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研修观课报告

教学之美

——观课报告 

题记:观课又称“课堂观察”,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听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听课变成了“观”课,评课变为“议”课。亦即听评课变成了“观议”课。虽一词之差,其内涵丰富了很多,“观”包括视和听,既要用耳,也要用眼,还要用脑用心。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我们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有时我们只记得自己的一个身份“教师”,其实我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学生”。合作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应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几天来,观看13位老师的授课(包括其他老师空间的优秀课程),课各有千秋,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性,最主要的一点是通过这次的教学视频,从这个课堂里学到了很多的教学手段,使我能将课本知识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让我领略了每位老师的风采与魅力,感受到教学之美。

观课中我选择的观察视角是:教师教学;在此基础上,又分为以下几个观察维度,教材与学情把握、教学目标定位、重难点的处理、课堂气氛营造与情境创设、教学问题的设计与评价处理,通过这几个维度的观察与诊断,旨在正确认识和了解教学中教、学的关系。

一、总体评价:

总体上看,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关注全体同学,注重了能力的培养,及时予以评价,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都是比较成功的课。

二、主要优点:

(1)课标分析与目标的制定、达成:

授课老师在制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都较好的兼顾到《课程标准》、教材实际与学生的学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并制定了合理的重难点,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教师设计一系列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通过由浅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唤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欲望。

(2)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教师能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利用黑板、白板、模型、实物、实验等常规媒体,同时积极利用音像视频、网络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

所利用的教学资源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学科认知发展水平,具有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学资源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语言真实。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的课程资源,较好地开拓了教和学的渠道,更新了教和学的方式,使化学教学更加真实、开放和灵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3)课堂气氛营造与情境创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授课教师多从生活问题入手,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如生活中水的三态场景的的图片、对于 “假黄金”的新闻报道、我们买苹果时常常问酸不酸,用肥皂时会感到滑腻感等生活常见现象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分组讨论、小组探究等方法,亲历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快乐,并且对所学的内容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教学中,教师尤其注意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实验与实践的机会,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4)教学问题的设计与评价处理  

教学中问题设计时考虑到了学生兴趣,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教师在提问设计时,能视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提问方式纵横交织,多种多样,采用了多种提问方式,掌握火候,启发引导,循循善诱,使教学重点得到了落实,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又一次训练。

三、教学建议: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个人认为各位老师教学中也有稍显不足的地方,在这里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1、要进一步加强对教材知识的把握与深化理解,细化三维目标,最大限度的避免语言的不准确性在课堂上出现。

2、还应进一步加大对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在课堂气氛营造上多想想办法。

3、在教学问题设计与处理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要遵循学生最近发展区域。问题设计注意梯度性,层层递进,逐级攀登,让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终达到“能自己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

四、自我反思:

通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教师的“教”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 无论哪种教法,其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当是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教学的归属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教学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这些在平时觉得有些空洞的话,而现在却有切身体会。

通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的精神,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体,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予以合理的、积极地评价。

通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一节成功的活动课往往需要教师的周密思考,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考虑师生的共同参与性与互动性,操练过程中的趣味性和严谨性,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观课就像照镜子。参加这次观课活动,也使我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第二篇:作文课研修报告

作文课《形神兼备,写活人物》的研修报告

湖北省武穴市梅川中学  胡瑞珍

20##年11月14日,我有幸承担了“国培计划(2013)——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项目武穴市语文学科讲学”活动中的本市作文示范课的展示任务。首先在这里感谢市教育局领导对我的器重,给我这个难得的展示平台,让我在此次培训中收益颇丰、获取匪浅。

一、上课的机缘

这节课之所以选择了我,还得从上半年的4月11日提起。20##年4月11日,武穴市第10届校园文学社社刊在我们梅川中学展评,刘主任安排我讲一节作文课,我欣然受命,并试讲了一节《细节描写的作用》,当时我正担任七年级的语文老师,便选择了七年级下册教材的一些典型细节描写的片断作为范例,引导学生理解探讨细节的描写种类和表达魅力。后来,在评课中,对于“细节”这个词,大家颇有争议,我只得改换课堂内容,换了个切入口小的《人物外貌描写》来讲。结果在开展文学社活动当天,我主讲的这节作文课得到刘主任和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后这节课被作为农村中学的作文示范课上报到省教育厅。

二、磨课的历程

我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从10月30日接受任务以来,我就开始了紧张的为期半个月的作文教学准备工作,和同事们探讨、切磋,每天主动要求其他的老师来听我的课,不断完善教案的设计、课件的修改,在磨课中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站、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我提供了很多方便,同事也在各交流平台给予我很多友好的帮助,让我深深地感动,仿佛在这严寒的冬日也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11月6日,我在本校试讲,请了中心学校校长张梦、语文干事高小林以及本校的校长、全体语文老师参与听课,课后研究探讨本科的得失之处。11月12日,我又在实验中学参加试讲活动,请了教育局语文教研员刘辉平主任、实验中学教科研主任陈水明、教研组长刘毅、骨干老师周元斌等参与听课,课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和修改。在多次试讲中,我感受到同一课堂内容,不同学生的不同氛围和情感体验。在多次的磨课中,我聆听了刘辉平主任先进的教育理论,领略了陈水明主任睿智灵活的教育气质,吸收了周元斌老师亲切自然的教学风格……在与各位优秀教师的交流中,不但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又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准。

课堂的结构流程也改换了三次,之前是“导入激趣——明确概念——同学画像——典例欣赏——牛刀小试——老师寄语”,第一次试讲后,大家建议应该把“同学画像”放到“典例欣赏”的后面去,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回去后,我一夜未眠,如果“同学画像”“牛刀小试”全放在后面,实际上合并成了一个版块,那样的话,我的教学环节就少了一环,小沈阳、三毛这些典型的形象不能再用,很可惜。再三斟酌,再三思虑,忽然有了灵感,我在“牛刀小试”前安了个“习作点评”版块,即在同学们写作之前,我把本班的习作带去两篇(因为下次正式讲课,不是在自己班,这样更符合实际情形),让孩子们就着刚才学的知识点,给习作点评,打分。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并激发他们描绘身边同学外貌的欲望。于是我精挑细选,在班上选出了二篇全是描写吴天宝同学外貌的习作,第一篇是董琛琛同学的,行文生动活泼,但外貌描写顺序有点问题;第二篇是吕鹏同学的,也颇有幽默意味,但书写工整稍有欠缺。为了显示习作的原汁原味,我用数码在习作本上拍了片段作为图片,并用手机录了原作者的朗读音频安插在幻灯片上,还在右侧附上笔下人物的图片,右下角附上作者小头像。果然,第二次在实验中学试讲,孩子们对两篇习作很感兴趣,听读的时候,笑容满面,评价尤为热烈。不过课后,刘主任还是提出对这一块的真诚建议,说不能在学生习作前展示我班上的习作,因为学了知识点,马上就该去运用。我这次又犯难了,实验中学没有投影仪,当场的习作肯定是不能投显出来点评的。而我已经设计的版块,不用上去,真可惜。最后,我综合多方意见,采取了个折中的态度,把“习作点评”与“牛刀小试”合并为“同学画像”,并且“牛刀小试”放在前,先让孩子们习作、评点,以突出本堂学生的主体地位。“习作点评”放在最末,并且两篇缩减到一篇习作,放在后面点评打分,起辅助作用。这样一来弥补讲课教师没有投影仪的缺憾,二来启示孩子们回去也试着修改自己的习作,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实践证明,这次的折中意见很好,在11月14日正式讲课的时候,与会老师一致认为这个设计很巧妙,不着痕迹,起到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习作的示范作用。

三、获得的成果

在这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准备着教育局下达的讲课任务,同时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研修上有所获得,具体包括:

(一)课件的统一规划。其实对于普通的常态课课件,我之前都是很轻车熟路的,一般采取的措施就是在网络里下载几个本课的课件,再组合拼凑出自己认为的最佳方案。这样既省时又省力。但这次讲课的场合不同,有专家和领导还有全市几百名老师参加,必须把课件做得更专业、更美观才可以的。于是,我在网络里自学课件背景的设置、色调的设计、标题的协调、图文布局的合理等。把上半年的课件换了背景,并添加了闪动的主题字幕在课件的右下边。在多次试讲后,我又听取大家的建议,逐步合并了繁多的教学流程,尽量把课件的流程展示得简单明晰。还有音频的插入,插入后音量的设计,都可以自己提前调控好。最有技巧的是,最后的“教师寄语”一环节,是三个画面共一个音频,这个设置我还请教了网络老师呢!这样一来,我制作课件的能力大大提升了,现在也算是半个专业课件制作老师了。

(二)衔接语的不露痕迹。真正完美的示范课,几个流程之间,是没有痕迹的。我这节课,也力求完美无隙,每次讲课前,我提前设计好每个环节的过渡语。这段时间上学,我特意步行,一边走路,一边自己试讲,尤其注重每个环节的过渡语。多次试讲,环节的不断改换,我也不知道换了多少过渡语,但在最终讲课之前,我硬是花了两个早读时间,把这些衔接语记来,以备上课之需。

(三)激励语言的灵活运用。我平时在课堂教学中,也有经常激励孩子,但有时候因为自己心情欠佳,就没有采用。语言激励是要合时宜的,在几次试讲中,我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形,分析可能发生的局面来设计激励用语,果然收到奇效。比如在第二次试讲中,我在课中设置的通过外貌描写猜人物的活动,结果那个被猜的同学趴在桌上,我一时不知道怎么调节他的情绪。课后,我反复思量,决定让这个被猜的孩子和听课老师们打个招呼,一来让我们加深孩子们笔下人物的印象,再者可以通过打招呼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对面观众的勇气,还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这些设想果然在课上得到了实现,效果很好。合理采用语言激励对学生优点、长处的欣赏、赞美,可以使一个人获得心理、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使人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一个成人都有这样的心理,何况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呢?我还在课前搜集了一些课堂常规评价激励语:例如表扬语:1.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2.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真棒!3.啊!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我的老师了!4.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等等,还有课中遇到尴尬的时候的自我圆场:例如1.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2.我想××同学一定在思考,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

(四)教学表情的自然快乐。平时在自己的随堂教学中,我其实是个比较严谨拘谨的老师,但这次示范课,用的显然不是自己的学生,如果再这样刻板下去,孩子们肯定不卖帐。第一次试讲是在自己班上,有听课老师就指出,我稍微严肃了点,笑容有些僵硬。我只得回家对着镜子笑,频繁练习笑的自然轻松。第二次试讲,周元斌老师还是指出我这方面的不足,即教学语言激情不够,教师亲和力还要加强,提问没有挑逗性。我回来后,又在8(3)班试讲了一次,这次我终于放下架子,和学生互动,大家感觉我的表情自然亲和多了。在11月14日的示范课上,我终于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满堂课的笑容让自己成为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所有的学生,也感染着现场的观众,课堂上随时可以捕捉到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教师们也是如沐春风,笑容满面!

(五)游戏性的贯穿始终。作文课一般人会讲得单调、乏味。但这节作文课,我力求体现游戏性。譬如开课的趣味故事的导入,就惹得孩子们嬉笑一片;接着一组名人漫画像的竞猜,像重磅炸弹,让孩子们兴味盎然;最后的习作猜猜看、习作点评也是亮点纷呈,笑声不断。可以说,这节作文课,很有趣味,也很有创意。每一组材料的选择,都是我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这节作文课的设计是我的专利,是别人无法复制的!

(六)结束语的回味无穷。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一节课能否把“口”收好,对一节课的成败是十分重要的。课堂教学的结尾也应像文章的结尾一样,讲究意在笔后、悬念迭出,回味无穷,给人一种课已结束而意未尽的感受。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达到了“课结束,趣犹存”的良好效果。我在这节课的结尾,先引用了果戈理的一句名言,让学生从中理解人物外貌的作用,再设计了两幅画,从“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纷纷飘过的花瓣一样的人群图,到朱自清的《背影》的“永恒的一瞬”,并配以《秋日私语》的背景音乐,大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七)生生互动的活泼场面。在这节课上,我一直有个主导思想,即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因此我在“同学画像”中设计了一个生生互动的环节,让学生上来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然后自己当小老师,点其他的学生猜,并让他们回答猜出的根据是什么。后面的“习作点评”又是请一学生起来当评委,为学生作品打分,这些都体现了我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实践证明,这两个环节恰恰是这节课的亮点,也是学生体现了当家作主的最兴奋、最快乐的环节。

(八)教材整合的课程意识。这节作文课,我选用课本的外貌描写片段作为“典例欣赏”,并从中归纳总结出描写人物外貌的几个方法和要点。这样设计,有几个好处,一是让学生明白,我们的课本就是写作最好的蓝本,就是典范。二是把深奥难学的作文课变得深入浅出,毕竟课内的文段都是孩子们已经学过的内容,比选课外的好得多,学生理解运用起来也不是难事。这节课我选择了八年级上册课本的四个片段:一是孙犁的《芦花荡》描写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二是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的衣着描写和李森祥的《台阶》中父亲的颓废、痛苦的外貌描写(这两个片段我设置在一张幻灯片上进行对比分析,因为两者有共性,都是写父亲,都是透过人物外貌写到心理),再就是杨绛的《老王》临死前极度虚弱的病态外貌。并由这些归纳出人物外貌描写的几个方法:抓住特征、注意顺序、妙用修辞、凸显性格、透射心理。

四、课后的反思

现在的中学生们,总是把作文视为拦路虎,洪水猛兽,老师辅导作文课不是轻描淡写,就是敷衍了事,这既是众多语文教师的共识,也是我们共同的困惑,对此,我也感同身受。接到学校安排我上公开课的通知后,我就一直心怀忐忑。虽然从教这么多年,但要上公开课,而且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作文课,于我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然则领命,当慨然承担,权做对自己的挑战和考验。

鉴于此,我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和乡镇中学的教学实际情况,认真揣摩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七点:

1、总的教学目标就是: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以范例引路的训练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并学会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进而形成写作能力,达成目标。

2、本课教学思路是:完成“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

3、组织教学,先有趣导入,以营造语文课堂的氛围,也为引课做自然的铺垫。

然后明确外貌描写主要描写人物的那些地方?(容貌、身材、衣着打扮、表情)。

4、指导步骤是:举例--师生探究--活动练习--展示评价,进而使学生掌握巩固教学内容。

5、起点要低,贴近实际,激发兴趣,考虑学情特点。咱们的学生知识储备不太丰富,教学中应尽量举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例子,逐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引导,这样学生就不至于因太难而没信心,不会因太难而感觉压力,失去兴趣。例如:从引课到概念,到方法,我都依据本册教材中有关人物外貌描写的的例子做切入口。从学生所熟悉的名著人物下手,感知外貌描写的具体内容,掌握写作技巧,使课堂气氛、学生兴趣、掌握程度,都能有所体现。

6、课堂训练形式采用猜一猜、比一比、练一练,从口语到书面语,从小组合作探究到独立自主练笔,充分展现学生的精神面貌,发挥主体作用。

7、设计学生答语的固定形式,如:“我猜他组描述是-----,我是从---中猜到的。”“我欣赏---组描述的---,欣赏的理由是---”使学生语言完整,容易答题。使被评的同学有一种被认可的愉悦感,成功感,自豪感。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一首歌里唱得好:“你快乐,你会微笑;我快乐,我会开心;他快乐,他会歌唱;大家快乐,世界会祥和!”那么,如何让孩子在语文学习中多些快乐?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一直在脑海中不断冥思、品味的问题。这节课,我积极改革传统的单调古板的作文教学,通过在课前带孩子们玩热身游戏,开课时用有趣的故事导入,课中又有两次竞猜游戏,营造了一个轻松且富有激情的课堂氛围,最大程度上激发潜藏的写作热情,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将学习变成一种特殊的享受与精神的需要。当这节课结束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都还沉浸在那种愉悦的课堂氛围当中,没想到这节课学生学习兴致会那么高,课堂发言踊跃,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真正的实践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的话:“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本课时,我力争真正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权利”参与到学习任务中。回首这节课,我巧妙设计了生生合作的场景,使学生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让学生在新奇、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

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写自己喜欢写的东西,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本次作文教学中描写同学的外貌,学生写得兴致盎然。并采用竞猜的游戏让大家笑声一片;我还用屏幕放出一段声像并茂的自己班上同学描写外貌的小习作,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再让学生评价写得怎样。学生们果然立刻来了兴趣,评点习作时候也是非常愉悦。丰富有趣的教学课例让学生感受到了写作的乐趣,学习的乐趣。

 五、存在的不足

1.开场白的欠缺。为了消除孩子们的紧张情绪,为了活跃一下气氛,我在课前设置了一个热身游戏,是根绝10秒钟的时间让学生鼓掌次数,测试孩子们的智商的高低,结果因为设计不严密,把数字定高了,提问的两个孩子分别是58、54次,没有达到我之前说的60次,让学生失望了。以后这样的游戏性,自己课前应该预演好,合理设计次数。

2.书声的欠缺。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是:书声琅琅、情趣融融、议论声声。后面两点我做的很好,但第一点还未达到。课中的四个精彩片段我才让孩子们读一个。

3. 习作指导的细化欠佳。老舍说“人物的外表要处,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不可泛泛的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底,没有用的东西往往是人物的累赘”。而在学生具体写人物外貌时,我没有强调这点,结果写出的习作,都是面面俱到,没有想着去抓主要特征,作品不精炼,冗赘的文字太多。还有学生在绘出人物神韵的把握稍加欠缺。人物描写,最关键的,当然也是平时写作中最难的就是如何把人物写活。运用主观色彩浓的词语或者运用抒发感情或主观感受的议论抒情性语句描写人物外貌,写出人物精神、个性特征,这个方法相信会给学生很多的启发和感悟。

4.学生习作的点评不精准。因为缺少具体的指导,学生当堂的习作点评还只停留在猜的趣味性上,没有落到本课学的知识点上。

5.学生习作涉及许多不是人物外貌的文字,老师没有及时给与评价。

6.没有让学生学会在动态中写人物外貌。要在动态中展现人物肖像。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不可太死板。可抓住动态外貌特点,结合其他人物描写方法,从而很好地刻画人物,极富有表现力。

7.教师教态不是很从容淡定,还缺少耐心、细心。

8.点评学生答案稍有欠缺,如一学生答到老头子性格是“自尊好强”,我当时没有评价,应先给予肯定,再评判与课件上文段的“尖利明亮”不吻合。

9.生生互动虽有设计,但孩子除了点名字,没有点评的内容,有些生硬。

总之,在历时半个多月的培训过程中,我的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把课例研修看成一种负担,变成今天的感激和期盼。培训过程中,我们参与的每一位老师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一次次的课例跟进,我们都有极大的收获。一次次的课后交流,我们的思想碰撞出火花,凝结成智慧的结晶。在执着的研修过程中,我们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收获颇丰,但最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我们这些原本陌生的人因为课例研究走在了一起,通过亲密无间的合作,成为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团队。我们坚信,课例研究过程中的这种不服输、不言败,孜孜以求的精神将使我们终生受益。

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此次培训,要感谢教育局、教研室、学校给我提供的一个肩膀,让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教育这条路上,奋斗的目标还在远方,我还将以此次培训的收获作为一种鼓励,鼓励着我继续前行!

                                                       

20##年11月17日

相关推荐