的发达程度。近几年,中国人均零售额增速很快,03-07年复合增长31%,但基数依然较小,07年仅为929美元,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05年约为1659美元)。

图表1:20##-20##年中国每百万居民拥有零售店数

 


中国目前已经跻身全球最具国际化的零售市场之一,拥有40%的国际零售商。在全球范围内300家代表性国际零售商中,超过30家零售商在07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或正计划近期开店,中国以11%的新零售商落户率排名新兴市场第8位。

1.1.2  当前中国零售市场的特点

第一,零售业的集中度在不断提高。无论从限额以上的零售企业发展数据看,还是从业界排名前100家的零售企业发展数据看,它们的综合发展速度都快于整个零售业的发展速度。20##年全国百强连锁零售企业零售额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首次超过15%;企业间的并购案不断发生,而且这些并购不光发生在大企业并购小企业上,还发生在大企业并购大企业上。

第二,零售业从单纯的规模竞争进入精细管理和协同竞争时代。各类零售商的门店扩张速度呈现放慢的趋势,但从单店盈利性和坪效、人效等零售业生产率指标上看,优秀零售商的成绩都在上升。同时,在零售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地区,优秀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关系也在不断改善。

第三,民营零售商和外资零售商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年全国零售企业百强中,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商品销售额增长速度分别为51.3%和35.2%,大大快于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大型零售企业19.4%的商品销售额增长速度。

第四,零售商开始感受到来自消费者行为变化的重大影响。旅游、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体验性消费的需求增长,开始影响零售商竞争要素的构成和业态结构的调整。

第五,各级政府对零售业的指导和规范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贴近市场需求。

第六,在宏观调控和政府倡导下,农村零售业及社区零售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大幅提升。

1.1.3  中国零售行业的发展格局分析

ß行业集中度

近几年国内零售业竞争激烈,外资与内资,国企与民营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兼并收购,重组成为零售行业的竞争新特点。而兼并收购必然将引发行业的竞争格局的变化。

20##年市场并购现象频繁发生,仅20##年一年国内零售业M&A金额就达289亿元。几年的市场整合使得我国零售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加强。零售100强销售规模持续扩大,其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率由01年的6.2%提升至07年的14.3%,增加8个多百分点。连锁业态在零售行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连锁100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率从01年的4.3%上升至07年的13.2%,而单体百货这一比率仅为1.3%。行业总体上呈现一种向连锁业态不断集中的态势。

从国际视角来看,我国零售业的集中度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如美国,在07年其零售10强和100强的销售额占社会零售总额比率分别为27%和39.6%。这说明国内零售行业市场整合的空间仍然很大。

ß行业成长性

08年以来,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屡创新高,各月基本维持在20%以上。零售额的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同期CPI高位运行的环境下实现的。经济学的一般理论显示,在零售额实际增长率不变的条件下,CPI上升也将推动零售额名义增长率的上升。在08年,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美国,4%的CPI使得某些月份零售额增长处于一种负的水平。比较而言,中国的CPI水平一直维持在7%之上,这实际上也说明了当前零售额的大幅增长包含着诸多价格因素。但若剔除价格因素,国内当前零售额实际增速也维持在12%以上零售业:中国零售业发展态势及投资策略

零售企业销售规模不断扩大。07年国内零售100强销售额达到8615亿元,6年复合增长率接近30%,远远快于行业的平均增速。在全球零售250强中,国美和苏宁分别以65.8%和41.1%的(01-07年)复合增长率,位列成长性排名第3和第7。中国的零售企业在全球零售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ß零售业态的演变

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具有竞争性、互补性、适应性和演进性。零售业态的演变是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一种反应,即以价值为导向的消费者以一种内在的方式推动了零售业态的形成和发展。一般而言,每种零售业态都存在着从产生、发展、成熟到衰退的生命周期。因此,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业态是零售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零售业态内在的演变规律赋予了那些能够准确识别业态发展周期的企业更大的成长空间。

一国零售业态的构成与其人均GDP水平密切联系。根据国际零售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当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时,百货店是主力业态;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超级市场和大卖场开始盛行并依据其强势的扩张性质逐步取代百货店成为第一主力业态;随着人均GDP上升至3000美元,居民消费行为将呈现多元化趋势。超级市场由于渠道替代优势不断消失,其增速明显下降,此时各类专卖店、专业店、仓储店、折扣店及便利店等开始盛行。

从美国零售业的发展来看,其业态更替的态势比较明显。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国内零售业的主力业态是百货店。其中,西尔斯、彭尼等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零售企业,其在零售业中占据了无可争议的地位。1960-70年代开始,百货店遭遇了来自超市、折扣店的挑战,其市场份额逐步下降。从1962年开设第一家门店起,沃尔玛在美国获得了极其快速的发展,至1992年超越了西尔斯,成为美国第一大零售企业。随着人均GDP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条款部分10的上升,美国零售业经历了从单一向多样化的发展进程,专业店、专卖店、仓储店、购物中心及无店面零售等业态陆续出现。

在中国,当前的零售业态大致可以分为百货店、超级市场、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仓储会员店及家居建材店等。其中,专业店的发展最为迅速,其在零售业中的份额逐年上升。在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中,专业店的占比已由02年的22.7%上升至06年的54.9%(其中加油站为34.6%)。百货店和超级市场的销售份额有所下降,但依然是主力业态。此外,像仓储会员店和家居建材店等新兴业态发展速度较快。国内零售业态结构变化已经反映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一点符合行业本身的演变规律。横观美国的情况,其零售行业目前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最为明显的一大特征是细分化、多业态并存,即各个子行业的份额一般不超过20%。中国人均GDP在20##年首次突破1000美元,至06年超过2000美元,正处于超级、大卖场取代百货店逐步成为主力业态时期。而在上海和北京这样的超级大都市,07年人均GDP已经分别突破了8500美元和7000美元,零售业处于专卖店、专业店和便利店等盛行,大型购物中心不断涌现的阶段。

在未来几年或几十年,中国零售业态结构将会发生明显变化:百货店将逐步实现从传统经营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向现代模式转变,并且总的销售份额有所下降;超市、大卖场的行业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各种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和无店面零售等新兴业态会不断涌现。

1.2  20##-20##年国内零售业现状分析

1.2.1  20##年中国零售业区域结构

中国零售业受中国地理特点的影响,不同区域显示出不同的发展特点。而在零售业区域性品牌发展也非常迅速。

区域性零售品牌以最快的成长速度、成长品质获得行业的高度认同,区域性力量的崛起令人瞩目,区域零售商成为中国零售业的中坚力量。而跨地区全国性的零售商国内并不多。在全国范围内成功的零售商都是外资,他们有雄厚的资金,完善的管理体系,采取的是点状进入的方式,与此对应,区域零售商实施的是面状的发展战略,密集布网,相对控制的范围小一些,成功的机会相对会高出很多。越来越多的本土中小企业也达成共识:区域性零售企业应利用熟悉本地市场、管理灵活的优势,开创和稳固自己的根据地,采取自愿加盟、自愿连锁、横向联合、采购联盟等方式积极地向本区域内的二三级区域市场拓展,将市场做透。这样既能使本身的管理能力与连锁规模很好的匹配,又可以形成强势的区域性零售品牌,并赢得区域顾客的认同。同时,作为区域性的强势零售企业,必会受到进入该区域市场的产品供应商的重视,进而获得良好的商业条件。另外,合理和密集的区域门店布局将会有力地阻挡其他零售企业的进入。

从全国来看,零售业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区零售额相对较高,而西南、西北等地所占比较小。同我国总体经济发展趋势一样,零售业发展同样存在南强北弱的特点。

图表2:中国零售业区域结构

 

1.2.2  20##年中国零售业不同业态规模结构

图表3:中国零售不同业态规模结构

 

ß主要零售业态发展趋势

(1)百货店呈现细分趋势

中国百货业的发展与消费升级趋势有密切的联系,也与百货店业态细分有很大的关系,如现有百货店细分模式有高档百货、时尚百货、生活百货、主题百货、折扣百货、精致超市百货等,如在北京已有燕莎百货商场、赛特百货商场、菜市口百货商场、广州友谊商场等企业在2005~20##年期间开始关注这个趋势,并尝试加以利用。

百货店业态在近两年的发展规律有三:一是一、二线市场的百货店在向精品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体量比较大的百货店也在向整合娱乐设施和其他服务设施的区域购物中心方向发展。二是一些二、三线城市的百货店则继续发挥他们的区域优势,并在管理绩效提升和营销策略组合方面有所改善。三是很多新的营销模式在进入百货店竞争领域,如顾客关系管理、通宵购物、网络促销等。但报告也强调,无论百货店实施怎样的功能改造,其高端形象都应该以顾客心目中的形象需求为标准,而非以商品和设施为标准。

(2)连锁超市业态喜忧参半

在2007~20##年期间,在大型综合超市业态中,外资品牌依然占据优势地位。外资零售商在对大型店铺的综合管理能力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基于全面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工具,它们在把握顾客的需求特性方面,在处理多品类的、动态性的商品结构方面,在平衡部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利润率方面,都有相对较高的优势。

而在中小型超市领域中,本土企业在标准超市和社区便利性超市方面,依然拥有相对优势。在某些地区,这类中小型超市甚至能与大型综合超市对抗。

一方面,很多企业依然处于快速扩张期,但在扩张的同时又无法保证相关人力资源的适配及管理制度的完善,因此不仅导致单店业绩下降,还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及公司品牌声誉的损失。另一方面,很多超市管理者依然不重视对供应商关系的管理,仍然将通道费用和出售促销陈列位置作为考核采购人员的最大指标,这实际上最终伤害了超市自己的进货价格竞争力和卖场形象,不利于面对强势对手的长期竞争。

(3)便利店平稳期正在到来

近年来,便利店增速放慢,这意味着该业态进入整合与绩效提升的阶段。20##年中国前30家连锁企业中,便利店的销售额和店铺数与2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39.6%和10.5%。

2007~20##年间,部分便利店开始盈利。同时,全球最大的连锁便利店7-11在中国加速发展。

便利店的平稳发展期正在到来。但这并非单纯是数量上的发展,而必须是在调整盈利模式、增强其特色、加强商品管理和连锁管理的基础上的发展。

(4)专卖店发展势头强劲

2007~20##年度,专业店发展势头强劲。在家具建材和办公用品专业店方面,强势的外资品牌也在不断地进入中国;对于药店连锁来说,被称为“第三终端”的社区单体药店和农村地区药店、卫生所正受到供应商的普遍关注。

在产品差异化和店铺特色并不明显的领域,采取整合营销手段建立清晰的店铺品牌,让顾客认识到你独特的价值,将是未来竞争力的要素之一。

(5)无店铺零售

零售业快速发展的几年也是中国无店铺零售业态大发展的时期,网上零售和电视购物是这方面的亮点。

仅就CtoC网络零售模式而言,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年前9个月,仅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城市就有CtoC网上购物消费者800万人,在网民中的渗透率达到26.2%。

网上购物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品类以服装、化妆品、珠宝、电脑、手机、家电居多,其中时尚类和IT类产品占据了主要地位,许多人采用银行卡等电子货币进行结算。而电视购物则以保健产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教育用具、家庭用具方面的商品居多,但由于还缺乏行业成长历史,该领域出现的商品质量问题和服务问题也较多。这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机构来进行强化管理和引导。

1.2.3  20##年中国零售业竞争现状分析

20##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年度全球企业500强排行榜中,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超过美国石油业巨头埃克森—美孚公司,跃居榜首;另外,20##年《福布斯》发布的中国富豪榜,国美老总黄光裕以180.9亿资产位居首位。

世界500强之首和中国20##年首富同出自零售业,也从特定层面反映出跨国零售业巨头的强大实力及中国零售业的蓬勃生机。

此外,由于竞争环境日趋激烈,诸如超级市场、专卖店、百货商场、便利店、仓储式超市、网上商店等多种业态形式发展迅猛,这些业态根据自身不同的优势、市场定位、销售链等将进一步占领零售业的多级市场。可以预见,一场外资、内资、多业态、多层面的竞争时代已经来临。

进入20##年以来,批发零售业持续成为外资在华投资的热点。2005和20##年,外资在批发零售业上的投资项目数增幅分别较上年增长了53%和79%,投资额的增幅分别较上年增长40%和72%,成为所有外资投资规模持续上涨最快的行业。

目前中国零售业的竞争格局是由并购转向竞争与合作共存,各竞争主体正经历着激烈的并购、淘汰和合作。任何零售企业,其最主要的竞争问题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降低成本及增加利润。在严酷的竞争中,由于市场定位、采购渠道、店位分布、便利性、消费心态等都不尽相同,使各种零售业态都有其特定的市场优势与区位优势。在某种程度上,零售业是“以规模制胜”的,这也使起步晚、规模较小的零售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危机,使整个竞争环境更加激烈与复杂。

零售业的竞争是一个选择过程,即根据市场变化而选择不同的策略、机会、目标等要素的过程,这实际上是一个博弈问题。可以把零售业的竞争看作是由经济因素(市场环境、消费需求、供货渠道、资金、价格、竞争手段、消费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市场饱和度、市场品牌等);政治因素(相关政策与法规);人文因素(消费心理、民族文化、人口结构等)所制约的由各业态竞争主体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择最佳策略组合以战胜对手,在特定竞争博弈中取得尽可能好的竞争结果的博弈活动。

从具体的竞争业态主体来看,虽然各竞争主体都具有其在各种不同的竞争业态中所共有的各种优势,但由于各“子参与者”要素集合如管理经验、市场进入早晚、资金规模、店面分布规模、品牌影响力等都有所不同,就导致了相同业态中不同竞争主体的不同市场态势与地位。而成长型的零售竞争主体要想在零售博弈中突破现状,就必须善于利用各种参与要素,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各种条件,实现某种形式的非对称博弈,才有可能做大做强。可以预见,中国零售业必定要在激烈的竞争与博弈中才能得以持续发展。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未来3~5年内,中国零售业60%的零售市场将由3~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控制,30%的市场由国家级零售巨头控制,10%的市场零头则掌握在区域性零售企业手中。这并非危言耸听,由于跨国零售企业具有品牌、人才、营销技术、资金实力、管理能力等竞争优势,给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况且,跨国零售集团已从适应阶段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实现了连锁式的遍地开花,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

但本土零售企业也有相应的独特优势:例如,门店位置与销售网点密集优势、区域销售规模优势、占领三线城镇与农村市场优势、国家政策扶持优势、善于学习的优势、浓厚的本土文化优势。

1.2.4  20##年中国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分析

图表4:20##-20##年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分析(单位:千元)

第二章  主要零售业态分析

2.1  连锁超市分析

2.1.1  中国连锁超市零售业的现状

(1)、连锁超市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总体规模看,近几年,100强企业的总销售规模平均增幅超过3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2002-20##年,分别为6.0%、7.8%、9.3%、10.5%、11.2%、13.4%,六年内将近翻了一番。

    从单个企业看,100强企业平均销售规模为85.5亿元,平均拥有店铺510家(剔除个别企业超常规发展因素)。

(2)、外资连锁超市零售企业发展活跃

一是开店速度快。20##年,家乐福新开33家店,沃尔玛新开15家店,麦德龙新开6家。以经营大型超市为主的11家外资零售商(家乐福、大润发、沃尔玛、好又多、易初莲花、麦德龙、乐购TESCO、百佳、欧尚、永旺、华糖)新开店铺数量超过100家,也超过了上年同期水平。

二是并购力度大。在快速开店的同时,外资企业普遍采取了并购的扩张方式。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百思买控股江苏五星电器,家得宝并购家世界家居,特易购增资并控股乐购,百盛收购输出管理百货店等。在这些并购案例中,并购企业实力强,涉及金额大,并购的战略意图明显。此外,在现有的中外合资公司内,外方通过收购合作公司的股权,加快了独资经营的步伐。

三是效益水平高。18家以国外品牌经营零售企业,店铺数量增幅只有20%,不及100强平均水平,但销售规模幅增却达27%,高于100强平均水平。其中11家以经营大型超市(包括会员店)为主的外资企业共经营567家大型超市,比20##年增加102家门店。单店销售规模为2.15亿元,同比增长5%,大大高于国内同业态店铺的销售。

1)、外资连锁零售企业的优势地位渐显,内资连锁零售业发展需要平等竞争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随着中国商业领域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外资商业企业纷纷登陆中国,并已完成从点到线再到面的战略布局,内资连锁零售企业正面临外资企业的严峻挑战。20##年,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连锁百强名单中,外资企业上榜21家,比20##年增加9家,销售规模总额1439亿元,占百强总销售规模的20%.如果包括中外合资、合作、境外上市、国外资金注入内资企业等形式,则上榜企业共27家,在百强中销售占比37%。

       图表6:20##年中国零售业连锁百强企业内资与外资企业销售额对比

外资连锁零售企业在国内一些中心城市,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截至20##年底,上海市家乐福、麦德龙、沃尔玛、欧尚、易初莲花等9家外资大卖场在上海拥有97家门店,占上海大卖场总数的57%,零售额达203亿元,占上海该业态零售总额的76%。

外资主要布局的业态是大卖场(hyper-market),其单店销售额远高于内资超市。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目前连锁零售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0.91%,连锁超市百强的净利润率为1.32%,而外资连锁超市平均利润率为2.22%。

目前,商务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规范和促进国内零售业发展,如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提高国内流通企业竞争力、完善零售业预警机制、加强零售业人才培训等。但是,面对外资如此强劲的扩张势头,如何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强对于外资商业发展的调控,仍需进一步研究加强。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制止地方政府给予外资零售企业“超国民待遇”,公平内外资商业企业所得税负,打消针对内资商业的地方保护主义等方面入手,给内外资零售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次,应进一步加强对零售业发展状况的指标监控,对于外资零售业造成的同业损害,要通过即将出台的《反垄断法》来防范。更进一步地,还应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建立我国服务业的产业保障体系,进行相关立法。

2)、外资连锁零售企业逐步实施全国范围的优化布局,内资连锁零售企业要进一步发挥在区域市场中的优势

20##年,10家以大型超市为主要业态的外资企业共新增大型超市120家,以北京为中心,向东北、西北延伸;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向西南延伸;在中部,沿长江延伸。与此同时,一些前几年快速跨区域发展的内资企业,尤其是快速消费品零售企业,则正在进行调整,更加专注于重点区域的经营。

异地开店赢利能力较弱,是当前内资连锁零售企业进行区域战略调整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内资企业异地开店赢利能力主要是受以下因素制约:第一,异地开店需要一整套理解企业经营理念的经营管理人才,只有短短十几年历史而又快速发展的内资企业几乎都面临着专业人才匮乏的局面。

第二,异地开店需要强大的资金实力支持,一个新的区域市场至少需要2至3年的培养期,内资企业在有限的资金实力下仍会在相当长时间内把主要精力放在沿海的大中型城市;第三,内资连锁零售企业在商品采购、物流配送等管理环节方面的异地复制能力较弱,往往异地开店赢利能力大大弱于主战场。第四,现阶段内资零售企业大多是中央集权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在异地经营管理中缺乏灵活性。

第三、面对外资连锁超市的压力,内资连锁零售企业要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当前,连锁超市在城市市场的发展空间仍比较大,大中型连锁零售企业尚未开始大规模进入农村市场。目前,在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中进行试点的基本上是地方性连锁企业和一部分小零售企业。外资零售企业虽然开始大举进入国内三、四线的城市,但也尚未涉足农村市场。

3、内资连锁零售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处理好与供应商的关系。

随着中国零售业市场竞争加剧和集中度进一步加强,供商矛盾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难化解。在供应链效率既定的情况下,供商作为供应链的上下游其利润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当前工商矛盾的焦点——赞返费用和帐期正是零售商不可或缺的利润来源。现代零售业态正日益成为最为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分销渠道,今后一段时期内连锁零售商的强势地位还将进一步增强,随着零售商的谈判能力的增强,中小供应商只能适者生存。外资零售企业在于本土供应商合作中的强势地位自不待言,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无论连锁零售企业的天性还是中国连锁零售企业应对外资零售企业的客观需要,都决定着国内的连锁零售企业也将不断做大做强,工商关系要从竞争走向合作共赢还将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在此过程中,政府既要培育有实力的大型民族零售企业,又要通过制定、完善《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来保护广大中小供货商和中小型零售商的权益。

(3)中国超市连锁行业兼并重组动因

目前,中国零售行业的集中度仍处于较低水平,20##年,中国连锁零售前100名的总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5%,而美国前10名零售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就在18%以上。低集中度下的高竞争使得中国零售行业的利润水平不高,行业平均毛利率在15%左右(其中百货店平均为17%左右,超市类平均为15%左右,家电大卖场的综合毛利率在14%左右),这与美国30%的零售行业平均毛利率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种现状进一步催生了并购交易未来进一步增长的可能性。

中国超市连锁企业兼并重组案例:

20##年2月

物美并购美廉美

物美出资 3.7 亿元收购美廉美 75 %的股份。

20##年4月

沃尔玛并购好又多

沃尔玛渐进性整体收购好又多。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先收购好又多 30 家直营店,收购金额约 2 亿美元;第二阶段由好又多对其非直营店整改,未来 3 年内,达到要求后由沃尔玛再行收购。 此次收购成功后,沃尔玛在华的门店数将一举赶上长期领先的最大对手家乐福。

20##年9月

联华超市并购中百超市

联华超市并购无锡连锁超市中百超市14家门店。

20##年6月

联华超市增资控股广西联华

联华超市向广西联华注资人民币1.07亿元并承担原投资方欠广西联华的债务人民币9230.6万元,从而获得增资后的广西联华95%的股权。

20##年5月

华润控股苏果超市

华润创业以3.1亿元人民币收购江苏果品食杂附属公司苏果超市 24.25 %的股权。至此,华润创业 对苏果股份增至 73.5 %。

20##年4月

物美收购超市发25%股权

物美以每股3.2元的价格,购买超市发股份公司25.03%的股权

超市连锁行业兼并重组的动因主要有

1、外资的进入是推动连锁超市行业加快整合的最大动力。并购将是外资连锁超市企业打开中国市场最快的途径,一方面可规避因选择全新投资方式而引起的竞争和风险,同时还可以拿到理想的店面。自20##年底对外资进入零售业解禁后,20##年就有187家外资零售企业获准设立,其中64%为外商独资。HEADING-CENTURY分析认为外资零售巨头已完成在中国的战略部署,并已形成领先优势,今后三至五年内将是其大举扩张、联合、兼并和重组的关键时期。

2、相对而言,中国本土连锁超市企业存在竞争无序,营销手段单一、商品趋同,店铺缺乏特色、人才缺乏,人员流动频繁、主体规模偏小,行业零散度高、经营管理落后,品牌价值能力低等问题。分析认为面对外资企业的挑战,中国连锁超市企业也必须强化资本运营,力争规模效益,通过强强联合、收购兼并、优化组合、扩大规模,有效降低企业各方面成本,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中国超市连锁行业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根据加入WTO相关协议,中国自20##年开始已全面放开了国内零售业市场,签署了《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国内零售业也不再享受政府的保护;20##年1月31日,《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开始施行,该办法明确外资可通过具有一定规模的中长期战略性并购投资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和股改后新上市公司的A股股份。对外资并购A股公司政策上的解禁,为外资通过A股市场收购国内零售业上市公司提供了便利。

这些都加快外资流通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全方位扩张。外资的兼并重组趋势体现在:首先,根据中国加入WTO的相关承诺,外资零售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股权比例、设立形式、数量和区域限制都将取消,外资的进入将更为畅通;其次,外资零售业的扩张将由探索期和适应期转向战略发展期,先期在中国进行试点合资的外资企业,基本完成中国本土化试点阶段,纷纷制定发展战略计划,加快其发展步伐;第三,扩张的地域从开放试点城市转向具有战略意义的所有大中型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第四,由单点扩张向资本运营转变、控股、并购和整体收购,将成为外资进入流通市场的主要形式。同国外的连锁超市公司相比,中国的连锁超市规模明显偏小。未来几年,在政策上中国将继续鼓励大型本土零售企业并购、重组,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上海百联集团整合联华、华联,可以看做是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用市场的手段做大做强企业的一个事例。加快产业整合和收购兼并,将是中国连锁超市企业扩大自身规模、实现效益梯度增长的有效方式。20##年零售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热门领域,这与连锁经营这种现代经营方式的应用密不可分。分析认为行业地位越高,社会给予行业的关注就越多。20##年连锁100强企业与资本市场关系更加紧密,有22家为上市公司或具有上市公司背景,一些100强企业成为收购或被收购的对象。

(4)建材超市发展方向不明朗

在国际建材零售市场,专业的建材连锁超市占据着9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个舶来品自20##年起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天津等发达大城市,向全国范围内大城市迅速延伸。

据灵通产业研究中心统计,目前建材家居超市的市场份额只占建材流通市场的5%以下,即使在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国内发达城市,建材超市也仅占10%至15%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目前全国有150家建材超市,但真正上规模的不超过10家,且经营状况都不尽如人意。北京家福特开业不到一年,就不得不闭店;家世界家居建材苦苦支撑10多年,最终因为资金链的断裂出售;而作为家世界的“同宗”兄弟东方家园,虽然还在苦苦支撑,但与外资巨头的合作谈判一直就未中断过。即便是百安居,目前除了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几个中国高收入人群集中的城市盈利外,其他不少城市的门店都在亏损中。

据悉,在最近的18个月中,我国有50多家建材超市破产、倒闭、关门,其中既包括中国的本土建材连锁企业,也包括洋企业。

中国建材连锁超市走到了“要紧处”,甚至有些“看不清方向和目标”。然而,以红星美凯龙、集美、居然之家为代表的摊位制的家居建材流通渠道虽被视为过渡性的、最终会被建材超市取代的业态,却发展得如火如荼,并逐渐形成了对中高端市场的垄断,这也使得家居行业流通平台的格局在不断变化

2.1.2  中国连锁超市运作和盈利模式

收取通道费用是我国连锁超市的主要赢利模式。我国的连锁超市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兴起到现在,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已走过了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并逐渐成为我国零售业的主流业态。然而,当我国的零售市场向国外全面开放以后,我国的超级市场在应对国内同行竞争的同时,将面临来自国际零售巨头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连锁超市要与外资超市相抗衡,不仅仅要努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必须转换目前大多数超市依赖于收取通道费用生存这一赢利模式。

(1)超市通道费用赢利模式存在的市场基础

由于我国的连锁超市一般都有着在较短期内的赢利约束性体制和机制,当一般商品经营的赢利模式无法形成,我国连锁超市的赢利模式现阶段选择建立在通道利润的基础上。与传统商业不同,连锁超市这种赢利模式的市场基础是建立了规模化的流通网络,与这个规模化的流通网络一起成长起来的是一大批生产规模巨量增长的超市商品供应商。对供应商来说,向连锁超市支付通道费用实际上是进入这个规模化流通网络的市场进入成本和商品的销售费用。也就是说,现阶段超市的赢利模式是必然的,其存在是有市场基础的。向供应商收取通道费用也是正常的,符合新型业态发展规律,特别是符合我国的国情。

我国经济由计划向市场、由封闭向开放的发展过程中,零售商业各种业态的演进速度加快,新型业态的成长生命周期缩短,竞争在短期内达到白热化。我国超市短时间内的规模化扩张,使供应商一时无法适应低价格与批量商品的供应模式,或者说我国的供应商还缺乏与规范化运作的连锁商合作的经验;同时超市连锁商制定的交易规则还有一个不断完善以及让供应商理解与接受的过程,所以我国的供应商一般不用价格的形式,而是用费用的形式来体现它们与连锁商的更深一层的交易关系。从实质看,供应商向超市支付的通道费用是商品价格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与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连锁商要从供应商那里获得利益一般或主要形式是价格,还有就是付款帐期正好相反,但我国连锁超市的发展有其特殊性。因为供应商不用价格的形式而用费用的形式来体现连锁商的利润,是为了守住自己的价格底线和利润底线,不轻易透露核心的商业秘密;用价格的形式在交易关系上可能是一次性的,而用费用的形式在交易的关系上可能是持续性的,供应商试图从这种持续性的交易关系中增强其对连锁超市的影响,或从中得到比其他供应商更多一点的利益;不用价格的形式而用费用的形式,可以使供应商保持一定的交易主动权。由于费用形式的多次性特征,使得供应商与超市的关系紧密起来,供应商通过费用支付的多少和快慢来主动地影响或决定自己的商品在超市中的销售地位;供应商向连锁商支付的费用往往直接与他们的商品促销有关,那么,支付费用的方法,使供应商在促销自己的商品时获得了一定的主导权,尤其是在连锁商的促销计划和活动策划还不精细和熟练时,卖场促销主导权更主要地掌握在供应商手中;我国的一些供应商喜欢用施以利益的方法来直接疏通与连锁企业里的关键人物的关系,为自己谋得企业和个人的私利,就必须用费用的方法而不是用价格的方法。

我国连锁超市的这个赢利模式有其必然性,因为这种赢利模式是连锁超市在保证消费者以低价购物的前提下,向后整合供应商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没有这种手段和方法就无法培养起适合连锁超市迅速发展的大供应商,而且是规范化和秩序化运作的大供应商。我国流通秩序的整肃缺乏大的连锁商对无数小供应商的整合,必须认识到这个过程是流通规模化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2)通道费用赢利模式的弊端

1)不利于超市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

超市收取通道费用这一赢利模式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提升。超市是以低价格满足目标消费者对购买食品和日用品的需要。这一定位决定了超市应以低廉的价格提供品种齐全、高质量的食品和日用品,这便是超市稳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目前来分析,超市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生鲜食品经营能力、畅销商品开发能力、整体营销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等几大方面。而超市在实际经营中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提升却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有些超市在对采购人员的考核中将通道费的收取指标列为首要的考核指标,而对销售额、毛利率及商品周转率、新品开发等指标放在次要地位,并且规定通道费的收取指标的超额部分可以弥补其他三个指标的不足。这种考核体系与方法,把超市的注意力全放到通道费的收取指标上,而放松了经营管理这一核心焦点,长此以往企业的经营能力就会弱化,超市也会走上传统百货的老路,从经营管理蜕变成“物业管理”,最终会完全丧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阻碍超市的后续发展

在目前一些超市公司里出现了这样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商品的经营结构已经出现千店一面的现象,这在大型综合超市中表现尤为突出;超市中促销部位上的促销商品大同小异,促销手段也基本上都是价格优惠促销;由于有实力的供应商不愿意出没有理由的通道费,有些畅销的商品被驱逐出了超市;供应商的商品能否进超市销售的前提是通道费用,无论什么商品只要愿意多出通道费就能马上进场销售,或有些商品因销售不好要被清场也可暂缓;一些好的新产品由于高额的进场费而被拒之于超市之外,超市的新产品、畅销品开发率偏低;为了多收取进场费,加速商品淘汰率成了有些超市提高经营效率的管理手段。

这些现象都说明了超市将注意力过度地集中于通道费用的收取,而将商品的经营权实际上让给了供应商,尤其是让给了一些出得起进场费的大供应商。若继续以通道费用为主要赢利模式,其结局将是连锁超市建立起来的销售网络的控制权旁落他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通道费用这一赢利模式无疑是一种自杀性行为,因此,在零售商业国内竞争国际化的今天,连锁超市靠收取通道费用的赢利模式已成为阻止超市后续发展的一种障碍了,转换赢利模式势在必行。

加强供应链管理转换超市赢利模式。

当外资超市建立起了本土货源渠道后,我国的连锁超市有可能完全掌握在外资企业手里了。因此,国内超市要想与外资超市相抗衡并持续发展,转换赢利模式势在必行,而转换赢利模式的关键是加强供应链管理,建立质优价廉又稳固的货源渠道与货源基地。

2.1.3  20##-20##年中国连锁超市业总体销售额

图表7:20##-20##年中国连锁超市业总体销售额(单位:亿元)

   中国连锁超市在中国国民经济当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总体销售额不增加,年增长率均在15%以上,处于高速增长状态。

2.1.4  中国主要连锁超市基本情况

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

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联华超市」或「本公司」)于一九九一年起在上海开展业务,于十七余年间,以直接经营、加盟经营和并购方式发展成为一家具备全国网点布局、业态最齐全的零售连锁超市公司。于二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联华超市及其附属公司(「本集团」)的总门店数目已经达到3,722家(不包括本公司联营公司经营的门店),遍布全国20个省份及直辖市,继续保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最大的零售连锁超市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联华超市于二零##年六月二十七日以H股形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交所」)上市,是首家于联交所上市的中国零售连锁超市公司。

农工商超市(集团)有限公司

1994年成立上海市农工商超市总公司,20##年5月改制为“上海农工商超市有限公司”,20##年5月更名为“农工商超市(集团)有限公司”,以该企业为核心组建的企业集团名称为“农工商超市集团”。公司创办人杨德新,现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20##年,公司在上海市统计局等单位发布的第二届“上海企业百强”中名列第12位。

目前,农工商超市集团由农工商超市、好德便利、好德企业、好德物流、真德食品、帕尔服饰、伍缘杂货、好德置业等8家公司和连锁经营进修学院组成。拥有千家连锁店,是多业态发展的全国性大型连锁企业集团。20##年被农业部等九个部门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上海大润发有限公司

大润发流通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有润泰集团成立与1996年,以最直接,最生活化的方式为消费者服务,网络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运用电脑化营运系统,快速的在台湾开店,目前在全台已成立24个服务站,为顾客搭建出完整的全台服务网络,1997年更在大陆成立〔上海大润发有限公司〕,结合成功的台湾经验进军大陆,在华北即华东地区以成立超过60家分店。

20##年大润发与法国具有45年零售流通经验的欧尚(auchan)集团合作,更为迈向国际化连锁事业跨进一步,在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波兰,匈牙利,俄罗斯,摩洛哥,中国大陆等的开设分店,拥有跨国联合采购能力的欧尚,使大润发的商品及服务更具竞争力。

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

麦德龙股份公司(MetroAG)常称作“麦德龙超市”,是德国最大、欧洲第二、世界第三的零售批发超市集团,是德国股票指数DAX的成分公司,世界500强之一,分店遍布31个国家。由奥托·拜斯海姆(OttoBeisheim)创建,目前总部位于杜塞尔多。

麦德龙集团是全球批发市场的领头羊,在麦德龙和万客隆(仅限欧洲)品牌旗下拥有多家麦德龙现购自运商场。20##年麦德龙现购自运销售额达到280多亿欧元,50%的集团销售额来自麦德龙现购自运。麦德龙现购自运是麦德龙集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已在28个国家开业,销售区域呈现出高度国际化。

苏果超市有限公司

苏果超市成立于1996年7月,是苏皖区域最大的连锁超市企业。20##年网点总数1758家,覆盖苏、皖、鲁、豫、鄂、冀等六个省份,安排就业人员近5.5万人,实现销售规模达到263.8亿元,现已成为集批发、配送、物流、加工、零售于一体的大型连锁企业.连续10年排列中国连锁业前十强位置,目前名列超市行业第四名,并跻身中国500强企业第175强。20##年苏果的品牌价值评估达35.51亿,荣获“2006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称号。同时,苏果超市又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全国重点扶持的20个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2.1.5  20##-20##年中国大型连锁超市未来发展

目前中国本土的中小型连锁超市大多不重视经营理念和市场定位,因此,企业和企业之间除了规模上的差异比较明显以外,店面的表现都大同小异,让人无法感受出市场定位有何不同,消费者在购物时随意选择一超市就可以了,导致企业品牌忠诚者越来越少。由于店铺形象、服务模式和产品内容都同质化严重,唯一竞争手段就只剩下大打价格战。但是由于没有规模效应和管理优势,在零售行业利润率极薄的今天,打价格战不异于饮鸠止渴,近年来国内的中小型超市连锁纷纷倒闭一次次的证实了这个道理。

在连锁巨头们的低价市场挤压战略下,如何建立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是中小型连锁超市生存的关键。中小型连锁超市的资金实力,经营规模,配套管理体系与连锁巨头们相比,简直可以说是不堪一击,唯一可以采取的战略就是利用独特的市场定位,错位经营!根据零售业的定位理论,只要在以下5个关键领域之一做到最佳,商店就能胜出:品种(丰富)价格(廉价)时尚(流行)服务(便利)迅捷(快速)。实际上,像沃尔马,家乐福这样的零售巨头在这些方面都表现得十分出色,但是正因为他们力争在这5个方面都保持优势,因此任何的一个单项都仅仅是优秀,而做不到最佳。

(1)选择供应商合作开发畅销品

连锁超市与供应商的关系,从静态的结果看,它们之间是一种共同分享消费者剩余的关系,消费者剩余既定的情况下,在对消费者剩余分配的比例上的确存在竞争关系,一方份额的增加必须以另一方份额的减少为前提。然而,如果从动态的过程看,消费者剩余是由零售商与供应商共同创造的,二者是一种互补关系,即一方的努力不仅可以给自己带来利益,同时也可以使另一方的利益增加。这就意味着如果双方不是竞争而合作的话,将创造出更大效用的价值,使消费者剩余的总量增加,进而使每一方都有可能得到比不合作更多的利益。

超市的优势在于商品的经营和对目标顾客需求信息的了解与掌握,而不在于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能力上。因此,超市经营中畅销商品的开发,首先要取得供应商的支持,与有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的生产厂家合作,由连锁超市根据日常经营中对顾客购买商品信息的分析了解及顾客需求期望的预测,为生产厂家提供畅销商品开发上产品信息,让供货商负责产品的开发、质量的保证及生产成本的控制,在畅销品的开发上与有潜力的供应商一起成长;畅销品在为供货商提供合理利润空间的同时,也给超市本身带来较大的产品经营利润空间,并逐步改变现有的连锁超市主要依赖于通道费用的赢利模式。连锁超市在畅销品的开发上,重点在于培育自己研究市场,把握消费者需求的能力,能根据目标市场消费者需求状况,进行商品结构的调整,形成适合目标市场需要的、与竞争对手不同的差异化商品组合,始终保持能充分显现企业经营竞争力的核心商品。核心商品可以是名牌商品所构成的商品组合,也可以是超市连锁企业自有品牌商品等。这些商品的有效组合能构成对消费者的强力吸引力,并能达到很高的市场覆盖率。沃尔玛很善于与供应商搞好关系,除宣称不收取供应商的任何进场费之外,还主动为供应商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支持,靠供应链管理取得了成本优势。因此,连锁超市要扮演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角色,选择好供应商,与供应商结成策略联盟,整合优化供应链,实现对供应链的掌控。

(2) 锁定供应商实施差异化经营

连锁超市凭借现有的经营优势,进行目标市场的重新定位和差异化经营。连锁超市在发展中,根据商圈内消费需求的差异性,把现有基本无差异经营的超市区分为以生鲜食品超市作为基本生活满足型的主力业态;以大型综合超市作为消费需求满足型的主力业态;以仓储式商场作为小型商店、集团采购作为满足型的主力业态;以便利店作为服务满足型主力业态;以专业、专卖店作为差异化个性需求满足型主力业态等。超市经营商品与服务对象上的差异,既可以锁定目标顾客,也便于企业锁定供应商。

在国外,不同形式商店的特点非常鲜明,在价格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便利店、食品超市、家居俱乐部、大卖场的差别也是很明显的,不会相互混淆。凯玛特和沃尔玛都是大卖场,但他们之间很少打价格战,而是通过提供鲜明的商品来吸引顾客。而在其货源渠道上,也同样有界线分明的供应商,两者不会混淆。目前国内超市除发展以食品、小百货为主的综合性超市外,可发展经营特色鲜明的专业性超市,同时,供应商也会找准零售经销商。

(3)发展供应商实施连锁化集团化经营

市场经济是实力经济,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与条件后,连锁超市才有能力和实力来整合供应链,也才有资格渗透、发展供应商。连锁经营发挥规模效益是超市发展制胜的重要秘诀。作为薄利多销的超市更是要突出规模效益,而实现超市规模效益的重要途径是积极开展连锁经营、集团化。自从特许连锁经营开始被一些大型连锁超市公司采用以来,超市的规模迅速扩大。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效率高、规模化、购物环境舒适的超级市场正在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连锁超市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零售业的主流业态。一些老牌国有商业企业改制后,将连锁经营引入传统百货店经营中,并向超市渗透。连锁超市正在迅速向大中城市蔓延,新增店铺数量迅速增加。这些都说明连锁超市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零售业的主流业态。

与国外超市相比,我国零售业态的演进和连锁超市的发展有其特殊性,连锁超市在今后的发展中,既要考虑这种特殊性,也要适应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大环境,逐渐转换赢利模式,加强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一起成长,共同开发畅销商品,逐步建立产销经营联盟是保持连锁超市稳定发展的根本途径。

1)、建有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以连锁经营为最大特色。

连锁经营是流通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组织形式,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如:快餐业、酒店业等。连锁经营可以利用网络特性,全面提高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使分散作业、缺乏标准、效率低下的传统零售业步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简单化的轨道。它使超市企业扩大了经营规模,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充分适应了消费的分散性、个性化和不确定性的要求,既方便了消费者,同时也提升了企业形象。坚持薄利多销原则,利润率一般控制在5%左右。例如:沃尔玛公司提出“天天平价”的口号,利润率一直控制在3%以内。连锁经营有两大优势:1)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主要是采购成本、管理成本,使得超市得以极低的价格销售商品。这是超市战胜百货业的一个重要法保,也是超市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2)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信息处理技术使整个网络的住处传递更加准确、快捷,物流更加合理、节约,使商流更加畅通、及时。

管理者可以随时掌握超市内剩余商品信息,可以随时启动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补充货源,也可以不因商品不足而错失商机。连锁企业大都建有大型高效的物流配送中心。一个企业的物流配送水平决定着该企业经营水平的高低。例如:沃尔玛公司共计投资了4亿美元建立了自己的卫星通信网络,全球4000多家店面通过该网络可在1个小时内对各种商品的库存、上架、销售量全部盘点一遍,加之配套的全方位住处服务,沃尔玛公司对自己的经营状况事无具细,尽在掌握中。另一零售巨头统一集团属下的7-11便利店也建立了自己的卫星情报收集系统。物流配中心连接着连锁超市企业的中心——销售和采购,保证连锁超市商品的正常流转,保证基层连锁店的正常销售活动,满足了市场需求。

2.2  便利店分析

2.2.1  中国便利店现状

便利店(Convenience-Store)是超级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从出现发展至今已近75年的历史。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便利店已经发展成为零售业中的一种主要业态,而在中国便利店的发展则刚刚起步。今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便利店必将大有作为,它也将成为未来中国极具在发展前景的零售业态。

一、便利店的概念及特性

(1)便利店的由来

便利店最初起源于美国,它的发展与商业业态中的超级市场关系非常密切。在美国,由于超级市场步入大型化与郊外化以后,给购物者带来了距离、时间、商品、服务等诸多方面的不便利;同时由于超级市场远离购物者的居住区,到超级市场购物需驾车前往,加上超级市场卖场面积巨大,商品品项繁多,购物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挑选商品,且还需忍受排长队等候结帐之苦;以上种种都使得那些想购买少量商品或想满足即刻所需的购物者深感不便,便利店由此应运而生。

1)便利店业态在国内正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上海是我国便利店发展最早的地区。早在1993年,上海就出现了第一家便利店——“百家便利”,而时至今日已经发展到了2000多家的规模。其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然而更让人惊讶的是,便利店的发展速度正在加速。从1997年到20##年底,上海便利店零售业用了4年时间,才发展到4个品牌、1000多家门店。然而从20##年初至今3月份的1年3个月里,便利店零售业就达到了9家公司、2000家门店的规模。据有关业内人士称,上海20##年便利店数量将突破3000家。最近两年里,上海便利店的发展速度像是坐上了“火箭”。就拿“后起之秀”——好德便利店来说,一年前,还是默默无名之辈,但如今,街头牌子最大、最醒目的便利店就数它了。好德公司从20##年4月15日起步,曾创造了225天开出150家门店的纪录。按照公司发展目标,年内门店要开到500家,明年突破1000家。如此发展速度,令国外同行也倍感惊讶。好德便利店的成长正是上海便利店零售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和上海市一样,国内其它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例如广州、深圳、江苏、北京等地其便利店的发展也呈现加速趋势。在北京,便利店这种不被人们所熟悉的业态目前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据上海华联透露,今年其将在北京开200家门店,而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也表示今明两年将在北京建600家门店。与此同时,北京本地的便利店公司也不甘示弱,北京物美集团也表示希望抢在上海来京圈地之前通过加盟扩大规模,今年公司准备在京再开100家便利店。在国内公司纷纷抢占北京市场的时候,国外的便利店公司也竞相加入,像拥有美国南陆公司7-11便利店品牌经营权的台湾统一集团和香港牛奶公司均有来京开店意向。北京的便利店业态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火候”。一场前所未有的便利店争夺战已经拉开序幕,上海联华华北总部便利店总经理黄涛就表示,到今年年底,北京的便利店如果不是遍地开花,也必将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由于受到公司所在地地域范围的限制,国内目前一些知名便利店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启动向全国扩张的计划。相信不久的将来,便利店将在全国快速发展。l 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便利店是超级市场发展到比较成熟阶段后的产物。因此,便利店最初的发展必然是经济比较发达,超级市场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这就造成了国内便利店行业发展出现地区不平衡性,发展较快的主要集中在国内大型城市,和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对比便利店发展最快的韩国、日本、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可以发现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1)一段时间内该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对便利店的需求骤增;

(2)该地区人口密集,大多数人出行还是以脚代车,便利店更适合他们。

因此经济条件、人口密度以及生活方式将决定便利店的发展状况。

依照国际惯例,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是便利店业态的导入期;人均GDP达4000美元时,便进入便利店业态的成熟期;当人均GDP达6000美元时,便利店发展将进入高峰期。这个惯例在我国也得到初步证实。1997年,上海的人均收入达到了3013美元,进入了相应的导入期。20##年,上海人均GDP实现了第二次大的跨跃,超过了4000美元,达到4180美元,上海进入了便利店业态的成熟期;20##年上海人均GDP又突破了4500美元,使上海综合经济实力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上海便利店发展的历程验证了便利店的发展与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这也是国内各地区便利店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2.2.2  中国便利店运作和盈利模式

(1)靠距离的便利性

便利店与超市相比,在距离上更靠近消费者。业内人士认为,一般情况下,便利店的商圈范围在500米左右,其主要顾客只需步行5至7分钟便可到达店面。

(2)靠购物的便利性

便利店商品突出的是即时性消费、小容量、急需性等特性,品种一般在2000种至3000种左右。与超级市场相比,便利店的卖场面积小(国内一般是100平方米左右)、商品种类少,而且商品陈列简单明了,货架比超市的要低,使顾客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的商品,同时实行进出口同一的服务台收款方式避免了超级市场结帐大排长龙的现象。据统计,顾客从进入便利店到付款结束平均只需三分钟的时间。

(3)靠时间的便利性

一般便利店的营业时间为每天16至24小时,全年无休。因此便有学者称便利店为为消费者提供“Any Time”式的购物方式。

(4)靠服务的便利性

很多便利店将其塑造成社区服务中心,努力为顾客提供多层次的服务,例如:速递、存取款、发传真、复印、代收公用事业费、代售邮票、代订车票和飞机票、代冲胶卷等等。

2.2.3  20##-20##年中国便利店业总体销售额

图表8:20##-20##年中国便利店业总体销售额(单位:亿元)

对购物便利的追求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就决定了便利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20##-20##年期间中国便利店行业总体销售额也在不断增加。

2.2.5  20##-20##年中国中国便利店未来发展

未来便利市场发展迅速,到20##年,英国便利店渠道销售将增长25%甚至更多,这主要得益于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改变更加将倾向于便利购物,同时也得益于整个零售业的增长和来自由于较低银行利率导致的刺激消费增长。研究报告同时也指出,未来英国便利店的功能将出现多样化,并将会向休闲性、娱乐性方面发展。中国人口众多,消费需求非常之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便利店的发展带来机遇。而根据国外发达国家便利店行业的发展经验,平均每2500人至4000人就应该拥有一家便利店。依据这个比例来看,中国今后的前景市场极其巨大。就上海市而言,目前约1500万人口,如果按照每4000人一家便利店算,上海市便利店的合理数量应在3750家左右,就算按每5000一家计算,其合理数量也有3000家,而上海目前只有2000家左右,其发展空间依然较大。

便利店的发展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持。尽管中国是未来世界上最大的便利店市场,但是目前便利店的市场在中国仍是战略性的的投资市场,其在中国发展需要社会环境的整体配合,如适合便利店的商品开发、信息技术的发展、服务项目的增加等等。便利店的功能在目前中国有两个方面可能是特别需要整个社会来支持的,一是盒饭的开发。目前就上海市来说,每一天中午的盒饭需求量就达200多万盒,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由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个体摊贩来供应的,这对消费者的饮食卫生潜存着很大的危机,如由全市2000(20##年底将达3000多家)多家连锁便利店来供应,卫生状况就会大有改观和保证,因为连锁便利店的商品供应是一个严格的质量保证系统。二是公用事业费的收取。目前上海的可的便利店公司与光大银行联合推出了电子化收费项目,很受上海市民的欢迎,但目前的障碍有两个,第一,受公用事业垄断性行业的行业利益限制,目前的公用事业费收取只限制在很小的部分,使一项为民利民的事业得不到规模化的推广,第二,便利店在收取公用事业费的活动中所获利益太低,影响了便利店员工的积极性。在日本便利店收取此类费用的的得益率是帐单金额的1%,而上海仅为3‰。今后,在便利店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多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

从国外便利店的发展来看,便利店必须实现规模化、信息化,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应。未来的连锁便利店将融合销售中心、服务中心、物流中心和信息中心的特点于一身,并形成一个具有现代社会快捷性和便利化的网络化服务平台,进而展现在消费者面前。

1)   商品销售中心

不管便利店如何变化,其最主要的业务之一还是为消费者提供一些需要的商品。由于便利店的经营是以更快捷和更便利的食品和日用品为主,它的客流量与其他小店铺相比更具规模性,并且这种客流量在连锁经营的方式下得到了更大规模的积聚,使其有可能综合经营其他不同类型店铺的经营内容,如书店、音像制品店、药店、快餐店等,从而更加充分的体现其商品销售中心的功能特点。

2)   社会服务中心

未来便利店将十分注重于社会服务。便利店不仅是出售商品,也提供和出售服务,如邮政服务、银行服务、票务服务、收费服务、速递服务、快印和复印服务等等。服务的多样化以及供应上的便利性和广泛性正是便利店区别于其他零售业态的重要特征。

3)   物流中心

未来网络化的便利店必将成为B to B和 B to C的物流站点,从而承担一起个物流中心的功能角色。这一物流形式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把店铺形态与消费者之间的B to C和 C to B完美结合起来的形式。

4)   信息中心

将来的便利店就是信息中心。纵观日本便利店的发展可以看到,便利店总是不惜余力的利用先进设备采集第一手信息,并以此保持其在供应链上的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未来便利店将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先进的信息网络,便利店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加广泛的服务,如预定机票、球票、音乐会票等,还可以代替信用卡公司与银行经手现金支付业务等等。另外便利店还可以提供除商品销售以外的如数据库检索等信息服务业务。借助信息优势,便利店的业务范围可以大大扩大。

2.3  零售业态之:百货商场分析

2.3.1  中国百货商场现状

随着政策逐渐向连锁业倾斜及入世后有关限制措施的取消,百货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变革将成为百货业的主题。

从国际经验看,未来我国百货业地位将逐步下降,重组购并将不断展开,连锁经营及多业态经营将成主要模式,电子商务也将日益重要。规模偏小的百货公司前景黯淡,但具注重连锁经营及开展多业态经营的百货公司值得关注。随着外资的不断进入,其在国内市场的并购也将不断展开,未来2—3年内,外资并购将是零售市场的热点。

(1)百货业发展放缓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出于各种非经济因素,各地往往盲目发展大型商场,致使百货零售企业建设速度远远超过居民实际购买力。在大中城市,年销售额在1.2亿元以上的大型商场由1992年的98家扩大到20##年的2500家以上,还有相当数量在建或筹建。盲目的建设造成百货业“千店一面”,“走一家知百家”的恶果,致使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竞争力持续下降。百货业毛利率仅为14%与国外30%的毛利率差之甚远,再加上管理体制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其效益增长更是缓慢。

从国际零售业发展历程来看,连锁业在零售业中的主导地位已是大势所趋。长期来看,随着各连锁业态的不断扩张,百货业的形势将更加严峻,目前的主导地位将逐步消失。

(2)重组购并将成主流 

我国零售业特别百货业则普遍存在“小、弱、散、差”的缺点,规模偏小的缺点致使我国百货业采购成本高,难以营造自有特色,无法吸引顾客。此外,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百货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往往不惯于采取购并方式,而是采取以自有资金或贷款重新建设新店的方式,造成建设周期长,规模难以短期扩大,从而影响企业竞争力。国外大型零售企业进入后,将力求在国内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必然延袭其在国际市场的一贯作法,对国内企业展开购并。在外资购并的示范作用及竞争的压力下,国内百货业也必将不得不广泛采取联合重组、购并等方式以求在短期内迅速扩大企业规模。近年来,已有部分企业认识到这一方式的重要性。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重组与兼并将逐渐成为百货业内的主流。

多业态成主要模式。国际零售业发展的另一大特点就是经营的连锁化,这一连锁化并非单指超市等连锁业态的经营连锁化,而是包括了百货店在内的连锁化经营。连锁经营有助于百货企业在短期内有效的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并有利于成功塑造百货企业“名品名店”的形象,使之真正成为“都市橱窗”,提高核心竞争力。以美国为例,著名百货公司J.C.Penney、May、Saks、Nordstrom和Neiman—MarcusGroup等都采取了连锁经营的形式,单店经营的百货商场早已丧失了生存空间。目前在国内,百货业大多仍采取单店经营模式或“连而不锁”的状态,致使百货业业态单一、经营水平落后。未来规模扩大、品牌建设的需求必将促使连锁经营成为百货企业的首选经营模式。此外,从国际发展经验看,大型零售企业往往都经营几种以上的业态,随着国内零售业内的重新整合,部分大型百货企业必将走上多业态经营之道,以期重新整合竞争力,多业态经营也将在国内普遍展开。

2.3.2  中国百货商场运作和盈利模式

百货货场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最大受益者。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除了购买基本的日常生活必备品之外,人们对于消费具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服饰、首饰、化妆品等产品在消费者日常支出中占据十分重要的比例。

百货货场目前盈利模式与供货商有几方面的形式。一是联营,供货商根据每月销售情况向商场交纳一定费用,不再缴纳税金、租金等。另一方面以租赁方式,供货商在商场租赁一定面积,按一定期限交纳租金,而供应商的月收入高低与商场无关。另一种形式是扣点,在供货商销售额中以一定比例抽取费用。

2.3.3  20##-20##年中国百货商场业总体销售额

图表9:20##-20##年中国连锁超市业总体销售额(单位:亿元)

20##年中国百货业发展出现了较高的增长,但从20##年开始受到其它业态的影响,总体销售额增长速度开始放缓。

2.3.4  中国主要大型百货商场基本情况

大商集团

大商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零售业集团之一,在20##年中国500强企业排名第85位。目前,大商集团拥有大型店铺150家,分布在11省50多个城市,总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员工总人数16万人。20##年销售跨越500亿元,利税突破13亿元,连续10年保持销售年均递增30%以上的高速度。大商集团现已成长为全国百货行业的龙头企业,成为完全按市场竞争规律壮大起来的中国民族工商业的优秀典型,成为东北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大

山东银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银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跨区域、多业态的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山东省商贸流通领域重点骨干企业,省政府重点扶持的大型零售集团。公司自1996年在济南开设第一家商场以来,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开拓进取,努力拼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业绩。截止目前,公司已拥有39家万平米以上的大型现代化商场、60多家便民连锁超市,经营面积100多万平方米,从业人员5万多人,经营方式涉及现代百货、大型综合超市、家居、便利店等多种业态,经营网络分布在山东省和河北省邢台市。多年来,公司一直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态势,每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

山东潍坊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潍坊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商业经营为主的股份制企业,下设中百配送中心、中百大厦、中百佳乐家超市、中百连锁超市、中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中百益家园等六家经营单位,先后荣获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全国诚信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中国商业名牌企业、省级明星企业等数十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是山东省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和省政府重点培育的大型流通企业。

长春欧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长春欧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大型商业企业,1992年成立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是全国知名的上市公司。下辖十一个商贸企业、一个城:欧亚商都、欧亚卖场、欧亚车百、欧亚益民、欧亚新发、欧亚星河湾、欧亚万千缘、欧亚四平商贸、欧亚沈阳联营、欧亚通化购物中心、欧亚农安商贸、欧亚科技城。企业从1984年改革以来,通过商务经营和资本、资产、资源运作实现了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的跳跃式发展。

利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利群集团

成立于1980年11月,是一家跨地区、多业态、综合性的股份制商业企业集团,经营范围涉及商业零售、物流配送、酒店餐饮、房地产、汽车租赁等领域。利群集团前身青岛利群股份有

限公司是青岛市第一家股份制试点企业(1988年改制试点),是山东省首家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的财贸企业(1999年8月)。近年来,利群集团坚持低成本扩张,大力发展“创新型百货”连锁,表现出勃勃生机。到目前为止,已经拥有25个子公司,已开业运营的万米以上的商厦22座,600多家便利店,分布于青岛各市区以及烟台、潍坊、威海、日照等地,总经营面积已达70万平方米,20##年销售额为82.2亿。构建了以利群商厦为旗舰店,地级购物广场为中心店,县级购物广场为中坚,中型超市、便利店为补充的大型商业企业集团。

2.2.5  20##-20##年中国中国百货商场未来发展

一直以来,百货店作为国内零售业中十分重要的业态,其发展具有一定的波动性。经历03年行业低谷之后,百货店在04年开始又迈入了快速成长通道,04-07年复合增长率达12.6%。中国百货店在未来数年内将继续实现持续增长,但受到其它业态的影响,发展速度会有所放慢。

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全球零售商的重要性日趋显著,零售业正呈更集中化发展。在07年,国内10大百货店的销售收入(扣除销售税)约占全国10.5%的市场份额。在顾客需求环境方面,20##年至20##年期开始有两个重要的趋势,这两个趋势是:

第一,在各级城市市场,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的“消费升级”,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但我们并不强调大家仅去关注针对少数高收入阶层的奢侈品消费浪潮,社会中层收入者对品质上超越他们以往消费层级,但价格又可以被普遍接受的商品有了更多的需求。这种现象在北美和欧洲已经出现过,在中国则正在日渐成为趋势。

第二,由于生活需求的多元化发展,顾客的消费从求量转为求质,从重品种转为重品牌,他们现在更愿意把时间和金钱花费在餐饮、娱乐、教育培训和旅游等方面。即便需要在零售店购物,他们也希望在那里花更少的时间和更少的支出。

但如果深入分析需求结构,还有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消费现象。中国各地的顾客消费总金额中,有20%的消费商品不是来自于个人与家庭采购,而是来自集团采购后的福利发放。如果同时考虑数量巨大的公款消费,该金额数据将更加惊人。这提醒零售企业,必须注意采取策略来加强针对集团客户的销售能力。

值得引起关注的是,在本行业的教育研究环境方面,中国还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报告认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学科建设上,中国有贸易经济学,没有专门的零售学,但许多院校开设了许多与零售相关的课程。二是在相关研究中,宏观产业性、中观规划性的研究比较多,缺乏微观的、能对零售企业管理产生实际影响的细分化的研究项目。

第三章  其他零售业态分析

3.1专业大卖场(建材,家电,手机)

3.1.1  大卖场业现状

随着国美、苏宁并购步伐的加快,中国家电零售业双寡头竞争时代正悄然来临。这对于本来就十分依赖零售渠道的家电企业并非是一个好消息

苏宁电器洽购北京家电零售市场的龙头企业大中电器之事,正逐步明朗化,大中电器一位内部人士近日透露,目前苏宁电器已完成了对大中电器门店盈利能力的核算工作,正在进行对职能部门的财务核算工作。继去年国美并购永乐之后,此次苏宁收购大中使得中国家电零售业“双寡头”竞争格局浮出水面。

家电零售市场进入双寡头时代

苏宁对大中的收购使得家电零售格局由原来的“五大头”竞逐变成了“双寡头”竞争。在此前中国的家电零售业由国美、苏宁、永乐、五星、大中5大家电零售巨头占据着主要市场份额。而去年,国美电器采用现金加换股方式,正式收购中国永乐;美国家电巨头百思买收购五星;如今,苏宁收购大中。目前,百思买还没有在中国对另外几家家电零售企业形成太大的竞争压力,中国的家电零售业进入了国美和苏宁的“双寡头”竞争时代。

据灵通产业研究中心调查研究课题组调研数据显示,今年国内家电销售额将达1000亿元。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国美电器20##年1-9月份销售额为303.19亿元,仍为国内最大家电零售企业;苏宁电器的销售额为280.4亿元,为第二大零售企业。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截至9月,国美和苏宁占据着中国家电零售市场的大半江山。

对于苏宁来说,收购大中是其在北京家电零售市场的重要竞争筹码。因为大中的覆盖区域和影响力局限于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因此,专家认为,收购大中对于苏宁提高北京地区的竞争力,显然是有帮助的,但对于整个家电零售市场的竞争格局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在国美和苏宁不断强大的情况下,区域家电零售企业势必受到全国零售连锁巨头的严重挤压,生存空间愈来愈小,其出路只能是被零售巨头合并。这样国美和苏宁就逐渐形成了对中国家电销售市场的渠道掌控,这必将会给家电制造企业带来深远影响。

渠道巨头进一步控制家电制造业

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市场背景下,销售渠道才是家电企业的生命线。

一般来说,零售企业当达到一定规模后,就具备了与供应商“砍价”的筹码。目前,苏宁与国美的双寡头垄断竞争格局已经初步成型,作为行业的整合者,国美与苏宁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已成为必然趋势。而这种市场份额的提高,必然使其加强对家电企业的控制力,无论是国外巨头还是本土企业,都很难具备与其叫板的资本。

但对于三、四级市场,情况会有所不同。目前,国美、苏宁占据着一、二级市场上家电零售的主要份额,但是对于三、四级市场,零售巨头们仍然面临着来自区域专卖连锁商和乡镇经销商的抗衡但这种抗衡的力量将逐渐减小。

家电连锁商与制造企业之间,应该是利益同盟,而非利益对立。之所以会产生现在的影响,主要原因还在于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尚处于摸索阶段,有许多不完善和不规范的地方。对于今后整个家电产业而言,我认为两者之间会在长期的竞争与磨合过程中寻找到平衡点。

双寡头竞争格局的形成近期对消费者的影响甚微。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家电连锁本身竞争高度同质化,并不会因为并购而产生一些影响。

同时并购只会促使销售渠道更加集中化和销售巨头的更加强大,但对于商品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至于零售巨头并购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可以说是很小的,几乎不可能。灵通产业研究中心认为对消费者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在消费者的心中仍存在一定的疑虑。在具体的商业实践中,博弈双方的行为策略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领导者的特质等方面,国美总裁黄光裕和苏宁总裁孙为民这两个传奇人物能否携手合作还是个很大的未知数。

3.1.2  中国大卖场运作和盈利模式

20##年1月份国美集团在北京宣布,将全面推行中国第一个家电延保产品“家安保”。目前国内家电大卖场的双寡头竞争格局已定,在买方市场的背景下,零售商们在继续争夺地盘的同时,对“服务牌”的重视日益凸显。

全国推广“家安保”

国美集团旗下的国美、永乐、大中、黑天鹅、金太阳等门店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家安保”延保产品。“家安保”延保产品,指消费者所购买的产品在制造商提供一年或多年质保期满后的产品维修费用的补偿服务,也是目前国内第一个注册的家电延保产品品牌。消费者选择“家安保”,意味着在购买了家用电器商品之后,还可以向商场购买该商品延长保修的服务合同,此合同明确约定在厂家承诺的无偿保修期外,可再延长保修期限1-4年不等。合同中约定的保修服务由延保服务提供商提供,商场负责延保服务的推广、销售。

相比一般的生产厂家的后续维修,“家安保”延保服务既扩大了消费者所能享受到的免费保修的范围,又在厂家保修期之外延长了保修时间。比如,国美“家安保”延保的范围除了所有厂家保修涵盖的内容外,还包括由于厂家技术或材料造成的瑕疵、日常使用的正常磨损等自然因素造成的损坏。另外,相比一般厂家保修的费用名目繁多、收费不一,“家安保”将承担所有维修中产生的维修费用。

家安保延保合同的购买金额与所购买商品的金额及延保期限正相关。以消费者购买一台5000元的电视机为例,消费者选择此电视机3年延保服务合同所需支付的金额为530元,购买该电视机1年期延保服务合同所需支付的金额为200元。

延保市场空间巨大

延保业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有40多年历史,产业发展已非常成熟。上世纪80年代,美国零售商参与延保的比例不到10%;90年代,这一数字已超过80%;如今,99%以上的零售商都提供延保服务。发达国家消费者延保购买率已达到40%,电脑产品的延保购买率超过85%。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已开展延保业务多年。

相比之下,我国的家电延保领域目前还存在很大空白,由于缺乏运营管理经验,以及受制传统盈利模式限制等因素,家电延保还处于萌芽阶段。

通常美国的延保项目,数量占比可达27%,目前国美的“家安保”项目在国美销售中的数量占比仅为4%左右,其中,手机、数码商品的参保率最高,分别为18.64%和13%,而随着市场的不断推广和认可,还将有更多商品加入“家安保”服务。

此次推出“家安保”,国美的合作方有两家,分别为美国领先的延保服务提供商新可安公司和美延集团。

“家安保”是家电零售商服务价格的延伸,有助于增强现代家电零售商的服务竞争力,是家电零售业走向服务型的典型标志。

3.1.3  20##-20##年中国大卖场业总体销售额

图表10:20##-20##年中国大卖场总体销售额(单位:亿元)

大卖场销售同样每年递增,但增长受到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增长有所放慢。

3.1.4  中国主要大卖场基本情况

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作为中国大卖场行业的典范,同时做为家电渠道业中的领导者,在中国零售领域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国美基本情况:

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在北京城诞生,这个仅仅百平方米的家电销售小店,从一开始就被注入了创新的灵魂。1993年国美电器把所有在北京的门店统一命名为“国美电器”,就此形成了家电连锁经营模式的雏形。1996年国美主营结构由单纯经营进口商品转向国产、合资品牌家电,使经营质量有了突破性的提高。在20多年的发展中,国美作为消费者购物专家,始终以诚信为基准,代客采购,为消费者提供全套的购物解决方案,将性价比最优的商品推荐给消费者。为了使消费者在国美享受到最低的价格,和最优质的服务,国美在行业里最早开始了连锁经营的模式,取消代理制,通过直供的模式降低中间运营成本,从而确保商品更低的价格。

苏宁基本情况:

刚刚成立的苏宁,从空调专营起步。苏宁建立了完整的“配送、安装、维修”一体化的服务体系,组织了苏宁,为顾客免费安装,让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用上空调,苏宁用优质服务得到了消费者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苏宁开辟了“厂商合作”新模式。1999年,苏宁电器集团十周年之际,在号称“中华第一商圈”的南京新街口,18层的苏宁电器大厦盛大开业,从此,苏宁开始从单一的空调业务全面转向综合电器。20##年平均40天开一个店,20##年平均每周开一个店,到20##年开设一个店平均仅需2.2天,目前,苏宁已经完成了全国一级市场布局,正向二、三级市场全面渗透。20##年和20##年,苏宁连续举办了中国空调行业论坛和中国平板电视论坛,成为中国家电业具有深远影响的行业盛会。通过几年发展苏宁电器在家电领域已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3.1.5  20##-20##年中国大卖场未来发展

目前,国美、苏宁、轻工、永乐等现存的大卖场规模都比较大,体现出了规模化经营的优势。但是,这种经营方式成本非常高,也没办法深入到周边的各个区域各个角落,而全国各地的人口基本上都是大规模的分散,小规模的集中,只在市区、县城等中心城区开一两家大商场是很难满足市场需求的,而且还可能带来高投入低回报的不良后果。全国各地的市场情况都不一样,经济发达的地方与比较不发达的地方相差非常大,人口的密集程度和消费习惯也各不一样,所以不能把国内其他城市的经验全盘搬到农村市场来用,应考虑到地方的特性区别对待,重视差异化经营才可能开一家店就成功一家。

在一个二级城市辖下具有多家连锁店之后,物流成本和采购成本、管理成本都将降低,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实现灵活的多元化经营,可以开设多家大卖场小卖场。泉州还是有一些经济发达的镇、村适合开家电小卖场的。不过,在这种级别的区域开店一定要控制好成本,规模要适当,产品要适合当地人的需求,要走小而精的路子。而且,在服务上要求会比大卖场要求更严格也更灵活,需要符合当地人的消费习惯,并作出适当的引导,这样才能做到卖场与消费者两相得益。款来类似国美、苏宁这样的大场场以小卖场的灵活形式渗透到全国各地三四极城市及农村市场。

3.2专卖店

3.2.1  专卖店现状

目前中国零售市场上专卖店做为传统的一种业态一直存在。例如,服装、化妆品、妇婴用品、IT用品等等。有些独立运营,有些以店中店的形势出现。而大多则是代理某个品牌,专门经营某个产品某个品牌的代理专卖经营。目前在我国全国各地有种各样的专卖店,据不完全统计到20##年底为止,我国各种形式的专卖店已达到5000万家以上。可见该市场规模之大,覆盖之广。

3.2.2  专卖店运作和盈利模式

由于专卖店大都由经锁厂家产品或代理某厂家产品的零售商运营,因此大部分在运营初期需要向代理厂家缴纳一定的代理或加盟费用。之后厂家会对专卖店的经销商给予一定广告上和销售政策的上的支持,但具体店面的装修与操作运营均由零售商灵活操作。但也有厂家专门统一负责装修、培训等业务,之后加盟商已操作流程运营情况也有。

3.1.3  20##-20##年中国专卖店总体销售额

图表11:20##-20##年中国专卖店总体销售额(单位:亿元)

专卖店以其灵活操作及加入门槛低的特点,会在中国零售业仍然占有一席之地。

3.1.5  20##-20##年中国专卖店未来发展

专卖店在由于可涉及众多领域,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专卖店仍然会存在一段时间。同时受其经营的灵活性的影响,仍有很大发展前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