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报告

 《11--20各数的认识》“教师提问有效性”观课报告

  我是从“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方面来观课的。通过对张老师课堂观察记录、量化分析发现:张老师的提问直接、简明、有效,张老师通过提问、追问与鼓励,创设了和谐、安全的课堂环境,在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很好的落实了“四基”目标,体现了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

一、背景描述

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最基本、也较为微观的科学方法,其实质是改善教学研究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我校语文、数学教研组在本期的研训活动中引入课堂观察技术,是一次尝试,意在原来观课议课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观课的技术性,增强议课的实效性,其最终目标是引领全体教师能自觉运用课堂观察的技术方法,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对自己感兴趣的课堂教学的某个维度等进行较为深入地关注、研究,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在比较、分析、反思中完善、改进自身的课堂,并为他人课堂的完善、改进提供技术支撑。

二、课堂问题类型分析

1、张老师在《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课中,张老师总共提问29次,其中判断性问题,识记性问题、理解性问题25次,占整堂课提问次数的79.4。张老师在课堂教学提问中,与知识学习有关的四类问题中,判断性问题,识记性问题、理解性问题三类问题所占比例较重且较均衡,发散性问题偏少,反映出张老师的课堂目标指向明确,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获取,重视调动学生的认知与经验积累参与到新知的构建中来。

发散性问题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的一个力点,也是课堂生成的一个重要窗口,发散性问题过少课堂缺少生机活力。在课堂上多问几个发散性问题,如“谁有不同的想法、做法?”“你是怎么理解的?”“还有别的方法吗?”“谁有不同的意见?”“你发现了什么”等等。这样可以从问题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三、教师理答方面:

整节课中张老师重复学生答案次数7次,约占整个理答次数的1%;追问学生11次,约占整个理答次数的23%。通过追问,使学生更加深入思考,并且在教师的追问中,思维得以升华。结合以上分析对本节课在提问方面我有以下看法:.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回答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点名回答和齐答,教师的表扬鼓励相对比较少。

四、思考与建议

课堂上,教师能在“问“字上下功夫,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通过提问,能增加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推动一幕幕课堂活动的展开,开拓课堂深度。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出发,讲究提问技巧。

1.先提问题,后叫学生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启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思维,鼓励学生有效参与教学过程,所以教师提问后要让学生有准备的时间去思考和组织语言(这个等待时间以3—5秒为宜)。只有先提问题后叫学生,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理解问题,这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既可以提高答问的成功率,又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收到全面开花的效果。

2.启发举手,不要指定

课堂提问一定要先启发学生举手回答。因为不启发学生举手,只一味指定,答不对,再叫一个,答对了,就不再顾及其他学生,很难判断学生群体对问题的理解情况,既而产生教学的盲目性。如果不叫举手的同学,偏叫不举手的同学,又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使之感到尴尬,挫伤自尊心,最终影响提问的效果。因此,先鼓励学生举手,让举手的学生回答,再启发其他没举手的学生补充,就会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3.普遍提问,因人答问

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面向全体同学,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并且要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可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应该不失时机地给各种层次的学生创造“出头露面”的机会,不要怕他们答错或浪费时间;不能立即回答的,正确的方法是帮助他们找答案,不要马上转让机会;对学生不恰当、不完整的回答要以积极的态度理会;可以通过转述的方式巧妙补充“你是说……”;即使答错了,也要对他们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使他们不放弃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提问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学生投入学习的状态,我认为这节课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方面效果好。

教学环节设计及时间分配观课报告

         学生的参与度 观课报告

5分制:优:5分;良,4分;好,3分;一般,2分;尚可,1分。

?

   这次观课,我的观察角度是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现在我就这个问题谈一下观课的情况。

       本节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回答问题热烈。张虎老师善于用启发性的问题来应到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40分钟的课堂,老师的有效提问达到20次,共有3名学生单独回答问题。对于每一个问题,学生举手要求回答的比例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并且要求强烈,都争着回答问题,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动手摆一摆,拨一拨,通过动手操作,很好地培养了数感。

师生活动时间分配观课报告?

教学流程设计的观课报告

张衍勇

张虎老师的《11-20各数的认识》这节课教学环节设计完整,整个教学过程由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操作探索解决问题,巩固练习拓展应用和课堂总结组成。每一个教学教学环节都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的内容,教学目标简洁、有效,教学过程遵循学生规律,每个环节的教学任务真正做到了落实。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能力、品行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是有效的。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跟随课的逐步展开,通过猜小棒、猜数等游戏,都能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张老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例如数的组成,他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机械地记忆,而让学生在动手摆小棒中体会,使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设置问题如“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数,感觉怎么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总之,这节课体现了三个突出:突出主体性,创造学生参与的条件:突出民主性,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实践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实践中运用数学。

《11-20各数的认识》课后评议会议记录

 

时    :20##年11月18日上午10:00

参加人员:汶上县南站镇中心小学小学数学第1研修组全体成员

地点:南站镇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

讨论内容:针对张虎老师《11-20各数的认识》上课后提出各自修改意见,研讨观课点中发现的优缺点,继续探讨本节课如何设计才能保证“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会议纪实:

20##年11月14日上午第一节,张虎老师为我们展示执教了《11-20各数的认识》课堂教学,我们南站镇中心小学小数数学一组的全体老师进行了现场听课,现场听课完后,各位老师又在网上认真观摩了《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的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在观课时,各位老师根据本组统一确立的观课纬度,进行了分工观课。

王贵如、杨伟两位老师从“教学环节设计和时间分配”进行观课。首先,张虎老师通过2分钟课前复习,为学生学习新课做了有效的铺垫,时间安排合理。其次,整个新授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个环节教师抓住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非常的细致深入透彻,在这个环节用时32分钟,时间安排紧凑合理,教师的练习时间安排比较充足,从平时的口算到生活中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了不同的数学。

刘芳、孙绪春两位老师从“师生活动时间分配”进行观课。首先,通过3分钟的复习,为学习新知奠基,师生活动时间合理。其次,教师的讲解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对关键点重点强调,师生交流和谐,以谈话的方式完成了各项任务,效果较好。无论是师生互动,还是生生互动的时间安排紧凑合理。学生的练习时间安排比较充足,从而巩固了新知,学生活动时间安排紧凑合理。通过总结知识得到了提炼升华,师生活动时间安排合理。

董春庆、伊宪洪两位老师从“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进行观课。通过对张老师课堂观察记录、量化分析发现:张虎老师的提问直接、简明、有效,张虎老师通过提问、追问与鼓励,创设了和谐、安全的课堂环境,在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很好的落实了“四基”目标,体现了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郑兴顺老师从“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观课。本节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回答问题热烈。张虎老师善于用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40分钟的课堂,老师的有效提问达到20次,共有3名学生单独回答问题。对于每一个问题,学生举手要求回答的比例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并且要求强烈,都争着回答问题,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动手摆一摆,拨一拨,通过动手操作,很好地培养了数感。

张衍勇老师从“教学流程设计”进行观课。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设置问题如“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数,感觉怎么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教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观课完后,每位老师都完成了观课量表,并从自己所负责的观课纬度对张虎老师的课进行了分析。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课后评议会,对张虎老师执教的《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进行全面分析、评议。下面首先请张虎老师谈一下自己的执教后反思。

张虎首先感谢老师们给我的支持和帮助,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对执教完《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的一点感想和体会。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为此,我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新课引入时,我就先通过单元主题图,让学生通过数数,猜数。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以及在出示主题图时让学生数一数图上的事物各有多少。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去观察事物,表达和交流生活中有关数量的信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会学习数学的意义。这些安排不仅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以上是我课后的一点感想,请大家多提指正意见。

郑兴顺:张虎老师对自己执教的《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进行了反思总结,下面请各位老师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杨伟:玩中求知,体验生活数学。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趣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游戏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节课张虎老师尽量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同时,设计了“数字捉迷藏”、“圈10练习”、“写一写”、“画一画”等游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合作,体验和巩固。这样的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各数组成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知识。新授内容、巩固练习和拓展延伸用时合理,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情况较好,课堂时间分配科学合理。

王贵如:尊重学生,促使全面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应该“关注人”。人的发展应是全面的,正如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我们的学科教学应关注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三个维度的和谐统一,才会让每个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为此,在引出11—20各数时,先让学生先数单元主题图中物体的个数?再接着10个一捆再数小棒,让学生直接参与数物体的个数,并通过顺着数和倒着数的方法,让学生体验顺着数一个一个的大起来,倒着数一个一个的小下去。这样的设计是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一系列的数数的活动中领悟知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更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需要,学习的意义,有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另外,在写数的时候,我让学生在放大的田字格中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这一系列活动是既尊重学生,又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在评议讨论的活动中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郑兴顺:纵观整堂课,发现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1、授课语言不够生动灵活,过于单调生硬,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不够高。2、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造成提供学生自我展现的机会较少,未能达到充分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效果,造成有个别学生在倒数数时不够流畅。3、课前准备不够十分充足,造成对时间分配地把握不够准确,而且练习量相对少了一些,未能更好的巩固本节课的教学知识。

上好一节不容易,不但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还得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伊宪洪:张虎老师在本次授课中充分展示了一位优秀教师的风采。无论是在礼仪举止还是在技能行为等方面,都表现出很高的素质水平。这节课中,张虎老师展现出她全面的专业知识,对课堂生成的许多问题都能灵活机动的解决,对待学生亲切平和,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问题来自于学生,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张虎老师在授课中通过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再次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了独自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概括记忆方法,不但有利于学生将新知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课堂授课过程中,张虎老师还重视了知识间的联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利用旧知识构建新知识,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充分联想、归纳、概括、获得新知。授课中,张虎老师还非常注重学生的均衡发展,各个层面的学生都给予了表达和发挥的机会。再者就是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目的性非常明确,题目的难易程度适中,有助于学生巩固掌握知识。

孙绪春:听了张虎老师的课,眼前有一亮的感觉。张虎老师是位年轻的教师,课能上到这个水平,可见张老师的数学素养较高,而且对课下足了功夫,俗话说“功到自然成”,张老师的这节课就是很好的例子。整节课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进行学习,大部分时间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自学与合作学习,重难点处教师适时点拨,整个教学过程集约而高效。

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所以在课堂上张虎老师用紧扣教材知识内容的实际问题作为情境,在数学过程中,张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使学生感受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课后,我有几点建议如下:

1、黑板前学生板演跟课件展示内容重复,建议取其一,这样可以节约课堂学习时间。

2、关注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每次总结的时候让学生多说,方式可以如下:“他说得对吗?谁能根据你的理解再说一遍?”“谁还能再说说方法是什么?”

3、增加鼓励激励学生的评价语。当学生的回答特别到位,对大家特别有启发的时候,教师应毫不吝啬自己的表扬与鼓励,这样对激励全班学生积极学习有极好作用。

4、注意关注学生习性的培养。如倾听能力,思考能力,总结方法能力等。

5、数学老师语言要严谨,课堂中不要出现口误。

6、拓展题不要仅仅关注答案,应更多关注方法规律的总结。

刘芳:张虎老师的这节课,能够依据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规律,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在知识的迁移中,能够自主探究出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充分体现了教师对知识的纵观把握。能够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整节课多次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优生与学困生互相帮助,达到共同进步。

练习题的设置注意到了能易到难,逐步加深,并联系实际设置拓展题,使学生能对适应活学活用。

董春庆:课堂上仔细观察着,体验着张老师的这堂课,真切的体味到:这是一堂和谐高效,师生配合默契,很温暖的一堂课。身处其中,感受到的是:学生们不急不躁的回答,有条不紊的操作,全神贯注地倾听,很是享受。透过表面看深处,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总结:

1、孩子们的课前预习很到位。对情境图中的问题以及重要内容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做到了有的放矢地学习。

2、孩子们平日的听课习惯、做题习惯和表达习惯训练有素。从孩子们炯炯有神的双眼和兴奋的脸庞就能看出他们是多么投入。

3、孩子们的做题正确率比较高,书写也很好。说明孩子们的学习态度非常端正,能认真的对待每一道题,综合素质较高。

4、稍显不足的是:课堂中的后进生,老师关注还不够,没能及时有效地给予点拨和鼓励,致使个别后进生没能跟上课堂节奏,有点茫然不知所措。

5、孩子们的课堂积极性还有潜力可挖。如果老师的授课再稍添激情,语调再抑扬顿挫一点儿,孩子们的表现会更出色。其实,老师的高昂情绪会很容易传染给孩子们的,而具有高昂情绪的课堂肯定是高效的课堂。

张老师的这节课,注重了提问的有效性,所以学生课堂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课堂学习效率较高。由于张老师的教学素养很高,所以能及时抓住时机进行提问。由于张老师比较年轻,教学经验不足,所以教学中对于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方面欠差一些,建议在今后的课堂授课中,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力。

张衍勇:本节课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整节课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由于老师对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以及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活动中的合理运用,学生对教师的讲解能集中精力进行听讲,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学生学习思路清晰,充分利用教师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对知识的获取形成自己的自己的见解。整堂课,同学们都能沉浸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都能积极主动地思考,能够大胆地发言,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将所学的方法说清。通过教师有梯度练习题的设置,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新知,并能灵活思考,对拓展提高题目,能多角度去思考,绝大多数同学能做出完整准确的答案。

在课堂教学中,张老师在对学生评价方面还存有一些不足,如对学生展现出的亮点没能及时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学困生的参入度也不是很高。

    郑兴顺:老师们从不同的方面对张老师的课进行了评析,在发现优点的同时,也指出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改进意见。感谢老师们的直言不讳,正因为有了我们大家的直言不讳,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有这么大的变化,这么大的提高,我们的教研才一步一步走出了实效。希望张老师认真分析一下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对本课教案进行再次修改,期待张老师更加精彩的教学设计,期待老师们更加实惠的点评,期待我们的磨课在精彩中画上圆满的句号!

 

第二篇:教学环节观课报告

教学环节观课报告

一、课前准备 环节做的充分合理。 黄老师在课前准备环节做了大量的工作,熟悉教材,参考资料,分析学情,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制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为达成教学目标, 课前黄老师精心制做课件,设计导学案,设计课堂练习。

二、导入环节,复习导入新课。(用时4分钟,时间分配合理。)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直接导入,让学生对课文生字多种方式复习,进一步了解学情,因学定教。学生较好地完成了字词认读的教学目标。

三、精读课文,学习课文中比喻、拟人、动词等运用的准确性。(用时18分钟,时间分配合理)

1、用课本上的修辞方法抛砖引玉,学习如何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

PPT课件出示课文的的第一段,出示齐读,说说表示什么,指名读齐读指导读突出数多,在树多的词上重读,找一找文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      比喻成          练说比喻句.这是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森林树多的特点的阅读方法”的主要教学过程。(本环节教学比喻句用了4分钟,学生读背、练习用了3分钟,)

2、学习拟人句部分用时5分钟,这里处理有些仓促,可以多让学生口头练习几个拟人句。

3、比较句子体会用词准确(用时5分钟)

出示A.树木抽出新的枝条。B树木长出新的枝条。,体会抽的准确

出示 “早晨……浸在乳白色浓雾里”并让两个同学演示体会浸的准确。

这一环节教师放得不够,还应多让学生自己读、说体会。

四、再读课文,体会美景。当导游的环节(用时5分钟。)

学生再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季节,熟读。并按提示填写介绍词,本环节教师用小导游的方法,练习介绍美丽的小兴安岭,是学生学以致用。(这里加上背诵喜欢的季节会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五、总结板书,学习课文最后一段,整体把握小兴安岭的特点。(用时4分)

六 、学以致用,情感升华。(用时7分钟)

要求让学生运用本节所学的比喻、拟人来写一些假象锦绣川的风景。发练习题。这个环节设计成小组学习的形式会更好。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在小组学习中思维互相碰撞,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七、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

读课后的《五花山》提出具体要求

总之,  教学环节设置合理,颇具匠心,过渡自然,衔接流畅,教学设计富有特色,引人深思 。其一,导课间接,直奔主题。其二,多媒体运用娴熟。教学建议:教学设计中教师预设的内容较为充分,学生自觉生成的内容较少。教学设计应该更倾向于以学生的“学”为基点,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